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_81049010_锻轧镁(2003-2013)进口量及进口额
- 格式:xls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16
我国镁行业产量、消费量、市场规模及价格走势分析镁(Magnesium)是人体的必需元素之一,镁资源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在含镁矿物和含镁蒸发型矿物(海水,卤水,盐湖)等都有分布。
镁的主要生产工艺包括电解法和硅热法(皮江法)两种,其中电解法的主要原料包括卤水、菱镁矿、光卤石等,硅热法主要原料为白云石,由于我国白云石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几乎各省都有分布,目前中国主要采用硅热法。
1、原镁生产规模《2022-2028年中国镁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发展规模预测报告》数据显示:镁和镁合金由于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高、阻尼减震性好、电磁屏蔽性和抗辐射能力强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节能、环保以及电子、通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被誉为是“21世纪最具开发和应用潜力的绿色工程材料”。
中国作为全球原镁供应第一大国,近年来原镁生产规模持续扩张。
整体来看,近年来我国原镁行业产能过剩态势明显,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原镁产能达162万吨,产量96.10万吨,产能利用率仅为59.32%。
2、镁市场消费规模2019年我国原镁市场规模为77.35亿元,2020年受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我国原镁市场规模下滑至72.05亿元。
2020年我国镁合金产量为30.12万吨,同期进口数量为0.08万吨,出口数量为10.72万吨,2020年我国镁合金消费量为19.48万吨。
2019年我国镁合金市场规模为39.98亿元,2020年我国镁合金市场规模下降至32.53亿元。
3、原镁应用结构2020年我国原镁产量为96.10万吨,同期进口数量为39.38万吨,出口数量为39.38万吨,2020年我国原镁表观消费量为56.76万吨。
据测算:2014年我国原镁实际消费量为37.07万吨,2020年我国原镁实际消费量增长至53.15万吨。
我国原镁消费主要集中在冶金(铝合金添加、炼钢脱硫、球墨铸铁、金属还原)及加工(稀土镁合金、铸件、压铸件、型材)等领域。
4、区域分布格局陕西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原镁产区,2020年区域产能产量分别为85.0万吨、59.1万吨,占同期国内产能产量比重的52.47%、61.50%。
内容摘要: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外贸顺差大幅度增长,本文对外贸顺差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通过分析我国外贸顺差和加工贸易的现状、发展特点,去探索我国加工贸易及其转型对贸易顺差的影响内容和影响路径。
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由于经济环境、政策、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在我国外贸顺差波动上升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加工贸易占据国家外贸进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是形成我国贸易顺差的主导因素。
本文在分析我国外贸顺差的发展状况及影响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实证分析,最终对我国贸易顺差提出了以下建议: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的职能,完善对外贸易政策,逐步优化我国商品结构,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实行优惠政策、拓展进口渠道、改善进口环境,适当扩大进口。
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分配政策扩大内需,提升国内的消费能力等。
关键词:外贸顺差;加工贸易;经济环境;贸易政策Abstract:With the substantial growth in recent years, China's tradesurplus.TheThesis make a brief analysi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surplus.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ina's foreign trade surplus in processing trad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processing trade and its trade surplus with the content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path. Through this study, due to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factors, policies, and other labor costs, China's processing trade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half of the country's total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nd become the dominant factor in the formation of trade surplus.The thesis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rade surplus and the impact mechanism, by constructing econometric model to study the results of the empirical analysis, finally makes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functioning government's duty of macro-control, improve the foreign trade policy, transformation trade growth mode in our country; implement preferential policies, expand import channels, expand the imports properly; expand domestic demand through fiscal policy, monetary policy and distribution policy,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domestic consumption.Key words: trade surplus; processing trade; economic environment; trade policy目录第一章绪论 (1)(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方法 (2)(三)创新点与不足 (2)第二章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3)(一)我国外贸顺差的现状、结构、总体变化趋势 (3)1. 我国外贸顺差的现状 (3)2. 我国外贸顺差的结构 (3)3. 我国外贸顺差的总体变化趋势 (3)(二)加工贸易的现状、特征、总体变化趋势 (3)1. 加工贸易的现状 (3)2.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效果评价 (4)3. 加工贸易的总体变化趋势 (4)(三)加工贸易对外贸顺差的作用机制 (4)(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外贸顺差调整的效果 (5)(五)文献的评述与问题提出 (5)第三章我国外贸顺差与加工贸易现状分析 (6)(一)外贸顺差的现状与结构特点 (6)1. 我国外贸顺差的历程及现状 (6)2. 我国外贸顺差的结构 (9)(二)加工贸易的现状与结构特点 (16)1. 加工贸易的现状-加工贸易规模扩大减速 (16)2. 加工贸易的结构 (18)3. 加工贸易和总体对外贸易的比较分析 (22)4.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评价 (27)第四章加工贸易对外贸顺差的影响路径 (31)(一)我国加工贸易繁荣发展的原因和路径 (31)(二)加工贸易发展带来的顺差转移对外贸顺差的影响机制31 第五章加工贸易对外贸顺差的实证分析 (36)(一)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加工贸易顺差的影响 (36)(二)加工贸易对对外贸顺差的影响 (38)第六章结论与政策启示 (41)附录1 (43)参考文献 (44)致谢 (47)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我国外贸顺差调整的影响研究第一章绪论(一)研究背景与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一种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