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四 干化学试带法尿液检查
- 格式:ppt
- 大小:274.50 KB
- 文档页数:13
尿液干化学检测(一)检验目的对泌尿系统疾病、肝胆疾病、糖尿病等疾病进行辅助诊断与疗效观察,对安全用药进行监护,以及评估健康状态。
(二)测定方法以及体系干化学试带法:包括尿液分析仪,分析仪试剂带;尿的干化学试带可检测的项目有蛋白质、葡萄糖、酮体、隐血、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比重、pH值等。
快速敏感的干化学试带技术和自动化分析技术在尿液检查中得到普遍应用,上述指标的检测极为简便,而且提高了检验质量,为尿液化学检查开拓了更广阔的领域。
(三)检测原理及干扰因素尿液分析仪检测原理:尿液中相对的化学成分使尿多联试带上各种含特殊试剂的模块发生颜色变化,颜色深浅与尿液中相应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将多联试带置于尿液分析仪比色进样槽,各模块依次受到仪器光源照射并产生不同反射光,仪器接收不同强度的光信号后将其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再经微处理器由下列公式计算山各测试项目的反射率,然后与标准曲线比较后校正为测定值,最后以定性或半定量方式自动打印出结果。
用于对尿液进行定性和半定量检测。
1.葡萄糖检测(1)原理:尿糖形成的原因和机制为:当血中葡萄糖浓度大于8.8mml/L时,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量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即可出现糖尿。
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释放新生态氧[0],新生态氧[O]再还原碘化钾,发生颜色变化。
(2)干扰因素:本实验对葡萄糖豹检测是特异性的,大量维生素c可使实验出现假阴性结果;高比重碱性尿,亦可造成糖检出偏低,使低糖浓度尿呈阴性。
2.胆红素检测原理:直接胆红素在酸性条件下与二氯苯胺重氮盐偶联,生成偶氮染料。
干扰因素:(1)标本必须新鲜,以免胆红素在阳光照射下成为胆绿素;(2)尿液中含高浓度维生素C和亚硝酸盐时,抑制偶氮反应使胆红素测定呈假阴性;(3)检验对象接受大剂量氯丙嗪治疗或尿中含有盐酸苯偶氮吡啶的代谢产物时呈假阳性。
3.酮体检测原理:乙酰乙酸、丙酮在碱性条件下与亚硝基铁氰化钠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
尿液干化学检测(一)检验目的对泌尿系统疾病、肝胆疾病、糖尿病等疾病进行辅助诊断与疗效观察,对安全用药进行监护,以及评估健康状态。
(=)测定方法以及体系干化学试带法:包括尿液分析仪,分析仪试剂带;尿的干化学试带可检测的项目有蛋白质、葡萄糖、酮体、隐血、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比重、pH值等。
快速敏感的干化学试带技术和自动化分析技术在尿液检查中得到普遍应用,上述指标的检测极为简便,而且提高了检验质量,为尿液化学检查开拓了更广阔的领域。
(三)检测原理及干扰因素尿液分析仪检测原理:尿液中相对的化学成分使尿多联试带上各种含特殊试剂的模块发生颜色变化,颜色深浅与尿液中相应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将多联试带置于尿液分析仪比色进样槽,各模块依次受到仪器光源照射并产生不I司反射光,仪器接收不同强度的光信号后将其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再经微处理器由下列公式计算山各测试项目的反射率,然后与标准曲线比较后校正为测定值,最后以定性或半定量方式自动打印出结果。
用于对尿液进行定性和半定量检测。
1.葡萄糖检测(1)原理:尿糖形成的原因和机制为:当血中葡萄糖浓度大于8.8mml/L时,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量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即可出现糖尿。
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释放新生态氧[0],新生态氧[O]再还原碘化钾,发生颜色变化。
(2)干扰因素:本实验对葡萄糖豹检测是特异性的,大量维生素c可使实验出现假阴性结果;高比重碱性尿,亦可造成糖检出偏低,使低糖浓度尿呈阴性。
2.胆红素检测原理:直接胆红素在酸性条件下与二氯苯胺重氮盐偶联,生成偶氮染料。
干扰因素:(1)标本必须新鲜,以免胆红素在阳光照射下成为胆绿素;(2)尿液中含高浓度维生素C和亚硝酸盐时,抑制偶氮反应使胆红素测定呈假阴性;(3)检验对象接受大剂量氯丙嗪治疗或尿中含有盐酸苯偶氮吡啶的代谢产物时呈假阳性。
3.酮体检测原理:乙酰乙酸、丙酮在碱性条件下与亚硝基铁氰化钠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
干化学尿液检测的原理干化学尿液检测是一种常用的临床化验方法,用于分析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和生理指标。
其原理主要基于尿液中特定成分与试剂之间的化学反应。
以下将从尿液检测的样本处理、常用试剂及其原理、检测原理的几个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样本处理:在进行干化学尿液检测前,首先需要对尿液进行样本处理,以便消除干扰物质和提取目标物质。
常见的样本处理方法包括离心、过滤、稀释等。
常用试剂及其原理:1. 硝酸铜试剂:用于检测尿液中的还原物质。
在尿液中存在的一些物质,如葡萄糖、乳酸、果糖等,能将Cu2+还原为Cu+,使液体呈现出从蓝色到红色的变化。
2. 碘化钾试剂:用于检测尿液中的淀粉。
淀粉与碘化钾反应后会生成蓝黑色沉淀。
3. 硫酸铁试剂:用于检测尿液中的溶血。
尿液与硫酸铁试剂反应后呈现出绿色,溶血时,红细胞内的血色素会释放出来,导致尿液变绿。
4. 醋酸铅试剂:用于检测尿液中的尿酸。
尿酸与醋酸铅反应后会生成黄色的沉淀。
5. 比色法试剂:常用于定量分析尿液中的某些生理指标,如蛋白质、糖类、尿化学分析等。
通过与特定试剂反应后,所产生的颜色与含量之间建立一个标准曲线,通过比色仪测量待测尿液与标准曲线之间的差异来计算出待测物质的浓度。
检测原理:干化学尿液检测的原理主要是基于尿液中特定物质与试剂之间的化学反应。
根据待测物质的性质不同,选择合适的试剂进行反应。
反应后,根据产物的颜色变化、沉淀的形成、溶解度的变化等,可以判断尿液中特定物质的含量和性质。
常见参数:通过干化学尿液检测,可以获得许多生理指标和化学成分的定量信息。
常见的参数包括:1. 尿液pH值:用于判断尿液的酸碱平衡状态。
2. 蛋白质:尿液中异常增高的蛋白质含量可能提示慢性肾炎、肾小球肾炎等疾病。
3. 葡萄糖:尿液中的葡萄糖正常情况下应该很少或不含,如果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可能是糖尿病病人。
4. 白细胞:可用于检测尿路感染等疾病。
5. 亚硝酸盐、尿胆原、尿潜血等:用于检测泌尿系统感染、肾脏疾病和尿路结石等。
三分钟看懂尿常规报告之干化学法尿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体检项目,对于检查身体的一些基本情况有重要意义。
其中干化学法是尿常规检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下面本文将详细介绍干化学法的检测原理和结果分析,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尿常规检测。
一、干化学法的检测原理干化学法是通过将尿液在过滤器上滤过后,将滤纸烘干,经过一系列的化学试剂作用,比较颜色变化,从而判断尿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糖、胆红素、胆糖原、酮体等物质。
下面将介绍几种检测阴性或阳性结果的试剂和检测方法。
1.蛋白质检测蛋白质是检测尿液常见的一种物质。
当尿液过滤器中的高分子蛋白质分子大于分子筛的孔径时,蛋白质就会被分离出来。
试剂为磺酸钠和重铬酸钠的混合液,反应后可形成紫色沉淀,显性阳性为“+”,阴性为“-”。
2.糖检测糖是健康人体内所必须的能源之一,而尿中糖的检测主要是为了检测是否有糖尿病情况。
试剂为葡萄糖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相应的比较颜色深浅判断有无糖尿病的现象。
有糖尿病的情况下会出现葡萄糖异常,结果为显性为阳性“+”,阴性为“-”。
3.胆红素检测胆红素是人体产生的一种黄色物质,存在于胆液中。
试剂为吡啶和5-硝基-2-苯胺的混合液,反应后可形成红色或紫色。
阴性结果为“-”,显性阳性为“+”。
4.胆糖原检测胆糖原是肝脏和肌肉中储存的糖原,可以转化成葡萄糖来维持身体的能量。
试剂为碘液,当碘液加入样品中时,可以检测出胆糖原针对数据。
阳性结果显示“+”,阴性为“-”。
5.酮体检测酮体是人体在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或者空腹的情况下,在肝脏中产生的一种物质。
试剂为硝酸铁和吗啉的混合液,在样品中添加后变成紫红色,阴性为“-”,显性阳性为“+”。
二、干化学法的结果分析当进行干化学法的尿常规检测时,阴、阳性结果的判断基于颜色的变化判断。
在颜色变化的范围内,显性阳性结果的颜色的颜色深浅意味着该情况的严重程度。
例如,蛋白质检测中“+”,阴性为“-”。
而在量化方面,如果1+表示蛋白质检测的量为30mg/dl,2+表示蛋白质检测的量为100mg/dl,3+表示300mg/dl,4+表示>500mg/dl 。
《实验诊断学》实验报告实验四尿液、粪便常规检查学院:专业年级:学号:姓名:实验日期:(以下正文为小四号字体,1.5倍行距,两端对其)一.实验原理干化学尿试带测定项目及原理二.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干化学试剂带法检测1)准备尿液标本:将尿液充分混匀,倾倒于试管中。
2)浸润试纸条:将尿液干化学试带完全浸于尿液中1-2s,然后立即取出。
3)除去多余尿液:沿试管壁将试带上多余尿液沥除干净,必要时用滤纸吸去。
4)上机检测:把试剂带放入尿液分析仪的凹槽中,开始检测。
(二)尿沉渣显微镜观察1)直接镜检法:取新鲜尿液,混匀,取1滴于载波片上制成涂片,用显微镜观察。
2)离心镜检法:取尿液10ml,1500rpm离心5min,弃上清,留沉淀物0.2ml,混匀后取1滴尿液于载玻片上,制成涂片,显微镜观察。
三.实验结果(一)干化学试剂带法检测上图最右一侧的条带为实验结果,通过与标准比色板对比可得以下结果。
测定项目结果葡萄糖正常蛋白质阴性胆红素正常尿胆原Nomal3.3pH 5.5比重 1.025(比重较正常值高)潜血+++200(有潜血)酮体正常亚硝酸盐正常白细胞正常维生素C 阴性(二)尿沉渣显微镜观察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沉渣中含少量红细胞,透明管型和一些成堆的鳞状上皮细胞。
四.讨论1.从实验结果看,该尿液标本中干化学比重测试时,查得尿液中含有潜血,尿比重也较正常值略高,镜下观察尿沉渣发现确有少量红细胞存在,反思该结果,我认为是因为该被取样者正处于月经周期末期,故虽样本肉眼观察并没有肉眼血尿,但尿液中含有红细胞也属正常,因此尿比重也较正常值高,得出干化学试剂法的其他值也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2.尿沉渣显微镜观察也观察得到较为正常的指标。
3.但由于制作标本不当且该尿标本开头用于干化学实验,导致标本当中含有大量的气泡、纤维和玻璃渣,对标本的观察造成较大的影响,对分辨出沉渣当中的成分造成较大的影响,也对实验结果可能造成误差。
尿比重干化学法在尿常规检查中,尿比重是一项重要的指标,用于评估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
尿比重的高低可以反映远端小管的浓缩功能。
尿比重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包括试带法、折射法、称重法、渗透压法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
1.试带法试带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常用于临床常规检查。
该方法是通过测定试带上化学试剂的颜色变化来测定尿比重。
试带中含有酸碱指示剂,当尿液与试带接触时,试带上的试剂会发生变化,根据变化颜色的深浅,可以判断尿比重的高低。
试带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但易受尿液中其他成分的影响,如维生素C等。
2.折射法折射法是通过测定尿液的折射率来测定尿比重。
折射率是光线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率,不同物质的折射率不同。
通过测量尿液的折射率,可以推算出尿液的比重。
折射法具有快速、准确、重复性好等优点,但需要使用折射仪等昂贵设备,不适用于临床常规检查。
3.称重法称重法是通过称量一定体积尿液的质量来确定尿比重。
首先需要测定尿液的体积,然后将尿液倒入已知质量的烧杯中,称量烧杯和尿液的总质量,计算出尿液的质量,再除以尿液的体积,即可得到尿比重。
称重法准确度高,但操作繁琐,不适用于临床常规检查。
4.渗透压法渗透压法是通过测定尿液的渗透压来测定尿比重。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颗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的高低与溶质颗粒的数量和大小有关。
通过测量尿液的渗透压,可以推算出尿液的比重。
渗透压法具有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但需要使用渗透压计等昂贵设备,不适用于临床常规检查。
总之,尿比重的测定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测定方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为了提高尿比重测定的准确性,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尿液干化学法尿液干化学法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对尿液样本进行干化学处理,然后进行化学分析,从而得出有关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这种方法在临床诊断、疾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
尿液干化学法的步骤一般包括样本收集、干化学处理和化学分析三个主要环节。
首先是样本收集,患者需要在干净的容器中收集新鲜的尿液样本,并尽快送到临床检验室进行处理。
在样本收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卫生,避免杂质的污染。
接下来是干化学处理,这是尿液干化学法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干化学处理过程中,尿液样本会被加热或者蒸发,使其变成固体状态。
这样处理后的尿液样本可以更好地保存和运输,同时也有利于后续的化学分析。
最后是化学分析,经过干化学处理后的尿液样本会被送到实验室进行化学分析。
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尿常规检查、尿沉渣镜检、尿蛋白定量、尿糖定量等。
这些化学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肾脏功能、糖尿病情况、泌尿系统感染等重要信息。
尿液干化学法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首先,在疾病诊断中,尿液干化学法可以帮助医生发现患者体内的异常代谢产物、蛋白质、糖类等物质,从而辅助诊断肾脏疾病、糖尿病、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
其次,在疾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估中,通过定期对患者进行尿液干化学检查,可以及时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评估治疗效果,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
此外,尿液干化学法还可以用于体育竞赛中的兴奋剂检测。
一些禁用药物在人体内代谢后会通过尿液排出,因此对运动员进行尿液干化学检查可以有效地发现是否存在兴奋剂使用的情况,维护竞赛的公平性和体育精神。
尿液干化学法作为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临床检验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尿液干化学法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更准确的诊断信息,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干化学分析仪法和尿流式沉渣分析仪法检测尿液的研究发表时间:2012-09-28T09:36:06.3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0期供稿作者:赵雪薇1 张安2 [导读] 临床上尿液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有利于治疗后的观察及预后判断。
赵雪薇1 张安2 (1西安长安医院检验科陕西西安 710016)(2西安广播电视大学陕西西安 710002) 【摘要】目的通过沉渣分析仪、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尿中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结果的对比,对其产生的假阳性、假阴性结果进行探讨。
方法收集门诊患者新鲜随机尿液600例,分别用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液中的WBC、RBC。
结果以显微镜镜检结果为检测尿液WBC、RBC的参照标准。
在检测WBC时化学分析仪检测较显微镜检测检出率低,沉渣分析仪检测和显微镜检测效果较为一致,在检测RBC时显微镜法比沉渣仪分析法对红细胞的检测率较高,总的来说,对于红细胞的检测显微镜检测比两种仪器检测检出率均高。
结论沉渣分析仪与尿干化学分析法检测尿中的WBC、RBC快速简便,但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较高,只能最为过筛实验,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必须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证检验质量避免误诊漏诊,从而给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
【关键词】干化学分析仪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中图分类号】R4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0-0096-02 尿液常规分析是每一位患者入院必做的一项用于评估机体的健康或疾病状态,尤其是判断肾脏疾患的一种最常见的且不可取代的检验项目[1]。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干化学法、尿流式沉渣分析法及尿液显微镜检查法,由于各实验室条件之间的差异,尿液分析模式也是多种多样,至少有:(1)单纯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法;(2)干化学分析仪法+尿液沉渣显微镜仪检查法;(3)干化学分析仪法+尿流式沉渣分析仪法;(4)干化学分析仪法+尿流式沉渣分析仪法+显微镜检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