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公路电子收费系统E-ZPass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377.00 KB
- 文档页数:5
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系统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不停车收费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路桥收费方式。
一、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发展现状及技术选择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不停车收费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路桥收费方式。
通过安装在车辆挡风玻璃上的车载电子标签与在收费站ETC车道上的微波天线之间的微波专用短程通讯,利用计算机联网技术与银行进行后台结算处理,从而达到车辆通过路桥收费站不需停车而能交纳路桥费的目的。
ETC是国际上正在努力开发并推广的一种用于公路、大桥和隧道的电子自动收费系统。
该技术在国外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美国、欧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电子收费系统已经局部联网并逐步形成规模效益。
我国以IC卡、磁卡为介质,采用人工收费方式为主的公路联网收费方式无疑也受到这一潮流的影响。
不停车收费技术特别适于在高速公路或交通繁忙的桥隧环境下采用。
在传统采用车道隔离措施下的不停车收费系统通常称为单车道不停车收费系统,在无车道隔离情况下的自由交通流下的不停车收费系统通常称为自由流不停车收费系统。
实施不停车收费,可以允许车辆高速通过(几十公里以至100多公里),故可大大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公路收费走向电子化,可降低收费管理的成本,有利于提高车辆的营运效益;同时也可以大大降低收费口的噪声水平和废气排放。
由于通行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所以,可以缩小收费站的规模,节约基建费用和管理费用。
另外,不停车收费系统对于城市来说,就不仅仅是一项先进的收费技术,它还是一种通过经济杠杆进行交通流调节的切实有效的交通管理手段。
对于交通繁忙的大桥、隧道,不停车收费系统可以避免月票制度和人工收费的众多弱点,有效提高这些市政设施的资金回收能力。
二、双界面智能卡技术简介一般来说,嵌有一个集成电路芯片的卡片被称为IC卡,其中芯片内带有CPU和操作系统(COS)的为智能卡(Smart Card),双界面卡是属于智能卡的一种,被称之为双界面卡的原因是它有两个操作界面,对芯片的访问,及可以通过接触方式的触点,也可以通过相隔一定距离,一般在10厘米内,以射频方式来访问芯片。
房车国度-首家中文房车租赁网站,提供从预订到驾照翻译,行程推荐,营地查找一站式服务,全程伴您无忧出行 /zh/房车自驾前先了解了解美国收费高速到底如何缴费很多境外自驾游的朋友都会担心交通行驶的差异化,其中最经常被提到的问题就包括了高速缴费方面。
而来到美国房车自驾的朋友恰恰不需要太过担心,因为美国的高速缴费系统非常简单哦!美国收费高速类型在美国,除了几个州的高速公路需要收费外,其他的高速都是免费通行的。
收费的高速公路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有TOLL”标识的,整段公路都需要收费,车道分为快速通道和自助通道或人工通道;另一种是在同一条高速公路上,只有部分车道是需要收费的,走这些通道必须使用自助公路卡。
躲开收费高速即使是需要收费的,也有可以避开的道路可以选择。
有时收费的公路和不收费的公路路程基本是一样的,所以完全不必担心免费公路的路况问题。
在我们规划行程的时候,可以事先查询好是否有路线会经过收费公路,如果有,就在GPS导航里设置避开收费公路。
这样,在整个旅途中,我们就不用再担心误闯收费公路啦!另外,GPS导航的选择也是多种多样,我们需要在出发之前对比好,提前准备好。
房车国度-首家中文房车租赁网站,提供从预订到驾照翻译,行程推荐,营地查找一站式服务,全程伴您无忧出行 /zh/预付公路卡当然,如果是想直接走收费道路,也是可以的,毕竟比起国内的高速收费,美国的收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取车的时候,咨询工作人员是否有过路费自动缴纳装置(公路卡)可以租用(需要10%左右的手续费)。
一般在美国西部通行的是FasTrak,东南部通行的是SunPass(超市可以买到一次性的,4.99美金)和E-ZPass等。
其中,E-ZPass被应用于美国东北部,覆盖范围,南到弗吉尼亚,西到伊利诺伊州。
装有电子收费卡的车辆,在通过EXPRESS LANES时,会自动感应,并直接扣费。
房车国度-首家中文房车租赁网站,提供从预订到驾照翻译,行程推荐,营地查找一站式服务,全程伴您无忧出行 /zh/预付的公路卡十分方便,只需要把条码贴在挡风玻璃上就能够自动感应,省时省力。
etc工作原理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是一种电子收费系统,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无线通讯技术和电子标签实现车辆的自动收费。
ETC系统在交通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够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同时也为车辆驾驶员提供了便利。
下面将详细介绍ETC的工作原理。
首先,ETC系统的核心是电子标签,也称为ETC标签或者OBU(On Board Unit)。
这个电子标签是安装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的,它内置有一个芯片和一个天线。
当车辆驶入ETC收费站时,收费站的天线会向车辆的电子标签发送无线电波,激活标签内的芯片。
接着,芯片会将车辆的信息发送给收费站,包括车辆的识别信息、车辆类型等。
收费站通过这些信息来确定需要收取的费用。
其次,ETC系统采用的是无线通讯技术。
当车辆驶入ETC收费站时,收费站会与车辆的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讯,通过无线电波传输数据。
这种无线通讯技术使得车辆无需停下来交费,而是可以在不减速的情况下通过收费站,实现了快速、便利的收费方式。
另外,ETC系统还涉及到后台系统的支持。
收费站收集到车辆的信息后,会将这些信息发送到后台系统进行处理。
后台系统会根据车辆的信息来计算收费金额,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收费站。
同时,后台系统还会对车辆的信息进行管理和统计,以便于交通管理部门进行数据分析和监管。
总的来说,ETC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无线通讯技术和电子标签实现车辆的自动收费。
当车辆驶入ETC收费站时,收费站会通过无线电波与车辆的电子标签进行通讯,获取车辆的信息并进行收费。
同时,后台系统对车辆信息进行管理和统计,实现了快速、便利的收费方式,提高了交通效率,减少了交通拥堵,为车辆驾驶员提供了便利。
综上所述,ETC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十分先进和高效的,它在交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ETC系统会在未来发展得更加完善,为交通管理和车辆驾驶员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ETCS系统概述及介绍ETCS 是ERTMS系统(European Rail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的组成部分,该系统是对leagacy train protection systems 的替换且被设计用来代替当前欧洲铁路存在的许多不兼容的安全系统,该标准已经被许多欧洲以外的国家接受并应用。
从技术上讲是PTC(positive tran conteol列车只被只允许正向移动)系统的一种。
ETCS系统使用标准额轨旁设备和统一的列车驾驶室,在其先进的运行方式中,所有的线路信息都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驾驶室,无需司机瞭望信号,这为远期的自动驾驶打下基础。
由于ETCS在很多方面是由软件实现,所以使用了一些软件技术的术语。
版本信息被称为系统需求规范(system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s SRS)。
这是一系列文件,并且每个文件都有不同的版本控制(versioning),其中主版本就叫基线basline(BL).ETCS系统最早有欧盟提出,主要是结局90年代起各国发展的高速列车的互操作性问题,ETCS规范作为参考已经成为控制系统TSI(Tech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roperability)铁路方面的一部分,该项目由European Union Agency for Railways管理。
考虑到待替换的列车防护系统业务量不多,该系统的部署已经放缓;尤其是德国和法国已经在主要线路部署了先进的列车防护系统。
由于天然的功能需求,ERTMS和ETCS系统必然是部分位于轨旁,部分位于车上。
这里定义两个子系统:车载子系统和轨旁(地面)子系统。
轨旁子系统依赖于应用等级,可以分为如下组成:1.应答器;2.线路电子单元;3.无线通信网络GSM-R;4.无线闭塞单元RBC;5.Euroloop6.Radio infill unit7.Key Management Centre - KMS8.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 PKI应答器应答器是向车载设备传输通信数据的设备,应答器基于现有的欧标;应答器提供上行链接,也就是说可能的由地到车的信息。
专业术语ETC车道日志
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即不停车自动收费系统)是在收费型高速公路上,收费站通过路侧天线与车载电子标签之间的专用短程通讯,在不需要司机停车和其他收费人员采取任何操作的情况下,完成收费处理过程的一种全自动收费系统。
它避免了常规停车收费所产生的交通阻塞、资源浪费、空气污染以及资金失控等问题。
ETC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计算机联网技术与银行进行后台结算处理,从而实现车辆通过路桥收费站时无需停车,快捷交易,也是近年来国内外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发展应用的趋势。
整个系统主要包括如下部分:车载单元(On-Board Unit,简
称OBU)路侧单元(Road-Side Unit,简称RSU) 专用短程通信(D 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简称DSRC)
ETC工作原理:载有特定车载电子标签的车辆进入ETC车道后,车道路侧的信号探测器发出扫描信号,检测天线通信区中的电子标签,并自动进行信息交换,从标签中存储的信息中识别车辆信息,根据车辆通行情况和费率表进行合理扣费,交易成功后,栏杆自动抬起,车辆迅速通行;车辆通过后,栏杆自动降下,整个收费过程无需人工处理,车辆不停车交易,快速通行。
电子收费的几种技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从实现的技术手段上来看可分为三种:DSRC(Dedicated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短程无线通信)电子收费技术,ANPR(Automatic number plate recognition,车牌识别)电子收费技术及VPS(Vehicle Positioning System,车辆定位系统)电子收费技术DSRC电子收费系统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它是利用安装在路侧的路边设备(RSU)与行使在收费道路车辆上的车载装置(OBU)之间联系起来,司机不停车、不使用现金而支付费用。
它可以应用在城市道路收费、公路收费及大桥和隧道收费。
国外包括国内大多用这种技术,如新加坡、日本,国内的高速公路。
ANPR,它是基于图像处理与光学字符识别(OCR )的汽车牌照自动识别技术,主要运用“不同车辆不同牌照”的思想概念来识别车辆。
车牌识别技术在道路收费的应用主要是辅助收费系统的执法功能,而真正采用ANPR作为一种收费技术是2003年2月伦敦市政府在中心区实施道路拥挤收费。
VPS是近几年不停车收费系统关注的技术,它利用卫星定位系统(GPS)及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过与车载装置的通信,进行不停车收费。
全球真正采用VPS电子收费技术的国家只有德国“Toll Collect”系统,它于2005年1月1日正式运营。
新加坡第二代公路电子收费系统(ERP)的科技试验已经展开,用的就是VPS技术,预计明年底完成,之后陆路交通管理局将评估有关科技是否可行。
目前有四家财团进行测试,这四家财团包括北京握奇(WatchData)科技公司与北京握奇(WatchData)数据系统公司组成的财团,新科电子与IBM 新加坡分部组成的财团,奥地利的KapSChTrafficComAB,以及日本MHI(三菱)引擎系统亚洲公司与国家电脑私人有限公司的财团。
国外智能交通系统简介高速公路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高速公路的信息化建设则是实现高速公路现代化管理最重要的途径。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与交通理论和规划的融合,都加速了高速公路信息化的进程。
高速公路监控及信息诱导技术的综合运用,成为利用信息技术改善交通秩序,提高高速公路利用率不可或缺的方法和手段。
澳大利亚:先进的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交通控制系统1. 最优自动适应交通控制系统(SCATS)澳大利亚是世界上较早从事智能交通控制技术研究的国家之一,著名的SCATS系统在澳大利亚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有使用,目前上海、深圳等城市也采用这一系统。
SCATS系统的优点是其自动适应交通条件变化的能力,通过大量设在路上的传感器以及视频摄像机随时获取道路车流信息。
ANTTS是其重要子系统,该系统通过几千辆出租车装有的ANTTS电子标签与设在约200个交叉路口处的询问器通话,通过对出租车的识别,SCATS 系统能够计算旅行时间并对交通网的运行情况进行判断。
澳大利亚的先进系统合作研究中心目前正在开发一种名叫TRIRAM的系统,其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模拟道路网来预测交通行为以及新的交通流量。
2. 远程信号控制系统(Vic Roads)交通控制与通信中心(TCCC),不仅使用SCATS系统进行交通信号灯控制,而且还采用其它系统进行事故检测和信息的收集发布工作。
其中较重要的是交通拨号系统,该系统通过普通的电话线,TCCC能够连接到50个偏远的受控交通灯,可以监测这些信号灯的状态改变它们的参数,为偏远路口的信号控制提供了便利。
3. 微机交通控制系统(BLISS)该系统最主要的优点是运行于普通微机上,并可控制63个交通灯,目前在布里斯班已超过500个信号灯采用BLISS系统进行控制。
道路信号系统道路信号系统是交通控制中心与机动车通信的基础。
通过该系统可实现交通管理中心运行车辆间的信息交流,该系统使用900MHz的频率通过路旁询问器与车内电子标签进行通信,电子标签通常是简单的异频雷达收发机,当被询问时可返回一个可被识别的信号。
国外自由车流ETC电子收费系统集成技术发展状况林琼友 Q-Free Australia NSW 2065摘要:目前,无论是欧美、日本还是澳大利亚,电子收费系统无论在技术、管理还是行业都已经相当成熟。
电子收费系统已经成为智能交通的一大支柱产业。
中国的电子收费系统自从2007年统一标准之后,发展势头迅猛。
本文简单介绍国外电子收费系统发展的现状,特别是自由车流系统的集成技术发展,为国内的智能交通系统集成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自由车流;ETC;系统集成1.国内电子收费系统的发展现状2005年美国的一个研究机构发现,电子收费系统(ETC)的使用,能使收费站的有害气体排放减少百分之十六到六十三。
自从1994年第一个电子收费系统(ETC)在广东佛山诞生以后,国内的不停车收费系统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地迅猛发展起来。
在国内电子收费系统发展初期,由于没有国家标准,加上市场不大,各个系统集成公司大多是采用国外的技术及器材进行系统集成。
这就形成了国内公司担当了集成和市场推广的角色,外国公司充当设备供应商的局面。
进入中国市场的设备供应商大致有美国的Amtech,TI,挪威科瑞(Q-FREE),瑞典康比特(现在的KAPSCH)和日本的丰田等。
在这个发展的初期,各大公司的经营策略是以争夺市场为主,发展技术为后。
到了2000年的前后,有些有实力的大公司看好了电子收费系统这个行业的前景,纷纷加入了这个行业的竞争。
在各方利益的纷争和实力的拉锯战后,终于在2007年出台了平衡各方利益和符合国情的国家推荐标准GB-T20851-2007。
到目前为止,由于国内的交通管理的复杂性,大部分的电子收费车道都是单车道或混合车道式的“慢车道”。
有的电子收费车道还安装了路障机或自动栏杆,以杜绝无卡车辆的进入。
在系统集成模式上,国内的电子收费系统采用三级甚至四级的拓扑结构。
也就是第一级的车道设备级,其包括电子标签的读写天线、车辆检测线圈、车道通行控制栏杆、抓拍及监控摄像机、交通灯及显示牌等。
基于RFID技术及北⽃技术的汽车电⼦标识整体解决⽅案基于RFID及北⽃技术的汽车电⼦标识整体解决⽅案基于RFID技术的汽车电⼦标识整体解决⽅案⽬录第1章项⽬概述 (3)1.1建设背景 (3)1.1.1车牌识别发展趋势 (3)1.1.2国外电⼦标识发展状况 (4)1.1.3国内电⼦标识发展历程 (5)1.2建设⽬标 (6)1.3建设内容 (6)1.4建设意义 (7)1.4.1提升车辆精细化管理 (7)1.4.2增强车辆安全监管和边防反恐能⼒ (7)1.4.3全⾯提升交警执法⼿段 (8)1.4.4构建智慧交通服务 (9)1.5建设依据 (9)第2章汽车电⼦标识需求分析 (11)2.1存在的问题 (11)2.2需求分析 (12)2.2.1车辆公共安全管理需求 (12)2.2.2解决城市内交通拥堵需求 (12)2.2.3交通智能化管理需求 (12)2.2.4基层交警执法需求 (13)第3章总体设计 (14)3.1系统设计思路 (14)3.2系统设计原则 (15)3.3系统总体架构 (16)3.4发放流程设计 (18)3.5系统接⼝设计 (18)3.6系统安全设计 (18)3.7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21)第4章电⼦标识管理平台 (22)4.1前端电⼦标识和识别体系 (22)4.1.1机动车电⼦标识 (22)4.1.2电⼦标识发⾏系统 (24)4.1.3固定读取器和天线 (24)4.1.4卡⼝图像联动抓拍智能识别系统 (28) 4.1.5移动读取系统 (30)4.1.6车载稽查读取系统 (32)4.2中⼼数据和业务应⽤体系 (32)4.2.1车牌数据管理和分析系统 (33)4.2.2电⼦标识核⼼业务应⽤ (38)4.2.3电⼦标识扩展业务应⽤ (42)4.2.4平台服务⽀撑层管理 (49)4.3中⼼基础设施配套系统 (54)基于RFID技术的汽车电⼦标识整体解决⽅案4.3.1信息展⽰及指挥调度⼦系统 (54)4.3.2云计算及存储⼦系统 (55)4.3.3⽹络及信息安全⼦系统 (56)4.3.4第三⽅软件采购 (57)第5章建设运营模式 (58)5.1建设分期建议 (58)5.1.1先⽰范试点再推⼴ (58)5.1.2选择城市重点管理区域 (58)5.1.3选择安全和车辆营运⾏业 (58)5.2建设运营模式 (58)5.2.1合作优势 (59)5.2.2运作模式 (59)5.2.3合作期限、移交与退出 (59)第6章优势及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60)6.1亮点优势 (60)6.1.1标准统⼀,实现跨地域时空管理 (60) 6.1.2⾼速动态识别 (60)6.1.3假牌套牌的有效判别 (60)6.1.4精准识别,采集信息丰富 (60)6.1.5多业务融合,统⼀操作界⾯ (61)6.2社会与环境效益分析 (61)6.2.1保障交通运⾏安全 (61)6.2.2降低⾏车成本 (62)6.2.3减少出⾏时间 (62)6.2.4改善交通状况 (62)6.2.5减少交通对能源的需求 (62)6.2.6减少尾⽓污染 (62)6.2.7降低噪声污染 (63)6.3经济效益分析 (63)6.3.1节约查找违法车辆⼈⼯成本 (63)6.3.2社会⽣产⼒节约 (63)6.3.3汽油费节约 (64)6.3.4产⽣巨⼤的产业带动效应 (64)6.3.5效率提⾼创造间接经济效益 (64)第1章项⽬概述汽车电⼦标识也叫汽车电⼦⾝份证、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俗称"电⼦车牌",将车牌号码等信息存储在射频标签中,能够⾃动、⾮接触、不停车地完成车辆的识别和监控,是基于物联⽹⽆源射频识别(RFID)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延伸。
新加坡电子道路收费系统介绍第一篇:新加坡电子道路收费系统介绍新加坡电子道路收费系统介绍新加坡电子道路收费系统(ERP)是个不停车收费系统,通过道路收费管理新加坡的交通,类似于通过税收机制来调节车辆牌照的发放。
在成功通过车辆高速运行的压力测试后,国土运输部在1998年9月启动了ERP的应用,替代1975年启用的区域通用券系统(ALS)。
新加坡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电子道路收费系统来实现道路拥堵收费的城市。
ERP系统项目由连接通往中央商务区的所有道路的ERP显示牌龙门架组成,这些龙门架也安装在拥堵的高速公路和城市主干道上,用于在交通堵塞的高峰时间限制车辆的行驶。
ERP显示牌龙门架系统实际上安装在一前一后的2个龙门架上的感应器系统。
照相机也安装在龙门架上,用于抓拍车辆后面的车牌号。
目前,在新加坡境内有80个ERP龙门架,新的ERP龙门架会安装在交通拥堵比较严重的地方,如高速公路和其它道路上。
车载单元(IU)粘贴在车辆挡风玻璃的右下角处,插入一张充值卡(现金卡),则可以支付道路使用扣费。
第二代的IU是非接触式的现金卡和EZ-Link,每个IU的费用为$150。
在新加坡,登记的车辆必须强制安装IU,如果车主希望在收费道路上行驶的话。
三菱重工业公司出售IU技术给新加坡,ERP项目则由飞利浦新加坡公司、三菱重工等公司组成的财团在1995年通过公开投标的方式获得建设。
当装备IU的车辆行驶通过ERP龙门架的时候,道路使用费将由IU 里的现金卡扣减。
安装在龙门架上的感应器通过短距离的无线通讯系统与IU的通讯,扣减的金额在显示在IU的LCD屏幕上。
道路使用费的多少取决于车辆行驶的地点和时间,在交通高峰时间收费是最贵的。
比如说,从WOODLANDS 经过宜樟——CTE——CBD到达Raffles Place,要经过5个ERP龙门架,在交通高峰期需要花费$15改进与完善据2006年世界道路会议的一篇论文中透露,新加坡国土运输部正在做一个基于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的系统测试,这个系统最终可能将取代目前的电子道路收费系统,克服了ERP系统设置安装龙门架的非灵活性。
电子收费系统(E-ZPass)工作原理您绝不希望因为口袋里没有零钱而被困在收费公路上。
当您翻遍汽车座位试图找出些零钱交给收费站的收费员,而后面的司机又按着喇叭催促让您往前开的时候,可能会为此有点伤脑筋,而正是这种情形导致了车辆需要在收费站前排队等候。
TransCore Inc. 供图图中的收费站对司机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现在,大部分收费公路都安装上了一种类似E-ZPass的电子收费系统,可以通过电子手段探测和收取费用。
美国有几个州采用了E-ZPass,但是大多数其他电子收费系统都和E-ZPass十分相似。
大致说来,E-ZPass使用一种可以由收费通道上的天线激活的车载异频雷达收发机。
您的帐户信息存储在异频雷达收发机上,收费通道上的天线会识别您的异频雷达收发机并读取帐户信息,然后在帐户中扣除相应的通行费,这样您就可以通过了。
数百万的司机每天都需要驾车通过收费站。
传统的交费程序是在一个投币箱中放入一些零钱,它就会将硬币分类并计算金额,然后打开闸门让司机通过。
现在,美国的很多地方和州交通部门都已经安装或正在安装电子读取器,这使司机们在经过收费站时不必完全停下车来。
这些系统的名字五花八门,但工作方式几乎完全相同。
特拉华山谷地区规划委员会供图驾驶者在通过E-ZPass收费通道时可以不必停车。
以下是支持这个系统正常运转的基本部件:异频雷达发射器天线通道控制器——这是控制通道设备并追踪通过汽车的计算机。
该计算机与一个局域网 (LAN) 联网。
主机系统——所有的收费站局域网都通过一个广域网 (WAN) 连接到一个中央数据库。
司机通常需要交纳押金才能获得异频雷达收发机,这种设备的大小与一副纸牌差不多。
此设备被放置于风挡玻璃内侧的汽车后视镜后面。
异频雷达收发机是一种由电池供电的无线射频识别 (RFID) 装置,可以发送无线电信号。
异频雷达收发机是一个带有微处理器的双向无线电装置,工作波段为900MHz。
存储在这个RFID异频雷达收发机中的数据是一些基本的帐户信息,例如识别号码。
美国州际⾼速公路最左边道路的奥秘美国州际⾼速公路最左边道路的奥秘在美国⽣活和⼯作,有时需要智慧,有时也需要糊涂。
美国驾车⼈都知道,美国⾼速公路双向各五条线道的最左边,有⼀条时常空置的线路,这条线路以双黄线为界将其它四条线和⾃⼰隔开,犹如千军万马⼀样的⼤⼩汽车,从其它四条线上呼啸⽽过,但惟有这条线路,鲜有车辆进出,这是⼀条什么样的线路呢?要准确回答这⼀问题,先要了解美国⾼速公路的独特设计:所谓美国⾼速公路的独特设计,指的是1,美国⾼速公路边上每隔20cm,就会在地⾯上设置宽40 cm,深1cm的横向凹槽,以此让驶离车道的车轮和凹槽磨擦,产⽣尖锐的噪⾳,警⽰疲倦的司机调整⽅向盘。
2,美国⾼速公路沿线每隔5英⾥设⽴休息中⼼,驾驶⼈长途旅⾏时可以有歇脚的驿站。
这样的独特设计,让美国⾼速公路有⼈性化特点,⼈性化特点诞⽣⼈性化的名字,由此,美国⾼速公路上最左边这⼀条时常空置的线路,被称为CAR POOL LANE,和EXPRESS LANES,这两个名字如果硬译成中⽂,就是汽车池塘和快递线,怎么翻译都和硬邦邦的柏油道路挨不上边,但就是这样的名字,美国驾车⼈如果不懂得两者之间的差别,就会犯不同的错误。
简单地讲,CAR POOL LANE是免费的,EXPRESS LANES却是收费的,虽然它们的位置,都在美国⾼速公路双向各五条线道的最左边这⼀条时常空置的线路。
⾸先说CAR POOL LANE车道CAR POOL LANE这条车道从设计之初,就只允许车内乘坐两⼈以上的车辆⾏驶,⽬的是为了减少堵车,进⼊CAR POOL LANE时有规矩,道路右侧若是黄⾊实线,不可进⼊,只有看到⽩⾊虚线,才能进⼊,驶出CAR POOL LANE也⼀样。
尤其在美国加州,内华达州,犹他州等州,很多⾼速公路的最左边⼀条道,都设计成了CAR POOL LANE ,南加州有700多英⾥的CAR POOL LANE车道,这种车道规定以下车辆才允许进⼊:1,车内坐有2个或2个⼈以上2,摩托车3,BUS,即使只有司机⼀个⼈在驾驶4,混合动⼒车及清洁能源车为了提⽰⼈们按规定使⽤此道,每隔200⽶,路⾯上会出现⽩⾊的ONIY POOL CAR字样,每隔⼀段路,就有摄像仪,拍摄到副驾座位没⼈,就罚款,绝⼤多数美国⼈⾮常⾃觉,不符合条件者,绝不会把车开到CAR POOL LANE⾥去,若是违反规则,罚款341美元,天底下可叹的是我们华⼈,有少数华⼈拿着冲⽓娃娃充数,放在右边座位上,冒充双⼈进⼊CAR POOL LANE,别出⼼裁的作弊⽅式,让追上后才发现真相的美国警察诧异不已,更离奇的是,还有⼈到法院打官司时,⼀⼝咬定充⽓娃娃是他⽼婆,结果⽼外法官判他胜诉,警察输掉!美国⾼速公路上的CAR POOL LANE车道诞⽣于上世纪70年代,拥有⼏辆车的美国家庭俯拾皆是,⼀个⼈开车上路很普遍,造成燃料浪费和环境污染,CAR POOL LANE应运⽽⽣,⿎励⼈们有效利⽤资源,CAR POOL LANE只有直⾏,没有红绿灯和停车线。
一、ETC概念ECT(Electornic Toll Collection systern)又称为不停车收费或全自动收费,即收费全过程不需要人工参与,完全自动地、不停车地完成。
ETC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射频应用技术以及信息通信技术的产物。
通过安装在汽车上的车载装置(即电子标签,存储与车辆有关的大量信息,如车辆型号、车辆号码、车主的有关资料等)与安装在收费车道旁的读写收发器,以微波的方式进行快速的数据交换,系统按相应的标准计算费额,通过联网的银行和提前预缴的储值卡进行结算,实现车辆的不停车收费。
二、国外应用情况国际上,美国、欧洲、日本很早就针对不停车收费系统中的研发技术、工程实施、标准规范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了有关不停车收费标准的草案,欧洲和日本提出的标准较为成熟,获得了较广泛的厂商支持。
各发达国家在ETC技术推进和联网收费方面都经历了较为漫长的过程。
在美国,电子不停车收费方式已经成为美国回收公路投资和养护费用的高效率手段,最著名的联网运行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是E-Zpass系统。
1997年7月,“E-Zpass”工程的最终运行方案开始付诸实施和运行,从E-Zpass系统开通起,ETC的交易量持续增长,截至1998年12月,仅经过1年半的时间,共计23条专用ETC车道的电子不停车收费网络就承担了整个月平均交易量的43%,高峰时段甚至达到55%~60%。
网络化运行的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效益和吸引力充分体现出来。
E-Zpass系统采用了专用车道、混合车道两种模式,都有收费员值班。
E-Zpass专用车道规定车辆时速不得超过5英里,并有相应的提示标志牌,以确保给收费人员和道路使用者创造一个安全的收费环境。
另外美国基本上是采用开放式收费制式构成的网络。
葡萄牙的Via Varde电子收费系统可以算作欧洲具有代表意义的联网电子收费系统之一,由葡萄牙最大的公路运营商BRISA公司管理。
收费系统采用封闭式和开放式相结合的模式。
etc系统名词解释
ETC是英文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的缩写,意为电子收费系统。
ETC系统是一种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对车辆通行费进行自动收费的系统。
其基本原理是安装在车辆上的ETC装置与路边的ETC设备之间通过无线通信进行数据交换,从而实现车辆通行费的自动扣除,避免了传统收费站的人工收费和排队等待。
ETC系统主要解决了交通拥堵和人工收费效率低下的问题,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率和便利性。
ETC在各国各地具体实施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目标都是为了提高交通通行效率和节约时间成本。
etc的原理
电子货币(ElectronicTollsCollection,ETC)是一种新型收费通行认证方式。
该技术是利用车辆内部安装车牌识别设备、射频识别设备等,实现车辆与收费公路标准系统的非接触式无线通信,减少车辆通行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实现自动化收费的一种新技术。
ETC基本原理是把汽车行驶过程中的一切信息实时收集持有在一个金融系统中,该系统中存储有关用户及车辆属性等信息,通过终端机运行体系中的射频识别系统来获取车辆和用户信息,当车辆在收费站点停止行驶时,收费站点的道路识别设备会自动将车辆信息发送到服务端。
服务端根据车辆类型、收费标准等信息,检查用户是否有足够的金额来支付过路费,如果有,则将费用从用户账户中扣除,达到自动收费的目的。
在ETC系统中,安装了射频识别系统,用户将射频识别卡放入车内配置的指定位置,识别系统发射射频信号,射频信号发出后,车辆实现与收费站之间的非接触通信,查看车辆信息,完成结算费用,将收费信息发送到账户,从而实现自动化收费。
ETC射频识别系统的发展为收费的便捷性提供了可能,减少了收费的等待时间,推进了收费系统的发展。
此外,ETC系统也为安全出行提供了支持,在收费站途径时,不需要停车,只需要将射频卡放入车载装置内。
车辆行驶时自动计费和结算,不会影响行驶流程,大大提高了驾驶的安全。
ETC的普及,也使得货币支付更加便捷,无论是停车、交通还是
购物,都可以用ETC账户进行快速支付,大大提高了人们出行的体验,改善了出行效率和安全。
因此,ETC系统的发展与改革,推动了交通系统的自动化,实现了便捷收费,大大提高了交通效率。
ETC系统也改变了我们收费的方式,开创了全新的出行方式。
美国的公路电子收费系统E-ZPass介绍E-ZPass概述E-ZPass是应用于美国东北部收费公路、桥梁和隧道的电子收费系统,其覆盖范围南到弗吉尼亚,西到伊利诺伊州。
目前,14个州的25个代理处构成了E-ZPass代理集团(IAG)。
所有的代理处都使用统一技术,允许旅客在IAG网络中使用统一的E-ZPass电子标签。
在E-ZPass网络中,整合了各种采用统一技术的不同系统,包括麻省的Fast Lane、伊利诺伊的I-Pass、印第安纳的i-Zoom,以及停用的马里兰M-Tag和弗吉尼亚的Smart Tag系统。
E-ZPass充值在IAG的框架内,每个代理处都有它自己的结算和客服中心,所有客服中心都通过一个安全网络(互易网络)连接。
同时,代理处也可以制定自己的客户服务政策,其范围包括可返还或无返还存款的充值、定期维护费、纸质帐单费、最低账户限额和每次充值额度。
E-ZPass是个借方账户:通行费会从用户预付的账款里扣除。
当账户金额低到一定限度时,用户可以选择自动充值,当然也可以人工充值。
对于商业账户,在一个安全存款范围内,有些代理处允许他们后付。
一些代理处给E-ZPass客户提供通行费折扣。
这种优惠政策范围很广、很灵活,可以给全E-ZPass 用户一个总折扣,可以是在非高峰期设定不同的定价,可以给通勤旅客一个最低消费标准,可以给用户一个时段内采取包干制,可以给合乘用车客户优惠,给收费设施附近居民的优惠等等。
上述的各种优惠政策都只是提供给特定的客户,这些客户电子标签的发行者一般都是拥有收费设施的代理处(优惠只是增强人们对电子收费的接受和认同,而不仅仅是为了优惠而优惠)。
在新英格兰的三当局(缅因,麻省收费公路和新罕不什尔)限制对他们各自的电子标签持有者采取总折扣政策。
E-ZPass标签E-ZPass标签是电池驱动的RFID转发器,由马克IV工业公司-智能车辆公路系统事业部独家生产,通过与收费车道上方的读/写设备通信。
常见标签一般都安策,其范围包括可返还或无返还存款的充值、定期维护费、纸质帐单费、最低账户限额和每次充值额度。
E-ZPass是个借方账户:通行费会从用户预付的账款里扣除。
当账户金额低到一定限度时,用户可以选择自动充值,当然也可以人工充值。
对于商业账户,在一个安全存款范围内,有些代理处允许他们后付。
一些代理处给E-ZPass客户提供通行费折扣。
这种优惠政策范围很广、很灵活,可以给全E-ZPass 用户一个总折扣,可以是在非高峰期设定不同的定价,可以给通勤旅客一个最低消费标准,可以给用户一个时段内采取包干制,可以给合乘用车客户优惠,给收费设施附近居民的优惠等等。
上述的各种优惠政策都只是提供给特定的客户,这些客户电子标签的发行者一般都是拥有收费设施的代理处(优惠只是增强人们对电子收费的接受和认同,而不仅仅是为了优惠而优惠)。
在新英格兰的三当局(缅因,麻省收费公路和新罕不什尔)限制对他们各自的电子标签持有者采取总折扣政策。
E-ZPass标签E-ZPass标签是电池驱动的RFID转发器,由马克IV工业公司-智能车辆公路系统事业部独家生产,通过与收费车道上方的读/写设备通信。
常见标签一般都安装在后视镜后面的挡风玻璃内侧,同时用3M DualLock的钩锁带条固定,以便日后易于拆除。
虽然这种方法是各代理处认可固定转发器的方法,一些第三方的卖主还是会提供其他方法来固定转发器(比如说,用气吸的方法来贴住,甚至用布条绑住挂在后视镜上)。
对于挡风玻璃会妨碍RFID信号传输的车辆,或关注车内美观的车辆,也允许转发器外置的安装方法,典型的方法是安装在前、后车号牌的固定点上。
多数E-ZPass车道可以转换成人工收费车道。
为了安全,必须以低速(5和15英哩/小时)通过收费站,因而E-ZPass的车辆会跟停在前面人工付费的车辆慢慢地走在一起。
有时,车辆也要停下来,让收费工人跨过马路去收费亭工作。
新修建的收费站或者重新改造的收费站,E-ZPass车辆没有必要减速了,因为E-ZPass用户可以利用专用的“快速E-ZPass”车道(比如说,特拉华州的1号公路,弗吉尼亚的Pocahontas公路,亚特兰大城的快速路,新泽西最南端的收费公路,等等)通过收费站。
每个E-ZPass标签对应安装车辆的类型都会写进程序里,当标签工作正常,经过收费车道的时候,标签的有关信息将被读取并接受。
如果标签里车辆类型信息与实际车辆不符,将会造成收费金额产生错误。
严重的话,会致使标签持有人违规,造成大额罚款的后果;特别是小型车(如小轿车)的标签用在大型车(如巴士、货车)上的时候。
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E-ZPass标签会在颜色上作区分,如商用车辆的E-ZPass标签是蓝色的,政府公车的标签也是蓝色,而小轿车的标签是白色的。
在纽约,发给救援车辆的标签会是橙色的,如MTA(大纽约交通运输管理局,PANYNJ(纽约和新泽西港务管理局)和高速公路管理局的用车。
账户管理费有些代理处定期地向用户收取账户维护费。
自新泽西E-ZPass系统亏损后,2002年7月15日起,向用户每月收取$1.00账户管理费。
PANYNJ每月也收取$1.00的账户费。
罗伯特·肯尼迪大桥和隧道管理局2005年7月1日起也要求收取账户维护费以补偿日常管理支出。
2009年7月1日,马里兰交通管理局对开户者收取$1.50/月的费用。
然而,此项举措被认为会影响车辆通行效率。
纽约州共和党参议员Michael Balboni发起S06331法案,阻止E-ZPass账户管理费的收取。
罗伯特·肯尼迪大桥和隧道管理局2006年6月1日起撤销了账户管理费的收取。
有些代理处,不是收取定期的账户费,而是一次性地收取,额度在$20.00和$30.00之间,这些代理处包括特拉华运输部和新罕不什尔运输部。
马里兰交通管理局除每月定期收费以外,还一次性向用户收取$21.00的费用。
一些代理处不收取标签的月度账户管理费或开办费,这包括水牛城和伊利堡公众大桥管理局(BFEPBA),麻省公路局(MTA)和伊利诺伊高速公路管理局。
伊利诺伊的I-Pass系统要求每个电子标签收取$10.00的押金。
宾夕法尼亚公路委员会(PTC)每个账户收取$3.00的年费。
然而,PTC的电子标签是免费的,并且没有收取其他的费用。
有意思的是,IAG并不要求电子标签用户只能在居住所在地开户,标签使用者可以在IAG下属的任何一个代理处办理业务。
这意味着客户可根据标签的价格、账户管理费的收费情况作出自己的购买选择。
零售便利性一些代理处提供已充值的E-ZPass标签,通过零售终端(比如超市、药店)售卖给用户。
当客户注册登记他们的标签后,在第一次使用的时候,就可以查询账户的余额。
E-ZPass发展历史1916年,美国国会制定了联邦资助公路法案,全美开始发展公路建设。
1937年,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州建成了第一条长11.2公里的高速公路。
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美国的高速公路建设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平均每年建成3000公里。
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
目前,全美公路总里程达到630多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近9万公里。
美国收费高速公路的里程约有8000公里,所占比例不大。
这与美国公路投资大多以地方政府与联邦政府为主有关。
E-ZPass系统是全美最大的公路电子收费系统。
电子收费的概念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讨论了,特别在纽约市区。
整个美国的收费产业每年达$30亿,而其中纽约、新泽西和宾夕法尼亚州就占到了2/3。
在这三个州内建设一个兼容的电子收费系统,对收费公路和大桥实施电子收费,将会缓解繁忙公路和收费站的拥堵。
1991年,IAG成立建设收费系统,有7个独立运营的收费代理处参与合作,包括:PANYNJ、新泽西公路管理局、新泽西高速公路管理局(当时花园州公园大道的运营商)、纽约市交通局、纽约州高速公路管理局、宾夕法尼亚收费公路委员会,以及南新泽西交通局(大西洋城高速公路的运营商)。
1993年8月3日,E-ZPass收费系统首次在Spring Valley收费站安装。
在随后的3年半时间里,纽约州高速公路管理局在高速公路沿线逐步安装电子收费系统。
1997年2月6日,全线安装完毕。
1998年10月6日,Fred Slavin 和Randy J. Schafer获得了“自动收费系统”的专利。
与此同时,其他代理处也开始了类似电子收费系统的研发工作,结果出现了其他的收费系统。
□ 麻省的MassPass系统,现改为兼容的Fast Lane□ 伊利诺伊的I-Pass□ 2005应用于弗吉尼亚的Smart Tag,2007年改为E-ZPass□ 缅因的TransPass系统,后被E-ZPass系统替代□ 马里兰的M-Tag系统,2001年改为E-ZPass开始,这些系统都不能互换,但大多数系统都是使用同一技术(或可以通过技术转换以使兼容)。
现在,这些系统都并入到E-ZPass系统网络,同时允许它们可以保留自己的品牌。
目前,E-ZPass系统还没有覆盖全国,与E-ZPass(E-ZPass网络中的其他系统)还没有兼容的系统包括:佛罗里达的SunPass和EPass、加利福尼亚的FasTrak、堪萨斯的K-Tag、俄克拉荷马的Pikepass 和德克萨斯的TxTag等。
E-ZPass Plus对于通过信用卡充值的E-ZPass用户,纽约和新泽西港务管理局提供一个选择,让这些用户可以在约翰F.肯尼迪国际机场、拉瓜迪亚机场、纽瓦克自由国际机场通过E-ZPass Plus实现刷卡付费。
E-ZPass Plus也拓展应用到纽约的阿尔巴尼国际机场、纽约的锡拉丘兹汉考克国际机场、新泽西的大西洋城国际机场。
如果停车费少于$20,付款将从预付的E-ZPass账户扣除;如果超过$20,多余数额将从信用卡直接充值到E-ZPass账户。
港务管理局报告表明,使用E-ZPass支付停车,驾驶员平均每次节省15秒。
使用现金或支票充值的用户,不能享受此项服务。
除此以外,此项服务仅限于具备以下E-ZPass账户的客户:纽约(PANYNJ、MTA或者NYS高速公路)、新泽西、特拉华运输部、特拉华河收费大桥联合委员会、特拉华河及海湾管理局、马里兰,或者宾夕法尼亚收费公路委员会。
E-ZPass技术E-ZPass转发器通过获取由收费站上的读卡器发出的信号来指导工作,采用的是IAG 256-位的通讯协议,通讯速率500kbps,频率915MHz。
转发器应用TypeⅡ读/写技术。
系统的知识产权属于马克IV 工业公司。
下一代基于802.11p标准的自动收费系统,将会更加开放,目前正处于开发阶段。
争论对于E-ZPass的应用,在美国也引起了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