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 格式:ppt
- 大小:11.95 MB
- 文档页数:41
极地地区一、冰雪覆盖的地区(1)纬度位置北极地区:北纬66.5°(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
南极地区:南纬66.5°(南极圈)以南的广大区域,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
极地地区的纬度位置:66.5°-90°(2)南北极北极地区没有陆地,但也很难看见海水,因为这里大部分的海面都被厚厚的冰盖所盖着。
在冰盖以外的海洋上,到处漂流着巨大冰山。
在北冰洋上航行,必须先用破冰船开道。
北极地区的动物除北极熊外,还有海象、海豹和一些特有的鸟类和鱼类。
与北极相反,南极主要是陆地。
南极气候比北极气候更寒冷,平均气候比北极还要低20多摄氏度,地上的冰雪有好几千米厚,许多冰层自从几十万年前冻成起,就再也没有融化过。
南极没有常住的居民,是地球上唯一没人居住的大陆。
(3)南极的自然环境。
南极的环境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强。
“冰雪高原”、“白色沙漠”和“风库”高度地概括了南极气候环境的主要特征。
①“冰雪高原”的“高”是如何造成的?南极本身陆地的海拔高度并不是特别大,但冰川的厚度非常大,所以形成了“冰雪高原”。
这是长时间气温过低,降雪日积月累的结果。
②南极之所以成为世界的“冷极”,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南极洲几乎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纬度高,地面接受太阳光热少;南极洲平均海拔较高(平均海拔2 350米);南极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着,冰雪对阳光有强反射。
※冰雪具有强烈反射阳光的作用,太阳给予南极大陆光热的75%-90%被反射而损失掉!这更加剧了南极气候的寒冷!③“白色沙漠”说明南极降水相当少,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第一,南极位于极地高气压带,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第二,南极上陆地面积广阔,而海洋面积小;第三,常年受极地大陆气团的控制。
④为什么南极和北极相比风力更大?这与南极的低温有较大关系。
南极由于气温比北极低,因而产生非常强烈的低气压中心,会造成比北极更大的气压梯度力,所以南极会有“风库”之称。
北极与南极地区的特殊地理北极和南极地区是地球上两个极端的地理区域,它们拥有各自独特的地理特征和环境条件。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北极和南极地区的地理特点以及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地理位置北极位于北纬66°34′N以北的地区,包括北极洲、北冰洋和周边陆地。
南极则位于南纬66°34′S以南的地区,主要由南极洲和周围海洋组成。
北极和南极地区分别位于北半球和南半球,相互之间相隔遥远。
二、地貌特征1. 北极地区北极地区主要由北冰洋覆盖,周围分布着一些分散的陆地。
这片寒冷的海洋地区被厚厚的冰层所覆盖,其中包括海冰和冰山。
冰山是北极地区的特色之一,它们常常漂浮在海洋表面。
2. 南极地区南极地区主要由南极洲构成,是地球上最大的洲际冰盖覆盖的区域。
冰雪覆盖了绝大部分的地表,形成了巨大的冰盖和冰山。
南极还拥有许多冰川,其中包括著名的恩德比冰川。
三、气候条件1. 北极地区北极地区的气候寒冷,全年大部分时间气温低于零度。
冬季极地区域极寒,气温可达零下40摄氏度甚至更低。
由于地理位置接近北极圈,北极地区存在极夜和极昼现象,即连续数月永夜或永昼。
2. 南极地区南极地区的气候更为极端,全年气温低于零度,冬季极寒,极端天气条件下气温可低至零下70摄氏度。
南极洲因为内陆位置较高,呈现出高山地形,年降水量相对较低。
四、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1. 北极地区北极地区的冰盖和海冰对地球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们反射太阳光,减少太阳辐射的吸收,起到调节全球气温的作用。
同时,北极海冰还是众多极地动物的栖息地,如北极熊、海豹等。
2. 南极地区南极地区的冰盖是地球上淡水储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它的融化速度和变化对全球海平面的上升有着重要影响。
此外,南极洲也是众多珍稀动物和植物的栖息地,如帝企鹅、海豹、苔原植物等。
总结:北极和南极地区虽然位于地理上的两个极端,但它们都对地球生态系统和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这些特殊地理条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极地环境,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1、南极与北极不同点
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北方,具有自然融化周期,在此期间,几乎一半的冰架在夏季融化,冬季再次冻结,恢复到原来的大小。
在冬季,北极冰架的表面几乎与美国面积相当。
而南极地区则由石质基岩构成,这种基岩较少或根本不受这些现象的影响。
南极比北极寒冷得多。
实际上,南极的气温非常低,以至于这个大陆的'某些地方的雪永远不会融化。
该地区平均一年的温度为-49摄氏度,这使其成为地球上最冷的地方。
相比之下,北极地区的冬季平均温度为-34摄氏度,夏季则上升几度。
南极是一片大陆,而北极是一片海洋。
南极的面积是1400万平方公里。
南极大陆97%都被冰雪所覆盖。
相反在北极,2/3都是海洋,1/3是陆地。
南极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北极代表性动物是北极熊。
据说北极早年也曾生存有一种企鹅,后来灭绝了。
这样一来,便成了南极没有北极熊,北极也不见企鹅的踪影。
南极圈内没有草更没有树木,仅仅生有苔鲜类低等植物。
北极圈内则不然,有些地方不但有草原有鲜花还有茂密的森林。
如地处北纬78度的朗伊尔宾就生有齐膝高的丛丛茂草。
2、南极与北极相同点
南极与北极相同点就是都是两极,都有生物居住,都很冷。
南、北极都有极昼与极夜。
极昼与极夜是由地球的自转轴倾斜造成的。
随着维度不一样,极昼与极夜的长度是不一样的。
南极和北极都有极光。
通常看到的极光都是在北极看到的,但其实南极和北极的极光是同时发生。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对比表格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对比表格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是地球上两个极端的地区。
虽然它们位置相对,但它们之间还是有很多差异的。
下面是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比较表格,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
气候特征北极地区:北极地区的气候是寒冷而干燥的。
夏季持续的时间非常短,温度极低,几乎没有降水。
冬季极端的寒冷和暴风雪是常事。
南极地区:南极地区的气候冰冷刺骨,四季皆寒。
降雪量大,气温极低。
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寒冷和最干燥的地区之一。
动植物特征北极地区:北极地区是极地荒漠,缺乏植被覆盖。
只有少数的藻类、地衣等微小植物存活。
而北极熊、海豹、北极狐等少数栖息动物适应了这种环境。
南极地区:南极地区有雪霜覆盖的平原上散布着苔原植物,但植物种类极少。
南极洲上漂浮的海冰在夏季会消融,为南极动物提供了丰厚的食物来源。
而企鹅则是这个地区最典型的动物之一。
地形特征北极地区:大陆表面被冰冻的海水和冰川所覆盖。
最高峰是海拔2,428米的北极黎明峰。
南极地区:南极洲上有一些山脉和冰川,以及一些被冰川和冰盖覆盖的岛屿。
最高峰是海拔4,892米的文森峰。
科学研究北极地区: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涉及到气候变化、生态系统、海洋生物学、冰川动态等方面。
科学家在这个地区进行冰川勘探、海洋探险和气象观测。
南极地区:南极地区是全球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并因此成为各种科学研究工作的理想场所。
南极洲上的研究项目主要涉及输入输出过程、地质学、气候变化、地球生态系统等。
自然资源北极地区:北极地区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气、贮藏于冰层下的矿藏和各种鱼类等水产资源。
南极地区:目前南极洲的所有矿产资源都被认为是禁止开采的。
但这个地区仍然被当作渔业资源开采的一个极好地区。
总的来说,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虽然有很多不同,但两者都在全球气候变化、资源开发、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价值。
通过对这两个地区的对比,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的影响。
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是地球上两个截然不同的极地区域,它们在气候、地貌、动植物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气候特点、地貌景观、生物群落等角度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气候特点北极地区是位于北极圈以内的地区,主要包括北极洲、北极海和北极海洋。
这一地区气候寒冷,极端低温是其最显著的特点。
北极地区的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暂而凉爽,全年降水量较少。
常年冻土覆盖在大部分土地上,大量海冰也存在于北极海域。
南极地区是南极洲及其周围的海洋地区,整个南极洲几乎全年都被冰雪覆盖。
南极地区的气候极为寒冷,南极洲本身是世界上最冷的大陆之一。
南极洲的降水量较大而稳定,大部分以降雪的形式出现。
南极地区也存在着广袤的海冰区域。
二、地貌景观北极地区地貌较为平坦,主要由冰川、冻土和海冰构成。
冰川地貌广泛分布,冰川运动形成了冰碛和冰崩等特殊地貌。
北极海洋中的冰山和浮冰构成了特有的海冰景观。
南极地区地貌复杂多样,包括山脉、高原、冰川、冻土和海冰等。
南极洲的高原地势较为平坦,集中分布在内陆地区。
南极地区的冰川较为庞大,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冰盖-大陆冰盖,以及一些著名的冰架,如罗斯冰架和菲尔德冰架。
三、生物群落北极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较低,主要以极地动植物为主。
北极海洋中生活着北极熊、海象、北极狐等特有的哺乳动物。
北极地区也是候鸟的栖息地,数百种候鸟在北极地区进行繁殖。
南极地区由于气候极端恶劣,生物资源丰富。
虽然南极地区植被相对较少,但是洲际海面上有大量的浮游生物,支撑着丰富的食物链。
南极洲的陆地上栖息着企鹅、海豹、鸥类等特有的生物种类。
此外,南极洲周围的海洋也是许多鲸类、海鸟和鱼类的栖息地。
总体来说,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在气候、地貌和生物群落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通过了解和比较这两个极地区域,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保护地球上的极地生态系统,为全球生态平衡作出贡献。
(字数:511)。
极地地理北极与南极极地是地球上最寒冷、最偏远的地区,其中包括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尽管它们都处于极地地带,但北极与南极在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一、地理位置北极位于北冰洋的中心,主要由海冰构成。
它包括北极点及其周边地区,涵盖北极海洋、北极群岛和斯瓦尔巴群岛等地。
北极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地区,被俄罗斯、加拿大、挪威、丹麦和美国等多个国家所拥有。
南极则位于南冰洋的中心,是一个由陆地和冰盖组成的大陆。
它包括南极半岛和大陆本身,并由七个国家根据《南极条约》进行管理。
南极是地球上最大的冰盖,几乎完全被冰层所覆盖。
二、气候条件北极与南极在气候条件上存在显著差异。
北极是寒冷而干燥的,平均温度低于零摄氏度,夏季气温也很低。
由于北极是海洋环绕的,海冰使得北极的气候更加温和,相对较少的降水也导致该地区较少的植被。
南极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气温极低,维持着全球最低温纪录。
南极的气候非常干燥,降水主要以降雪为主。
由于长期的寒冷和干燥条件,南极几乎没有任何植被生长。
三、动植物生态北极地区生态多样,由于海洋环绕,北极海洋中有许多物种,如鲸鱼、海豹和海鸟等。
陆地上的植被主要是苔藓植物和地衣,蝇类和苍蝇的数量也相对较多。
北极地区是北极熊的栖息地,它们依赖海冰进行狩猎和捕食。
南极地区生态较为贫瘠,几乎没有陆地动植物。
南极洲上的动物主要是企鹅、海豹和鲸类等,在寒冷的冰海上生活。
由于海水温度极低,南极洲周围的海洋拥有丰富的浮游生物,提供了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
四、科学研究基地北极和南极都是极地科学研究的热点地区。
许多国家在这些地区建立了科学研究基地,以开展各种对气候、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全球变暖、海洋保护以及生态平衡等方面的问题。
北极科研站点主要位于北极圈内,包括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俄罗斯的北极群岛和加拿大的努纳武特等地。
南极科研站点则分布在南极洲及周边海域,其中最著名的有英国的霍尔站、美国的麦克默多站以及中国的长城站等。
第16课时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1.北极地区(1)位置与范围:北极圈以北的区域。
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如格陵兰岛、斯瓦尔巴群岛),以北冰洋为主,四周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环绕。
(2)气候特征:北极气温比南极高,降水比南极稍多,风速比南极小。
(3)自然资源:淡水资源丰富,多矿产(石油等)和生物资源(如北极熊、北极狐等)。
(4)居民:有常住人口约300万,主要是因纽特人,为黄色人种。
(5)科学考察: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是7月。
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了黄河站(极圈内)。
2.南极地区(1)位置与范围: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与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以南极洲为主,四周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环绕。
(2)气候特征: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因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且海拔高等因素,造成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冷,降水少,风速大)。
(3)自然资源:淡水资源丰富,多矿产(石油等)和生物资源(如企鹅、周围海域的磷虾等)。
(4)居民:暂无人类定居。
(5)科学考察: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是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因为是南极地区的暖季,且有极昼现象)。
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了长城站(极圈外)、中山站(极圈内)、昆仑站(极圈内)和泰山站(极圈内)。
识记反馈读南极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经度90处标出E或W,在图中横线处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大洲大洋:A 大洋洲 B 南美洲 C 非洲D 大西洋E 太平洋F 印度洋(3)中国南极考察站:H 昆仑站,G 长城站,K 中山站,三站中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H、K 。
(填字母)(4)K站在G站的东南方向。
(5)在我们中考时,H站会出现极夜(极昼/极夜)现象,此时不适合(适合/不适合)在南极地区考察。
第17课时日本和法国一、日本1.东亚岛国(1)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
(2)领土由北海道、本州(最大)、四国和九州等岛屿组成。
首都:东京。
主要民族:大和民族。
通用语言:日语。
极地地区1.独特的自然环境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合称为极地地区。
(1)位置和范围①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
②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
北冰洋位于地球的最北端,跨经度360°,是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跨经度360°,是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2)气候两极地区的共同气候特征是严寒,降水少。
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①南极地区:地球上最冷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寒极”。
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即使在暖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也非常严寒。
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和“风库”。
②北极地区: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降水量普遍比南极地区高得多,一般年降水量介于100~250毫米之间。
风速远不及南极,北冰洋沿岸的平均风速仅为10米/秒。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严寒的原因:南极地区海拔高,地面被冰雪覆盖,反射了大部分的太阳辐射;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陆地放热比海洋快,降温幅度比海洋大。
南极地区没有人长期定居,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
(3)代表动物企鹅是南极的象征;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
2.科学考察的宝地(1)自然资源丰富①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它的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它的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最为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南极地区最丰富的资源是淡水资源,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南极地区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主要有煤、铁、石油、天然气等。
②北极地区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矿产资源和北极熊、海豹等生物资源。
(2)科学考察的宝地极地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们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知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之一,它们位于地球的两个极端,是气候、生态、地形以及资源等方面都与其他地区有着很大的不同。
北极地区,也被称为北极圈,是指北极圈内的区域。
北极地区的特点是冰雪覆盖,寒冷干燥,极低的温度和极短的夏季。
在北极地区,冰川和冰盖覆盖了大部分的陆地和海洋,形成了北极冰盖。
北极冰盖是世界上最大的冰盖之一,覆盖着约14.5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北极地区的生物种类较少,以极地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为主,还有少量的鸟类和哺乳动物。
北极地区的气候非常严寒,温度在冬季可低至零下60℃,夏季也只有零下5℃至10℃左右。
由于北极地区靠近北极,每年有长达数月的极夜和极昼。
在极夜期间,北极地区全天黑暗,而在极昼期间,全天阳光照耀。
这种极端的气候条件使北极地区的人类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
南极地区,也被称为南极洲,是指南极洲及其周边海域。
南极地区的特点是冰雪覆盖,气候寒冷,风力大,夏季短暂。
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冰盖覆盖地区,冰盖厚度可达3500米,占据了地球上所有淡水的90%以上。
南极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较北极地区丰富,有大量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类、鸟类和哺乳动物。
南极地区的气候非常寒冷,温度在冬季可低至零下80℃,夏季也只有零下20℃至零下30℃左右。
南极地区的极夜和极昼时间与北极地区类似,每年有长达数月的极夜和极昼。
由于南极地区的保护措施较好,人类活动较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小。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都是世界上重要的科研基地,吸引了大量的科学家前往开展研究。
同时,这两个地区也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许多游客前往观光。
但是,由于这两个地区的特殊性质,旅游活动和人类活动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以保护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是地球上独特的地区,它们的气候、生态、地形以及资源等方面都与其他地区有着很大的不同。
这些特殊性质也使这两个地区成为了重要的科研基地和旅游目的地,但同时也需要我们保护它们的生态环境,让它们继续保持着它们独特的面貌。
地理北极与南极的异同之处地理北极与南极分别位于北极圈和南极圈的极地地区。
虽然它们处在地球的相对两极,但北极与南极之间存在着许多异同之处。
一、地理位置及气候北极位于北极洲的北端,地理位置极其偏北,周围主要由北冰洋包围。
北极地区因为接近北回归线,温度较高,夏季会有短暂的昼夜。
北极地区气温较低,平均温度约为零下30摄氏度,有着极度寒冷和干燥的气候。
南极位于南极洲的南端,地理位置相对更加偏南,周围主要由南冰洋包围。
南极地区接近南回归线,因此南极的温度非常低,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之一。
南极地区的气温极低,平均温度约为零下60摄氏度左右,比北极更为寒冷。
二、地理特征北极地区主要由冰川和冰冻海洋构成。
北极海冰覆盖着北冰洋,海冰上有着大量的冰山和浮冰。
北极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冰盖,有着丰富的冰层资源。
南极地区则被巨大的冰棱覆盖,形成巨大的冰架和冰山。
南极冰盖是世界上最大的冰盖,覆盖着南极大陆绝大部分地区。
南极冰盖下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例如石油和天然气。
三、生物多样性北极和南极地区都是极端环境下的生态系统,然而它们的生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
北极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由于气温极低和环境恶劣,只有适应寒冷环境的特定动植物能够生存。
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之一,它们依赖海冰狩猎食物。
南极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更为丰富,尽管环境也极端,但水下世界和周围海洋中存在着丰富的食物链。
多种鲸、海豹和企鹅等海洋动物都在南极地区繁衍生息。
四、科学研究由于北极和南极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科学家们对这两个地区进行持续的探究和研究,以加深我们对地球及其气候变化的理解。
北极地区的研究主要关注气候变化、冰川融化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等方面。
南极地区的研究则主要关注冰盖变化、海洋生态系统、气候记录等等。
这些研究对于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和保护极地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地理北极与南极的异同体现在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理特征、生物多样性和科学研究等方面。
南极和北极的介绍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的两个极点,它们分别位于地球的南北两极。
这两个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以人类的视角,从地理、气候、生态以及科学研究等多个方面,对南极和北极进行介绍。
一、地理特征南极是地球上最南端的大陆,由大陆和周围的海洋组成。
它位于南纬90度左右,被南冰洋所包围。
南极大陆的面积约为1.4亿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被冰雪覆盖,是世界上最大的冰雪聚集区。
而北极则是北半球最北端的一片海域,位于北纬90度左右,主要由冰冻的海洋组成。
北极地区没有陆地,只有一片浮在北冰洋上的海冰。
二、气候条件南极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之一,平均气温在零下50摄氏度左右。
南极洲内陆的气温更是低至零下80摄氏度。
而北极则比南极略为温暖,平均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
这两个地区的气候条件都极为恶劣,几乎没有植被覆盖,也极少有动物栖息。
三、生态环境南极是一个几乎没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地方,但却是海洋生物的天堂。
南极海洋中栖息着大量的鱼类、鲸类以及各种海洋生物。
南极洲附近的海域还是众多海鸟的繁殖地,每年数百万的海鸟聚集于此。
北极地区则以浮冰为栖息地,熊、狐、鹿等动物适应了极寒的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北极生态系统。
四、科学研究南极和北极地区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吸引了众多科学家进行研究。
科学家们在南极进行了大量的气候、地质和生物研究,以探索地球的历史和气候变化。
南极冰芯的研究成果为我们了解过去数百万年的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北极则成为了研究全球变暖和冰层消融的热点地区,科学家通过监测冰层厚度和海洋温度等数据,揭示了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
南极和北极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而备受关注。
南极是地球上最南端的大陆,北极则是北半球最北端的海域。
这两个地区的气候条件极为恶劣,几乎没有陆地生态系统。
然而,南极和北极却是科学研究的宝藏,吸引了许多科学家进行探索和研究。
通过对南极和北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历史和气候变化。
南极和北极有什么区别从地理位置和纬度来说,南极在地球的最南端,在南极圈内,北极在地球的最北端,在北极圈内。
南极大范围地域属于南极洲,七大洲之一,它的周围环绕着海洋。
北极大范围内主要是北冰洋,四大洋之一,而它的周围则是陆地。
南极和北极的区别①海冰不一样:北极地区属是不折不扣的冰雪世界,但由于洋流的运动,北冰洋表面的海冰总在不停地漂移、裂解与融化,因而不可能像南极大陆那样经历数百万年积累起数千米厚的冰雪。
②冰雪量不一样:北极地区的冰雪总量只接近于南极的1/10,大部分集中在格陵兰岛的大陆性冰盖中,而北冰洋海冰、其他岛屿及周边陆地的永久性冰雪量仅占很小部分。
③气温不一样: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再加上冰雪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等,使得南极大陆成为世界上最为寒冷的地区,其平均气温比北极要低20℃。
南极突出的代表物种是:企鹅、韦德尔海豹、鳞虾、浮藻、鳁鲸、豹形海豹等。
北极突出的代表物种是:北极熊、北极狐、北极狼、北极驯鹿、北极麝牛、北极黄金鸻、北极鲸、北极鳕鱼、北极大海雀等。
南极组成南极分东南极洲和西南极洲两部分。
东南极洲从西经30°向东延伸到东经170°,包括科茨地、毛德皇后地、恩德比地、威尔克斯地、乔治五世海岸、维多利亚地、南极高原和极点。
面积1018万平方千米。
西南极洲位于西经50°-160°之间,包括南极半岛、亚历山大岛、埃尔斯沃思地以及伯德地(玛丽·伯德地)等,面积229万平方千米。
南极洲仅有一些来自其他大陆的科学考察人员以及捕鲸队。
北极范围北极是指北纬66°34′(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也叫做北极地区。
北极地区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最外侧的泰加林带。
如果以北极圈作为北极的边界,北极地区的总面积是2100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部分占800万平方千米。
也有一些科学家从物候学角度出发,以7月份平均10℃等温线(海洋以5℃等温线)作为北极地区的南界,这样,北极地区的总面积就扩大为2700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约1200万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