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泛爱众课件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2.54 MB
- 文档页数:27
弟子规「泛爱众」解析(5)所以为人父母的,当你夫妻两个人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应该要协调要同步要一致。
作为爷爷奶奶在旁边如果看得心疼,就应该要出去回避一下。
当然父母在严厉教导子女的时候,也要特别谨慎小心。
为什么?你打他的时候,我们也要打安全的部位,不可以打要害,这样反而会有意外,或者意外的灾难发生,那就真的是遗憾终身。
所以“善相劝”,我们两方的品德都可以树立,因为我们可以渐渐地切磋而提升。
不过在此地还要再郑重地叮咛一下,善巧方便它的重要,才能达到劝解的效果。
如果你没有善巧方便,这个效果可能没有办法达到。
接下来我们再看第二十九条:【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这一条也跟我们切身生活,有相当大的关联性。
从最接近的日常三餐,吃饭的时候,我也曾经这样问学生:碰到你喜欢吃的菜,会不会一直往自己的碗里装?几乎有一半以上的小朋友都会说:会。
为什么?他想到的只有自己,他觉得今天的菜很好吃。
爷爷奶奶也说:好,那你尽量吃。
小朋友从小没有人教,他就知道:我只要喜欢,我就可以多拿,我就可以多吃。
殊不知,这样让他养成了很不好的习惯,他不懂得我们在取拿之间,要观察周遭是不是别人没有用到,别人没有吃到?因为小朋友现在每一家每一户都生得很少,在家里就是一块瑰宝一样,像宝物一样,所以大家都珍惜得不得了。
从小他要吃的,他要用的,全部都满足他的欲望。
所以在这一条,我们看到周遭现在的人,对于取舍方面,往往不懂得人与人之间要讲义。
“贵分晓”,就是说你在取用当中,你在拿还有施予的时候,你必须要明白个中的道理。
什么道理?取用当中要讲到这个“义”字。
为什么要讲义?如果你今天很自私,只有自利,你就不懂得还有别人。
我们要晓得,如果你都自私自利,别人也是自私自利,这个社会会变成怎样的社会?一定是你争我夺的社会。
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的社会,我们也晓得这一条很多人不晓得。
不晓得从小就要告诫子女,要养成多给予少取用,少为自己而取用。
所以这里讲到“与宜多,取宜少”。
弟子规「泛爱众」解析(4)经过几年,两三年,父亲也真的是很快乐。
子女知道父亲的病已经相当严重,但是不愿意让父亲在医院里头做很多化学治疗,或者痛苦的这种试验,他们不愿意。
父亲在这两三年当中也过得很快乐。
有一年过年,他就自己跑去给医生看,因为精神不错。
医生就跟他说,你已经癌症末期了。
结果来不及了,因为家人没有陪同他,这个父亲知道以后,心情大受影响,隔了几个月就走了。
所以,当我们明白这一点,我们晓得当有一些隐私,不能让对方知道,我们肯定要替他保密,不要让他知道是在保护他。
尤其是这个病情,为人子女的,我们如果晓得亲戚朋友当中有这样的人,他没有办法接受这样事实的打击,我们一定要替他隐藏,不要让他晓得。
看到别人,或者听到别人有痛苦的隐秘,有隐私,我们更不应该去跟别人宣扬,这是非常要不得的,很损阴德的一件事情。
接下来我们看底下一句:【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这里也告诉我们一定要隐恶扬善,我们把善良的一面多推广,这个社会会更美好,就是善,我们能讲人家好的这是好事。
为什么?当别人知道的时候,他们心生效法之心,就是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把这个善的一面更加的扩散。
人人能行善,这个社会不是更好吗?【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这一条也非常的重要。
我们都晓得人与人之间,好朋友当中,我们见到朋友有过失,我们理所当然的都会劝他两句;夫妻之间,我们看到对方有过失,做太太的或者做先生的难免也会劝他;看到子女有不对的地方,做父母的肯定也会来教导他。
这一条就告诉我们,“善相劝”,这个“善”要特别的注意。
我们都知道规劝别人,可是这个“善”就是你要有善巧方便。
今天为什么很多人不能接纳别人的规劝?有两种原因,我们不能不晓得。
第一个,规劝的人,他的态度、他的语气很强硬,就好像指责说:你不可以这样,你错了,态度不能圆融。
第二个,就是对方他接受你这样严厉的态度,不是很好的口气,他不能服你,他认为你这样讲我,我偏偏不改。
所以此地讲“善”,一定要有善巧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