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切片的实验报告doc
- 格式:docx
- 大小:16.55 KB
- 文档页数:10
一、实验目的通过肝小叶切片实验,观察肝小叶的解剖结构,了解肝细胞、肝血窦、胆小管等组织成分的分布和形态,以及门管区和小叶间血管、胆管的走向。
二、实验材料1. 肝脏组织样本2. 甲醛固定液3. 石蜡包埋剂4. 刀具5. 稀盐酸6. 乙醇7. 二甲苯8. 苏木精染液9. 伊红染液10. 水洗液11. 显微镜12. 切片机三、实验方法1. 取新鲜肝脏组织样本,用甲醛固定液固定24小时。
2. 将固定好的肝脏组织样本放入稀盐酸中浸泡,以去除多余的组织成分。
3. 将浸泡后的组织样本用流水冲洗干净,再进行乙醇脱水处理。
4. 将脱水后的组织样本放入二甲苯中透明化。
5. 将透明化后的组织样本进行石蜡包埋,制成石蜡块。
6. 使用切片机将石蜡块切成5微米厚的切片。
7. 将切片置于水中展平,用苏木精染液染色肝细胞和血管,用伊红染液染色其他组织成分。
8. 将染色后的切片用流水冲洗干净,再进行脱水和透明化处理。
9. 将透明化后的切片用中性树胶封片。
10. 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记录肝小叶的结构特点。
四、实验结果1. 肝小叶的形态结构:肝小叶呈多角形,由中央静脉和周围排列的肝索组成。
肝索由肝细胞构成,细胞呈多边形,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2. 肝细胞:肝细胞为多边形,胞浆丰富,含有嗜酸性颗粒。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较大,核仁明显。
3. 肝血窦:肝血窦位于肝索之间,呈椭圆形,腔隙较大,内含大量血液。
窦壁由内皮细胞构成,细胞呈扁平状。
4. 胆小管:胆小管位于肝索之间,呈细长的管道状,内含胆汁。
胆小管壁由单层立方上皮细胞构成。
5. 门管区:门管区位于肝小叶的周边,含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
小叶间动脉和静脉呈管状,管壁较厚,含有平滑肌层。
小叶间胆管呈细长的管道状,壁由单层立方上皮细胞构成。
6. 小叶间血管和小叶间胆管的走向: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静脉在小叶间门管区汇合,形成肝静脉。
小叶间胆管则与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静脉并行,最终汇入肝总管。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肝脏的组织结构;2. 观察肝细胞、血管、胆管等组织成分;3. 掌握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的技巧。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肝脏组织、4%甲醛溶液、乙醇、蒸馏水、苏木精、伊红、酒精、二甲苯等;2. 实验仪器:显微镜、切片机、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剪刀、镊子、解剖针等。
三、实验方法1. 取新鲜肝脏组织,固定于4%甲醛溶液中;2. 梯度酒精脱水:将固定好的肝脏组织依次放入70%、80%、90%、95%、100%酒精中,各处理30分钟;3. 石蜡包埋:将脱水后的肝脏组织放入二甲苯中脱蜡,然后进行石蜡包埋;4. 切片:将石蜡包埋的组织进行切片,厚度为5微米;5. 染色:将切片依次放入苏木精染液、伊红染液中进行染色;6. 洗涤:将染色后的切片依次放入蒸馏水、酒精中进行洗涤;7. 复水:将洗涤后的切片放入二甲苯中进行复水;8. 观察与绘图:在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的结构,并进行绘图。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肝小叶结构:肝小叶是肝脏的基本功能单位,由肝细胞组成。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肝小叶呈六角形,中央为中央静脉,周围为肝细胞索,肝细胞索之间为门管区。
2. 肝细胞:肝细胞是肝脏的主要细胞类型,具有分泌、代谢、解毒等功能。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肝细胞呈多边形,细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等细胞器。
3. 肝窦:肝窦是肝细胞之间的空隙,是血液与肝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肝窦呈不规则形,血管内皮细胞之间有较大的间隙。
4. 胆管:胆管是肝脏分泌胆汁的管道,分为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胆管呈圆形或椭圆形,管壁由单层立方上皮细胞构成。
5. 肝血管:肝血管包括肝动脉和肝静脉,分别供应肝细胞和引流肝细胞代谢产物。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肝动脉和肝静脉呈圆形或椭圆形,管壁由平滑肌细胞构成。
6. 门管区:门管区是肝细胞、胆管、肝血管汇集的区域。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门管区内有三联管,即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
实验日期:2023年4月10日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正常肝脏切片,了解肝脏的解剖结构、组织学特征以及肝小叶的组成,并学习肝脏的基本功能。
实验材料:1. 正常肝脏组织样本2. 切片机3. HE染色试剂盒4. 显微镜5. 图像采集系统实验方法:1. 样本处理:取新鲜正常肝脏组织样本,去除脂肪和结缔组织,用生理盐水清洗,并用刀片切成约2mm厚的组织块。
2. 切片制作:将组织块固定于切片机上,使用切片机将组织块切成连续切片,厚度约为5μm。
3. 染色:将切片放入染色缸中,按照HE染色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染色,包括苏木精染色、盐酸酒精分化、伊红染色和酒精脱水等步骤。
4. 显微镜观察:将染色后的切片用显微镜观察,使用10倍和40倍物镜观察肝小叶的组成、肝细胞的结构和肝内胆管等。
实验结果:1. 肝小叶结构:正常肝脏切片显示肝小叶呈多角棱柱体,由中央静脉、肝索和肝窦组成。
肝索由肝细胞构成,呈放射状排列,中央静脉位于肝小叶中央。
2. 肝细胞结构:肝细胞呈多边形,具有明显的细胞核和丰富的细胞质。
细胞质中可见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
3. 肝内胆管:肝内胆管呈细长的管状结构,与肝细胞相连,负责分泌胆汁。
4. 肝血窦:肝血窦是肝细胞与血液之间的通道,血液中的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通过肝血窦与肝细胞进行交换。
讨论:1. 正常肝脏切片显示的肝小叶结构是肝脏的基本功能单位,由肝细胞、肝血窦和中央静脉组成。
肝细胞是肝脏的主要细胞类型,具有代谢、解毒、储存和分泌等功能。
2. 肝细胞内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对于肝细胞的代谢和功能至关重要。
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内质网负责蛋白质的合成和修饰,高尔基体则参与蛋白质的分泌和转运。
3. 肝内胆管在肝脏的胆汁分泌和排泄中起着重要作用。
胆汁是肝脏分泌的一种消化液,含有胆盐、胆固醇、胆色素等成分,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4. 肝血窦是肝细胞与血液之间的界面,负责物质交换。
1. 通过显微镜观察,了解肝脏的组织结构。
2. 学习肝脏切片的制作方法。
3. 掌握肝脏常见病理变化的基本形态学特征。
二、实验原理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由肝小叶组成。
肝小叶内含有肝细胞、胆小管、门静脉、肝动脉和肝静脉等结构。
本实验通过制作肝脏切片,观察其组织结构,以了解肝脏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人体肝脏组织样本2. 石蜡3. 刀片4. 梯度乙醇5. 二甲苯6. 苏木精染液7. 伊红染液8. 蒸馏水仪器:1. 显微镜2. 切片机3. 水浴锅4. 烧杯5. 吸管1. 切片制作1. 将肝脏组织样本固定于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24小时后取出。
2. 将固定后的肝脏组织样本进行石蜡包埋,制成石蜡块。
3. 将石蜡块切成5μm厚的切片。
4. 将切片放入梯度乙醇中,依次浸泡30秒,去除石蜡。
5. 将切片放入二甲苯中,浸泡5分钟,去除残余的石蜡。
6. 将切片放入苏木精染液中,染色5-10分钟。
7. 将切片放入蒸馏水中,漂洗。
8. 将切片放入伊红染液中,染色1-2分钟。
9. 将切片放入蒸馏水中,漂洗。
10. 将切片放入梯度乙醇中,依次浸泡30秒,去除多余的染液。
11. 将切片放入二甲苯中,浸泡2分钟,透明化。
12. 将切片放入树脂中,封片。
2. 显微镜观察1. 将切片放置于显微镜载玻片上,加盖盖玻片。
2. 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记录观察到的结构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常肝脏组织1. 肝小叶结构清晰可见,呈放射状排列。
2. 肝细胞呈多边形,排列紧密,胞浆丰富,含有较多的糖原。
3. 胆小管位于肝细胞之间,管腔较窄,含有胆汁。
4. 肝血窦位于肝小叶中央,含有肝细胞分泌的代谢产物。
2. 病理变化1. 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细胞核被挤压。
2. 肝细胞坏死:肝细胞肿胀、变性,胞浆中出现坏死物质。
3. 肝纤维化:肝细胞周围出现胶原纤维,肝小叶结构破坏。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制作了人体肝脏切片,并观察到了肝脏的正常组织结构和常见病理变化。
肝切片实验报告肝切片实验报告引言: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包括代谢、解毒和合成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肝脏的结构和功能,我们进行了肝切片实验。
本报告旨在详细描述实验过程、结果和分析,并对肝脏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探讨。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a. 新鲜动物(小鼠)肝脏组织样本b. 10%缓冲福尔马林(PFA)溶液c. 石蜡切片机d. 显微镜2. 实验步骤:a. 将小鼠肝脏组织样本收集并迅速浸入10% PFA溶液中,固定4小时。
b. 将固定的肝脏组织样本进行脱水处理,使用逐渐浓度升高的酒精溶液(30%、50%、70%、90%和100%)进行浸泡。
c. 将脱水的样本进行透明化处理,使用逐渐浓度升高的二甲苯进行浸泡。
d. 将透明化的样本进行浸泡并浸入熔融的石蜡中,使其固化。
e. 使用石蜡切片机将固化的样本切成薄片(约5微米)。
f. 将切片放置在显微镜玻片上,用热盖玻片覆盖,并在37°C下干燥。
实验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得到了肝脏切片的详细结构信息。
肝脏切片呈现出典型的肝小叶结构,由中央静脉、肝细胞板和窦oidal血管组成。
肝小叶是肝脏的基本功能单位,其结构有助于实现肝脏的多种功能。
肝细胞板是肝小叶的主要组成部分,由排列整齐的肝细胞构成。
肝细胞具有多边形形状,彼此之间紧密相连,形成网状结构。
这种结构有利于肝细胞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物质的交换。
在肝细胞板上,我们观察到许多细小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这些细胞器的存在与肝脏的代谢和合成功能密切相关。
中央静脉位于肝小叶的中央位置,是血液流动的最终收集点。
它通过吸收肝细胞板上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与窦oidal血管相连,形成肝脏的血液循环系统。
通过观察切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央静脉周围的血管网络,这进一步证实了肝脏的血液供应和排泄功能。
窦oidal血管是肝脏切片中另一个重要的结构。
它们位于肝细胞板之间,起着输送血液和维持肝细胞功能的作用。
一、实验目的1. 学习肝切片的制作过程。
2. 观察肝组织的正常结构和病理变化。
3. 了解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硬化和肝癌等常见肝脏疾病的基本病理特征。
二、实验原理肝切片观察实验是通过制作肝组织切片,利用显微镜观察肝组织的结构,从而了解肝脏的正常结构和病理变化。
通过观察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硬化和肝癌等病变,了解肝脏疾病的基本病理特征。
三、实验材料1. 新鲜肝组织样本2. 乙醇、甲醇、甲醛、水等试剂3. 石蜡、切片机、显微镜等设备四、实验方法1. 肝组织固定:将新鲜肝组织样本放入10%的甲醛溶液中固定24小时。
2. 肝组织脱水:将固定后的肝组织依次放入70%、80%、90%、95%和100%的乙醇溶液中脱水,每级脱水时间约为1小时。
3. 肝组织透明:将脱水后的肝组织放入纯甲醇溶液中透明,时间为1小时。
4. 肝组织包埋:将透明后的肝组织放入石蜡中,用切片机进行切片,切片厚度约为5微米。
5. 肝组织染色:将切片放入苏木素溶液中染色,时间为10分钟,然后用盐酸酒精分化,最后用伊红复染。
6. 肝组织封片:将染色后的切片放入封片剂中,制成肝切片。
7. 肝切片观察:利用显微镜观察肝切片,记录肝组织的正常结构和病理变化。
五、实验结果1. 正常肝组织:肝小叶呈六边形,由中央静脉、肝细胞和门脉三部分组成。
肝细胞呈多边形,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质丰富,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
2. 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圆形空泡,肝小叶的中央带和中间带改变较明显。
病变严重时空泡增大,肝细胞核被挤压向肝细胞一侧。
3. 肝硬化: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排列紊乱,出现假小叶。
肝细胞萎缩、变性,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纤维间隔。
4. 肝癌:肝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增大、深染,出现异型性。
癌细胞团块状生长,侵犯周围组织。
六、实验讨论1. 通过肝切片观察实验,我们了解了肝脏的正常结构和病理变化,掌握了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硬化和肝癌等常见肝脏疾病的基本病理特征。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肝脏切片的制作方法。
2. 观察肝脏组织结构,了解肝细胞、肝小叶、肝窦等基本结构。
3. 掌握显微镜观察技术,提高细胞形态学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由肝细胞、肝小叶、肝窦等组成。
通过制作肝脏切片,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结构,了解肝细胞、肝小叶、肝窦等基本结构。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兔肝、生理盐水、甲醛、乙醇、蒸馏水、苏木精染液、伊红染液、切片机、显微镜、切片夹、载玻片、盖玻片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切片机、切片夹、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烧杯、滴管、吸管、剪刀等。
四、实验步骤1. 标本处理:取新鲜兔肝,用生理盐水洗净,置于10%甲醛溶液中固定,固定时间约为24小时。
2. 梯度酒精处理:将固定后的肝脏用梯度酒精(70%、80%、90%、95%、无水乙醇)进行脱水,每级酒精处理时间为30分钟。
3. 浸蜡:将脱水后的肝脏放入二甲苯中浸泡,浸蜡时间约为2小时。
4. 包埋:将浸蜡后的肝脏用切片机切成5μm厚的切片,将切片贴附于载玻片上。
5. 脱蜡:将切片放入100℃的酒精中脱蜡,时间为5分钟。
6. 水化:将脱蜡后的切片用蒸馏水水化,时间为5分钟。
7. 染色:将切片放入苏木精染液中染色,时间为5分钟。
8. 漂洗:将染色后的切片用蒸馏水漂洗,时间为1分钟。
9. 分化:将漂洗后的切片放入伊红染液中分化,时间为1分钟。
10. 漂洗:将分化后的切片用蒸馏水漂洗,时间为1分钟。
11. 封片:将漂洗后的切片放入封片剂中封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五、实验结果1. 肝细胞:肝细胞呈多边形,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核仁明显。
细胞质呈嗜酸性,含有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
2. 肝小叶:肝小叶呈放射状排列,由中央静脉向外围延伸。
肝小叶由肝细胞、肝窦、胆管等组成。
3. 肝窦:肝窦位于肝细胞之间,呈圆形或椭圆形,内有血液流动。
肝窦壁由内皮细胞组成。
4. 胆管:胆管位于肝小叶之间,呈管道状,内有胆汁流动。
一、实验目的1. 观察人肝脏组织结构;2. 了解肝脏的微细结构;3. 掌握肝脏切片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原理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具有代谢、解毒、储存营养物质等多种功能。
肝脏切片实验是病理学中常用的技术之一,通过观察肝脏切片,可以了解肝脏的组织结构、病变情况等。
三、实验材料1. 人肝脏组织;2. 石蜡;3. 切片机;4. 苏木精-伊红染色液;5. 光学显微镜;6. 其他实验器材。
四、实验步骤1. 取新鲜人肝脏组织,去除血管和结缔组织,切成1cm×1cm×1cm大小的组织块。
2. 将组织块置于100℃的烤箱中烘烤1小时,使组织脱水。
3. 将脱水后的组织块置于60℃的烤箱中烘烤过夜,使组织石蜡化。
4. 将石蜡化的组织块切成5μm厚的切片。
5. 将切片贴附在载玻片上,置于烤箱中烘烤,使切片固定。
6. 将固定的切片置于苏木精染液中染色5分钟,然后用自来水冲洗。
7. 将切片置于伊红染液中染色1分钟,然后用自来水冲洗。
8. 将切片置于盐酸酒精中分化,直至切片呈浅红色。
9. 用自来水冲洗切片,然后用95%酒精和100%酒精依次脱水。
10. 将切片置于二甲苯中透明,然后用中性树胶封片。
11.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
五、实验结果1. 肝脏切片呈棕红色,组织结构清晰。
2. 肝小叶呈六角形,由中央静脉放射状排列的肝索组成。
3. 肝细胞呈多边形,胞浆丰富,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
4. 肝窦为肝细胞之间的间隙,含有丰富的血液。
5. 肝内管道系统包括门静脉、肝静脉和肝动脉。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人肝脏切片,并观察到了肝脏的微细结构。
2. 肝小叶是肝脏的基本功能单位,由肝索和肝窦组成。
肝索由肝细胞构成,肝窦则含有丰富的血液。
3. 肝脏切片中可见肝细胞、肝窦、肝内管道系统等结构,这些结构对于肝脏的代谢、解毒等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4. 通过观察肝脏切片,可以了解肝脏的病理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一、实验名称肝脏观察实验二、实验目的1. 学习肝脏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显微镜观察肝脏切片的基本技能。
3. 了解肝脏在人体中的作用。
三、实验原理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具有代谢、解毒、储存、合成等功能。
通过观察肝脏切片,可以了解其结构特点,从而了解其生理功能。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猪肝、10%甲醛溶液、酒精、盐酸、蒸馏水、切片机、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镊子、剪刀、酒精灯等。
2. 实验试剂:苏木精染液、伊红染液、盐酸酒精溶液、蒸馏水等。
五、实验步骤1. 取新鲜猪肝,用剪刀剪成小块,放入10%甲醛溶液中固定。
2. 将固定好的肝脏放入切片机中,切片厚度为5-10微米。
3. 将切片放入盐酸酒精溶液中,进行脱蜡处理。
4. 将脱蜡后的切片放入蒸馏水中漂洗。
5. 将切片放入苏木精染液中染色5-10分钟。
6. 将染色后的切片放入蒸馏水中漂洗。
7. 将切片放入伊红染液中复染1-2分钟。
8. 将复染后的切片放入蒸馏水中漂洗。
9. 将切片放入95%酒精中脱色,直至切片变为浅红色。
10. 将脱色后的切片放入无水酒精中脱水。
11. 将脱水后的切片放入二甲苯中透明。
12. 将透明后的切片放入载玻片上,滴加一滴封片剂。
13. 用盖玻片覆盖,封固。
14. 在显微镜下观察肝脏切片。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肝脏切片,可见肝小叶呈放射状排列,中央静脉位于肝小叶中央。
2. 肝细胞呈多边形,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质呈嗜酸性。
3. 肝细胞间可见丰富的毛细血管,血管内红细胞呈暗红色。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到了肝脏的结构,了解了肝脏在人体中的作用。
肝脏具有代谢、解毒、储存、合成等功能,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操作要轻柔,避免切片损坏。
2. 染色过程中,注意控制染色时间,以免染色过深或过浅。
3. 观察切片时,注意调整显微镜的焦距,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九、实验讨论1. 肝脏在人体中具有哪些生理功能?2. 肝脏损伤会对人体产生哪些影响?3. 如何保护肝脏,预防肝脏疾病?十、参考文献1. 张学军,刘丽丽,李晓红. 肝脏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2. 王世勇,李晓梅,刘丽华. 人体解剖生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3. 刘淑琴,陈燕,王丽华.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一、实验目的1. 观察肝脏的组织结构;2. 研究肝脏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形态变化;3. 掌握肝脏切片的制作和观察方法。
二、实验原理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具有代谢、解毒、储存和分泌等多种功能。
通过肝脏切片实验,可以观察肝脏的组织结构,了解其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形态变化,从而为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兔肝脏、固定液、脱水剂、透明剂、染色剂、切片机、显微镜等。
2. 仪器:解剖显微镜、切片机、水浴锅、烘箱、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取材:取新鲜兔肝脏,去除血管、脂肪等非肝脏组织,将其固定于固定液中。
2. 石蜡包埋:将固定后的肝脏组织进行脱水、透明、浸蜡、包埋等步骤,制成石蜡块。
3. 切片:将石蜡块置于切片机上,制成肝脏切片。
4. 染色:将切片放入染色剂中,进行染色处理。
5. 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肝脏切片,记录其组织结构和形态变化。
五、实验结果1. 正常肝脏切片:可见肝小叶、中央静脉、肝细胞等结构,肝细胞排列整齐,形态正常。
2. 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圆形空泡,肝小叶的中央带和中间带改变较明显。
3. 肉芽组织:主要由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大量炎细胞组成。
表浅部新生毛细血管的方向大致与肉芽的表面垂直;间质疏松水肿,有较多炎细胞,多为中性粒细胞,此外可见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纤维母细胞体积大,形态不规则,常为有突起的星形或梭形,胞浆丰富略呈嗜碱性,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染色质疏松,染色浅,核仁明显。
4. 慢性肺淤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致使肺泡壁增厚。
肺泡腔可见较多巨噬细胞和心力衰竭细胞,后者胞浆内含多量棕色颗粒。
部分肺泡腔内可见红细胞及淡粉色的蛋白质水肿液。
5. 混合血栓:闭塞静脉内可见粉染带状、条索状或块状的血小板梁,有分枝相互连接,其间有粉染丝状纤维素网,网眼内可见大量红细胞及少量白细胞。
血栓周边可见肉芽组织长入。
肝切片的实验报告篇一:肝切片实验报告?实验九显微摄影一一小鼠肝脏结构年级专业*班* 组学号姓名 Cl B 500 um 1 m 2 IOOum i IOOum 4 50 μm图版说明:图1:小鼠肝脏横切部分结构,示肝小叶(a),静脉血管(b)o图厶图1 ( α部位)的放大,示肝小叶(C)O 图 3:示肝小叶(Cl)O图4:示静脉血管(e)o图5:示肝细胞(f),肝细胞细胞核(g)。
图6:图2 (B部位)的放大,示上皮细胞(h),上皮细胞细胞核(i), 肝血窦(j),中央静脉(k),肝动脉(1),血细胞(Dl)o结构说明:肝脏是脊椎动物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并在身体里面扮演着氧化,储存肝糖,解读等功能。
肝脏由肝小叶组成,肝小叶是肝脏的基本组成成分,它来执行肝脏的基本职能。
而肝小叶又是由肝细胞组成,当肝细胞大量损坏时,肝小叶不能正常工作,影响肝脏正常生理功能,而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
肝小叶成棱柱状,中央有一条中央静脉穿过,肝细胞围绕中央静脉成放射状排列。
肝细胞是一种高度分化并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胞质内各种细胞器丰富而发达,并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含有糖原,脂滴等内涵物。
细胞器和内涵物的含量与分布常因细胞的功能状况或饮食变化而变动。
一般肝细胞里线粒体含量都比较多,遍布于胞质内,为肝细胞的功能活动不断提供能量。
肝细胞核大而圆,居中央,染色质丰富色浅,核膜清楚,核仁1至数个。
部分肝细胞(约25%)有双核,有的肝细胞的核体积较大,为多倍体核。
肝血窦位于肝板之间,互相吻合成网状管道。
血窦腔大而不规则,血液从肝小叶的周边经肝血窦流向中央,汇聚到中央静脉。
5 50 Um篇二: 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实验性空气栓塞实验时间:成绩:实验目的:了解空气栓塞对机体的影响实验材料:家兔,20ml注射器及针头,解剖刀,剪,银子,面盒,浸有二甲苯的棉球若干等实验方法(简要说明):1.先观察家兔的一般状况:活动状态、呼吸频率、嘴唇颜色及瞳孔大小等。
2.用浸有二甲苯的棉球涂擦一侧耳廓,使局部血管扩张,便于穿刺注射。
3.用注射器经耳缘静脉注入空气10〜15πιl,记录时间,并注意观察家兔的表现。
4.待家兔死之后剖创胸并剪开心包,观察左、右心有无泡沫状血液,在胸腔内注入水使之淹没心脏,先后剪开左、右心室,观察有无空气泡逸出。
实验结果(报告的主要部分):1.注射空气后家兔的表现:开始活动增多,呼吸频率加快一继而活动减弱,嘴唇发纟甘一接着全身抽搐一死亡。
2.剖胸后心腔内的改变:右心房内有泡沫状血液,剪开右心房后有气泡逸出。
讨论与结论(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对实验结果中所能验证的概念、理论,作岀简明的概括和总结):注射的空气进入耳缘静脉以后,迅速到达右心,由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从而将空气和血液搅拌成大量的泡沫血,当心肌收缩时可阻塞肺动脉出口导致猝死(使血液不能到达肺部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使机体缺氧f活动增多(烦燥),呼吸加深加快予以代偿f由于是泡沫血f缺氧继续存在f活动减弱,嘴唇发纟廿,最终致死。
观察病变(2〜4种)实验名称:慢性肝、肺淤血及肝脂肪变性的切片观察。
实验目的:掌握的淤血,脂肪变性的形态变化。
实验器材:显微镜,切片等。
实验时间:成绩:观察内容(切片名称):①慢性肺淤血切片②慢性肝淤血切片③肝脂肪变性切片观察结果:①慢性肺淤血:⑴低倍镜下肺组织的肺泡松实不一,肺泡壁多,许多肺泡腔内见有均匀一致的淡红色的物质(即水肿液)及少许红细胞。
⑵高倍镜下肺泡壁血管充血,有的血管壁增厚,肺泡壁纤维组织丧生,肺泡腔内除有红细胞外,还有许多散在或成堆的吞噬细胞,这些细胞胞浆内充满了棕褐色的颗粒(含铁血黄素),此即所谓的“心力衰竭细胞”,肺泡壁上也可见到散在的“心衰细胞”。
②慢性肝淤血:肝小叶结构清楚,中央静脉扩大,其壁因纤维组织增生而增厚,中央静脉周围的血窦显著扩张,其中充满红细胞,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因受压萎缩而变细,有的甚至消失, 小叶周围区域的肝细胞比较正常或在胞浆内出现大小不一的空泡,空泡的脂肪滴。
③ 肝脂肪变性:⑴低倍镜下见肝小叶结构尚存,小叶中央的肝细胞内出现大小不等,边界清楚的圆形空泡,胞核多被挤压到细胞的边上,似脂肪细胞。
⑵因肝细胞肿胀,肝血窦明显变窄,小叶周边部的肝细胞仍呈条索状排列,胞浆伊红色,有的肝细胞内有少数空泡。
老师签名:篇三:肝脏切片大鼠肝脏脂肪组织石蜡包埋切片本实验室现提供整体实验课题外包服务,如大鼠肝脏,脂肪组织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整体实验代做,小鼠心肌细胞培养,后续WeStern blot, 荧光定量PCr检测等,因本实验室自己课题量也较多,所对外承接课题数量有限,如有需要的同学请在线提前预约(即将毕业研究生优先)。
制作优质大鼠各器官石蜡切片1.1标本:大鼠各个脏器------ 心、肝、脾、肺、肾、大脑、脊髓、胃肠、垂体、胸腺、淋巴结、肾上腺、卵巢、睾丸、子宫、膀胱、附睾。
1.2固定液:中性甲醛溶液,固定时间为24h。
1.3取材:心脏:最大纵断面取1块,厚度为2mm肝脏:右叶纵断面取1块,厚度为2mm;脾脏:纵断面取1块,厚度为2mm肺脏:纵断面取1块,厚度为2≡;肾脏:最大面剖开取一半,包括皮质、髓质和肾盂;大脑:最大面剖开取一半;脊髓:横断面剖开取1块,厚度2、3m; l⅛,:沿大弯侧剪开,纵切一长条,长Icm,宽2mm;肠:横断面切取一段,约2mm;垂体:全包;胸腺:全包;淋巴结:全包;肾上腺:全包;卵巢:全包;子宫:横断面剖开取一段,厚度2mm;睾丸:最大面剖开,取半;附睾:纵断面剖开取半;膀胱:剖开取半。
1.4包埋:胃肠、子宫、膀胱立埋,其余脏器平埋,蜡温为 65^7O o CO1・5切片:厚度4u∏ι,摊片水温56°C左右,选取无皱折的4片。
动物组织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切片置70°C的烤箱中30ιDin入二甲苯脱蜡20min;入梯度乙醇100%→95%->85%-→75%,自来水冲洗2min;入苏木精30min,取出自来水冲洗2min;入盐酸乙醇分化5s,自来水冲洗2min;入伊红5s,自来水冲洗 2min;入梯度乙醇 75%-85%->95% i -95%ii100% 入二甲苯i-二甲苯ii;中性树胶封片。
篇二:肝脏切片大鼠肝脏脂肪组织石蜡包埋切片本实验室现提供整体实验课题外包服务,如大鼠肝脏,脂肪组织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整体实验代做,小鼠心肌细胞培养,后续WeStern blot,荧光定量PCR检测等,因本实验室自己课题量也较多,所对外承接课题数量有限,如有需要的同学请在线提前预约(即将毕业研究生优先)。
制作优质大鼠各器官石蜡切片1. 1标本:大鼠各个脏器----- 心、肝、脾、肺、肾、大脑、脊髓、胃肠、垂体、胸腺、淋巴结、肾上腺、卵巢、睾丸、子宫、膀胱、附睾。
1・2固定液:中性甲醛溶液,固定时间为24h。
1. 3取材:心脏:最大纵断面取1块,厚度为2mm肝脏:右叶纵断面取1块,厚度为2mm;脾脏:纵断面取1块,厚度为2mm肺脏:纵断面取1块,厚度为2mm;肾脏:最大面剖开取一半,包括皮质、髓质和肾盂;大脑:最大面剖开取一半;脊髓:横断面剖开取1块,厚度2'3m;胃:沿大弯侧剪开,纵切一长条,长ICnb宽2mm;肠:横断面切取一段,约2mm;垂体:全包;胸腺:全包;淋巴结:全包;肾上腺:全包;卵巢:全包;子宫:横断面剖开取一段,厚度2mm;睾丸:最大面剖开,取半;附睾:纵断面剖开取半;膀胱:剖开取半。
1.4包埋:胃肠、子宫、膀胱立埋,其余脏器平埋,蜡温为 65^7O o CO1.5切片:厚度4 Um,摊片水温56°C左右,选取无皱折的4片。
动物组织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切片置70°C的烤箱中30min入二甲苯脱蜡20min;入梯度乙醇100%→95%→85%-*75%,自来水冲洗2min;入苏木精30min,取出自来水冲洗2min;入盐酸乙醇分化5s,自来水冲洗2min;入伊红5s,自来水冲洗2min;入梯度乙醇75%→85%→95% I →95%II→100%入二甲苯If二甲苯II;中性树胶封片。
篇三:小鼠肝脏石蜡切片一实验报告实验九显微摄影一一小鼠肝脏结构年级专业*班 *组学号姓名α β 500 μm 1 m2 100 μ m I100 μ m 4 50 μ m图版说明:图1:小鼠肝脏横切部分结构,示肝小叶(A),静脉血管(B)O图2:图1 (a部位)的放大,示肝小叶(C)O图3:示肝小叶(D)O图4:示静脉血管(E)O图5:示肝细胞(F),肝细胞细胞核(G)O图6:图2 (B部位)的放大,示上皮细胞(H),上皮细胞细胞核(I),肝血窦(J),中央静脉(K),肝动脉(L), 血细胞(M)O 结构说明:肝脏是脊椎动物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并在身体里面扮演着氧化,储存肝糖,解读等功能。
肝脏由肝小叶组成,肝小叶是肝脏的基本组成成分,它来执行肝脏的基本职能。
而肝小叶又是由肝细胞组成,当肝细胞大量损坏时,肝小叶不能正常工作,影响肝脏正常生理功能,而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
肝小叶成棱柱状,中央有一条中央静脉穿过,肝细胞围绕中央静脉成放射状排列。
肝细胞是一种高度分化并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胞质内各种细胞器丰富而发达,并含有糖原,脂滴等内涵物。
细胞器和内涵物的含量与分布常因细胞的功能状况或饮食变化而变动。
一般肝细胞里线粒体含量都比较多,遍布于胞质内,为肝细胞的功能活动不断提供能量。
肝细胞核大而圆,居中央,染色质丰富色浅,核膜清楚,核仁1至数个。
部分肝细胞(约25%)有双核,有的肝细胞的核体积较大,为多倍体核。
肝血窦位于肝板之间,互相吻合成网状管道。
血窦腔大而不规则,血液从肝小叶的周边经肝血窦流向中央,汇聚到中央静脉。
5 50 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