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和孤儿以帮助。1837年,彼得堡一所名为“劳动妇女 救济院”的慈善机构开办了一个“收容所”,为出外谋生 的母亲们照管孩子。
二、第二阶段:19世纪下半期的幼儿教育至十月革命
俄国于1861年废除奴农制后,生产力发展较快,社会改革运
动风起云涌,幼儿保教问题引起更多人士的重视,同时,福
禄倍尔幼儿园运动已波及俄国,这两方面的因素推动了19世 纪下半期俄国幼儿教育的发展.
条件恶劣,使得儿童缺乏合理的营养和照顾,死亡率很高。
政府仍继续推广孤儿院。20世纪初至十月革命前,沙皇政府仍然认
为没有必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系统。政府拨给学前教育的
经费微不足道。由于政府不重视,俄国的学前社会教育明显地落后
于同时期的西欧。
乌申斯基对俄国学前的影响教育
教育的民族性原则:一俄国的教育不能
简单照抄照搬别国的教育制度,应该从
本国的教育实际出发,制定完全符合本 国特点的国民教育制度;二、继承俄国 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重视使用本民族 的语言进行教学。《祖国语言》
19世纪的 世界图解
近代俄国学前教育
18世纪下半期 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下半期 1917十月革命
• 教养院
• 慈善团体
• 福禄贝尔幼儿园的影响
外国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学院 安珍珍
第十六章
近代俄国的学前教育
近代俄国学前教育
18世纪下半期 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下半期 1917十月革命
• 儿童慈善教育的发展(教养院、慈善团体)
• 福禄贝尔幼儿19世纪上半期的幼儿教育
18世纪下半期,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开始解体,法国资产阶级 启蒙运动也影响到俄国,沙俄政府曾实行一些开明政策。为
解决弃婴和孤儿的收容问题,1763年,在莫斯科开办了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