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上第3节《吸收作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第三节《吸收作用》教案三〖教学目标〗1.知识:(1) 通过实验观察说出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2) 识别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结构基础――根毛;(3) 理解并能阐述植物细胞及根毛的吸水和失水原理;(4) 说出氮、磷、钾对植物生活的意义;(5) 说出无土栽培的要领和发展前景。
2.能力:(1) 通过演示实验、过程分析,尝试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分析问题,锻炼并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 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运用科学探究的技能;(3) 通过对无土栽培资料的收集和学习,参与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究,感受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提高对自我价值的认识,迸发创新精神,形成合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思考〗1.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根毛的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和过程是这一节的教学重点。
因为根是通过根毛完成吸水功能的,而根毛细胞是植物细胞的一种。
所以只有理解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才能由此及彼,推理出根毛吸水的原理。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是这一节的难点。
因为:这部分内容涉及到一些物理、化学知识,而初一年级的学生此时还不具备这些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且这部分内容相对抽象,教师如何形象简明地使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故成为教学难点。
2.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1)通过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实验使学生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及多媒体课件的辅助,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2)从感性知识入手,充分利用初中学生已经具有判别溶液质量分数大和小的生活体验,精心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对比后得出结论,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课时分配〗本节教学时间为2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课前准备〗〖设计思路〗〖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学生在生活实践及小学的自然课中,已对“根的吸收作用”有一定的了解,本节内容将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探讨“根的吸收作用”这个问题。
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吸收作用》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中的一课《吸收作用》;内容主要围绕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作用展开,进一步解释根吸水、失水的原理,并联系生活实际和农业生产中的相关问题。
在前两节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础上,本节内容从更深层次探讨植物的生理过程,为后续学习蒸腾作用和运输作用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分和无机盐。
2.理解并阐述植物细胞和根毛吸水、失水的原理。
3.识别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结构基础——根毛。
4.说出氮、磷、钾对植物生活的作用。
5.了解无土栽培的要领和发展前景。
【能力目标】;1.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的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无土栽培技术资料的收集和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处理、分析、获取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2.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科学现象,鼓励他们平时积极观察,收集资料,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
2根毛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3.绿色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
【教学难点】:1.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大主要的生活方式,对植物的生理过程相关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初步掌握了相关的学习方法。
但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较为薄弱,对有些概念如无机盐等理解不够深入,课堂上需要更多地依靠多媒体将抽象原理具体化。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合作交流法、观察法、归纳总结法以及信息技术融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探究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第3节 吸收作用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2.识别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结构基础——根毛。
3.理解并能阐述植物细胞及根毛的吸水和失水原理。
4.说出氮、磷、钾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5.说出无土栽培的要领和发展前景。
重点 难点 重点 根尖的结构,氮、磷、钾的作用,植物细胞及根毛的吸水和失水原理 难点 理解并能阐述植物细胞及根毛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教学准备 “吸收作用”课件、“看看两株幼苗的长势”视频、“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玉米)”视频、“无土栽培”视频导学过程 【情境导入】为什么大旱会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呢?【探究主题一】植物生活需要的水主要是根从土壤里吸收的 阅读教材P90活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1.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现象:生活小常识:将萎蔫的黄瓜浸泡在清水里,黄瓜会逐渐变得硬挺;将少量的酱油倒入盛有黄瓜的盘里,盘里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汤,黄瓜逐渐变得软缩。
说明黄瓜的果肉细胞可以吸水,也可以失水。
2.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条件:3.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生活实例:围绕“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或失水”这一课题,分小组进行探究实验【探究主题二】观察根毛阅读教材P91活动,观察根毛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1.如图,观察根尖的结构:2.根毛吸水的原理(如图):(1)根毛吸水的条件: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土壤溶液的浓度(2)根毛适于吸收水分的结构特点: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
3.观察图示,完成合作讨论:(1)根的主要吸水区域是根尖的哪个部分?答:成熟区。
(2)根与土壤接触面积是怎样扩大的?答:大量的根毛可以大大增加根吸水的表面积,提高根吸水的效率,即增加根与土壤接触面积、增加单位时间的吸水量。
4.学以致用:(1)在植物栽培过程中,为什么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答:当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不仅不能从土壤中吸水,反而会使细胞液中的水分渗到土壤里去,就会造成植物失水,造成“烧苗”现象。
第三节《吸收作用》教案(北师大版初一上)(2)第5章绿色植物的生活方式第2节呼吸作用1、教材分析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要紧讲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生活方式,作用及意义及绿色植物的生活史。
而第5章正是通过学习绿色植物的生活方式,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
本节内容位于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5章,是在学过«光合作用»之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是呼吸作用的物质前提,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开释能量又是其它生命活动的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节能使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现象和本质更深刻的体会和明白得,对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和本质产生更多的顿悟,有助于他们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同时,呼吸作用也是高中生物课的重要内容,研究呼吸作用有利于初高中生物知识的过渡和衔接。
1.2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入初中,对各个学科都有一个调剂、适应的过程。
在那个不断调剂,不断适应的过程中,作为生物学科教师应引导学生由感性的〝他主〞学习向理性的〝自主〞学习的转变。
学生的感性〝他主〞学习表现为学生对生物学一开始产生浓厚的爱好和求知欲,对教材中的图片感爱好,但却表现出思维表浅,不愿耐心认真地进行文本的阅读,表达能力也显得较弱。
专门是层次较差的学生,表现出浅尝辄止的的学习品质和适应。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适应和能力,培养学生对学科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持久的学习品质和生物学素养是摆在我们初中生物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
本教学设计拟从借助多媒体设计咨询题情形引导,促使学生阅读文本和摸索咨询题;同时借助多媒体大容量,快反馈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知识的逻辑演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3教材内容分析及教学计策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但从教材的编写意图来看,要紧是通过演示实验的阅读、观看、分析、结论,强化学生对对比实验中操纵变量进行分析与体验,渗透对比实验的设计思想。
新课程教学2020年第8期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3节 吸收作用(第1课时)安徽省淮南市龙湖中学民生校区 曹 娟一、教学分析本节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3节《吸收作用》,它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一起,构成了绿色植物生活需要的物质和能量的全部内容,这对学生全面理解植物的生活方式是十分有利的。
同时,教材还安排了“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探究活动,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而在教材中占有较高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了解到根具有吸收作用,本节内容将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探讨“根的吸收作用”这个问题。
这一部分内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较抽象的,且涉及一些物理、化学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提供与所学知识相关联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完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内化为科学概念的思维过程。
三、核心素养由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引申到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教学过程,渗透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生物学概念。
在观察根毛及其对水分吸收的活动中,引导学生探究根毛的数目、形态、结构与其吸收水分的适应特征,渗透了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点。
新课标倡导探究式学习,“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活动,强调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研究过程,训练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提高对自我价值的认识。
对无土栽培可获得无公害“绿色食品”的了解过程,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实际情境(如盐碱地不宜种庄稼)、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四、设计思路(一)教材处理本课时内容选自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本章内容共分5节,《吸收作用》为第3节,分2个课时,第1课时讲水分的吸收,第2课时讲无机盐的吸收。
第5章第3节吸收作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别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结构基础—根毛。
2.通过交流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过程,阐述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科学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导学生分享实验成果;以成功感激发学生学引习兴趣。
2.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鼓励学生平时注意观察,收集资料,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吸取知识的养分,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教材分析根对水分的吸收是根的主要功能之一,由于它涉及到较深的生物学原理,而七年级学生还没有学过有关的基础知识,因此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突出演示实验,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教学重点:1.根毛细胞对水分的吸收;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教学难点: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学情分析:由教师提供与所学知识有关联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在主体地位上,通过自己的操作和观察,对这些材料进行探究,从而感知材料中与科学概念有关的内容,并通过概括提炼,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感性材料内化成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观看图片提问:谈谈自己的感想※水是生命之源,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水在植物的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植物生活需要的水是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的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植物生活的水分主要是根从土壤里吸收的活动1: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观察生活中的现象2、实验探究①发现问题:生活中的现象——给萎蔫的植物浇水;盐渍新鲜的黄瓜②提出问题: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或失水③设计实验方案④实验演示方案一:在两等大的萝卜条分别放入清水与浓盐水中,观察萝卜吸水与失水现象。
方案二:将同一根萝卜条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分别浸没于甲烧杯(清水)和乙烧杯(20%食盐溶液)中——分别取出萝卜条并体验硬度变化情况——看看两萝卜条质量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