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语上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附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19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政府执法部门的各种罚款必须依法上缴,不能截留自用,其经费来源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
B.滥用外来语,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谨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C.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D.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二、字词书写2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按要求作答。
(2分)生活给予我挫拆的同时,也赐予了我坚强。
对于热爱生活的人,它从来不吝啬。
酸甜苦辣不是生活的追求,但一定是生活的全部。
试着用一颗感恩的心来体会,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人生。
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你就没有了埋怨,没有了嫉妒,没有了愤愤不平,你也就有了一颗匆容淡然的心!(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1分)埋()嫉()(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1分)改为改为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童年(节选)曹文轩我的童年有着特别美好而温暖的记忆。
我有一位慈祥的老祖母。
她有一头漂亮的银发,常拄着拐棍,倚在门口向人们极善良地微笑着。
她称呼我为“大孙子”。
后来我远行上大学了,她便日夜将我思念。
她一辈子未走出三里方圆的地方,所以根本不知道三里外还有一个宽广无垠的大世界。
她认为,这个世界除了她看见的那块地方外,大概还有一处,而凡出门的人都一律是到那一处去的。
因此,她守在大路口,等待从那地方归来的人。
一日,她终于等到一位军人,于是便向人家打听:“你见到我大孙子了吗?”母亲对我的爱是本能的,绝对的。
她似乎没有任何食欲,我从来也没有见过她对哪一种食品有特别的欲望,她总是默默地先紧孩子们享用,剩下的,她随便吃一点。
6.回忆我的母亲A组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不辍(chuò) 勉强(qiáng) B.外甥(shēng) 祖籍(jì)C.规律(lù) 溺死(nì) D.劳碌(lù) 慰勉(wèi)2.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填序号)(1)母亲这样地整日( )着。
(A.劳累 B.劳碌)(2)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 )一家人的生活。
(A.支持 B.支撑)(3)母亲( )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A.管束 B.管教)(4)母亲( )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 )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A.沉重 时代 B.沉痛 时期) 3.理解下面两个句子中“劳动”一词的含义。
(1)母亲是个好劳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组4.综合性练习。
母亲节来临之际,多家媒体联合我省中小学校特别推出了“寻找最美妈妈”大型公益活动,请你参加这个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活动一:悟“美”】下面的宣传语中隐含着“最美妈妈”评选标准中的两个关键词,请将它们提取出来。
在社会转型、价值体系重构的时代,“寻找最美妈妈”活动表达了社会对道德价值回归的期待,反映了时代对真善美的呼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活动二:鉴“美”】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一个词语或短语表明你的观点,完成学校组织的相关调查。
(温馨提示:后面的活动均围绕你的观点展开)观点:__________的妈妈最美。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回忆我的母亲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佃.农(diàn) 仪陇.(lǒng) 溺.死(nì) 私塾.(shú)B.勉强.(qiáng) 调.料(tiáo) 和蔼.(ǎi) 差.役(chāi)C.和睦.(mù) 衙.门(yá) 横.蛮(hèng) 瞒.着(mán)D.不辍.(chuò) 追悼.(dào) 周济.(jì) 功勋.(xūn)【答案】B【解析】qiǎng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祖藉劳碌红薯饭无可耐何B.害病慰勉庚子年东挪西借C.高梁妯娌吃大户勤劳俭朴D.聊叙隔绝标本式结衣缩食【答案】B【解析】A.籍奈 C.粱 D.节3.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1)母亲这样整日地()着。
(A.劳累B.劳碌)(2)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力()一家人生活。
(A.支持B.支撑)(3)母亲()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A.管束B.管教)(4)母亲()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A.沉重时代B.沉痛时期)【答案】(1)B (2)A ( 3)A (4)B【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
解答本题,需要考生有丰富的积累。
考生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近义词语,准确辨析其区别,掌握各自的适用范围。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B.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C.这篇回忆自己母亲的文章,句句都是肺腑之言....,情真意切。
D.母亲不仅吃苦耐劳,还是一个安居乐业....的妇女,她鼓励孩子去开创新的生活。
【答案】D【解析】安居乐业指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6.回忆我的母亲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
不辍.〔〕慰.勉〔〕劳碌.〔〕勉强.〔〕周济.〔〕溺.死〔〕祖籍.〔〕竭.力〔〕佃.农〔〕妯.娌〔〕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2〔3〔43.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1〕母亲这样整日地〔〕着。
〔A.劳累 B.劳碌〕〔2〕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力〔〕一家人生活。
〔A.支持 B.坚持〕〔3〕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A.管束 B.拘束〕〔4〕母亲〔〕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对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A.沉重时代 B.沉痛时期〕4.以下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B.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C.这篇回忆自己母亲的文章,句句都是肺腑之言....,情真意切。
D.母亲不仅吃苦耐劳,又是一个安居乐业....的妇女,她鼓励孩子去开创新的生活。
5.解释以下句子中词语的不同含义:⑴母亲是个好劳动..。
⑵她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6.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B.一档名为?朗读者?的大型朗读类节目播出,加上已经成为热门话题的?见字如面?,给人带来一种久违的文化气息。
C.一年一度的两会,吸引着来自各行各业的目光,打动着亿万百姓的心弦。
D.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非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7.给以下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①建设书香型校园,就是要鼓励学生们读经典的书。
②一所学校可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能为我们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
③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的教育,阅读那么可以启迪智慧。
《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进入初中以后,许多同学的语文学习往往出现不正常的突然"减速",小偏整理了《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基础锤炼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和ǎi()祖jí()yá门()diàn农()妯娌()慰勉()不辍()私塾()2.解释下列词语。
(1)好劳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周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学_科_网Z___K](3)任劳任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富不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聊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活中不少食物都有预防大脑衰老,如核桃、葡萄、黑巧克力等等。
(在“衰老”的后面加上“的功效”)B.为了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生态环境等“大城市病”,使京沪相继提出了人口控制和疏解的政策。
(删去“使”)C.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体验阅读的快乐、感受阅读的力量,对于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十分重要。
(将“体验”和“感受”对调)D.“给爸爸放天假”亲子活动吸引了来自附近的1000多个家庭,近一千多名爸爸携孩子参加。
(删去“近”或者“多”)4.仿写句子。
母亲,您像一条河,流淌着生命的水源,供我成长;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学常识填空。
《回忆我的母亲》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________________写的一篇追述钟太夫人一生事迹的________________(体裁)。
部编8年级上册7《回忆我的母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文章开头即说:“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阅读课文,想一想: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参考答案:母亲的“勤劳”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事例体现出来。
(1)在贫苦的家境中: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支撑家庭;母亲每日辛勤地劳动;“我”帮助母亲劳作,母亲教“我”生产知识;母亲用自己的聪明勤劳,维系着一家人的吃穿用度;母亲在家庭中任劳任怨、待人和蔼、宽厚仁慈。
(2)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父母亲节衣缩食培养“我”读书;母亲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母亲离不开土地,习惯劳作;母亲支持“我”的事业,一直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母亲直到老年,仍热爱劳动。
这些事例,表现出母亲勤劳俭朴、任劳任怨、宽厚仁慈,有远见、识大体,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等优秀品质。
文中母亲“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富不仁者的反感”,还表现出母亲爱憎分明的品质。
二、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
”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参考答案:“我应该感谢母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以及无比怀念的情感。
母亲用她“勤劳”的一生,用她的言传身教,给予“我”启示、鼓励和人生的宝贵财富:母亲勤劳吃苦,“我”从小耳濡目染,帮她劳作,教“我”养成勤劳的习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母亲聪明能干,拥有了一个强健的身体;母亲任劳任怨,直到生命的终结,依然热爱劳作,教会“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母亲对地主劣绅的痛恨和反抗,对“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坚定支持,让“我”拥有了革命的坚强意志。
三、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
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参考答案:文章的一大写作特点就是夹叙夹议,以记叙为主,其间穿插着若干议论性语句。
如:“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这句中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
新部编版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6回忆我的母亲》精品课后测试有答案- 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6回忆我的母亲课时训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不辍(chuò)勉强(qiáng)B.外甥(shēng)祖籍(jì)C.规律(lù)溺死(nì)D.劳碌(lù)慰勉(wè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溺死迁涉托辞瞩目B.荣辱私塾碾转聊叙C.劳碌衙门逊色通辑D.慰勉妯娌竭力发髻3.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1)母亲这样整日地()着。
(A.劳累B.劳碌)(2)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力()一家人生活。
(A.支持B.支撑)(3)母亲()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A.管束B.管教)(4)母亲()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A.沉重时代B.沉痛时期)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母亲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那种___________的习惯,母亲那种___________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3)“母亲是一个好劳动”的含义是___________。
(4)母亲具有的高尚品质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
阅读课文第14—16自然段,回答问题。
5.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6. 选文第3自然段中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找出例句并分析表达作用。
7. “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6 回忆我的母亲1.知识链接回忆录回忆录是指追忆本人或他人过去的生活经历或社会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
作者把回忆中的一些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同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在写法上,回忆录最大的特点是实事求是,不虚构。
回忆录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写一件事的全过程,也可以记录某些生活片段。
语言表达上力求朴素、自然。
2.写作背景本文是朱德同志在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原题为《母亲的回忆》,1983年收入《朱德选集》时改为《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朱德投身于革命事业,是一位伟大的革命母亲。
3.重点突破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提示】开篇点题,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沉的爱,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
“勤劳”一词是全文叙事的线索,“我爱我母亲”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同时“值得我永远回忆”既呼应题目,又引起下文。
4.考点链接分析人物形象【方法指导】(1)抓住主要事件。
根据事件提炼人物的感情、性格。
(2)分析描写方法。
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具体描写中归纳人物形象。
(3)关注侧面烘托。
在对其他人物及环境的描写中,常常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这对主要人物的定位起重要作用。
(4)关注人物的年龄、身份和职业等要素。
各类人物通常有固定的性格基因。
(5)从原文中找关键词句。
文本中通常含有明示或暗示人物感情、性格的词句。
【答题格式】从……中,可以看出……是一个……(性格品质)的人(身份)。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16。
01 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佃.农(diàn)劳lù(碌) 私塾.(shú)和ǎi(蔼)溺.死(nì) wèi(慰)勉妯.娌(zhóu) 和睦.(mù)2.请从所给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及答案【基础夯实】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yuàn。
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m ù。
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无论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她自己是很节省的。
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任劳任yuàn()和蔼.()妯.娌()和mù()(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文中“周济”的意思是。
(4)画线句处有一个关联词用得不当,可将“”改为“”。
2.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1)米开朗琪罗,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道路,他的雕刻作品举世闻名。
(2)《朝花夕拾》里鲁迅用的方法,以自己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
【课内巩固】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谢之情的?2.联系语境,揣摩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3.“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这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加以分析。
【能力提升】课外阅读原来您住在我的血液里李晓自我出生那一年起,我和您,就一直相互陪伴,相依为命。
1976年9月,那年我7岁,您31岁了。
您持着一根竹竿,在山梁上追赶着我,我一路哭喊:“妈妈,我不去上学,我要和您上山去掰玉米,下河去捉螃蟹。
”您也哭了,只听“啪”的一声,您把竹竿打在我屁股上。
《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进入初中以后,许多同学的语文学习往往出现不正常的突然"减速",小偏整理了《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基础锤炼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和ǎi( ) 祖jí( )yá门( ) diàn农( )妯娌( ) 慰勉( )不辍( ) 私塾( )2.解释下列词语。
(1)好劳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周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学_科_网Z___K](3)任劳任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富不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聊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中不少食物都有预防大脑衰老,如核桃、葡萄、黑巧克力等等。
(在“衰老”的后面加上“的功效”)B.为了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生态环境等“大城市病”,使京沪相继提出了人口控制和疏解的政策。
(删去“使”)C.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体验阅读的快乐、感受阅读的力量,对于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十分重要。
(将“体验”和“感受”对调)D.“给爸爸放天假”亲子活动吸引了来自附近的1000多个家庭,近一千多名爸爸携孩子参加。
(删去“近”或者“多”)4.仿写句子。
母亲,您像一条河,流淌着生命的水源,供我成长;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学常识填空。
《回忆我的母亲》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________________写的一篇追述钟太夫人一生事迹的________________(体裁)。
6 回忆我的母亲【课前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迁徙.()祖籍.()妯娌..()佃.农()溺.死()衙.门()私塾.()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不同含义⑴母亲是个好劳动...。
⑵她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3.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选填恰当的词语填空。
⑴聊.叙【】A、姑且B、聊天C、依赖⑵任.劳任怨【】A、相信B、承受、担当C、任命⑶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A、救济B、接济C、周济⑷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远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是无法补救的。
A、惨痛B、哀痛C、沉痛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母亲最大的特点是。
(2)母亲那种的习惯,母亲那种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3)母亲具有、、、等优秀品质。
【课堂检测】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完成1—5题。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我在家中已经饱尝艰辛,这使我在三十年的军旅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有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
母亲有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
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过上快乐的生活。
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1.选文前两段话中,可以看出母亲从三个方面给了作者深远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是:(6分)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夹叙夹议,情感真挚——简析《回忆我的母亲》一文的议论和抒情《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以叙述为主,兼以议论与抒情,朴实无华又情感真挚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直抒胸臆,奠定全篇基调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这里用“很悲痛”直抒胸臆,表现了母亲去世对“我”心情的影响。
“我爱我母亲”一句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爱”字是全文的文眼。
“永远回忆”中的“永远”一词,强调了母亲“勤劳”的优秀品质给予“我”的长远影响。
★夹叙夹议,赞母亲之坚强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
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
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
“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一句议论兼抒情,表现了“我”对母亲所遭遇不幸的同情。
母亲承受了这样的丧子之痛,却能够坚强地撑起这个家,值得赞许。
★精当议论,赞母亲之勤劳母亲是个好劳动。
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一个“好”字是对母亲辛勤劳动的最好评价。
凡是需要做的事,似乎没有母亲不能做的。
一个“好”字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赞美与崇敬之情。
★篇末抒情议论,点明全文主旨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
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
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这里,“永不能”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怀念之情,也与开头段的“永远”一词相照应。
“哀痛”“无法补救”又强调了母亲对于“我”的特殊意义。
后一句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了对全体劳动人民的赞美,既点明了文章主旨,又拓展了文章的主题。
《回忆我的母亲》自主学习基础锤炼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和ǎi()祖jí()yá门() diàn农()妯.娌()慰.勉()不辍.()私塾.()2.解释下列词语。
(1)好劳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周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任劳任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富不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聊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活中不少食物都有预防大脑衰老,如核桃、葡萄、黑巧克力等等。
(在“衰老”的后面加上“的功效”)B.为了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生态环境等“大城市病”,使京沪相继提出了人口控制和疏解的政策。
(删去“使”)C.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体验阅读的快乐、感受阅读的力量,对于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十分重要。
(将“体验”和“感受”对调)D.“给爸爸放天假”亲子活动吸引了来自附近的1000多个家庭,近一千多名爸爸携孩子参加。
(删去“近”或者“多”)4.仿写句子。
母亲,您像一条河,流淌着生命的水源,供我成长;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学常识填空。
《回忆我的母亲》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________________写的一篇追述钟太夫人一生事迹的________________(体裁)。
课内精读(一)阅读课文“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完成1~4题。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时练《回忆我的母亲》含答案和解析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踱.步(duó)勉强.(qiáng)随声附和.(hé)B.迁徙.(xǐ)投奔.(bèn)宽厚仁慈.(cí)C.惩.罚(chéng)周济.(jǐ)任劳任怨.(yuè)D.溺.死(nì)衙.门(yǎ)不辍.劳作(chuò)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横蛮迁陡托辞瞩目B.荣辱榨油碾转聊叙C.欺压仁慈逊色通辑D.诉说慰勉竭力发髻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B.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C.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
D.母亲沉痛的滔滔不绝....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4.(2020·山东东营中考)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否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要做到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B.按照法律规定,从事食品经营需要获得许可,但是一些网络食品经营者并没有获得许可,因此今后需要加大在这方面的规范和管理。
C.在那些心胸宽广、性格温良的教师所教的学生身上,往往更具幸福感,更有自信心,更富创造力。
D.把新冠肺炎诊疗救治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确保患者、医院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救治,这是“人民至上”执政理念和社会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5. “什么地方儿女最孝顺?网上。
”这两天很多网友都有此感受。
因为适值母亲节,不少网友选择在网上“晒妈”,赞颂母亲的诗句、和老妈的合照让人应接不暇,不少网友感叹“网上被各种妈妈占领了”。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同步练习2第二单元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踱步(duó)勉强(qiáng)随声附和(hé)B. 迁徙(xǐ)投奔(bèn)宽厚仁慈(cí)C. 惩罚(chéng)周济(jǐ)任劳任怨(yuè)D. 溺死(nì)衙门(yǎ)不辍劳作(chuò)2.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 洗濯 / 烧灼______________ 炫耀 / 头晕目眩B. 慰藉 / 嫉妒______________ 告罄 / 惟吾德馨C. 炽痛 / 叱咤______________ 点缀 / 因病辍学D. 泯灭 / 器皿______________ 纯粹 / 猝然长逝二、语言应用3.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下列各句的横线上。
(1)母亲这样地整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劳动________ 劳碌________ 劳作)着。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______________ (滋味________ 风味________ 趣味)。
(3)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管教________ 管理________ 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4)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绝________ 隔绝________ 断绝)了。
三、选择题4. 下列句子标点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B. 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 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
回忆我的母亲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佃.农(diàn)仪.陇(yí)溺.死(nì)私塾.(shú)B.勉强.(qiánɡ) 调.料(tiáo) 和蔼.(ǎi) 妯娌.(lǐ)C.和睦.(mù) 衙.门(yá) 横蛮.(mán) 瞒.着(mán)D.不辍.(chuî) 匿.笑(nì) 周济.(jì) 旱灾.(zāi)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A.祖籍欺压无可奈何节衣缩食B.遭遇威胁为富不仁汗流满面C.外甥横蛮东挪西借任劳任怨D.哀痛慰勉不掇劳作周济照顾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大伯家庭条件不好,但为了供孩子上大学,不得不节衣缩食....。
B.现在一些私企老板挖空心思让工人做得多、拿得少,真是为富不仁....。
C.身为劳动委员的他不起带头作用,却只在一旁任劳任怨....。
D.奶奶勤劳一生,七十多岁了仍是不辍劳作....。
4.说说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1)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2)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
5.修改下列病句,每句只改一处。
(1)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又给我许多慰勉。
(2)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目睹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
6.根据下列括号内的要求变换句式。
(1)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
(改成肯定句式)(2)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改成反问句)7. 仿句。
从小到大,在我们的印象里,母亲似乎无所不能,无所不会。
饿的时候,母亲会给我们食物;冷的时候,;受伤的时候,;喜悦的时候,母亲会和我们一起分享。
阅读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一、基础题。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不辍.(chuò)勉强.(qiánɡ)B.外甥.(shēnɡ)祖籍.(jì)C.规律.(lù)溺.死(nì)D.劳碌.(lù)慰.勉(wèi)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耐何的事情啊!B.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慕。
C.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
D.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缀劳作,尤喜纺棉。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叫卖着得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随机..应变..。
B.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
C.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实巧夺天工....。
D.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
4.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是一篇,也是,作者是,选自,作者是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光明小学开展了《让阅读陪伴我成长》主题读书活动。
B.新城区的立体斑马线视觉效果神奇:远远看去,仿佛一个个长方体凸起在地面上。
C.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至今仍以戏剧,壁画,传说……等形式广泛传播。
D.面对各种突发交通事故,很多没有经验的司机都束手无策。
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二、阅读理解题。
(一)回忆我的母亲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
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
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
八语上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附解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附解析)《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翘首(qiáo)不辍(chuò)勉强(qiáng)B. 悄然(qiǎo)外甥(shēng)祖籍(jì)C.规律(lù)溺死(nì)咆哮(xiào )[答案]D[解析]:A项中“强”应读“qiǎng”;B项中“籍”应读“jí”;C项中“律”应读“lǜ”。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溺死迁涉托辞瞩目B.荣辱私塾碾转聊叙C.劳碌衙门逊色通辑D.慰勉妯娌竭力发髻[答案]D[解析]A项中“迁涉”应为“迁徙”;B项中“碾转”应为“辗转”;C项中“通辑”应为“通缉”3. 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农科院的技术人员为幸福乡的农民建造并设计了新型阳光大棚。
将“建造”和“设计”调换位置。
B. 学生每天花上大约两小时左右的时间玩手机会影响学习。
删去“大约”或者“左右”。
C. 阅读小说时,我们要注意体会它跌宕起伏的情节和丰富细腻的情感。
将“体会”改为“梳理”。
D. 梵·高在绘画中经常使用一种鲜明的黄色,被视为他的“艺术签名”之一。
在“被视为”前加“这种黄色”。
[答案]C[解析]C选项为并列短语与前面的修饰语搭配不当,“体会”与“情节”搭配不当,“梳理”与“情感”搭配不当,因此只改动修饰语句子仍然存在语病。
可以将“跌宕起伏的情节”删掉。
4.下面情境下,说话人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情境]小明一家为爷爷庆祝七十大寿,儿孙团聚,多日不喝酒的爷爷来了兴致,想要畅饮一番。
小明知道爷爷有高血压不能多喝酒,他想劝爷爷少喝一点酒,于是他说:A.爷爷,您要是觉得酒好,就自己慢慢喝,喝不了的留着以后喝。
C.爷爷,您健康长寿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为了健康,还是少喝一点。
D.爷爷,嗜酒可不是好事情,作为长辈要给我们做一个好的示范。
[答案]C[解析]A.没有起到劝爷爷少喝酒的目的,表达不准确;BD没有注意说话对象,批评指责,语气生硬,对长辈不够尊重,故表达不得体。
5. 仿照句子,写一句话(湖北黄石中考试题)。
夏天是个好季节。
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写一首长诗来赞美它的热情明朗;假如我是____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假如我是画家,我就要用一幅画卷来描绘它的火辣奔放。
[解析]扣住“夏天是个好节”这个中心句,可从画家、作曲家、雕刻家等角度去展开。
6.文学常识填空:回忆录是指追忆本人或他人_________或社会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
作者把所回忆的一些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同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加以适当的______________。
在写法上,回忆录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__。
一般采用第______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写一件事的全过程,也可以记录某些生活片段。
语言表达上追求__________。
[答案]过去的生活经历抒情和评论实事求是,不虚构一朴素自然[解析]初中阶段应该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
本题考查对回忆录这一文体知识的把握,按照回忆录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二、阅读:(一)阅读《回忆我的母亲》片段回答问题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
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1)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2)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答案]议论兼抒情。
[解析]这部分文字以议论为主,在议论的同时,也流露着对母亲崇高品质的赞美,对母亲的离世感到无比悲痛、怀念之情。
8.简要概括“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答案]①母亲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②母亲给了“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③母亲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提炼。
语段中有标志性语言:“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据此找到答案。
9.最后一句加点字“这”指什么?[答案]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解析]本题考查代词的指代内容。
一般代词都是承前省略的,找到“这”,向前检索,即可找到答案。
10.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子:(1)“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加点词“创造了”和“创造着”重复吗?分别指出它们的含义。
的历史仍由人民继续创造着。
[解析]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一是要联系词语本义,再是要结合上下文理解。
“了”“着”两个助词分别表示“过去的”和“正在进行的”。
再联系原文可知其含义。
(2)“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试对这个句子进行赏析。
[答案]这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把对母亲的爱升华到对人民的爱,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宽阔博大的胸襟。
使文章的主旨与情感得到升华。
[解析]赏析句子,一般有如下步骤:首先明确修辞手法;其次明确具体内容;再次从表达效果及文章结构等方面的作用来分析。
(二)老人与壶(山东聊城中考)(1)县城一条小街镶嵌着一家书店。
店面不大,书摆放得螯整齐齐。
店主是五十岁上下的和蔼老人。
(2)在店门前,有老人一手端着茶壶,一手翻着书,坐在躺椅上,一种悠然的韵味从时光中飘过。
老人看得书只有固定的几本——《孙子兵法》《论语》和《三国演义》。
(3)老人喝茶用的壶是固定一把,灰褐色,很陈旧。
(4)有一天,老人安静地坐在书店前举着紫砂壶一边喝茶,一边翻看着《论语》。
(5)有风吹过,卷动他的发丝,像天的芦苇般飘扬,一朵朵洁白的芦絮起伏。
风动处,喧嚣声跟着起伏,人声、车声和着风声飘荡。
(6)这时,一个人身着披风走进了书店,他的眼睛盯着老人手中的紫砂壶,说:“能否把你手中的茶壶让我看看?”老人这才如梦初醒,放下手中的书,愣愣地望着眼前的人,很疑惑地问: “你是来买书的,还是口渴了?”(7)来人讪讪搭语:“我不买书,也不口渴,只是觉得你手中的茶壶很奇特。
”(8)老人听罢,将茶壶递给了他。
(9)来人接过壶,一看,脸上掠过一丝惊喜,这壶古朴典稚,紫黑中进着一股灵气,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
因戴振公在世的时候,有“点泥成金”的美名,可见他的制金技艺在当时已炉火纯青,无人能媲美。
但可惜的是,由于历史原因,他的壶留在世上很少了。
来人仔细看后,见壶底有戴振公印章,更确定了自己的判断没错。
据说,他的壶目前世间存留不足十件,物以稀为贵,这个人本是文物贩子,见到稀世之品自然爱不释手。
(10)“大伯,这茶壶卖不卖?”文物贩子看完壶后,轻轻放下,轻声问道。
(11)老人抬眼疑惑地望着文物贩子,摇摇头,没有吱声。
(12)“大伯,我给您五万,可以吗?”文物贩子见老人摇头,开了价。
(13)老人依旧摇头。
(14)“十万可以吗?”文物贩子提高了声音。
(15)“我喝茶的工具,祖上留下来的。
不卖!”老人发了语,不再理会文物贩子,喝着茶,翻开了书。
(16)文物贩子悻倖离去,走了十几步后,还不住地回头看老人手边的茶壶。
(17)没过几天,那个文物贩子再次登门,进门就开了价:“老伯伯,茶壶卖给我吧,三十万。
这可是天价啊!”(18)老人浸润在日光下,捧着壶,微闭着眼睛。
(19)自从文物贩子走后,这几天,老人心烦意乱,茶饭不香,夜里老是做着梦:总是梦见自己的茶壶仿佛一把刀捅进了自己的心窝。
因此,老人很疲惫,神色恍惚,书再也读不进去了。
(20)老人听见有人叫喊,睁开了眼。
(21)文物贩子认为老人没听清楚,提高了声音再问:“三十万,壶卖不卖?”(22)老人微微一怔,摆摆,没有理会文物贩子。
(23)文物贩子再次悻悻离去。
(24)文物贩子走后,老人的心情极度糟糕,无緣无故发着无名的火,显得坐卧不宁。
夜间的噩梦频频发生,夜不能寐,搞得筋疲力竭。
(25)大概过了一个月,文物贩子又来了。
这次,文物贩子不是一人前来,而是把老人在另外两座城市里工作的俩儿子带来了。
(26)“你老爸的茶壶,我出四十万,你们弟兄俩—人可以分得二十万,在城里买房交首付不用着急了。
”文物贩子指着茶壶小声嘀咕着。
(27)老人的儿子被文物贩子说得早已经心动。
(28)老人看了俩儿子一眼,没有说话,而是把壶抱进了怀里。
(29)“爸,喝茶用什么壶不可以?”大儿子发了话。
(30)“我们买房买车都需要钱。
这茶壶卖了吧!”小儿子直接挑明话题。
(31)“这茶壶是祖上传下来的,不能敗在我的手里。
这茶壶跟我几十年了,有了感情,自从你们到外面大城市里工作后,你妈走了,你们一年半载可曾回来几次?可曾陪我喝茶谈天?”老人气愤地嚷叫着。
(32)老人发完话,两个儿子意欲抢过父亲手里的壶。
(33)就在这时,意外事情发生了:老人从椅子上跌下来,手里的壶脱掉,磁撞在坚硬的水泥地面上,“砰”的一声响,四分五裂,茶水满地。
(34)老人望着茶壶,先是一愣,之后,脸上镀上了安详。
(35)文物贩子和老人的两个儿子却目瞪口呆……(36)之后,老人换了新砂壸喝茶,看着书,守着书店……11.概述故事情节。
(4分)[答案]文物贩子看上老人的壶,多次登门高价购买,老人屡次拒絶出售,最后在儿子抢夺时壶碎。
[解析]概括情节时一般使用“人物+事件”句式,语言应简短,但还要表达明确。
本题在提炼情节时容易有遗漏,所以可以适当地参考一下分值。
12.第⑤段对风的描写有何作用?(2分)[答案]环境描写。
衬托老人的壶,安静(或为老人的平静生活被打扰埋下伏笔)。
[解析]分析语段作用,首先考虑该段为什么描写,再明确所描写内容,最后分析在情节和结构上的作用。
13.说说笫⑨段详细介绍壶的用意。
(4分)[答案]既写出了壶的古朴典雅、有灵气,突出其贵重,又为下文文物贩子多次上门买壶做铺垫。
[解析]文段中作者借文物贩子的眼对壶进行细致描写,可以看出这意在突出壶的贵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