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复习题老师用.doc
- 格式:doc
- 大小:63.05 KB
- 文档页数:6
《〈论语〉十则》复习一、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我国古代的“四书五经”之一,其中“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时常地复习) 2.不亦说.乎(通“悦”,愉快)3.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4.不亦君子..乎(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6.吾日三省..吾身(多次反省)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8.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9.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10.温故而知新.(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1.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 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
意思是迷茫而无所得)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14.诲女.知之乎(通“汝”,你)15.是.知也(这) 16.是知.也(通“智”,智慧)17.见贤思齐.焉(看齐)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19.择其善者..而从之(优点,长处) 20.择其善者而从.之(跟随,指学习)21.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勇毅) 22.仁以为..己任(把……当做)23.知松柏之后凋.也(凋谢) 24.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奉行)25.其.恕乎(大概,也许) 26.其恕.乎(指“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思想)27.己所不欲.(想要) 28.勿施.于人(施加)三、用课文原文填空。
1.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学习上不应不懂装懂,而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在我们面对别人的不理解时,若能宽容待之,则会更显其人格之高尚,正如孔子所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可谓任重而道远。
《论语》中考复习要点及试题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 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复习题一、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学而时习..之⑵不亦说.乎⑶人不知而不愠.⑷学而不思则罔.⑸思而不学则殆.(6)传.不习乎(7)是知.也(8)其.恕.乎(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0)见贤思齐焉.(1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12)士不可以不弘毅..而从之..(13)知松柏之.后凋也(14)择其善者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9)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填空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句子是:2、《<论语>十则》中与“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意思相近的名言是:3、《<论语>十则》中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4、《<论语>十则》中与“不患人之不己知”意思相近的名言是:5 《<论语>十则》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的名言是:6 《<论语>十则》中比喻君子坚守志节的句子是:7写出五个出自本课的成语1任意写本文中谈学习态度的语句,并结合学习生活实际简要谈谈感受2任意写出本文中谈修身的语句,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3文中说学思要结合起来,也有人说“好读书,不求甚解”,谈谈你对上述见解的认识4“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推己及人方式 ,在文中有怎样的体现?你如何看待这一处世之道,简要谈谈.。
《〈论语〉十则》复习资料一、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子]先生,指孔子。
[吋习]时常地复习。
吋,吋常(又:按一定吋间)。
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
[愠(yiin)]主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hig)]多次进行白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省,反省。
[为(we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咬]结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ng)]迷感。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価)]有害。
[诲(hui)]教,教导。
[知(Z)]知道(它)。
[是]此,这。
[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
[善者]指长处。
善,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士]上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
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ong)毅]刚强,勇毅。
[任]负担,担子。
引屮为责任、职责。
[重]重大。
[已]停止。
[岁寒]寒冷的冬天。
岁,指时间。
[凋(diM)]凋谢。
[行]奉行。
[其]大概。
[恕(shd)]指倫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想,希望。
[勿(\、右)]不要。
[施]加。
(二)通假字、古今字1.通假字:[女]同“汝",伤[(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2.古今字:[说]“悦啲古字,愉快。
(三)成语[不亦乐乎]愿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來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口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耍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屮必定有我的老师。
形容谦虚好学。
二、文学常识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十则复习第一篇:论语十则复习《论语》十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论语》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的言行。
全书共()篇,是()体散文。
它与()()()()是合称“四书”。
孔子(前551-前479),名(),字(),春秋末期()国人,我国伟大的()家、()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和重要代表人物。
2.结实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⑪学而不思则罔()⑫思而不学则殆()..⑬温故而之新()⑭择其善者而从之()......⑮学而时习之()⑯不亦君子乎()....⑰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⑱人不知而不愠()⑲其恕乎()..⑳不亦说乎()⑴吾日三省吾身().....⑵见贤思齐焉()⑶是知也()...⑷松柏之后凋也()⑸勿施于人()..⑹吾日三省()⑺必有我师焉()..3.找出文总的两个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⑪()通(),()⑫()通(),()4.用原文语句回答;⑪孔子讲述求学能获得乐趣的句子是:⑫表明巩固知识与创新知识的句子是:⑬讲述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⑭讲述做人要心胸开阔,要有君子之风的句子是:⑮讲述学友之间相互学习、探讨、激励,才能增长才干,得到快乐的句子是:⑯指出只要虚心学习,到处有老师的句子是:⑰文中与“取长补短”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⑱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基础知识训练试题及答案论语十则基础知识训练试题及答案一、字词知识1、给下面画线字注音:论语( ) 不亦说乎( ) 默而识之( )不亦乐乎( ) 诲人不倦( ) 人不知而不愠( )诲女知之乎( )2、解释下列画线词: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平?⑵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⑶ 温故而知新⑷ 学而不厌⑸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⑹ 吾尝终日不食。
二、句子翻译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已成为人们习惯用的成语,请用现代汉语准确地表达下列成语的含义。
1、温故而知新2、诲人不倦3、不耻下问4、学而不厌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内容理解下列各句是谈学习态度的,还是谈学习方法的?将序号填入答案中:1、不耻下问2、默而识之3、学而不厌4、温故而知新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谈学习态度的有。
谈学习方法的有。
四、文学常识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 )2、《论语》中的“子”“先生”均指的是孔子。
( )3、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战国时代鲁国人。
( )4、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 )5、《论语》中所说的子贡是孔子的同学。
( )【参考答案】一、字词知识1、略2、⑴ 同“悦”,愉快。
⑵ 道德高尚的人。
⑶ 温习旧的。
⑷ 因过多而不喜欢。
⑸ 舍弃。
⑹ 曾经。
二、句子翻译1、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2、教别人时不嫌疲劳。
形容教导特别耐心。
3、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
4、专心学习,没有厌倦、满足的时候。
形容好学。
5、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有能做我老师的人。
三、内容理解学习态度:1、3.5 学习方法:2、4、6四、文学常识1、/2、/3、X4、/5、X。
《论语》六则复习题(教师用)(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的吗?有和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从远方来(探讨问题),不是很快乐的吗?(即使)人家不了解自己,但我并不恼恨,这不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吗?”(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而能获得新理解和新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三)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孔子说:“只是一味地死读书而不加以思索,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一味的空想而不勤奋的努力的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
”(四)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称做‘文’呢?”孔子回答说:“他既聪明而又努力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称他为‘文’。
”(五)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默默地把学过的东西记下来,努力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他们身上的缺点(就用来检查自己)以改正。
”一、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注音(1)人不知而不愠(yùn)(2)不亦说乎(yuè)(3)学而不思则罔(wǎng)(4)思而不学则殆(dài)(5)默而识之(zhì)(6)敏而好学(hào)二、【作者】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zōu)邑(yì)(今山东曲阜(fù))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十则》复习题一、填空。
1.《论语》是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的言行。
2.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 家、________家。
3.《〈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默写:(1)默写1则告诉我们学习方法的:(2)默写1则告诉我们学习态度的:(3)默写1则告诉我们修身做人的:二、解释加粗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传不习乎:3.三省吾身:择其善者:见贤思齐:4.士不可不弘毅:死而后已:其恕乎:三、解释下列语句。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四.本文的“而”字有两种用法:顺接和转接。
下列句子中的“而”:①表顺接关系的有____ ____,②表转接关系的有____ ____。
A.学而时习之 B.人不知而不愠 C.温故而知新E.学而不思则罔 F.择其善者而从之五.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知”字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六、(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对文中两个“其”、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
B.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
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
D.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
2.对文中四个带“”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人”指三个人B.“焉”是兼词,相当于“于之”——在其中。
C.“择”是选择之意。
D.“从”是跟从,意译为学习。
《风筝》1、如果把“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改为“又将风轮扔在地下,踩扁了”行不行?为什么?2、课文开头写见到空中的风筝“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为什么?分析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
《论语》十则试题及答案《论语》十则试题及答案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2.吾日三省吾身。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温故而知新。
7.士不可以不弘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译下面句子。
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4.《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什么?15.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那句话来说明?16.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什么?17.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什么?18.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什么?19.阅读下列《论语》中的句子,把序号填入空格内。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③学而时习之。
④默而识之。
⑤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十则测试题(含答案)第一篇:《论语》十则测试题(含答案)《论语》十则测试题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座号 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一、填空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论语()吾日三省吾身()诲女知之乎!()...诲女知之乎!()不亦说乎()殆()..人不知而不yun()2、在括号中解释加点字,在横线上解释整个词语。
(1)温故知新()_____________ __(2)见贤思齐()______________ _(3)任重道远()____________ ___(4)三人行,必有我师()____________ ___(5)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 _(6)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 _(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_ _________(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 ________二、选择题。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比较下列各句“而”的不同用法,按A、(顺接)B、(转接)分别归类,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C、思而不学则殆()D、择其善者而从之()5、下列对《〈论语〉十则》中句子(谈学习方法与谈学习态度)分类正确的一项是()(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1)(2)(3)/(4)B、(2)(3)/(1)(4)C、(2)(3)/(1)(4)D、(1)(3)/(2)(4)6、选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A、别人不知道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B、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C、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D、别人不了解,我就不怨恨,不是君子吗?(2)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