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钥管理与分配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25
1. 密钥管理系统技术方案1.1. 密钥管理系统的设计前提密钥管理是密码技术的重要环节。
在现代密码学中,在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之外,又独立出一支密钥管理学。
密钥管理包括密钥的生成、分配、注入、保管、销毁等环节,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密钥的分配。
IC卡的密钥管理机制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安全性、灵活性、通用性。
密钥的生成、发行、更新是系统的一个核心问题,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为保证全省医疗保险系统的安全使用、保证信息不被侵犯,应在系统实施前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密钥管理系统。
密钥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在安全、灵活的前提下,可以安全地产生各级主密钥和各类子密钥,并将子密钥安全地下发给子系统的发卡中心,用来产生SAM卡、用户卡和操作员卡的各种密钥,确保以上所有环节中密钥的安全性和一致性,实现集中式的密钥管理。
在全省内保证各个城市能够发行自己的用户卡和密钥卡,并由省级管理中心进行监控。
1.2. 密钥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1.2.1. 系统安全的设计本系统是一个面向省级医疗保险行业、在各个城市进行应用的系统,系统最终所发行的卡片包括SAM卡和用户卡。
SAM卡将放在多种脱机使用的设备上;用户卡是由用户自己保存与使用并存储用户的基本信息和电子资金信息。
系统设计的关键是保障系统既具有可用性、开放性,又具有足够的安全性。
本系统密钥的存储、传输都是使用智能卡来实现的,因为智能卡具有高度的安全性。
用户卡(提供给最终用户使用的卡片)上的密钥根本无法读出,只是在达到一定的安全状态时才可以使用。
SAM卡(用来识别用户卡的认证密钥卡)中的密钥可以用来分散出用户卡中部分脱机使用的密钥,但也无法读出。
各级发行密钥母卡上的密钥在达到足够的安全状态时可以导出,但导出的密钥为密文,只有送到同类的卡片内才可以解密。
本系统的安全机制主要有卡片的物理安全、智能卡操作系统的安全、安全的算法、安全的密钥生成与存储、密钥的安全传输与分散、保障安全的管理措施与审计制度。
银行密钥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银行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保障客户资金和信息的安全,防止不法分子对银行系统进行攻击,银行制定了《密钥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并严格执行。
本制度适用于银行所有关于密钥管理的活动和操作。
二、密钥管理的基本原则1. 安全性原则:密钥的生成、传输、存储和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通过严格的技术控制和管理措施保障密钥的安全性。
2. 机密性原则:密钥应被严格保密,只有授权人员才可获得密钥使用权限,未经授权人员不得直接或间接获取密钥信息。
3. 独立性原则:不同系统、不同应用环境下的密钥应该具有独立性,不得互相使用或泄漏。
4. 审计原则:对密钥的生成、分发、存储、使用等操作应有完善的日志记录和审计措施,确保所有操作可追溯。
5. 更换原则:对于长期使用的密钥,应定期更换以保障密钥的安全性。
6. 分离原则:不同密钥的管理权限应分开,确保密钥管理不会被单一个人垄断。
三、密钥管理流程1. 密钥生成:银行应建立安全的密钥生成机制,采用具有较高强度的算法生成密钥,确保密钥具有足够的安全性。
密钥生成应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确保生成的密钥不会被破解或泄漏。
2. 密钥传输:传输密钥过程中应采用安全的通信方式,如加密传输、双重验证等方式,确保密钥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
3. 密钥分发:将生成的密钥分发给授权人员,确保密钥的使用权限被正确分配,并建立权限管理机制,及时撤销或更改密钥使用权限。
4. 密钥存储:密钥应该被妥善存储,采取加密、分散存储、定期更换等措施,确保密钥不会被泄漏或丢失。
5. 密钥使用:密钥应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权限使用,确保密钥的合法使用,防止不法分子利用密钥进行攻击或窃取数据。
6. 密钥更换:对于长期使用的密钥,应定期进行更换,确保密钥的安全性。
7. 密钥销毁:密钥在不需要使用时应当及时销毁,采取安全的销毁方式,确保密钥不会被恢复或利用。
8. 密钥更新:应定期对系统中的密钥进行更新,确保密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密码设备密钥管理制度一、密码设备的重要性密码设备是信息安全的基石,它是保护数据安全的关键。
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中,各类敏感信息不断增多,如银行账户、个人隐私、商业机密等,这些信息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以防止被未经授权的人访问或篡改。
密码设备作为现代信息安全技术的产物,能够提供强大的加密和身份认证功能,保护敏感信息不被篡改或窃取。
因此,密码设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密码设备还可以帮助企业和个人建立一个安全的身份验证系统,使得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敏感信息。
在网络支付、电子商务等应用场景中,密码设备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保护用户的银行账号、信用卡信息等重要数据,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
二、密钥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密钥管理是密码设备的核心功能之一,它包括密钥的生成、分发、更新、存储和撤销等过程,其目的是确保密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密钥管理中,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密钥管理制度,明确各类密钥的使用范围和权限,确保密钥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2. 密钥的生成应该是随机的、安全的和具备足够的长度,以防止被破解或猜测。
3. 密钥的分发应该采用安全的通信渠道和加密算法,确保密钥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
4. 密钥的存储应该采取安全的措施,如加密、分散存储等,防止密钥被盗用或丢失。
5. 密钥的更新和撤销应该及时有效,确保密钥的时效性和安全性。
在实际的密钥管理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对称密钥加密:双方共享同一个密钥,用于加密和解密通信数据,速度快,但需要保护好密钥的安全性。
2. 非对称密钥加密:采用公钥和私钥进行加密和解密,密钥的安全性更高,但运算速度较慢。
3. 数字证书:利用数字签名和证书颁发机构来验证密钥的有效性和身份真实性,确保通信的安全性。
三、密钥的生成与分发密钥的生成是密钥管理的第一步,其安全性和强度决定了整个密钥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在密钥的生成过程中,需要采用随机数发生器生成足够复杂和长的密钥,以确保密钥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
信息安全概论⼤作业-密钥管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摘要密钥管理是处理密钥⾃产⽣到最终销毁的整个过程的的所有问题,包括系统的初始化,密钥的产⽣、存储、备份/装⼊、分配、保护、更新、控制、丢失、吊销和销毁等。
其中分配和存储是最⼤的难题。
密钥管理不仅影响系统的安全性,⽽且涉及到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当然密钥管理也涉及到物理上、⼈事上、规程上和制度上的⼀些问题。
密钥管理包括:1、产⽣与所要求安全级别相称的合适密钥;2、根据访问控制的要求,对于每个密钥决定哪个实体应该接受密钥的拷贝;3、⽤可靠办法使这些密钥对开放系统中的实体是可⽤的,即安全地将这些密钥分配给⽤户;4、某些密钥管理功能将在⽹络应⽤实现环境之外执⾏,包括⽤可靠⼿段对密钥进⾏物理的分配。
⼆、正⽂(⼀)密钥种类1、在⼀个密码系统中,按照加密的内容不同,密钥可以分为⼀般数据加密密钥(会话密钥)和密钥加密密钥。
密钥加密密钥还可分为次主密钥和主密钥。
(1)、会话密钥, 两个通信终端⽤户在⼀次会话或交换数据时所⽤的密钥。
⼀般由系统通过密钥交换协议动态产⽣。
它使⽤的时间很短,从⽽限制了密码分析者攻击时所能得到的同⼀密钥加密的密⽂量。
丢失时对系统保密性影响不⼤。
(2)、密钥加密密钥(Key Encrypting Key,KEK), ⽤于传送会话密钥时采⽤的密钥。
(3)、主密钥(Mater Key)主密钥是对密钥加密密钥进⾏加密的密钥,存于主机的处理器中。
2、密钥种类区别(1)、会话密钥会话密钥(Session Key),指两个通信终端⽤户⼀次通话或交换数据时使⽤的密钥。
它位于密码系统中整个密钥层次的最低层,仅对临时的通话或交换数据使⽤。
会话密钥若⽤来对传输的数据进⾏保护则称为数据加密密钥,若⽤作保护⽂件则称为⽂件密钥,若供通信双⽅专⽤就称为专⽤密钥。
会话密钥⼤多是临时的、动态的,只有在需要时才通过协议取得,⽤完后就丢掉了,从⽽可降低密钥的分配存储量。
基于运算速度的考虑,会话密钥普遍是⽤对称密码算法来进⾏的(2)、密钥加密密钥密钥加密密钥(Key Encryption Key)⽤于对会话密钥或下层密钥进⾏保护,也称次主密钥(Submaster Key)、⼆级密钥(Secondary Key)。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财务密钥管理,确保公司财务信息安全,防止财务信息泄露和非法篡改,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财务密钥管理的部门和人员,包括财务部门、信息技术部门、审计部门等。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规范财务密钥的生成、存储、使用、保管和销毁等环节,确保财务密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二章财务密钥的生成与分配第四条财务密钥由信息技术部门负责生成,采用国家认可的加密算法,确保密钥的复杂性和安全性。
第五条财务密钥的分配应遵循以下原则:1. 严格按照授权范围分配,确保财务密钥仅由授权人员使用;2. 分配前应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分配对象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3. 分配时,应详细记录分配时间、分配对象、分配原因等信息。
第三章财务密钥的使用与保管第六条财务密钥的使用应遵循以下规定:1. 使用财务密钥进行财务信息加密、解密等操作时,必须确保操作环境的稳定性,避免因系统故障导致密钥泄露;2. 使用财务密钥的人员应妥善保管密钥,不得随意泄露或交由他人使用;3. 财务密钥不得与个人账户信息、密码等敏感信息混合存储。
第七条财务密钥的保管应遵循以下要求:1. 财务密钥应存储在安全的环境中,如加密存储介质、专用服务器等;2. 财务密钥的存储介质应定期更换,确保密钥的安全性;3. 财务密钥的保管人员应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第四章财务密钥的销毁第八条财务密钥在以下情况下应予以销毁:1. 财务密钥的分配对象离职或调离原岗位;2. 财务密钥的使用环境发生变化,不再需要使用;3. 财务密钥的保管人员离职或调离原岗位。
第九条销毁财务密钥时,应采取物理销毁、技术销毁等方式,确保密钥无法恢复。
第五章监督与检查第十条公司审计部门负责对财务密钥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第十一条财务密钥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应定期向公司高层汇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二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公司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