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卫生学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3.19 MB
- 文档页数:10
进学前儿童身心正常发育、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门科学。
它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学习“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等课基石。
学前儿童身心处在不断生长发育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受来自自身和周围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学前儿童的发展及健康存在着多种可能。
研究学前卫生学的意义在于:首先,通过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一般规律和特点的研究,探讨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与儿童生活、教育、环境等因素的相互关系,分析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的主要因素,进而为开展幼儿保健工作、保护和促进学前儿童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其次,通过对幼儿园保健工作内容、特点、方法的研究,阐明幼儿园保健工作的重点、要求及保育措施,指导幼儿教师和家长开展保健工作,创设适宜学前儿童发展的环境与条件,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水平的提高,为学前儿童终身健康奠定坚学前卫生学以0~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以保护和促进学前儿童身心正常发育、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为宗旨,重点围绕以下领域开展长发育规律,分析影响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与健康的因素,特别是托幼机构教育环境和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探讨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措施和方法;评价学前儿童的生长. 用护理技术;研究学前儿童常见病及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探讨幼儿园体弱儿和不健康儿童的管理和护理;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 各类食物的主要营养贡献,学前儿童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及营养缺乏性疾病的预防;分析学前儿童的进食特点、食物的选择和搭配及如何保证学前儿童获取平衡膳食;探讨托幼园所集体膳食管理及幼儿园生原因、幼儿园安全管理及急救技术,探讨如何提升幼儿教师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提高幼儿的自护能力;研究学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养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卫生保键;研究幼儿园日门交叉性学科.其研究内容广泛,涉及儿科学、预防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涵盖学前个体儿童和集体儿童、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等诸多内容.其研究方法多. 通过搜集、梳理和分析文献资料而进行的研究。
学前卫生学ppt课件•学前卫生学概述•学前儿童生理特点及保健•学前儿童营养与饮食卫生•学前儿童生活与教育环境卫生目录•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及预防•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学前卫生学概述学前卫生学的定义与重要性定义重要性01研究对象:0-6岁儿童,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儿童。
02任务03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04研究儿童营养需求及合理膳食;05研究儿童常见疾病防治和保健措施;06研究儿童心理卫生和教育方法。
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学前卫生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与心理学的关系与医学的关系学前卫生学与心理学密切相关,涉及儿童心理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
与教育学的关系学前儿童生理特点及保健01020304体格发育神经系统发育感官发育免疫系统发育通过感官接触和感知觉经验积累,逐渐形成对事物的初步认识和概念。
词汇量增加,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情绪体验丰富多样,情感表达逐渐内化,自我意识和自尊心逐渐形成。
逐渐学会与他人相处和合作,形成初步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感知觉发展语言与认知发展情绪与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提供均衡、多样化的膳食,保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合理膳食定期进行身高、体重、视力、听力等方面的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定期体检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和身体的恢复。
充足睡眠适量运动按照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儿童对传染病的免疫力。
预防接种0201030405学前儿童保健原则与措施学前儿童营养与饮食卫生学前儿童营养需求及特点热量需求蛋白质需求矿物质和维生素需求膳食纤维需求平衡膳食适量控制零食饮水充足个性化食谱编制学前儿童合理膳食与食谱编制学前儿童饮食卫生与疾病预防饮食卫生习惯培养食品卫生监管预防食物中毒疾病预防与控制学前儿童生活与教育环境卫生住房卫生饮食卫生个人卫生030201活动场所卫生玩具和教具卫生睡眠环境卫生长期吸入污染空气可导致呼吸道疾病、肺功能下降等,应减少户外活动时间,使用空气净化器等措施。
A536学前教育婴幼儿卫生与保健教学课件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教材《学前教育婴幼儿卫生与保健》的第四章,具体内容包括:婴幼儿生理特点与卫生保健、婴幼儿心理特点与卫生保健、婴幼儿营养与卫生保健、婴幼儿疾病与卫生保健。
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婴幼儿生理、心理、营养和疾病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卫生保健意识。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婴幼儿卫生保健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学前教育等工作打下基础。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婴幼儿卫生保健观念,培养关注婴幼儿健康成长的爱心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婴幼儿生理、心理、营养和疾病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难点:如何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婴幼儿卫生保健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婴幼儿卫生保健的实例,如婴幼儿腹泻、感冒等,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材内容讲解(15分钟)1. 婴幼儿生理特点与卫生保健:讲解婴幼儿的生理发育特点,如牙齿、骨骼、消化系统等,以及对应的卫生保健措施。
2. 婴幼儿心理特点与卫生保健:分析婴幼儿的心理发展阶段,如婴儿期、幼儿期等,以及如何进行心理卫生保健。
3. 婴幼儿营养与卫生保健:介绍婴幼儿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以及如何保证婴幼儿的营养摄入。
4. 婴幼儿疾病与卫生保健:讲解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知识。
三、例题讲解(15分钟)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婴幼儿卫生保健问题,如婴幼儿腹泻的判断和处理、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判断和处理等。
四、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以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如:2. 分析一个婴幼儿卫生保健问题的案例,并提出解决措施。
学前教育儿童卫生一、引言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认知、情感、社会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
在学前教育中,儿童的健康和卫生非常重要。
本文将着重讨论学前教育中儿童卫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卫生管理。
二、儿童卫生的重要性1. 保健意识的培养学前教育是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关键阶段,儿童在这个时期养成正确的卫生习惯和保健意识非常重要。
只有从小教育他们关注个人卫生和健康,才能让其终身受益。
2. 提高免疫力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害。
通过学前教育中的卫生管理,可以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减少患病的机会。
3. 促进身体发展儿童在学前阶段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卫生环境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发展。
注重儿童卫生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三、有效实施儿童卫生管理的措施1. 定期体检与健康监测学前教育机构应定期进行儿童的体检和健康监测,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并及时发现问题。
通过与家长的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健康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2. 卫生习惯教育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洗手、刷牙、饮食卫生等。
通过亲自示范和反复教育,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他们对卫生的重视程度。
3. 安全教育学前教育中的儿童安全教育至关重要。
教师应教授儿童如何正确使用工具、如何避免受伤等方面的知识。
在教育活动中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儿童的安全。
4. 卫生环境的创造与维护学前教育机构应注重卫生环境的创造和维护。
定期进行卫生检查,保持教室、活动场所、餐厅等区域的清洁与卫生。
同时,教师也应教育儿童保持教室整洁,避免杂物和垃圾的堆积。
5. 疾病防控与传染病管理学前教育机构要建立疾病防控和传染病管理制度,定期开展疫情调查和传染病监测。
严格执行手足口病、流感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确保儿童的健康与安全。
四、学前教育中家长的角色1. 与学前教育机构建立积极合作关系家长应与学前教育机构保持积极的合作关系,定期与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