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圆柱的表面积(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1
《圆柱的表面积》教材分析及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本学期的第一次教研活动,我们对《圆柱的表面积》进行了一定的教材解读。
杨老师和张老师对于这节课做了深入的讲解,让我很受启发。
首先,这节课的重点在于探索、推导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一课时,学生对于圆柱已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
要求圆柱侧面积,对于学生是一个难题,把曲面变成平面图形,单单靠语言上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动手操作,课堂中可以采用剪下饮料罐上的包装纸,展开发现是一个长方形。
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对于侧面的图形会有较深刻的理解。
侧面展开图这个知识点上,有老师提出减下来的一定是长方形吗?可能还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考。
另外在例3题目的设计上,把圆柱的展开图画在方格纸上,有些老师觉着没有必要。
因为直径2厘米的圆柱,侧面长方形的长就是6.28厘米,方格纸上画就有些不合适。
在这点上,我认为只要学生知道画长6格多一些就可以了,学生就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大家都认为这节课数学知识一定要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一课时,学生对于圆柱已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
要求圆柱侧面积,对于学生是一个难题,把曲面变成平面图形,单单靠语言上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动手操作,课堂中可以采用剪下饮料罐上的包装纸,展开发现是一个长方形。
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对于侧面的图形会有较深刻的理解。
侧面展开图这个知识点上,有老师提出减下来的一定是长方形吗?可能还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考。
另外在例3题目的设计上,把圆柱的展开图画在方格纸上,有些老师觉着没有必要。
因为直径2厘米的圆柱,侧面长方形的长就是6.28厘米,方格纸上画就有些不合适。
在这点上,我认为只要学生知道画长6格多一些就可以了,学生就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大家都认为这节课数学知识一定要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圆柱侧面积,对于学生是一个难题,把曲面变成平面图形,单单靠语言上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动手操作,课堂中可以采用剪下饮料罐上的包装纸,展开发现是一个长方形。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教学内容第6-7页“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认识取近似值的进一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法导练法、迁移法学法小组合作、归纳、找规律。
教具准备准备一个圆柱模型(表面要有可揭下各个部分的一层纸)学具准备准备一个圆柱体教学过程:一、复习1. 圆柱表面积由哪几部分组成?2. 侧面指的是哪个面?它有何特点?怎么计算?3. 圆柱的表面积怎么计算?计算公式。
二、巩固练习1. 求表面积。
听题列式,不计算。
(1)R=2cm h=10cm(2)R=5cm h=20cm(3)d=10cm h=30cm2. 求下列圆形的表面积。
3. 圆柱相关知识应用4. 提高部分已知C=28.12dm h=16dm 求表面积三、作业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对圆柱的表面积还存有哪些问题?板书设计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复习计算公式作业设计1.把一根圆柱形木料截成3段,表面积增加了45.12平方厘米,这根木料的底面积是()平方厘米。
2.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正好得到一个边长25.12厘米的正方形,圆柱体的高是()厘米。
3.把一根长是2米,底面直径是4分米的圆柱形木料锯成4段后,表面积增加了()。
4.会议大厅里有10根底面直径0.6米,高6米的圆柱形柱子,现在要刷上油漆,每平方米用油漆0.5千克,刷这些柱子要用油漆多少千克?教学反思本节课运用课件,再次演示了圆柱表面积的推导过程,通过各种练习,有效地强化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了操作、思考、想象相结合,加深了学生对圆柱表面积公式的理解。
学生练得扎实,教学效果较好。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二单元比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总复习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11课时第二单元比例…………………………………………… 8课时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6课时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7课时数学好玩………………………………………………… 4课时整理与复习………………………………………………… 2课时总复习………………………………………………… 28课时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
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编排的。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大单元教学设计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大单元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在充分理解了表面积的含义的基础上展开的。
教材中选用了许多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想象和操作活动,使学生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在操作中经历“圆柱侧面积”的探索过程,体会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有关量之间的关系,获得求“圆柱侧面积”的方法。
【学生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有的学生不知道怎么求圆柱侧面积,不会把曲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或是有的同学已经知道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但不能结合实验操作清晰地表述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学生对动手操作较感兴趣,通过探索操作活动,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1、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
2、探索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3、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
4、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圆柱体纸盒、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圆柱形纸盒。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谁来说一下你对它有哪些了解?2、不错,今天我们来继续研究圆柱,出示圆柱,观察大屏幕,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圆柱的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10厘米)3、现在我们如果来做一个这样的盒子,你会想到什么数学问题?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柱的表面积”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1)请同学们观察圆柱,想一想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学习目标1.经历圆柱展开与卷成圆柱等活动,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2.能根据具体情境的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
编写说明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表面积的含义,这是圆柱的表面积的学习基础。
圆柱的表面是由两个相同的底面和一个侧面构成的,计算圆柱底面面积就是计算圆面积,对学生来说并不是新知识,所以教学的重点是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科书突出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探索过程,以及侧面展开图的长、宽与圆柱有关量之间的关系。
·如果接口不计,至少需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教科书创设了“做一个圆柱形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的简单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物体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所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求圆柱的表面积的问题,而圆柱的表面是由圆柱的两个底面与一个侧面组成的,因此可知,圆柱的表面积就是两个底面的面积与侧面面积的和。
其中,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对学生而言,是个新问题。
·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呢?你能想办法说明吗?在初步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后,教科书安排了探索圆柱侧面是一个怎样的图形的内容。
这是解决求圆柱侧面积的关键问题,而且要由学生自己想办法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成平面,再判断是什么图形。
事实上,学生已经具有把圆周变成线段,即“化曲为直”的活动经验,所以也就有了把圆柱的曲面化为平面的可能性。
教科书呈现了两种说明的方法:一种是把圆柱形纸盒沿圆柱的高剪开,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另一种是用一张长方形纸卷成圆柱。
除了这两种办法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方法,如“把圆柱沿着直尺边缘滚动一周,圆柱的侧面印下的区域是一个长方形”等。
哈拉道口中心小学2017—2018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本人任教的是六(3)班,这个班级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有少数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百分数(二)和比例三个单元。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学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是加强问题解决教学的重要方面之一。
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尺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会把一个图形在方格纸上放大或缩小。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体会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准备:教师与学生每人带一个圆柱,教师给学生每4人小组发一个纸制的圆柱。
每位学生准备好制作圆柱的材料。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并理解长与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谁能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相对的两个长方形完全相同,长方体的高有无数条。
)正方体呢?
谁能说一说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
二、新授
教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简称圆柱。
1.初步印象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用眼睛看,用手摸,说一说圆柱与长方体的有什么不同?
(圆柱是由2个圆,1个曲面围成的。
)
2.小组研究: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面与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3.交流和汇报
(1)关于两个圆形得出:上下2个圆是完全相等的圆,它们都是圆柱的底面。
(2)关于曲面得出:它是圆柱的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着斜线展开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3)关于圆柱的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
高有无数条。
高有时也可用长、厚、深代替。
4.举例说明进一步明确特征
教师:既然大家对圆柱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呢?
(学生举例,再让学生自己判断。
当有一个学生说粉笔是圆柱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讨论。
)5.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6.制作圆柱
三、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