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泛爱众
- 格式:ppt
- 大小:4.94 MB
- 文档页数:29
《弟子规》逐字翻译注音([清]李毓秀原著,华静7811译注,2013-10-2)《弟子规》的这个版本,不仅能帮助中小学生学会为人处事的正确方法,而且能帮助他们加强古文素养。
<泛f àn 爱ài 众zh òng >广泛地关怀爱护 大众凡f án 是sh ì人r én , 皆ji ē 须x ū 爱ài ,只要 是 人, 都 应当 相亲相爱,天ti ān 同t óng 覆f ù, 地d ì 同t óng 载z ài 。
因为天空下,我们一起 被覆盖,大地上,我们一起 被承载,我们彼此利害相关 ,应当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共生共荣。
————————————————————————行x íng 高g āo 者zh ě,名m íng 自z ì 高g āo ,品行 高尚的人,名声 自然 显赫, 人r én 所su ǒ重zh òng , 非f ēi 貌m ào 高g āo 。
人们 所敬重的是德行,并不是 外表 比常人好。
才c ái 大d à 者zh ě,望w àng 自z ì 大d à,才能 突出的人,声望 自然 突出,人r én 所su ǒ服f ú, 非f ēi 言y án 大d à。
人们 所信服的是真才,并不是 说话 比常人漂亮(说大话)。
————————————————————————己j ǐ 有y ǒu 能n éng , 勿w ù 自z ì 私s ī;自己 有 能力可以服务众人时,不要 自己 私藏,舍不得付出;人r én 所su ǒ能n éng , 勿w ù 轻q īng 訾z ǐ。
弟子规泛爱众全文注音及解释zǒng xù总叙dì zǐ guī shèng rén xùn弟子规,圣人训。
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首孝悌,次谨信。
fà nài zhòng ér qīn rén泛爱众,而亲仁。
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有余力,则学文。
rù zé xiào入则孝fù mǔ hū yìng wù huǎn父母呼,应勿缓。
fù mǔ mìng xíng wù lǎn父母命,行勿懒。
fù mǔ jiào xū jìng tīng父母教,须敬听。
fù mǔ zé xū shùn chéng父母责,须顺承。
dōng zé wēn xià zé qìng冬则温,夏则凊。
chén zé xǐng hūn zé dìng晨则省,昏则定。
chū bì gào fǎn bì miàn出必告,反必面。
jū yǒu cháng yè wú biàn居有常,业无变。
shì suī xiǎo wù shàn wéi 事虽小,勿擅为。
gǒu shàn wéi zǐ dào kuī苟擅为,子道亏。
wù suī xiǎo wù sī cáng物虽小,勿私藏。
gǒu sī cáng qīn xīn shāng 苟私藏,亲心伤。
弟子规《泛爱众》全文和译文
师父上座:所有广大真修,修道者要一律行善,绝对不可作恶。
「泛爱众,不论是朋友与敌人,无一例外,尽量建立和睦的关系;若有仇恨的记忆,应立即消除,始终保持正念不负所承,承诺不变,以宽容待人,与社会正常交往即可,不可恨恶;若遇到无礼之徒,仍应用恩典拯救他,无意争吵,不可责骂或杀害;要尽量仁慈对待一切苦难之人,尽一己之力帮助,就算面前那些因过去认识而暂时性的贫穷不幸者,也当发出真挚之爱;人人皆无私付出,少说口舌之语,遇事多思想,善恶分明,施毕即走,不可乞求。
」
师父上座:每一位真修,务必守此泛爱众的三大要求,立身修行,一定不改!
师弟规《泛爱众》:师父上座:让我们真修谨守诫旨,行善爱众,无论是朋友与敌人,无一例外,尽量建立和睦的关系,若有仇恨的记忆,立即消除,始终保持正念不负所承,承诺不变;遇到无礼之徒,仍要仁慈对待,尽一己之力帮助他人,少说口舌之语,遇事多思想,施毕即走,不可乞求。
每一位真修,务必严守此规。
《弟子规》原文及翻译一、《弟子规》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弟子就是学生,规是规范。
《弟子规》是依照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和辅修的一门课。
第一在平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亲母亲,友善兄弟姐妹。
其次在全部平常生活中行为要当心慎重,语言要讲信誉。
和大众相处到同等仁爱,而且亲密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行的事。
假如做了以后,还有剩余的时间精力,就应当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余有利的学识。
二、《弟子规》入则孝【原文】:父亲母亲呼应勿缓父亲母亲命行勿懒父亲母亲教须敬听父亲母亲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译文】:父亲母亲亲叫你的时候,要马上答应,不可以缓慢;父亲母亲亲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可以迟延偷懒。
对父亲母亲的教诲,要恭顺地倾听;对父亲母亲的责备,要服从地接受。
儿女照顾父亲母亲,冬季要让他们暖和,夏季要让他们清爽凉爽。
清晨要向父亲母亲问安。
夜晚要替他们铺好被子;服侍父亲母亲安息。
【原文】: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译文】:出门要告诉父亲母亲一声,回来也要通告一声,免得父亲母亲牵挂。
平常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立定的理想要努力去达成,不要轻易改变。
不要因为小事情,就不报告父亲母亲而私自去做。
若是自作主张地去做事,那就不符合为人儿女的道理了。
东西即便很小,也不要偷偷私藏起来。
不然,一旦被发现,父亲母亲必定会特别悲伤生气。
凡是父亲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必定要全力替他们准备好;凡是父亲母亲所厌烦的东西,必定要当心地办理掉。
【原文】: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译文】:假如身体有所不适或遇到损害,就会让父亲母亲为我们担忧;假如在道德上有了缺欠,就会使父亲母亲感觉丢人。
泛爱众:天下为公,推己及人爱心人人都有,博爱却不多见。
它要求我们爱天爱地爱大自然,爱一切万物。
不仅爱美好的东西,也能心胸宽广地包容他人的过失。
不分你我,没有私心,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泛众爱”,亦即天下为公。
真爱要发自内心,要用心去爱。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真正做到了大爱,这个世界将更加美好。
1、宽容别人,方便自己宽容是一种美德,因此《弟子规》对此特别强调。
我们要学会不在心中谴责别人,不要因为他们的错误而责怪和憎恨他们。
宽容的人能以德服人,其实只要你豁达些,宽容些,处境会很快得以摆脱。
学会宽厚待人,是一门课程。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资本,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要素。
这需要尊重他人,包容他人。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
如果连接触的人都适应不了,还谈什么要有成功的人生呢?救人于窘迫,脱人于尴尬,是一种真正的美德,而且往往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功效。
能够巧妙地为别人解围,给别人面子,既是一种很高超的学问,也是一种随机应变的本领。
给别人面子,也就是给自己机会。
东汉华阴人刘宽,字文饶,官至光禄勋,封为逯乡侯。
他待人十分宽厚,从不对人乱发脾气。
即便是别人有了过错,他也能体谅并宽容别人。
一次,刘宽乘牛车外出。
路上遇见一个农民遗失了一头牛。
农民拦住了刘宽的牛车,仔细辨认,认定刘宽的牛就是自己丢失的牛。
刘宽听了,也没有辩解,随即下车徒步回家。
过了不久,那位丢牛的农民找到了自己的牛。
他亲自把刘宽的牛送回来,并且道歉道:‚先生,我很羞惭,误把您的牛当作自己的牛了。
请您原谅!‛刘宽十分和气地说:‚这个世界上许多东西都很相似,自然也就十分容易认错。
我还要感谢您给我把牛送回来了呢。
‛人们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都称赞刘宽的宽洪大量。
得理不让人,是普通人最容易犯的错误。
不过得饶人处且饶人,更符合立身处世的法则。
对于别入的小错误和小缺点,不要紧揪不放。
只要别人意识到了错误,就应该宽容大度地原谅对方。
2、学会赞美别人好话都会说,可你会赞美别人吗?可能未必,不妨像《弟子规》说的那样“道人善”。
弟子规《泛爱众》原文及解释《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
它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弟子规《泛爱众》原文及解释,欢迎大家分享。
泛爱众原文: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解释:对于大众有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宝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纯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毫无虚假。
正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大同境界。
泛爱众的人人君子,他的心中有人我一体的观念,所以肯放下滔滔私心,关怀大众,我们若处处学着仁厚待人,在德行上改过修养,守住人的品格,并深入学习各项才艺,相信也能做出一份番利益大众的事业。
品行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人们所敬重的是德行,并不是论外貌是否出众;才能大的人声望自然大,人们所信服的是真才,并不是只会发表言论。
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不要自私保守;看到别人有才华,应该多加赞美肯定,不要因为嫉妒而贬低别人。
对富有的人态度不谄媚求荣;对贫穷的人不表现出骄傲自大的样子,不厌恶不嫌弃亲戚老友,也不一味喜爱新人新朋友。
至圣先师孔子教导我们,贫穷的人除了不谄媚迎合外,能够在道德上自得其乐更好,富有的人不但不以骄傲的心态妨碍他人,更要爱好礼节,恭敬大众。
贫和富只是生活方式不同而已,都要学习礼节充实各项才能,发挥人我一体的仁心,才能营造一个“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幸福社会。
他人有事,忙得没有空暇,就不要找事搅乱他;对方身心很不安定,我们就不再用闲言碎语干扰他。
别人的短处绝对不要揭露出来,别人有秘密不想让人知道,我们就不要说出来。
弟子规全文及译文六、《弟子规》泛爱众(原文及译文)《弟子规》“泛爱众”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五门课。
泛爱就是博爱,就是与朋友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
这是指交友。
爱人者,人恒爱之。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译文】: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尊敬,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译文】:一个行为高尚的人,名声自然会高。
因为人们敬重的是一个人的品行,而不是看他是否有一副好的相貌。
一个才学丰富的人,名望自然会大。
因为人们所佩服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不是自吹自擂的人。
自己有才能,不要只想着为自己谋私利,也应当做些对社会大众有益的事。
别人有才能,不要心生嫉妒,随便轻视、毁谤。
不要谄媚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对穷人傲慢无礼。
不要厌弃过去的朋友,也不要只喜欢新结交的朋友。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译文】:当别人正忙着没空时,不要因自己有事儿去打搅。
当别人身心不安时,不要跟人家说话而去打扰他。
别人有短处,千万不要到处宣扬。
别人有隐私,绝对不能说出去。
称赞别人善行,本身就是一种美德。
因为别人知道后,就会因此受到勉励而更加努力地去行善。
宣扬别人恶性,本身就是一种恶行。
如果由于过分的厌恶痛恨而一味地去宣扬,就会招来祸害。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译文】:朋友之间互相规过劝善,则彼此都能成就良好的德行。
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在道德上就都会有缺陷。
拿人家东西和给人家东西,特别要分得清清楚楚。
给人家的东西要多一点,拿人家的东西要少一点,这是人情来往的道理。
想让别人做一件事,首先要问一问自己愿不愿意做。
如果自己都不原意去做,你赶快也不要让别人去做。
受人恩惠,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并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应该宽大为怀,尽快把它忘掉。
弟子规泛爱众篇解释《弟子规》之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注释:覆:遮盖。
译文: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关怀爱护,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这天地之间。
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远。
人们所重视的是一个人的品德,而不是他的相貌。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注释:望:名望,声望。
訾:诋毁,指责。
译文:才学丰富的人,他的声望自然会高。
人们所佩服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并非说大话的人。
自己有才能,不可自私自利;别人有才能,不可心生嫉妒,轻易诽谤。
勿陷害,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注释:骄:在别人面前骄傲自大。
故:故旧,老朋友。
译文: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
不要厌弃老朋友,不要一味喜爱新朋友。
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用闲言碎语干扰他。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注释:勉:尽力,努力。
译文:别人有缺点,不要去揭穿;别人的隐私,切忌去宣扬。
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
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努力。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注释:且:就,不久。
作:产生。
规:规劝。
亏:欠缺、短少。
译文:宣扬别人的短处,是一种恶行。
如果宣扬得过分,会惹出祸患。
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损害。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注释:取与:取得与给予。
分晓:清楚。
已不欲: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已:停止。
译文:财物的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给得要多,拿的要少。
强加于人的事,先要问自己喜不喜欢,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要立刻停止。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弟子规》原文及翻译一、《弟子规》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弟子就是学生,规是规范。
《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和辅修的一门课。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行为要小心谨慎,言语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到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
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
二、《弟子规》入则孝【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译文】:父母亲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亲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
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
早晨要向父母请安。
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伺候父母安眠。
【原文】: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译文】: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
平时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立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改变。
不要因为小事情,就不禀告父母而擅自去做。
假如自作主张地去做事,那就不合乎为人子女的道理了。
东西即使很小,也不要偷偷私藏起来。
否则,一旦被发现,父母一定会非常伤心生气。
凡是父母所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尽力替他们准备好;凡是父母所讨厌的东西,一定要小心地处理掉。
【原文】: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译文】:如果身体有所不适或受到损伤,就会让父母为我们担忧;如果在德行上有了缺欠,就会使父母感到丢脸。
父母亲喜欢我,做到孝顺并不难。
父母亲不喜欢我,我还能用心尽孝,那才是难能可贵的!如果父母有了过失,子女应当耐心地劝说使其改正。
fàn ài zhòng泛爱众58fán shì rén jiē xūài凡是人,皆须爱。
Love every one Under the sun.tiān tóng fù dì tóng zài天同覆,地同载。
The same Nature, The same creature.【释义】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关怀爱护,因为我们都共同生活在这天地之间。
【英文】For all creatures throughout the world, we should cherish a kindred regard. The sky covers all of us equally. The earth supports all humankind.fàn ài zhòng泛爱众59xìng gāo zhě míng zì gāo行高者,名自高。
A great aim, A good name.rén suǒ zhòng fēi mào gāo人所重,非貌高。
What one seeks, Not good cheeks.【释义】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远。
人们所重视的,并不是一个人的相貌。
【英文】People whose conduct is fine are sure to have good reputations. Good conduct is what we respect; Fine looks cannot bring people honor.泛爱众60 cái dà zhěwàng zì dà才大者,望自大。
Great as such, Renowned as much.rén suǒ fúfēi yán dà人所服,非言大。
弟子规—泛爱众解释
“泛爱众”就是以广泛的爱心对待社会大众。
人类生活是以爱心为纽带的,没有爱心,我们的生活就太痛苦不堪了。
这个爱心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爱心就是孝心。
孝道,真是培养爱心的第一步,一个连父母都不会爱的人绝不会真心爱他人,所以只有当孩子对父母尽孝道,他才能把这份爱心继续向外延伸来爱一切的人。
这样由近及远,使他的爱心和责任感日扩日大,进而推衍到爱护别人的父母和孩子,再继续扩展到爱护一切万物,包括植物,动物等。
因此,孝道并不是我们对家庭的自私,恰恰相反,是要最终养成我们大公无私的品道。
现在很多人都是自己的目的在生活,他的人生追求和价值都是在为自己,而爱是用心去感受别人的需要。
一个人不可能独立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离不开他人的辛勤劳动,大家彼此互相依存才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心存感激,密切关注社会上的一切人和事,随时准备伸出援助之手,关怀他人,帮助他人,以尽到作为社会成员的一份责任,如此的人生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只顾自己而遗忘了这个家国。
这样的心胸是不会有真正的快乐的,因为他们的乐是建立在成败得失之上的,有得失就会产生忧喜,而真正的快乐是不以成败荣辱为原则的,那种乐是超乎于喜怒哀乐之上的乐。
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如果想要拥有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就应该培养一点天下精神,应该有一个大我而不是小我。
如果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时候都会想到他人,那么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共处都是指日可待的。
泛爱众读后感《弟子规•泛爱众而亲仁》是第五、第六部分,这两部分教育我们要培养仁爱、宽容的心胸,要学会爱人,要懂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善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五部分主要讲的不是权势,而是个人的品德和才能,要学会关心爱护同事,爱护下级,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
第六部分讲人与人之间是有区别的,同样是人,可道德品质、心智高低各有不同。
大多数人都是跟着流俗走,而仁慈博爱的人毕竟是少数,这样的人往往身正行正,不随波逐流,如果能够接近他,向他学习,那么过错就会减少,品德就会增长;反之,接近小人就会堕落,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对我们同样具有教育意义。
《泛爱众》讲得是与朋友相处,要讲平等、博爱,以博大的爱心去对待别人。
当今社会,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大家各自只会索取,不会给予、奉献;只知道去坦然接受,不知道欣然给予。
闻名世界的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一句话:“给,永远比拿愉快。
”《弟子规》里也说:“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意思是给予、索取要分得清楚,给予多一些,索取少一些。
通过学习我们应记住这个美德并去实践。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意思是:别人有短处,不要到处宣扬,别人的隐私,不能随便说出去。
让我来说说我身边发生的一件事。
我们村有户人家,家里爷爷奶奶非常溺爱小孙子,有什么好东西都留给他吃,从小要什么有什么,长大后家里爸爸妈妈控制给他零花钱,但从小养成的大手大脚,穿名牌吃好东西的坏习惯让他一下子觉得零花钱不够花了,于是他就开始偷他爷爷的钱,开始是几十的拿,后来渐渐的多了到次几千。
后来,我把这件事说给我朋友听,这时,我朋友就说了:“你们不是学了《弟子规》当中不是有‘人有短,切莫揭’的话吗?那个人做出这件事,家里人,邻居肯定都会向他投去异样的眼光,他已经很丢脸,你还在这到处宣扬。
”这时,我才深深明白此句话的意思,我陷入沉思……特雷卡:周伟。
弟⼦规泛爱众解释相关推荐弟⼦规泛爱众解释 泛爱众是指⼴施爱⼼,亲近仁⼈志⼠。
那么《弟⼦规》中的泛爱众的解释是什么?下⾯⼩编给⼤家带来《弟⼦规》泛爱众解释,欢迎⼤家阅读。
《弟⼦规》泛爱众原⽂ 凡是⼈,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者,名⾃⾼,⼈所重,⾮貌⾼。
才⼤者,望⾃⼤,⼈所服,⾮⾔⼤。
⼰有能,勿⾃私,⼈有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不闲,勿事搅,⼈不安,勿话扰。
⼈有短,切莫揭,⼈有私,切莫说。
道⼈善,即是善,⼈知之,愈思勉。
扬⼈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先问⼰,⼰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贵端,虽贵端,慈⽽宽。
势服⼈,⼼不然,理服⼈,⽅⽆⾔。
《弟⼦规》泛爱众解释 “泛”就是⼴泛,很普遍的意思;“爱”就是慈悲,有爱⼼。
这个“众”,我们此地讲的是众⼈;除了⼈之外,你还能扩展到动物、植物,这个世界就更为美好了。
请看下⼀条课⽂,第⼆⼗五条: 【凡是⼈,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 这⼀条也指出来我们都是⽣活在地球上的⼈类,仰天⼀看天空,你我都是⼀样的;我们站在地上,都是同⼀个地球上⾯,所以⼈应该要彼此的珍惜。
尤其现代科技的发达,交通的便捷,⼈与⼈之间往来互动更为接近,地球就快要成为地球村了。
所以⼈与⼈之间更应该和睦共处,族群与族群当中也应该相互的包容,相互的尊重。
不要认为我这个民族⽐较优越,我的家庭也⽐较富有,就有那种侵略别⼈之⼼,轻忽别⼈的⼼态,这些往往都是纷争的开始。
所以⼈为什么会有争⽃,就是彼此不能包容,彼此不往来,彼此不互相尊重,才会引起这样的争端。
假使⼈都能互相的包容,从个⼈开始做起,家庭⼀定幸福美满,社会也会⼀⽚祥和。
我们如果能爱护⼀切动物,爱护⼀切花草树⽊,我们每天早上起来,看到天空的云彩,我们会感觉⼤地⾮常的美。
我们再看这么漂亮的花草树⽊,我们看到⼤⾃然这么美,看到花长得这么漂亮,我们内⼼也都会觉得⾮常的喜悦。
弟子规泛爱众/guoxue/)查看。
泛爱众作者:李毓秀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译文凡是人,都应该相亲相爱,因为大家都是天地所生。
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隆盛。
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
有才能的人,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能力,而不是因为他会说大话。
你有能力可以服务大众,就不要自私自利,舍不得付出。
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要嫉妒、毁谤。
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
不要喜新厌旧。
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用事情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或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用言语干扰他。
别人有缺点,不要去揭穿,对于他人的隐私,切忌去张扬。
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
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
张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做坏事。
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朋友之间应该用仁义道德互相规过劝善,这样双方的修养都会有提高。
如果对别人的过不规劝,自己和对方的品德都会有缺失。
财物的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
与人和睦相处。
事情要加到别人身上之前(要托人做事),先要反省问问自己:换作是我,愿不愿意,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不要勉强别人。
受人恩惠要时时想著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过去就算了;至于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
对待家中的婢女与仆人,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并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大更可贵。
如果仗势强逼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
论语名句: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汎(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
”【解释翻译】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这一章大概我们都是非常非常的熟悉,它就是我们常念的《弟子规》的总纲领。
一部《弟子规》就是以《论语》这一句话来贯穿下来,是清朝李毓秀学者,根据这一句孔子的话编写出来的,教导童蒙,教导弟子,如何修身立德,成就学业道业。
这里说的弟子,一般人只觉得这是对童蒙讲的、小孩讲的,其实不然。
小孩固然从小就要学习,《弟子规》是清朝以来的童蒙教材,家家户户都要念。
现在我们这个《弟子规》,看到《弟子规》已经普及到全社会,很多家庭都用《弟子规》来做为孩子的教材。
可是要知道,弟子在这里是广义的,不只是对童蒙。
孔子说的弟子是圣贤弟子,具体而言孔门弟子。
孔老夫子他讲这句话,我们可以想象出来,是要求那些弟子们,你们要来这里学习,你们首先要做到这个标准,你要做不到这个标准,你就不能是弟子了。
所以这是学圣学贤的根基,我们不可以忽略。
《弟子规》根据这里讲到的七科,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七科,来进行演绎,写出一百一十三桩事,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个字,写得非常全面。
要学习四书,四书是大学的课程,入学的标准在哪?在《弟子规》。
《弟子规》我们要都做到了,四书才能够入得进去,四书是教我们成就圣贤之道。
所以《弟子规》是四书的具体落实,是行门。
这里讲到的七桩事,详细的解说我们可以去学习《弟子规》。
《弟子规》过去蔡礼旭老师有详细的讲解,我也曾经讲过两个版本,都可以拿来参考。
这里简单的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第一桩事情是『入则孝』。
弟子规中泛爱众的理解和感悟1. 泛爱众不就是要我们对所有人都心怀爱意嘛!就像太阳照耀大地,不论贫富、美丑都能感受到温暖。
比如说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这小小的举动不就是泛爱众的体现嘛!2. 泛爱众意味着要尊重每个人的差异呀!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我们不能因为别人和我们不一样就不喜欢他们呀。
就好比有人喜欢吃苹果,有人喜欢吃香蕉,难道能说喜欢吃苹果的就比喜欢吃香蕉的好吗?我们要平等对待所有人,不是吗?3. 泛爱众就是要学会包容呀!大家都会犯错,我们不能因为一次错误就否定一个人。
就像走路会摔跤一样,难道摔了一跤就再也不走路啦?当别人犯错时,我们多一些理解和宽容,这才是泛爱众呢!4. 泛爱众就是要关心身边的人呀!看到同学心情不好,上去问问怎么了,给他一些安慰,这多好呀。
就好像在黑暗中给他点亮一盏灯,多温暖呀!5. 泛爱众就是要乐于帮助他人呀!别人提不动东西,帮一把,这多简单呀。
就跟口渴时递上一杯水一样自然,这就是在践行泛爱众呀!6. 泛爱众就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呀!遇到流浪的小动物,给它一些食物和水,这也是爱呀。
就像我们对自己的宠物一样,难道它们不值得我们的爱吗?7. 泛爱众不就是让我们把爱传递出去嘛!一个微笑、一句问候,都可能给别人带来快乐。
这不就像春风吹过,让人心里暖暖的嘛!8. 泛爱众就是要摒弃偏见呀!不能因为别人的身份、地位就区别对待。
就好像不能因为一本书的封面不好看就否定它的内容一样,我们要看到每个人的内在呀!9. 泛爱众就是要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呀!不管是熟悉的人还是陌生人,都要给予尊重和关爱。
就像下雨时,雨滴不会只落在一部分人身上,而是均匀地洒向大地呀!10. 泛爱众呀,其实就是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呀!大家都相互关爱、相互帮助,那该多美好呀!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多幸福呀!我的观点结论:泛爱众是弟子规中非常重要的理念,我们应该在生活中积极践行,用爱去对待每一个人,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