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微生物限度与无菌检查方法验证实验的要点及体会
- 格式:pptx
- 大小:422.57 KB
- 文档页数:81
微生物检验心得体会微生物检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实验室技术,用于检测和鉴定病原微生物。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有幸参与了一个微生物检验的实习项目,并从中获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我认识到微生物检验对于疾病的诊断和预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等。
通过微生物检验,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致病微生物,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微生物检验也能够对疾病的传播进行监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因此,微生物检验对于公共卫生和疾病控制至关重要。
其次,我在实习中学到了许多微生物检验的具体操作技巧。
在进行微生物检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培养基、试剂和设备,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然后,我们收集样本并进行预处理,例如培养、稀释和分离。
接下来,我们将样品接种于培养基上,并进行相关检测和观察。
从培养基的生长情况、形态特征和生物学性质等方面进行判断和鉴定。
最后,我们根据实验结果,结合临床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通过实际操作,我熟悉了微生物检验的整个流程,并掌握了许多实用的技术。
第三,我学会了如何正确解读和分析微生物检验结果。
微生物检验结果通常以培养物的生长情况、菌落形态和颜色等方式进行展示。
根据这些特征,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致病微生物的种类。
然后,我们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测和鉴定,例如荧光抗体染色、PCR扩增等技术。
通过这些技术,我们可以准确地鉴定微生物的种类,并确定其致病性和耐药性等特征。
最后,我们需要将检验结果与临床病情相结合,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通过这个过程,我提高了对微生物检验结果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第四,我认识到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在进行微生物检验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我们需要定期检查实验室设备和试剂的质量,并进行标准品的校对和验证。
我们还需要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此外,我们还需要参与国家和行业的质量评估,以提高实验室的质量水平。
微生物实验心得总结
微生物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其目的是观察和研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情况。
以下是微生物实验心得总结:
1. 实验前需要充分了解实验的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穿戴好实验服、手套等防护用品。
2. 实验中需要掌握各类微生物的特性和培养方法,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条件。
3. 在进行菌落计数、菌液测定等实验中,需要仔细记录实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获得更加准确的结论。
4. 实验中不得将微生物带出实验室,更不能随意丢弃培养基和培养物,以避免环境污染和传染病的传播。
5. 实验后需要认真进行消毒和清洗工作,将实验工具和培养皿彻底清洗干净并蒸汽消毒,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卫生。
总之,微生物实验需要进行严格的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安全防护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精度,并在保障实验室安全和卫生的前提下推动科学发展。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及方法验证从事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工作两年时间,从学做到承担工作到变得有点经验,经历了一个摸索、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回过头来做一个总结,把一些零散的经验和体会做一个梳理和归整,以供在此岗位工作的同仁参考。
第一部分:外围工作外围工作主要有器皿清洗、灭菌,培养基、试剂配制及灭菌,无菌室清洁消毒等。
器皿的清洗是每个实验室和每一个实验员必须要做的最起码的工作,工作要求简单,操作方便,把握一个原则:干净。
培养基、试剂配制后一般都要求调PH到7.20,因为高温灭菌之后PH值会下降0.2左右。
固体培养基在灭菌前要先加热煮沸,使琼脂均匀分散。
煮沸时要注意不要溢出容器,以免发生烫伤。
万一不小心溢出,可用一湿抹布盖住容器口,迅速将其从加热源上移开,不要在情急之下徒手去拿或者在容器侧面拿,那样容易被从容器口源源不断溢出的培养基烫伤。
液体物品灭菌后,不能立即打开放气阀放气,因为此时被灭菌物品的温度大于100℃,在压力等于常压时,液体会暴沸,造成液体喷出或容器炸裂,发生事故。
万级洁净度的无菌室应当每周进行一次消毒,消毒剂每月更换一次,防止长期使用同一种消毒剂而使微生物形成耐药性。
消毒范围包括墙壁,地面,天花板以及空气。
表面消毒可以用消毒剂擦拭,尤其注意门框边缘以及出风回风口,不能留有死角;空气消毒宜采用臭氧或者紫外灯。
可以使用专门的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进行消毒,也可以在每一个操作间包括净化台安装适宜功率的紫外灯,一方面紫外线可以对近距离的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另一方面紫外线的作用也可以使空气中的氧气转换成臭氧,从而能够杀死空气中的微生物。
另外在每次做完实验之后,都应当对实验台面以及地面进行消毒处理。
第二部分:检验过程整个无菌室的检验操作过程应当有一个标准的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规定进行操作,包括进入无菌室的程序以及人员清洁消毒,都应当遵守标准来进行。
首先,进入无菌室应当严格按照洁净区(室)有关规定进行。
进入之前先进行洗手消毒,在一更换鞋,脱去外衣,进入二更,穿洁净工作服,注意穿戴洁净工作衣帽时必须做到衣服的任何部位不得拖地。
86 I FOOD INDUSTRY I理论THEORY微生物限度和无菌检查方法验证中存在的问题文 郭焕君河北省清河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的检查上,要根据药品的成分和特点进行分类检查,如对于无抑菌成分和作用的品种,就可按照常规方法进行验证;而对于有抑菌成分和效果的药品,则要根据其菌株特点进行分类验证。
三、方法验证资料尚未实现资源共享方法验证资料是反映药厂对药品的检测质量以及微生物控制效率的总结性文件。
但在实际的检验和审核工作中,由于方法验证资料的上交和共享中牵扯到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的投入,导致许多检验机构在实际的资料审核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减少工作任务,而忽视了方法验证资料共享的重要性。
并且,还有一部分药厂为了隐瞒自身的药品质量问题,故意拖延方法验证资料时间,从而导致药品的质检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纰漏,药品的微生物限度和无菌检查工作不符合规定。
为此,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必须重视强化方法验证监督管理,严格要求药厂提供准确、可靠的方法验证数据,实现方法验证数据的实时共享,有效保障药品的安全性。
总结总而言之,药品的无菌检查和微生物限度检查是检验药品安全性和质量的重要工作。
为了能够确保药厂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促使我国医疗事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必须重视方法验证工作的实效性,及时反思与改正,以确保药品微生物限度和无菌检查方法验证工作有序展开。
由于目前的药品类型各不相同,其中有许多药品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杀菌和抑菌作用,这就导致了在实际的微生物限度和无菌检查时会出现假阴性的检测结果,从而严重影响药品检测的真实性。
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完善我国药品的微生物控制工作,除了要针对药品的特点进行差异化检测外,还应加强检测人员专业素养、优化方法验证形式。
一、检测人员专业能力有待加强在药品的微生物限度和无菌检查工作中,参与检测的工作人员是影响药品检测真实性的决定性因素。
由于这是一项程序较为复杂和烦琐的工作,相关工作人员不但要有一定的微生物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
微生物限度个人工作总结一、前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从事微生物限度检测工作,见证了实验室的不断发展与壮大。
在此,我要感谢领导的关怀与支持,感谢同事们的帮助与鼓励。
通过一年的实践锻炼,我不仅积累了工作经验,而且加深了对微生物限度检测知识的理解。
现将个人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内容1. 微生物限度检测(1)样品接收与处理:认真接收样品,确保样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不受污染。
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为后续检测做好准备。
(2)微生物培养:根据检测项目,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对微生物进行培养。
注意观察菌落形态、数量等特征,为鉴别和计数提供依据。
(3)镜检: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数量,进一步确认微生物种类。
(4)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样品中微生物的限量,与国家标准或企业标准进行比对,判断样品是否符合要求。
2. 实验室管理与质量控制(1)实验室环境维护:确保实验室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清洁。
(2)设备管理:负责微生物检测设备的维护、校准和验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标准品和试剂管理:妥善保存标准品和试剂,定期检查有效期、浓度和纯度。
(4)质量控制:参加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估,不断提高检测水平。
三、工作收获1. 技能提升: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微生物限度检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2. 知识拓展:学习了微生物限度检测的相关知识,对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培养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团队协作:与同事们共同完成检测任务,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四、工作不足与改进1. 自我要求不够严格,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一定的影响。
今后,我要加强自我管理,提高实验准确性。
2. 在时间安排上,有时会出现拖延现象。
今后,我要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 沟通交流能力有待提高。
今后,我要积极参加培训,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五、展望未来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实验室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微生物实习心得
在微生物实习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微生物的知识,也获得了实验操作的经验。
以下
是我在实习中的心得体会:
1. 实验操作技巧:在实习中,我学会了许多实验操作的技巧,比如无菌技术、培养基
的制备、菌落计数等。
这些技巧对于进行微生物实验非常重要,能够保证实验的准确
性和可重复性。
2. 微生物的观察和鉴定:在实习中,我学会了观察和鉴定微生物的方法。
通过显微镜
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种类。
此外,在进行培养和鉴定时,也
需要注意微生物的菌落形态、色素等特征。
3. 实验结果的分析:在实习中,我学会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例如,通过菌
落计数可以了解细菌的密度,从而比较不同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差异。
同时,还可以
通过生物化学试验等方法,对微生物的代谢特性进行分析。
4. 安全操作意识:在实习中,我深刻认识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在进行微生物实验时,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避免意外发生。
5. 团队合作精神:在实习中,我与同学们一起合作完成了许多实验项目。
通过互相协作,我们共同解决了实验中的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
实习中的团队合作经验,对于以后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通过这次微生物实习,我不仅学习到了理论知识,还宝贵了实践经验。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我以后从事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
药品的无菌检查【目的】掌握药品微生物检测方法的种类、控制菌种类;了解不同药品检验的处理方法;掌握药品无菌检查的方法【卫生学意义】药品在生产、贮藏和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微生物污染。
不符合卫生标准的药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对于规定性灭菌药物必须进行无菌检查;对于非规定性灭菌药物应进行限量菌检查。
【试验材料】1. 对照菌液:金黄色葡萄球菌,10-100个菌/ml ,每组1管。
白色念珠菌,每组1管2. 硫乙醇酸钠培养基(液体):3管/组(样品管、阳性对照、阴性对照)3. 霉菌培养基(液体):3管/组(样品管、阳性对照、阴性对照)4. 样品:生理盐水注射液或维生素,每组2ml ×2支。
5. 阴性对照:无菌生理盐水6. 1ml 无菌注射器:2支/组【方法】一、 采样二、 抑细菌和抑真菌试验三、 样品处理四、 药品的无菌检查【具体步骤】1. 无菌打开样品,用1ml 无菌注射器分别吸取1ml ,分别接种硫乙醇酸钠培养基和霉菌培养基。
同时做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硫乙醇酸钠培养基:阳性对照:样品1ml+金黄色葡萄球菌1ml +硫乙醇酸钠培养基阴性对照:1ml 生理盐水+硫乙醇酸钠培养基霉菌培养基 阳性对照:样品1ml+白色念珠菌1ml+霉菌培养基阴性对照:1ml 生理盐水+霉菌培养基2. 混匀,硫乙醇酸钠培养基置30-35℃培养,霉菌培养基20-25℃培养7天。
【结果判断】当阳性对照管显浑浊并确有细菌生长,阴性对照管呈阴性时,可根据观察的结果判定(1)如需养菌、厌氧菌及霉菌培养管均为澄清或虽显浑浊但证明并非有菌生长,均应判定为受试品合格(2)如需养菌、厌氧菌及霉菌培养管任何一管显浑浊并确证为有菌生长,应重新取2倍量供试品,分别依法复试,除阳性对照管外,其他各管均不得有菌生长,否则应判为供试品不合格。
【结果评价】规定灭菌药品不得检出需厌氧菌和真菌。
药品的微生物限量检查【试验目的】掌握药品微生物学检测方法的种类、控制菌种类;了解不同药品检验前的处理方法;掌握药品微生物限量检查的方法。
一、实训背景无菌检查法是确保药品、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等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为了提高我们对无菌检查法的认识和操作技能,我们参加了无菌检查法的实训。
本次实训以《中国药典》中的无菌检查法为主要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无菌检查法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训内容1. 无菌检查法的基本原理无菌检查法是通过检测供试品中的微生物数量,判断供试品是否符合无菌要求的一种方法。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培养基中的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生长繁殖,通过观察培养基中的菌落生长情况,判断供试品中是否存在微生物。
2. 无菌检查法的操作步骤(1)培养基的选用和制备:根据《中国药典》的规定,我们选择了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胰酪大豆胨培养基。
按照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将培养基溶解、调pH、分装、灭菌,确保培养基的无菌性。
(2)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随机取不少于5支培养基,在规定温度下培养14天,观察培养基是否无菌生长。
同时,对菌种进行传代次数和保藏技术的检查,确保菌种的生物学特性。
(3)方法适应性试验:对供试品进行无菌检查法的方法适应性试验,确定最佳的操作条件。
(4)供试品的无菌检查:根据供试品的性质,选择薄膜过滤法或直接接种法进行无菌检查。
同时,设置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3. 无菌检查法的注意事项(1)无菌操作:在整个无菌检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微生物污染。
(2)环境监测:定期对试验环境进行监测,确保环境符合无菌检查的要求。
(3)培养基的保存:制备好的培养基应置于无菌密闭容器中,在适宜的温度下保存,并在经验证的保存期内使用。
三、实训收获1. 提高了无菌操作技能:通过实训,我们掌握了无菌检查法的操作步骤,提高了无菌操作技能。
2. 加深了对无菌检查法的理解: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对无菌检查法的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微生物检验实习心得体会3篇生物界的微生物达几万种,大多数对人类有益,只有一少部份能致病。
下面是微生物检验实习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微生物检验实习心得病原微生物检验实习总结大三下学期5月份,我们动物检疫专业的同学开始了为期2个多月的教学实习,在众多辅导老师之中,我有幸跟随我校动物科技学院预防系的赵宇军教授进行学习。
实习的地点就在我校动科楼的微生物实验室,以前我们曾在这里上过实验课,所以并不陌生。
这次大家来到实验室为自行选择课题进行相关实验操作,我对世界闻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非常感兴趣,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相关食物中该菌的检验。
下面我们来回顾这次实验。
一、实验内容:食品中金黄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实验内容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引起人类和动物化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也是造成人类食物中毒的常见致病菌之一。
本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空气、土壤、水及其它环境中。
在人类和动物的皮肤及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也经常有本菌存在。
据报导,在正常人群中的带菌率可达30%~80%,其中皮肤带菌率为8~22%,鼻腔和咽喉部等上呼吸道的带菌率在40~50%以上,因此其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尤其是经工作人员的手和上呼吸道而污染食品。
由于致病金黄葡萄球菌能产生肠毒素,故一旦细菌污染食品,并在合适的温度环境下,细菌可以大量繁殖并产生肠毒素,从而引起消费者食物中毒。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世界各国都极为普遍。
特别是在北美及欧洲等地区发病率更高。
在上述这些国家中,每年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例,仅次于沙门氏菌,而在细菌性食物中毒病例排到第2~3位,有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相当惨重,在我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例也时有报导,所以目前世界各国都把金黄色葡萄球菌列为食品卫生的法定检测项目。
我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目前采用的方法是以国家标准GB.4789-10-84及检验检疫系统行业标准SN.0172-92作为依据。
整个检测过程获得最终结果须时5天左右,既费时又费力,并造成货物积压,也影响货物的及时出运,并使货主的仓储成本提高,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药物微生物检验需要注意的问题
药物微生物检验是指对药物和药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的工作。
以下是在进行药物微生物检验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在进行药物微生物检验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2.使用无菌器材和试剂。
为了避免检验中的污染,所有使用的器材和试剂都应为无菌状态,以保证样品和培养基的纯度。
3.空气质量控制。
药物微生物检验中,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干扰,因此,在检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空气质量,使用有效的空气过滤系统。
4.有效的样品处理和净化。
样品处理是药物微生物检验中非常重要的步骤。
对于含有微生物的药物样品,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净化,去除潜在的污染源,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5.合适的培养条件和培养基选择。
不同的微生物对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的要求不同,因此,在进行药物微生物检验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种类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和培养基,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培养。
6.结果解读和分析。
药物微生物检验的结果解读和分析是检验工作的关键环节。
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结果解读和分析,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准确的判定,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之,在进行药物微生物检验时,需要注重细节和操作的准确性,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同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以避免潜在的误差和污染。
微生物限度和无菌检查方法验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摘要:微生物限度和无菌检查是现阶段医药、食品领域必须要强调的内容,因为其对药物安全、食品安全是有重大影响的。
结合社会实践对目前微生物限度和无菌检查工作进行分析,讨论检查方法在利用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问题的解决方式等做研究与分析,这对于更加专业的开展微生物限度和无菌检查工作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文章对相关内容进行思考与讨论,旨在为目前社会实践提供指导。
关键词:微生物限度;无菌检查;检查方法;问题;对策食品和药品是人类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食品安全、无害的食品或者是药品可以帮助人类塑造健康的体魄,但是如果药品和食品存在问题,那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因此在食品、药品食用的过程中做好安全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微生物限度以及无菌检查是食品、药品安全检查中必须要强调的内容,同时其也是评价食品、药品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实践中为了更加客观的反映食品、药品的具体情况,需要做微生物限度与无菌检查。
具体的检查工作开展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因为方法的差异会导致结果评价差异,所以重视方法本身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是非常重要的。
对当前社会实践中的检查方法利用做分析,并基于方法问题讨论检查工作开展的有效策略,这对于当前实践来讲是有显著意义的。
一、微生物限度和无菌检查方法存在的问题对现阶段微生物限度和无菌检查工作进行分析可知,在检查方法利用的过程中存在着非常显著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检查方法的验证资料存在着缺乏的情况。
在实践中,药品品质控制所利用的一种重要手段是药品抽检,且该手段在药品打假和药品市场净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目前的抽检工作中,不管是微生物限度检查还是无菌检验,均存在其验证资料缺乏的情况,因此监督抽检的部分药品是难以进行全检的[1]。
回顾药品抽检历史可知,在2006年抽检的1700批监督药品中,有469批在微生物限度检查中因为缺乏验证资料而无法对其进行全检,而在无菌检查中,同样存在185批因为验证资料缺乏而无法实施全检的药品,这种情况会导致一些假冒伪劣药品流入市场,其不仅会造成市场药品安全问题,还导致了抽样资源的巨大浪费。
无菌技术实验的心得体会5篇无菌技术实验的心得体会1[目的]1、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
2、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或传播给他人,防止交叉感染。
〔评估〕1、操作项目、目的。
2、操作环境是否整洁、宽敞、安静。
3、无菌物品的存放是否合理,有无过期。
〔计划〕目标/评价标准:⑴患者明确无菌操作重要性,愿意配合。
⑵无菌物品、无菌区域未被污染。
⑶无交叉感染。
用物准备:⑴无菌持物钳:常用无菌持物钳有三叉钳、卵圆钳和长、短镊子四件。
⑵无菌容器:常用的有无菌盒、罐、盘、及储槽等。
⑶无菌包:包内有无菌治疗巾、敷料、器械等。
⑷无菌溶液、启瓶器、弯盘。
⑸无菌橡胶手套。
⑹治疗盘、小手巾、小纸条、签字笔。
〔实施〕(一)操作步骤: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用于取用和传递无菌物品。
⑴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检查有效日期→将容器盖打开→使钳端闭合垂直取出,使用保持钳断向下→用后闭合钳端,垂直放回容器,浸泡时轴节松开,液体在轴节上2—3CM;并每周更换,使用频率较高,应每天更换一次。
⑵注意事项:A不可在盖孔中取、放持物钳;B不可触及容器上缘及液面上的容器内壁,防止持物钳在空气中暴露过久;C禁忌夹取油纱布,以及用来换药或消毒皮肤。
2、无菌容器的使用:用于盛放无菌物品。
⑴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查灭菌日期→取物时,打开容器盖,平移离开容器,内面向上,置于稳妥处或拿在手中,用完后立即盖严→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把住容器底部。
⑵注意事项:A防止盖内面及边缘触及手及任何非无菌区域。
B避免容器内无菌物品在空气中暴露过久。
3、无菌包的使用:⑴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A、包扎法:将物品放于包布中央,用包布一角盖住物品左右两角先后盖上,并将角尖向外翻折,盖上最后一角,以“十”字形包扎好,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好。
B、开包法:查包的名称、灭菌日期,将无菌包平放在宽敞平坦、清洁、干燥的操作台上,揭开系带,卷刚在包布下,按顺序打开无菌包,用无菌钳夹取所需物品,放在事先准备的无菌区内,如包内物品未用完,按原来的折痕包好,注明开包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