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4-2015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 双基限时练5]
- 格式:doc
- 大小:100.50 KB
- 文档页数:11
双基限时练(五)苏轼词两首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故垒.牵累.磊.落身陷缧.绁B.公瑾.饥馑.木槿.觐.见皇帝C.雄姿.咨.询趑.趄龇.牙咧嘴D.萧瑟.吝啬.风樯.不稼不穑.解析A项,缧léi,余读lěi;B项,觐jìn,余读jǐn;C项,全读zī;D项,樯qiánɡ,余读sè。
答案 C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穿空:直插云霄B.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初嫁:刚刚嫁过来C.已而遂晴..,故作此遂晴:最终放晴D.竹杖芒鞋轻.胜马轻:轻松解析C项,“遂晴”应为“就放晴了”。
答案 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天然一段风流..态度B.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C.何妨吟啸且徐.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D.山头斜照却相.迎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解析A项,前:杰出的;后:指风韵。
B项,前:感觉;后:醒来。
C项,前:慢慢地;后:轻缓。
D项均偏指“我”。
答案 D4.下列句子中,所含修辞手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A.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羌管弄晴,菱歌泛夜D.留恋处,兰舟催发解析A、C、D三句含借代修辞。
A项的“樯橹”代指曹操水军;C项,“羌管”指代笛声;D项,“兰舟”指代舟子;B项,“雪”是比喻,喻浪花。
答案 B5.古诗词中,有时为了押韵,或为了强调某一点或为了协调平仄,常存在语序颠倒的情况,下列诗句中,不存在这种现象的一项是()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B.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书愤》)C.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解析A.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B.北望中原气如山;C.遥望孤城玉门关。
双基限时练(十七) 兰亭集序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清流激湍.颛.臾陈抟.老祖列传.B.流觞.曲水彭殇.河水汤.汤商.旅C.游目骋.怀伶俜.抨.击时弊怦.然D.放浪形骸.骇.人言简意赅.垓.下解析A.tuān/zhuān/tuán/zhuàn;C.chěnɡ/pīnɡ/pēnɡ/pēnɡ;D.hái/hài/ɡāi/ɡāi。
答案 B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全) 少长咸.集(都)茂林修.竹(修整) 清流激湍.(急流的水)B.畅叙幽.情(幽深,内藏) 人之相与.(交好)崇山峻.岭(高) 暂.得于己(短暂,一时)C.感慨系.之(附着) 修短随化.(变化)终期.于尽(至,及) 向.之所欣(过去,从前)D.喻.之于怀(比喻) 其致.一也(情趣)列坐其次.(排列) 列.叙时人(一个个地)解析A.修—高高的;C.化—造化;D.喻—明白。
答案 B3.下列句中与“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中“一”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答案 D4.比较以下句子中加点的“于”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当其欣于.所遇。
③不能喻之于.怀。
④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答案 D5.下列语句中,加点语句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曾见过母亲那件放在箱底珍藏多年的旗袍,无论是面料还是花色还是那奇妙的盘花扣,都漂亮得令人歆羡..。
B.那些在黑暗中蹲伏的峰峦,和天空勾结成一体。
更远处,一列锯齿形的山梁后,隐隐躲着几粒星子,仿佛在窥视..人间的动静。
C.老王一心想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加之对这些文物非常熟悉,给考察团汇报时,他洋洋洒洒....地说了一个多小时。
双基限时练(三) 哈姆莱特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玉玺.檄.文迁徙.畏葸.不前B.劳徕.赏赉.蓬莱.明眸善睐.C.戕.害铿锵.戗.风将.子无怒D.棕榈.闾.里伴侣.履.险如夷解析A项,檄xí,余读xǐ;B项,莱lái,余读lài;C项,全读qiānɡ;D项,榈lǘ,闾lǘ;余读lǚ。
答案 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枭雄削首示众局促拘泥古礼B.躬敬恭聆大教宿怨了却夙愿C.押轴技压群芳烦心繁文缛节D.缘起前例可援礼节知书达理解析A项,削—枭;B项,躬—恭;C项,押—压。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邱、向二人联系好买家,打算将该批假冒香烟出售,不料在搬运途中被侦查人员现场抓获,他们精心设计的黄粱美梦....化为了泡影。
B.近年来,纺织机械产品的出口创汇增速缓慢,严重制约着纺织业的发展,如何推动纺织机械行业的转型升级确实迫在眉睫....。
C.福建18个县市迎来今冬首场降雪。
人们纷纷走向户外,一睹对于生活在临近热带地区的人们来说难能可贵....的美丽雪景。
D.多年来,虽然各界人士不断呼吁,但中小学生减负却一直如水投石....,无大效果,这是单一的评价机制长期没有改变的结果。
解析黄粱美梦:黄粱:小米。
煮一锅小米饭的时间,做了一场好梦。
比喻虚幻的梦想。
含贬义。
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难能可贵:指难以做到的事情居然做到了,值得珍视。
如水投石:像水泼向石头,丝毫不入。
比喻听而不闻或言无效果。
答案 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战后几十年来,包括日本在内的亚太地区许多国家取得的发展成就,正是建立在本地区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和国际环境基础之上的。
B.近日,深圳一名年仅35岁的外企女白领突然猝死于深圳地铁的台阶上的报道,引发了人们对职场白领健康状况的关注。
C.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一季度还能够保持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双基限时练(九)离骚(节选)一、语言文字运用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步履.(lǚ)驰骋.(chěnɡ)包庇.(bì)B.孟陬.(zōu)庚寅.(yān) 揆.(kuí)乏C.肇.锡(zhào) 朝搴.(qiān) 阰.(pí)D.骐骥..(qí jì) 辟芷.(zhǐ) 宿.莽(sù)解析B.寅—yín。
答案 B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皇览揆余初度.兮度:时节B.不抚.壮而弃秽兮抚:循,握持C.恐美人之迟暮..迟暮:天晚了D.恐年岁之不吾与.与:待解析C.迟暮:衰老。
答案 C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恐美人..之迟暮B.乘骐骥以驰骋..兮C.惟草木之零落..以掩涕兮..兮D.长太息解析A.美人:喻指君主。
答案 A4.在下列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
①屈原自述身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异曲同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屈原用两句诗表达了“时不待我”的思想,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作者借芳香坚固耐久的植物,表现了“精勤修德,所行皆忠善长久之道”的含义,这两句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②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③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④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5.我国每个传统节日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请从下面几个节日中任选两个,各用一句话表现它们的特点。
重阳节:拄杖登山,老夫聊发少年狂。
清明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端午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清明节:清明时节纷纷雨,点点滴滴落心头。
专题四综合测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表人流行词语探微刘峰在近几年的流行新词语中,反映社会多元人群的新词语逐渐增多,其在语言结构、语义表达、产生机制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
表人流行新词语是流行新词语中的一个小类,表示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一类人,具有鲜明的类指化特征。
如“高考移民、宅男”等。
此外,表人流行新词语具有信息浓缩化的特点,用一个词就能表达一般要用几个词、一句话甚至几句话才能表达的语义,更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也便于人们记忆。
例如,“高富帅”“~控”等。
从语言结构特征看,表人流行新词语可分为两类。
一类以“成群”的方式出现,形成一个个表人流行新词语词群。
例如,~族(蚁族、裸婚族、啃老族),~控(微博控、网购控)等。
每一个词群,都可归纳为一个构词模式。
另一类则以单个词语的形式出现,如“草根”“土豪”等,与第一类词相比,该类流行词语数量较少。
从表达色彩看,大部分表人流行新词语的感情色彩浓厚,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与时尚感。
很多表人新词语之所以能够流行,很大程度上在于它们极富表达的感情色彩,如讽刺、戏谑等,不一而足。
表人流行新词语的产生途径多种多样。
“闺蜜”是通过简称(闺中密友)及谐音(闺密)两种方式创造出来的,“草根”和“炮灰”是通过借喻产生的“旧词新义”,“粉丝”是音译外来词,并和汉语已有词偶合。
在表人流行新词语中,有两种词语衍生方式非常突出,即词语模造词和借用外来词。
李宇明先生曾指出,当前大多数新产生的词语,都有一个现成的框架背景,这一框架就像是造词模子一样,称之为“词语模”。
词语模能批量生产新词语,并使其所生产的新词语形成词族。
上文所列举的每一个表人流行词语词群,都是由相应的词语模衍生出来的。
词语模造词实际上就是一个类推过程,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汉语创造新词的方式主要有两类:一是利用汉语中现有的构词材料和规则创造新词,二是借用外来词。
一、素材点说1.“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适用话题】①自古便有兴亡更替;②种因得果,早知现在,何必当初;③人总有自己最合适的位置;④一味的愁怨无法改变败落的结局;⑤记忆因为刻骨而铭心。
2.南唐后主李煜,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既不幸又幸运的人。
本是逍遥人,却进朱门殿。
生来帝王家,死成亡国魂。
命运就是喜欢捉弄人,他本可以轻轻松松地去做一个游山玩水、吟诗作词的皇家子弟,可他前面的几个哥哥不是病死,就是死于争夺权位,最不想做皇帝、也没能力做皇帝的李煜却成了皇帝,最后落得个国破人亡。
但若反过来说,作为才华横溢的词人的李煜,如果没有亡国的遭遇,他的千古绝唱,又从何而来呢?【适用话题】①逆境与财富;②磨难成就人生;③选择;④积极进取。
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适用话题】①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②没有知音的日子;③志存高远天地宽。
4.柳永一生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最终成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精美的词作,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适用话题】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②及时让思维转个弯;③人生的定位与追求。
5.词人“寻寻觅觅”,无所寄托,只能在秋天“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神伤。
词句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感伤情调,表达了词人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适用话题】①眷恋;②痛苦;③思念;④忧愁。
6.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爱国女词人,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的诗、词、文,特别是词,享有很高的声誉。
李清照本以写闺阁情怨、离愁别恨见长,是继秦观之后的“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后来,金兵入侵、国破家亡,南渡以后,李清照思念故乡、家国的情感日益强烈,残酷的现实和流离的生活扩大了她的创作视野,激起了她心中炽热的爱国情怀,她以诗、词、文为载体,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故国家园的思念源源不断地表达出来,因而她的作品的社会意义也明显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也显现出来。
双基限时练(十二)不自由,毋宁死奥林匹克精神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钦.佩(qīn)鉴.于(jiàn)沉湎.(mián) 缄.口不语(jiān)B.枉.然(wǎnɡ) 缴.械(jiāo)铿锵..(kēnɡ qiānɡ) 艰苦卓.绝(zhuó)C.褐.色(hè) 崩.溃(bēnɡ)崇.尚(chónɡ) 沉甸.甸(diān)D.纯粹.(cuì) 羞愧.(kuí)慷慨.(kǎi) 盎.格鲁撒克逊(ànɡ)解析A.湎-miǎn;B.缴-jiǎo;D.愧-kuì。
答案 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陷阱诉诸武力毫无顾忌B.部暑各抒己见截然不同C.辨论艰苦卓绝缄口不语D.桎梏充耳不闻虚无缥渺解析B.暑-署;C.辨-辩;D.渺-缈。
答案 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廖凡自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参演了多部影视剧,2014年凭借《白日焰火》中不瘟不火....的表演获得了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B.在李代沫因吸毒被羁押后,央视取消了他代言的广告播放,也有朋友声明与他脱离关系。
一时间,兔死狐悲....,他陷入困境。
C.到博物馆这站时,我想总算可以松快点了,没想到上来的人更多,反倒挤得我前仰后合....。
D.在地板行业20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一部分经销商和地板企业得以共同发展,但也有很多经销商和地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劳燕分飞....。
解析A.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
也可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火爆。
B.兔死狐悲:比喻因同类的灭亡感到悲伤。
望文生义。
C.前仰后合:谓身体前后晃动,不能自持。
多形容大笑状。
搭配不当。
D.劳燕分飞:比喻夫妻、情侣别离。
对象不合。
答案 A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目前,由多国专家组成的国际航空事故调查组,正在对卫星通信和飞机性能进行多学科的技术分析,以不断精确飞机坠入海水的位置。
双基限时练(五)雷雨(节选)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规矩.(jū)惊愕.(è)卑鄙.(bǐ)虐.待(nüè)B.汗涔.(cén) 交涉.(shè) 烦躁.(zào) 仆.人(pū)C.伺.候(cì) 哭啼.(tì) 敲诈.(zhà) 怜.悯(lián)D.弥.补(mí) 谛.听(dì) 昧.心(mèi) 雪茄.(jiā)解析A.矩—ju;B.仆—pú;C.啼—tí。
答案 D2.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樟木烦燥沉吟甜言密语B.涔涔惊愕窟窿略见一班C.弥补谛听执教歪风斜气D.贤慧严厉酝酿按步就班解析A.燥-躁,密-蜜;B.班-斑;C.斜-邪;D.步-部。
答案 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山西汾酒集团正式接管山西男篮,受委托在转让期间负责俱乐部日常管理的原投资人王兴江被告知离职,折腾了大半年的山西男篮转让最终水落石出....。
B.有些地方、部门工作做得不好,关键数据、主要数据不理想,但为了粉饰太平,把次要数据、一般数据吹得天花乱坠....,自我陶醉,到后来甚至真以为自己干得不错。
C.在国产手机努力强调手机拍照如何强大、芯片如何多核的时候,那些高端手机却殊途同归....地玩起了“多彩时尚”,苹果、三星的一款手机都提供了多种颜色选择。
D.新年伊始,屡屡在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上制造事端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竟然斩钉截铁....地在世人面前宣告,日中两国今日处境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有相似之处。
解析B.天花乱坠:用来形容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夸大的或不切实际的)。
A.水落石出:比喻真相大白。
不合句意。
C.殊途同归: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应该用“不约而同”。
D.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疑。
双基限时练(十四)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雷霆.(tīnɡ)拆.除(chāi)狭隘.(ài) 抵.触(dǐ)B.软肋.(lèi) 区域.(yù)阻梗.(ɡěnɡ) 变迁.(qiān)C.淘汰.(tài) 停泊.(bó)便.宜(biàn) 环绕.(ráo)D.潜.规则(qián) 装载.(zǎi)壮硕.(shuò) 颈.环(jǐnɡ)解析A.霆-tínɡ;C.绕-rào;D.载-zài。
答案 B2.下列词语中,字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辩论考赅锤炼雷霆万钧B.溃决馈赠匮乏振聋发聩C.软肋机敏熟识痴心忘想D.逻辑苍桑感慨来龙去脉解析A.赅-核;C.忘-妄;D.苍-沧。
答案 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作者不仅要有观察生活、捕捉细节的能力,还要能发挥想象力,向壁虚造....,这样的创作才能“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B.他生前著作等身,位高名尊,但因为死前不能坚守民族大义,委身敌寇,遭人唾骂。
其生荣死哀....,让人唏嘘。
C.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贫瘠、厚重、苍凉,却孕育出众多中国现当代著名的文学家,这可谓钟灵毓秀....。
D.这次修志工程前后历时10载,六更篇目,四易其稿,众手共襄,玉成其事....,凝聚了社会各方人士的心血和关爱,渗透着编修人员的艰辛和智慧。
解析A项,向壁虚造:又作“向壁虚构”,指毫无事实根据的捏造、虚构。
B项,生荣死哀:指活着受人崇敬,死后令人悼念。
多用来称颂生前有卓越贡献的死者。
C项,钟灵毓秀: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
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D项,玉成其事:指成全某件好事。
多用于男婚女嫁,也可用于其他好事。
答案 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台风使这一地区遭受了五十年来最严重的水灾,已导致五百余人死亡或失踪,大陆人民积极捐款捐物,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扶贫济弱、大爱无疆。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悲剧美的音乐诠释①悲剧美是美学的主要范畴之一。
它是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而且往往与崇高和壮美相联系,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音乐中的悲剧美是整个艺术悲剧美的重要的、极有光彩的组成部分。
它把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加以集中、浓缩,以音乐所特有的表情效果使人们在苍凉悲愤或慷慨激昂的感受中,获得音乐美的体验。
②悲剧美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用语“悲剧”,也不同于戏剧体裁中的悲剧,而是作为美的一种存在形态,即具有悲剧因素的客体对象,所以它既与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戏剧体裁中的悲剧有着内在联系,又具有本质区别。
美学悲剧包括了人类历史上、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不幸和苦难的事件,包括了一切艺术对这种苦难现象的表现。
悲剧性的审美意义“是具有正面素质或英雄性格的人物,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剧烈冲突中,遭到不应有的、但又是有必然性的失败、死亡或痛苦,从而引起人的悲痛、同情、奋发的一种审美特性”。
悲剧本质上与崇高相通或类似,必须能使人兴奋兴起,提高精神境界,产生审美愉悦。
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人们通常都承认悲剧是崇高的最高、最深的一种”。
这表明悲剧是一种富于哲理性、崇高的艺术。
不过,并非所有的崇高都是悲剧,也不是所有的悲剧都属于崇高,那些表现英雄牺牲的悲剧性,具有震撼力,本身就与崇高相通。
但具有正面素质的“小人物”的悲剧则是在社会生活中遭到不应有的痛苦而引起人们同情、沉思。
这类悲剧性与崇高相去甚远。
然而悲剧的效果就在于通过描写人类类似的苦难,来引起人民的恐惧与怜悯,从而净化和陶冶情操。
③大多数美学家认为,悲剧除了痛感之外还能给人一种深层次的快感。
音乐作品中存在大量以悲为美的现象,亚里士多德有过这样的解释:“怜悯和恐惧是人们最容易滋生的两种情感,必须用悲剧、音乐等艺术手段,将这些容易滋生的、过分强烈的、搅乱平静生活的情感宣泄净化,而重新回复心理平衡。
双基限时练(五)苏轼词两首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故垒.牵累.磊.落身陷缧.绁B.公瑾.饥馑.木槿.觐.见皇帝C.雄姿.咨.询趑.趄龇.牙咧嘴D.萧瑟.吝啬.风樯.不稼不穑.解析A项,缧léi,余读lěi;B项,觐jìn,余读jǐn;C项,全读zī;D项,樯qiánɡ,余读sè。
答案 C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穿空:直插云霄B.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初嫁:刚刚嫁过来C.已而遂晴..,故作此遂晴:最终放晴D.竹杖芒鞋轻.胜马轻:轻松解析C项,“遂晴”应为“就放晴了”。
答案 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天然一段风流..态度B.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C.何妨吟啸且徐.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D.山头斜照却相.迎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解析A项,前:杰出的;后:指风韵。
B项,前:感觉;后:醒来。
C项,前:慢慢地;后:轻缓。
D项均偏指“我”。
答案 D4.下列句子中,所含修辞手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A.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羌管弄晴,菱歌泛夜D.留恋处,兰舟催发解析A、C、D三句含借代修辞。
A项的“樯橹”代指曹操水军;C项,“羌管”指代笛声;D项,“兰舟”指代舟子;B项,“雪”是比喻,喻浪花。
答案 B5.古诗词中,有时为了押韵,或为了强调某一点或为了协调平仄,常存在语序颠倒的情况,下列诗句中,不存在这种现象的一项是()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B.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书愤》)C.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解析A.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B.北望中原气如山;C.遥望孤城玉门关。
答案 D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嫦娥一号”卫星首次拍摄的“中国第一幅月图”图幅宽约280公里,长约460公里,面积相当于湖北省的三分之二。
B.距今100万年前的复原后的“郧县人”是一个额头低平、眉弓粗壮、眼窝深凹而宽鼻短而上扬、吻部突出、唇长而薄的远古人形象。
C.荆州谢家桥一号墓的棺外紧紧裹着四层丝绸棺罩,考古人员介绍:这是迄今发现的层数最多的而且保存又是如此的完好。
D.音乐舞蹈史诗《千古东坡》1月28日在市体育馆的演出,精彩纷呈,既有歌舞,又有杂技,让观众在大开眼界的同时,看到一个多姿多彩的苏东坡,一个鲜活的苏东坡。
解析A中“首次拍摄”与“第一幅”语义重复累赘;“图幅”语意不明确,既可理解为“中国第一幅月图”这张图片的大小,也可以理解为这张图片所涵盖的月球地域面积。
B中“距今100万年前的复原后的‘郧县人’”语序不当,应为“复原后的距今100万年的‘郧县人’”。
C中“这是迄今发现的层数最多的而且保存又是如此的完好”成分残缺,应在“如此的完好”后加“的丝绸棺罩”。
答案 D二、课内阅读(一)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7~8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词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作为此词的首句,是即地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
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答案“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
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
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下声势。
8.本词运用了烘托和映衬的手法,试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烘托就是“烘云托月”,借描绘别的事物来突出主要对象。
词人写“千古风流人物”“小乔初嫁了”都为烘托英雄周瑜。
映衬则为相互衬托,词中实写赤壁之景与虚写火烧曹船之事就属映衬手法,为的是突出英雄周瑜。
答案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到周瑜一人身上,突出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这是烘托手法的运用,以此来突出人物形象。
词中用“小乔初嫁”衬托其雄姿英发,年轻有为,用“樯橹灰飞烟灭”衬托其赫赫战功,突出其指挥若定、谈笑风生的儒将形象。
(二)阅读《定风波》,完成9~10题。
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9.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中形象的分析。
在这首词中,有一些语句直接塑造了词人自己豁达、乐观、从容镇定的形象。
结合这些词句分析即可。
答案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冲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智者形象。
10.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词的语言和表现手法的理解。
作者能从生活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并用朴素的语言表达出来,是解答此题应紧扣的要点。
答案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
所以“于简朴中见深意”的评语十分恰当。
三、能力拓展(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1~12题。
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由词的上阕中,不难看出所写时节是早春,而后找出体现初春的物象,如“莺”“雨”“草”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早春。
从“莺初解语”中的“初”,“微雨”中的“微”以及草色的“遥看近却无”中可以看出。
早春时节,黄莺刚能啼叫,毛毛细雨轻拂,小草刚刚发芽。
1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感情的能力。
词的上阕写早春之景,景中不乏喜悦之情。
下阕抒情,通过“休辞”“人易老”“莫待”等关键词,不难看出词人时光易逝,应把握这大好时光的感情。
答案上片通过“莺初解语”“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表达了词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下片通过“休辞”“人易老”“莫待”表达了词人对光阴的珍惜之情。
劝导人们不要虚度人生,要珍惜大好青春时光。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4题。
卜算子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少。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13.这首词上片的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试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要求赏析词的前两句所用的修辞方法,作答时抓住词句中的“蝶衣”“猩红”,先确定所用修辞,再结合诗句分析如何使用这种修辞并指出其表达效果即可。
答案比喻。
作者将轻盈的花瓣比喻为蝴蝶的翅膀,描绘了花朵可爱的姿态;将鲜红的花朵比喻为猩红的血,描绘出花儿体态娇小、颜色鲜艳的特点。
14.词的上片为什么说“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词的下片为什么又说“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作者这样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并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词句中的“道是”是“如果说”的意思,据此来理解这两句词,而后归纳出其中所含有的诗人的感情即可。
答案上片说“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是说天公是惜花的,不然,花朵为什么千姿百态,争奇斗艳呢?下片说“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是说天公是不惜花的,不然,为什么会雨洗风吹,使百花凋零呢?表达了对天公让风雨任意摧残花朵的愤懑之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行香子·过七里滩苏轼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