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课件)第六章学前课程
- 格式:pptx
- 大小:803.40 KB
- 文档页数:42
《学前教育学》课件学前教育学第六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学前教育学》第六章——儿童认知发展。
本章详细阐述了儿童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方面的认知发展特点及其教育启示。
具体内容包括:1. 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2. 儿童感知发展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儿童感知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应用3. 儿童记忆发展记忆的分类和过程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4. 儿童想象发展想象的分类和作用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及其培养5. 儿童思维发展思维的分类和过程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启示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和特点。
2. 学会运用认知发展理论指导学前教育实践。
3. 培养学生关注儿童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2. 教学重点:儿童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启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实物模型。
2. 学具:学习笔记、彩色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儿童认知发展的视频,引发学生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本章内容,阐述认知发展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3. 讲解:详细讲解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方面的特点及其教育启示。
4.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儿童认知发展基本理论皮亚杰理论维果茨基理论2. 儿童认知发展特点感知记忆想象思维3. 教育启示与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位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针对本章内容,设计一个学前教育实践活动。
2. 答案:作业一:学生需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观察并分析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作业二:学生需设计一个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特点的学前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
《学前教育学》精品课件学前教育学第六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学前教育学》第六章内容,主题为“幼儿的认知发展”。
具体章节内容包括:6.1 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6.2 幼儿感知与注意发展,6.3 幼儿记忆与思维发展,6.4 幼儿语言发展,6.5 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教育策略。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
2. 掌握幼儿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3. 学会运用教育策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认知发展理论的理解与应用,教育策略的实践运用。
教学重点:幼儿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学习手册、画笔、彩纸、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幼儿在日常生活场景中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幼儿在认知发展方面的特点。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第六章的各个小节内容,结合PPT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
3. 例题讲解(10分钟):针对每个小节内容,给出一个实际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个话题进行讨论,促进互动交流。
六、板书设计1. 《学前教育学》第六章幼儿的认知发展2. 主要内容:6.1 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6.2 幼儿感知与注意发展6.3 幼儿记忆与思维发展6.4 幼儿语言发展6.5 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教育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
(2)分析幼儿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3)结合实际案例,谈谈如何运用教育策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学前教育学》课件学前教育学第六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学前教育学》第六章的内容,主题为“幼儿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具体章节内容包括: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认知发展的理论、认知领域的教育策略以及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教育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和理论,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认知发展理论分析幼儿教育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掌握认知领域的教育策略,并能设计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教育活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认知发展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重点: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认知领域的教育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能力图片,引发学生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章内容,讲解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及理论。
3.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如何根据幼儿认知发展特点进行教育。
4. 例题讲解:讲解认知领域教育策略的应用,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教育活动,并进行小组讨论。
六、板书设计1. 幼儿的认知发展与教育2. 内容:特点:感知、记忆、思维、语言理论:皮亚杰、维果茨基、斯皮尔伯格教育策略:情境教学、游戏化教学、启发式教学活动设计:观察活动、操作活动、讨论活动七、作业设计案例一:3岁的小明在玩积木时,总是不能成功搭建出目标形状。
案例二:4岁的丽丽在幼儿园里总是忘记老师刚刚讲过的故事。
2. 拓展延伸: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认知发展理论,并分析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理论、教育策略和活动设计,使学生掌握了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知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了解更多认知发展理论,为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0102学前教育学是研究0-6岁儿童教育现象和规律的一门科学。
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国际性。
定义特点学前教育学的定义与特点01研究对象02任务主要研究0-6岁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影响因素以及教育策略等。
揭示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儿童教育的原则、方法、手段等,提高教育质量;探讨儿童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发展历程从经验主义到科学主义,再到多元主义的发展历程。
趋势国际化趋势加强,跨文化交流增多;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注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手段和方法不断创新,注重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教育;教育评价更加科学和全面,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
学前儿童身体发育速度非常快,包括身高、体重、骨骼、肌肉等方面的增长。
身体发育迅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能力逐渐提高,能够完成更复杂的动作。
运动能力提高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在学前阶段逐渐发育成熟,为儿童感知世界提供了基础。
感觉器官发育学前阶段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如饮食、睡眠、卫生等方面。
健康生活习惯养成认知能力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逐渐提高,包括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情感发展丰富学前儿童的情感世界非常丰富,包括喜怒哀乐等情感的表达和控制。
语言能力提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高,能够运用更复杂的词汇和句子。
个性初步形成学前儿童的个性特点开始显现,如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
01020304学前儿童开始理解社会规则、道德标准等社会认知方面的内容。
社会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情感逐渐丰富,如同情心、责任感等情感的培养。
社会情感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逐渐提高,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学前阶段是培养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时期,如适应新环境、解决人际冲突等方面。
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特点及教育01制定依据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社会需求和学科特点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