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家谜语故事四则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经典谜语故事及答案最早的谜语,先由民间集体创作,口传心授,当初并未引起文人的注意,所以在文字上没有反映出来;这样就形成了长期流传在不识字的劳动人民口头上的民间谜语;另外主要是在上层社会和文人中流传的文字谜,由书面传播。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经典谜语故事及答案,欢迎阅读。
经典谜语故事(附谜底)1、《宝钗应谜》元宵节,元春回贾府省父母,顺便带来些灯谜,让众人猜。
贾母、贾政见元春喜欢灯谜,便摆下香茶细果以及各式玩物,举办了一次春灯谜会。
其中宝钗作的灯谜是这样四句:“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叹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
”贾政看了心想:宝钗小小年纪,作此伤感的灯谜,非吉祥之兆,心中甚觉凄惋。
果然,这个灯谜后来应了宝钗的结局。
你知道这个灯谜打的是什么东西吗?2、『拦车考孔子』孔夫子周游列国,一日来到燕国。
进城门不多远,见一少年拦住马车说:“我叫项橐,听说孔老先生很有学问,特拦路求教。
” 孔夫子笑着说:“小孩儿,你遇到什么难题啦?” 项橐立起问道:“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 孔夫子听后说:“江河湖海,什么水里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难于开花。
” 项橐晃着脑袋直喊:“不对!”接着说出四物。
孔夫子道:“后生可畏啊,老夫拜你为师!” 你知道项橐说的是哪四物吗?3、『商贾测子』从前有位商贾,常年在外做生意。
一年除夕,商贾回家与家人团聚。
他想考考三个儿子的学问和才智,便唤他们围火而坐,叫老伴托出一盘瓜子,然后命每个儿子赋诗文一句,要求句中有人,有事,有数,并按句中数字酬赏瓜子。
长子抢先吟道:“甘罗十二为丞相。
”父亲点点头,要老伴数十二粒瓜子给儿子。
次子脱口而出:“太公八十遇文王!”商贾微微一笑,又叫老伴数八十粒瓜子给次子。
幼子天资聪慧,多读古书,他眼珠转了转,转身将全盘瓜子捧入怀中,然后高声吟哦一句。
商贾一听,高兴地说:“一个比一个强。
故事汉字谜五则第一则:据说北宋大文豪苏轼有一次去妹妹苏小妹家做客。
饭后,妹夫秦观和苏轼一起在书房里小憩。
苏轼看到桌上有秦观的字谜,上面写着:“我有一个东西生得巧,有一半鳞状的甲毛,一半离水难活,一半受不了水的生命。
”苏轼看完,对秦观说:“太棒了,太棒了,太棒了!”。
于是用手拿起笔,写下了字谜:“我有一点的两边。
一边看起来很好吃,一边去眉山吃草,一边岷江遮住了身体。
”写毕,秦观拍手道:“真妙!真妙!”苏小妹听了,也进书房,问道:“什么东西如此之妙?”俯身看罢,也信口说道:“我有一物长得奇,半身生双翅,半身长四蹄,长蹄的跑不快,长翅的飞不好。
”说完,苏轼、秦观异口同声地说:“妙极,妙极!第二则:文必正的故事明朝期间,河南才子文必正在向天官霍荣的女儿霍预付款求婚。
在霍府的客厅里,文必正看到大厅内的各种装饰都很精致,就对霍荣说:“成人大厅多种多样,古朴典雅。
但是,好像还缺一个字。
这个字起到烧云的作用。
”问霍荣忙是什么字,文一定不慌不忙地把关子卖了吧。
刚来江南不用刀,向大江山无人担保,为中原危难所折服,想王操心。
文采这个谜是指什么字?答:福答解释:一开始不要倒下,拿衣服旁边;不是大人,而是旁敲侧击;中不取“心”,取嘴旁;最后一句是田字。
第三则:童谣诅咒董卓汉献帝那一年,京都洛阳流传着这样的童谣。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能生。
据说在董卓去世的前夕,十几个孩子在郊外唱了这首童谣。
董卓帐里歌声随风,董卓听得特别清楚,于是问顾问李肃。
“童谣的主凶还是主吉?”李苏顺口回答说:“刘氏灭亡,标志着董氏兴起。
”其实,这个童谣在诅咒董卓。
“千里”“草”变成“董”字,“十日卜”变成“卓”字,“不能生”就是死了。
意思是“董卓当死”。
第四则:有一次,苏东坡在岭南游山,见一小和尚满眼泪水跪于庙旁。
一问才知他不慎打碎了油灯遭罚。
而且,他手上脸上均有伤疤。
东坡心想,出家人以慈悲为怀,怎么对徒弟如此狠毒?于是入庙去见方丈。
方丈见东坡来访,不禁大喜,且要东坡留个墨宝。
1、据说北宋大文豪苏轼有一次到妹妹苏小妹家去作客。
饭后,妹夫秦观陪苏轼到书房小憩,苏轼看见书桌上有一幅秦观的字谜,上面写着:“我有一物生得巧,半边鳞甲半边毛,半边离水难活命,半边入水命难保。
”苏轼看完以后,对秦观说:“妙,妙,妙!”于是随手提起笔来,也写了一个字谜:“我有一物分两旁,一旁好吃一旁香,一旁眉山去吃草,一旁岷江把身藏」写毕,秦观拍手道:“真妙!真妙!”苏小妹听了,也进书房,问道:”什么东西如此之妙?”俯身看罢,也信口说道:“我有一物长得奇,半身生双翅,半身长四蹄,长蹄的跑不快,长翅的飞不好说完,苏轼、秦观异口同声地说:“妙极,妙极!”他们三个人说的是同一个字谜,你能猜出这字谜的谜底是什么吗?谜底:“鲜”字。
2、南宋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不仅芳姿绰约,才貌并秀,且谙熟瘦辞,善制佳谜。
花烛之夜,李清照想试试新郎解诗破谜之才,于是双眸含情地对赵明诚说:“素闻官人抱玉怀珠,才华闪烁,乃佼佼俊彦,我愿当面领教J说罢娇声而吟:三面有墙一面空,妙龄裙钗住其中,有心和她说句话,可恼墙外有人听。
接着掩面戏嗔“郎君倘射不中此'虎',今晚请往厅堂独度良宵。
”才思敏捷的赵明诚,思虑了片刻,嘻嘻一笑,取过文房四宝,悬肘落笔写了个字,然后双手捧上:“娘子,不才交卷了J李清照看罢,嫣然一笑,妩媚生采,让新郎进了洞房。
你能猜出赵明诚在纸上写了个什么字吗?谜底:“偃”字。
3、相传,汤显祖在一次面对考官张岳,张岳说:“汤公子,本官今日饶有雅兴,出个字谜考考你J 接着,他摇头晃脑吟了几句诗:半边大,半边小,半边跑,半边跳。
半边奔驰疆场上,半边偷偷把人咬。
汤显祖文思敏捷,听罢,随手翻开爱国诗人屈原的著作,指着一首名诗的题目说:“老师,字谜便在其中张岳注目一看,抚掌大赞:“真不愧是才子!”谜底:“骚”字。
4、文必正的故事明朝年间,河南有位才子文必正,欲向天官霍荣之女霍定金求婚。
在霍府的客厅,文必正看到厅堂内各种陈设考究精致,便对霍荣说:“大人的厅堂琳琅满目,古朴典雅。
故事谜语赏花宴明代才子祝枝山的家里有一个花园。
春天到来时,园中牡丹开,五色俱全。
有一天,祝枝山邀了许多好友前来赏花,并要大家从各色牡丹花中各选一株,然后评点花中之魁。
一时间,众说纷纷,有的说红的,有的说紫的,有的说黄的。
可是,只有唐伯虎笑而不言。
大家都知道他是评花高手,要他发表高见。
唐伯虎微微一笑说: “百无一是。
”大家听了很愕然,都认为唐伯虎过于狂妄,出言不逊,在这姹紫嫣红之中竟没有一株他看得上眼的牡丹花。
但只有主人祝枝山听却恍然大悟说: “高见!高见!花中自无一是。
”聪明的读者,唐伯虎与祝枝山之言是一个谜,您能揭开这个谜吗?铁拐李与顽童铁拐李身背宝葫芦去游四海,在峨眉山遇一顽童。
“你的宝葫芦里有什么宝?”顽童问铁拐李。
“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呀!”铁拐李道。
“那么,你怎么不治一下你的拐腿呢?”这句话把铁拐李问了个大红脸。
铁拐李生气地问:“你这小小的顽童, 今年几岁啦?”“我的姓正好是我今年的岁数。
”顽童这样答道。
“有意思,你的属相是什么?”“我属后年的。
”“有这样的属相吗?”“你猜吧!”铁拐李猜了半天没猜着,羞得腾云而去,回去后吕洞宾才告诉他顽童的岁数。
那么,你能猜出这顽童姓什么?几岁了?拦车考孔子孔夫子周游列国,一日来到燕国。
进城门不多远,见一少年拦住马车说:“我叫项橐,听说孔老先生很有学问,特拦路求教。
”孔夫子笑着说:“小孩儿,你遇到什么难题啦?”项橐立起问道:“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夫子听后说:“江河湖海,什么水里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难于开花。
”项橐晃着脑袋直喊:“不对!”接着说出四物。
孔夫子道:“后生可畏啊,老夫拜你为师!”您知道项橐说的是哪四物吗?秘方杭州吴山,有一术士在大街上摆摊,出售秘法三条:一是持家必发;二是饮酒不醉;三是生虱断根。
秘法之“秘”, 用厚纸密封,郑重其事地摆着,包标价铜钱三百。
买者回家中拆开一看,里面写着六个大字。
猜灯谜的故事猜灯谜是我国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猜灯谜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猜灯谜的故事一:三才子共吟墨斗诗苏轼在杭州时,江西才子黄庭坚专程来到杭州拜望自己的老师。
苏轼见到了门生,十分高兴,便邀上秦少游,三人一同去游西湖。
游船上摆了许多酒菜,还找来梨园弟子和琴师、鼓手演唱助兴。
三人边听边喝,欣赏着西湖美景,十分惬意。
这时,才子秦少游来了谜兴,口念一谜:“我有一间房,半间租与轮转王;有时射出一线光,天下邪魔不敢当。
”猜谜行家苏轼马上就猜到了,但佯装不知,笑问黄庭坚。
黄庭坚知苏轼之意,便随口说了一谜:“我有一只船,一人摇橹一人牵;去时拉纤走,归时摇橹还。
”苏轼听后诙谐地说:“你们二位有房有船,过得不错,和你们相比,我可寒酸了。
”说罢,也口占一谜:“我有一张琴,一根琴弦腹中藏;为’君马上弹,弹尽天下曲。
”,三人会声大笑,举杯同饮。
原来三人所作的谜面是同一个谜底:木匠用的“墨斗”。
猜灯谜的故事二:杜甫智斗刁县令唐代诗圣杜甫,一生坎坷,仕途艰难,50多岁时,携妻儿全家到了沙头镇。
他刚到沙头镇时,没有生活来源,虽有弟弟杜观及朋友们的接济,但毕竟是寄人篱下,非长久之计。
于是,在众人的帮助下,他开了个百草堂中药铺,以卖药为业,聊度岁月。
药铺开张后,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有的穷人实在无钱付药费的,还免费赠送。
当地百姓对此赞不绝口,都到这儿来买药。
药铺门庭若市,生意兴拢这样一来,百草堂就得罪了另外几家药铺的主人。
他们买通了当地县令,想砸杜甫的百草堂药铺。
有一天,天阴沉沉的,下起了小雨,百草堂药铺里顾客不多。
这时,只听门咣当一响,进来一位书吏。
只见他横眉立目,旁若无人,将手中的药单往柜台上一甩,大声说:“这是县令大人急需的药,赶快照单发药,若缺一味配不齐,你们休想再在此卖药!”药铺的伙计赶快拿过药单,一看都愣住了,只见上面开的四味药是:“行运早,行运迟,正行运,不行运。
”有个老伙计忙赔笑问道:“你老哥是请哪位高明郎中开的药方,怎么我们见都没见过?……”书吏不等他把话说完,开口就骂:“他娘的!你们开的是什么中药铺?快给我把杜老倌叫出来,要是配不齐县令大人的药,我就砸掉你们的招牌!”伙计们不敢怠慢,忙去把此事告诉杜甫。
1 .古代有个秀才进京赶考,他妻子给他寄了一床棉被。
过了几天他妻子收到了秀才的回信。
信上只有三个字“由、甲、申”看到信后他妻子马上重新做了一床被子寄过去。
请问原来的被子哪有问题?2 .王安石打算身边再要个书童,可连着看了几个都不中意。
这一天,家人又找来个书童,请王大人过目。
王安石问了他几个问 题,小家伙答得不错。
王安石看他聪明伶俐,也没说什么,在纸上写了几行字,交给了家人:一月又一月,两月共半边;. 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一家有六口,两口不团圆。
家人看了,沉思了一会儿,终于明白了主人的意思,就把小家伙留下了。
王安石写的是个字谜,谜底就是一个字,你们能猜出是什么字迷吗?3 .宋代文学家苏轼与寺庙里的和尚交情不错,一天,他让书童穿着木鞋,戴上草帽,到寺庙,到寺庙里去取一样东西。
书童问取什么东西,苏轼说:“和尚一见到你就知道了。
”果然,和尚一见书童的打扮,立即便将苏轼所需要的东西交给书童。
请问你知道是什么东西吗?4 .小明娶了个不是很会做饭的湖南老婆,有一次吃完饭,老婆笑嘻嘻的问他:“感觉味道怎么样?”小明回答:“有感无心。
”大家知道饭菜的味道怎么样呢?5 .在古代中国阴阳学大师选拔徒弟的时候,曾经让徒弟猜一个字谜:太阳在日出时,正午时,和日落时。
其中参加选拔的一个聪慧的人立刻就想到答案,于是他就成了这位大师的徒弟,聪慧的读者们,你们想到是什么字了么?6 .古代有个学者,他有很多慕名而去从师的学生,一日他给学生们说了这么一段话: 一日一夜,阴阳两和。
十日十月,欲将东行。
不久后这位学者就出行了,聪明的读者们,你们知道他是什么时候走的么?7.三国时沛人丁仪,博览群书,是位名士。
相传,曹操为给俊俏的女儿选如意郎君,特地派人请来丁仪,亲自考试他的学问。
丁仪确实文思敏捷,对答如流。
最后,曹操出了个谜考他:道士腰间两柄锤,和尚肋下一条巾,就是平常两个字,难倒不少读书人。
丁仪略一沉吟,答出两个字来。
曹操非常满意丁仪的才学,留他在相府,择日与爱女完婚。
经典谜语故事及答案经典谜语故事(附谜底)1、《宝钗应谜》元宵节,元春回贾府省父母,顺便带来些灯谜,让众人猜。
贾母、贾政见元春喜欢灯谜,便摆下香茶细果以及各式玩物,举办了一次春灯谜会。
其中宝钗作的灯谜是这样四句:“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叹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
”贾政看了心想:宝钗小小年纪,作此伤感的灯谜,非吉祥之兆,心中甚觉凄惋。
果然,这个灯谜后来应了宝钗的结局。
你知道这个灯谜打的是什么东西吗?2、『拦车考孔子』孔夫子周游列国,一日来到燕国。
进城门不多远,见一少年拦住马车说:“我叫项橐,听说孔老先生很有学问,特拦路求教。
”孔夫子笑着说:“小孩儿,你遇到什么难题啦?”项橐立起问道:“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夫子听后说:“江河湖海,什么水里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难于开花。
”项橐晃着脑袋直喊:“不对!”接着说出四物。
孔夫子道:“后生可畏啊,老夫拜你为师!”你知道项橐说的是哪四物吗?3、『商贾测子』从前有位商贾,常年在外做生意。
一年除夕,商贾回家与家人团聚。
他想考考三个儿子的学问和才智,便唤他们围火而坐,叫老伴托出一盘瓜子,然后命每个儿子赋诗文一句,要求句中有人,有事,有数,并按句中数字酬赏瓜子。
长子抢先吟道:“甘罗十二为丞相。
”父亲点点头,要老伴数十二粒瓜子给儿子。
次子脱口而出:“太公八十遇文王!”商贾微微一笑,又叫老伴数八十粒瓜子给次子。
幼子天资聪慧,多读古书,他眼珠转了转,转身将全盘瓜子捧入怀中,然后高声吟哦一句。
商贾一听,高兴地说:“一个比一个强。
好,好!”你知道幼子吟哦了一句什么?4、『古诗密码』从前,有人在地里挖到一只金属盒子,盒子没有锁,却怎么也打不开。
细看盒盖上的圆形字盘,上面刻着二十个字:春生此国物多君豆愿红;枝来采发南几最相撷思。
此人颇识诗书,知道这是用一首古诗级成的密码。
他依着诗句顺序,终于把盒子打开,得到了盒内的珍宝。
文学家谜语故事(四则)山东临清王岩一、智买落汤鸡元朝时,有一年秋天,著名小说家施耐庵为避战乱,带着妻子和助手罗贯中去投好友顾逖。
这天,他们一行来到顾府。
顾逖一面给客人安排住舍,一面准备盛宴,为好友接风洗尘。
顾逖与施耐庵平时好开玩笑,这时,他拿出碎银,对家人说:“速去镇上买落汤鸡来!”家人一时不解,困惑地问:“啥叫落汤鸡呀?”此时,罗贯中一旁听罢,拱手一笑:“此乃细事,让我去镇上看看,顺便办来吧。
”顾逖应允,罗贯中去了。
不多久,罗贯中归来,在院中高叫:“闲翁久等了。
”顾逖迎出一看,不禁拍着施耐庵的肩说“贯中果然聪颖过人!”细想想,罗贯中买回的是何物?二、施耐庵“相面”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施耐庵晚年,常出门会友,吟诗作赋,谈古论今。
一日,他应几个好友的邀请,在茶馆讲述他编著《水浒》的经历和书中故事。
这时,一个进京赶考的举子见状,以为施耐庵是算命先生,想图个吉兆,讨个好“口气”,便高声唤道:“诸位且退,让我先相,能否金榜题名?说得好有重賞。
”施耐庵见他如此高傲,就想奚落他一下,问:“你是文举或是武举?”“假若文武双全,文武各如何?”施耐庵答道:“观你气色人品,此次赶考是‘文如智多星下凡,武似玉麒麟降生’。
”举子听罢大喜,众人却哈哈大笑不止。
想一想,施耐庵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三、郑板桥赠画清朝时,著名书画家郑板桥来山东潍县任县令,几位好友在一家酒楼摆下酒宴,为他接风洗尘。
席间,大伙恭请板桥画一幅画,以作纪念。
郑板桥也不推辞,挥笔画了一幅《天竹图》,下面写着一行小字:“猜一字,猜中者奉送此画。
”但是,大家左思右想,总也猜不中。
这时,过来一位少年,只见他大笑一声,啥也没说,揭了画便走。
众人纷纷责怪少年无礼。
郑板桥却也仰天大笑起来:“这孩子真聪明,猜中了!”猜一猜,郑板桥的画谜是什么?四、寻牛清朝大书画家郑板桥曾任山东潍县县令。
一天,一个老农找上门,恳求郑大人出个告示,帮他找回丢失的牛。
郑板桥问:“你是啥时发现走失牛的?”老农说:“不是去年就是今年。
关于古代名人猜字谜的故事在古代,有许多名人因其智慧和才华而受到人们的崇拜。
除了他们在政治、文学和艺术领域的杰出成就外,一些名人还因其出色的猜字谜技巧而闻名于世。
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他们的智慧,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的猜谜题。
一、杨修的独步谜题杨修是东汉末年著名的谜语家,擅长制作出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猜字谜。
他曾经创作了一道著名的难题,让当时的名士们无法猜中。
杨修的谜题是:“只有一点儿,翻过墙头飞。
一半在门底,一半却在外。
”一时间,许多知名的文人墨客纷纷前来猜谜,但无一能够揭开这道谜底。
最终,一个名叫徐干的文士猜到了答案。
原来,这个谜题的答案是“钥匙”。
钥匙的一半固定在门底,而另一半则可以被扔出墙头。
这道谜题展示了杨修以及徐干在推理和想象力方面的非凡才华。
二、孙权的儿女猜谜比赛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他在玩耍和娱乐方面非常有创意,尤其是在猜字谜方面。
据说,孙权经常与自己的儿女举办猜谜比赛,给他们一些难题来考验他们的才智。
一次,孙权给孙尚香和孙和出了这样一道谜题:“白头人给糖,红头人给饼,两个人合起来,便是一个机关。
”孙权的儿女们思考良久,最终想出了答案是“糖饼架”。
糖饼是放在糖饼架上的,糖饼架由两个部分组成,形成一个可以拆卸的机关。
这个故事展示了孙权对儿女的教育和培养,也体现了他在猜字谜方面的聪明才智。
三、陆游与谜友之间的交流陆游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以婉约琐细著称。
陆游也是一个喜欢猜字谜的人,他与一些友人保持着长期的谜题交流,并通过写诗或书信来猜测和回答猜谜题。
据记载,陆游与他的谜友之间交流的谜题非常有趣。
例如,他曾经遣词造句,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来回答一个谜题:“南国有兵甲,东海有侠客。
一居一次第,聪明甚不得。
”这个谜题的答案是“江南帘帐”。
陆游巧妙地通过描述江南的帘帐,暗示谜友以解答这个猜谜题。
以上故事展示了古代名人在猜字谜方面的智慧和创意。
他们通过猜字谜,既展示了他们的才华,也娱乐和启迪了自己和其他人。
谜语故事一:相国出谜试子胥相传,战国时有个名叫伍子胥的人文武双全,相国知道伍子胥武功非凡,但不知他的才思如何,于是沉吟了片刻,口占四句诗,要伍子胥猜猜是个什么字。
诗曰:兄与弟同姓,弟与兄同名;兄有荫山秀,弟有万里明。
伍子胥明知这隐语的谜底,却不直接回答,而是笑曰:“老大人,你且听我念四句。
”说罢吟道:霜有雪没有,箱有柜没有;你有我没有,立功自会有。
老相国听罢,知道伍子胥说的是同一个字,于是对伍子胥连连赔礼道:“失敬,失敬。
”谜语故事二:冯班题诗谜清代诗人孙致弥酷爱诗词,官至侍读学士,在当时颇有名气,一个叫冯班的诗人很喜欢孙致弥的诗。
一次,冯班在孙致弥的诗集上题了这样四行诗:蚕吐五彩,双双玉童;树发宝盖,清谈梵宫。
原来,这是—首诗谜,“蚕吐五彩”即“色丝”,合起来为“绝”字;“双双玉童”即“少女”,合起来为“妙”字;“树发宝盖”即“木”字上加宝盖头,为“宋”字;“梵宫”指寺庙,“清谈梵宫”意指“言寺”,合起来为“诗”字,四个字连起来即是“绝妙宋诗”。
这是冯班对孙致弥诗集的赞美之词。
谜语故事三:筹安清初名人徐韬给一位朋友写信,最后的祝颂语独出心裁地用上“筹安”一词。
友人初读不解,经反复琢磨,才恍然大悟,乃“个个寿安”也。
“筹”字拆开,是“个个寿”,用法十分绝妙!谜语故事四:术士的真假秘法民国期间,杭州吴山有一术士在大街上以摆摊为生。
他出售自己独创的三条秘法:持家必发;饮酒不醉;生虱断根。
为了表现出秘法的神秘性,他用厚纸密封,郑重其事地摆着,每包标价铜钱三百。
买者拿回家中拆开一看,里面写着六个大字,个个哭笑不得,大呼上当。
原来,这六个字是:勤俭、早散、勤捉。
谜语故事五:唐伯虎推窗明朝大才子唐伯虎自幼喜爱画山水人物、石头松竹。
母亲见状,便送他去拜大画家沈周为师,沈周见小唐伯虎清秀俊逸,聪明伶俐,便答应收他为徒。
一年之后,唐伯虎偷偷将自己的画和师傅的作品做了比较,感觉差不多,于是提出要回家孝敬老母。
沈周看出唐伯虎骄傲自满的情绪,于是,连忙叫妻子做了几样菜,端进东厢一间小屋里。
文学家谜语故事(四则)
山东临清王岩
一、智买落汤鸡
元朝时,有一年秋天,著名小说家施耐庵为避战乱,带着妻子和助手罗贯中去投好友顾逖。
这天,他们一行来到顾府。
顾逖一面给客人安排住舍,一面准备盛宴,为好友接风洗尘。
顾逖与施耐庵平时好开玩笑,这时,他拿出碎银,对家人说:“速去镇上买落汤鸡来!”家人一时不解,困惑地问:“啥叫落汤鸡呀?”
此时,罗贯中一旁听罢,拱手一笑:“此乃细事,让我去镇上看看,顺便办来吧。
”顾逖应允,罗贯中去了。
不多久,罗贯中归来,在院中高叫:“闲翁久等了。
”顾逖迎出一看,不禁拍着施耐庵的肩说“贯中果然聪颖过人!”
细想想,罗贯中买回的是何物?
二、施耐庵“相面”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施耐庵晚年,常出门会友,吟诗作赋,谈古论今。
一日,他应几个好友的邀请,在茶馆讲述他编著《水浒》的经历和书中故事。
这时,一个进京赶考的举子见状,以为施耐庵是算命先生,想图个吉兆,讨个好“口气”,便高声唤道:“诸位且退,让我先相,能否金榜题名?说得好有重賞。
”施耐庵见他如此高傲,就想奚落他一下,问:“你是文举或是武举?”“假若文武双全,文武各如何?”施耐庵答道:“观你气色人品,此次赶考是‘文如智多星下凡,武似玉麒麟降生’。
”举子听罢大喜,众人却哈哈大笑不止。
想一想,施耐庵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三、郑板桥赠画
清朝时,著名书画家郑板桥来山东潍县任县令,几位好友在一家酒楼摆下酒宴,为他接风洗尘。
席间,大伙恭请板桥画一幅画,以作纪念。
郑板桥也不推辞,挥笔画了一幅《天竹图》,下面写着一行小字:“猜一字,猜中者奉送此画。
”但是,大家左思右想,总也猜不中。
这时,过来一位少年,只见他大笑一声,啥也没说,揭了画便走。
众人纷纷责怪少年无礼。
郑板桥却也仰天大笑起来:“这孩子真聪明,猜中了!”
猜一猜,郑板桥的画谜是什么?
四、寻牛
清朝大书画家郑板桥曾任山东潍县县令。
一天,一个老农找上门,恳求郑大人出个告示,帮他找回丢失的牛。
郑板桥问:“你是啥时发现走失牛的?”
老农说:“不是去年就是今年。
”
郑板桥又问“一共丢了几头牛?”
老农答:“不是一头就是两头。
”
郑板桥问罢,忙写了张寻牛告示。
告示贴出,第二天,老农便找到牛了。
说一说,老农的牛啥时走失的?丢了几头牛?
(答案本期找)
《谜语故事三则》答案:一、酒;二、落地(第):三、笑;四、大年三十晚上丢失了一头怀犊的母牛。
山东临清市阳光小区9座西单元25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