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种群结构和演替
- 格式:ppt
- 大小:737.50 KB
- 文档页数:15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2020·浙江省绍兴市高三高考模拟)下列关于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D)A.草原生态系统不具有群落的垂直结构B.群落的层次性越明显,动物的数量越多C.在群落垂直结构的各层次上栖息的动物都不同D.光的穿透性对湖泊中植物的分层分布有重要影响[解析]草原生态系统和其他生态系统一样,具有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错误;群落的层次越明显、分层越多,群落中的动物种类就越多,B错误;有些动物在群落中栖息在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多个层次,C错误;水生群落的层次性,即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等决定,D正确。
故选D。
2.(2019·湖北高三开学考试)某池塘中A、B两种具有捕食关系的鱼类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甲为捕食者,乙为被捕食者B.甲乙之间的捕食关系仅对捕食者有利C.两种鱼之间只有捕食关系,没有竞争关系D.甲乙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解析]甲的波峰在前为被捕食者,A错误;甲乙之间的捕食关系,相互选择,共同进化,B错误;两种鱼为争夺O2等资源会发生竞争关系,C错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相互影响,当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时,捕食者种群数量由于食物增加而增加,当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时,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由于被大量捕食而减少,又使捕食者种群数量因食物缺乏而减少,D 正确。
故选D。
3.(2019·河南高三开学考试)在某生态系统中,动物X是初级消费者。
现将动物Y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动物X和动物Y 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表所示。
若不考虑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动物X和动物Y最可能为竞争关系,竞争的结果表现为相互抑制B.动物X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受动物Y引入的影响C.该生态系统中动物Y种群的K值是250D.在第5年时,动物X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属于稳定型[解析]由表中的信息可知,动物Y种群数量逐渐增加后稍微减少至稳定,伴随着动物X种群数量逐渐减少至稳定,结合两者数量的差异,初步推断两者最可能为捕食关系,A项错误;引入动物Y后,动物X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B项错误;由表格数据可知,该生态系统中动物Y种群的K值大约是175,C 项错误;第5年后,动物X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故第五年时动物X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属于稳定型,D项正确。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1.群落与物种丰富度(1)群落①概念:在同一时间内占据肯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②组成: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
③群落多样性的基础:群落中物种的数目和每个种群的个体数量。
(2)物种丰富度①概念: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②计算公式:D =S ln A(S:物种数目;A:样地面积;D:物种丰富度指数)2.群落中的种间关系(连线)关系特点举例A.互利共生a.一方难以单独存活α.狼与兔B.寄生b.数量同步性变化β.噬菌体与细菌C.竞争c.数量上“此长彼消,此消彼长”γ.大豆与根瘤菌D.捕食d.数量上呈现“你死我活”的变化θ.大、小草履虫混合培育【提示】A-b-γB-a-βC-d-θD-c-α3.群落的结构(1)形成缘由:群落中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渐渐形成的。
(2)类型:垂直结构(主要指群落的分层现象)和水平结构。
(3)生态位①概念:是指自然生态关系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②意义:生态位的分化是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基础,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力量。
1.推断群落中种间关系说法的正误。
(1)一个生物群落中两种生物之间可能具有两种种间关系。
(√)(2)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消灭在森林群落中。
(√)(3)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4)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豌豆和杂草。
(√)2.推断群落结构说法的正误。
(1)某校内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提示】这两个群落中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2)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集合”不是简单机械聚集,而是通过生物之间相互影响,互相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在长期自然选择与进化中形成稳定的,彼此相适应的有机体】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2)特征:物种组成、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优势种、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的群落物种的组成不同(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的数目越多,群落的结构也越复杂】(3)丰富度变化情况:从赤道到两极丰富度下降、随海拔高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少、随水深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少(4)丰富度大小比较:平原<山地草地<林地远离大陆的岛屿<大陆附近的岛屿群落间的过渡地带>非过渡地带拓展: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区,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农田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常比相邻群落中多,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5)影响群落物种丰富度的生态因素有多种,如光、温度、水、无机盐等,在某些条件下通常有一种因素起主导作用(6)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不同。
优势种:指对群落影响最大的种群3.群落的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身体或器官)为食的现象。
注意:同种生物的成体以幼体为食,不是捕食关系,而是种内斗争。
捕食不只是动物之间,动物以草为食,亦是捕食关系。
特点:被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不同步变化“此消彼长”,相互制约双方的数量,被捕食者不会被(捕食者)淘汰,即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
捕食关系曲线: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被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捕食者】”的不同步性变化(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如图①)。
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①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②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3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2024·济南模拟)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捕食和竞争不利于群落内生物种类的稳定B.在自然的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种群一般也越多C.没有人为干扰,弃耕农田总能演替成为森林D.土壤中的小动物分布无垂直结构【解析】选B。
群落中捕食和竞争关系均有利于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A项错误;由于植物为动物供应食物和栖息空间,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一般也越多,B项正确;弃耕农田能否演替成为森林还须要看环境条件,C项错误;土壤中的小动物分布有垂直结构,D项错误。
2.硅藻是单细胞的藻类,硅酸盐是硅藻生活必需的养分物质,将两种硅藻——星杆藻、针杆藻混合一起培育时,种群数量及硅酸盐含量的变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星杆藻和针杆藻之间是捕食的关系B.硅酸盐浓度高时针杆藻生存实力强C.针杆藻对硅酸盐的汲取实力弱于星杆藻D.通过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估算硅藻的数量【解析】选D。
星杆藻和针杆藻生活在一起,一方种群数量稳定,一方种群数量趋于消逝,属于竞争关系,A项错误;随着时间的增加,硅酸盐的含量渐渐降低,在此过程中针杆藻种群数量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硅酸盐浓度低时针杆藻生存实力强,B项错误;针杆藻在硅酸盐浓度高时能快速增加种群数量,在硅酸盐浓度低时能保证其种群数量, 所以针杆藻对硅酸盐的汲取实力强于星杆藻,C项错误;可通过抽样检测的方法估算硅藻的数量,D项正确。
3.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演替至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可能找到苔藓、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B.某坡地发生山崩,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属于初生演替C.草本阶段多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更的调整实力D.群落演替的根本缘由在于群落的内部变更,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解析】选A。
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取代是一种优势取代,而不是完全取代,则森林中还能找到苔藓和灌木,A项正确。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B.甲池塘鲫鱼数量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鲫鱼丰富度较高C.经过群落演替,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达到相同水平D.森林中物种数目多于河流,则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河流解析:选D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采用的是取样器取样法;丰富度描述的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而不是种群中个体数目的多少;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与其所处环境密切相关,所以经过群落演替,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一定均达到相同水平。
2.(2020·海南高考)研究人员在调查某沙地的植物群落演替时,发现其自然演替顺序为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多年生亚灌木→多年生灌木。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多年生草本群落在争夺阳光和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优势B.与草本群落相比,灌木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加复杂C.多年生亚灌木群落里有草本和亚灌木,其自我调节能力比多年生灌木群落更强D.该沙地主要植被是多年生灌木,与其根系发达,抗风和吸水能力较强有关解析:选C 多年生草本群落在争夺阳光和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优势,在演替过程中,一年生草本逐渐被多年生草本取代,A正确;与草本群落相比,灌木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加复杂,B正确;多年生亚灌木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比多年生灌木群落的弱,C错误;该沙地主要植被是多年生灌木,与其根系发达,抗风和吸水能力较强有关,D正确。
3.(2021年1月新高考8省联考·湖北卷)生态位是指某种生物在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
在非洲草原上有斑马、野牛、牛羚和瞪羚等食草动物,它们迁徙时按一定次序陆续穿过草原,不同种类的动物取食草被的部位不同,并为下一个到来的物种留有食料。
关于上述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现象是共同进化的结果B.上述现象导致种间竞争减弱C.上述食草动物间存在着生态位分化D.若去除斑马种群,对其他种群不会产生影响解析:选D 由题意可知,各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发展,这是共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