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意艺术流派
- 格式:rtf
- 大小:2.66 MB
- 文档页数:7
【第二期 19-21世纪】史上最全的西方艺术流派整理!20世纪1. 现代艺术现代艺术,又称现代派艺术,很难有一个准确的定义。
大致来说,被称为“现代主义”或“现代派”的艺术,是指20世纪以来,区别于传统的,带有前卫和先锋色彩的各种艺术思潮和流派的总称。
现代艺术起源于古代地中海沿岸(埃及、希腊、西亚)的西方艺术,到19世纪后期出现了转变的苗头,这个苗头进入20世纪后,成为西方艺术的主流,这就是西方的现代艺术。
西方现代艺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视觉风格组合而成,是基于科学和理性基础上建立的,是西方数百年来的思想文化核心。
现代艺术主要包括了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俄国的至上主义与构成主义、荷兰的风格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等。
现代艺术的特点在于打破艺术家、作品和观众之间的区别。
主张艺术干预人类生活。
深受现代社会文化影响又立足批判现实社会对人性的压抑。
2. 立体主义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
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
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
立体主义画家的探索起源于塞尚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他们把塞尚的“要用圆柱体、圆球体、圆椎体来表现自然”这句话当着自己艺术追求的理想。
实质上这是20世纪初工业文明、机器时代的社会现实在画家精神中的折射反映。
立体主义在二十世纪时期有两个派别。
一个是洗衣船派,也就是正统派。
这个派别的代表是毕加索和布拉克。
另一个派别是蜂窝派,是以一群后起的立体主义画家为代表的。
立体主义的出名也是由这些蜂窝画家所催化的。
3. 表现主义表现主义,现代重要艺术流派之一。
20世纪初流行于德国、法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艺术流派。
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词。
西方当代艺术流派赏析当代艺术是一种多样化的形式,其中包括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反映了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多元性。
西方当代艺术流派的赏析,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艺术欣赏经验,从而培养我们的审美品位和艺术鉴赏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和思潮。
1. 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是20世纪40年代初至50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的一种新兴艺术形式,以自由、激烈的笔触和色彩运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艺术家们通过大胆的冲刷和淋漓的滴漏把自己的情感和思维转化为艺术作品。
代表人物包括波洛克、克林伯格等。
2. 极简主义极简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起在美国出现的一种艺术风格,其作品以简明的结构和原材料,通过形式、构成的严谨性来表达作品的核心内容。
代表人物有丹尼斯·欧本海默、卡尔·安德烈、唐纳德·杜克等。
3.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的一种流派,它以一种玩世不恭的方式来探讨现代文明的问题和主题。
它喜欢将不同的文化元素结合起来,用一种混杂的方式展现出来,以此来呈现出他们对当代文化的看法。
代表人物包括巴伦斯、库安德、纽曼等。
4. 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以试图呈现梦境、幻象、恐怖、错觉和疯狂的方式来表现内在的生命体验。
通过表达潜意识的形象,超现实主义旨在探讨现实中无法达到的真相。
代表人物包括达利、玛格丽特·布鲁克斯、霍夫曼等。
5. 意象派意象派是20世纪初期在欧洲出现的一种新的绘画和诗歌风格。
它强调形象的意义和象征的力量,展现对感知世界的独特理解和对内心情感的表达。
代表人物有保罗·克利、马蒂斯、安德烈·布勒东等。
以上所列的西方当代艺术流派,无一不是通过其创新性的风格、表现手法和丰富的内涵,对进一步发展当代艺术产生深刻影响。
在欣赏当代艺术时不妨从中体验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化魅力,培养自己的综合审美能力。
西方当代艺术流派赏析西方当代艺术流派指的是在20世纪以后产生的各种艺术形式和思想流派,在当代艺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流派涵盖了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其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均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
本文将简要介绍以下几个西方当代艺术流派: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概念艺术和后现代主义。
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是一种在1920年代诞生于法国的艺术流派。
它的主要思想是追求揭示人类潜意识的表象和图像,以此来体现思想的自由与非理性性。
在超现实主义的艺术作品中,经常出现复杂的符号、幻觉、梦境等元素。
超现实主义在绘画、雕塑、诗歌和电影等领域均有较大影响。
超现实主义的代表艺术家包括莫里斯·夏卡尔、马克斯·恩斯特和克劳德·西蒙·方丹等。
他们的作品在当代艺术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了当代艺术的先锋。
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是一种在20世纪4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重要艺术流派。
它的主要特征是抛弃传统绘画的写实手法,用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情感和感受。
在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作品中,经常出现大量的笔触和颜料涂抹。
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家们强调了绘画的肌理性质,使绘画表现更加生动。
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艺术家包括马克·罗斯科和杰克逊·波洛克等。
他们用抽象的形式展现出情感和灵魂的表达,成为了现代艺术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概念艺术概念艺术是一种在1960年代产生于西方的艺术流派。
它采用了广泛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绘画、雕塑、行为艺术、装置等。
概念艺术主张将思想和观念作为艺术作品的核心,而非形式和技巧。
艺术家们试图通过概念和思路来打破艺术作品的固有形式和创作概念。
概念艺术的代表艺术家包括马塞尔·杜尚、约瑟夫·科斯瑞尔和约翰·博格斯等。
他们的作品在西方当代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在20世纪后期产生于西方的哲学和思想流派,它对现代主义思想的批判反思贯穿始终。
西方当代艺术流派赏析引言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部分,也是人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也在不断地变化和进步。
西方当代艺术是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集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于一体,让人们在浸润艺术氛围中感受时代的魅力,思考人类的精神和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义是指“在现代主义基础上的一种满足于多元文化和反知性主义观念的艺术运动”。
它主张“无正统之说”、“开放性”、“超验”,反对“权威主义”、“目的主义”等传统观念。
后现代主义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逐渐形成,代表艺术家有威廉·巴洛斯、安迪·沃霍尔、杜尚等。
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作品反映时代的混沌和不确定性,通常采用大量的象征性符号和意象,以实验性和游戏性的手法构建意义。
后现代主义作品中的物象多是文化符号或流行图案,它们的组合和再现构成了一种混乱而意味深长的视觉体验。
例如,安迪·沃霍尔的马蹄蟹罐头系列,以反复而机械式的手法呈现大众文化的消费品,让观众反思当代的媒体与价值观。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期在欧洲兴起的一种以强烈情绪和个体的内心体验为创作出发点的艺术流派。
它的艺术作品强调“情感”、“痛苦”、“恐惧”、以及“社会批评”,是对现代工业化和社会分化的一种反抗。
在表现主义的绘画中,相关主题被刻意夸张和扭曲,颜色鲜明而充满了情感内涵。
表现主义的代表艺术家有爱德华·蒙克、弗朗茨·马克、埃米尔·奥斯卡·海德克等。
表现主义的艺术作品通常强调对内心感受的自发表达,直接反映创作者的情感和心灵状况。
它的艺术手法多是模糊、叙事和扭曲形象的表现方式,带有强烈的符号和象征意义。
例如,爱德华·蒙克的一幅著名画作《呐喊》通过作者对作品的高度描绘和色彩的强烈对比,充分表现了作品中人物内心的绝望和脆弱。
极简主义(Minimalism)极简主义是20世纪中期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抽象艺术流派,主张“追求简单、减少主观臆断”。
•所谓西方现代派美术,是指西方国家从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现代美术中某些流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的统称。
“现代派”一词是和某种新的,非传统的,区别于过去的艺术思想联系在一起的;现代派美术既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美术,也不包括现代的各种现实主义流派,它与现代的西方美术更不是同一概念,它在其中只占一席之地。
现代派美术发展史如果说现代派美术引领了西方乃至世界美术,那么引领现代派美术的无疑是这三个人,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高更和荷兰画家凡高。
现代派美术发展史1905年,以马蒂斯为首,弗拉曼克等人为骨干力量的野兽派在巴黎诞生。
他们从塞尚的作品中得到启发,在艺术形式深受高更和凡高的影响,用强烈的色彩,奔放粗野的线条,扭曲夸张的形体,来表现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
与此同时,德国表现主义应运而生,他们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同样一味追求艺术家本人的主观感受,但是他们并不注重于纯形式的探索,而是把绘画语言视为反抗社会西安市,宣泄不满的手段。
两年之后,以毕加索,布拉克为首的立体派在巴黎出现。
它先把一切物象加以破坏和肢解,把自然形体分解为各种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组合,甚至发展到把同一物体的几个不同方面组合在同一画面上,借以表达四维空间。
自立体派之后,欧洲本土上各种新理论新观念纷纷涌入,于是,未来派在1909年以前卫的姿态与意大利出现。
他们排斥过去作为绘画手段的情调和预期的趣味,称颂有独创性的形式,在主题上也否定老一套的东西,认为重要的应是描绘现代的都市生活,诸如钢铁,速度,剧烈的运动等等。
未来派之后,意大利有出现了形而上画派。
在形而上绘画中,钟表的指针和塔上的小旗都呈凝滞状态,一切都是静止的,笼罩着神秘的沉默,其目的就是要把事物从日常的伦理中分离开。
形而上绘画具有超现实主义的成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各国留下了极为惨痛的创伤。
一批青年艺术家出于对社会的强烈不满,发表了《达达派宣言》。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流派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是从19世纪以来沿用至今,一种对经典艺术文化传统极富破坏性的艺术流派,它追求崭新的、属于本世纪的、不受既有艺术传统的约束的审美。
总的来说,现代主义艺术有两个主要流派——表现主义和抽象主义。
它们在时间上有所差异,在风格上有所不同。
表现主义是20世纪最早的现代主义艺术流派,以一种直接、有趣的方式,表达画家的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看待与表现力。
他们建立在意大利橄榄树派画家的基础上,但比前者更具有个人色彩,更加张力十足。
其中被认为是最代表性的现代表现主义大师有德国画家马奈、罗马大师毕加索、瑞典画家斯特林,美国画家梵高和俄罗斯画家保罗·克利。
而抽象主义则是受人文主义思想和后印象派抽象化理念的影响,被称为20世纪最激进的艺术流派。
它旨在在一定的画面中表达抽象的意象,引导观众的情感、思想和生活体验。
它们将色彩、形状、线条等要素组合在一起,表现出形式和意义的丰富结合,使观众的心灵受到激活和唤醒。
其中最有名的抽象大师有美国的毕加索和波洛克,俄罗斯的克罗姆斯基等。
此外,有一些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流派分支从表现主义和抽象主义中发展而出,它们受到不同文化环境和个人主观倾向的影响而得以发展,有弥漫式的野兽派、凡高派、波拉特派、马格努斯派,以及最近出现的新古典主义。
总而言之,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流派是源自于19世纪以来,经历着多次变革,产生了丰富多样的流派,每一种都有其各自独特的风格,但都在以超越传统及开创新局中自由发展,让艺术家以及观众们,通过这些作品能够体会到审美价值,从而影响着全世界的艺术发展。
在美术史上,人们把12世纪后,以建筑样式的变化而开始的艺术风格称之为“哥特式风格”。
“哥特”一词本源于西欧的一个民族“哥特人”,有野蛮、怪异的意思,但哥特艺术并非哥特人所造,它出现的时候,“哥特人”早已溶化在西欧其他民族之中了。
因此哥特式艺术决不能说是“粗野”的。
哥特式艺术包括建筑、雕刻,在建筑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确切的说,哥特式的建筑艺术是指中世纪最后300年——12至14世纪流行的一种新的建筑(包括其中的雕刻绘画)艺术样式。
法国则是它的故乡。
2.文艺复兴(14th)文艺复兴式艺术风格指发源于意大利,在14至16世纪影响遍及全欧的一种富有革新精神的人文主义艺术风格。
“文艺复兴” 一词来自法文, 原意为“重新出生”,在此指'古典文化的再生”。
文艺复兴艺术的开端,可追溯到14世纪初期意大利人比萨诺父子的雕刻、契马部埃的绘画及其弟子乔托的绘画和建筑设计。
他们的作品开始突出“人本主义”的思想,在内容上大胆肯定人生与自然,在形式和技巧上注重对人与自然的科学研究,并借“回到古代去”之口号来摄取古希腊罗马的建筑、雕刻和绘画经验,在风格上则体现出哥特式艺术与古典艺术的结合及在此基础上的新突破。
3.巴洛克艺术(17th)巴洛克艺术是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巴洛克”一词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
巴洛克艺术潮流对当代艺术设计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波及到雕刻、绘画、家具、服装、音乐等领域。
其代表作家作品有普杰的《克罗托那的米罗》、卡拉瓦乔的《埋葬基督》、卡尔德隆的《人生如梦》等。
巴洛克艺术的特点主要有:1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2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3运动与变化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4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5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6浓重的宗教色彩;7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花纹一般。
1、野兽派:也称“野兽主义”,20世纪初产生在法国的一个现代画派,它的名字来源于评论家对马蒂斯等人在1905年巴黎秋季沙龙展出的作品的嘲讽,说他们“像一群野兽一样凶猛地包围着一件古典风格的作品”。
此画派特点是根据画家主观表现的需要,自由的运用色彩和对形体加以变形、夸张,大胆打破了原来的绘画传统和常规。
他们早在十九世纪末就对抗学院派美术,继承印象派后期的新视觉和技法,采取简单概括的变形夸张、线条质朴简练、以粗放的笔触并列地使用红、黄、青、绿的原色对比,大胆追求个性解放。
这种激烈的心情表现是导源于凡·高的作品。
但在绘画是独立于对象、依赖色彩和形状的一种造型秩序,却继承了塞尚的绘画观点。
野兽派运动发展至1908年达到高峰,以后这些画家便分别转到立体派或其它画派的创作活动中,到了1910年便销声匿迹了。
代表人物有马蒂斯、弗拉芒克、德兰、马尔盖、勃拉克、莫迪里亚尼等。
蒂斯,Henri Matisse 1869 - 1954 年,法国马蒂斯的艺术风格是单纯、简洁、清晰,以线和色块构成艺术形象。
在这幅画中仅用三种色彩,即红色人体、绿色地面和蓝色天空。
整个画面便是由这三种在量感和分布上平衡、和谐的色彩,与构成人物的富有节奏、韵律的线条浑成一体,从而生发出动人的艺术魅力。
马蒂斯的色彩和线条既各自独立又彼此和谐、同时并进,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尽管马蒂斯声称他作画并不关心形象的含义,只关注色彩、线条和构图的美学意义,但在这幅舞蹈中通过对人体动势的描绘,仍然表达出对人生欢乐的赞颂。
表现派:也称“表现主义”,是20世纪,1905年至1920年以德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艺术运动,后流行于西方。
表现主义反对客观地再现现实和自然,追求自我和心灵的主观表现,反对机械文明,向往原始性,以最简单化、变形和强烈的色彩、线条和泼辣奔放笔触表达作者的感受、幻觉和激情,画面使人感到刺激和不安。
在表现主义作品中是找不到严谨、深入、细腻、柔和、恬静的作风的。
一人一幅代表作,一篇看懂15个艺术流派野兽派、破普艺术、构成主义,这些看了就让人不明觉厉的名称,代表着现代西方艺术不同的流派。
今天,我们通过15幅代表作,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大家介绍15个艺术流派各自的特点。
1、印象派莫奈-《日出·印象》在印象派里,点就是它对“光和色彩”的表达。
印象派的作品看起来笔触都很潦草,细节也没有写实派那样细致的刻画,但是作品的整体效果,以及光影、色彩的表达却非常突出。
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欣赏印象派作品,可以眯起眼睛来看,就能感受到作品传达出的朦胧之美。
2、新印象主义修拉-《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新印象主义的作品给人一种非常立体的感觉,有点类似于裸眼3D 效果。
新印象主义擅长用点状笔触合成光色、构成轮廓形象,营造出景深,从而增强画面的立体感。
3、新艺术派克里姆特-《吻》新艺术派准确来说,是一场西欧建筑装饰和工业设计领域的艺术运动,影响了法国、比利时、奥地利、西班牙、德国等许多国家。
新艺术派喜欢从自然中寻找创作灵感,擅长使用优雅流畅的装饰曲线,构图上注重几何感。
4、野兽派马蒂斯-《红色和谐》野兽派正如他的名字一般,画面风格粗犷,野兽派的作品大多采用纯度很好的色彩,来制造一种视觉冲击力。
5、风格派蒙德里安-《百老汇爵士乐》风格派是一种非常抽象的风格,色彩上常采用红、黄、蓝、黑、白、灰,线条多是垂直或水平交错。
6、构成主义塔特林-《第三国际纪念碑》设计模型构成主义擅长运用现实材料进行艺术创作,他们将作品由平面绘画转向空间立体构成,他们经常将铁丝、玻璃、塑料、木头……组合在一起,制作成抽象的悬挂浮雕。
7、表现主义蒙克-《呐喊》表现主义作品注重对内心情感和情绪的表达,较少的刻画形象和细节。
如同我们熟悉的《呐喊》,表现主义常常采用夸张、扭曲、抽象的手法进行创作,从而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作品怪诞又夸张。
8、抽象表现主义波洛克-《薰衣草之雾》抽象表现主义强调创作的自由性和无目的性,绘画往往没有特定的目的和主题,随着情绪的变化自由绘画,当然,作品也显得非常抽象难以理解。
二十世纪的艺术流派,及代表人物所谓西方现代派美术,西方国家从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现代美术中某些流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的统称。
19世纪后半期~20 世纪初期流行于法国、欧美乃至世界的一种艺术流派和文艺思潮。
印象主义美术印象主义作为绘画流派出现于法国。
,因莫奈展出的一幅题为《日出·印象》的油画的题目被一位观点守旧的记者借用,撰文嘲讽此展览为“印象主义画家展览会” ,遂产生印象主义或印象派之名。
由于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现,印象主义画家主要把身边的生活琐事和直接见闻作为题材,多描绘现实中的人物和自然风景。
在构图上多截取客观物象的某个片断或场景来处理画面,打破了写生与创作的界限。
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
作为一种美术思潮,印象主义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对欧美、日本乃至中国的画家产生过或大或小的影响。
野兽主义1905年产生于法国的美术流派。
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中,以马蒂斯为首。
作为一种绘画潮流,野兽主义认真追随V.凡高、P.高更等人所开创的艺术道路,竭力反对传统的模仿自然的写实主义,突出强调主观感受,注重采用变形、大色块和粗拙的线条相结合的夸张表现手法,追求平面化的装饰趣味,力图创造一种“单纯、宁静、均衡、和谐”的美学境界。
主要代表人物有马蒂斯、A.德兰、杜飞、M.de弗拉曼克等。
野兽主义没有任何宣言和纲领,且存在仅有二、三年时间,但在西方20世纪早期的美术运动中却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20世纪首次艺术革命。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出现于德国和英国,十九世纪盛行于法国的一种文艺思潮。
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
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
浅谈西方现当代艺术的脉络及特点西方现当代艺术的脉络及特点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运动。
这个时期,艺术家开始反思传统艺术规范和传统美学价值观,追求独立性和创新性。
现当代艺术的脉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毕加索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后现代主义等。
表现主义是西方现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脉络。
表现主义艺术的核心观点是追求艺术形式与内在情感之间的紧密关系,尤其是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消极情感。
表现主义强调通过大胆夸张和变形来传达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以此来反映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立体主义是20世纪艺术史上另一个重要的脉络。
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试图通过重新构造和解构物体来呈现物体的不同视角和多个时间点的感觉,以此来挑战传统的绘画和雕塑形式。
正是立体主义的出现,打开了艺术家创作中对于空间和时间的全新探索。
毕加索主义是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又一个重要脉络。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充满了变化,他的作品跨越了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等多个艺术流派。
毕加索主义的核心观点是艺术家的无限创造力和自由,他认为艺术家应该能够追求和表现他们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达达主义是20世纪艺术史上的又一个重要脉络。
达达主义艺术家反对传统的艺术规范和传统的文化价值观,认为艺术应该是反对传统和创新的表达。
他们通过荒诞、幽默和讽刺来表达对社会和文化的不满和颠覆。
超现实主义是西方现当代艺术的重要脉络之一。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试图通过揭示潜意识的力量来打破现实与梦境之间的界限。
他们运用梦境和幻觉的元素来创造非现实的图像和场景,以此来探索人类意识和想象的深层次。
抽象表现主义是20世纪艺术史上的又一个重要脉络。
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试图通过抽象和抽象形式来表达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情绪。
他们通过抽象的手段来突破传统的代表性形式,并通过色彩和线条等元素来表达他们的情感。
波普艺术是西方现当代艺术的重要脉络之一。
波普艺术家将大众文化和大众商品视为艺术的素材,并将其重新加工和演绎为艺术作品。
西方现代艺术流派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艺术倾向(二元对立与艺术倾向的基本形态)一、形式-结构倾向塞上提出现代基本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并突破焦点透视法,用色彩造型,开创了现代艺术中结构主义的倾向。
1.立体主义:产生于1907年。
依据塞尚对自然物体的归纳法则,通过变形分割分解归纳等手法,将物体打散后进行主观上的重新再定义,然后运用多种不同的视点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将重新再定义的形态综合成一种具有意想语汇的画面组合。
他摆脱了把绘画作为视觉真实再现来进行模仿,建立了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中进行形态造型的全新的视觉方式。
代表人物:毕加索(1881-1973)《亚维尼翁姑娘》《格尔尼卡》勃拉克(1882-1963)《大裸女》《抱着曼陀林的女子》2.纯粹派:从立体派分离出来的,带有机械性,主张纯化“造型语言”的绘画运动,他们以立体派的几何造型学为出发点,更深一层探讨造型因素,追求“永恒而普遍的形体”的画面构成。
多取才日用品,赋予半抽象,构成一种不受时间空间所拘束的普遍造型。
画面带有直率平面的装饰性质,依据色彩理论去组织物象的构成。
他们的作品强调以澄清、明确、瑞丽的线条和体面,使画面形体构机械式的组合,尽量避免作者主观情感的介入。
代表人物:奥藏方让纳雷《路灯静物画》3.至上主义:创始人马列维奇,1913年创作的一系列作品,是最早出现的几何抽象绘画,艺术常用一些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作为新的创作符号进行绘画。
代表人物:马列维奇(1878-1935)《基本的之上注意要素》《百上加白》李西茨基(1890-1956)《两个方形故事》《用红色楔子打白色》4.构成主义:又称结构主义,发展于1913-20年代。
由非传统材料金属、玻璃、木块、塑料、纸板组构结合成的雕塑。
强调的是空间中的势,而不是传统雕塑注重体量感。
接受了立体主义拼裱和浮雕技法,对现代雕塑有决定性影响。
代表人物:塔特林(1895-1956)《角落里的雕塑》《第三国际纪念碑》罗德琴科(1891-1956)《距离的构成》《悬吊的构成》5.风格派:1917年在荷兰出现的几何抽象主义画派,风格派又称作新造型主义.风格派完全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主张用纯粹几何形的抽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
认为抛开具体描绘,抛开细节,才能避免个别性和特殊性,获得人类共通的纯粹精神表现。
代表人物:P.蒙德里安(1872-1944)《红树》《红黄蓝的构图》论著《新造型注意》凡·杜斯堡(1883-1931)《红黄蓝的斜构图》论著《新艺术的基础》主编《风格》杂志6.欧普主义:又被称为"光效应艺术"和"视幻艺术",在西欧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出现的一种新的风格流派,兴起于西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欧普艺术就是要通过绘画达到一种视知觉的运动感和闪烁感,使视神经在与画面图形的接触过程中产生令人眩晕的光效应现象与视幻效果。
欧普艺术家以此来探索视觉艺术与知觉心理之间的关系,试图证明用严谨的科学设计也能激活视觉神经,通过视觉作用唤起并组合成视觉形象,以达到与传统绘画同样动人的艺术体验。
出于这一目的, 欧普艺术作品摒弃了传统绘画中一切的自然再现,而是在作品中,使用黑白对比或强烈色彩的几何抽象,在纯粹色彩或几何形态中,以强烈的刺激来冲击人们的视觉,令视觉产生错视效果或空间变形,使其作品有波动和变化之感。
对应用设计做出很大贡献。
代表人物:艾伯斯(1888-1976)《向正方形致敬》系列瓦萨莱利(1908- )《红窗》7.极少主义:极少主义在20世纪60-70年代盛行美国,又被称作最低限艺术或ABC艺术。
通过对抽象形态的不断简化,直至剩下最基本的元素来进行的艺术探索。
特征在于取消了艺术家个性的表达姿态,无内容、无主题、客观化,表现的仅仅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纯粹物。
极少主义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至上主义和新造型主义的关于艺术必须和实用艺术相结合的原则。
在建筑和商业等设计中产生巨大影响。
代表人物:纽曼(1905-1970)《谁害怕红黄蓝第一号》《第三》大卫·史密斯(1906-1965)《九个立方体》二、表现倾向梵高将激情与热忱置身于色彩和笔触的主管表现中,开创了现代艺术中表现主义的倾向。
1.野兽派:是20世纪在欧洲第一个现代主义流派,它摆脱了物体固有的色彩特征,运用简练的线条和夸张的颜色来实现色彩在画面中的完全释放和独立,野兽派的出现把欧洲从几百年的传统的自然色彩概念中释放了出来,野兽派的产生意义,就在于色彩不必依附于任何自然形态以及他们的真实性,就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品格特征。
代表人物:马蒂斯(1869-1945)《戴帽的女人》《欢乐的生活》德兰(1880-1954)《伦敦桥》《山路》2.表现主义:是指艺术中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导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思潮,用以发泄内心的苦闷,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反对艺术的目的性,它是20世纪初期绘画领域中特别流行于北欧诸国的艺术潮流,是社会文化危机和精神混乱的反映,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表现尤为突出和强烈。
艺术家们大都受康德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强调反传统,不满于社会现状,要求改革,要求“革命”。
在创作上,他们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要求进而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
代表人物:蒙克(1863-1944)《呐喊》《红色弗吉尼亚的藤》希勒(1890-1981)《男人体》《守看孩子的母亲》3.形而上画派:以非理性和超脱现实的思想观念来表达那种倾向于象征和幻想中的所谓真实艺术的理念。
着力表现西方社会的病态而对科技进步持怀疑态度。
如同它的名字,这个画派深受叔本华和尼采唯心主义的影响,但其中带有更多的弗洛伊德思想的影响。
画派即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感兴趣,又运用现代艺术语言来诠释神秘的、带有梦幻般的非理性、非现实的绘画。
事实上他们比后来的超现实主义画派更早的体现了精神分析学中关于直觉、幻觉和潜意识的应用,作品中充满了神秘怪异的气氛,描绘的多为物体的稳固、无时间性和不朽性。
代表人物:契里柯(1888-1978)《扰乱人心的艺术女神们》《哲学家的征服》卡腊(1881-1962)《骑士与马》《无政府主义者加利的葬礼》4.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
探究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
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
代表人物:米罗(1983-1984)《星座图》系列《太阳前的人和狗》马宋(1896-1989)《画家与时间》《迷宫》达利(1904-1989)《记忆的永恒》《内战预感》论著:《看得见的女人》《达利大力论现代艺术》5.抽象表现主义:二战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
抽象派这个字第一次运用在美国艺术上,他们的作品或热情奔放,或安宁静谧,体现了主观意识方面的绝对自由,以抽象的形式表达和激起人的情感。
代表人物:波洛克(1912-1956)《自由的形式》《结构》德库宁(1904-1997)《女人一号》《谁的名字是写在水中的》三、行为-功能倾向高更在绘画中降低技术性、用朴素的、平涂的对比色调和轮廓线对现代艺术中实现行为功能主义倾向,他的作品让人感受到即深远又亲近,带有多的主观情感。
波丘尼的雕塑,是现代艺术超越边界否定自身的力量,是滋生于现代艺术内部的后现代艺术,19世纪末~20世纪中叶,未来主义,空间和时间感,反对传统,任何材料都有可能进入雕塑领域。
杜尚在雕塑中最早使用现成品,并确立非技术性的选择为创作手法的艺术倾向,艺术创作开始进入前所未有的自由程度。
1.未来主义:20世纪初出现在意大利,未来主义艺术家们的创作兴趣涵盖了所有的艺术样式,包括绘画、雕塑、诗歌、戏剧、音乐,甚至延伸到烹饪领域。
未来主义对陈旧思想的憎恶,尤其是对陈旧的政治与艺术传统的憎恶,表达了对年轻、速度、力量、科技和暴力等元素的狂热喜爱。
艺术特征是能够给人带来一种运动感和速度感。
代表人物:巴拉(1870-1958)《链子上一条狗的动态》《路灯-光的研究》波丘尼(1882-1962)《城市在上升》《空间中连续性的形式》2.达达主义: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绘画风格。
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
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达达主义者对一切事物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行动准则是破坏一切。
它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某些青年的苦闷心理和空虚的精神状态。
代表人物苏黎世达达:阿尔普(1887-1966)《躯干、肚脐》《水生物》纽约达达:杜尚(1887-1968)《下楼梯的女人2号》《泉》德国达达:施威特(1891-1976)《这里的一切都在浮动》《西里伯岛的大象》3.波普艺术: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关连的艺术运动。
认为公众创造的都市文化是现代艺术创作的绝好材料,面对消费社会商业文明的冲击,艺术家不仅要正视它,而且应该成为通俗文化的歌手。
在艺术追求上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中大量运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各种报刊图片作拼帖组合,故又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
代表人物:汉密尔顿(1922- )《究竟是什么使得今天的家庭如此与众不同?如此有魅力?》老申伯格(1925- )《单色图表》4.观念艺术:60年代中期,从艺术实体的完全消失,转移到艺术的“意会”上,他们不仅取消了造型艺术的形象、色彩、结构,而且还取消了绘画、雕塑本身,它强调了艺术作品背后的作者思想和观念,运用多种媒体和形式来表达。
他最复杂也最全面的的表现始终存在于艺术家及理解他的观众的心中。
代表人物:约瑟夫·波依斯(1921-1986)《如何像一只死兔子解释绘画》《油脂模型》约瑟夫·库苏斯()《一把椅子与三把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