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一二讲 密钥管理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2.94 MB
- 文档页数:82
密钥管理现代密码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一切秘密寓于密钥之中。
加密算法可以公开,密码设备可以丢失,如果密钥丢失则敌手就可以完全破译信息。
另外,窃取密钥的途径比破译密码算法的代价要小得多,在网络攻击的许多事件中,密钥的安全管理是攻击的一个主要环节。
因此,为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必须加强密钥管理。
密钥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
密钥的安全保护是系统安全的一个方面。
密钥管理包括密钥的生成、分发、存储、销毁、使用等一系列过程。
关于密码管理需要考虑的环节包括:(1)密钥生成密钥长度应该足够长。
一般来说,密钥长度越大,对应的密钥空间就越大,攻击者使用穷举猜测密码的难度就越大。
选择好密钥,避免弱密钥。
由自动处理设备生成的随机的比特串是好密钥,选择密钥时,应该避免选择一个弱密钥。
对公钥密码体制来说,密钥生成更加困难,因为密钥必须满足某些数学特征。
ANSI X9.17标准规定了一种密钥生成方法。
设E k(X)表示用密钥K对X进行三重DES 加密。
K是为密钥产生器保留的一个特殊密钥。
V 0是一个秘密的64比特种子,T是一个时间戳。
欲产生随机密钥Ri,计算:R i= E k (E k (T i)⊕Vi)欲产生Vi+1 ,计算:Vi+1=E k (E k (T i)⊕R i)要把R i转换为DES密钥,只要调整每一个字节第8位奇偶性,产生一对密钥后再串接起来可得到一个128比特的密钥。
(2)密钥分发采用对称加密算法进行保密通信,需要共享同一密钥。
通常是系统中的一个成员先选择一个秘密密钥,然后将它传送另一个成员或别的成员。
X9.17标准描述了两种密钥:密钥加密密钥和数据密钥。
密钥加密密钥加密其它需要分发的密钥;而数据密钥只对信息流进行加密。
密钥加密密钥一般通过手工分发。
为增强保密性,也可以将密钥分成许多不同的部分然后用不同的信道发送出去。
对于大型网络,每对用户必须交换密钥,n个人的网络总的交换次数为n(n-1)/2,这种情况下,通常建造一个密钥分发中心负责密钥的管理。
密钥管理技术一、摘要密钥管理是处理密钥自产生到最终销毁的整个过程的的所有问题,包括系统的初始化,密钥的产生、存储、备份/装入、分配、保护、更新、控制、丢失、吊销和销毁等。
其中分配和存储是最大的难题。
密钥管理不仅影响系统的安全性,而且涉及到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当然密钥管理也涉及到物理上、人事上、规程上和制度上的一些问题。
密钥管理包括:1、产生与所要求安全级别相称的合适密钥;2、根据访问控制的要求,对于每个密钥决定哪个实体应该接受密钥的拷贝;3、用可靠办法使这些密钥对开放系统中的实体是可用的,即安全地将这些密钥分配给用户;4、某些密钥管理功能将在网络应用实现环境之外执行,包括用可靠手段对密钥进行物理的分配。
二、关键字密钥种类密钥的生成、存储、分配、更新和撤销密钥共享会议密钥分配密钥托管三、正文(一)密钥种类1、在一个密码系统中,按照加密的内容不同,密钥可以分为一般数据加密密钥(会话密钥)和密钥加密密钥。
密钥加密密钥还可分为次主密钥和主密钥。
(1)、会话密钥, 两个通信终端用户在一次会话或交换数据时所用的密钥。
一般由系统通过密钥交换协议动态产生。
它使用的时间很短,从而限制了密码分析者攻击时所能得到的同一密钥加密的密文量。
丢失时对系统保密性影响不大。
(2)、密钥加密密钥(Key Encrypting Key,KEK), 用于传送会话密钥时采用的密钥。
(3)、主密钥(Mater Key)主密钥是对密钥加密密钥进行加密的密钥,存于主机的处理器中。
2、密钥种类区别(1)、会话密钥会话密钥(Session Key),指两个通信终端用户一次通话或交换数据时使用的密钥。
它位于密码系统中整个密钥层次的最低层,仅对临时的通话或交换数据使用。
会话密钥若用来对传输的数据进行保护则称为数据加密密钥,若用作保护文件则称为文件密钥,若供通信双方专用就称为专用密钥。
会话密钥大多是临时的、动态的,只有在需要时才通过协议取得,用完后就丢掉了,从而可降低密钥的分配存储量。
密钥管理技术
密钥管理技术是指通过对密钥的安全管理和控制,确保数据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一种技术。
密钥管理技术包括密钥生成、密钥分发和密钥更新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考虑密钥的存储、保管和撤销等操作。
密钥管理技术广泛应用于数据加密、数字签名、身份认证等领域,在现代信息安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密钥管理的安全性,企业和组织需要建立健全的密钥管理制度,并采用一系列技术手段,如密码学算法、安全模块、密钥卡等,来加强密钥的保护和安全性。
密钥管理现代密码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一切秘密寓于密钥之中。
加密算法可以公开,密码设备可以丢失,如果密钥丢失则敌手就可以完全破译信息。
另外,窃取密钥的途径比破译密码算法的代价要小得多,在网络攻击的许多事件中,密钥的安全管理是攻击的一个主要环节。
因此,为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必须加强密钥管理。
密钥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
密钥的安全保护是系统安全的一个方面。
密钥管理包括密钥的生成、分发、存储、销毁、使用等一系列过程。
关于密码管理需要考虑的环节包括:(1)密钥生成密钥长度应该足够长。
一般来说,密钥长度越大,对应的密钥空间就越大,攻击者使用穷举猜测密码的难度就越大。
选择好密钥,避免弱密钥。
由自动处理设备生成的随机的比特串是好密钥,选择密钥时,应该避免选择一个弱密钥。
对公钥密码体制来说,密钥生成更加困难,因为密钥必须满足某些数学特征。
ANSI X9.17标准规定了一种密钥生成方法。
设E k(X)表示用密钥K对X进行三重DES 加密。
K是为密钥产生器保留的一个特殊密钥。
V 0是一个秘密的64比特种子,T是一个时间戳。
欲产生随机密钥Ri,计算:R i= E k (E k (T i)⊕Vi)欲产生Vi+1 ,计算:Vi+1=E k (E k (T i)⊕R i)要把R i转换为DES密钥,只要调整每一个字节第8位奇偶性,产生一对密钥后再串接起来可得到一个128比特的密钥。
(2)密钥分发采用对称加密算法进行保密通信,需要共享同一密钥。
通常是系统中的一个成员先选择一个秘密密钥,然后将它传送另一个成员或别的成员。
X9.17标准描述了两种密钥:密钥加密密钥和数据密钥。
密钥加密密钥加密其它需要分发的密钥;而数据密钥只对信息流进行加密。
密钥加密密钥一般通过手工分发。
为增强保密性,也可以将密钥分成许多不同的部分然后用不同的信道发送出去。
对于大型网络,每对用户必须交换密钥,n个人的网络总的交换次数为n(n-1)/2,这种情况下,通常建造一个密钥分发中心负责密钥的管理。
密钥管理制度前言密钥管理是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确保密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密钥用于加密和解密数据,并在认证和授权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密钥管理制度对于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至关重要。
目标密钥管理制度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密钥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从技术上讲,密钥管理制度应该能有效地生成、分发、存储、更新和注销密钥。
此外,密钥管理制度还应该规定密钥的使用规范以及密钥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密钥生成密钥生成是密钥管理制度的第一步。
在密钥生成过程中,需要使用安全可靠的随机数生成器来产生足够复杂的密钥。
密钥长度应根据所使用的加密算法和要保护的数据的敏感程度来确定。
密钥生成过程应该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确保生成的密钥不会被任意泄露。
密钥分发是密钥管理制度的关键环节。
在密钥分发过程中,需要确保密钥只能传递给合法的接收方。
传统的密钥分发方式包括面对面交接、使用安全信道传输等。
现代技术还提供了更安全便捷的密钥分发方式,例如使用公钥加密技术传输密钥。
密钥存储密钥存储是密钥管理制度的核心环节。
在密钥存储过程中,需要确保密钥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常见的密钥存储方式包括硬件安全模块(HSM)、密钥管理系统(KMS)以及离线存储介质等。
密钥存储应该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并严格限制密钥的访问权限。
密钥更新密钥更新是密钥管理制度的必要环节。
定期更新密钥可以降低密钥被破解或滥用的风险。
密钥更新应该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并严格遵循密钥更新的流程和规范。
同时,更新密钥时需要确保密钥的平滑切换,以避免对系统运行的不良影响。
密钥注销是密钥管理制度的最后环节。
注销密钥是为了防止已经不再使用的密钥被误用或者泄露。
密钥注销应该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并在注销后立即销毁相应的密钥材料。
另外,注销密钥时需要及时更新相关系统和应用程序,以确保不再使用已注销的密钥。
密钥使用规范密钥管理制度还应规定密钥的使用规范,包括但不限于:密钥的使用范围、密钥的有效期、密钥的访问权限、密钥的备份和恢复策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