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血液凝固分析仪
- 格式:ppt
- 大小:2.75 MB
- 文档页数:30
血凝分析仪标准操作程序1、开机前准备1.l检查电源排插,确认电源输入开关打开。
1.2检查废液瓶是否已满,如满,请清空。
1.3检查打印纸是否足够,如不够,添加打印纸。
1.4检查清洗液和蒸储水是否足够,如不够,请添加。
1.5确认试剂盘中已经放置清洗液,如没有放置,请添加。
1.6确认样本盘1号位置已经放置清洗液,如没有放置,请添加。
1.7检查试剂针和样本针,确认无污染,无弯折,如有污染,擦洗加样针,如有弯折,更换。
2、开机系统通上电后,依次打开:凝血分析仪电源,显示器电源,电脑主机电源,打印机电源。
3、启动控制软件登录Windows操作系统后,系统自动运行RΛC-183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操作软件。
4、设置参数申请测试前,必须至少设置完成下列参数:4.1点击“试剂”设置试剂信息和试剂位。
4.2点击“菜单”一“系统设置”一“项目”,按试剂说明书输入项目的参数,点击“计算参数”,输入计算参数信息。
4.3点击“菜单”f“系统设置”一“可选功能”,设置系统可选功能相关参数。
4.4点击“菜单”一“系统设置”一“数据字典”,设置数据字典参数。
4.5点击“菜单”一“系统设置”一“通信”,设置LlS通信参数。
4.6点击“菜单”一“系统设置”f“实验室信息”,设置实验室信息。
5、放置试剂在试剂盘商设定的试剂位放置相应的试剂,打开试剂瓶盖,在使用试剂瓶时,请选用与试剂位置设置的类型一致的试剂瓶以确保正确的余量检测。
6、定标需要计算的参数,测试前,进行定标测试;点击“测试”一“样本录入”,申请定标测试项目;点击“菜单”一“定标”一“自动定标”,选择项目和定标参数,设置定标液和定标系数,申请定标后,在样本盘设定位置放置该项目的定标液;点击全局开始测试按钮,进行定标测试;点击“菜单”一“定标”一“自动定标”,查看定标结果和定标曲线。
7、质控点击“菜单”一“质控”一“质控测试”,设置质控规则参数;点击“测试”一“样本录入”,申请质控测试项目,样本类型为QCbQC24;申请质控后,在样本盘上设定位置放置该项目的质控液;点击全局开始测试按钮,进行质控测试;点击“菜单”f“质控”一“质控图”,查看质控结果。
床边试验型血液凝固分析仪原理及结构床旁血凝分析仪也称全血凝固分析仪,是自动化血凝分析取得的又一进展。
一、检测原理全自动检测方法一般时基于机械(STAGO)或光学(ACL、MLA、STAGO、Sysmex)检测来对凝结的形成进行监测。
而床旁检测(point of care test,POCT)多采用如下原理:用惰性顺磁铁氧化颗粒(paramagnetic Iron oxideparticles,PIOP)均匀分布并结合可产生凝固或纤溶反应的干试剂中,PIOP可在一固定垂直磁场作用下移动。
当血标本通过毛细管作用进入反应层中,可溶解干试剂,并发生相应的凝固和纤溶反应,同时与试剂结合的PIOP在反应过程中通过其移动或摆动幅度的大小而提供纤维蛋白形成或溶解的动力学特征。
PIOP摆动所产生的光量变化可通过光电检测器记录。
然后通过信号放大、转换、计算而得到检测结果。
具体而言,INRatio(英锐®)检测的是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凝血过程发生时血液样本电阻发生的变化情况。
CoaguChek则基于交变磁场下测试条上铁颗粒在样本中的移动由于血液的凝结而终止的原理。
ProTimeMicrocoagulation System将血液来回泵送直到血液凝结,当血液凝结形成时,血液的流动速度渐进变慢。
本节以InvernessMedical公司的HemoSens英锐®凝血分析仪介绍阻抗法原理,阻抗是对抗交流电电流的阻力(也称为电导),英锐监测仪测量的是血液阻抗的变化。
仪器中有一个加热器件,可使样品保持在37℃。
监测仪可将检测条加热到血液凝固的最佳温度。
监测仪通过复杂的数学运算可测算出3个不同通道中血凝曲线的拐点,这一点可用图-1 带X轴和Y轴的血凝曲线轮廓图进行阐释。
该曲线显示了检测条中血液凝固过程中阻抗的变化。
仪器运算所挑选的曲线中的点是血液凝固时间即PT的关键点。
在A点,检测条的小室中是干燥的,也无血液进入,因此阻抗非常之大,在B点,小室中注满了血液,因此导电性很高。
自动化血液凝固分析仪原理及结构随着基础医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以及临床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血栓与止血这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飞速发展。
凝血检验方法和临床应用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相关检验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临床疾病诊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作为一门独立的检验诊断学科,血栓与止血检验常用于出血性疾病诊断与疗效观察、围术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前状态、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抗凝和溶栓治疗等。
血液凝固分析仪(blood coaguLation analyzer),简称血凝仪,是血栓与止血检验中最基本的仪器。
目前,血栓与止血的检测从传统手工方法发展到半自动和全自动血凝仪,从单一凝固法发展到免疫法和生物化学法,操作简便,检测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血凝仪发展简史:1910年,Kottman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血凝仪,以测定血液凝固时黏度的变化来反映血浆凝固时间。
1922年,Kugelmass用浊度计透射光的变化来反映血浆凝固时间。
1950年,Schnitger和Gross发明了电流法血凝仪。
20世纪60年代,机械法血凝仪得以开发。
20世纪70年代后,因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使各种类型的全自动血凝仪先后问世;20世纪80年代,因发色底物的出现并应用于血液凝固的检测,使全自动血凝仪除了可进行一般筛选试验以外,还可进行凝血、抗凝、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单个因子检测。
20世纪80年代末,双磁路磁珠法发明给血栓与止血的检测带来了新概念,因其设计原理独特,免除了影响光学法检测的一些因素。
20世纪90年代,全自动血凝仪免疫通道开发又为血栓与止血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手段。
一、检测原理早期的电流法利用纤维蛋白原无导电性而纤维蛋白具有导电性的特点,将待测标本作为电路的一部分,根据凝血过程中电路电流的变化来判断纤维蛋白的形成。
因电流法的不可靠性及单一性,很快被更灵敏、更易扩展的光学法所淘汰。
目前,常用血凝仪检测方法主要有凝固法、发色底物法、免疫法、胶乳凝集法等。
血液凝固分析仪检测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血液凝固分析仪检测流程一、准备工作阶段在进行血液凝固分析仪检测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
血凝仪检测原理及应用血凝仪(Coagulation Analyzer)是一种用于检测血液凝血功能的仪器。
它通过测量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浓度等指标,评估和监测血液的凝血功能状态,帮助诊断和治疗凝血相关疾病。
血液在受伤或创伤时会迅速形成血凝块,阻止出血。
这个过程通常是复杂而精确的。
血凝仪的原理是模拟和测量血液凝结的各个环节,从而评估血液的凝固能力。
常见的血凝仪检测原理包括光学法、光子发射法和传感器法。
其中,光学法是最常见的方法。
它利用光学传感器检测血浆凝固,根据凝血的特征改变来判断血液的凝固状态。
光学法通常使用光散射、光吸收或凝块形成的阻尼等技术进行测量。
血凝仪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诊断凝血疾病:血凝仪可以用于诊断各种凝血异常疾病,如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凝血酶原缺乏、血小板功能障碍等。
通过测量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止血效果评估:在一些外科手术或创伤后,评估患者的止血效果非常重要。
血凝仪可以监测术后血液的凝固功能,判断血液是否能迅速形成血凝块,从而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指导。
3. 抗凝治疗监测:对于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血凝仪可用于监测常规抗凝药物,如华法林(Warfarin)的疗效。
它可以测量血浆中凝血酶时间的延长程度,确保患者的凝血功能在安全范围内。
4.孕妇及产科用途:血凝仪可以用于孕妇和产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子痫前期等。
通过监测凝血时间等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孕妇的凝血状态,早期发现和预防相关并发症。
总的来说,血凝仪是一种功能强大的仪器,它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血液的凝固功能,并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血凝仪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血凝分析仪血凝分析仪是一种用于血液凝血功能检测的仪器,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
它通过检测血液中各种凝血指标的变化,帮助医生判断病人的凝血状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从血凝机的原理、工作流程、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等方面对血凝分析仪进行介绍。
血液凝固是机体维持血管完整性和止血的重要过程。
当血管受损时,机体会迅速启动凝血系统,形成血栓阻止出血。
然而,凝血功能失调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等各种疾病。
因此,准确评估和监测凝血功能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血凝分析仪利用了光学、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通过检测凝血指标来评估血液凝固功能。
它的核心部件是一个微处理器,能够处理复杂的计算和分析。
在使用血凝分析仪时,首先需要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并将其放置在试管或特殊的血凝分析杯中。
然后,将样本放入血凝分析仪中,仪器会自动开始运行。
血凝分析仪主要通过测量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凝血指标来评估血液凝固功能。
PT是评估外部凝血系统的功能,血液中所含凝血因子之间的血液凝块形成时间。
而APTT 则评估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功能,血液在活化因子与血凝酶之间的凝聚时间。
通过测量这些指标,血凝分析仪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患者的凝血状态,并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血凝分析仪在临床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广泛用于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通过检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医生可以评估患者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出血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其次,血凝分析仪也可用于肝功能不全、血液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由于这些疾病往往会影响到凝血功能,血凝分析仪可以帮助医生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并进行有效的治疗。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血凝分析仪也在不断进化。
它不仅在仪器的精度和速度上有所提高,还逐渐融入了人工智能技术。
例如,一些新型的血凝分析仪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血液样本数据,建立凝血功能模型,并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凝血评估。
血凝仪简介血凝仪,即血液凝固分析仪,是对血栓和止血进行实验室检查的仪器。
止血与血栓分子标志物的检测指标与临床各种疾患有着密切联系,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动静脉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肺栓塞、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溶血尿毒综合症、慢性阻塞性肺炎等。
中医药关于活血化瘀的理论与治疗工作研究也都涉及止血与血栓问题。
使用血凝仪对血栓和止血进行实验室检查成为必要。
血凝仪分为全自动与半自动两类。
一、简要:目前国内外各生产厂家生产的半自动血凝仪都是基于凝固法对血液凝固过程进行测量的。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凝血因子连锁性酶反应的结果。
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以无活性酶原形式存在,当某一凝血因子被激活后,可使许多凝血因子按一定的次序先后被激活,彼此之间有复杂的催化作用,被称为“瀑布样学说”。
这种“瀑布样学说”产生的激变在血液的生物物理特性上表现为,电阻增大(电流法)粘度增强(磁珠法),浊度上升(光学法)。
由于电流法测量可靠性差,因此为磁珠法和光学法所替代。
利用血凝仪进行血栓与止血的实验室检查,可为出血性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溶栓以及抗凝治疗的监测及疗效观察提供了有价值的指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血栓与止血的检测从传统的手工方法发展到全自动血凝仪,从单一的凝固法发展到免疫法和生物化学法,血栓与止血的检测也因此变得简便、迅速、准确、可靠。
二、基本原理:目前可开展的血栓/止血成份检测方法主要有凝固法、底物显色法、免疫法、乳胶凝集法等。
在表中可注意到,在血栓/止血检验中最常用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内源凝血因子、外源凝血因子、高分子量肝素、低分子量肝素、蛋白C、蛋白S等均可用凝固法测量。
所以目前半自动血凝仪基本上都是以凝固法测量为主,而在全自动血凝仪中也一定有凝固法测量。
凝固法中又可分为光学法和磁珠法两类。
由于光学法几乎可涵盖各种检测方法,为了降低仪器制造成本,全自动血凝仪以光学法居多。
实验名称:血液凝固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生理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2. 探究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3. 分析不同条件下血液凝固时间的差异。
二、实验原理血液凝固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生理功能,主要涉及凝血因子、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的相互作用。
在实验中,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血液凝固时间的变化,可以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新鲜血液、肝素钠、钙离子溶液、玻璃试管、滴管、计时器等。
2. 仪器:显微镜、离心机、温度计等。
四、实验方法1. 将新鲜血液与肝素钠混合,制成抗凝血液。
2. 将抗凝血液分为三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钙离子溶液。
3. 观察并记录各组血液凝固时间。
4. 对比分析不同条件下血液凝固时间的差异。
五、实验步骤1. 取新鲜血液5ml,加入肝素钠50μl,制成抗凝血液。
2. 将抗凝血液分为三组,分别编号为A、B、C。
3. A组血液加入0.1mmol/L钙离子溶液,B组血液加入0.2mmol/L钙离子溶液,C组血液不加钙离子溶液。
4. 将三组血液分别置于37℃恒温箱中,观察并记录各组血液凝固时间。
5. 对比分析不同条件下血液凝固时间的差异。
六、实验结果1. A组血液凝固时间为5分钟。
2. B组血液凝固时间为4分钟。
3. C组血液凝固时间为10分钟。
七、实验分析1.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加入钙离子溶液的血液凝固时间明显缩短,说明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 与未加钙离子溶液的血液相比,加入钙离子溶液的血液凝固时间缩短,说明钙离子浓度越高,血液凝固速度越快。
3. 实验结果表明,血液凝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钙离子浓度是影响血液凝固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八、实验结论1. 血液凝固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生理功能,主要涉及凝血因子、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的相互作用。
2. 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钙离子浓度越高,血液凝固速度越快。
血液凝固分析仪的原理及应用任远强杨胜科本文作者任远强先生,西安交大开元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程师; 杨胜科先生,长安大学应用化学系副教授。
关键词: 血凝血栓与止血血液凝固分析仪概述血栓与止血是血液重要的功能之一,血栓与止血的形成及调节组成了血液内存在的复杂、功能对立的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他们通过各种凝血因子的调节保持着动态平衡,使得生理状态下血液维持了正常的流体状态,既不溢出于血管之外(出血),又不凝固于血管之中(血栓形成)。
止血与血栓试验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凝血因子的检测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环节了解发病原因、病理过程,进而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近几年先进仪器在检验医学的应用,使检测方法进入了新阶段,如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蛋白、血浆内各种抗凝血因子抗体,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遗传病的诊断,甚至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病理过程血小板中钙离子浓度、钙流及钙波动,进一步研究止血与血栓疾病的病理生理及药物作用机制,这些方法使用的仪器昂贵且试剂不易获得,不适合广泛推广应用,更适合试验室研究。
血液凝固分析仪(以下简称血凝仪)的出现解决了此类难题,它是血栓与止血分析的专用仪器,可检测多种血栓与止血指标,为出血和血栓性疾病诊断、溶栓与抗凝治疗监测及疗效观察提供了有价值的指标,是目前血栓/止血实验室中使用的最基本的设备。
1910年,Kottman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血凝仪,通过测定血液凝固时粘度的变化来反映血浆凝固的时间。
20世纪60年代,机械法血凝仪得到开发,出现了早期的平面磁珠法。
70年代以后,由于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使各种类型的全自动血凝仪先后问世。
80年代,由于发色底物的出现并应用于血液凝固的检测,使全自动血凝仪除了可以进行一般的筛选试验外,尚可以进行凝血、抗凝、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单个因子的检测,使抗凝、纤溶的检测成为可能。
90年代,全自动血凝仪免疫通道的开发将各种检测方法融为一体,检测的项目更加全面,为血栓与止血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手段,进入了分子生物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