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阅读演练及解析10 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07.00 KB
- 文档页数:5
绝密★启封前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
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
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
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
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
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
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
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
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
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
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
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
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
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
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
2014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阅读演练及解析71.续写下面的句子,要求与原句组成一个排比句。
既然成不了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既然成不了大树,)就做一棵小草;既然成不了江河,就做一条小溪;既然成不了高山,就做一个石子。
2.从下面的故事中选一个,展开想象,将其扩展为生动形象的一段话。
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不少于50字。
(1)李贺骑驴觅佳句(2)荆轲倚柱而箕踞(3)屈原怀石投汨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解析一要符合人物身份,二要符合情景要求,三要语言流畅、生动,有一定文采。
答案屈原披头散发,行吟泽畔,他绝望了,他最后望了一眼如灰的天空,如幽灵游荡的故国,他闭上双眼投身于汨罗江。
3.根据下面两种情景,以“风”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字。
情景一:冬天早晨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情景二:夏日傍晚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解析语言要丰富,注意突出重点。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含文言文全文翻译)语文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2道小题,共8页。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份。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每小题3分)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
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深()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行()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守祖训,流风余韵,绵延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家风。
1、下列汉字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萃孚fóu 佳恪géB、粹负fú佳恪kèC、粹负fù嘉恪géD、萃孚fú嘉恪kè2、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选项是( )A、家风是一个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好的家庭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B、家风即便是一个家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C、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庭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D、家风是最为宝贵的一个家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庭必备的要素。
中国美术馆和台湾长流美术馆共同举办的“江山万里-——-——张大千艺术展”今日与观众》前站满了凝神观看的人。
这青见面。
走进中国美术馆五层展厅,迎面的青绿山水画《谷口人家..绿泼彩渲染的画面,墨色浑厚华滋,层次分明;章法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勾皴笔法遒劲雄健,开阖有度,令人叹为观止。
在展厅右侧,一幅《江山万里图》静静地面对着来来往往的人流。
“”开阔的画面及其意境,向人们展示着笔墨点染间的艺术动力,也仿佛在诉说着画家眷恋故土的情怀。
3、下列选项中的“人家”与语段中加点词“人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B、小女子已许配了人家C、你走了,教人家怎么办呢D、诗书门第,勤俭人家4、下列选项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二、文言文阅读(22分。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卷Ⅰ)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马身人首》(罗丹)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
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
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
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
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17份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北京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四川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大纲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天津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安徽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山东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广东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江苏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江西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浙江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湖北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湖南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福建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课标1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课标2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辽宁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重庆卷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doc2014·安徽卷(课标语文)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2014·安徽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
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舐,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舏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舔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2014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阅读演练及解析151.下列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人在不断的追逐中寻找快乐,有的人却在平凡的生活中,品味着平淡的幸福。
安之若素....B.毕业时,虽然我们班同学都没有许下海誓山盟,但是我们在....心里一直把彼此当做一辈子的朋友!C.在热烈的掌声中,这次为期一周的漫长的论证会终于打退堂鼓....了。
作为东道主的我们,也终于松了口气。
D.戊戌变法后,梁启超发表了大量作品,成为中国学术界的执牛耳...者.,他对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解析A项,安之若素:指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B项,海誓山盟:用在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C项,打退堂鼓:比喻做事中途退缩;D项,执牛耳者: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北京春季人才市场的“外国企业人才招聘会”,首日便出现“爆棚”,但由于招聘用人的门槛过高,应届毕业生只能望.“.洋.”.。
兴叹..B.《永不磨灭的番号》收视率稳居全国第一,但观众不满女主角,再续赛貂蝉死得太早,期待其复活,据说导演或许会东山再起....荧屏精彩。
C.自古以来,在原作基础上进行“狗尾续貂”就鲜有成功的范....例。
经典名著《红楼梦》的各种续本曾经层出不穷,但无一获得读者认同。
D.《人民日报》评论认为,日本排放核废水,不能独断专行,应该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保护海洋环境,切莫以邻为壑,对其他国家....造成损害。
解析A项,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此处的“洋”加引号,表示特殊用法,借指“外国企业”。
B项,“东山再起”比喻失势后重新得势。
不合语境。
C项,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D项,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
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摭.(zhí)拾哄.(hōng)笑擎.(qín)天柱钻.(zuān)木取火B.屏.(bǐng)息包扎.(zhā)夹(jiā)克衫言之凿凿(záo)C.孱(càn)弱牌坊(fāng)干.(gàn)细胞铩.(shā)羽而归D.吟哦.(é)皲.(jūn)裂胳.(gā)肢窝蜚.(fēi)声中外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这个节目融合了京剧、粤剧、秦腔等中国戏曲的精萃,舞者多变的动作和戏剧化的表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喜怒哀乐的情绪。
B.城郊的这座园林,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溪流小径曲折萦纡,到了春天,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真是一处世外桃源。
C.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有些备受国人青睐的外国名品,其实是用中国的原料,在中国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已不是地道的泊来品。
D.该公司在把握市场脉搏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依靠独树一帜的管理理念以及出奇不意的营销策略赢得了商机,获得了发展。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从小到大,母亲一直是你的守护天使,当母亲需要你的时候,不要推托..工作繁忙,久不回家,哪怕是一句问候,也是给母亲最好的安慰。
B.社会需要个体的行动,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实事做起,不需要太多的空话,赞同这种观点的,远不只..一个人。
C.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与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D.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B.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2014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阅读演练及解析10
常用的敬词、谦词、雅语举例
(一)敬词
1.“拜”字族
拜读:读对方作品。
拜会:和对方见面。
拜望:看望或探望对方。
拜托:请对方帮忙。
2.“奉”字族
奉告:告诉对方。
奉还:对方的物品归还。
奉送:赠送对方礼物。
3.“高”字族
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
高龄、高寿:指老人家年龄。
高见:指对方的见解。
高攀:和他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
高堂:称对方父母。
高足:称对方的学生或徒弟。
4.“贵”字族
贵姓:询问对方的姓。
贵庚:询问对方的年龄。
贵恙:称对方的病。
5.“惠”字族
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存:多用于送对方相片、书籍等纪念品。
惠顾:商家称顾客到来。
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6.“令”字族
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爱:尊称对方女儿。
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
7.“宝”字族
宝号:称对方的店铺。
宝眷:称对方的家眷。
8.“呈”字族
呈正:指把自己的作品送交别人批评指正。
呈报:指用公文向上级报告。
呈请:指用公文向上级请示。
9.“垂”字族
垂问: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垂询:称对方(多指顾客)对本人(企业)事务的询问。
10.“光”字族
光临:称对方到来。
光顾: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11.其他敬词
璧还:用于归还对方物品。
俯就:请对方同意担任某一职务。
斧正:请对方修改文章。
恭候:用于等待对方。
借问:用于向别人打听事情。
千金:称别人的女儿
雅正:把自己的书画等送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
鼎力:用于感谢对方的热情帮助。
华诞:称对方的生日。
(二)谦词
1.“家”字族
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
家父、家严:称自己的父亲。
家慈:称自己的母亲。
家兄:称自己的兄长。
2.“舍”字族
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龄小的亲属。
舍侄:称自己的侄子。
舍弟:称自己的弟弟。
舍亲:称自己的亲人。
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3.“鄙”字族
鄙人:谦称自己。
鄙意:自己的意见。
鄙见:自己的见解。
4.“愚”字族
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
愚见:自己的见解。
5.“敝”字族
敝人:谦称自己。
敝姓:谦称自己的姓。
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
6.“拙”字族
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
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
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7.“小”字族
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
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8.“敢”字族
敢问:用于向对方询问问题。
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
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9.“见”字族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自己。
10.其他谦词
久违:好久没见。
久仰: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
错爱:表示感谢对方的关心、爱护。
刍荛之见:称自己浅陋的看法。
过奖、过誉:用于自己受到表扬或夸奖。
寒门:称自己贫寒的家庭。
寒舍:谦辞,称自己的家。
马齿徒增:称自己白白增长年岁。
涂鸦:称自己字写得不好或画画得不好。
(三)雅语
1.生活雅语
请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
向人提问说“请教”,得人惠顾说“借光”,
无暇陪同说“失陪”,归还物品说“奉还”,
需要考虑说“斟酌”,请人勿送说“留步”,
对方到场说“光临”,未及迎接说“失迎”,
请人接受说“笑纳”,祝人健康说“保重”,
接受好意说“领情”。
2.“别”之雅语
分手辞别曰“告别”,握手告辞曰“握别”,
拱手辞别曰“揖别”,挥手告辞曰“挥别”,
亲吻离去曰“吻别”,叩拜辞行曰“拜别”,
设宴送行曰“饯别”,致谢告辞曰“谢别”,
临别赠礼曰“赠别”,离别留言曰“留别”,
前往送行曰“送别”,丢开离去曰“抛别”。
不愿分别曰“惜别”、“恋别”,长久分别曰“阔别”、“长别”,永久分别曰“永别”、“诀别”。
3.“笔”之雅语
开始写作叫“动笔”,提笔撰文和作画叫“命笔”,轻松自如的文字叫“逸笔”,写作过程的中断叫“辍笔”,文章臃肿的文字叫“赘笔”,个人亲自动手写叫“亲笔”,对上写信的谦称叫“谨笔”,本人口授他人写叫“代笔”,对下写信的谦称叫“草笔”,文章韵味风格叫“文笔”,皇帝书写的文字叫“御笔”。
在前段文章中为后段文章埋伏的线索叫“伏笔”,读后感写的文字叫“随笔”,与题旨无关的话叫“闲笔”,结束后补充文字的话叫“余笔”,细致的文字绘画叫“工笔”,请人书画的稿酬叫“润笔”,无聊庸俗的文字叫“歪笔”,动手拟订集体名义的文稿叫“执笔”,文章写得好的地方叫“妙笔”,练习性的写作叫“练笔”,愉快地作文或作画叫“欣然命笔”,好的文章或语句叫“成功之笔”。
4.其他雅语
劳驾: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
留步: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
托福:依赖别人的福气使自己幸运。
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婉辞)。
更衣:婉辞,上厕所。
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
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