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3 考向3 氧化还原反应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49
1
学生用书正文答案与解析
第二部分 专题整合突破
专题一 传统文化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考点一
真题示例1.A 解析 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A错误;湿法冶铜是用铁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Fe+CuSO4Cu+FeSO4,B、D正确;“熬之则成胆矾”是利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得到CuSO4·5H2O晶体,C正确。
2.A 解析 屠呦呦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并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3.D 解析 CH3CH2OH能与水互溶,75%乙醇是乙醇与水按照体积比3∶1配制而成的乙醇水溶液,A项正确。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利用其强氧化性来氧化灭活病毒,B项正确。依据题给过氧乙酸的结构简式(CH3COOOH),可确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6,C项正确。氯仿的化学名称是三氯甲烷,D项错误。
4.C 解析 “84”消毒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是NaClO,属于常识性知识。
5.B 解析 空气污染物主要指NOx、SO2、固体颗粒物(如PM2.5)等,O2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6.A 解析 氧化铁为红棕色,因此瓷器的青色不是来自氧化铁,A项错误;陶瓷是以黏土(主要成分为铝硅酸盐)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的,其化学性质稳定,不与酸、碱和氧气等反应,B、C、D三项正确。
7.D 解析 A项,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A、B两项正确;“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燃烧反应,燃烧反应属于氧化反应,C项正确;古代的蜡烛多是由动物油脂制造,动物油脂属于高级脂肪酸酯,但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项错误。
8.D 解析 A项,氨水具有腐蚀性,但不能作氧化剂;B项,乙酸具有腐蚀性,但一般不能作氧化剂;C项,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但不能作氧化剂;D项,硝酸具有腐蚀性,同时具有强氧化性。
9.C 解析 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利用高纯硅的半导体性能可制作成光感电池,将光能转换为电能,A项正确;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纯铝的硬度和强度较小,向铝中加入少量的合金元素制成铝合金后,其强度、硬度和抗腐蚀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广泛用于飞机、宇宙飞船和高铁等制造,B项正确;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有较强的吸附性,可用于除异味,但不具有杀菌作用,C项错误;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在医疗上用作消毒剂,多用于皮肤外用消毒,几乎是家用药箱的常备药品,D项正确。
1
专题精练(3) 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
一、单项选择题
1.[2021·浙江6月]关于反应K2H3IO6+9HI===2KI+4I2+6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2H3IO6发生氧化反应
B.KI是还原产物
C.生成12.7 g I2时,转移0.1 mol电子
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1
2.[2022·重庆市一模]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环境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澄清透明的中性溶液:Fe3+、Ba2+、Cl-、NO-3
B.能使pH试纸变深红的溶液:K+、Na+、I-、CrO2-4
C.pH=13的NaOH溶液:Na+、Cl-、SO2-4 、AlO-2
D.c(OH-)
3.[2022·滨州市高三模拟]已知甲、乙、丙是三种可溶性物质。其中甲是碱,乙、丙是盐,它们分别溶于水后电离产生的所有离子如表所示。
下列分析结果一定正确的是( )
A.甲是Ba(OH)2,乙是NaHSO4
B.乙、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HCO-3 ===H2O+CO2↑
C.甲分别与乙、丙溶液混合后,现象相同
D.可利用焰色试验鉴别乙和丙
4.[2022·山东省济宁市二模] 已知Pb2O3与HNO3溶液发生反应Ⅰ:Pb2O3+2HNO3===Pb(NO3)2+PbO2↓+H2O,PbO2与酸化的MnSO4溶液发生反应 Ⅱ:5PbO2+2MnSO4+3H2SO4===2HMnO4+5PbSO4+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反应Ⅰ中,Pb2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2
B.Pb2O3与盐酸反应:Pb2O3+2HCl===PbCl2+PbO2↓+H2O
C.PbO与HNO3溶液反应:
PbO+2HNO3===Pb(NO3)2+H2O
D.由反应Ⅰ、Ⅱ可知氧化性:
HNO3>PbO2>HMnO4
5.[2022·内蒙古包头一中一模]硫元素的几种化合物存在下列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二轮复习专题03物质的组成基础篇(广东适用)
一、单选题,共13小题
1.(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广东一直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馆藏文物是其历史见证。下列文物主要由硅酸盐制成的是
文物
选项 A.南宋鎏金饰品 B.蒜头纹银盒 C.广彩瓷咖啡杯 D.铜镀金钟座
A.A B.B C.C D.D
2.(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我国在科技上不断取得重大成果。下列各项中使用的材料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应用于5G手机中的石墨烯导热膜 用于吊装港珠澳大桥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吊绳 “嫦娥五号”探测器使用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板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使用的石英挠性加速度计
A B C D
A.A B.B C.C D.D
3.(2022·广东·高三专题练习)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酒和醋的主要化学成分相同
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
C.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成分与水晶、玛瑙相同
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该操作过程为蒸馏
4.(2022·广东·高三专题练习)我国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研究价值和历史意义重大。下列广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主要成分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广东粤秀所用的彩色丝线 B.广东剪纸所用的皮革
C.广东醒狮所用的铜锣 D.广东佛山木版年画所用的木版
5.(2022·广东·高三专题练习)“人世间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下列劳动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使用草木灰对蔬菜施肥 草木灰属于钾肥
B 使用84消毒液对衣物消毒 NaClO具有漂白性
C 实验后,清洗仪器、处理废液、打扫卫生 废液随意排放会造成污染
D 将浓硫酸放入分类储存、专人保管的安全柜中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
2020-2021学年度高考二轮复习练习04离子反应(缺项配平、离子检验、离子推断、离子共存)
一、单选题
1.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Ba2+、CO32-、SO42-,现取三份各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
(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无法确定K+是否存在 B.100mL溶液中含0.01mol CO32-
C.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 D.Cl-可能存在
2.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
A.酸和碱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B.溶液呈现中性
C.酸和碱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D.酸能提供的H+与碱所能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
3.下列关于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醛的官能团是—COH
②甲醛是甲基跟醛基相连而构成的醛,是居室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③饱和一元脂肪醛的分子组成符合CnH2nO通式
④乙醛和水能通过分液进行分离,乙醛分子的所以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⑤丁基有4种形式,则可以推断化学式为C5H10O的醛有4种
⑥甲醛、乙醛、丙醛组成的混合物中,若氢的质量分数为9%,则氧的质量分数无法计算
⑦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可以选用的试剂是氨水
⑧醛类既能被氧化为羧酸,又能被还原为醇
⑨糖尿病患者的尿样中含有葡萄糖,在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时,能产生红色沉淀
⑩凡是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一定是醛
A.②③⑤⑦ B.③④⑥⑧
C.②⑤⑧⑨ D.③⑤⑧⑨ 4.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稀HNO3溶液加入FeS固体中:FeS+2H+=Fe2++H2S
B.在稀氨水中通入过量CO2:NH3·H2O+CO2=NH4+HCO3
1 电极反应式书写
1.叶蜡石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化学式为X2[Y4Z10](ZW)2,短周期元素W、Z、X、Y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的一半,X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X的离子与ZW-含有相同的电子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Y>Z>W B.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Z
C.Y的氧化物可作光导纤维的材料 D.常温常压下,Z和W形成的常见化合物均为液体(1)铁炭混合物在水溶液中可形成许多微电池。将含有Cr2O72-的酸性废水通过铁炭混合物,在微电池正极上Cr2 O72-转化为Cr3+,其电极反应式为 。
(2) 下图为绿色电源“二甲醚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a、b均为多孔性Pt电极)。b电极是 (填“正”或“负”)极, a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
(3) 开发新能源是解决大气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简称DMFC)由于结构简单、能量转化率高、对环境无污染,可作为常规能源的替代品而越来越受到关注。DMFC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通入a气体的电极是原电池的 极(填“正”或“负”),其电极反应式为 。 2
(4) 以Al和NiO(OH)为电极,NaOH溶液为电解液组成一种新型电池,放电时NiO(OH)转化为Ni(OH)2,该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 与MnO2-Zn电池类似,K2FeO4-Zn也可以组成碱性电池,K2FeO4在电池中作为正极材料,其电极反应式为 ,该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6) 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下,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7) 铝电池性能优越,Al-AgO电池可用作水下动力电源,其原理如下图所示。该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母题再现】
题型介绍:
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为选择题题,在很多省市高考试题中均有出现,考查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等)、化学方程式书写、电荷守恒、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等,综合性很强。近几年的高考趋势上看,考查内容更加全面,要求更高、知识更广,在备考过程要尽可能从原理的角度进行深入掌握。
高考选题:
【2016年高考天津卷】下列实验的反应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 )
A.室温下,测的氯化铵溶液pH<7,证明一水合氨的是弱碱:NH4++2H2O=NH3·H2O+H3O+
B.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镁粉中的杂质铝:2Al+2OH-+2H2O=2AlO2-+3H2↑
C.用碳酸氢钠溶液检验水杨酸中的羧基:
+2HCO3-→+2H2O+2CO2↑
D.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草酸:2MnO4-+16H++5C2O42-=2Mn2++10CO2↑+8H2O
【答案】B
解题技巧:
突破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四个陷阱”
(1)“拆分”陷阱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中,常常设置物质是否能“拆分陷阱”,氧化物,弱电解质,沉淀,酸式酸根(HSO-4除外)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分。在复习时,应熟记常见的弱电解质,溶解度表及常见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
①Na2O2固体与水反应 2O2-2+2H2O===4OH-+O2↑(×)
②向NaHCO3溶液中滴加盐酸 CO2-3+2H+===H2O+CO2↑(×)
③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CaCO3反应 CaCO3+2H+===Ca2++H2O+CO2↑(×)
④Mg(OH)2和稀盐酸的反应 OH-+H+===H2O(×)
(2)“守恒”陷阱
②向稀硝酸中加入铜片 Cu+2H++NO-3===Cu2++NO↑+H2O(×)
③向水中加入一小块钠 Na+2H2O===Na++2OH-+H2↑(×)
④MnO2和浓盐酸混合加热 MnO2+4H++2Cl-=====△Mn2++2H2O+Cl2↑(√)
2021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新高考)
(五)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1.设A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由一种阳离子与两种酸根阴离子组成的盐称为混盐。向混盐2CaOCl中加入足量浓硫酸,发生反应:224422CaOCl+ HSOCaSO+ Cl+ HO(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明矾、小苏打都可称为混盐 B.在上述反应中,浓硫酸体现氧化性和酸性
C.每产生1mol2Cl,转移电子数为AN D.1mol2CaOCl中共含离子数为4AN
2.设A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8g晶体硅中含有AN个Si—Si键
B.叠氮化铵(43NHN)发生爆炸反应:4322NHN2N+2H,当产生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AN
C.pH=1的34HPO溶液中所含+H的数目为0.1AN
D.200mL11 molL243AlSO()溶液中3+Al和24SO的数目总和是AN
3.AN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甲烷在光照条件下与4mol2Cl混合,反应后可得4CCl分子AN个
B.65gZn与足量浓硫酸充分反应所得气体体积为22.4L
C.由1mol3CHCOONa和少量3CHCOOH形成的中性溶液中,3CHCOO数目是AN
D.在322KClO6HClKCl3Cl3HO反应中,生成3mol2Cl,转移电子6AN个
4.AN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g金刚石中含有化学键的数目为4AN
B.1mol227KCrO完全被还原为3+Cr转移的电子数为6AN
C.常温下,1LpH=2的34HPO溶液中的+H数目为0.03AN D.1mol20Ne和22Ne的混合物中含有的中子数目为10AN
5.设A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mol乙酸和2mol乙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的水分子数为AN(不考虑乙醇自身的反应)
2021
- 1 - 题型检测(三) 常见无机物的性质、转化及应用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2O2可与CO2反应放出氧气,可用于制作呼吸面具
B.SiO2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和光电池
C.聚四氟乙烯耐酸碱腐蚀,可用作化工反应器的内壁涂层
D.氯水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张、织物等
解析:选B SiO2不导电,不可用于制作光电池。
2.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化学性质 实际应用
A ClO2具有强氧化性 自来水消毒杀菌
B SO2具有还原性 用作漂白剂
C NaHCO3受热分解并且生成气体 焙制糕点
D Al(OH)3分解吸收大量热量并有H2O生成 阻燃胶合板
解析:选B A项,Cl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消毒杀菌,正确;B项,SO2具有还原性、氧化性和漂白性,在作漂白剂时并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是与有色物质发生化合反应形成无色不稳定物质而使其褪色,错误;C项,NaHCO3受热分解2021
- 2 - 生成气体,可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正确;Al(OH)3分解是吸热反应,吸收大量热量并有H2O生成,可作阻燃胶合板,正确.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碳酸氢钠能与碱反应,可用作食品膨松剂
B.晶体硅熔点高,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
C.氯化铁有氧化性,可用于腐蚀铜制线路板
D.氧化铝具有两性,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解析:选C A项,利用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气体,可用作食品膨松剂,与碳酸氢钠能与碱反应无关,错误;B项,晶体硅用作半导体材料是因为其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与晶体硅熔点高无关,错误;C项,氯化铁有氧化性,可用于腐蚀铜制线路板,正确;D项,氧化铝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与氧化铝具有两性无关,错误。
4.下列陈述Ⅰ、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1 2021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材实验延伸(三)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研究
1.下列有关23NaCO与3NaHCO叙述中错误的是()
A.相同质量的3NaHCO和23NaCO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23NaCO产生的2CO气体体积大
B.同温度时,在水中的溶解度23NaCO比3NaHCO大
C.可用2CaCl溶液鉴别23NaCO和3NaHCO溶液
D.23NaCO固体中含少量3NaHCO,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
2.下列关于23NaCO和3NaHCO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除去23NaCO粉末中混入的3NaHCO杂质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B.23NaCO和3NaHCO两物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C.23NaCO可用于除去餐具的油污
D.向两者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反应现象完全相同
3.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A 左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 氧化性:3+2+2+Al>Fe>Cu
B 左边棉花变为橙色,右边棉花变为蓝色 氧化性:222Cl>Br>I
C 右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左边烧杯中无明显变热稳定
2 化 性:233NaCO>NaHCO
D 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非金属性:Cl>C>Si
A.A B.B C.C D.D
4.下列有关23NaCO和3NaHCO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A.鉴别23NaCO和3NaHCO可用2BaOH溶液
B.除去23NaCO固体中混有的少量3NaHCO,用加热法
C.向23NaCO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2CO,有3NaHCO晶体析出
D.分别向等浓度的23NaCO和3NaHCO溶液中滴加酚酞,前者红色更深
5.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判断
A 碳酸钠溶液可用于治疗胃病 Na2CO3可与盐酸反应 Ⅰ对,Ⅱ对,
无
B 向Na2O2的水溶液中滴加酚酞变红色 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Ⅰ对,Ⅱ错,
- 1 - 专题3: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
(选择+陌生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下列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生物固氮 B. 酿造米酒
C. 海水提溴 D.侯氏制碱法制备纯碱
【解析】选D。固氮是将氮气转化为化合物;酿造米酒是粮食氧化生成乙醇;海水提溴是将含溴的化合物转化为单质溴;侯氏制碱法制备纯碱没有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2.科学家最近用金属钠还原CCl4和SiCl4制得一种一维SiC纳米棒,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Na+CCl4+SiCl4===SiC+8NaC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SiC和SiO2中Si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B.上述反应中SiC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SiO2制备单质Si、单质Si制备SiCl4均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一维SiC纳米棒比表面积大,对微小粒子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解析】选B。SiC和SiO2中Si元素的化合价均为+4,A项正确;SiC是还原产物,NaCl是氧化产物,B项错误;SiO2制备单质Si需加入还原剂,单质Si制备SiCl4需加入氧化剂,C项正确;一维粒子上下表面均能与其他物质接触,比表面积大,对微小粒子有较强的吸附能力,D项正确。
3.常温下,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2(SO4)3溶液,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过程中,M为Fe2+,M′为Fe3+
B.当有1 mol O2生成时,转移2 mol电子
C.在H2O2分解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降低
D.H2O2的还原性强于Fe2+,氧化性强于Fe3+
【解析】选C。根据反应原理图,H2O2+M+H+→H2O+M′的过程中H2O2被还原成H2O,M′+H2O2→M+O2+H+的过程中H2O2被氧化成O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M为Fe2+,M′为Fe3+,A正确;图示中生成O2的反应为2Fe3++H2O2===2Fe2++O2↑+2H+,有1 mol O2生成时,转移2 mol电子,B正确;总反应为2H2O2=====催化剂 2H2O+O2↑,在H2O2分解过程中生成了H2O,溶液变稀,则溶液的pH会逐渐增大,C错误;根据2Fe3++H2O2===2Fe2++O2↑+2H+,说明H2O2的还原性强于Fe2+,2Fe2++H2O2+2H+===2Fe3++2H2O,说明H2O2的氧化性强于Fe3+,D正确。
2021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重难点题型集训(四)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1.下列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的原理正确的是( )
A.用水除去NO气体中的2NO:2233NOHO2H2NONO
B.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制取2CO:2322CO2HHOCO
C.用稀硝酸溶解银:322AgNO2H=AgNOHO
D.用明矾作净水剂:323Al3HO=Al(OH)3H
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溶液中:332Fe(OH)3HFe3HO
B.向饱和23NaCO溶液中通入2CO:23223CO2NaCOHO2NaHCO
C.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3Fe(OH)反应生成24NaFeO:23423ClO2Fe(OH)2FeO3ClHO4H
D.用铝粉和NaOH溶液制取2H:22Al2OHAlOH=
3.下列A~D四组,每组有两个反应,其中两个反应可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Ⅰ) (Ⅱ)
A 少量2SO通入2Ba(OH)溶液 过量2SO通入2Ba(OH)溶液
B 少量浓氨水滴入243AlSO()溶液中 少量243AlSO()溶液滴入浓氨水中
C 0.1 mol2Cl通入含0.2 mol2FeBr的2FeBr溶液中 0.3 mol2Cl通入含0.2 mol 2FeBr的2FeBr溶液中
D 过量2BaCl溶液与少量24NaSO溶液相混合 少量2Ba(OH)溶液与过量4MgSO溶液相混合
A.A B.B C.C D.D
4.下列化学方程式或者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镁粉中的杂质铝:2222Al2NaOH2HO2NaAlO3H
B.2SO使酸性4KMnO溶液褪色:2224245SO2MnO2HO2Mn5SO4H
C.向23NaSiO溶液中滴加稀盐酸:2323SiO2HHSiO
1 专题01 化学与STSE
类题1 化学与传统文化
1.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其中以湖笔、徽墨、宣纸和端砚最为称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徽墨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碳单质
B.湖笔的狼毫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宣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D.端砚呈红色是因为含较多四氧化三铁
2.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含浆似注甘露钵,好与文园止消渴”说明柑橘中含有高糖分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的“野火”是伴随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
C.“霾尘积聚难见路人”形容的霾尘中有气溶胶,具有丁达尔效应
D.“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可逆反应
3.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常见古诗文对应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
常见古诗文记载 化学知识
A 《本草纲目》中“石碱”条目下写道:“彼人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 利用石碱水解
显碱性去油污
B 《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猛烈,能蚀五金,其水至强……惟玻璃可盛” 强水为氢氟酸
C 《本草纲目》记载烧酒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涉及的操作
是蒸馏
D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方法:“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 利用焰色反应区
别硝石和朴硝
4.《中华好诗词》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 )。 2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中的“烟雨”指悬浮在空中的固体小颗粒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C.“爆竹惊邻鬼,驱傩逐小儿”中所指的爆竹燃放过程中有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1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某化工厂生产硝酸的流程如图l所示;其他条件相同时,装置③中催化剂铂网的成分、温度与氧化率的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流程中,装置①③④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装置②中利用氨易液化的性质实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离
C.装置③中最佳反应条件是铂网成分为纯铂、温度为900℃
D.装置④中通入过量空气可以提高硝酸的产率
2.将浓度均为0.01 mol/L的H2O2、H2SO4、KI、Na2S2O3溶液及淀粉混合,一定时间后溶液变为蓝色。该实验是一种“碘钟实验”。某小组同学在室温下对该“碘钟实验”的原理进行探究。
(资料)该“碘钟实验”的总反应:H2O2+2S2O32-+2H+=S4O62-+2H2O
反应分两步进行:
反应A:H2O2+2I-+2H+=I2+2H2O
反应B:……
(1)反应B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对于总反应,I-的作用相当于_____。
(2)为证明反应A、B的存在,进行实验Ⅰ。 2 A.向酸化的H2O2溶液中加入试剂X的水溶液,溶液变为蓝色
B.再向得到的蓝色溶液中加入Na2S2O3溶液,溶液的蓝色褪去。
试剂X是_____。
(3)为探究溶液变蓝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实验Ⅱ、实验Ⅲ。(溶液浓度均为0.01
mol/L)
用量(mL)
试剂序号 H2O2溶液 H2SO4溶液 Na2S2O3溶液 KI溶液(含淀粉) H2O
实验Ⅱ 5 4 8 3 0
实验Ⅲ 5 2 x y z
溶液从混合时的无色变为蓝色的时间:实验Ⅱ是30 min、实验Ⅲ是40 min。
①实验Ⅲ中,x、y、z所对应的数值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②对比实验Ⅱ、实验Ⅲ,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
(4)为探究其他因素对该“碘钟实验”的影响,进行实验Ⅳ。(溶液浓度均为0.01
mol/L)
用量(mL)
试剂序号 H2O2溶液 H2SO4溶液 Na2S2O3溶液 KI溶液(含淀粉) H2O
专题三 填空大题中的化学计算
一、确定物质组成的计算
【示例1】 氯化亚铜(CuCl)广泛应用于化工、印染、电镀等行业。CuCl难溶于醇和水,可溶于氯离子浓度较大的体系。在潮湿空气中易水解氧化。以海绵铜(主要成分是Cu和少量CuO)为原料,采用硝酸铵氧化分解技术生产CuCl的工艺过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准确称取所制备的氯化亚铜样品m g,将其置于过量的FeCl3溶液中,待样品完全溶解后,加入适量稀硫酸,用a mol/L的K2Cr2O7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K2Cr2O7溶液b mL,反应中Cr2O2-7被还原为Cr3+,样品中Cu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物质组成计算类型及方法总结
类型 解题方法
物质含
量计算 ①根据关系式法、得失电子守恒法、滴定法等,得出混合物中某一成分的量。
②由①中求出量,除以样品的总量,即可得出其含量
确定物
质化学
式的计算 ①根据题给信息,计算出可求粒子的物质的量。②根据电荷守恒,确定出未知粒子的物质的量。③根据质量守恒,确定出结晶水的物质的量。④各粒子的物质的量之比,即为物质化学式的下标比
热重曲
线计算 ①设晶体为1 mol。②失重一般是先失水、再失非金属氧化物。③计算每步的m余;m余m1 mol晶体质量=固体残留率。④晶体中金属质量不减少,仍在m余中。⑤失重最后一般为金属氧化物,由质量守恒得m(O),由n(金属)n(O),即可求出失重后物质的化学式
多步滴
定计算 复杂的滴定可分为两类:
①连续滴定法:第一步滴定反应生成的产物,还可以继续参加第二步的滴定。根据第二步滴定的消耗量,可计算出第一步滴定的反应物的量
②返滴定法:第一步用的滴定剂是过量的,然后第二步再用另一物质返滴定计算出过量的物质。根据第一步加入的量减去第二步中过量的量,即可得出第一步所求物质的物质的量
训练1 草酸钴是制备钴氧化物的重要原料。下图为二水合草酸钴(CoC2O4·2H2O)在空气中受热的质量变化曲线,曲线中300 ℃及以上所得固体均为钴氧化物。
永州市2021年高考化学其次轮复习课时讲义
原电池原理及应用
编写:杨丰毓(道县一中) 审核:唐悟 龙路云
【明确考纲】
1、依据化学高考考纲,对同学的力量要求有:
①理解原电池的构成、工作原理以及应用;
②能精确 推断二次电池充电、放电时的电极,并能书写对应电极反应和总反应方程式;
③运用原电池原理分析新型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
④利用电子守恒进行相关计算。
2、以上各部分学问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课前真题】1.(2020·全国卷Ⅲ,11)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当电池放电时,O2与Li+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Li2O2-x(x=0或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
B.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
C.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Li+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
D.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2O2-x===2Li+(1-x2)O2
【答案】 D
【解析】由题意知,放电时负极反应为4Li-4e-===4Li+,正极反应为(2-x)O2+4Li++4e-===2Li2O2-x(x=0或1),电池总反应为(1-x2)O2+2Li===Li2O2-x。充电时的电池总反应与放电时的电池总反应互为逆反应,故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2O2-x===2Li+(1-x2)O2,D项正确;该电池放电时,金属锂为负极,多孔碳材料为正极,A项错误;该电池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锂电极流向多孔碳材料电极,B项错误;该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Li+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Li+向锂材料区迁移,C项错误。
2.(2020·全国卷Ⅱ,12)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将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 2Na2CO3+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 / 22 镁铝及其化合物
1.(2020·吴江汾湖高级中学高三月考)白钠镁矾(mNa2SO4⋅nMgSO4⋅xH2O)俗称硝板,工业上用白钠镁矾制备碱式碳酸镁[4MgCO3⋅Mg(OH)2⋅4H2O]晶须的过程如下: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白钠镁矾,保持50℃加热0.5h,有大量的5MgCO3⋅3H2O生成,然后升高温度到85℃加热2h发生热解反应,过滤得碱式碳酸镁晶须。
(1)热解反应的方程式为___。
(2)碱式碳酸镁可用作化学冷却剂,原因是___。
(3)为测定白钠镁矾的组成,进行下列实验:
①取白钠镁矾3.340g溶于水配成100.00mL溶液A;
②取25.00mL溶液A,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得BaSO41.165g;为进一步确认沉淀是否已完全,可采取的操作是___。
③另取25.00mL溶液A,调节pH=10,用浓度为0.1000mol⋅L-1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Mg2+(离子方程式为Mg2++H2Y2=MgY2-+2H+),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25.00mL。通过计算确定白钠镁矾的化学式。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5MgCO3⋅3H2O+2H2O4MgCO3⋅Mg(OH)2⋅4H2O+CO2↑
(2)碱式碳酸镁分解吸热
(3) 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再产生,则已经沉淀完 2 / 22
全 Na2SO4⋅MgSO4⋅4H2O
【解析】(1)升高温度到85℃加热2h发生热解反应,过滤得碱式碳酸镁晶体,说明反应在溶液中进行,生成物为4MgCO3⋅Mg(OH)2⋅4H2O,方程式为5MgCO3⋅3H2O+2H2O4MgCO3⋅Mg(OH)2⋅4H2O+CO2↑,故答案为:5MgCO3⋅3H2O+2H2O4MgCO3⋅Mg(OH)2⋅4H2O+CO2↑;
(2)①碱式碳酸镁可用作化学冷却剂,原因是碱式碳酸镁分解时吸收热量,故答案为:碱式碳酸镁分解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