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尿 血 红 蛋 白 测 定(干 化 学 法)
- 格式:docx
- 大小:19.07 KB
- 文档页数:3
尿液干化学法分析与镜检关系综述1.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出率的影响:尿液酸碱度即尿液pH值,可反映肾脏调节体液酸碱平衡的功能。
正常人在普通膳食的条件下尿液pH值为 4.6~8.0(平均为6.0)[1],尿自身理化性质的变化,如pH或渗透压使有形成分变形、变质[2]。
并且红细胞对尿液酸碱度的耐受性不同,红细胞在中性或偏碱性的尿液中较为稳定,不宜被破坏,而在酸性(pH≤5)的尿液中最易被破坏溶解。
在临床尿液常规的检验中,经常遇到尿液自動分析仪检测有问题的标本,而在显微镜下观察却无异常改变,尤其是隐血“+”、“++”甚至有时“+++”,镜检时却看不到红细胞或只见到少量红细胞的情况,此报告会使临床医生产生疑问。
2.标本对结果的影响:尿液标本必须新鲜,如放置时间过长,细菌分解尿液成分可导致pH改变,红细胞、白细胞破坏溶解,也导致干化学法与镜检法的人为实验误差。
干化学法即可测定完整的细胞成分,又能测定因细胞破坏胞浆内容物来辨别细胞的有无(通过特异性或非特异性酯检测白细胞,通过血红蛋白的过氧化物酶样反应检测红细胞),某些肾病患者的终尿,由于各种原因使细胞裂解,可导致干化学法与镜检法的差异。
3.分析仪检测尿隐血与红细胞的关系:干化学法测定细胞既可测定完整的红细胞又可检测游离血红蛋白,同时有过氧化酶作用的其他物质。
对于在肾脏或泌尿道中破坏的红细胞或由于尿比重过低,因pH值偏高破坏的细胞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出现在尿液中,而镜下又看不见血红蛋白,分析仪则可检测到血红蛋白,因此造成所谓红细胞干化学法检查“假阳性”现象。
所以当尿液分析仪报告阴性和微量的标本时,一般可以省略镜检。
如尿液分析仪报告阳性结果时,必须镜检复查。
并要结合临床具体情况综合分析,找出引起尿液红细胞阳性的原因。
4.关于白细胞:干化学分析仪法只能测中粒细胞的酯酶,不与淋巴细胞反应,但在肾移植病人发生排斥反应时,尿中以淋巴细胞为主,或其他病引起的淋巴细胞尿时,会产生阴性结果,此类病人尿液应以镜检为准。
尿液干化学分析原理及影响因素尿液的干化学分析在各级医院甚至诊所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各品牌的尿分析仪及其配套试纸虽略有差异,项目代码也略有不同,但检测原理基本相同:一、葡萄糖(GLU)[反应原理]:采用酶法测试,用两种酶,分别是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
主要反应过程如下:现在几乎所有的试纸都是采用酶法,因为酶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反应时间短等优点。
不同型号的试纸所选用的指示剂有所不同。
[临床意义]:1. 生理性糖尿为一过性糖尿,是暂时性的,排除生理因素后恢复正常。
主要有三种:①饮食性糖尿,即在短时间内服用大量糖类,引起血糖浓度过大;②应急性糖尿,在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周期性四肢麻痹等情况下,延脑糖中枢受刺激,使肾上腺激素或胰岛素分泌异常,可出现暂时性的糖尿;③妊娠中后期多可见糖尿。
2. 病理性糖尿也可分为三种:①真性糖尿,既胰岛素的分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使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尿糖检查不仅可以诊断糖尿病,还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决定胰岛素的用量、判断疗效;②肾性糖尿,即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功能减退,新生儿的近曲小管功能未完善也能出现糖尿;③其他糖尿,如生长激素过多(肢端肥大症)、甲状腺激素过多(甲亢)、肾上腺激素过多(嗜铬细胞瘤)、皮质醇(Cμshing综合症)、胰高血糖素等都可使血糖浓度高过肾糖阈而出现糖尿;另外,肥胖病、高血压也可能出现糖尿。
[注意事项]:1. 因为尿糖分析试纸的后一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当尿液中含有比色素还原能力更强的物质时,可使测试结果偏低甚至出现假阴性。
如尿液中含有维生素C时就能使测试结果偏低甚至假阴性。
2. 抗生素对班氏法糖定性、糖定量测定结果都有一定的影响,而对干化学法的测试结果无影响。
尿液存放时间过长也能使尿糖被细菌分解使浓度下降,但含有抗生素时几乎不下降。
3. 高浓度的酮体尿可引起假阴性;尿液比重增高,可降低试剂带对尿糖的敏感性;服用大量左旋多巴时,该药物的代谢产物会对测试反应产生抑制作用,使测试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性;尿液被过氧化物或次氯酸盐等强氧化性物质污染的时候能出现假阳性。
尿液干化学检测(一)检验目的对泌尿系统疾病、肝胆疾病、糖尿病等疾病进行辅助诊断与疗效观察,对安全用药进行监护,以及评估健康状态。
(二)测定方法以及体系干化学试带法:包括尿液分析仪,分析仪试剂带;尿的干化学试带可检测的项目有蛋白质、葡萄糖、酮体、隐血、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比重、pH值等。
快速敏感的干化学试带技术和自动化分析技术在尿液检查中得到普遍应用,上述指标的检测极为简便,而且提高了检验质量,为尿液化学检查开拓了更广阔的领域。
(三)检测原理及干扰因素尿液分析仪检测原理:尿液中相对的化学成分使尿多联试带上各种含特殊试剂的模块发生颜色变化,颜色深浅与尿液中相应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将多联试带置于尿液分析仪比色进样槽,各模块依次受到仪器光源照射并产生不同反射光,仪器接收不同强度的光信号后将其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再经微处理器由下列公式计算山各测试项目的反射率,然后与标准曲线比较后校正为测定值,最后以定性或半定量方式自动打印出结果。
用于对尿液进行定性和半定量检测。
1.葡萄糖检测(1)原理:尿糖形成的原因和机制为:当血中葡萄糖浓度大于8.8mml/L时,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量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即可出现糖尿。
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释放新生态氧[0],新生态氧[O]再还原碘化钾,发生颜色变化。
(2)干扰因素:本实验对葡萄糖豹检测是特异性的,大量维生素c可使实验出现假阴性结果;高比重碱性尿,亦可造成糖检出偏低,使低糖浓度尿呈阴性。
2.胆红素检测原理:直接胆红素在酸性条件下与二氯苯胺重氮盐偶联,生成偶氮染料。
干扰因素:(1)标本必须新鲜,以免胆红素在阳光照射下成为胆绿素;(2)尿液中含高浓度维生素C和亚硝酸盐时,抑制偶氮反应使胆红素测定呈假阴性;(3)检验对象接受大剂量氯丙嗪治疗或尿中含有盐酸苯偶氮吡啶的代谢产物时呈假阳性。
3.酮体检测原理:乙酰乙酸、丙酮在碱性条件下与亚硝基铁氰化钠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
干化学测定的原理干化学法尿pH检查的原理是采用酸碱指示剂法,其测试膜块区含有甲基红(pH4.6~6.2)和溴麝香草酚蓝(pH6.0~7.6)。
两种酸碱指示剂适量配合可反映尿pH4.5~9.0的变异范围。
二、干化学法检查尿pH的注意事项(1)检测时尿标本必须新鲜,放置过久细菌分解尿液成分可导致pH改变,大多数细菌如变形‘等,分解尿素产生氨,可使尿液呈碱性;但在少数情况下,细菌也分解尿液成分产生酸性物质,使尿q偏酸。
(2)当肾脏分泌的尿液含有过多的碳酸氢盐和碳酸缓冲对时,如果尿液放置时间过久,尿液中?氧化碳会自然扩散到空气中,使尿pH 增高。
3)在测定过程中,应严格按规定的时间将试剂带浸泡尿液标本中,浸尿时间过长,尿pH呈减低4)在使用多项试剂带进行测定时,要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试剂带上不能浸量的尿液标本,防止试剂带相互之间的“溢出"(runover)现象,影响尿pH测定。
5)尿液pH主要反映肾脏在维持血浆和细胞外液正常氢离子浓度方面的能力,而干化学法测定只4\半定量的实验结果。
因此在临床观察结果时,不要单从尿pH测定值分析,要结合临床其他资料驻数据,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
方法原理:干化学法尿pH检查的原理是采用酸碱指示剂法,其测试膜块区含有甲基红(pH4.6~6.2)和溴麝香草酚蓝(pH6.0~7.6)。
两种酸碱指示剂适量配合可反映尿pH4.5~9.0的变异范围。
临床意义:1、尿pH检测了解体内酸碱平衡情况在代谢性酸中毒、痛风、糖尿病、肾结石、Ⅳ型肾小管酸中毒、白血病和坏血病时,常有强酸性尿。
碱中毒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小管酸中毒(Ⅰ、Ⅱ、Ⅲ型)、泌尿系变形杆菌感染时,可呈碱性尿。
2、观察尿pH变化,指导临床用药,预防肾结石的形成和复发,减轻泌尿系微生物的感染研究证明,某些肾结石的形成与尿pH变化密切相关,如在尿pH 降低时容易形成酸性结石;而在尿PH增加时容易形成碱性结石。
试验与检测幸福生活指南 2019年第24期251幸福生活指南干化学试带法检测尿液的注意事项张永芳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中医医院检验科 628000如今,在我国的医学水平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干化学试带法检测尿液的方法也在临床的检测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这项技术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的应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相关医护人员的诊断效率,还大大地提高了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对患者进行更加准确的治疗和诊断,相关的医护人员一定要了解有关干化学试带法检测尿液的注意事项,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我国的医学诊断水平。
下面就让我们一下来了解一些关于干化学试带法检测尿液的注意事项。
一、干化学试带法检测尿液的原理和优点1、优点在临床检测的过程中,由于干化学试带法检测尿液有快速、简便以及重复性好等优势,所以它在临床检测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这项检测技术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护人员的目测误差。
但是,在实际的临床检测的过程中,如果相关的医护人员不能对这项技术进行合理应用的话,不仅会对检测的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医护人员误诊。
所以,这样的背景下,相关的医护人员一定要了解干化学试带法检测尿液的注意事项,从而为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一定的保障。
2、原理尿液干化学检测的主要原理就是指利用尿干化学分析仪对患者尿液中化学成分进行一定的检测。
其中的,尿多联试带上的模块会根据患者尿液中的不同化学成分发生颜色变化,相关的检测人员可以根据其颜色深浅和尿液中相应物质的浓度对诊断的结果进行一定的判断。
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相关的医护人员都是通过这种方法检测患者的泌尿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从而进一步对患者的健康状态进行准确的评估。
同时,由于干化学试带法能有效地测定患者尿中蛋白质和葡萄糖,能让实验人员利用肉眼观察试带颜色的变化与标准板时行比较,就能得出准确的数值,所以这样的前提下干化学试带法测定被广泛到了临床检测的过程中,进一步地提高了我国的医学水平。
尿液生化检查一、尿干化学法评价生化检查包括蛋白、糖、酮体、胆红素和尿胆原、隐血试验、白细胞、亚硝酸盐试验、尿比密检验、尿酸碱度( pH )检验和维生素 C 。
尿十项(—),排除泌尿系统疾病;尿蛋白、隐血、WBC 、亚硝酸盐中任一项( + ),需显微镜检查等确认。
尿干化学法是泌尿系统疾病的过筛试验。
二、尿蛋白检验(一)干化学法1 .检验原理测定基于“指示剂蛋白误差”原理,即蛋白可以改变某些酸性指示剂的颜色而不会改变 pH 值。
溴酚蓝(指示剂)经缓冲后 pH 值为 3 ,在没有蛋白存在的溶液中为黄色。
蛋白质能与溴酚蓝起颜色反应,如果尿液中有蛋白,则颜色根据浓度情况变为绿色或蓝色,蛋白质含量的多少与颜色深浅成正比。
2 .方法学评价该方法对白蛋白比球蛋白敏感,测量球蛋白的敏感性仅是白蛋白1/100 ~ 1/50 ,尿液中球蛋白常不易被检测,因此如果是以球蛋白为主的蛋白尿,如非选择性蛋白尿和本周蛋白尿可出现假阴性结果。
这时最好使用磺柳酸法和双缩脲法进行定性试验或定量测定。
试纸法测定尿蛋白操作简单快速、敏感性高,但在使用中应注意:①尿液必须新鲜,变质的尿液产生 pH 变化影响试验结果,可能产生假阳性;②病人服用奎宁和嘧啶等药物引起的强碱性尿时,会出现假阳性结果。
鉴别方法是用稀醋酸将尿液 pH 值调至 5 ~ 7 ,再行实验,借以区别是否由于强碱性尿而导致的假阳性;③许多药物可影响尿蛋白检查的结果,例如大剂量青霉素可使之产生假阴性结果;④标本内含有其他分泌物或含有较多细胞成分时,可引起假阳性。
所以, NCCLS 建议磺柳酸法作为模块检测尿蛋白的参比方法。
(二)传统尿蛋白检验1 .定性试验常用的有加热醋酸法和磺基水杨酸法等。
( 1 )加热醋酸法:原理是加热煮沸使蛋白变性、凝固,然后加酸使尿 pH 接近蛋白质等电点( pH4.7 ),有利于已变性蛋白下沉,同时可消除尿液中某些磷酸盐因加热析出所致的混浊。
此方法干扰因素少,但如加酸过少或过多,都会导致远离等电点,使阳性减弱。
尿液干化学分析原理及其临床意义尿液的干化学分析在各级医院甚至诊所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各品牌的尿分析仪及其配套试纸虽略有差异,项目代码也略有不同,但检测原理基本相同:一、葡萄糖(GLU)[反应原理]:采纳酶法测试,用两种酶,分别是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
主要反应过程如下:现在几乎所有的试纸都是采用酶法,因为酶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捷度高、反应时间短等长处。
不同型号的试纸所选用的指点剂有所不同。
[临床意义]:生理性糖尿为一过性糖尿,是暂时性的,排除生理因素后恢复正常。
主要有三种:①饮食性糖尿,即在短时间内服用大量糖类,引起血糖浓度过大;②应急性糖尿,在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情绪兴奋、剧烈运动周期性四肢麻痹等情况下,延脑糖中枢受刺激,使肾上腺激素或胰岛素分泌异常,可显现暂时性的糖尿;③妊娠中后期多可见糖尿。
病理性糖尿也可分为三种:①真性糖尿,既胰岛素的分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使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尿糖检查不仅可以诊断糖尿病,还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决定胰岛素的用量、判定疗效;②肾性糖尿,即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功能减退,新生儿的近曲小管功能未完善也能出现糖尿;③其他糖尿,如生长激素过多(肢端肥大症)、甲状腺激素过多(甲亢)、肾上腺激素过多(嗜铬细胞瘤)、皮质醇(Cμshing 综合症)、胰高血糖素等都可使血糖浓度高过肾糖阈而出现糖尿;另外,肥胖病、高血压也可能出现糖尿。
[注重事项]:因为尿糖分析试纸的后一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当尿液中含有比色素还原能力更强的物质时,可使测试结果偏低甚至出现假阴性。
如尿液中含有维生素C时就能使测试结果偏低甚至假阴性。
抗生素对班氏法糖定性、糖定量测定结果都有一定的影响,而对干化学法的测试结果无影响。
尿液存放时间过长也能使尿糖被细菌分解使浓度下降,但含有抗生素时几乎不下降。
高浓度的酮体尿可引起假阴性;尿液比重增高,可降低试剂带对尿糖的敏感性;服用大量左旋多巴时,该药物的代谢产物会对测试反应产生抑制作用,使测试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性;尿液被过氧化物或次氯酸盐等强氧化性物质污染的时候能出现假阳性。
尿液干化学法检测尿液红细胞与白细胞假阴性结果分析摘要】目的针对K NF-100型尿液干化学法分析仪检测尿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产生假阴性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取清晨中段晨尿标本,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进行检测,对564例患者全为阴性的标本用尿沉渣显微镜法进行确认。
结果564例经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为全阴性的标本,经尿沉渣显微镜法确认后,红细胞镜检阳性数为28例,假阴性率约为5.0%,白细胞镜检阳性数为67例,假阴性率约为11.9%。
结论使用尿液干化学法分析仪检测为全阴性的结果时,为了避免造成漏诊和误诊,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的镜检标准,选择性进行显微镜复查确认,这样有利于临床对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观察。
【中图分类号】R446.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3-0160-02尿液干化学法是临床检验常用的检验方法。
随着高科技及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尿液分析仪已逐步由原来的半自动分析发展到全自动分析,干化学的检测项目由原来的单项分析发展到多项分析。
但是,由于尿干化学法检验本身检测原理上的局限性和尿液成分的复杂性,尿液干化学法检验结果可出现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尿液的显微镜镜检仍是尿液检验的金标准。
尿液干化学红细胞和白细胞任何之一出现阳性结果必须用显微镜法进行确认。
对于干化学法检测尿液全阴性的标本是否应该镜检一直成为尿液检查争议的论点[1]。
因此,本文对564例干化学法检测全阴性的尿液标本进行镜检,同时对假阴性结果的原因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收集本院 2011年8~12月住院患者晨尿标本,随机挑选经干化学检测结果为全阴性的尿液标本564例,其中男 292例,女272例,年龄1~85岁,平均42±9岁。
1.2 标本采集收集住院患者中段晨尿l0-12 mL立即送检,2h内检测完毕。
1.3 试剂与仪器 KNF-100型尿液干化学法分析仪,尿11联试纸条(购自长春市曼特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血红蛋白对干化学尿蛋白检测的影响在进行干化学尿蛋白检测时常常使用尿液分析仪,得益于尿液分析仪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尿液常规检验朝着更精确、更高效的方向发展[1],但是由于尿液组成成分较为复杂,同时也存在较多性质较为不稳定的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对尿液常规检验的准确性造成了影响。
针对这一现状,我院开展了高浓度血红蛋白对干化学尿蛋白检测影响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现作出如下汇报。
1 材料与方法1.1仪器与试剂仪器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型号Sysmex xs 800i)尿液分析仪(型号Combi scan-500);试剂采用Sysmex xs 800i进口配套试剂及质控物(Sysmex e-CHECK 批号:42440805),EDTA-K2抗凝真空采血管,Combi scan-500进口配套干化学检测试纸(血红蛋白检测范围5~300Ery/μL白蛋白检测范围0.15~5.0g/L)及上海伊华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多项尿液化学分析质控品(批号20145305)1.2检测方法选取我院健康体检人员1名,清晨受检人员出于空腹状态下抽取其静脉血样2ml作为样本,将其置于试管中,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上层清液澄清透明为止,然后将其倒入A试管中作为样本。
取10支干燥洁净试管,各加入1ml生理盐水,制成B、C、D、E、F、G、H、I、J、K十支样本,抽取A试管中红细胞悬浊液1ml至B,抽取B试管中红细胞悬液1ml至C,以此类推进行倍比稀释。
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A试管中样本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积压、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
干化学检测:A、B、C、D、E、F、G、H、I、J、K 11支样本,使用全自动红细胞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含量,使用尿液检测仪对尿蛋白检测。
2 结果A试管血红蛋白浓度为50.0g/L,其中潜血测定结果为+++,尿蛋白测定结果为++,B试管血红蛋白浓度为25.0g/L,潜血测定结果为+++,尿蛋白测定结果为++,C试管血红蛋白浓度为12.5g/L,其中潜血测定结果为+++,尿蛋白测定结果为+,D试管血红蛋白浓度为6.25g/L,其中潜血测定结果为+++,尿蛋白测定结果为+,E试管血红蛋白浓度为3.13g/L,其中潜血测定结果为+++,尿蛋白测定结果为+,F试管血红蛋白浓度为1.56g/L,其中潜血测定结果为+++,尿蛋白测定结果为±,G试管血红蛋白浓度为0.78g/L,其中潜血测定结果为+++,尿蛋白测定结果为-,H试管血红蛋白浓度为0.39g/L,其中潜血测定结果为+++,尿蛋白测定结果为-,I试管血红蛋白浓度为0.20g/L,其中潜血测定结果为+++,尿蛋白测定结果为-,J试管血红蛋白浓度为0.10g/L,其中潜血测定结果为+++,尿蛋白测定结果为-,K试管血红蛋白浓度为0.05g/L,其中潜血测定结果为+++,尿蛋白测定结果为-,见表1。
尿11项检测干化学测定的原理(二)引言概述:尿11项检测是一种常用的健康检查方法,可以通过检测尿液中的化学物质来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探讨尿11项检测干化学测定的原理,包括酮体、蛋白质、葡萄糖、胆红素、亚硝酸盐、白细胞酯酶、尿潜血、尿胆原、尿酸、微量白蛋白和肌酐的测定原理。
一、酮体的测定原理:- 酮体是由脂肪分解产生的代谢产物,用来评估糖类代谢异常。
- 酮体测定采用干化学法,通过与酮体反应得到颜色变化,进而定量测定尿液中酮体的含量。
二、蛋白质的测定原理:- 蛋白质在尿液中的检测可以提供有关肾脏功能和尿路感染的信息。
- 干化学测定蛋白质的原理是将尿液与特定试剂反应,产生颜色变化,通过比色法确定尿液中蛋白质的浓度。
三、葡萄糖的测定原理:- 葡萄糖是人体最重要的能量来源,葡萄糖测定可以用来诊断糖尿病和评估糖代谢异常。
- 干化学测定葡萄糖的原理是将尿液与葡萄糖酶反应,产生氢过氧化物,进而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测定葡萄糖的浓度。
四、胆红素的测定原理:- 胆红素的测定用于评估肝脏功能和溶血情况。
- 干化学测定胆红素的原理是将尿液与特定试剂反应,产生颜色变化,通过比色法测定胆红素的浓度。
五、亚硝酸盐的测定原理:- 亚硝酸盐是尿液中的细菌代谢产物,在尿液检测中用于诊断尿路感染。
- 干化学测定亚硝酸盐的原理是将尿液与亚硝酸盐试剂反应,产生颜色变化,通过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的浓度。
总结:尿11项检测干化学测定的原理涵盖了酮体、蛋白质、葡萄糖、胆红素、亚硝酸盐等多个指标。
这些指标的测定原理基于干化学测定方法,通过与特定试剂的反应产生颜色变化,并通过比色法或氧化还原反应来测定尿液中化学物质的浓度。
这些检测可以提供有关糖代谢、肾脏功能、尿路感染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对于评估健康状况和及早发现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尿常规检测一、项目名称、检验方法名称:1、项目名称:PH值、蛋白、葡萄糖、酮体、胆红素、隐血、亚硝酸盐、尿胆原、白细胞酯酶、比重、抗坏血酸。
2、检验方法名称:干化学法二、方法学原理:1、pH值试验[原理]利用pH值复合指示剂,如溴麝香草酚蓝及甲基红,pH值指示范围4.8-8.5。
试验一般认为无干扰,但如操作时试条上留有较多的尿液,可因尿蛋白试垫上的酸性缓冲液漏出,污染pH值试垫,使试验结果偏酸。
细菌繁殖尿样可影响ph值。
2、蛋白试验[原理]利用Sorensen指示剂蛋白误差原理。
试条浸有四溴酚蓝或四氯酚四溴璜酞,及酸性缓冲液。
当蛋白浓度由低至高时,显色由黄绿色经绿至于蓝,蛋白阴性,试垫呈原有黄色。
试垫只对白蛋白有相应的反应,检出白蛋白150-300mg/L(_),300mg/L(+),1000mg/L(++),3000mg/L(+++)。
对于球蛋白、本周蛋白及其他尿蛋白不发生或仅轻度反应,故反应阴性并非一定不含蛋白。
而对阳性病例或与临床诊断不符合时应用磺基水杨酸法作测定来确认。
[特异性]强硷性尿(pH值大于9)、尿容器有季胺盐、氯已定等污染、操作时试条浸尿中时间太长、或某种药物治疗时可出现假阳性反应。
另一方面试条对于放射线造影剂或保存剂中的麝香草酚等不出现假阳性,而磺基水杨酸法则可出现假阳性。
3、葡萄糖试验[原理]采用葡萄糖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偶联原理,对葡萄糖有特异性。
例如N-Mul-tistix用碘化钾显色原,显色由绿至棕色,尿葡萄糖阳性显色由黄、桔黄至棕色检出感度为4-7mmol/L。
本试验可因尿中含大量维生素而出现假阴性;高比重碱性尿,亦可使糖检出偏低,使低糖浓度尿呈假阴性。
试条只在大于正常时显示反应,对偏低尿糖无法表示,尿糖浓度与肾阈成反比。
尿糖反应阴性又未与血糖是否正常完全一致。
当尿比重大于1.020试垫显色偏低,如尿样已保存于冰箱,则需待复原到室温时再测。
[特异性]本试条不受乳糖、半乳糖或果糖影响。
《实验诊断学》实验报告实验四尿液、粪便常规检查学院:专业年级:学号:姓名:实验日期:(以下正文为小四号字体,1.5倍行距,两端对其)一.实验原理干化学尿试带测定项目及原理二.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干化学试剂带法检测1)准备尿液标本:将尿液充分混匀,倾倒于试管中。
2)浸润试纸条:将尿液干化学试带完全浸于尿液中1-2s,然后立即取出。
3)除去多余尿液:沿试管壁将试带上多余尿液沥除干净,必要时用滤纸吸去。
4)上机检测:把试剂带放入尿液分析仪的凹槽中,开始检测。
(二)尿沉渣显微镜观察1)直接镜检法:取新鲜尿液,混匀,取1滴于载波片上制成涂片,用显微镜观察。
2)离心镜检法:取尿液10ml,1500rpm离心5min,弃上清,留沉淀物0.2ml,混匀后取1滴尿液于载玻片上,制成涂片,显微镜观察。
三.实验结果(一)干化学试剂带法检测上图最右一侧的条带为实验结果,通过与标准比色板对比可得以下结果。
测定项目结果葡萄糖正常蛋白质阴性胆红素正常尿胆原Nomal3.3pH 5.5比重 1.025(比重较正常值高)潜血+++200(有潜血)酮体正常亚硝酸盐正常白细胞正常维生素C 阴性(二)尿沉渣显微镜观察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沉渣中含少量红细胞,透明管型和一些成堆的鳞状上皮细胞。
四.讨论1.从实验结果看,该尿液标本中干化学比重测试时,查得尿液中含有潜血,尿比重也较正常值略高,镜下观察尿沉渣发现确有少量红细胞存在,反思该结果,我认为是因为该被取样者正处于月经周期末期,故虽样本肉眼观察并没有肉眼血尿,但尿液中含有红细胞也属正常,因此尿比重也较正常值高,得出干化学试剂法的其他值也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2.尿沉渣显微镜观察也观察得到较为正常的指标。
3.但由于制作标本不当且该尿标本开头用于干化学实验,导致标本当中含有大量的气泡、纤维和玻璃渣,对标本的观察造成较大的影响,对分辨出沉渣当中的成分造成较大的影响,也对实验结果可能造成误差。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参数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参数1.酸碱度(PH)采用酸碱指示剂法。
测试模块中含有甲基红和溴麝香草酚蓝,联众知识界适量配合可反映尿液pH4.5~9.0的变异范围,颜色由橙红经黄绿到蓝色的变化。
2.比密采用多聚电解质离子解离法。
尿液中所含盐类成分的高低可由试剂块中的酸碱指示剂变化显现出来,颜色由蓝经绿、茶绿至黄色变化,进而换算成尿液的比密值。
3.葡萄糖(GLU)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
试剂模块中的葡萄糖氧化酶作用于尿液中的葡萄糖,产生H2O2,试剂模块中的过氧化酶再进一步作用于H2O2,使色素原(碘化钾、邻联甲苯胺)呈现不同的颜色变化,呈色的深浅与葡萄糖含量呈正比。
4.蛋白质(PRO)采用pH指示剂蛋白质误差法。
在pH3.2的条件下,溴酚蓝产生的阴离子,与带阳离子的蛋白质结合发生颜色变化。
当尿液中含有蛋白时,由于蛋白质离子对指示剂相反电荷的吸引而生成复合物,引起指示剂的进一步电离,当超过缓冲范围时,指示剂发生颜色改变。
根据尿液中蛋白质(主要是清蛋白)含量的高低,试剂模块发生由黄经绿到蓝的颜色变化,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的含量成正比。
5.酮体(KET)采用亚硝基铁氰化钠法。
在碱性条件下,亚硝基铁氰化钠可与尿液中的乙酰乙酸、丙酮起反应,试剂模块发生由黄色到紫色的颜色变化,颜色的深浅与酮体含量成正比。
6.胆红素(BIL)采用偶氮反应法。
在强酸性介质中,结合胆红素与二氯苯胺重氮盐起耦联反应,生成红色复合物。
试剂模块发生由黄色到红色的颜色变化,颜色的深浅与胆红素含量成正比。
7.尿胆原采用醛反应法或重氮反应法。
在强酸性条件下,尿胆原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发生醛化反应,生成樱红色复合物。
试剂模块发生由黄色到红色的颜色变化,颜色的深浅与尿胆原含量成正比。
8.红细胞或血红蛋白(BLD)采用血红蛋白类过氧化物酶法。
血红蛋白类过氧化物酶催化试剂块中的过氧化氢烯钴和色素原,色素原脱氢氧化而呈色。
颜色的深浅与血红蛋白或红细胞含量成正比。
尿血红蛋白测定(干化学法)
1.实验原理
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与过氧化物酶的结构和功能相似,具有弱过氧化物酶活性,能催化过氧化氢释放新生态氧,氧化色原物而呈蓝色,借以检出微量的血红蛋白。
2.标本采集:
2.1 标本采集前病人准备:以清晨第一次尿为宜,急诊患者可随时留取。
2.2标本种类:新鲜尿液
2.3 标本要求:采集患者尿液标本时,盛尿液的容器必须清洁干燥,要求留取中段尿。
3.标本储存:从排出到检测应在2小时内完成,如不能及时送检或分析,应置4 ℃下
冷藏保存,但冷藏时间最长不得超过6小时。
4.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标本拒收标准:细菌,经血,白带,精液,粪便污染的标本不能做测定。
6.试剂
6.1 试剂名称:urit 10A
6.2 试剂厂家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6.3 包装规格:100Test/kit
6.4 试剂盒组成:试纸条:100条
6.5 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储存温度为2-30℃条件下,可使用至试剂盒所标示有效期。
7.仪器设备
7.1仪器名称:优利特尿液分析仪
7.2仪器厂家: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7.3仪器型号:uritest—180
7.4仪器校准程序:在使用过程中,一般是两周校准一次,如超过此期限,仪器会提示
“P1ease Ca1ibrate”(请校准)。
通过测定内部参比块,环境温度和光学系统的改
变都可被补偿。
当条件改变都可被补偿。
当条件改变很大时,比如参比块腐蚀或发光二极管的亮度变暗,仪器将打印出一个错误信息;校准条时有稳定特性的灰白色试条,这些校准条只能使用一次。
校准前,应先清洁试纸托盘与运输臂。
步骤为:在“READY— < START>”显示时,按< Calibrate>键,放上校准条。
再按
<Calibrate>键,校准条被送入机器内,屏幕显示“Calibrating”(正在校准),约一分钟后,标准结果将被打印出。
“Calibrating O. K”,表示校准成功。
8.操作步骤
8.1按<START>键,显示“Prepare Strip”,此时试条筒中拿出试条。
8.2约4秒钟后,显示“ Dip Strip 1”,同时绿灯闪烁,将试条侵入尿样中。
8.3当显示“ Insert Strip 1 ”,把试条放在试条托盘上,此时绿灯亮,若要人工输入颜
色,按<Color>键,再按<Set>键,选择相近的颜色,最后按<Enter>键确认,同
样也可人工输入浊度。
8.4约20秒后,显示“Dip Strip 2”,然后重复以上过程。
8.5每一个测量完成后将自动打印出结果。
9.结果判断:浅棕色为(—),浅蓝色为(+)。
蓝绿色为(++),蓝色(+++),深蓝色(++++)
10.质量控制:质控尿液的应用:用人工质控尿液进行空内质控,低浓度质控液应为(+),高浓度质控液应为(+++)。
11.参考值范围:阴性
12.临床意义:
12.1 正常人尿液中无游离血红蛋白。
当体内大量溶血,尤其时血管内溶血,血液中游离血红蛋白可大量增加,当超过1.0 – 1.35g/L 时,即出现血红蛋白尿。
此种情况常见于血型不合输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寒冷性血红蛋白尿,急性溶血性疾病等。
还可见于各种病毒感染,链球菌败血症,大面积烧伤,体外循环,肾透析,手术后所致的红细胞大量破坏等。
13. 操作性能: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14.方法局限性
14.1 试带应在干燥,避光处保存,注意有效期并避免污染。
14.2 尿液必须新鲜,以免因红细胞破坏,导致干化学式带法与显微镜检查的人为误差。
14.3 各种原因导致尿中出现红细胞,可致假阳性。
14.4 VitC 对本实验有抑制作用,可致假阴性。
14.5 尿路感染时,由于细菌产生过氧化物酶而引起假阳性。
某写氧化物如漂白粉也可致假阳性。
14.6 浓缩尿,高蛋白尿可降低试带反应的灵敏度。
14.7 试带上出现绿色斑点提示为完整红细胞所致。
15.当检验系铳(仪器)不能工作时,所采取的补救措施:当检验系铳(仪器)不能工作时,可联系厂家,进行紧急修理,如一时不能修好,如别的的实验室有同类仪器,可到别的仪器先测,如别的实验室无同类仪器,申请厂家送一台正常工作的仪器代替。
16.参考文献
16.1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