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总复习基本物理量公式定律和规律
- 格式:doc
- 大小:513.50 KB
- 文档页数:24
初中物理公式汇编及常用物理量【力学部分】1、速度:V=S/t2、重力:G=mg3、密度:ρ=m/V4、压强:p=F/S5、液体压强:p=ρgh6、浮力:(1)、F浮=F’-F (压力差)(2)、F浮=G-F (视重力)(3)、F浮=G (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8、理想斜面:F/G=h/L9、理想滑轮:F=G/n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12、功率:P=W/t=FV13、功的原理:W手=W机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5、机械效率:η=W有/W总16、滑轮组效率:(1)、η=G/ nF(竖直方向)(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 / nF (水平方向)【热学部分】1、吸热:Q吸=Cm(t-t0)=CmΔt2、放热:Q放=Cm(t0-t)=CmΔt3、热值:q=Q/m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5、热平衡方程:Q放=Q吸6、热力学温度:T=t+273K【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4)、U1/U2=R1/R2 (分压公式)(5)、P1/P2=R1/R26、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 [ R=R1R2/(R1+R2)](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7定值电阻:(1)、I1/I2=U1/U2(2)、P1/P2=I12/I22(3)、P1/P2=U12/U228电功:(1)、W=UIt=Pt=UQ (普适公式)(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1)、P=W/t=UI (普适公式)(2)、P=I2R=U2/R (纯电阻公式)【常用物理量】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105Km/s=3×108m/s。
初中物理最重要的公式和必须记住的数值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性的科学学科,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公式和必须记住的数值。
这些公式和数值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石,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初中物理最重要的公式和必须记住的数值。
一、力学1.牛顿第二定律:F=m·a,其中F是物体所受的合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2.力的合成与分解:对于两个力F1和F2,它们的合力F可以用勾股定理表示:F=√(F1²+F2²)。
如果一个力F可以分解为两个力F1和F2,满足F=F1+F2二、运动学1.平均速度:v=Δs/Δt,其中v是速度,Δs是位移,Δt是时间。
2.加速度:a=(v-u)/t=Δv/Δt,其中a是加速度,v是末速度,u是初速度,t是时间。
3. 运动匀加速公式:v = u + at,其中v是末速度,u是初速度,a 是加速度,t是时间。
4. 运动距离:s = ut + 1/2at²,其中s是距离,u是初速度,t是时间,a是加速度。
5.物体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v=g·t,其中v是速度,g是重力加速度,t是时间。
三、力学1. 功力定理:W = F·s·cosθ,其中W是功,F是力,s是力的方向上的位移,θ是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2.机械功率:P=W/t,其中P是功率,W是功,t是时间。
3.动能定理:W=ΔE_k=(1/2)·m·(v²-u²),其中W是与速度变化有关的力做功,ΔE_k是动能的变化,m是质量,v是末速度,u是初速度。
四、压力与浮力1.压力:P=F/A,其中P是压力,F是垂直于单位面积作用的力,A是受力面的面积。
2.浮力定律:F_b=ρ·g·V,其中F_b是浮力,ρ是液体的密度,g 是重力加速度,V是液体中的物体所占据的体积。
五、光学1. 光速:c ≈ 3.0× 10^8 m/s,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近似为300,000km/s。
大学物理复习第四章知识点总结大学物理复习第四章知识点总结一.静电场:1.真空中的静电场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场线→电通量→真空中的高斯定理qq⑴库仑定律公式:Fk122err适用范围:真空中静止的两个点电荷F⑵电场强度定义式:Eqo⑶电场线:是引入描述电场强度分布的曲线。
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曲线疏密表示场强的大小。
静电场电场线性质:电场线起于正电荷或无穷远,止于负电荷或无穷远,不闭合,在没有电荷的地方不中断,任意两条电场线不相交。
⑷电通量:通过任一闭合曲面S的电通量为eSdS方向为外法线方向1EdS⑸真空中的高斯定理:eSoEdSqi1int只能适用于高度对称性的问题:球对称、轴对称、面对称应用举例:球对称:0均匀带电的球面EQ4r20(rR)(rR)均匀带电的球体Qr40R3EQ240r(rR)(rR)轴对称:无限长均匀带电线E2or0(rR)无限长均匀带电圆柱面E(rR)20r面对称: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EE⑹安培环路定理:dl0l2o★重点:电场强度、电势的计算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①点电荷场强公式+场强叠加原理②高斯定理电势的计算方法:①电势的定义式②点电荷电势公式+电势叠加原理电势的定义式:UAAPEdl(UP0)B电势差的定义式:UABUAUBA电势能:WpqoPP0EdlEdl(WP00)2.有导体存在时的静电场导体静电平衡条件→导体静电平衡时电荷分布→空腔导体静电平衡时电荷分布⑴导体静电平衡条件:Ⅰ.导体内部处处场强为零,即为等势体。
Ⅱ.导体表面紧邻处的电场强度垂直于导体表面,即导体表面是等势面⑵导体静电平衡时电荷分布:在导体的表面⑶空腔导体静电平衡时电荷分布:Ⅰ.空腔无电荷时的分布:只分布在导体外表面上。
Ⅱ.空腔有电荷时的分布(空腔本身不带电,内部放一个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静电平衡时,空腔内表面带-q电荷,空腔外表面带+q。
3.有电介质存在时的静电场⑴电场中放入相对介电常量为r电介质,电介质中的场强为:E⑵有电介质存在时的高斯定理:SDdSq0,intE0r各项同性的均匀介质D0rE⑶电容器内充满相对介电常量为r的电介质后,电容为CrC0★重点:静电场的能量计算①电容:②孤立导体的电容C4R电容器的电容公式C0QQUUU举例:平行板电容器C圆柱形电容器C4oR1R2os球形电容器CR2R1d2oLR2ln()R1Q211QUC(U)2③电容器储能公式We2C22④静电场的能量公式WewedVE2dVVV12二.静磁场:1.真空中的静磁场磁感应强度→磁感应线→磁通量→磁场的高斯定理⑴磁感应强度:大小BF方向:小磁针的N极指向的方向qvsin⑵磁感应线:是引入描述磁感应强度分布的曲线。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汇总:动量、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知识要点复习】1、动量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大小等于物体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即P=mv。
2、冲量也是矢量,它是力在时间上的积累。
冲量的方向和作用力的方向相同,大小等于作用力的大小和力作用时间的乘积。
在计算冲量时,不需要考虑被作用的物体是否运动,作用力是何种性质的力,也不要考虑作用力是否做功。
在应用公式I=Ft进行计算时,F应是恒力,对于变力,则要取力在时间上的平均值,若力是随时间线性变化的,则平均值为3、动量定理:动量定理是描述力的时间积累效果的,其表示式为I=ΔP=mv-mv0式中I表示物体受到所有作用力的冲量的矢量和,或等于合外力的冲量;ΔP是动量的增量,在力F作用这段时间内末动量和初动量的矢量差,方向与冲量的方向一致。
动量定理可以由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推导出来,但它比牛顿运动定律适用范围更广泛,更容易解决一些问题。
4、动量守恒定律(1)内容:对于由多个相互作用的质点组成的系统,若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在某力学过程中始终为零,则系统的总动量守恒,公式:(2)内力与外力:系统内各质点的相互作用力为内力,内力只能改变系统内个别质点的动量,与此同时其余部分的动量变化与它的变化等值反向,系统的总动量不会改变。
外力是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内质点的作用力,外力可以改变系统总的动量。
(3)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a、不受外力b、所受合外力为零c、合外力不为零,但F内>>F外,例如爆炸、碰撞等。
d、合外力不为零,但在某一方向合外力为零,则这一方向动量守恒。
(4)应用动量守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所有系统中的质点,它们的速度应对同一参考系,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建立方程式时它们的速度应是同一时刻的。
b、无论机械运动、电磁运动以及微观粒子运动、只要满足条件,定律均适用。
(5)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步骤。
第一,明确研究对象。
第二,明确所研究的物理过程,分析该过程中研究对象是否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你了解有什么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呢?非常多。
同学们在高三复习的时候,有的题涉及到的公式可能需要翻阅几本书去查找,非常浪费时间。
所以,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总结归纳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总结归纳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 –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 反向则a 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自由落体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竖直上抛1.位移S=Vot- gt^2/2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3.有用推论Vt^2 –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高一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与公式总结一、力学公式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θCOS F F F F 2122212++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 或∑F x =0 ∑F y =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初中物理中考常用公式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速度公式:V=tS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求时间t=vs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mg 公式变形:m=gG合力公式:F =F 1+F 2[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F =F 1-F 2[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F 浮=G –F F 浮=G 排=mF 浮=ρ液F 浮=G P=S F 液体压强公式:p =ρgh 帕斯卡原理:∵p 1=p 2∴2211S F S F =或2121S S F F =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或写成1221L L F F =F =n 1G总s =nhW =Fs功率公式:P =tW =Fv 机械效率:总有用W W =η×100%热量计算公式:物体吸热或放热Q =cm △t (保证△t >0) 燃料燃烧时放热Q 放=mq欧姆定律:I =电功公式:W =UItW =I 2RtW 如果电功率公式:P=W/tP=I2RtP=R U 2P=UI串压阻正并流阻反串率阻正并率阻反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水的比热容:4.2×103J/(kg℃)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密度、比热容、热值它们是物质的特性,同一种物质这三个物理量的值一般不改变。
例如:一杯水和一桶水,它们的的密度相同,比热容也是相同,平面镜成的等大的虚像,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例:蝙蝠,超声雷达;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光发生折射时,在空气中的角总是稍大些。
看水中的物,看到的是变浅的虚像。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7篇篇1一、力学部分1.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4. 惯性定律: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5. 动量定律:一个系统的总动量等于系统中所有物体动量的矢量和,且总动量保持不变。
6. 功的原理: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的乘积。
7. 功率的公式:功率等于功除以时间,即P=W/t。
η=Wu/Wt。
9. 压强的公式: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即P=F/S。
10. 液体压强的公式:液体压强等于液体的密度乘g乘液体深度,即P=ρgh。
11.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12. 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时,动力乘动力臂等于阻力乘阻力臂,即F1l1=F2l2。
二、热学部分1. 温度的公式:温度等于物体的热力学温度减去273.15K,即T=t-273.15K。
2. 内能的公式:内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乘温度加273.15K,即E=mcT。
3. 热量的公式:热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温度的变化量,即Q=mcΔT。
4. 比热容的公式:比热容等于热量除以质量再除以温度的变化量,即c=Q/mΔT。
η=Wu/Wt。
6.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为PV=nRT,其中P 为压强,V为体积,n为物质的量,R为理想气体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
三、电磁学部分1. 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F=kQ1Q2/r^2。
2.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公式:F=BILsinθ,其中F为安培力,B为磁感应强度,I为电流强度,θ为电流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之间的夹角。
3. 电磁感应定律:当穿过某一面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在该面积内产生电动势,电动势的大小等于磁通量的变化量除以时间,即E=-ΔΦ/Δt。
中考物理总复习基本物理量、公式、定律规律总结及专题题型归类精讲、训练【物质】一、物质的形态和变化1、物质存在的两种形式:一是实体物质,如空气、水、铁等。
二是场物质,如电场、磁场、电磁场。
2、物质的状态变化⑴判断发生何种状态变化时,3、熔化和凝固⑴描述物质熔化和凝固的图像。
如图各点表示什么状态?各段表示什么过程?⑵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⑶晶体熔化成必须满足两个条件4、汽化和液化⑴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平缓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都能发生,蒸发时要吸收热量,所以蒸发有致冷作用。
液体蒸发的快慢:①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液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得快.②对于同种液体,表面积越大、温度越高、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通得越快,蒸发越快。
如建造坎儿井,减少水的蒸发。
沸腾是液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上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意:①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②液体温度达到沸点,要能继续吸到热,才能沸腾。
③液体的沸点跟液面上的气压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
如高压锅内压强为两个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升为120℃。
⑵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液化时要放热,如蒸汽熨斗。
液化有两种方法:①所有气体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②气体液化的温度跟压强有关,压强增大,气体能在较高的温度下液化。
如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加压液化成液体。
5、升华和凝华⑴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如舞台上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降温,制造“白雾”。
⑵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如电灯泡发黑是气态钨遇冷,在灯泡壁直接变成固态钨。
6、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形成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其中水的位置不断变动着,水的状态不断转变,在这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因此,水循环影响地球各地的气候和生态,我们应有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记住云、雨、雾、露、霜、雪、雹的形成过程:①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夜间降温,在低空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低空形成雾.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夜间降温,在低空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草木等物体上形成露.②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夜间降温,在地面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草木等物体上形成霜。
A B 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学好物理要记住:最基本的知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秘诀:“想”学好物理重在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确切含义,能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理解其适用条件) A(成功)=X(艰苦的劳动)十Y(正确的方法)十Z(少说空话多干实事)(最基础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最重要);每一题中要弄清楚(对象、条件、状态、过程)是解题关健物理学习的核心在于思维,只要同学们在平常的复习和做题时注意思考、注意总结、善于归纳整理,对于课堂上老师所讲的例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老师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并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这样,同学们一定就能笑傲考场,考出理想的成绩!对联:概念、公式、定理、定律。
(学习物理必备基础知识)对象、条件、状态、过程。
(解答物理题必须明确的内容)力学问题中的“过程”、“状态”的分析和建立及应用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说明:凡矢量式中用“+”号都为合成符号,把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的前提是先规定正方向。
答题技巧:“基础题,全做对;一般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较难题,即使做错不后悔”。
“容易题不丢分,难题不得零分。
“该得的分一分不丢,难得的分每分必争”,“会做⇒做对⇒不扣分” 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不能只记结论,还须弄清其中的道理,知道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由来。
Ⅰ。
力的种类:这些力是受力分析不可少的“是受力分析的基础”力的种类:(13个力)有18条定律、2条定理 1重力:G=mg (g 随高度、纬度、不同星球上不同)2弹力:F=Kx3滑动摩擦力:F 滑=?N4静摩擦力:O ?f 静?f m (由运动趋势和平衡方程去判断)5浮力:F 浮=?gV 排6压力:F=PS=?ghs 7万有引力:F 引=G 221r m m 8库仑力:F=K 221r q q (真空中、点电荷)1万有引力定律B 2胡克定律B 3滑动摩擦定律B 4牛顿第一定律B 5牛顿第二定律B 力学 6牛顿第三定律B 7动量守恒定律B8机械能守恒定律B9能的转化守恒定律.10电荷守恒定律11真空中的库仑定律12欧姆定律13电阻定律B 电学14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B9电场力:F电=qE=qdu10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F=BIL(B?I)方向:左手定则1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f=BqV(B?V)方向:左手定则12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快.。
物理总复习基本物理量、公式、定律和规律总结物质5、升华和凝华⑴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如舞台上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降温,制造“白雾”。
⑵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如电灯泡发黑是气态钨遇冷,在灯泡壁直接变成固态钨。
6、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形成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其中水的位置不断变动着,水的状态不断转变,在这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因此,水循环影响地球各地的气候和生态,我们应有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记住云、雨、雾、露、霜、雪、雹的形成过程:①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夜间降温,在低空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低空形成雾.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夜间降温,在低空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草木等物体上形成露.②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夜间降温,在地面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草木等物体上形成霜。
③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高空降温,在高空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悬浮在高空形成云。
④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高空降温,在高空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从高空降下或降到地面前熔化形成雨。
⑤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高空降温,在高空凝华成小冰晶,从高空降下来形成雪⑥大气中的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受冷凝固成小冰雹块。
小冰雹块在流动过程中与小冰晶、小水滴合并,形成透明与不透明交替层次的大冰块。
当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气流无法支持,降到地面,就形成冰雹。
7、温度和温度计⑴温度的概念: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常用单位:摄氏温度(℃)。
知道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如:温水一般为40℃左右;冰箱冷冻室温度可调到-20℃以下。
⑵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①使用温度计之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的位置。
②正确的使用温度计(会拿、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⑶体温计:管内装水银,测量范围在35~42℃,分度值是0.1℃。
(人的正常体温为37℃)体温计玻璃泡的容积大,毛细管内径很细,玻璃泡上部有一“缩口”,故可离开人体进行读数,使用后拿住体温计的上部甩几下,让升入直管中的水银回到玻璃泡里。
8、“温室效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水汽等气体能让太阳发出的热顺利通过,达到地球,但却阻碍地表反射的热散发到大气层外,就像玻璃温室一样起保暖作用,使地球增温,导致气候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热带风暴频发等一系列气象灾害。
因此,人类应当有效地限制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大量植树造林。
9、“热岛效应”:①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燃烧大量的燃料,排放出大量的热;②以水泥、沥青为主的路面和建筑物有较强的吸收太阳辐射能的本领;③城市中的水面小、地面的含水量小,致使水的蒸发少,加之空气流动不畅城市中的热不能及时传递出去等原因,城市的平均气温比周围乡村高一些,就像一个个“热岛”一样,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10、人工降雨常用的一种方法:用飞机在适当的云层中撒布干冰,靠干冰的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
二、物质的物理属性1、物质的物理属性和分类⑴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⑵物质的密度(ρ)----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⑶物质的比热(c )----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吸的热;⑷物质的透明度----透明、半透、不透;⑸物质的硬度----软硬程度;⑹物质的延展性----易延展(金、纳米材料)、难延展;⑺物质的弹性----强弱程度;⑻物质的导电性----超导体、导体、半导体(锗、硅)、绝缘体;⑼物质的导热性----良导、不良、绝热;⑽物质的磁性----永磁、软磁、无磁;2、质量与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等无关,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使用托盘天平时,先水平调节:“放水平游码移零,针左偏螺母右调”,再横梁调节:“物左码右分两盘,先大后小移游码”。
3、密度ρ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力学特性),是鉴别物质的方法之一.在一定状态下,对同一种物质,比值ρ=m/v是确定不变的,所以,密度跟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注意:⑴同一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如水蒸气、水和冰的密度不同。
⑵外部条件改变时,物质的密度也会变化。
如物体受热膨胀,密度就会减小;如因为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所以当压缩打气筒内的气体时,质量不变,体积变小,气体密度就会变大。
⑶气体的密度值常指气体在标准大气压下、0℃条件时的值。
4、正确理解密度知识中的比例关系。
注意,研究的对象是同一种物质,还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⑴同一种物质,密度ρ一定,m1/m2= v1/v2,也就是同一种物质,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⑵不同的物质,密度ρ不同,当体积V相同时,m1/m2=ρ1/ρ2。
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
⑶不同的物质,密度ρ不同,当质量m相同时,v1 / v2 =ρ2/ρ1。
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
5、测定某种物质密度的思路:供选用的器材有天平、弹簧测力计、量筒、刻度尺、细线、水。
⑴固体的密度根据密度公式ρ=m/v。
其中m可用①天平直接测出;②弹簧测力计测物重G=mg,再求得;③量筒测出物体在水中漂浮时的V排水,根据G物= F浮,则mg=ρ水gV排,间接求得。
其中V可用①量筒或量杯用排水法测出体积,遇到密度小于水的物质时要用压入法或沉锤法,使物体浸没水中;②刻度尺间接测出形状规则的物体的体积。
⑵液体的密度除用天平测出m,用量筒或量杯测出V,根据密度公式ρ=m/v求得。
还可从有ρ液的公式间接求得。
如结合浮力知识:①称重法中F浮= G物-F/=ρ液gV排;②漂浮时F浮=ρ液gV排=G物。
密度计也是根据漂浮时,F浮=G计不变,ρ液与V排成反比制成。
它的刻度值是上小下大,间距是上疏下密。
⑶根据密度与其它物理量的比例关系,已知ρ1求ρ2。
如称重法测浮力中,∵物体浸没水中V排= V物,F浮= G物-F/=ρ水gV排,G物=ρ物g V物。
∴ρ物/ρ水= G物/ (G物-F/),测出G物和F/,可求ρ物。
三、物质的结构和尺寸1、分子世界⑴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放大镜、光学显微镜探测不到)⑵分子间有空隙,分子一直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激烈,扩散进行得快)⑶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它们的大小与分子之间的距离有关。
⑷固体中分子靠得很近,有规律地排列,只能围绕某一点振动,因此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体中分子间距约固体的两倍,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运动,因此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
气体中分子离得比较远,间距为固体的10倍以上,能自由地向各个方向运动,因此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粒子世界⑴分子由原子(直径约10-10m)组成。
(摩擦起电现象表明: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而这些粒子有的是带电的)⑵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直径约10-15m)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1897年汤姆逊发现)组成,原子不显电性。
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几乎集中原子质量的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绕着原子核高速旋转。
⑶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1919年卢瑟福发现)和不带电的中子(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组成。
⑷质子和中子都是由称为夸克(1964年盖尔曼提出)的更小粒子组成的。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如:回旋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1988年建成)。
3、宇宙世界⑴古代人提出“天圆地方说”、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⑵现代认为: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一员,太阳系又是银河星系中数以千亿颗恒星中的一个,而银河星系又是宇宙中无数星系中的一个。
⑶天文学家哈勃发现谱线“红移”现象(多普勒效应)表明星系都在以各自的速度远离我们而去。
⑷宇宙的起源,大多数科学家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亿年的一次大爆炸。
“大爆炸宇宙模型”4、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夸克—质子、中子—原子核—原子—分子;月球—地球—太阳—太阳系—银河系—星系团—超星系团。
5、“量天尺”:1光年为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1光年= 9.461×1015米.四、新材料及其应用1、导体和绝缘体:导体内部有大量的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如金属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子,当导体两端加有电压时,这些自由移动的电荷就在电压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绝缘体中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很少,一般情况下,绝缘体两端加上电压也不能形成电流。
注意: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可以成为导体,如玻璃在温度升高时,其导电的能力也逐渐增强。
2、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具有许多独特的功能。
例如:半导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即只允许电流从一个方向通过元件,可用于控制电路的通断;半导体三极管可用来放大电信号;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大小还可受光、温度、压力等因素控制,因此可制成光敏电阻、热敏电阻、压敏电阻等元件,用于计算机等电子仪器内。
3、超导体是一种当温度在某临界温度时,电阻为零的材料。
用于损耗很小地输送极大的电流,例如:远距离输电线路、超导磁悬浮列车。
4、纳米材料是指几何尺寸达到1—100nm范围的材料(1nm=10-9m),是分子水平上的研制,制成的用品有许多奇特的性质。
例如:纳米铜具有超塑延展性;纳米陶瓷硬度高、耐高温、有塑性;纳米奶瓶有抗菌作用。
运动和相互作用一、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一个选定的参照物而言。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时,得到的结论可能不同。
通常取地面为参照物。
同步卫星是以地球为参照物,地面上的人看同步卫星是静止的。
2、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例如:宏观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一直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宏观的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而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
3、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例如: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等.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二、机械运动和力1、使用刻度尺测量时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要会放、看、读、记。
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累积法、替代法、平移法、比例法等。
2、速度v 是用比值s/t 来定义的物理量,与s 、t 的大小无关。
⑴两种描述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图像:(a)路程——时间图像,简称路程图像(图a) (b)速度——时间图像,简称速度图像(图b)注意:①横坐标、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
(轴)②如何从图像中,读出速度和路程有多大。
(点、线、面)⑵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随时间不断变化,用v=s/t 计算它的平均速度时,要注意时间与路程一一对应,求出在该段时间或该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等于各段时间或各段路程内的速度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