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 学案(表格式)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3
《太阳系》导学案一、导言本次导学案将指挥同砚们一起探索太阳系的奥秘,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以及各个行星的特点和运行轨迹。
通过本次进修,我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的无限魅力。
二、目标1. 了解太阳系的观点和组成。
2. 掌握太阳系内各个行星的特点和运行轨迹。
3. 培养对宇宙的好奇心,拓展视野。
三、先导知识在开始进修太阳系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1. 什么是太阳系?2. 太阳系由哪些天体组成?3. 太阳系中有几个行星?四、进修内容1. 太阳系的观点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流星和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是地球所在的宇宙空间。
2.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恒星,也是地球的主要能源来源。
行星:太阳系中共有8个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的遥近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卫星:除了行星外,太阳系中还有大量的卫星盘绕着行星运转,比如地球的月亮、木星的浩繁卫星等。
小行星、流星和彗星:太阳系中还有大量的小行星、流星和彗星,它们在太阳系中游荡。
3. 各行星的特点和运行轨甲- 水星: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它是太阳系中最小的行星,表面温度极高。
- 金星:金星是太阳系中最亮的行星,它的大气层非常浓密,表面温度也极高。
- 地球: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拥有大量的水资源和生命。
- 火星:火星是地球的邻居行星,它有着红色的表面,被称为“红色星球”。
- 木星: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拥有浩繁的卫星,其中最闻名的是伽利略卫星。
- 土星:土星是太阳系中最美丽的行星,它有着美丽的光环,由大量的冰和岩石碎片组成。
- 天王星:天王星是太阳系中最冷的行星,它的轨道是倾斜的,因此被称为“侧卧行星”。
- 海王星:海王星是太阳系中最遥遥的行星,它的表面温度极低,是一个冰冷的世界。
五、进修方法1. 观看相关视频:观看与太阳系相关的视频,加深对太阳系的认识。
2. 阅读相关书籍:阅读有关太阳系的书籍,了解更多关于太阳系的知识。
《太阳系》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成员及其特点;2. 掌握太阳系行星的运动规律;3. 了解太阳系中的天体间的互相干系;4. 探索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导学内容:1. 太阳系的组成成员及特点;2. 太阳系行星的运动规律;3. 太阳系中的天体间的互相干系;4. 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请同砚们观察底下这幅图片,思考太阳系是什么样子的?太阳系中有哪些天体?它们之间是如何运动的?第二步:进修1. 太阳系的组成成员及特点:- 太阳: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提供能量维持太阳系内各天体的运动;- 行星:共有8颗行星,从近到遥分别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卫星:盘绕行星运转的天体,如地球的月球;- 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天体;- 彗星:呈现尾巴状的天体,无意会经过太阳系;- 流星:小行星或彗星进入地球大气层时燃烧产生的现象。
2. 太阳系行星的运动规律:- 行星绕太阳公转,公转速度与距离太阳的遥近有关;- 行星自转产生白昼和黑夜的现象;- 行星的轨道呈椭圆形,离心率不同。
3. 太阳系中的天体间的互相干系:-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行星盘绕太阳公转;- 行星之间存在引力互相影响,形成行星间的轨道干系;- 卫星盘绕行星运转,形成卫星系统。
第三步:拓展1. 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太阳系起源于约46亿年前的一团气体和尘埃云,经过凝聚形成太阳和行星;- 行星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激烈的碰撞和演化,形成各自奇特的特点;- 太阳系的演化过程至今仍在进行,未来可能出现新的天体或变化。
第四步: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太阳系的组成成员及其特点,掌握了太阳系行星的运动规律,了解了太阳系中的天体间的互相干系,探索了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希望同砚们能够继续对太阳系进行深入的探索和钻研,探索宇宙的奥秘。
《太阳系》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太阳系》。
想必大家对太阳系这个话题都不陌生吧!太阳系是我们所居住的宇宙家园,由太阳、地球和其他一系列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组成。
在今天的课上,我们将深入了解太阳系的组成、运行规律以及各个天体的特点。
二、探究太阳系1.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主要包括太阳和若干行星、卫星、小行星、流星、彗星等。
请思考: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是什么?它们是如何组成太阳系的?2. 太阳系的运行规律地球绕着太阳做公转,同时也自转;其他行星也都绕着太阳做公转。
请思考:为什么日出日落的时间会有变化?行星的运行速度和轨道规律是怎样的?三、太阳系中的行星1. 内行星与外行星太阳系中的行星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
请思考:内行星和外行星有什么区别?它们的特点是什么?2. 行星的特点行星有自己的特点和运行规律,每个行星又各具特色。
请思考:地球和其他行星有什么不同之处?可从大小、表面特征、气候等方面进行比较。
四、太阳系中的卫星和其他天体1. 卫星的分类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转的天体,有天然卫星和人造卫星之分。
请思考:地球有几颗卫星?其他行星的卫星又有什么特点?2. 小行星和彗星的特点太阳系中除了行星和卫星外,还有一些小行星和彗星。
请思考:小行星和彗星有哪些特点?它们对太阳系有什么影响?五、总结与展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太阳系的组成、运行规律以及各个天体的特点。
希望大家能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复习,进一步加深对太阳系的理解。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关于宇宙的奥秘,让我们一起期待吧!以上就是今天关于《太阳系》的学习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多多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加深对太阳系的了解。
谢谢大家!愿我们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共同前行!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2. 掌握太阳系内各个行星的特点和运动规律;3. 了解太阳系外围的天体和其特点。
导学内容:1. 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2. 太阳系内的行星及其特点;3. 太阳系外围的小行星、彗星等天体。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系大家族》表格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对搜集到的有关太阳的各种信息进行总结评价。
●能够用安全的方法观测太阳。
●能够用一定的器材给九大行星排列位置。
●尝试着模拟太阳系运动的游戏。
科学知识●知道太阳系的构成,知道九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
●明确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了解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过程。
●知道太阳的有关知识。
●了解太阳系中有关行星、彗星、小行星和流星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和茫茫宇宙相比人的个体的渺小。
●意识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不断向未知领域探索的。
二、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不知道太阳系的构成、九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太阳的有关知识;不了解太阳系中有关行星、彗星、小行星和流星的知识。
层次2:知道太阳系的构成、九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太阳的有关知识;不了解太阳系中有关行星、彗星、小行星和流星的知识。
层次3:知道太阳系的构成、九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太阳的有关知识;了解太阳系中有关行星、彗星、小行星和流星的知识。
探究能力层次1:能够用安全的方法观测太阳,不能对搜集到的有关太阳的各种信息进行总结评价,不能够用一定的器材给九大行星排列位置和尝试着模拟太阳系运动的游戏。
层次2:能够用安全的方法观测太阳,能对搜集到的有关太阳的各种信息进行总结评价,能够用一定的器材给九大行星排列位置,不能尝试着模拟太阳系运动的游戏。
层次3:能够用安全的方法观测太阳,能对搜集到的有关太阳的各种信息进行总结评价,能够用一定的器材给九大行星排列位置,能尝试着模拟太阳系运动的游戏。
三、教学准备有关太阳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等,涂上墨汁的玻璃片(事先做好),数十张的照相底片,橡皮塞、1.5米长的细绳、水笔的塑料管、有孔的橡皮塞、带有计时功能的手表、砝码、记录纸、网球等。
四、教学步骤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寻找生物的家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收集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及其相关资料。
《太阳系》导学案
一、导入
大家好,今日我们要进修的主题是《太阳系》。
太阳系是我们所在的宇宙中一个分外重要的系统,它由太阳和盘绕着太阳运转的八大行星以及一些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组成。
通过进修太阳系,我们可以更深度地了解我们所生活的宇宙世界。
二、目标
1.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
2. 精通太阳系中各个行星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3. 了解太阳系中其他天体的特点。
三、导学
1. 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
- 请简要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包括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等。
2. 太阳系中的行星
- 请列举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3. 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
- 请简要介绍太阳系中的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等其他天体的特点。
四、拓展
1. 请设计一个关于太阳系的试验或观察活动,让同砚们通过实践更好地理解太阳系的结构和运动规律。
2. 请同砚们查找一些关于太阳系的有趣知识或趣闻,并在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五、总结
通过今日的进修,我们对太阳系有了更深度的了解,知道了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各个行星和其他天体的特点。
期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对宇宙的好奇心,不息探究更多有关太阳系和宇宙的知识。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度进修太阳系的相关内容,敬请等候!
六、作业
1. 请同砚们整理今日进修的内容,写一篇关于太阳系的总结报告;
2. 请同砚们完成拓展活动中设计的试验或观察活动,并记录试验结果;
3. 请同砚们筹办好下节课要分享的有趣知识或趣闻。
在太阳中的相对位置。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认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建立太阳系的科学概念。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通过搭建太阳系模型,理解太阳系行星之间的关系。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阅读文本资料,体悟人类探索行星奥秘的意义。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
五、练一
练
11.太阳系大家庭
一、选择题
1.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是()。
A.金星
B.火星
C.水星
D.土星
2.下列描述的是金星相对于其他颗行星的特点的是()。
A.运行速度最快
B.夜空中最亮的行星
C.与地球的环境最接近
D.体积和质量最大
3.右图是()它是八颗行星中光环最突出和明显的行星。
A.木星
B.土星
C.金星
D.天王星
4.关于月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月球是第一个人类曾经登陆过的地外天体。
B.地球上重 40 牛顿的物体,月球上也是 40 牛顿
C.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
D.月球是太阳系中体积第五大的卫星
5.目前,科学家在探知太阳系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存的生物是()。
《太阳系》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言本导学案将带领同学们一起探索太阳系的奥秘,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深入了解每颗行星的特点及其运行规律。
通过本次学习,同学们将对太阳系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并且对宇宙的奥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学习目标1. 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和特点;2. 掌握太阳系中各个行星的特点及其运行规律;3. 提高对宇宙的探索和认知能力。
三、学习内容1. 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2.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3. 行星的运行规律。
四、学习方法1. 观看相关视频资料;2. 阅读相关课本和资料;3. 小组讨论、展示;4. 实地观测、模拟。
五、学习步骤第一步: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对太阳系的构成和特点有一个整体了解。
第二步:阅读相关课本和资料,了解太阳系中各个行星的特点及其运行规律。
第三步:小组讨论,讨论太阳系中不同行星的特点,彼此分享对宇宙的认识和疑惑。
第四步:实地观测,利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太阳系中的行星,体会宇宙的壮丽和神秘。
第五步:模拟太阳系的运行规律,让同学们自己动手模拟太阳系中行星的运行轨迹,并观察其规律性。
六、总结与反思通过本次学习,同学们对太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宇宙的神秘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保持对宇宙的好奇心,不断探索未知,深入了解宇宙的奥秘。
七、延伸阅读1. 《宇宙的奥秘》;2. 《行星探索》;3. 《太阳系漫游》。
通过本次学习,相信同学们对太阳系和宇宙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希望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保持对宇宙的好奇心,不断探索未知的奥秘。
祝同学们在这次学习中取得收获,开启对宇宙无限的探索之旅!第二课时导学目标:通过学习太阳系,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运行规律以及各个行星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导学内容:1.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八大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
2. 太阳系的运行规律:公转、自转、运行轨道、运行速度等。
3. 八大行星的特点: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2. 精通太阳系内各行星的特点和运动规律;3. 了解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和人类探测活动。
导学内容:1. 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2. 太阳系内各行星的特点和运动规律;3. 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和人类探测活动。
导学重点:1. 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2. 各行星的特点和运动规律;3. 人类探测活动。
导学难点:1. 各行星的运动规律;2. 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
导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请同砚们回答以下问题:1. 什么是太阳系?2. 太阳系由哪些天体组成?3. 你知道太阳系中有几颗行星吗?二、观点讲解(15分钟)1. 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其中,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行星盘绕太阳运动。
2. 各行星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水星:离太阳最近,表面温度极高。
- 金星:地球的“姊妹星”,大气层厚,表面温度高。
- 地球: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 火星:表面有大量火山和峡谷,可能有过生命存在的迹象。
- 木星:体积最大,有红斑和多颗卫星。
- 土星:有明显的光环,卫星浩繁。
- 天王星:自转轴倾斜度极大。
- 海王星:距离太阳最遥,有强烈的风暴。
3. 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和人类探测活动:除了行星和卫星,太阳系中还有小行星、流星、彗星等天体。
人类通过探测器和卫星对太阳系进行探测,如“观光者”号、“卡西尼”号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请同砚们谈论以下问题:1. 为什么水星和金星的表面温度会很高?2. 为什么木星和土星有明显的光环?3. 人类为什么要进行太阳系的探测活动?四、练习与谈论(20分钟)1. 请同砚们分组完成以下练习:- 用一句话描述每颗行星的特点;- 画出太阳系的示意图,标出各行星的位置;- 选择一个人类探测活动,介绍其成就和意义。
2. 分组谈论并展示练习效果。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请同砚们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沉思以下问题:1. 你觉得太阳系中最有趣的天体是什么?2. 你对人类探测太阳系的将来有什么等候?六、作业安置(5分钟)1. 完成教室练习的汇总报告;2.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太阳系的知识。
《太阳系》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太阳系的概念和组成;2. 掌握太阳系内各行星的特点和运动规律;3. 能够描述太阳系中其他天体的特点和作用;4. 能够简单解释太阳系的形成过程。
二、导学内容1. 太阳系的概念和组成;2. 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流星等的特点和作用;3. 彗星、星云、行星环等其他天体的特点;4. 太阳系的形成过程。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放映太阳系的图片、视频或介绍太阳系的动画片,引发学生对太阳系的兴趣,让学生预习太阳系的基本知识。
2. 学习过程:讲解太阳系的概念和组成,介绍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流星等的特点和作用,通过多媒体展示或实物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太阳系的构成。
3. 拓展延伸:讨论太阳系中的彗星、星云、行星环等其他天体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太阳系的更多奥秘,并鼓励他们展开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4. 归纳总结: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总结,让学生自主总结太阳系的特点和组成,梳理太阳系的重要知识点,加深他们对太阳系的理解和记忆。
5.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太阳系的文章或制作太阳系的海报,巩固对太阳系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四、导学效果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作业检查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太阳系知识的掌握情况;2. 考核学生对太阳系的概念、组成、特点和作用的理解程度;3.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讨论,提高学生对太阳系知识的兴趣和深入理解;4. 综合评价学生在课堂表现和作业成绩,对学生太阳系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五、拓展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太阳系模型的制作比赛,让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深入了解太阳系。
2. 鼓励学生独立查阅相关书籍或资料,对太阳系的各个方面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可以组织夜观活动,让学生观察星空,了解夜空中的星系和行星,加深他们对太阳系的实际感知和理解。
六、课后反思1. 思考导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太阳系知识的效果;2. 总结学生的学习表现,根据评价结果,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3.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不断优化太阳系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年级六学科科学课型新授课授课教师
学习内容太阳系
学习目标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学习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学习难点
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学习准备1.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
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等;
2.教师事先考察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室外场地。
集体备课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设问导读
1、提出问题: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
2、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有关太阳系资料的收集,现在让我们来开个有关太阳系的交流会,请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展示。
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
(最好是有关太阳系的科普录像资料)
4、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导学过程合作探究
1、讨论:怎样才能建好模型?需要哪些相关数据才能保证我们建的模型相对准确?
2、阅读课本56页有关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
3、尝试根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来建模型,思考:
(1)如何在桌面上将八大行星摆列出来?
(2)如果要对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的数据进行处理,该如何处理?
汇报点评:
学生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太阳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
巩固练习: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___、___和___组成了太阳系。
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拓展延伸:
假若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其他行星的直径是多大呢?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是多远呢?我们能在操场上完成这样的游戏吗?交流在建造模型过程中的体会。
板书设计
太阳系
一、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新课标第一网
二、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
导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