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_五年级_数学_下册_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_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66.50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三单元方程“方程”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中“式与方程”部分的内容,无论是原《大纲》还是《数学课程标准》,方程的内容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原《大纲》提出的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
简易方程(ax±b=c,ax±bx=c)。
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要求是会用字母表示数、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标准内容是:(1)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
虽然都是三条,但两者在具体的要求和内含上有所不同。
首先,《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要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主要是考虑到用字母表示数是数学符号化的重要内容,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概括出含有字母的“代数式”是数学建模的重要过程。
借助学生熟悉的具体事物,认识用字母表示数,不但使学生了解数学“符号”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渗透初步的数学建模的思想。
其次,《数学课程标准》不再单纯要求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而是强调“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突出了方程的数学模型思想。
让学生在用方程表示具体等量关系中理解方程的实际意义。
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相等)的数学模型,在传统的教学中,注重的是有关的概念和技能,如方程的等价性、方程解的讨论、方程的解法等。
历来被看作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重视给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机械的列出方程,解答问题,更有甚者,把问题进行分类,并就某一类问题提供主要的等量关系和解题套路。
如,行程问题,浓度问题,工程问题等,这样的教学缺乏探索性、研究性和挑战性,学生体会不到方程是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更没有经历到数学建模的过程,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了空话。
《数学课程标准》把“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单列出来,就是要强调方程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方程和实际问题的联系,体会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模型,领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和基本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第1 课时相遇问题教学内容教材45、46 页相遇问题教学提示教材通过图文的形式呈现了一辆卡车和一辆小轿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行驶的有关数据和“经过几小时相遇”的问题,以及学生个性化的解题方法。
特别给出了列表法。
在教学时让学生参与进来,进行相遇问题的演示,经历相遇过程。
列表的方法学生可能想不到,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进行交流。
对运算顺序进行指导。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决简单的相遇问题。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相遇问题及混合运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在明确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正确地进行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教材例1、例2 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答题纸,小白板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请两名同学到前面表演,先表演同时向前走,再表演相对而行,其他同学评价,特别关注学生对“:同时”“相对”等词语的理解。
板书课题相遇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表演,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相遇问题中的一些数学语言,为下面学习相遇问题做好铺垫。
二、探求新知1.教学例1师: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 示意图。
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指名汇报生:客车的速度:每小时92 千米。
生:火车的速度,每小时80 千米。
生:两车同时相对开出,4 小时相遇。
生:所求问题北京与郑州相距多少千米?师:谁来说一说“经过4 小时相遇”是什么意思。
生:客车与火车同时出发,相对而行,到相遇,走了4 小时。
生:到相遇两车所走的路程正好是北京到郑州的路程。
师: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课件演示,来理解相遇、相对、相距的含义。
师:根据教材中的问题“北京与郑州相距多少千米?”大家以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解题思路。
组长总结,稍后汇报。
生:讨论,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生:汇报,可以先分别计算出两辆车到相遇时各行了多少千米?然后再加到一起,就是从北京到郑州的路程。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青岛版五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63页的第12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提示在实际生活中,也常常遇到一些具有这种数量关系的问题。
特别是路程问题比较接近生活,教材安排了王刚和李红相向而行的实际情境,让学生解读题意,画线段图分析题意,并列出方程解答,总结此类实际问题的特点迁移其它问题。
教学时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列方程解答。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相遇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这三个数量间的相依关系,以及“相向而行“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经历通过画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能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难点能将相遇问题的方法迁移解决相遇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复习题。
1.师傅加工零件80个,比徒弟加工的2倍少10个,徒弟加工多少个?2.小红买了3块橡皮檫5支圆珠笔,共用去8.5元,每支圆珠笔的价钱是1.4元,每块橡皮擦多少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更正。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1.提取信息。
出示课件:教材第63页,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呈现:王刚家与李红家相距840米,王刚去给李红送书,为节约时间,两人同时从家出发。
王刚平均每分钟走63米,李红平均每分钟走57米,几分钟后两人相遇?师:观察图片,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收集信息。
分析出:知道了两个人的速度和路程。
这道题是求相遇问题。
引导学生说说相遇问题。
2.分析与解答。
(1)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理解题意。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写一写,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内交流线段图的画法,在班内交流师进行指导李红(2)根据线段图,试着分析数量关系840米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