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滕王阁诗》阅读鉴赏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王勃《滕王阁诗》唐诗赏析(一)朗诵诗歌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二)作者简介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初唐四杰之一。
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
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关于王勃的生卒年,至今尚有歧说。
杨炯《王勃集序》说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28岁。
据此,王勃应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
而王勃《春思赋》载:“咸亨二年(671年),余春秋二十有二。
”据此推算,则当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O年)。
此为王勃自述,当可信,所以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王勃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卒于上元三年(676年),生年27岁。
王勃是初唐诗坛上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只活了27岁,确实令人痛惜。
王勃自幼聪慧好学,为时人所公认。
《旧唐书》本传谓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
”又有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
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
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
”太常伯刘公称王绩为神童。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书右相刘祥道,中有“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之语,求刘祥道表荐。
刘即表荐于朝,王勃乃应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
此时的王勃,才14岁,尚是一少年。
沛王李贤闻王勃之名,召王勃为沛府修撰,十分爱重他。
当时诸王经常斗鸡为乐,王勃闹着玩,写了一篇《檄周王鸡》,不料竟因此罹祸,唐高宗认为是使诸王闹矛盾,将王勃赶出沛王府。
其实王勃此次受打击,并非真的因《檄周王鸡》而触怒高宗,而是因才高被嫉,所以杨炯《王勃集序》说他“临秀不容,寻反初服”。
王勃《滕王阁诗》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⑴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⑵江:指赣江。
渚:江中小洲。
⑶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
⑷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
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
⑸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
⑹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⑺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
物:四季的景物。
⑻帝子:指滕王李元婴。
⑼槛:栏杆。
译文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
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傍晚,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无处可觅,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相关试题及答案1、诗歌第一句中的“临”字写出了滕王阁怎样的气势?下文的哪些景物是由“高阁临江渚”引发出来的?(4分)2、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结合诗歌首联的下句和尾联对此做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第一句中的“临”字点出了滕王阁的居高之形势,它下临大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
(2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引发出来的。
(2分)2、首联的下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诗人不禁产生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
尾联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分析2分,感慨2分)3.全诗采用的是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其中前四句写景,描写的是________的景象,后四句抒情,表达的是________的感情。
王勃《滕王阁诗》诗歌鉴赏本文是关于王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滕王阁诗》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诗作,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指此诗。
此诗第一句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第二句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第三、四句紧承第二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
全诗融情于景,寄慨遥深,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 ,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
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
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
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
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
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
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
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王勃《滕王阁诗》鉴赏古诗鉴赏0216 1851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
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
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
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
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
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
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
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
“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
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
《滕王阁序》赏析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江:赣江。
帝子:指滕王。
槛:jiàn 栏杆。
[译文]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
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闲云的影子映在江水中,时日悠悠不尽;风物更换季节,星座与转移方位,度过几个春秋。
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不息。
[背景]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赏析]这首诗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借代此诗。
由于序文的影响太大,掩没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很多读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阁序》,却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阁诗》。
问1、诗歌第一句与诗歌题目的关系怎样?一个“临”字写出了滕王阁的怎样的气势?下文的哪些景物都是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的?明确:第一句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用质朴苍老的笔法,“临”字点出了滕王阁的居高之形势。
它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
问2、第二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怎样的情景,今日之阁是否有人游赏,诗人由此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感慨?明确:第二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诗人不禁产生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
小结: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
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
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问3、第三、四两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王勃《滕王阁序》附诗及鉴赏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勃《滕王阁序》附诗及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江:赣江帝子:指滕王。
槛:jiàn 栏杆。
[译文]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
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闲云的影子映在江水中,时日悠悠不尽;风物更换季节,星座与转移方位,度过几个春秋。
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不息。
[赏析]这首诗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借代此诗。
由于序文的影响太大,掩没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很多读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阁序》,却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阁诗》。
诗歌第一句“滕王高阁临江诸”直接点题,一个“临”字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之势。
第二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诗人不禁产生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
第三、四两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
融情于景,寄慨遥深。
“闲云潭影日悠悠”一句,笔触则由空间转入时间,“悠悠”二字点出了时日的漫长。
第六句则很自然地生发了事物变换、星座移动、年复一年的感慨。
末尾两句,诗人在提出建阁的人如今何在的疑问后,以景作结,似答非答,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
“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与李白的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历代吟咏滕王阁的律绝中,王勃的《滕王阁诗》可谓上乘之作。
滕王阁诗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滕王阁诗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滕王阁》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这首诗附在作者的名篇《滕王阁序》后,概括了序的内容。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滕王阁诗原文翻译以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
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傍晚,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无处可觅,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鉴赏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
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
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
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
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
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
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
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
王勃著《滕王阁序》阅读答案王勃著《滕王阁序》阅读答案王勃的滕王阁序此文重点珠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
关于王勃著《滕王阁序》阅读答案来对照下!王勃著《滕王阁序》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
都督①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之意属②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③矣。
及以纸笑巡让④宾客,勃不辞让。
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
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公曰:“亦是老先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⑤,地接衡庐⑥。
”公闻之,沉吟不言。
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⑦。
”公矍然⑧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⑨请宴所,极欢而罢。
【注】①都督:初唐时地方军政长官。
②意属:心里打算。
③宿构:早有准备。
④巡让:逐一邀请。
⑤翼轸:翼、轸,都是二十八星宿之一。
⑥地接衡庐:州境连接衡山和庐山。
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思是晚霞和野鸭在天空一齐飞舞,天水相接,浑然一色。
鹜,野鸭子。
⑧矍然:惊视的.样子。
⑨亟:赶快,急迫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年:________②庆历四年春年:________③勃不辞让辞:__________④旦辞爷娘去辞: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吾谁与归”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4)王勃少年时即显露才华,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文辞齐名,合称“________”。
(5)写出你最喜欢的王勃的一句名句,并写出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年龄;②时间单位;③推辞;④告别(2)可是阎公心里打算由自己的女婿孟学士写这篇序。
(3)C(4)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初唐四杰(5)示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高二语文《滕王阁诗》赏析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
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
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
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
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
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
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
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
“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
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
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
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
《滕王阁序》原文及翻译赏析《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
唐朝王勃作。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
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
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无路请缨”之感慨。
这里以往是汉代的豫章郡城,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
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瓯越。
物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之间。
因为大地有灵气,所以英杰辈出,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
雄伟的大洲像雾一般涌起,博学的人才,像繁星一样地活跃。
城池坐落在夷夏交界的地方,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英俊之才。
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特地在此暂留。
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
文坛领袖孟学士所作文章的气势像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兵器库里,藏有像紫电剑、青霜剑这样锋利的宝剑。
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
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现在是九月和秋天。
水没了,池水清了,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群山在暮色中呈紫色。
驾着马车走在高高的山路上,游览着山中的风景。
我来到王腾馆前的沙洲,发现了王腾建造的王腾馆。
这里山峦重叠,绿色的山峰高耸入云。
空中一亭,一条红亭路就像在天上飞,从亭上看不到地面。
白鹤野鸭驻足的小洲,岛屿曲折,典雅的宫殿与连绵的群山相映成趣。
推开雕花亭门,俯瞰装饰着五颜六色饰品的屋顶,峰峦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叹为观止。
到处都是巷子和房子,很多有钱人家都在吃吃喝喝。
葛船满摆渡,满是雕青雀黄龙的大船。
雨过天晴,彩虹消,阳光灿烂,夕阳随野鸭飞,秋水连天。
傍晚时分,渔船的歌声响彻的湖畔,大雁寒气袭人,鸣叫着,直到衡阳的蒲。
王勃《滕王阁诗》与《滕王阁序》赏析《滕王阁诗》与《滕王阁序》都是诗人王勃的代表作,而《滕王阁序》与《滕王阁诗》相比,更为有名,是一篇家喻户晓的佳文。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滕王阁诗》与《滕王阁序》赏析,欢迎阅读! 《滕王阁序》赏析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江:赣江。
帝子:指滕王。
槛:jiàn 栏杆。
[译文]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
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闲云的影子映在江水中,时日悠悠不尽;风物更换季节,星座与转移方位,度过几个春秋。
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不息。
[背景]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赏析]这首诗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借代此诗。
由于序文的影响太大,掩没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很多读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阁序》,却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阁诗》。
问1、诗歌第一句与诗歌题目的关系怎样?一个“临”字写出了滕王阁的怎样的气势?下文的哪些景物都是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的?明确:第一句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用质朴苍老的笔法,“临”字点出了滕王阁的居高之形势。
它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
问2、第二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怎样的情景,今日之阁是否有人游赏,诗人由此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感慨?明确:第二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诗人不禁产生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
篇一:王勃著滕王阁序阅读答案篇二:王勃著滕王阁序阅读答案王勃著《滕王阁序》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
都督①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之意属②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③矣。
及以纸笑巡让④宾客,勃不辞让。
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
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公曰:“亦是老先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⑤,地接衡庐⑥。
”公闻之,沉吟不言。
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⑦。
【注】①都督:初唐时地方军政长官。
②意属:心里打算。
③宿构:早有准备。
④巡让:逐一邀请。
⑤翼轸:翼、轸,都是二十八星宿之一。
⑥地接衡庐:州境连接衡山和庐山。
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思是晚霞和野鸭在天空一齐飞舞,天水相接,浑然一色。
鹜,野鸭子。
⑧矍然:惊视的样子。
①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年:________②庆历四年春年:________③勃不辞让辞:__________④旦辞爷娘去辞:________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吾谁与归”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①年龄;②时间单位;③推辞;④告别(3)c(4)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初唐四杰【附参考译文】王勃写《滕王阁序》时,年龄(才)十四岁。
都督阎公不信任他,王勃虽然在座,可是阎公心里打算由(自己的)女婿孟学士写(这篇序),(并且)早有准备。
等到用纸笔逐一邀请宾客(写序)时,王勃没有推辞礼让。
阎公非常生气,拂袖离开,专门派人窥探王勃下笔写序。
(窥探的人)第一次报告(序文):“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阎公(听到报告后)说:“这也是老生常谈(没有什么新鲜东西)!”又报告说(序文写的是):“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阎公听了这两句,沉吟着没有说话。
王勃《滕王阁序》全文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王勃《滕王阁序》全文赏析王勃《滕王阁序》全文赏析写景、抒情自然融合。
王勃《滕王阁诗》诗歌鉴赏本文是关于王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滕王阁诗》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诗作,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指此诗。
此诗第一句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第二句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第三、四句紧承第二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
全诗融情于景,寄慨遥深,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 ,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
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
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
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
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
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
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
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王勃《滕王阁诗》与《滕王阁序》赏析本文是关于王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滕王阁诗》与《滕王阁序》都是诗人王勃的代表作,而《滕王阁序》与《滕王阁诗》相比,更为有名,是一篇家喻户晓的佳文。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滕王阁诗》与《滕王阁序》赏析,欢迎阅读! 《滕王阁序》赏析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江:赣江。
帝子:指滕王。
槛:jiàn 栏杆。
[译文]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
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闲云的影子映在江水中,时日悠悠不尽;风物更换季节,星座与转移方位,度过几个春秋。
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不息。
[背景]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赏析]这首诗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借代此诗。
由于序文的影响太大,掩没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很多读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阁序》,却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阁诗》。
问1、诗歌第一句与诗歌题目的关系怎样?一个“临”字写出了滕王阁的怎样的气势?下文的哪些景物都是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的?明确:第一句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用质朴苍老的笔法,“临”字点出了滕王阁的居高之形势。
它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
问2、第二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怎样的情景,今日之阁是否有人游赏,诗人由此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感慨?明确:第二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滕王阁》王勃唐诗鉴赏《滕王阁诗》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诗作,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指此诗。
此诗第一句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其次句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来到阁上进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第三、四句紧承其次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孤独的情形。
全诗融情于景,寄慨遥深,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原文】滕王阁诗⑴滕王高阁临江渚⑵,佩玉鸣鸾罢歌舞⑶。
画栋朝飞南浦云⑷,珠帘暮卷西山雨⑸。
闲云潭影日悠悠⑹,物换星移几度秋⑺。
阁中帝子今何在⑻?槛外长江空自流⑼。
【解释】⑴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之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⑵江:指赣江。
渚:江中小洲。
⑶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
⑷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
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
⑸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
⑹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⑺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
物:四季的景物。
⑻帝子:指滕王李元婴。
⑼槛:栏杆。
【白话译文】滕王阁在赣江的北岸巍然高矗,佩玉无声鸾铃寂寂停止了歌舞。
早晨画栋拂过南浦飞来的轻云,黄昏珠帘卷起西山阴沉的烟雨。
潭中白云的倒影每日悠闲浮荡,时间推移景物改变已数个春秋。
修建这滕王阁的帝子今在何处?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东流。
【创作背景】滕王阁为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为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边新建西章江门上,俯视远望,视野均极开阔。
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德不端,毫无政绩可言。
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
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诗人王勃远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加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王勃《滕王阁序》阅读练习答案及翻译王阁序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ān)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qǐ )戟遥临;宇文新州之(yì)范,(chān )帷(wéi)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yǎn)(cān 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飞阁流(一作翔)丹,下临无地。
鹤汀(tīng)凫(fú )渚(zhǔ),穷岛屿之萦(yíng)回;桂殿兰宫,即(一作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tà),俯雕(méng )。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yū)其骇瞩。
闾(lǘ)阎(yán) 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
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或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qú)。
落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l 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chuán)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è)。
睢(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yè)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dì 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jiǒng),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k uài)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míng)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王勃《滕王阁诗》阅读鉴赏及答案
王勃《滕王阁诗》阅读鉴赏及答案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首联写出了滕王阁的什么特点,用哪个词表达?作者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场景,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特点:高“临”字突显了滕王阁的高耸
诗人描绘了一幅坐着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的豪华场面,反衬了现实的凄凉,表达了诗人对繁华易逝,兴衰无常的感慨。
2、颔联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颈联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人用“画栋”“南浦云”“珠帘”“西山雨”营造冷落凄凉的意境,描绘了滕王阁昔盛今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繁华难再的感慨。
“飞”“卷”化静为动,赋予静景以动态,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灵动感,。
一俯一仰,一高一低,错落有致,紧承首联,营造了冷落凄凉的意境,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
3、体会颈联中“日悠悠”“几度秋”所蕴涵的诗人的感情?
颈联有空间描写转为时间描写,诗人以博大永恒的景象衬托了人生的短暂,抒发了珍惜光阴、积极进取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