第二课时 宋、辽、夏、金的关系和元 朝的统治
- 格式:ppt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24
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1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 - 1 - 2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 7 - 单元整合 ....................................................................................................................... - 13 -1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知识点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背景(1)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统治者吸取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2.措施(1)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①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②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2)分散机构权力①在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
②在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
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3)为抑制武将势力膨胀,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3.影响(1)积极:这些措施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
(2)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构图解史]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知识点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1.边防压力(1)宋辽关系①战: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
高一历史辽夏金元的统治知识点高一历史课程中,辽、夏、金、元四个朝代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
在这其中,辽、夏、金、元分别代表了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以及全国范围的不同统治者。
其中,夏和金两个朝代在历史上相对较短暂,但却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高一历史中关于辽夏金元的统治知识点。
辽朝的建立可追溯到10世纪初,是由契丹族人耶律阿保机建立的。
辽朝的建立使得北方有了一个新的统一政权,形成了以开封为中心的辽朝国家。
辽朝的历史上最著名的统治者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和辽圣宗耶律贤。
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手段,成功地巩固了辽朝的统治地位,使之成为当时东北地区最强大的国家。
与辽夏金元相比,夏朝的历史相对较短暂,仅存在于11世纪初到12世纪初。
夏朝是由党项族人李元昊建立的,而其政权中心位于西北地区的兴庆府。
夏朝的统治者积极推行农业发展以及改革制度,使得夏朝在短时间内达到了繁荣的巅峰,但由于扩张过度以及内部政治纷争等原因,夏朝最终被金朝所灭。
金朝是由女真族人完颜阿骨打建立的,其统治地区遍及东北、华北以及华东地区。
金朝的统治者之一完颜阿骨打通过一系列的征战和政治手段,不仅击败了辽朝,还一度攻入了南方的中原地区。
金朝的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开发和城市建设,使得金朝在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然而,金朝由于对南方中原地区统治的迷失和内外攻击的双重打击,最终在辽阳大战中失败,土崩瓦解。
紧接着金朝的灭亡,元朝的建立成为了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元朝是蒙古族人成吉思汗建立的,其统治地区遍及东亚和中亚的广大地区。
元朝汇聚了多民族、多文化的特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较为重要的贡献。
元朝的统治者们积极推行改革和征战,不仅实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还对南方的中原地区进行了攻打。
元朝在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农田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掀起了对中国封建制度的冲击。
但是,元朝的统治者对于南方中原地区的治理相对不善,导致了不少民生问题和民族矛盾的加剧,最终引发了红巾起义和明朝的兴起。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公元10世纪至14世纪)【单元分析】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可分三个阶段: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南宋与金、西夏的并立,元朝的统一。
宋朝强化中央集权,内部统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学术文化也取得突出成就,但军事力量不振,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战处于劣势。
与这一时期的战争相比,各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
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
突出两个方面:一两宋在政、经、文、军等方面的变化;二是各民族之间相关方面的交融,进而突出其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时空坐标】【依据时空坐标建构知识体系】(1)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政治方面(2)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实现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深化探究】一、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
后内地刺史加授节度使衔。
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
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
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材料二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
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
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讲义复习目标1.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
2.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宋元时期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宋元时期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知识点两宋的政治和军事1.两宋的兴亡政权北宋南宋建立960年1127年都城东京应天府→临安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宋高宗赵构灭亡1127年(靖康之变) 1276年(临安被攻破)(1)措施具体措施强干弱枝①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②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分化事权中央①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②枢密院与“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地方①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②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崇文抑武①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②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①积极影响: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②消极影响: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3.王安石变法背景措施结果①北宋财政危机和边疆危机严重②庆历新政失败③北宋的政治风气富国方面①官府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②官府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④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强兵方面①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②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效果并不明显1.辽夏金的统治(1)政权建立及政治民族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原居地辽河上游一带陕北、宁夏一带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社会生活游牧、渔猎游牧农业、狩猎、畜牧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元昊完颜阿骨打建国916年,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1038年,党项首领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1115年,金朝建立,定都会宁府重要制度“蕃汉分治”制度,设置南、北面官模仿北宋建立政治制度,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猛安谋克制宋辽关系北宋与辽签订协议,北宋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基本安定宋夏关系双方达成和议,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宋金关系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几次战争后,宋金之间形成南北对峙局面(1)统一: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
2019中考历史知识点:辽、宋、夏、金至元朝中考历史频道为大家提供2019中考历史知识点:辽、宋、夏、金至元朝,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2019中考历史知识点:辽、宋、夏、金至元朝一、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1、经济重心南移:五代十国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的农业生产逐渐超过北方。
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农业:两宋时期,由于政府提倡,水稻在淮河和黄河流域大力推广种植。
从越南引入的优良品种占城稻也得到推广,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仓。
南宋时棉花的种植从北宋时的两广、福建推广到长江流域,棉花在两宋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3、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迅速兴起4、制瓷业:两宋重要瓷窑有遍布各地,其中定窑、均窑、哥窑(烧出裂纹)等,久负盛名。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
5、采矿业:北宋时煤大量开采,东京城的百姓已开始用煤做燃料。
6、造船业:宋朝时,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进是国家。
广州、泉州、明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规模宏大。
(从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就可以证明)7、商业: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②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城市布局打破了唐朝的“坊”“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特定的区域;还有娱乐场所“瓦子”;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它的繁荣景象)。
③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人口达到百万。
8、海外贸易: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
重要的外贸港口有泉州、广州、明州等。
两宋政府在这里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海外贸易收入,在两宋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以输出瓷器和丝织品为主。
进口货物多为香料、象牙等。
二、辽(契丹族)、宋、西夏(党项族)、金(女真族)等政权的并立1、辽的建立: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
契丹皇帝辽太宗从后晋皇帝石敬唐手中得到幽云十六州,后来改国号为辽。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政治北宋建立:960年,赵匡胤建宋,定都东京加强中央集权中央:二府三司、三衙,扩大科举地方:文臣出任地方长官,转运司,通判王安石变法富国:青苔法、寡役法等强兵:“兵农合一”,征兵制民族关系:宋辽、宋夏、宋金通过和议维持边疆稳定南宋建立:1127年,北宋被金朝灭,史称“靖康之变”。
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宋金之战:岳飞抗金、南宋偏安辽916年,耶律阿保机,契丹族;南北面官制西夏1038年,元昊,党项族;仿宋制,有本民族称谓的官职金1115年,完颜阿骨打,女真族;猛安谋克制元建立:1271年,忽必烈,蒙古族巩固统一地方:行省制边疆:吐蕃(宣政院);西域(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台湾(澎湖巡检司)民族:四等人制交酒:修驿站,设驿道经济社会农业:一年两(三)熟的复种制:宋朝内地开始植棉,元朝南方普遍;出现专门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边僵农业进步手工业制瓷:宋五大名窑;元青花瓷和釉里红采矿:北宋开采煤,东京居民已用煤作燃料商业及城市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官方在边境设榷场:出现纸币;海外贸易繁荣经济中心南移进程:唐中叶以来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北宋灭亡奠定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影响:”苏湖熟,天下足”;南北分卷制度社会变化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控制放松文化儒学复兴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主张: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公的根本原则,称“天理”;人“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文学艺术文学:宋词、元曲,话本艺术:书法追求个性;绘画以山水画最为突出科技宋朝:毕昇活字印刷术;火药用于军事;指南针用于航海元期:郭守敬天文学和《授时历》;王祯《农书》文字辽(契舟小字,大字)、金(女真文),西夏(西夏文),元(八思巴文)。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教案一、考点(一)1.(1)(2)(3)2.(1)(2)(3)(二)1.(1)(2)(3)(4)(5)(6)2.(1)(2)(3)(三)1.(1)(2)(3)2.(1)(2)(四)1.(1)(2)(3)(4)2.(1)(2)(3)3.(1)(2)(3)4.(五)1.(1)(2)2.3.4.(一)归纳、概括宋元时期的历史特征,分析封建国家由分裂到大统一的原因,少数民族政权由并立、战争不断到形成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史实,认识民族融合是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二)(三)正确分析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认识宋元科技文化的世界三、知识结构五代十国:(907—970年)(一)1.2.(二)南方经济的发展:1.2.发展:(1)(2)(3)(三)契丹的发展:1.2.3.(四)1.2.(1)a.b.c.(2)3.(五)1.(1)(2)2.(1)(2)3.(1)(2)(六)1.(1)(2)2.夏宋的和(1)(2)(3)3.(1)(2)(3)(七)(八)1.(1)(2)(3)2.(九)1.(1)(2)2.(十)1.2.(1)(2)3.4.(十一)1.2.3.(十二)1.2.(十三)1.2.(十四)宋元文1.2.3.(十五)(十六)1.2.四、能力训练(一)单项训练题1.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A.丝棉麻B.麻棉丝C.丝麻棉D.分析与答案:本题涉及中国古代有关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知识,考查再认、再现不同时期的相关知识和归纳、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回忆不同时期有关经济作物种植和纺织业发展的知识并进行归纳。
答案是D2.元朝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归属于( )A.辽阳省B.岭北省C.黑龙江省D.分析与答案:本题考查对元朝行省制度和相关历史地理知识的掌握,涉及再认、再现重要史实的能力。
C、D选项是近现代史上对题干所要求的地区的行政区划,B选项的管辖范围主要是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于元朝的统一》的第10课。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辽与西夏”“金朝入主中原”“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元朝的民族关系”四个子目,对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制度建设等内容作了介绍。
时间跨度长,空间辽阔,互相交错,学生很难理清头绪,并且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无明确的表述。
教师设计时就从“小中国”到“大中国”的转变切入,紧紧抓住“贡献”这一中心,运用地图,借助史料阅读理解,提炼出少数民族的贡献,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在《义务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中基本学过,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由于受学习要求和理解能力的制约,对这些内容只有零碎的记忆,缺乏理解和认识。
进入高中后,学生的学习要求和阅读理解的能力均有所提高,教师可以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补充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1.通过学案上基础知识的梳理,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概况,认识元朝空前辽阔疆域是在各民族政权区域统一的基础上获得的,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2.通过南、北面官制、猛安谋克制、行省制、四等人制等内容的学习,认识各少数民族制度的特点及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
3.运用唯物史观中民族平等的观念认识各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地位,进而培养学生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难点:元朝的民族政策五、教学设计思路中国史其实是一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包括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在内都为之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第11讲两宋与辽、夏、金的关系和元朝的统治(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耶律阿保机、元昊、完颜阿骨打等少数民族首领对我国历史发展最大的贡献是( ) A.建立民族政权,扩大了中国疆域B.加快少数民族封建化,促进边疆开发C.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D.加强了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2.辽、夏、金三个政权的相似点是 ( )①受汉族文化影响②与宋有战有和③曾与北宋并立④实行“蕃汉分治”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以下是我国北方两位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关于其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西夏王元昊A.都于10世纪建立了统一政权B.都仿效中原建立政治制度C.都仿照汉字创制了本民族文字D.都采取两套官职系统4.猛安谋克是女真族的 ( ) A.基本社会组织 B.专门的军事组织C.地方行政区划 D.中央政府机构5.“残存的中原王朝,不得不面对这些在中国国土上的征服王朝,即使不承认其为凌驾自己之上的王朝,亦将它们视为平等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它们建立了长期的外交关系,并向他们提供岁币和贡物。
”下列能够证明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 ) A.唐朝册封怀仁可汗 B.宋金绍兴和议C.宋辽澶渊之盟 D.宋夏1044年和议6.“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搬)送至雄州交割。
治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
”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 A.北宋和辽的友好交流B.在宋辽边境设置榷场C.宋辽之间的贸易往来D.北宋向辽提供岁币7.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对此词理解不正确的是() A.“渴饮匈奴血”反映了汉族与匈奴族矛盾的尖锐B.“靖康耻”指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事件C.岳飞对当时少数民族的抵抗具有进步意义D.岳飞受到盲目的忠君思想支配8.列宁说:“历史上常常有这样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