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
- 格式:docx
- 大小:48.99 KB
- 文档页数:14
2018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 ,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2)鸟雀呼晴,。
(周邦彦《》)(3)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以想象表达憧憬,抒发思念之情,曲折深婉,余味无穷。
杜甫《月夜》中运用了同样手法的一联是“ ,。
”2.按要求选择(5分)(1)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2分)A.“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便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假象迷惑。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长江之所以波澜壮阔是因为不拒绝细流,学习也是如此,广泛汲取知识才能丰富自己。
C.在奋斗过程中,我们必定会经受许多挫折和失败,只要我们坚信“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树立信心,鼓足勇气,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
D.爷爷生日寿宴上,小明激情洋溢地说:“‘花甲喜循环,风霜变老颜’,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来参加我爷爷的古稀寿宴,让我们一起祝福爷爷生日快乐!”(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盛唐的书法,不再只是坚持“楷”的端正,不再只是坚持“楷”的法度,。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领略唐代书法“尚意”美学的最好作品。
A.书写者也开始追求内在情绪真实的表现,追求书法随情感而流动的变化B.也开始追求书法随情感而流动的变化,追求书写者内在情绪真实的表现C.书写者也开始追求书法随情感而流动的变化,追求内在情绪真实的表现D.开始追求书写者内在情绪真实的表现,追求书法随情感而流动的变化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5分)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节日①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怎样过传统节日?②为了让我们的话题变得轻松,先来个“说文解字....”吧!“节日”这词从哪里来,是怎么组合成的?“节”字的原义是什么?节日的“节”字,原本指竹子长叶、分叉的那个地方。
2017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附答案高三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17.12一、积累运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黄沙百战穿金甲,。
(王昌龄《从军行》)(2)?。
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3)《师说》的语言简洁生动,文中的“,”就凝练传神地勾画出“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1)为了向普通读者介绍中国古代园林中“窗”的艺术作用,建筑学家引用下面哪句诗文最为贴切?()(2分)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C.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
D.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这种由生育和婚姻事实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
”这句话应在下文中()处。
(3分)社会结构中最重要联系是亲属关系。
[A]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
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
体系是抽象的格局,当我们用这个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属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
[B]我们在这个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
[C]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连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
[D]每个网络都有个“己”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相同。
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①感觉的等级通常井然有序。
根据统计,人们的绝大多数经验来自视觉,视觉所复盖的空间范围是无可比拟的。
这无形地决定了视觉的特殊威望。
如若听觉、味觉、嗅觉或者触觉异于视觉,视觉有权力予以否决。
这种优先甚至使视觉晋升至精神范畴。
“观点”、“意见”、“看法”、“重视”、“洞见”,这些词的词根均出自视觉。
②当然,并非所有的动物都如此器重视觉,甚至人类的视觉崇拜也不是亘古如斯。
但时至今日,视觉已经主宰了社会。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静安区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2018.01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3.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失向来之烟霞。
(李白《》)(2) ,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柳永《八声甘州》)(3)西汉时的冯唐出仕时已年过古稀,后世遂常用冯唐来形容“有志难伸”,如:左思《咏史》“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2.按要求选择。
(5分)(1)在国外访学的赵教授想用古诗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以下诗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
(2分)A.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杜甫《月夜》)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C.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D.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江城子·记梦》)(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从“文明社会”的“文化”观念来看,我们可以把《边城》中的翠翠看成是无知无识、心智未开的“自然人”:她见了有“机心”的外人,不是常常要逃入深山吗?。
A.可是,如果知识和心智发展出的只是“机心”,那就是“文化”走向狭隘的标志了。
B.因此,知识和心智如果发展出的只是“机心”,“文化”就可能走向了狭隘的境地。
C.因此,如果知识和心智发展出的只有“机心”,那就是“文化”走向狭隘的标志了。
D.可是,知识和心智如果发展出的只有“机心”,那就说明“文化”走向了狭隘境地。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文化的融合将日益重要①城市发展一方面需要移民,但是移民的确会带来很多相应的问题。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静安区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2018.01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3.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失向来之烟霞。
(李白《》)(2),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柳永《八声甘州》)(3)西汉时的冯唐出仕时已年过古稀,后世遂常用冯唐来形容“有志难伸”,如:左思《咏史》“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2.按要求选择。
(5分)(1)在国外访学的赵教授想用古诗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以下诗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
(2分)A.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杜甫《月夜》)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C.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D.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江城子·记梦》)(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从“文明社会”的“文化”观念来看,我们可以把《边城》中的翠翠看成是无知无识、心智未开的“自然人”:她见了有“机心”的外人,不是常常要逃入深山吗?。
A.可是,如果知识和心智发展出的只是“机心”,那就是“文化”走向狭隘的标志了。
B.因此,知识和心智如果发展出的只是“机心”,“文化”就可能走向了狭隘的境地。
C.因此,如果知识和心智发展出的只有“机心”,那就是“文化”走向狭隘的标志了。
D.可是,知识和心智如果发展出的只有“机心”,那就说明“文化”走向了狭隘境地。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文化的融合将日益重要①城市发展一方面需要移民,但是移民的确会带来很多相应的问题。
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长宁嘉定】①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
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
又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
刘岱为黄巾所杀。
太祖临兖州,辟昱。
昱将行,其乡人谓曰:“何前后之相背也!”昱笑而不应。
②太祖征徐州,使昱与荀彧留守鄄城。
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
布军降者,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又使汜嶷取范,吏民皆恐。
昱乃过范,说其令靳允。
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
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
昱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据城坚守。
又兖州从事薛悌与昱协谋,卒完三城,以待太祖。
太祖还,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
”乃表昱为东平相,屯范。
③刘备失徐州,来归太祖。
昱说太祖杀备,太祖不听。
后又遣备至徐州要击袁术,昱与郭嘉说太祖曰:“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
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
”太祖悔,追之不及。
会术病死,备至徐州,遂杀车胄,举兵背太祖。
顷之,昱迁振威将军。
④袁绍在黎阳,将南渡。
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闻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
昱不肯,曰:“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
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
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
愿公无疑!”太祖从之。
绍闻昱兵少,果不往。
太祖谓贾诩曰:“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选自《三国志·卷十四》,有删改)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太祖临.兖州(2)举.兵背太祖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A.将要B.将军C.带领D.派遣(2)卒完.三城()A.终结B.完好C.修缮 D保全17.第②段画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B.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C.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D.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18.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A. 描写一名军将“竦听”“居樽下拜”“起为寿”等动作,间接表现出南宫生的声望卓著。
B. 从另一名军将“从健儿”“带刀”“策马踵后生”等行为,可见南宫生能“以气服人”。
C. 写南宫生在跟踪者意欲行凶的情况下“故缓辔”“不少避”,表现出他心胸气量过人。
D. 详细叙述南宫生折服两名蛮横军将的经过,凸显出他既豪侠仗义又不失谋略的特质。
20. 根据第⑤段内容,概括南宫生之“贤”有哪些表现。
(4分)【答案】:15.⑴周济,救济(1分)⑵居于……之下,谦让(1分)16.⑴D(1分)⑵B(1分)17.那个人知道南宫生不是软弱的人,就带着人走了,不敢冲撞冒犯叫他让开路。
第二天早上,那个军将由朋友引见到南宫生那里赔礼,请求与南宫生交好。
(补充主语、引去、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结欢,6分)18. D(2分)19. D(2分)20. 结交贤士并四处宣扬他们的美德;助人之急而不居功(4分,各2分)【译文】南宫生,苏州人,身材高大,读书广博。
年轻时很侠义,爱好击剑骑马,尤其长于用弹弓,对准飞的鸟就能击落它。
家中向来财物丰厚,南宫生就以此供养宾客,并且和年轻人一起喝酒赌钱,花尽了家中的资产。
到了壮年,见天下大乱,就想着要建功立业,于是离开酒肉朋友们,去学习兵法,学得了风后《握奇》的阵法。
准备往北到中原去,追随豪杰们图谋大事业,正赶上道路不通,各处走走也没遇见投合的人,就沿长江逆流而上,到了南京,又到了金华县和会稽山,渡过钱塘江,泛舟太湖后回到家乡。
南宫生在家乡一向以有气节而闻名,士大夫们都仰慕他,争着到他家请他或问候他,他家门前停放的往来宾客的车一天就有几十辆。
南宫生也喜爱跟人结交,无论地位尊贵或低贱的人,他都弯着身子恭敬地与他们交往。
有两个军将凭借自己有武力十分蛮横,多次殴打侮辱读书人,人们称说他们是戴着帽子的老虎。
其中一个人曾经请南宫生喝酒。
有人对南宫生说:“那个人酒醉后会行凶伤人,不能跟他接近!”南宫生笑着说:“依仗酒醉撒酒风的人怎么会勇悍?我要制服他。
2018年高三一模文言文一汇编宝山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8分)①刘茂字子卫,太原晋阳人也。
少孤,独侍母居。
家贫,以筋力致养,孝行著于乡里。
及长,能习《礼经》,教授常数百人。
哀帝时,察孝廉,再迁五原属国候,遭母忧去官;服竟.后为沮阳令。
会王莽篡位,茂弃官,避世弘农山中教授。
②建武二年归,为郡门下掾。
时,赤眉二十余万众攻郡县,杀长吏及府掾史。
茂负太守孙福逾墙藏空穴中,得免。
其暮,俱奔盂县。
昼则逃隐,夜求粮食。
积百余日,贼去,乃得归府。
明年,诏书求天下义士。
福言茂曰:“臣前为赤眉所攻,吏民坏死,奔走趣山。
臣为贼所围,命如丝发,赖茂负臣逾城,出保盂县。
茂与弟触冒兵刃,缘山负食,臣及妻子得度死命,节义尤高。
宜蒙表擢,以厉义士。
”诏书即征茂,拜议郎,迁宗正丞。
后拜侍中,卒官。
③延平中,鲜卑数百余骑寇渔阳,太守张显率吏士追出塞,遥望虏营烟火,急趣.之。
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
显蹙令进,授不获已,前战,伏兵发,授身被.十创,殁于陈。
显拔刃追散兵,不能制,虏射中显,主簿卫福、功曹徐咸遽赴之,显遂堕马,福以身拥蔽,虏并杀之。
朝廷愍授等节,诏书褒叹,厚加赏赐,各除子一人为郎中。
④永初二年,剧贼毕豪等入平原界,县令刘雄将吏士乘船追之。
至厌次河,与贼合战。
雄败,执雄,以矛刺之。
时小吏所辅前叩头求哀,愿以身代雄。
豪等纵雄而刺辅,贯心洞背即死。
东郡太守捕得豪等,具以状上。
诏书追伤.之,赐钱二十万,除父奉为郎中。
15.写出下列划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急趣.之()(2)授身被.十创()16.为下列句中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服竟.后为沮阳令()A.终了B.从头到尾C.终究D.居然(2)诏书追伤.之()A.受伤B.受伤的人C.哀痛D.丧祭17.第③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项是()。
(2分)A.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B.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C.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D.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18.把第②段划线句译为现代汉语。
【浦东卷】(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8分)①任旭,字次龙,临海章安人也。
父访,吴南海太守。
②旭幼孤弱,儿童时勤于学。
及长,立操清修,不染流俗,乡曲推而爱之。
郡将蒋秀嘉其名,请为功曹。
秀居官贪秽,每不奉法,旭正色苦谏。
秀既不纳,旭谢去,闭门讲习,养志而已。
久之,秀坐.事被收,旭狼狈..营送,秀慨然叹曰:“任功曹真人也。
吾违其谠言,以至于此,复何言哉!”③寻察孝廉,除郎中,州郡仍举为郡中正,固辞归家。
永康初,惠帝博求清节俊异之士,太守仇馥荐旭清贞洁素,学识通博,诏下州郡以礼发遣。
旭以朝廷多故,志尚隐遁,辞疾不行。
寻天下大乱,陈敏作逆,江东名豪并见羁絷,惟旭与贺循守死不回。
敏卒不能屈。
④元帝初镇江东,闻其名,召为参军,手书与旭,欲使必到,旭固辞以疾。
后帝进位镇东大将军,复召之;及为左丞相,辟.为祭酒,并不就。
中兴建,公车征,会遭母忧。
于时司空王导启立学校,选天下明经之士,旭与会稽虞喜俱以隐学被召。
事未行,会有王敦之难,寻而帝崩,事遂寝.。
明帝即位,又征拜给事中,旭称疾笃,经年不到,尚书以稽留除名,仆射荀崧议以为不可。
⑤太宁末,明帝复下诏备礼征旭,始下而帝崩。
⑥咸和二年卒太守冯怀上疏谓宜赠九列值苏峻作乱事竟不行。
⑦子琚,位至大宗正,终于家。
(节选自《晋书·列传六十四》)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久之,秀坐.事被收(2)及为左丞相,辟.为祭酒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营送()(1)旭狼狈..A.尴尬 B. 窘迫 C. 急忙 D. 疲惫(2)寻而帝崩,事遂寝.()A.耽误 B. 平息 C. 忽略 D. 停止1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乡曲推而.爱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B.州郡仍举为.郡中正为.击破沛公军C.手书与.旭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与会稽虞喜俱以.隐学被召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18.第⑥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上海市崇明区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积存应用1.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2)不该有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___________》)(3)王夫之《姜寨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诗经.采薇》中“以哀景写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答案】 (1). 何时倚虚幌 (2). 何事长向别时圆 (3). 水调歌头 (4). 今我来思 (5). 雨雪霏霏按要求选择2. 异乡偶遇连年未见老友,以下句子最适合表达现在情感的一项为哪一项()A. 人一辈子假设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B. 人一辈子所贵在知己,四海重逢骨血亲。
C. 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世别离苦。
D.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答案】B3. 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文句,最适当的—项是()其实每种学问都有长久的历史,,提出过各类不同的解答,你必需明白这些通过,才能够利用前人的收成,免得绕弯子乃至于走错路。
A. 许多人都曾经思虑过、讨论过其中每一个问题B. 其中每一个问题曾经许多人都思虑过,讨论过C. 其中每一个问题都曾经许多人思虑过,讨论过D. 许多人对其中每一个问题都曾思虑过,讨论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空白处上文的陈述对象是“学问”,从维持陈述对象一致性的角度可选B项或C项,排除AD两项。
比较BC两项,“曾经许多人都”强调的是过去有“许多人”试探过,而“都曾经许多人”强调的是“问题”曾经通过许多人的试探,再联系下文的“解答”,可确信答案应为“强调‘问题’”的C 项。
点睛:此题属于选句复位题,做好此类题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①话题是不是统一。
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表达的角度要维持一致;②前后是不是勾连。
静安区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2018.01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3.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失向来之烟霞。
(李白《》)(2),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柳永《八声甘州》)(3)西汉时的冯唐出仕时已年过古稀,后世遂常用冯唐来形容“有志难伸”,如:左思《咏史》“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2.按要求选择。
(5分)(1)在国外访学的赵教授想用古诗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以下诗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
(2分)A.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杜甫《月夜》)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C.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D.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江城子·记梦》)(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从“文明社会”的“文化”观念来看,我们可以把《边城》中的翠翠看成是无知无识、心智未开的“自然人”:她见了有“机心”的外人,不是常常要逃入深山吗?。
A.可是,如果知识和心智发展出的只是“机心”,那就是“文化”走向狭隘的标志了。
B.因此,知识和心智如果发展出的只是“机心”,“文化”就可能走向了狭隘的境地。
C.因此,如果知识和心智发展出的只有“机心”,那就是“文化”走向狭隘的标志了。
D.可是,知识和心智如果发展出的只有“机心”,那就说明“文化”走向了狭隘境地。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文化的融合将日益重要①城市发展一方面需要移民,但是移民的确会带来很多相应的问题。
2018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一阅读【奉贤区】(四)阅读下文,完成 17-23 题。
(18 分)孙征君①传(节选)(清)方苞①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北直容城入也。
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
年十七,举万历二十八年顺天乡试。
②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
及天启初,逆奄魏忠贤得政,叨秽者争出其门,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
由是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缪昌期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党。
而奇逢独与定兴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③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奇逢之友归安茅元仪及鹿正之子善继皆在幕府。
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
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
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
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以职方起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
其后畿内盗贼数骇,容城危困,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辍。
④入国朝②,以国子祭酒征,有司敦趣,卒固辞。
移居新安,既而渡河,止苏门百⋿。
水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逆率子弟躬耕,四方来学,愿留者,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聚。
⑤奇逢治身务自刻砥,执亲之丧,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
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使自力于庸行。
其与人无町畦,虽武夫悍卒工商隶圉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ჿ者。
方杨、左在难,众皆为奇逢危,而忠贤左右皆近畿人,夙重奇逢质行,无不阴为之地者。
鼎革③后,诸公必欲强起奇逢,平߿胡廷佐曰:“人各有志,彼自乐处隐就闲,何故必令与吾侪一辙乎?”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
天下无知与不知,皆称曰夏峰先生。
【注】①征君:称朝廷征聘不出的隐士为“往君”,又称“征士”。
②国朝:古人称当朝为国朝,此指清朝。
③鼎革:改旧换新,旧时多指改朝换代,此处指明亡清立。
传记类文言文阅读训练(一)①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
武帝末,巫蛊事①起,吉以故廷尉诏治巫蛊狱。
时,宣帝生数月,以皇曾孙坐卫太子事系,吉见而怜之。
又心知太子无事实,重哀曾孙无辜,吉择谨厚女徒,令保养曾孙,置闲燥处。
吉治巫蛊事,连岁不决。
武帝疾,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于是上遣使者分条中都官②,诏狱系者亡轻重,一切皆杀之。
内谒者令郭穰夜到狱,吉闭门拒使者不内,曰:“皇曾孙在。
他人亡辜死者犹不可,况亲曾孙乎!”相守至天明,不得入。
穰还,以闻,因劾奏吉。
武帝亦寤,曰:“天使之也。
”因赦天下,狱系者独赖吉得生。
后昭帝崩,无嗣,大将军霍光尊立皇曾孙,是为宣帝。
吉为人深厚,不伐善。
上大贤之。
②后五岁,吉为丞相。
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
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丞相课其殿最③,奏行赏罚而已。
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
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
三公典调和阴阳,职当忧,是以问之。
”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
(选自《汉书·丙吉传》,有删改)【注】①巫蛊事:巫蛊是一种加害仇敌的巫术。
汉武帝晚年因巫蛊之事而怀疑卫太子刘据,后者被迫起后,后被镇压自杀。
②分条中都官:分别通知京师各官府。
③殿最:官吏政绩的考核等第。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吉以故廷尉诏治巫蛊狱.(2)吉闭门拒使者不内.17.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诏狱系者亡.轻重()A.死亡B.逃亡C.损失D.无论(2)吉为人深厚,不伐.善()A.进攻B.损害C.夸耀D.除去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吉以.故廷尉诏治巫蛊狱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B.民斗相.杀伤及时相.遣归C.恐有所.伤害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19.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现代文阅读(一)【长宁嘉定】剧作家与戏剧性①一出戏演完了,当你随着人流涌出剧场的时候,常常听到这样的议论声:“不错,真有戏!”或者是:“我都要睡着了,没戏!”“有戏”或“没戏”是观众评价一出戏的常用标准。
可是,究竟什么是“戏”呢?我们通常所说的“戏剧性”究竟涉及一些什么问题?剧作者该如何对待“戏剧性”呢?②美国戏剧理论家贝克曾经对“戏剧性”一词进行了探讨,他说:“在日常用语中,‘戏剧性的’这个词的意思有三个:(1)戏剧的材料;(2)能产生感情反应的;(3)在剧场条件下完全可以上演的……只有第一、二两个定义才合乎‘戏剧性’,而第三个则应该是‘剧场性’。
同时,第一个定义太抽象,可以不用。
那么‘戏剧性的’就只专用于‘能产生感情反应’,那么各种混淆也就一扫而清了。
”可是,如果我们认真探讨这个结论,就会由此生发出一系列新的问题:剧作家究竟靠什么“产生感情反应”?为了得到观众的“感情反应”,剧作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剧作家同小说家、抒情诗人都要使读者、观众“产生感情反应”,他们的工作又有什么区别呢?③英国的威廉•阿契尔在《剧作法》一书中指出:“关于戏剧性的唯一真正确切的定义是:任何能够使聚集在剧场中的普通观众感到兴趣的虚构人物的表演。
”他认为:“任何进一步限制‘戏剧性’一词含义的企图,都只不过是表现了这样一种看法——某些表演形式将不会使观众感到兴趣,而这种看法常常会被实践所否定。
”如果我们正视创作实践存在的复杂情况,就不能不承认阿契尔这种看法的合理性。
假如有人认为一个剧本的某种处理方式是具有戏剧性的,就匆忙做出结论:不这样处理就不会产生戏剧性。
这种论断,十有八九要被新的创作实践所推翻。
④由此可见,对“戏剧性”一词下的定义大都过于笼统;再进一步限制这个词的含义,又难免失于武断。
我们的剧作家们在这里遇到了困难。
尽管如此,人们却在广泛地使用这个概念。
在生活中发生了一件事,它充满了巧合,出人意料,就会有人说:“这真是戏剧性的!”人们在街头观看一场争吵,有人逐渐失去了兴味,又会说:“走吧,没戏了!”甚至人们在读小说、看电影时,如果感到枯燥无味,也会失望地说:“没戏!”至于在文学评论、电影评论中使用“戏剧性”这一概念,把它作为评价作品的标准,更是不乏其例。
2018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 ,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2)鸟雀呼晴,。
(周邦彦《》)(3)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以想象表达憧憬,抒发思念之情,曲折深婉,余味无穷。
杜甫《月夜》中运用了同样手法的一联是“ ,。
”2.按要求选择(5分)(1)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2分)A.“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便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假象迷惑。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长江之所以波澜壮阔是因为不拒绝细流,学习也是如此,广泛汲取知识才能丰富自己。
C.在奋斗过程中,我们必定会经受许多挫折和失败,只要我们坚信“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树立信心,鼓足勇气,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
D.爷爷生日寿宴上,小明激情洋溢地说:“‘花甲喜循环,风霜变老颜’,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来参加我爷爷的古稀寿宴,让我们一起祝福爷爷生日快乐!”(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盛唐的书法,不再只是坚持“楷”的端正,不再只是坚持“楷”的法度,。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领略唐代书法“尚意”美学的最好作品。
A.书写者也开始追求内在情绪真实的表现,追求书法随情感而流动的变化B.也开始追求书法随情感而流动的变化,追求书写者内在情绪真实的表现C.书写者也开始追求书法随情感而流动的变化,追求内在情绪真实的表现D.开始追求书写者内在情绪真实的表现,追求书法随情感而流动的变化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5分)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节日①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怎样过传统节日?②为了让我们的话题变得轻松,先来个“说文解字....”吧!“节日”这词从哪里来,是怎么组合成的?“节”字的原义是什么?节日的“节”字,原本指竹子长叶、分叉的那个地方。
文言文阅读专题1虹口区期末(一模)(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9分)①曾孝序,字逢原,泉州晋江人。
以荫补将作监主簿,监泰州海安盐仓,因家泰州。
累官至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过阙,与蔡京论讲议司事,曰:“天下之财贵于流通,取民膏血以聚京师,恐非太平法。
”京衔之。
时京方行结籴、俵籴之法,尽括民财充数,孝序上疏曰:“民力殚矣。
民为邦本,一有逃移,谁与守邦?”②京益怒,遣御史宋圣宠劾其私事,追逮其家人,锻炼无所得,但言约日出师,几误军期,削籍窜岭表。
遇赦,量移永州。
京罢相,授显谟阁待制、知潭州。
复以论徭事与吴居厚不合,落职知袁州,寻复职,再知潭州。
③道州人叛,乘高恃险,机毒矢下射,官军不得前,于两山间仆巨木,横累以守。
孝序夜遣骁锐攀援而上,以大兵继进,破平之。
进显谟阁直学士,迁龙图阁直学士、知青州。
缮修城池,训练士卒,储峙金谷,有数年之备,金人不敢犯。
④高宗即位,升延康殿学士,召赴行在。
既而青州民诣南都借留,许之。
⑤先是,临朐土兵赵晟聚众为乱孝序付将官王定兵千人捕之失利而归。
孝序责以力战自赎,定乃以言撼败卒,夺门斩关入,孝序出据厅事,瞋目骂之,遂遇害,年七十九。
城无主,遂陷。
后赠孝序五官,为光禄大夫,谥威愍。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二,有删改)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京衔之()(2)民力殚矣()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锻炼无所得()A.刑讯B.推敲C.考验D.锤炼(2)定乃以言撼败卒()A.震撼B.震慑C.怂恿D.使……害怕17.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6分)道州人叛,乘高恃险,机毒矢下射,官军不得前,于两山间仆巨木,横累以守。
18.用“/”为第⑤段画线部分断句。
(2分)临朐土兵赵晟聚众为乱孝序付将官王定兵千人捕之失利而归。
19.第④段写青州百姓到南都请求曾孝序留任。
请联系全文合理推断其原因。
(3分)20.《逸周书·谥法解》中解释“威”字有“刚果”“感行”“执正”等意思,请结合曾孝序生平事迹分析其谥号中“威”字的含义。
2018 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长宁嘉定】①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
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
又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
刘岱为黄巾所杀。
太祖临兖州,辟昱。
昱将行,其乡人谓曰:“何前后之相背也!”昱笑而不应。
②太祖征徐州,使昱与荀彧留守鄄城。
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
布军降者,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又使汜嶷取范,吏民皆恐。
昱乃过范,说其令靳允。
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
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
昱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据城坚守。
又兖州从事薛悌与昱协谋,卒完三城,以待太祖。
太祖还,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
”乃表昱为东平相,屯范。
③刘备失徐州,来归太祖。
昱说太祖杀备,太祖不听。
后又遣备至徐州要击袁术,昱与郭嘉说太祖曰:“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
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
”太祖悔,追之不及。
会术病死,备至徐州,遂杀车胄,举兵背太祖。
顷之,昱迁振威将军。
④袁绍在黎阳,将南渡。
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闻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
昱不肯,曰:“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
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
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
愿公无疑!” 太祖从之。
绍闻昱兵少,果不往。
太祖谓贾诩曰: “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选自《三国志?卷十四》,有删改)1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 分)太祖临.兖州(2)举.兵背太祖16.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 分)(1)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A. 将要B. 将军C. 带领D. 派遣(2)卒完.三城()A. 终结B. 完好C. 修缮D 保全17. 第②段画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时汜嶷已在/ 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 归勒兵守B. 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C. 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 归勒兵守D. 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18. 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6 分)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
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
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
19. 第②段画波浪线句子反映了太祖怎样的心情?下列选项中最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A. 感激B. 自豪C. 庆幸D. 欣慰20. 第①段“两拒刘岱”和第③段“两劝杀备”都反映了程昱和的特点。
(4 分)【答案】:15. (2 分)(1)到(2)发动16. (2 分)(1)C (2)D17. (2 分)C18. (6 分)答案示例:袁绍拥有上十万的军队,自认为所向无敌。
如果发现我这里兵少,一定会轻视我军不来攻打。
如果您为我增兵,袁绍经过这里就不能不攻打鄄城,攻打鄄城就一定能攻下,这样会白白损耗我们双方的力量。
评分说明:“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 、“今见昱兵少” 、“必轻易不来攻” 、“若益昱兵” 、“过则不可不攻” 、“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为 7 个点, 1 点有错扣 1 分,扣到 0 分为止。
19. (2 分)B 20. ( 4 分)评分量表量表说明:两空不分次序先后,每空 分。
【崇明县】①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也。
汉末扰乱,关东皆震。
中牟令杨原愁恐,欲弃官走。
峻说原曰:“董卓首乱,天下莫不侧目, 然而未有先发者, 非无其心也, 势未敢耳。
明府若能唱.之,必有和者。
”原曰:“为之奈何 ?”峻曰:“今 关东有十余县,能胜兵者不减万人,若权行河南尹事,总.而用之,无不济矣。
”原从其计,以峻为主簿。
峻乃为原表行尹事,使诸县坚守,遂发兵。
会太祖起关东,入中牟界,众不知所从,峻独与同郡张奋议,举郡以归太祖。
峻 又别收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愿从太祖。
太祖大悦,表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甚见亲信。
② 太祖每征伐, 峻常居守以给军。
是时岁饥旱, 军食不足, 羽林监颖川枣祗建置屯田, 太祖以峻为典农中郎将, 募百姓屯田于许下,得谷百万斛,郡国列置田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官渡之战,太祖使峻典军器粮运。
贼数寇抄绝.粮道,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阵以营卫之,贼不敢近。
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峻。
太祖 以峻功高,乃表封为都亭侯,邑三百户,迁长水校尉。
③峻宽厚有度而见事理,每有所陈,太祖多善 .之。
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 ①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
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
(选自《三国志》 )【注释】①中外:中表之亲,即表亲。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 分)(1)名府若能唱.之()( 2)贼数寇抄绝.粮道()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2 分)1)总.而用之()A .汇集B .总共C .带领D .总归2)太祖多善.之()A .善待B .领会C .友善D .赞成17.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 峻常居守以.给军 蹈其背以.出血 《苏武传》 )B . 募百姓屯田于.许下且使遽告于.郑 《秦晋殽之战》 ) C . 起于枣祗而.成于峻 负而.前驱《伶官传序》 ) D.太祖流涕者久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鸿门宴》)18.第①段中杨原 “为之奈何? ”一句包含丰富的心理活动。
下列各项不符合此时心理的一项是)( 2 分)A .忧虑B .质疑C .兴奋D .急切19.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 6 分)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
【答案】:15. (1)同“倡”,倡导、发起 (2)截断16. ( 1)A (2)D17. A 18. C19. 在国内饥荒的时候,(任峻)收养抚恤朋友的遗孤,中表亲戚及贫穷的族人,救济帮助有急难和贫困的人,因 为重信义而被称赞。
(评分说明: 1 个分句 1 分,省略 1 分。
)20. ( 1)远见卓识( 2)审时度势( 3)足智多谋( 4)善良仁厚青浦区】苏武传 ( 节选 )①武益愈。
单于使使晓武,会论 .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
”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 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 如此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武不应。
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 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 ?”武骂律日:“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 .两主,观祸败。
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 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②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③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汉书?苏武传》 (节选 )17.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1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 分)(1) 不平心持正,反欲斗 .两主 ()(2) 天雨.雪,武卧啮雪()16. 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1) 会论.虞常( )( 1 分)A. 谈论B. 讨论C. 判决D. 研究 (2) 副有罪,当相坐 .()( 1 分)C. 连坐D. 连带治罪A. 欲因.此时降武B.明日复然.18. 把第①段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 分)19. 第①段中的主要故事情节是卫律劝降苏武,采用的主要手段是 和 苏武拒降,回应行为是 和 (2 分)20. 从“苏武拒降”并在几乎无法生存的环境中“顽强存活,杖节牧羊,卧起操持”的行为中反映出苏武 和 的形象特点。
( 4 分)【答案】:15.(2 分 ) 答案 (1) 斗.(使⋯⋯相斗) (2) 雨.(落下)16. (2分) (1) C. (2) D 17. (2 分) B18. (6 分 )“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 要见你 ! (踩分点:女、畔、为、于蛮夷、何以、女为见)19. ( 2 分)威逼;利诱 / 不动;大骂20. ( 4 分)坚持民族气节 / 忠于国家民族;忠于(坚守)国家使命;坚守自己的职责【松江区】吾竹房先生 ①吾子行先生衍,太末人,大父为宋太学诸生,因家钱唐。
先生疏旷,故高不仕之节 。
②其所厌弃者或请谒,从楼上遥谓曰: “吾出有间.矣。
”顾弹琴,吹洞箫,抚弄如意不辍 .。
求室委巷,教小学常 数十人,与客对笑谈喧,楼上下群童一是肃安。
其所著述,有《尚书要略》 《九歌谱》《十二月乐谱辞》⋯⋯。
兼通 声音律吕之学,工 .篆书。
③初,先生年四十未娶,所知宛丘赵君天锡,为买酒家孤女为妾。
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 父母。
父母至,客先生家。
又伪楮币事觉,因言舍主人。
先生固弗知,因逻捽辱生南出数百步。
录事张君景亮识先 生,叱逻曰: “是不知情,摄之何为?”即解纵遣归,先生不胜 .惭。
明日,持玄条缁笠,诣仇山村先生别。
值晨出, 因留诗一章。
诗有“西桥外断桥边”之句,其骨朽渊泥。
④ 西湖多宝院僧可权从先生学, 闻先生之死,哭甚哀,乃葬先生遗文于后山,与其师骨塔相对。
曰: “皆吾师。
” 仍乞铭于胡石塘先生,庶几先生有后世名。
铭曰: “生弗渎,死弗辱,贞哉白。
”余习篆画,极爱先生翰墨,得一纸 半幅,如获至珍,以故于书法颇有助。
偶与郑遂昌先生谈先生之始末,就识之。
—— 节选自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 分)(1)抚弄如意不辍.()(2)工.篆书(17.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 分)( 1)吾出有间.矣()A .间隙B .差别C .一会儿D .空闲(2)先生不胜.惭()A .美好B .超过C .战胜D .承担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 分)A .因.家钱唐因.击沛公于座B .其.所厌弃者或请谒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 .故高不仕 之.节犹小石小木 之.在大山也D .为买酒家孤女为妾余稍 为 修葺,使不上漏 19.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C. 空以.身膏草野D.数日不死,匈奴以 .为神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楺使之然乃.幽武,置大窖中 羝乳乃.得归A.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B.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C.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D.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 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20.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