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灯 笼
- 格式:pptx
- 大小:4.85 MB
- 文档页数:28
第04课灯笼知识点01 文题解读灯笼,是过去常见的一种照明工具,也是节日喜庆的象征。
“灯笼”在文中是中心话题,寄托着作者对早年生活和故乡亲人的怀念,以及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担当;同时又起线索作用,串联全文。
知识点02 作者作品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
主要作品有《难老泉》《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窑洞风景》等。
【知识拓展】相关背景本文选自《吴伯箫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略有改动。
吴伯箫是一位进步作家,以天下为己任。
五四运动期间参加罢课、宣传民主与科学等活动,后来赴延安参加革命。
20世纪30年代中期,国内形势严峻,一方面,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其妄想吞并中国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另一方面,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坚定,老百姓要求抗日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写下了散文《灯笼》,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保家卫国的情怀和时代担当。
知识点03 字词积累1.字音:神龛.(kān)争讼.(sòng)斡.(wò)旋怅惘..(xiàn..(chàng wǎng)点缀.(zhuì)羡慕mù)幽悄.(qiǎo)星阑.(lán)燎.(liáo)原铿.(kēng)然熙.(xī)熙然马前卒.(zú)2.词义:争讼:因争论而引起诉讼。
斡旋:调停,调解。
熙熙然:温和欢乐的样子。
静穆:安静庄严。
怅惘: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
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
垂珠联珑: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
幽悄:幽深寂静。
马前卒:比喻在前面奔走效力的人。
【即学即练1】根据拼音写汉字。
wò()旋争sòng()静mù()乡shēn()斡讼穆绅知识点04 重点梳理1.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①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与思念之情;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④灯笼记录着家族历史、岁月的沧桑,颇具历史况味;⑤灯笼使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传统灯笼种类样式传统灯笼是中国民间传统的装饰物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每年的春节、元宵节等重要节日,人们都会挂起灯笼来庆祝。
传统灯笼种类繁多,样式各异,下面就介绍一些常见的传统灯笼种类样式。
1. 红灯笼红灯笼是传统灯笼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红色象征着喜庆和吉祥,因此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红灯笼是必不可少的装饰品。
红灯笼通常由红色的纸或布做成,上面有各种吉祥图案和祝福语。
2. 花灯花灯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常见的一种灯笼。
花灯通常采用纸板或竹骨架,表面贴有彩纸或绢布,再用彩绘、剪纸等工艺进行装饰制作而成。
花灯的形状各异,常见的有花篮、鱼灯、龙灯、凤灯等。
在元宵节时,人们会点亮花灯,照亮夜空,营造出热闹喜庆的氛围。
3. 笼灯笼灯多为圆柱形状,由竹篾编制而成。
笼灯的特色是有透明的灯罩,让灯光可以从灯罩中透出,照亮四周。
笼灯一般没有太复杂的装饰,简约而实用,常用于户外、公共场所或街道上悬挂。
4. 街灯街灯是一种大型的传统灯笼,一般高大且造型精美。
街灯多由竹架和纸板制成,上面彩绘有各种吉祥图案和祝福语。
街灯不仅可以点亮整个街道,还可以增加节日的氛围,吸引游客和市民观赏。
5. 鸟笼灯鸟笼灯是一种形状特别的传统灯笼,它仿照了传统的鸟笼外观。
鸟笼灯一般由竹篾和纸制成,上面有装饰的小窗户和开门等细节。
鸟笼灯可以悬挂在室内或室外,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觉。
6. 灯盏灯盏是一种用陶瓷制作的传统灯笼。
灯盏的外形像一个小瓷瓮,上面有镂空的花纹和图案,让灯光可以从中透出。
灯盏常常用于室内装饰,如悬挂在窗边、书桌等地方。
7. 龙灯龙灯是中国传统灯笼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形状模仿龙的形象。
龙灯一般由竹篾和纸制成,装饰有剪纸、彩绘等工艺。
龙灯是中国民间传统娱乐活动“舞龙灯”的重要道具,通常由数个人共同操作,模拟龙舞动的姿态,给人以神秘而瑰丽的感觉。
这些传统灯笼种类和样式各异,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这些传统灯笼不仅可以用作节日装饰,还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灯笼简介中国传统民间⼯艺美术项⽬——灯笼中国的灯笼,不仅是⽤以照明,它往往也是⼀种象征,吴敦厚说,他以前做新娘灯(即宫灯)就代表婚礼喜庆;⽵篾灯则告⽰这是丧葬场合;伞灯(字姓灯),因「灯」与「丁」语⾳相同,意味著⼈丁兴旺。
所以,过去每家都有字姓灯,悬挂在屋檐下和客厅中。
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
每年正⽉私塾开学时,家长会为⼦⼥准备⼀盏灯笼,由⽼师点亮,象征学⽣的前途⼀⽚光明,称为「开灯」。
后来就由此演变成元宵节提灯笼的习俗。
由于字⾳和「添丁」相近,所以灯笼也⽤来祈求⽣⼦。
到了⽇据时代(在我国通常就是指台湾1895年到1945年,但是⽇据时代也可以指代朝鲜半岛被⽇本占领的时期),爱国志⼠们在灯笼上绘制民间故事,教导⼦孙认识⾃⼰的⽂化,所以⼜具有薪⽕相传的意义。
关于打灯笼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流传较⼴的⼀个说法是:元宵节打灯笼的习俗始于东汉时期,东汉明帝刘庄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五僧⼈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点灯敬佛,令⼠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逐渐形成民间盛⼤的节⽇。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们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国强”,花灯风⽓从此⼴为流⾏。
关于打灯笼的由来,民间还有⼀种有趣的说法。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只神鸟因为迷路⽽降落⼈间,却被不知情的猎⼈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分震怒,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五到⼈间放⽕,把⼈间的⼈畜财产通通烧光。
天帝的⼥⼉⼼地善良,不忍⼼看百姓⽆辜受难,就偷偷来到⼈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们。
⼀个聪明⼈想出个法⼦,他让⼤家在正⽉⼗四、⼗五、⼗六这3天都在家⾥张灯结彩、点响爆⽵、燃放烟⽕,这样⼀来,天帝就会以为天兵已经放过⽕了。
到了正⽉⼗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看,发觉⼈间⼀⽚红光,响声震天,连续3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燃烧的⽕焰⽽作罢。
4 灯笼1.朝阳区期末阅读下面关于“灯笼”的文字,回答问题。
灯笼,是一种笼.状灯具。
其外层多以竹________(蔑篾)或铁丝做骨架,蒙以纱或纸等半透明物,内燃灯烛,供照明、装饰或玩赏。
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起,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都会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中华大地便被笼.罩在一种甜蜜________(详祥)和的氛围里。
(1)“笼”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读音和义项如下:①lóng。
笼子;旧时囚禁犯人的戒具;蒸笼;把手放在袖筒里。
②lǒng。
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比较大的箱子。
结合语境,两个加点字的读音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依次在文段横线处填入汉字,正确的一项是()A.蔑详B.蔑祥C.篾详D.篾祥2.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是一种古老的民族传统工艺品。
阅读下面材料,在横线上补充灯笼的制作流程。
灯笼的制作很讲究。
先将质地坚韧、有弹性的桂竹放在蒸气室内加热半小时,取出置阴凉处晒干。
再用竹刨刨去竹面粗糙的表皮,并将打磨精良的竹子裁成长度合宜的薄片。
然后,便可以以交叉的方式将裁好的竹条组装固定,形成灯架。
记得要在灯架底部横一个竹条,以方便蜡烛的摆放。
之后,就是裱糊灯笼了:先将稀释的糨糊均匀地平刷在灯架表面,再将剪好的纱布轻附在灯架上,用刷子蘸糨糊刷平后,再粘贴两层做灯笼用的单光纸或细棉纸。
晒干后,以个人所需图案如人物、八仙、花鸟、仕女等进行彩绘,或依情况来决定是否书写文字。
等文字、图案完全干后,再刷上一层桐油,待桐油阴干,灯笼就大功告成了。
蒸竹晒干→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刷上桐油3.灯谜是写在灯彩上的谜语,元宵节灯谜体现了灯笼最富有诗意的一面。
为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拥有“京郊第一灯笼村”荣誉的怀柔区红庙村设计了“看花灯·赏灯谜”活动。
下列几则灯谜,是借助汉字的间架结构和意义来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