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与马氏温灸法简介
- 格式:rtf
- 大小:73.95 KB
- 文档页数:3
知识创造未来
马氏温灸法
马氏温灸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人体穴位上点
燃艾条,使其产生的热量和药效渗透入穴位,通过刺激经络,调和气血,达到调理身体健康的目的。
马氏温灸法是由马国霖先生创建的,通过对经络的深入研究,发现温灸能够刺激穴位,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气血流通。
马氏温灸法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用于保健养生,改善气血不足,增强免疫力。
温灸的原理是通过艾草的温热作用,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治疗疾病的目的。
温
灸可以刺激穴位,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气血流通,增强机
体抵抗力,提高免疫力,缓解病痛。
马氏温灸法操作简单,可在家庭自行操作,一般每次温灸
20-30分钟,一周1-2次,持续6-12周。
温灸时,要保持体位舒适,艾条离皮肤约1-3厘米,根据个人体感调节温
度和距离,避免过度刺激皮肤。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温灸适用范围有限,对于某些疾病
可能无效甚至有害。
在使用马氏温灸法时,应先咨询专业
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避免不适或不必要的风险。
1。
艾灸,让阳气在体内做理疗作者:暂无来源:《中国民商》 2021年第4期艾灸是几千年的中医瑰宝,它集中了中医的药疗、穴位刺激、热疗、芳香疗法等于一体,是一种操作简单、实效的医术。
马氏温灸的特点就是穴位精准,能帮助人体实现上通下达的阴阳平衡文/《中国民商》记者江珊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艾灸越来越成为养生之道。
艾灸是几千年的中医瑰宝,它集中了中医的药疗、穴位刺激、热疗、芳香疗法等于一体,是一种操作简单、实效的医术。
古医书记载它可以治疗400多种疾病,几乎覆盖了养生所有的领域。
让正能量的气味“温经散寒”中医讲求阴阳平衡,人生病大多是情绪引起,根本原因就是阴阳失调。
而现代人身体普遍营养过剩,许多物质堵在体内出现超负荷。
这与古人的营养缺乏,也早已形成天翻地覆之变。
而艾叶,有弱碱纯阳之性,能宣血,温中逐冷,开郁,生肌安胎,利阴气,暖子宫,杀蛔虫,灸百病,能通十二经气血,能回垂绝之元阳。
内服,治宫寒不孕,行经,崩漏带下;外用,则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
可以很好地改善现代人酸性体质,从而改善亚健康。
艾灸正是让气味透过毛孔进入到人体的经脉里面去除浊气。
气味是能量的载体,可疏解经脉中的淤堵。
温灸的核心是“温经散寒”,不只对局部起到作用,更是对人体进行整体规划。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是整体的疏通。
艾灸是治疗疼痛较快的一种方法,比如扭伤、摔伤等,还有就是一些慢性病。
明白了为什么疼,就能够了解为什么艾灸能够快速地治疗疼痛。
疼痛有两种,一种是寒,就是受凉,另一种是热,就是发炎。
艾灸就是通过气味驱寒消炎。
寒症中医叫做痹症,寒气进入关节,而关节是经脉较多的地方,经脉就是在肌肉与肌肉之间的空隙之间,寒气进去之后就阻塞了经脉,造成器官疼痛。
受寒不解决的话就会形成寒凉积聚,就像人体交通堵塞一样,越不及时解决,拥堵得就越厉害,成了死结之后就很难打开。
艾灸恰恰能将这些寒气进行疏通,并排出体外,使人体气血运行通畅无阻。
马少群:⼩⽕循环长期灸,慢性肝病灸到病除2017-12-23 脉脉艾灸马少群天津名⽼中医马少群先⽣(1903—1992)曾在30年代以函授⽅式从浙江宁波“东马⽒温灸法,⽅针灸学社”学习⽇本温灸术,马少群改进了⽇本温灸术,⾃成⼀体创马尔后九年,为⼈治病,虽然每每获效,尚不知温灸可治难病⼤症。
⾄1943年,相继患美尼尔⽒病,⾼⾎压,神经衰弱,胃部不适,求治于中西医,服药达⼗⼆年之久,终归乏效,⼏乎丧失治疗信⼼。
在坐以待毙之际,经夫⼈启发,再度研究温灸以图⾃治,实不得已⽽为之,不想,仅仅半年疾病就全部祛除,⼀年后体健,寿享九旬。
并且在以后数⼗年⾥,马⽼在临床治病屡获奇效,治愈⼤量疑难杂症。
最后岁⽉⾥,在学⽣帮助整理下出版了《马⽒温灸法》。
不少灸友在后台留⾔咨询肝病的艾灸疗法,本平台曾发过数篇,特别是谢锡亮⽼先⽣的直接灸治疗肝病的案例和⽅法。
今天,再节选《马⽒温灸法》⾥关元温灸治疗肝病的经验和案例,以供⼤家交流和借鉴。
⼀套多组⽳位配合长期循环灸的⽅法治疗各种肝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马⽒总结出了⼀各种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功能异常以及中医辨证为肝⽓旺盛等。
在诊病,包括各治时,如果患者的病症没有兼症、急症,则利⽤常规灸⽳配⽳组合,多⽇循环灸。
灸治肝病的常规配⽳有 9组 ,每天灸治 1组 ⽳位,9天后循环往复灸,且每天灸完本⽇神阙或者关元30分钟,以利于培补元⽓并引⽕归源。
⽳位组后再灸神9天循环灸第1⽇:中脘、⾜三⾥;第2⽇:期门、太冲;第3⽇:下脘、⽓海、天枢;第4⽇:肝俞 、章门;第5⽇:乳根、⽓冲;第6⽇:膈俞、膻中、巨阙;第7⽇:脾俞、三阴交;第8⽇:胃俞 、不容;第9⽇:肾俞 、照海。
注意事项1、每次灸⽳不宜多在治疗各种肝病的灸法中,马⽒虽然主张多组⽳位配合长期循环往复灸,但马⽒主张每天灸治的⽳位不宜多,按⽳名来定(1个⽳名算1个⽳),每次灸治⽳位不超过 4个 ,这样功效专⼀;艾⽕易⾏,防⽌灸量过⼤。
马氏温灸法--------冰台很用又很方便--------马氏温灸法冰台马氏温灸疗法创立者马少群先生(1903--1992)于1934年入浙江宁波方针灸学社函授学员,学员证号1797号。
时该社《温灸学讲义》由张俊义编于1935年铅印本,介绍日本国温灸术,马少群改进日本温灸术自成一体创马氏温灸法,研究并广泛免费诊治病人,并印《温灸疗法简介》向全国义务传授温灸法,该疗法六十年代影响扩由天津传播行至全国,根据全国各地患者和医生回馈信息,收集掌握量临床实线经验,曾在60~70年代编写过《温灸实践》《国温灸》《温灸治疗脏病》《温灸研究与实验》等油印本资料内部出版,记载六十年代全国温灸疗法治愈量各种病例,其《温灸研究与实验》一书详尽记载全国各地使用马氏温灸治疗量病例治疗过程,包括对肿瘤、白血病灸治探索治疗经验。
《温灸治疗高血压及脏病》一文曾在《国针灸杂志》 1981年第三期刊印出版。
曾有一本《马氏温灸法》1994年4月由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至今全国部分地方以及港澳台和国外部分国尚有少数人仍在研究运用此温灸法。
值得一提1976年3月叶剑英元帅身患脑血管病,经医治疗效果佳,延请马少群先生用温灸治疗,第一次治两个月,第二次治疗半年后病体痊愈,身体完全康复,后寿活至90岁。
马氏温灸法至今在国已流传七十余年,由于种种原因,该疗法一直仅流传于民间,技术仅被极少数掌握,很从事针灸年医者甚至还从未曾听说过。
此法对脑血管病有独特根治效果,打破医可根治神话。
对急慢性脏腑病、疑难杂病、老年病、妇科病(子宫肌瘤)等。
有良治疗效果。
对癌症、急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对细菌、病毒感染引传染性疾病也有较效果。
该方法效果比较明显具体适应症:高血压,低血压,高血脂,肌炎。
动脉粥样硬化,绞痛,肌梗塞,冠病,率失常,风病,肺病,脑动脉硬化,脑溢血及脑溢血后遗症,脑血栓,脑栓塞等治疗都适用。
本人根据马氏温灸法方法做些改进,改进后温灸法有三优点:(一)美观看产生视觉美;(二)不会烫伤病人;(三)固定拆卸方便;(四)只有气味没有烟雾。
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使用艾绒制成的艾炷、艾卷,点燃后,在身体相应的穴位上施行熏灸,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艾灸疗法是使用艾绒制成的艾炷、艾卷,点燃后,在身体相应的穴位上施行熏灸,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一、艾条的制作方法艾灸疗法的主要材料为艾绒,艾绒是由艾叶加工而成。
选用野生向阳处5 月份长成的艾叶,风干后在室内放置1 年后使用,此称为陈年熟艾。
取陈年熟艾去掉杂质粗梗,碾轧碎后过筛,去掉尖屑,取白纤丝再行碾轧成绒。
也可取当年新艾叶充分晒干后,多碾轧几次,至其揉烂如棉即成艾绒。
1.艾炷的制作将适量艾绒置于平底磁盘内,用食、中、拇指捏成圆柱状即为艾炷。
艾绒捏压越实越好,根据需要,艾炷可制成拇指大、蚕豆大、麦粒大3 种,称为大、中、小艾炷。
2. 艾卷的制作将适量艾绒用双手捏压成长条状,软硬要适度,以利炭燃为宜,然后将其置于宽约5.5 厘米、长约25 厘米的桑皮纸或纯棉纸上,再搓卷成圆柱形,最后用面浆糊将纸边粘合,两端纸头压实,即制成长约20 厘米,直径约1.5 厘米的艾卷。
3.间隔物的制作在间隔灸时,需要选用不同的间隔物,如鲜姜片、蒜片、蒜泥、药瓶等。
在施灸前均应事先备齐。
鲜姜、蒜洗净后切成约2-3 毫米厚的薄片,并在姜片、蒜片中间用毫针或细针刺成筛孔状,以利灸治时导热通气。
蒜泥、葱泥、蚯蚓泥等均应将其洗净后捣烂成泥。
药瓶则应选出相应药物捣碎碾轧成粉末后,用黄酒、姜汁或蜂蜜等调和后塑成薄饼状,也需在中间刺出筛孔后应用。
二、艾灸的方法1、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
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
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
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
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艾灸简介艾灸是一种自然疗法,有三位一体和四效合一的特点。
所谓艾灸疗法,是利用艾叶作原料,制成艾绒,在一定的穴位上,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燃烧,直接或间接地施以适当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而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三位:有病治病半病寻病无病养生四效:去寒邪补元阳通经络艾灸方法:1直灸法2间灸法1直灸法:将艾绒捏成绿豆大小,点燃进行“发泡”疗法。
注:艾绒时间不宜过长,2~3分钟即可。
2间灸法:(常用)1)温和灸:点燃艾条,施术于穴位,艾条离穴位2~3厘米,感到有温度即可。
2)回旋灸:来回旋转3)雀啄灸:类似麻雀啄食,忽高忽低。
4)隔姜灸:姜片厚度1.5~2厘米,不宜过薄,姜片上打3~5个孔,利用热气直接通过穴位。
艾灸作用: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
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
保健灸法: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分组:第一组,关元、气海、左侧足三里;第二组,关元、气海、右侧足三里。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分别对准第一组穴位,每穴悬灸10分钟,以各穴位皮肤潮红色为度。
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悬灸第二组穴位。
如此交替悬灸,连续三个月为一个疗程。
休息一周,再继续第二个疗程。
使用时注意力要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
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常见病治疗1)感冒:(主要流清鼻涕)穴位:迎香印堂太阳方法:每次取1~2穴,交替使用,以艾卷作雀啄灸,由距皮肤2.5厘米处及近,以觉灼痛为度,每周1次。
2)冻疮:穴位: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足三里穴。
方法:在冻疮局部先揉按5分钟。
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对准已发或将发冻疮处,各悬灸3~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色为度。
中医灸法简介人们平常所见到的针灸,多仅是针刺术,对于灸术,则很少见到有医生应用,不太了解。
其实真正完美的针灸,应该包括针刺和灸法,我曾在网上发过一个贴子:“掌握了扎针、刺血、灸术这三种方法,临床上80%的病都可迎刃而解”,这个帖子在网上受到许多同行的认可。
灸法的治病保健效果是非常好的,然而时下会针灸者却极少有善用灸法的,古人云“灸治大病”,其实对于现代社会里的人来说,对于针灸一术,灸法的疗效往往比扎针更好,大家更应该重视灸法。
艾灸有六大功效: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灸法在我国古代就用于延寿健身,被称为长寿健身术,《灵枢经》记载:“灸则强食生肉。
”指有增进食欲,促进人体正常发育之功。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幼时多病,及至中年开始用灸法健身,常令“艾火遍身烧”,93岁时仍“视听不衰,神采甚茂”,甚至年过百岁还能精力充沛地著书立说。
公元5世纪,这种长寿健身术东传日本,在汉代医学家和养生家的大力倡导下,逐步推广,现已风行日本,受益者越来越多。
灸法就是用艾炷、艾条或其它灸料置于人体一定的部位施灸,用以预防疾病和健身养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持之以恒,能够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推迟衰老的到来。
为什么灸法能健身养生呢?现代科学证实,灸法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同时灸法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
比如,灸法不仅能够降低肺气肿病人气道的阻力,使通气量、肺活量增加,还可以纠正消化性溃疡和胃炎病人胃液分泌紊乱状态,甚至对癌细胞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此外,中医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早就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灸法跟药物治病的原理虽有相似的地方,但跟药物的单向调节作用不同,更容易恢复到最佳状态。
比如艾灸后,在低血压情况下,有升压作用;相反在高血压情况下,又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艾灸对心率,血糖、血小板数目等也具有类似的调整功能。
《灸事重提——故事中的艾灸》之五作者:微信y69013656505他们凭啥成了艾灸名师?只因心里有执念,只因艾灸有大用“执念是一种信仰。
”华为新推出的这句广告语,让潇湘君打心底喜欢。
凭着对广告语的欣赏,就想入手一台华为的手机。
执念太难得了!因为缺乏执念,有多少事情是半途而废呀!所以,每当有朋友问我:艾灸真的有效吗?我就会回他,你能坚持就有效,你就执念就有效。
正如谢锡亮在《谢锡亮灸法医案》前言所说:“灸法有神奇疗效,非实践而莫知。
”当然,潇湘君向来是不敢用神效这个词的。
与神字沾边,总给人一种忽悠的感觉,也怕不懂的人送我一顶“大忽悠”的帽子。
在艾灸大师马少群的书中,记载了一则医案:“1976年3月,叶剑英元帅身患心脑血管病,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延请马少群先生用温灸治疗,第一次治两个月,第二次治疗半年后病体痊愈,身体完全康复,后寿至90岁。
”身为国家领导人,享有最好的医疗条件,最后是艾灸帮助叶帅恢复了健康。
你说艾灸有没有效?其实,马少群能成为艾灸大师,也是源于心里有执念,相信艾灸有大用。
《马氏温灸法》记载:至1943年,(马少群)相继患美尼尔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胃部不适,求治于中西医,服药达十二年之久,终归乏效,几乎丧失治疗信心。
在坐以待毙之际,经夫人启发,再度研究温灸以图自治,实不得已而为之,不想,仅仅半年,疾病就全部祛除,一年后体健,寿享九旬。
并且在以后数十年里,马老在临床治病屡获奇效,治愈大量疑难杂症。
最后岁月里,在学生帮助整理下出版了《马氏温灸法》。
一个坐以待毙的人,一个服药十二年而乏效的人,仅仅灸疗半年就祛除了全部疾病,恢复了健康。
艾灸带给马少群森森的体会:这可是能够治疗难病、大病的治疗方法呀!日本人箱嶌大昭撰写的《日本明治以来灸法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一文中,介绍了诸多的艾灸名家。
牛岛铁弥值得一提。
他1869年生于长崎市,17岁在长崎医学校学习,不幸患上了患瘰疬病,在长崎医院接受德国教授治疗了3年,不过没治好。
神门(双⽳)各灸25分钟
6⽇膈俞(双⽳)
膻中(单⽳)
巨阙(单⽳)各灸25分钟灸30分钟灸30分钟
7⽇厥阴俞(双⽳)
少海(双⽳)各灸25分钟各灸25分钟
8⽇天池(双⽳)
间使(双⽳)各灸25分钟各灸25分钟
9⽇肾俞(双⽳)
照海(双⽳)各灸30分钟各灸25分钟
1.马⽼这套⽳位艾灸,可以治疗所有的⼼脏疾患,包括风湿性⼼脏病、冠⼼病、⼼肌炎、⼼律紊乱及各种⼼脏疾患都可以⽤这些⽳位艾灸。
艾灸选择也很重要,这⾥推荐红龙陈艾。
2.以上⽳位循环灸⾄愈,每⽇灸脐30分钟。
3.我提供的艾灸⽅法⽐较简单,⽅便百姓寻找治疗,马⽼的艾灸选⽳⽐较系统。
你如果艾灸时间长了,也就学会了变通。
4.选⽳和艾灸时间的长短,都要根据每个⼈的不同体验来治疗。
如果你有时间艾灸,那么我建议你腰腹部要多下功夫,肢体可以15-20分钟,不⼀定拘泥于25-30分钟。
⼀般我的临床体会是,肢体对热⽐较敏感。
⽽腹部,背部和腰部,对热的敏感度差之,尤其是督脉,也许是阳经的关系。
注:以上为患者个⼈体会,不代表红龙丹⼼观点
你有故事,我有酒,把你和“红龙丹⼼”之间的故事讲给我听,我等你哦!。
导读《黄帝内经》言“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临床很多病入膏肓的重病如肝硬化腹水、癌症、肺结核等,百药无效,多有艾灸见奇功,本文讲述名医马少群先生,其自创马氏温灸法,治病愈人,屡起沉苛,值得医者学习收藏!1、马少群先生生平事迹天津名老中医马少群先生(1903—1992)曾在30年代以函授方式从浙江宁波“东方针灸学社”学习日本温灸术,马少群改进了日本温灸术,自成一体创马氏温灸法,尔后九年,为人治病,虽然每每获效,尚不知温灸可治难病大症。
至1943年,相继患美尼尔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胃部不适,求治于中西医,服药达十二年之久,终归乏效,几乎丧失治疗信心。
在坐以待毙之际,经夫人启发,再度研究温灸以图自治,实不得已而为之,不想,仅仅半年疾病就全部祛除,一年后体健,寿享九旬。
并且在以后数十年里,马老在临床治病屡获奇效,治愈大量疑难杂症。
最后岁月里,在学生帮助整理下出版了《马氏温灸法》。
值得一提的是,1976年3月,叶剑英元帅身患心脑血管病,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延请马少群先生用温灸治疗,第一次治两个月,第二次治疗半年后病体痊愈,身体完全康复,后寿至90岁。
马氏温灸法至今在国内已经流传了几十年,由于种种原因,该疗法一直仅流传于民间,技术仅被极少数掌握,很多从事中医多年的医者甚至还从未听说过。
此法对脑血管病有独特效果。
对急慢性脏腑病,疑难杂病,老年病,妇科病等也有良好治疗效果。
马氏温灸法可一次同时灸数个穴位,施救过程中勿须手持,固定于穴位之上,坐卧均可治疗,还可以边灸边看电视,看书等,病人温灸时甚至可以走动,非常方便,每次温灸时间可以自行调整,治疗过程中病人只觉得温热舒服,而且非常安全,容易让人接受。
2、马氏灸治要决1)病初灸局部,病久重整体于病患的初期,“邪正相争”的矛盾一般尚以局部为主,此时仅施灸患处,局部穴位,往往可顿挫病势,是个简易,快捷的灸法。
但对于慢性病不能单纯地这样治。
马氏温灸慢性支气管炎展开全文马氏的温灸,虽则各个种类的疾病都适宜采用,但它却是从治慢性病发展过来的。
而治慢性病也正是它的一个亮点,因为现代医学对慢性病尚感相当棘手。
温灸治慢性病,往往需要选用较多的穴位。
一次灸较多的穴位,对一般患者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因为很多患者都是经医者指导,在家自灸,有的是用信函告知温灸方法的。
于是少群对众多的穴位作了巧妙的安排:将所选定的较多的穴位分成七八组或者十数组。
每天灸一组,并加灸肚脐,这样,每天只需灸少数几个穴位。
经过一个星期或十几天的工夫,把所选定的空位灸遍,再从头开始。
周而复始,一轮一轮地灸下去——治慢性病是要有些耐心的。
如,灸治慢性支气管炎选取的穴位,双穴按2穴计,共有34穴,但分成9组,9天灸完,每天灸到的穴位就不多了:第一日:中脘灸30分钟,足三里,双穴各灸30分钟,加灸肚脐。
此日共灸四穴。
第二日:天突灸30分钟,膻中灸30分钟,巨阙灸30分钟,加灸肚脐。
此日共灸四穴。
第三日:身柱灸30分钟,灵台灸30分钟,太溪,双穴各灸25分钟,加灸肚脐。
此日共灸五穴。
第四日:肺俞,双穴各灸25分钟,尺泽,双穴各灸25分钟,加灸肚脐。
此日共灸五穴。
第五日:膏肓,双穴各灸30分钟,昆仑,双穴各灸25分钟,加灸肚脐。
此日共灸五穴。
第六日:大杼,双穴各灸25分钟。
中府,双穴各灸25分钟,加灸肚脐。
此日共灸五穴。
第七日:俞府,双穴各灸25分钟。
乳根,双穴各灸25分钟,加灸肚脐。
此日共灸五穴。
第八日:肝俞,双穴各灸25分钟。
期门,双穴各灸25分钟,加灸肚脐。
此日共灸五穴。
第九日:肾俞,双穴各灸30分钟。
上脘灸30分钟。
气海灸30分钟,加灸肚脐。
此日共灸五穴。
马氏温灸法:8日循环法,高血压、低血压、半身不遂都可这样灸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高于正常。
本病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可能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失调在发病中占主导地位,而肾脏、内分必系统、电解质等则参与了发病的过程。
判断高血压以舒张压(低压)为主要依据。
一般认为连续两天测得舒张压在13.3kPa (100mmHg〉以上者,可确定为高血压(要排除是其他疾病引起的症状性高血压)。
正常人的收缩压随年龄而增高,40岁以下,收缩压不超过18.7kPa (140rm mHg),以后年龄每增长10岁,收缩压可增高1.33kPa (10mmHg)。
虽然高血压病是现代医学的病名,传统中医学文献中没有高血压病这一病名,但这并不等于中医对这一疾病没有认识。
其实,根据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来看,它当属于中医的“眩晕”、“头痛”等病证范畴,中医早已对其病因病机有较深刻的认识。
目前,从中医角度深入认识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无疑对高血压病的防治与调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于长期的精神紧张、忧愁思虑、急躁多怒、起居失常、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肝、肾、心、脾等脏腑的阴阳平衡失调所致,尤以肝肾的阴阳平衡失调为发病的关键。
一、8日循环灸一般可按高血压及半身不遂关节炎常规灸法灸治。
高主压、半身不遂及关节炎常规灸法灸序:第1日:中脘、足三里;第2日:环跳、阳陵泉;第3日:风市、申脉;第4日:肩髃、曲池;第5日:风池、悬钟;第6日:身柱、阳关、三阴交;第7日:委中、照海;第8日:百会、痖门、列缺;注:1.高、低血压、半身不递、关节炎等均可按此法灸治。
⒉.高血压患者,在1~7日穴灸4个循环后再开始灸第8日的穴。
灸百会、痖门、对降血压及减轻头晕头痛等均有良效。
然灸之过早,会因经脉未通,艾火不能流行,聚于头部而致头晕等症加重故宜先灸通中下部的穴道;再加灸头部穴3.以上穴循环灸至盒,每日灸脐30分钟。
由肾脏病引起的高血压,或高血压兼肾脏病者,常小便不正常,腰痛,眼睑及卞股浮肿。
马氏温灸法简介马氏温灸法简介【中医针推外治版】马氏温灸法简介:马氏温灸法起源于三十年代,1930年浙江宁波“东方针灸学社”将***温灸术介绍到中国(***温灸术源自于公元562年从中国传入***的“太乙神针”和“雷火神针”灸法),1934年天津马少群先生(1903--1992)入浙江宁波东方针灸学社函授学员,学员证号1797号。
时该社《温灸学讲义》由张俊义编于1930年铅印本,介绍了***国温灸术,马少群改进***温灸术自成一体创马氏温灸法,研究并广泛免费诊治病人,并自印《温灸疗法简介》面向全国义务传授温灸法,根据全国各地患者和医生回馈治疗信息,收集掌握了大量临床实践经验,马少群先生曾在60,70年代编写过《温灸实践》《中国温灸》《温灸治疗心脏病》《温灸研究与实验》等油印本资料内部出版,其中《温灸研究与实验》一书详细记载了六十年代全国温灸疗法治愈的大量各种病例,马少群与张广泉所撰《温灸治疗高血压及心脏病》一文曾在《中国针灸杂志》 1981年第三期刊印出版。
另有一本《马氏温灸法》1994年4月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马氏温灸法用于临床治病屡获奇效,至六七十年代影响逐渐扩大传播至全国各地,治愈了大量疑难杂症资料来源 :医学教育网。
值得一提的是1976年3月叶剑英元帅身患心脑血管病,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请马少群先生用温灸治疗后病体痊愈。
身体完全康复,后寿活至90岁。
与传统灸法相比,马氏温灸法除具有温热穴位的物理作用外,还有其特殊的中药配方而起的药理作用,温灸法比起其他艾灸法(如直接灸、瘢痕灸等)火力虽不够猛烈,但药艾产生的渗透力却比一般艾灸更强。
马氏温灸法用于祛病养生虽然有非常神奇的功效,而且在中国已有七十多年历史,却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只在民间流传,目前仅有国内个别地方和港澳台及国外的少数几个人还在研究运用这种方法治病养生。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当今有识之士己逐渐认识到长期服药对身体的危害性了,因此绿色自然的各种保健术备受欢迎。
导读《黄帝内经》言“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临床很多病入膏肓的重病如肝硬化腹水、癌症、肺结核等,百药无效,多有艾灸见奇功,本文讲述名医马少群先生,其自创马氏温灸法,治病愈人,屡起沉苛,值得医者学习收藏!1、马少群先生生平事迹天津名老中医马少群先生(1903—1992)曾在30年代以函授方式从浙江宁波“东方针灸学社”学习日本温灸术,马少群改进了日本温灸术,自成一体创马氏温灸法,尔后九年,为人治病,虽然每每获效,尚不知温灸可治难病大症。
至1943年,相继患美尼尔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胃部不适,求治于中西医,服药达十二年之久,终归乏效,几乎丧失治疗信心。
在坐以待毙之际,经夫人启发,再度研究温灸以图自治,实不得已而为之,不想,仅仅半年疾病就全部祛除,一年后体健,寿享九旬。
并且在以后数十年里,马老在临床治病屡获奇效,治愈大量疑难杂症。
最后岁月里,在学生帮助整理下出版了《马氏温灸法》。
值得一提的是,1976年3月,叶剑英元帅身患心脑血管病,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延请马少群先生用温灸治疗,第一次治两个月,第二次治疗半年后病体痊愈,身体完全康复,后寿至90岁。
马氏温灸法至今在国内已经流传了几十年,由于种种原因,该疗法一直仅流传于民间,技术仅被极少数掌握,很多从事中医多年的医者甚至还从未听说过。
此法对脑血管病有独特效果。
对急慢性脏腑病,疑难杂病,老年病,妇科病等也有良好治疗效果。
马氏温灸法可一次同时灸数个穴位,施救过程中勿须手持,固定于穴位之上,坐卧均可治疗,还可以边灸边看电视,看书等,病人温灸时甚至可以走动,非常方便,每次温灸时间可以自行调整,治疗过程中病人只觉得温热舒服,而且非常安全,容易让人接受。
2、马氏灸治要决1)病初灸局部,病久重整体于病患的初期,“邪正相争”的矛盾一般尚以局部为主,此时仅施灸患处,局部穴位,往往可顿挫病势,是个简易,快捷的灸法。
但对于慢性病不能单纯地这样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