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云南三校生高考语文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39.58 KB
- 文档页数:1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是:A. 沉鱼落雁(yàn)B. 轰轰烈烈(liè)C. 轻歌曼舞(màn)D. 轰轰烈烈(li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由于他的努力,使得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B.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得到了大家的赞扬。
C.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因此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D. 他的勤奋刻苦,使他在这次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如数家珍,让人印象深刻。
B. 她的文笔优美,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C. 他的计划太不切实际,简直是异想天开。
D. 他的成绩突飞猛进,让人刮目相看。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他的为人有了更深的了解。
B.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双方都有责任。
C. 他虽然年纪小,但已经在音乐方面有了一定的造诣。
D. 他的演讲虽然精彩,但有些地方显得有些夸大。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在写作业。
B. 这个故事让我深受感动,让我明白了人生的价值。
C. 他的勤奋刻苦,使他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
D. 他虽然成绩不好,但他一直很努力。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的文章写得很精彩,深受读者喜爱。
B. 他的为人诚实守信,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C. 他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在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D. 他的成绩一直很好,但这次考试却发挥失常。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们受益匪浅。
B. 他的计划太不切实际,简直是异想天开。
C. 他的成绩突飞猛进,让人刮目相看。
D. 他的为人正直善良,深受大家喜爱。
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的演讲虽然精彩,但有些地方显得有些夸大。
B. 他的计划太不切实际,简直是异想天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是:A. 悲愤填膺(yīng)B. 纵横捭阖(bǎi)C. 情不自禁(jīn)D. 持之以恒(hé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这次比赛,他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信心,也提高了技术。
B. 为了响应号召,我们学校决定开展一次大规模的环保活动。
C. 他的成绩之所以取得如此优异,全靠自己的刻苦努力。
D. 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于我们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让人爱不释手。
B.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C. 这个方案的实施,将使我们的工作更加高效。
D. 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坚定。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作家写的。
B. 我问:“你今天怎么了?”C. 这个故事很有趣,我听了三遍。
D. 小明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度过了许多快乐时光。
5.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你这个人真有意思,怎么什么事都做不好?B. 请问您需要帮忙吗?C. 你看,我这么努力,怎么还得不到领导的赏识?D. 这个项目太难了,我们可能完成不了。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他一生勤奋好学,终于取得了博士学位。
B.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需要我们仔细研究。
C.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D. 这部电影非常感人,让人流下了眼泪。
7.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我明天要去图书馆借书。
B. 明天我要去图书馆借书。
C. 我明天要图书馆借书。
D. 我明天去图书馆借书。
8. 下列各句中,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精益求精:指追求更加完美。
B. 畸形:指事物发展不正常。
C. 息息相关:指关系非常密切。
D. 举世闻名:指全世界都知道。
二、阅读题(每小题5分,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毒辣(dú là)遗臭万年(yí chòu wàn nián)B. 装腔作势(zhuāng qiāng zuò shì)振聋发聩(zhèn lóng fā kuì)C. 惊弓之鸟(jīng gōng zhī niǎo)老马识途(lǎo mǎ shí tú)D. 毕恭毕敬(bì gōng bì jìng)破釜沉舟(pò fǔ chén zhōu)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增设多种课外活动。
B.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擅长体育运动。
C. 这种新型材料具有轻便、耐用、防水等特点。
D. 她虽然身体虚弱,但精神状态非常好。
3.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本书非常有趣,我一口气就读完了。
”B. “你的观点很有见地,值得我们深思。
”C. “这道题太简单了,我很快就做出来了。
”D. “你的发言非常精彩,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喜欢什么?电影、音乐还是旅游?”B. “他长得 tall,瘦高个儿,高高的鼻梁,大大的眼睛。
”C. “这篇文章中有许多错别字,需要仔细校对。
”D. “他很喜欢看书,尤其是历史、文学和科学方面的书籍。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像夜莺一样动听。
”B. “他努力的样子,就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
”C. “她微笑着,像一朵盛开的花朵。
”D. “他的眼神坚定,仿佛一座巍峨的山峰。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 倾国倾城(qīng)草长莺飞(yīng)B. 惊涛骇浪(hài)震耳欲聋(zhèn)C. 漫不经心(màn)翻箱倒柜(dǎo)D. 一蹴而就(cù)风驰电掣(chè)7.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稀疏(xī shū)精神焕发(huàn)B. 酝酿(yùn niàng)恣意妄为(zì)C. 奋不顾身(fèn)欣喜若狂(xīn)D. 轰轰烈烈(hōng)疲于奔命(bēn)8.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成绩优异,堪称全班之冠。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精益求精(jīng yìng jīng qì)B. 谈笑风生(tán xiào fēng shēng)C. 振聋发聩(zhèn lóng fā kuì)D. 振臂高呼(zhèn bì gāo hū)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在图书馆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时光。
B. 她虽然成绩优异,但是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
C.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延误了两个小时。
D. 他的文笔流畅,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如曹操、杜甫、李白等。
B. “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这句话提醒了我们。
C. “你们知道吗?”他问,“明天有雨,记得带伞。
”D. “你叫什么名字?”他微笑着说,“我是张三。
”4. 下列各句中,运用修辞手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 那个湖就像一面镜子,倒映着天空的美丽。
B. 那条河像一条银色的丝带,蜿蜒流淌在山间。
C. 她的笑容如春风拂面,让人心生暖意。
D. 他的声音如雷鸣般响亮,震撼了整个教室。
5. 下列各句中,用词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她的歌声如夜莺般婉转动听。
C. 他的胆子太小了,连一只蚂蚁都不敢捉。
D. 他的计划非常周密,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6. 下列名句中,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是:()月落乌啼霜满天,()(),()。
7. 下列名句中,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是:()(),()。
(),()。
8. 下列名句中,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是:()(),()。
(),()。
9. 下列名句中,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是:()(),()。
(),()。
10. 下列名句中,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是:()(),()。
2014 年云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试题语 文本试题满分 100 分,与政治合卷2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语文建议90 分钟完成;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卷纸、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戳穿( chu ó) 瞻仰( zh ān ) 湍急( tu án ) 麦秸( j īe ) ....B. 矩形( j ǔ) 骄傲( ji āo ) 供应(ɡōn ɡ) 肮脏( z ān ɡ) ....C. 呕吐(ǒu ) 萎靡( m ì) 允许( y ǔn )造诣( zh ǐ) . ...D. 浸渍( q ìn )信笺(ji ān )星宿( s ù)薄饼( b áo ). .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迫不急待 走头无路 责无旁贷 惆怅B. 情不自尽 朝三暮四 漠不关心 质疑C. 昂首阔步 别出心裁 世外桃源 留恋D. 披星带月义不容辞一枕黄粱陷井3. 下列使用标点符号错误的一项是()A .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上,中国人民的爱国 主义精神,从来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B .“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的对面说。
C .我从小就喜欢文学,读过大量的散文,小说和诗歌。
D .“三校生”都必须学习《语文》《数学》等课程。
4.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他一点也不学校的纪律。
②但有敢于实践的决心还不够,还必须有 的科学态度。
③人们群众有运用民主的 。
A. 遵守 严谨 权利B. 尊敬 严肃 权力C. 尊重严格权力D.敬重严密权利5. 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 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2021年云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试题语文本试题总分值100分,与政治合卷200分;考试时刻150分钟,语文建议90分钟完成;考生必需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卷纸、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戳.穿(chuó)瞻.仰(zhān)湍.急(tuán)麦秸.(jīe)B.矩.形(jǔ)骄.傲(jiāo)供.应(ɡōnɡ)肮脏.(zānɡ)C.呕.吐(ǒu)萎.靡(mì)允.许(yǔn)造诣.(zhǐ)D.浸.渍(qìn)信笺.(jiān)星宿.(sù)薄.饼(báo)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迫不急待走头无路义不容辞难过B.情不自杀朝三暮四漠不关切质疑C.昂首阔步别出心裁世外桃源迷恋D.披星带月义不容辞一枕黄粱陷井3.以下利用标点符号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历史的体会反复证明:在中华民族历史进展的各个时期上,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来确实是一种庞大的精神力量。
B.“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的对面说。
C.我从小就喜爱文学,读过大量的散文,小说和诗歌。
D.“三校生”都必需学习《语文》《数学》等课程。
4.依次填入以下横线处的词语,最适当的一项为哪一项()①他一点也不学校的纪律。
②但有勇于实践的决心还不够,还必需有的科学态度。
③人们群众有运用民主的。
A.遵守严谨权利B.尊重严肃权利C.尊重严格权利D.敬重周密权利5.以下成语利用适当的一项为哪一项()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A.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市民不论搭车仍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B.全神贯注地念书,哪怕只读一遍也会有较深的印象。
....C.集、电脑、相机、信誉卡等功能于一体,电话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畅快淋...漓.。
D.听说金刚阁刚被修饰一新,就引发京都人们的天怒人怨。
三校生语文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张冠李戴B. 张冠李戴C. 张冠李戴D. 张冠李戴2. 以下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是:A. 张冠李戴B. 张冠李戴C. 张冠李戴D. 张冠李戴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出正确解释的选项:A. 张冠李戴B. 张冠李戴C. 张冠李戴D. 张冠李戴4. 根据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A. 张冠李戴B. 张冠李戴C. 张冠李戴D. 张冠李戴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张冠李戴C. 张冠李戴D. 张冠李戴6. 阅读下面的文章,选出与文章内容相符的选项:A. 张冠李戴B. 张冠李戴C. 张冠李戴D. 张冠李戴7. 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张冠李戴B. 张冠李戴C. 张冠李戴D. 张冠李戴8. 根据语境,下列句子中使用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A. 张冠李戴B. 张冠李戴C. 张冠李戴D. 张冠李戴9. 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正确赏析的选项:A. 张冠李戴B. 张冠李戴C. 张冠李戴D. 张冠李戴10.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张冠李戴B. 张冠李戴D. 张冠李戴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请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的《春晓》。
2. 在《论语》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的重要性。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_______的《水调歌头》。
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唐代诗人_______的名句,表达了诗人的壮志豪情。
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中的_______卦。
6.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出自《孟子》中的_______篇。
7.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唐代诗人_______的名句,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谦逊(qiān xùn)B.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C. 颠簸(diān bǒ)D. 璀璨(cuǐ c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还非常热心于社会公益活动。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C.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适合小学生阅读,还适合中学生。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工作勤奋,成绩优异,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B. 在这次比赛中,她表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技艺。
C. 这项改革举措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积极支持。
D. 他的书法作品在展览会上备受赞誉,被誉为“书法新星”。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富有激情,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B. 面对困难,他毫不退缩,迎难而上。
C. 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枯燥,让人读起来感到乏味。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喜欢读书,尤其是文学作品。
”他说。
B. 这本书中有许多名言警句,值得我们深思。
C. “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我们共同研究。
”他说。
D. 他每天早晨都会跑步,风雨无阻。
6. 下列名句中,出自《离骚》的是:()A.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B.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C.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7. 下列名篇中,出自《红楼梦》的是:()A. 《出师表》B. 《兰亭序》C. 《红楼梦》D. 《庐山谣》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衣锦还乡”中的“衣锦”是指穿上了锦绣衣服。
B. “破釜沉舟”中的“破釜”是指砸破锅,表示决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精益求精B. 碍手碍脚C. 鸡毛蒜皮D. 雕梁画栋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他对这个问题很熟悉,曾经发表过许多论文。
B. 他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赢得了大家的赞扬。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值得我们反复阅读。
D. 由于他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3. 下列词语中,属于成语的是()A. 一举两得B.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C. 一言难尽D. 一丝不苟4.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手法的是()A. 那朵花像一位美丽的少女。
B. 她的笑声像银铃般清脆。
C. 那本书的内容很丰富,像一座宝库。
D. 他工作起来像一台永动机。
5. 下列句子中,句式完全相同的是()A. 我爱我的祖国,就像我爱我的家人一样。
B. 我愿意为祖国付出一切,就像为家人付出一切一样。
C. 我为祖国感到自豪,就像为家人感到自豪一样。
D. 我对祖国的热爱,就像对家人的热爱一样。
6.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四字成语的是()A. 画龙点睛B. 举世闻名C. 一举两得D. 风马牛不相及7. 下列句子中,使用反问手法的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难道不值得我们反复阅读吗?B.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难道不能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吗?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难道不能让我们提高阅读水平吗?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难道不能让我们开阔视野吗?8. 下列句子中,使用夸张手法的是()A. 那朵花真美啊,简直像一幅画。
B. 那朵花真美啊,简直像一位仙女。
C. 那朵花真美啊,简直像一位公主。
D. 那朵花真美啊,简直像一位明星。
9. 下列句子中,使用排比手法的是()A. 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
B. 他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C. 他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热点,关心身边的小事。
D. 他为人正直,诚实守信,乐于助人。
10. 下列句子中,使用设问手法的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我们应该怎么去阅读呢?B.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我们应该怎么去学习呢?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我们应该怎么去运用呢?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我们应该怎么去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呢?二、阅读题(每题10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问题。
2023年云南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 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
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
毛泽东同志1930 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
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
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
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
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
现在有的干部善于察言观色,准备了几个口袋,揣摩上面或领导的意图来提供材料。
很显然,这样的调查是看不到实情、得不到真知、做不出正确结论的。
调查研究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带着事先定的调子下去,而要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
2023三校生高考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慰藉(jí)狡黠(xiá)锲而不舍(qiè)B. 炽热(zhì)拮据(jū)戛然而止(jiá)C. 稽首(qǐ)悲怆(chuàng)吹毛求疵(cī)D. 埋怨(mái)伫立(zhù)锐不可当(dāng)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脉搏世外桃源走投无路。
B. 寒暄金榜提名再接再厉。
C. 防碍谈笑风声迫不及待。
D. 座落声名雀起墨守成规。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他______地推开门,走进屋里。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终于______了这项技术难题。
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要保持______,不要慌乱。
A. 轻轻攻克镇静。
B. 悄悄克服镇定。
C. 轻轻克服镇定。
D. 悄悄攻克镇静。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组织了这次同学会。
B. 他在演讲时夸夸其谈,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C.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望而却步,而要勇往直前。
D. 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吸引了众多读者。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C. 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D. 我们要学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B.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
7.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比喻)B.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拟人)C. 他长得像他爸爸。
(比喻)D.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夸张)8.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 “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云南省昆明市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
这在注重画学的中国应该用不着解释。
能发挥新创的都是受过传统熏陶的。
即使突然接受一种崭新的形式,受外来思想的影响,仍然能表现本国精神。
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或唐宋的寺塔,都起源于印度,非中国本有的观念,但结果仍以中国风格成就成熟的中国特有艺术,驰名世界。
艺术的进境是基于丰富的遗产上的,今后的中国建筑自亦不能例外。
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
因这事实明显地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甚至于消亡。
今后为适应科学动向,我们在建筑上虽仍需采用西洋方法,但一切为自觉的建设。
要提炼旧这筑中所包含的中国质素,我们必须增强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
构架的纵模承托或联络,常是有机的组织,附带着才是轮廓的钝锐、彩画雕饰及门窗细项的分配诸点。
这些工程上及美术上的措施常表现着中国的智慧及美感,值得我们研究。
许多平面部署,大的到一城一市,小的到一宅一园,都是我们生活思想的答案,值得我们重新剖视。
我们有传统习惯和趣味:家庭组织、生活程度、工作、游憩以及烹饪、缝纫、室内的书画陈设、室外的庭院花木,都不与西人相同。
这一切表现的总表现曾是我们的建筑。
现在我们不必削足适,拿自己的生活来将就欧美的部署,或张冠李,颠倒欧美这筑的作用。
我们要创造适合于自己的这筑。
2024届云南省昆明市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五)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一件件青铜玉器,一片片竹简木牍,一册册历史典籍……这些藏品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更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既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内在要求,也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
近年来,随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免费开放的博物馆越来越多、展览质量越来越高。
如今,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边看展、边学习,通过立体鲜活的文物感悟文化传承;一些博物馆为环卫工人、司乘人员、快递员、外卖员等举办专场活动,让一线劳动者更好体验文化魅力,增加了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的社区和博物馆联合举办活动,丰富了社区老人的生活。
走进博物馆的门槛降低了,博物馆和人们的距离拉近了,博物馆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普惠性不断增强,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有人说,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会客厅。
博物馆释放出的独特文化吸引力,擦亮了城市名片,形成了巨大的“溢出效应”。
今年夏天,各大博物馆爆满的行李寄存处,成为观察博物馆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独特窗口。
“跟着博物馆去旅行”成为不少游客青睐的出游形式,有力促进了文旅产业的发展。
经济是城市的体格,人文是城市的灵魂。
不少城市凭借深厚的人文底蕴、独特的地域文化,为经济活动注入更多文化内涵,以文化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让千年文韵和现代经济和谐共生、相互助力。
云南省2024届高三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二)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衡量文学家、艺术家的人生价值也要看作品。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努力创作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古往今来,优秀文艺作品必然是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有机统一的结果。
只有把美的价值注入美的艺术之中,作品才有灵魂,思想和艺术才能相得益彰,作品才能传之久远。
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内容选材要严,思想开掘要深,艺术创造要精,不断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学习前人的礼敬之心,更要有超越前人的竞胜之心,增强自我突破的勇气,抵制照搬跟风、克隆山寨,迈向更加广阔的创作天地。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
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
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今天,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艺形式创新,拓宽了文艺空间。
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
科技发展、技术革新可以带来新的艺术表达和渲染方式,但艺术的丰盈始终有赖于生活。
要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
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中国人民历来具有深厚的天下情怀,当代中国文艺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轰鸣(hōng)骄阳似火(jiāo)稻花香里说丰年(nián)B. 沉鱼落雁(liù)漫卷诗书喜欲狂(kuáng)落花流水春去也(yì)C. 桃李满天下(xià)落红不是无情物(wú)春风又绿江南岸(yàn)D. 风声鹤唳(lì)长风破浪会有时(hǎi)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lí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工作很忙,但仍然坚持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因为天气不好,所以同学们没有按时到校。
C.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我们需要集思广益,共同探讨。
D. 我看到他正在图书馆看书,就走了进去。
3. 下列成语中,不属于形容时间过得快的有:A. 日月如梭B. 光阴似箭C. 青春无悔D. 分秒必争4.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有: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5. 下列文学常识中,错误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C.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D.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其中孙悟空是主要人物。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下列词语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A. 颐和园(yí hē yuán)B.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máo wū wéi fēng chū suǒ pò gē)C. 落霞与孤鹜齐飞(luò xiá yǔ gū yù qí fēi)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à mò gū yān zhí,cháng hé luò rì yuán)7. 下列句子的作者及出处,正确的一项是:A.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B. 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024届云南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七)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算法是指计算机为了完成特定任务的计算步骤,用于计算、数据处理和自动预测推理。
当前,算法技术广泛融入线上线下的各种应用场景,在提供各种便利性的同时,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算法作恶”逐渐引起人们重视。
算法自身不会对人们造成直接的危害,一般是通过算法的运行对人们的行为心理带来影响,算法作恶背后的心理效应主要包括回声室效应、信息茧房和尖叫效应等。
回声室效应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不断重复,并以夸张或其他扭曲形式重复,令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实的全部。
网络技术使得信息的传递和分享变得更加便捷简单,但也在无形中打造出一个封闭的、高度同质化的“回声室”,使得人们更重视跟自己的假设或信念一致的事例。
目前部分商业网站会根据用户的搜寻结果,进一步提供内容相近的网络信息,这种让人产生“挠到痒处”的心态反而会带来一定的问题。
当我们越喜欢看某一类的文章,算法就越会更多推送类似的内容,这导致我们越来越加深自己原本的想法,即便自己原本的想法可能并不都是正确的。
在信息传播中,因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一般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内容,久而久之,会陷入像蚕茧一般的“信息茧房”中。
信息茧房会加剧网络用户群体的极化,群体内的成员与外部交流会大幅减少,群体成员因为拥有相似的观点和看法,内部趋同的特征愈发显著,容易产生盲目自信、心胸狭隘等不良心理,并诱发极端思想和极端行为。
完整word版)云南三校生高考语文试题
本试题满分100分,与政治合卷2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语文建议90分钟完成;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卷纸、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戳穿(chuó)瞻仰(zhān)湍急(tuán)麦秸(jīe)
B.矩形(jǔ)骄傲(jiāo)供应(gōng)肮脏(zāng)
C.呕吐(ǒu)萎靡(mì)允许(yǔn)造诣(zhì)
D.浸渍(qìn)信笺(jiān)星宿(sù)薄饼(bǎ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迫不急待走头无路责无旁贷惆怅
B.情不自尽朝三暮四漠不关心质疑
C.昂首阔步别出心裁世外桃源留恋
D.披星带月义不容辞一枕黄粱陷井
3.下列使用标点符号错误的一项是()
A.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上,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来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B.“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么?”___站在七斤的后面
七斤嫂的对面说。
C.我从小就喜欢文学,读过大量的散文,小说和诗歌。
D.“三校生”都必须研究《语文》《数学》等课程。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他一点也不学校的纪律。
②但有敢于实践的决心还不够,还必须有的科学态度。
③人们群众有运用民主的。
A.遵守严谨权利
B.尊敬严肃权力
C.尊重严格权力
D.敬重严密权利
5.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B.聚精会神地读书,哪怕只读一遍也会有较深的印象。
C.集电话、电脑、相机、信用卡等功能于一体,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酣畅淋漓。
D.听说___被修饰一新,就引起京都人们的怨声载道。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短促的休息之后,会议继续进行。
B.大家先把这个问题考虑,下课再来研究讨论。
C.许多中国画家爱画风雨归舟,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境。
D.不仅他数学学得很好,而且语文也学得很好。
7.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格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2.该材料的主题是什么?
23.文章中提到的“小清新”现象是指什么?
24.文章中提到的“佛系青年”是指什么?
25.文章中提到的“996”工作制是指什么?
26.你对文章中所描述的年轻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22.该材料的主题是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23.“小清新”现象是指一种追求简单、自然、清新的生活
方式和审美趋向。
24.“佛系青年”是指一些年轻人对于生活不抱有太多期望,不追求功名利禄,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我满足。
25.“996”工作制是指一种工作时间制度,即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9小时,是一些互联网公司的普遍做法。
26.个人观点。
一、阅读理解(30分)
1.答案:C。
根据第二段中的“the ___”和“more than 40,000 people”可以得知,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蒸汽机车展览,有超过4
万人参观。
2.答案:D。
根据第三段中的“many of them were used to pull heavy freight trains”可以得知,这些蒸汽机车大多用于拉
重货列车。
3.答案:B。
根据第四段中的“the museum has more than
100 otives”和“the museum’s n includes some of the world’___”可
以得知,博物馆有100多辆机车,其中包括世界上一些最稀有和最具历史价值的机车。
4.答案:A。
根据第五段中的“the museum is open seven days a week”和“n is free”可以得知,这个博物馆每周七天开放,入场免费。
5.答案:C。
根据第一段中的“the nal Railway Museum in York。
___”可以得知,这个博物馆位于英格兰的约克市。
二、完形填空(20分)
1.答案:A。
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这里的“it”指的是“the idea”。
2.答案:B。
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这里的“it”指的是“the company”。
3.答案:D。
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这里的“they”指的是“the workers”。
4.答案:C。
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这里的“he”指的是“the boss”。
5.答案:B。
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这里的“they”指的是“the workers”。
6.答案:A。
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这里的“it”指的是“the company”。
7.答案:D。
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这里的“he”指的是“the boss”。
8.答案:C。
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这里的“it”指的是“the idea”。
9.答案:B。
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这里的“they”指的是“the workers”。
10.答案:A。
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这里的“it”指的是“the company”。
三、语法填空(10分)
1.答案:to。
根据句意可以知道,这里需要用不定式作目的状语,表示“为了提高英语水平”。
2.答案:is。
根据主语“the news”可以知道,这里需要用单数形式的be动词。
3.答案:who。
根据句意可以知道,这里需要用关系代词who引导定语从句,修饰先行词“the man”。
4.答案:to。
根据句意可以知道,这里需要用不定式作目的状语,表示“为了帮助他人”。
5.答案:them。
根据句意可以知道,这里需要用宾格形式的代词作宾语,表示“给他们”。
四、翻译(10分)
1.答案:我妈妈每天早上都会给我做早饭。
2.答案:我喜欢看电影,因为它可以让我放松。
3.答案:明天我们要去海边,所以我们需要带上防晒霜。
4.答案:这个城市的天气很热,所以我喜欢在家里待着。
5.答案: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音乐家,所以他的音乐很受欢迎。
五、改错(10分)
1.答案:去掉a。
表示一天中的某个时间点时,不需要加不定冠词a。
2.答案:将be改为is。
主语为单数,谓语动词也需要用单数形式。
3.答案:将on改为in。
表示在某个季节时,需要用介词in。
4.答案:去掉the。
表示一般情况下的惯或经验时,不需要加定冠词the。
5.答案:将are改为is。
主语为单数,谓语动词也需要用单数形式。
六、作文(40分)
创新与模仿
创新和模仿都是商业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创新是指发明新产品、新技术或新方法,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模仿是指效仿已有的产品、技术或方法,以降低生产成本或提高效率。
这两个方面都有其优缺点。
创新可以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
例如,___的iPhone就是一款革命性的产品,它的创新设计和技术让
它在市场上获得了很高的销售量和利润。
但是,创新也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和时间,风险也比较大。
模仿可以让企业快速进入市场,降低生产成本。
例如,中国的电子产品制造业就是通过模仿和研究国外先进技术而快速发展起来的。
但是,模仿也容易导致产品同质化,缺乏竞争力。
因此,创新和模仿都是商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灵活运用这两个方面,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