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435.50 KB
- 文档页数:5
子宫压迫缝合术是如何治疗产后出血?产后出血主要是指产妇在胎儿娩出24小时之内,产妇的出血量多于500毫升的状况。
产后出血也是导致孕产妇在围手术期发生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处理方法,其主要的治疗策略常集中为降低产后出血发生几率的同时,保留产妇的子宫,并保证产妇体内各项器官的完整性。
当前,临床医学中常见的处理方法,多为对产妇进行纱布填塞、子宫或者髂静脉结扎以及选择性动脉栓塞,但这些治疗措施并不完全有效,当其无效时医生则会采取子宫切除手术进行治疗。
而子宫切除手术不仅会对产妇的解剖功能受到影响,还会对产妇的生理功能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而子宫压迫缝合手术作为上世纪开始流行的一种临床止血措施,将其应用于产后出血患者的止血中,其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基于此,接下来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些子宫压迫缝合数对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止血的相关内容。
产后出血的因素知多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因素主要包括宫缩乏力、软产道受损、胎盘因素以及凝血因素等,其详细的内容如下:(一)宫缩乏力宫缩乏力是当前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该因素大约占据产后出血因素中的70%左右。
这是由于产妇体内的子宫纤维肌组织结构存在收缩乏力的情况,进而对体内血管的压迫作用降低甚至消失,最终导致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情况。
此外,部分产妇在分娩之后体内的子宫肌纤维发育不够完善,或者产妇存在子宫畸形或者子宫肌瘤的情况,都会显著增加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性。
(二)胎盘因素产后出血患者是由于胎盘因素的人群大约占据20%左右。
根据患者存在胎盘剥离的情况以及胎盘滞留、胎盘粘连等因素,都会对产妇的宫缩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导致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情况。
(三)软产道损伤软产道主要包括产妇的阴道、宫颈、会阴以及子宫,而软产道损伤则是指产妇的这些部位发生损伤情况。
产妇发生软产道损伤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外阴组织结构的弹性较差,患者可能存在阴道炎或者外阴炎等情况。
产妇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产速较快或者生产力度比较强,或者产妇分娩出巨大胎儿的时候,都会导致产妇发生软产道损伤的情况。
子宫B-Lynch缝合技术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引言剖宫产是一种常见的分娩方式,但剖宫产术后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甚至会危及产妇的生命。
预防和处理剖宫产术后出血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之一。
子宫B-Lynch缝合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预防和处理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方法,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围绕子宫B-Lynch缝合技术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一、子宫B-Lynch缝合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子宫B-Lynch缝合技术是由英国威尔士的Christopher B-Lynch博士于1997年首次提出的,它通过特定的缝合方法,有效地控制子宫出血,防止或治疗产后出血。
其原理是通过在子宫上部和下部之间制作交叉压迫带,并在宫颈处缝合,使得子宫得到压迫,从而有效地止血。
其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将子宫颈提拉向上,并在宫颈处进行缝合;然后,制作交叉压迫带,通过缝线将子宫上部和下部固定在一起;确认缝合紧密并且没有过度牵拉。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有效地防止或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避免产妇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二、子宫B-Lynch缝合技术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1. 显著降低出血量子宫B-Lynch缝合技术的最主要作用就是通过压迫带和缝合,有效地减少子宫出血。
研究表明,采用B-Lynch缝合技术的剖宫产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甚至有研究显示在一定时间内达到了停止出血的效果。
这对于产妇的术后恢复和健康非常重要,能够有效地避免术后出血导致的并发症和危机。
2. 减少二次手术风险由于剖宫产术后出血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二次手术,而B-Lynch缝合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地减少产妇进行二次手术的风险。
通过及时有效地止血,避免了产妇再次进行手术的痛苦和风险,也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和医疗资源的浪费。
3. 提高手术成功率子宫B-Lynch缝合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剖宫产手术的成功率。
在术中遇到出血较大的情况下,可以及时采用B-Lynch缝合技术进行处理,避免了手术失败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作者:许云平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高此类患者疗效及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措施;研究组患者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有效率为93.55%,无效率为6.4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效率76.47%,无效率23.53%,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子宫压迫缝合术;产后出血;疗效观察本文将对荥阳市妇幼保健院自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48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从而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高此类患者疗效及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48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31.29±2.21)岁,孕周32~41周,平均孕周(37.43±0.81)周,产次:初产妇34例、经产妇14例,分娩方式:阴道分娩29例、剖宫产19例。
按照患者自愿选择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31例)与对照组(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孕周、产次、分娩方式等)具有临床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2.1 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措施,如子宫按摩、注射宫缩素(静脉注射或宫体注射)、给予止血药等,必要时进行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2.2 子宫压迫缝合术患者经给药、按摩等保守治疗无效后,实施子宫压迫缝合术。
下推膀胱腹膜反折,将子宫下段暴露后进针,进针位置为右侧子宫切口下缘2~3 cm、子宫内侧3 cm处,出针位置为宫腔至距切口上缘2~3 cm、子宫内侧4 cm处。
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目的:分析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
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产后出血的74例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止血,试验组患者使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止血,观察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分析子宫压迫缝合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1 h内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患者子宫RI、S/D值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1.89%)明显比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2.9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57,P<0.05)。
结论: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子宫纵向压迫缝合,术式简单,止血效率高,对患者子宫机体损伤小,不会产生严重并发症,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生育能力及生命安全,可以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产后出血;子宫压迫缝合术;止血效果
产后出血是一种产后常见并发症,同时也是导致产妇围产期死亡的重要原因[1]。
产后出血临床治疗一直遵循快速止血,尽量避免子宫切除的原则。
为了提高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療效果,减少患者生理功能损害,笔者所在医院组织研究,对74例产后出血患者分组研究,分别给予常规止血治疗和子宫压缝合术治疗,对比分析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的74例产后出血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是单胎、剖宫产;剖宫产手术24 h内出血量>1000 ml,患者同意参加研究后随机分为试验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
试验组患者年龄20~32岁,平均(27.19±1.54)岁;初产妇21例,经产妇16例;孕周38~41周,平均(39.52±1.37)周;剖宫产手术24 h内出血量1180~1571 ml,平均(1154.31±131.64)ml。
对照组患者年龄22~35岁,平均(27.23±1.51)岁;初产妇22例,经产妇15例;孕周38~41周,平均(39.50±1.39)周;剖宫产手术24 h内出血量1190~1580 ml,平均(1160.08±125.99)ml。
两组患者分娩方式、年龄、产次、孕周、产后出血量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止血措施,按摩子宫促使子宫收缩,给患者宫体注射宫缩剂并给予止血药,效果不显著的患者进行宫腔填纱止血或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
试验组患者进行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
行子宫压迫缝合术之前先对患者进行子宫压迫试验,将患者子宫托出腹腔加压,子宫加压后出血立即停止则代表可以进行该手术,否则需要行子宫切除术,本组患者子宫加压后出血基本停止,均符合手术要求。
将患者膀胱腹膜下推并反折,让子宫下段充分暴露于手术视野,选用大圆针穿引1-0号可吸收线后在子宫右侧下缘2~3 cm处向内侧偏3 cm的位置进针,穿透宫腔至后壁后用褥式针法垂直缝合1~2针,到达宫底与宫角3~4 cm绕线至前壁体部,褥式针法垂直缝合1~2针后,于子宫切口上方至缝线2~3 cm的位置出针;右侧缝合完毕后用同样的方式针法缝合左侧,两侧缝合结束后助手双手均衡施力给患者子宫垂直加压,同时手术医生缓慢、对称拉两根缝合线使子宫呈收缩状,最后将缝合线两端打结;子宫放回宫腔观察10~15 min,察看子宫颜色变化及出血变化[2];子宫颜色正常、出血有效控制、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缝合腹部手术切口。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 1 h 内出血量;(2)观察两组患者的子宫血液循环情况,24 h后对患者进行子宫超声检查,测量子宫动脉的阻力指数(RI)、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S)、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D),计算的S与D的比值(S/D值),对比RI及S/D值;(3)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统计发生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效果分为有效和无效,术后患者子宫收缩效果明显,术后1 h阴道出血量100 ml,尿量过少或无尿,生命体征异常为无效。
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治疗有效率[3-4]。
1.5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基本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1 h内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子宫血液循环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子宫RI、S/D值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术后出现4例切口渗血、1例感染、2例发热,并发症发生率为18.92%(7/37);对照组出现5例切口渗血、1例感染、3例发热,并发症发生率24.32%(9/37)。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疗效比较
试验组治疗结果为有效34例(91.89%),无效3例(8.11%);对照组治疗结果为有效27例(72.97%),无效10例(27.03%)。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1.89%)明显比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2.9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57,P<0.05)。
3 讨论
剖宫产术后24 h小时出血量超过1000 ml即为产后出血,是一种严重产后并发症,治疗方式及治疗效果一直是妇产科医务人员研究重点[5-6]。
临床研究与实践发现,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比传统方法效果好。
本次研究,行子宫压迫缝合术的患者均是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
改良B-Lynch缝合术对子宫纵向机械性压迫缝合,形成血栓止血;而且子宫肌层的缺血状态刺激子宫自行收缩,压迫、关闭血窦,以便达到止血目的[7]。
研究结果为试验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1 h内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患者子宫RI、S/D值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子宫压迫缝合术与传统产后出血治疗术式相比,手术过程并不复杂,手术可操作性强,不会延长手术时间,而且行子宫压迫缝合术时是在肌层缝合,对子宫机体损伤小,患者术后子宫血液循环供应恢复快。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子宫压迫缝合术不会引发新的并发症,手术安全性高。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1.89%)明显比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2.9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57,P<0.05),表明子宫压迫缝合术止血效果更好,可以有效保护患者子宫完整性,保证患者生命安全;该研究结论与许云平[8]研究结论相同。
常见的子宫压迫缝合术除改良B-Lynch缝合术外还有Hayman缝合术、Cho 缝合术、子宫下段平行垂直压迫缝合術、子宫下段水平环状压迫缝合术,各术式均是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产后出血而实施,止血原理均是压迫止血。
改良B-Lynch缝合术、Hayman缝合术常应用于子宫收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胎盘早剥导致的产后出血;子宫压迫缝合术应用于临床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通过手术压迫缝合压迫甚至关闭血窦,减少出血;同时利用子宫肌层缺血刺激子宫收缩止血,临床实践研究表明,该方法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显著。
改良-Lynch 缝合术临床应用相对较多,其术式简单,止血高效、快速,基层医院可以推广该术式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
总而言之,子宫压迫缝合术应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止血速度快,止血效果好,患者子宫损伤小,最大限度的保护了患者子宫完整性,保障了患者生殖健康,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方式。
综上所述,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对患者子宫纵向压迫缝合,术式简单,止血效率高;对患者子宫机体损伤小,不会产生严重并发症,可以有
效保障患者生育能力以生命安全,可以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袁翠林.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6(20):138-139.
[2]李列琼.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4):8-9.
[3]王勤.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5,22(13):79-80.
[4]王焱,董武.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8):99-100.
[5]刘玉双.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6):19-20.
[6]罗立芳.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2):174-175.
[7]冯家兵.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4):216-217.
[8]许云平.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