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31.88 KB
- 文档页数:30
一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第一篇:一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走进大自然》教材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活动是关于“儿童与自然”的目标要求而设计的,即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健康安全地生活;”了解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愉快地和积极地生活;”自觉爱护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和动物,“负责任的有爱心地生活;”主动探险究大自然的秘密,想办法拯救大自然,留住大自然的美,“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教学目标:1、感受大自然的美是多样的,一年四季无处不在。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大自然的美。
3、懂得热爱大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让学生有不同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准备:设计校园中的几个秋天的景点供学生观赏。
教学过程:1、体验大自然出现大自然三字,认读大自然三字。
大自然是指什么?大自然里有些什么景物?播放大自然画面,欣赏大自然的大容量,在美景。
人生活在什么地方?(体会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给人们提供了生活的环境和必需的物质财富。
)2、进入课文亲亲大自然(1)照片欣赏在照片中看到了什么?按顺序说出照片上地一些美丽景物(蓝天、白云、群山、草地、牛马、鲜花)你还能想象出哪些景物吗?说说照片上拍得是什么时候的季节?你认为大自然什么时候最美丽?找一找大自然在一年四季中的美景。
(大自然的每一个地方都很美丽,大自然的一年四季都很美丽)(2)看图走进大自然:小朋友在大自然里做什么?抱抱大树,看看小鸟,和小鸟说说话,捧捧小河的水。
(3)你能用什么方法亲亲大自然?(为它捡去一些垃圾,保护小鸟,爱护小树,躺在大地上闻一闻大地的气息,听听大地的呼唤,看看小河的水,河中的鱼,)(4)你会用什么方法去热爱大自然?3、进入大自然在河流边的草地上,田野里,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找一找人为破坏的环境。
3、讨论;小结你感受到大自然美在哪里?我们为大自然做点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大自然?教后感应本活动从明理到实践,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教学上须花一些时间,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了大自然与人的生存之中的密切关系,经教师一度地启发,为学生激起了一股热爱大自然感情,初步接受了河水要得到人的保护,花草树木也要得到人的保护,动物更需要人们的保护,使小学生从小接受到环保教育。
一年级环保课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一年级环保课教案《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教师:XXX 学情分析对于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他们有的是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没有一定的阅历,没有一定的交际技能,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训练。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好品质。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通顺,说完整,培养学生积极发言。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重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交际,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行动起来,热爱地球母亲,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
教学重点: 通过这次口语交际的练习,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学生组内交流的组织,引导学生按要求进行交际。
课前准备1、学生用废旧垃圾制成的工艺品。
学生画的有关处理垃圾方法的儿童画。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
师:同学们,看看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师出示各种垃圾图片,你看到什么就大声说出来。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积极地投入到说话情景中去。
)二、明确要求,激发热情。
师: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垃圾,(出示课题“我们身边的垃圾”)我们身边的垃圾是从哪儿来的?现在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嗳!交流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教师板书交际要求,学生读一读,明确要求。
)第一,说要清楚,声音响亮;第二,听要明白,不要打断对方的讲话,待对方讲完后可以发表意见;第三,交际时要注意礼貌(如:大家好!谢谢……)三、交流合作,人人参与。
1、组内交流2、检查汇报,师生点评。
师:谁能把你的交流内容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呢?3、小结:我听明白了,你说在吃水果的过程中会产生垃圾,对吗?一次性饭盒、一次性塑料袋都是垃圾。
你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难怪你知道得这么多。
【设计意图:直观形象的动画演示能让学生深感“垃圾”对我们生活的“危害”,同时也明白了什么是“变废为宝”了,相信他们会带着课堂所学走进生活。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环境的定义:自然环境、生活环境2. 环境的重要性:人类生活、动植物生存、资源提供教学活动:1. 观看环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环境对人类和动植物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环境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环境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习惯。
教学内容:1. 环境保护的概念: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2. 环保行为习惯: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教学活动:1. 观看环保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行为和经验。
第三章:垃圾分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垃圾分类行为习惯。
教学内容:1. 垃圾分类的意义: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环境2. 垃圾分类的方法: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教学活动:1. 观看垃圾分类动画,引导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垃圾分类经验和方法。
第四章:节约用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1. 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水资源短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2. 节约用水的措施:关闭水龙头、使用节水设备、合理安排用水教学活动:1. 观看节约用水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节约用水经验和方法。
第五章:保护树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树木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保护树木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树木的重要性:提供氧气、净化空气、保持生态平衡2. 保护树木的措施:不乱砍伐树木、种植树木、保护绿化教学活动:1. 观看树木重要性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树木对环境的影响。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保护树木经验和想法。
一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我们的地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认识到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2. 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地球的结构和特点2. 地球上的生物和资源3.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地球教学活动:1. 观看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地球的特点。
2. 讲解地球的结构,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层划分。
3. 讨论地球上的生物和资源,让学生认识到资源的宝贵。
4. 分享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用电等。
第二章:爱护花草树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意识。
2. 培养学生参与绿化活动的兴趣,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植物的特点和作用2. 绿化活动的意义3. 如何爱护植物教学活动:1. 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特点。
2. 讲解植物的作用,如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3. 讨论绿化活动的意义,引导学生参与植树、浇水等环保活动。
4. 分享爱护植物的方法,如不随意折断树枝、不踩踏草坪等。
第三章:节约用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水的重要性2. 节约用水的方法3. 节水标语创作教学活动:1. 讲解水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水对生活的影响。
2. 分享节约用水的方法,如关紧水龙头、使用节水器等。
3. 组织节水标语创作活动,引导学生宣传节水意识。
第四章:垃圾分类,从我做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2.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
教学内容:1. 垃圾的分类方法2. 垃圾的处理方法3. 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教学活动:1. 讲解垃圾的分类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垃圾的分类标准。
2. 分享垃圾的处理方法,如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
3. 讨论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做到垃圾分类。
第五章:保护动物,关爱家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意识。
一年级环境教育课教案【篇一:一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一年级环保教案1、《走进大自然》教学时间:4周教学目标:1、感受大自然的美是多样的,一年四季无处不在。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大自然的美,。
3、懂得热爱大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让学生有不同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1、体验大自然出现大自然三字,认读大自然三字。
大自然是指什么?大自然里有些什么景物?播放大自然画面,欣赏大自然的大容量,在美景。
人生活在什么地方?(体会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给人们提供了生活的环境和必需的物质财富。
)2、进入课文亲亲大自然(1)照片欣赏在照片中看到了什么?按顺序说出照片上地一些美丽景物(蓝天、白云、群山、草地、牛马、鲜花)你还能想象出哪些景物吗?说说照片上拍得是什么时候的季节?你认为大自然什么时候最美丽?找一找大自然在一年四季中的美景。
(大自然的每一个地方都很美丽,大自然的一年四季都很美丽)(2)看图走进大自然:小朋友在大自然里做什么?抱抱大树,看看小鸟,和小鸟说说话,捧捧小河的水(3)你能用什么方法亲亲大自然?(为它捡去一些垃圾,保护小鸟,爱护小树,躺在大地上闻一闻大地的气息,听听大地的呼唤,看看小河的水,河中的鱼,)(4)你会用什么方法去热爱大自然?3、进入大自然在河流边的草地上,田野里,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找一找人为破坏的环境。
4、讨论;小结你感受到大自然美在哪里?我们为大自然做点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大自然?教后感:应本活动从明理到实践,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教学上须花一些时间,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了大自然与人的生存之中的密切关系,经教师一度地启发,为学生激起了一股热爱大自然感情,初步接受了河水要得到人的保护,花草树木也要得到人的保护,动物更需要人们的保护,使小学生从小接受到环保教育。
2、《绿色大地我母亲》教学时间:6周教学目的:1、知道土地滋养了万物。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2.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的概念:介绍环境的含义,让学生理解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讲解环境保护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3. 爱护环境、节约资源:教育学生节约用水、用电,分类垃圾,不乱扔垃圾等。
4. 环保行动: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植树、绿化校园、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的概念、环境保护的意义等。
2. 谈话法: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环保行动和感受。
3. 演示法:展示环保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绿化校园等。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环境教育相关的课件,图文并茂。
2. 环保实践活动材料:如植树工具、绿化植物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与我们的关系,引出本课内容。
2. 讲解环境的概念:讲解环境的含义,让学生理解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 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讲解环境保护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4. 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讲解节约用水、用电,分类垃圾,不乱扔垃圾等环保知识。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环保,下节课分享。
8.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绿化校园等。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国家环保政策,认识到环保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2.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环保问题,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环保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实践行动: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为,如节约用水、用电,分类垃圾等。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生动地讲解了环保知识。
1、小动物的家教学容《环境教育》一年级教材第1-8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动物跟人类一样也有自己的家园。
2.对于常见的一些动物,能够区分出它是生活在什么地方的。
3.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到很多动物与植物是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了解它们之间存在着“食物网”。
教学重难点1.了解常见动物的生存的地方。
2.掌握动植物之间的密切联系,破坏了其一就会影响整个环境。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关于家的歌曲,让学生感知家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一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家,有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我们每天放学了都会回到我们那个温暖的家。
那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小动物们有家吗?生:小动物们也有家。
教师:对!小动物们也是有家的。
它们跟人类一样也是有自己的家,只是它们的家没有我们的家那么大,那么漂亮。
它们的家有的在海洋,有的在陆地等等。
二、讲授新课1.出示课本第1页的小动物图(1)你知道这些小动物们分别住在哪里吗?把书翻到第1页,请你帮这些小动物找家,将这些小动物添到第2、3页对应的地方。
(2)共同讲解答案。
小结:每个小动物都有属于自己的家,我们要爱惜我们身边的小动物。
2讲解动物之间的联系出示课本第4页的图教师:这些图片美丽吗?你能自己动手画一画吗?学生分组完成,并说明鲸鱼和金鱼能不能放在一起。
教师:这些小动物它们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3.讲解食物网教师:请大家观察课本第5页的这个图,你发现了说明?生:我发现狼吃小兔,小兔又吃草。
生:我发现小鸟吃蚯蚓,也吃蝗虫,还吃昆虫,而这些被它吃的又吃草。
生:猫头鹰吃小兔,也吃老鼠,而老鼠和小兔都吃草。
教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你们通过你们的观察,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生:小动物与动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小动物与植物之间也是有联系的。
教师:你说的对。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生物都不是以一种生物为食物的,往往是交织在一起,成为相互交叉的网,这就是“食物网”。
提问:从这“食物网”中,我们还能发现什么呢?生:我发现“食物网”中每个成员都很重要,少了其一就好像“网”破了一个洞。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我们的地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球的大小、人口、资源等。
2. 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情况介绍。
2. 地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活动:1. 观看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地球的特点。
2. 讲解地球的大小、人口、资源等基本情况。
3. 小组讨论如何保护地球资源。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地球的基本情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保护地球资源的意识强弱。
第二章:我们的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2. 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方法。
1. 讲解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2. 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
3. 小组讨论如何爱护环境。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境对人类的影响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爱护环境的意识强弱。
第三章:节约用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宝贵性。
2.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习惯。
教学内容:1. 水资源的宝贵性介绍。
2. 节约用水的方法。
教学活动:1. 讲解水资源的宝贵性。
2. 分享节约用水的实例和方法。
3. 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水资源宝贵性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节约用水的习惯养成情况。
第四章:垃圾分类1. 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垃圾分类的习惯。
教学内容:1. 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 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标志。
教学活动:1. 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 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标志。
3. 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垃圾分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垃圾分类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垃圾分类的习惯养成情况。
第六章:保护树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保护树木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树木对环境的影响。
2. 保护树木的方法。
教学活动:1. 讲解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环境的定义: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等。
2. 环境的重要性:人类的生存基础、生物多样性的保障等。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自然环境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环境类型。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环境对人类和生物的重要性。
3. 视频观看:观看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视频,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
第二章: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行动意识。
教学内容:1. 环境保护的概念: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
2. 环境保护的行动: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等。
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讲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措施。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环境保护角色,如环保志愿者、社区居民等,进行情景模拟。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的实际操作。
第三章:生态环境的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保护意义。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生态环境的保护意义:生物多样性的维护、生态平衡的保持等。
2. 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植物等。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植树造林的实际操作。
第四章:生活中的环境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环境保护方法。
2.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环境保护的行动意识。
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环境保护方法: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等。
2. 生活中的环境保护实践: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讲解生活中的环境保护方法和实践。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环境保护。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的实际操作。
一年级环境保护教育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一年级环境保护教育教案环保教育教案(一)——你会怎样做?【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知识。
2、学以致用,学会节约。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会节约。
【课前准备】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学习过程】一、导入二、学生讨论在自己的家中有哪些浪费的现象(1)没有在屋里也开着灯(2)没人看电视,电视机开着(3)自来水开着,人没在家里,水浪费了……三、我们应该怎样节约资源1、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2、教师总结:四、今后你打算怎样节约资源?1、不在房间的时候,随手关掉电灯;2、重复使用塑料袋;3、节约用水;4、不使用一次性的筷子;5、节约用电;6、少用塑料袋;……五、小结环保教育教案(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教学目标:1、了解我们当前的生存环境已经遭到了破坏。
2、教育学生保护环境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去保护环境。
教学步骤:一、我们生存的环境,你满意吗?(不满意)为什么不满意?1、树叶上有很多黑的灰尘;2、有雾的时候,空气中有臭味,同学们都不想出门了3、下雨的时候,地面变脏了,全是黑黑的;4、马路上的灰尘很多,特别是有车过去的时候,有很多的灰尘;二、教师指导分组讨论,交流: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各组汇报情况(1)周围的树很少,人们只砍树,不栽树;(2)和火电厂有关,火电厂的烟囱里冒出了浓烟;(3)人们燃烧一些废弃物,大量的烟尘是环境越来越糟糕了;三、质疑:我们应该怎么办?(1)各组小结:(2)教师总结:多栽树,少砍伐;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破坏环境也直接威胁到我们自身生活。
四、说一说:你会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事?(1)不乱扔垃圾(2)看到地上有垃圾就捡起来(3)好好学习,长大后用所学的知识去保护环境(4)让父母尽量不要燃烧废弃物五、小结环保教育教案(三)———和动物做朋友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初步让学生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一年级环境教育备课教案第一章:认识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环境的定义:自然环境、人类环境、生态环境等。
2. 环境的重要性:人类生存的基础、生物多样性的保障、资源的提供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自然景观,引发学生对环境的兴趣。
2. 讲解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
3. 学生分享自己对环境的理解和感受。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环境保护的方式,并分享给全班。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定义环境。
2. 学生能够理解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教学内容:1.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污染、破坏、资源过度开发等。
2. 环境保护的行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讲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 学生分享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和行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环境保护的行动,并分享给全班。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 学生能够提出环境保护的行动。
第三章:环保意识与行为教学目标:1. 让学生培养环保意识。
2. 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环保行为。
教学内容:1. 环保意识的培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形成环保的生活方式。
2. 环保行为的学习: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环保意识与行为的重要性。
2. 讲解环保意识的培养和环保行为的学习。
3. 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行为和体验。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环保行为,并分享给全班。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提出培养环保意识的方法。
2. 学生能够列举一些基本的环保行为。
第四章:校园环保行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校园环保的重要性。
一年级环境保护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环境的概念、种类和作用。
2. 讲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活动:1. 观看环境保护宣传片,让学生对环境有直观的认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想法。
3. 进行环保知识问答,检验学生对环境保护知识的掌握。
第二章:节约资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资源状况,认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绿色生活的习惯。
教学内容:1. 讲解我国资源的分布和现状。
2. 介绍节约资源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活动:1. 举行资源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资源的重要性。
2. 开展节约资源实践活动,如节水、节电等。
3. 引导学生制定个人节约资源计划,培养节约习惯。
第三章:保护动植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认识到保护动植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保护生态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讲解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介绍保护动植物的方法和措施。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植物园,增强对动植物的认识。
2. 开展保护动植物主题活动,如植树造林、放生等。
3. 引导学生参与保护动植物的志愿者活动,实践关爱行动。
第四章:垃圾分类与处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的习惯。
教学内容:1. 讲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2. 介绍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好处。
教学活动:1. 开展垃圾分类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如分类投放垃圾等。
3. 引导学生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第五章:绿色出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绿色出行的概念和好处,认识到绿色出行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绿色出行、减少污染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讲解绿色出行的概念和好处。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环境教育教案学科:环境教育学校:凯里四小备课教师:1、认识小动物的家教学目的:1、喜欢动物,知道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了解动物的习性与环境的关系。
2、关心喜爱小动物,知道应该保护它们生活的环境。
活动准备:1、在大沙盘中布置出森林、草原、沙漠等景色。
2、学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卡片活动过程:一、谈话--我喜欢的小动物。
二、内容-小动物的家1、介绍教具,并取来放在桌上。
2、谈话:《温暖的家》师:小朋友,你们是从哪里来幼儿园的?(家里)那你们的家在哪里呢?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小朋友都有温暖可爱的家,动物们是不是也有自己的家呢?让学生自由说出知道的,动物的家。
小结:森林、小河、沙漠、草原都是动物的家。
3、给动物找家。
出示布置好的沙盘,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动物生活的地方有哪些。
引导学生将自己事先做好的动物放在适合它生活的地方。
互相欣赏制作完成的沙盘。
初步了解动物生活的环境,分别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动物住在这引起家里。
4、初步了解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引导学生讨论: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树、草和水,动物将会怎么样?我们又会怎样?应该怎么办?欣赏诗歌《温暖的家》,引导学生了解保护动物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理解:为什么说保护好我们自己的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和动物的家。
5、请学生创编诗歌。
请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创编儿歌内容,如:青青的草地是牛羊的家,茂密的竹林是熊猫的家,神秘的南极是企鹅的家……6、整理教具并归位。
温暖的家甲壳是乌龟的家海螺壳是寄居蟹的家贝壳是河蚌的家下雨了他们都有温暖的家。
蜂窝是蜜蜂的家花朵是蝴蝶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下雨了他们都有温暖的家。
树洞是小松鼠的家,土洞是小兔子的家,石洞是大灰狼的家,下雨了他们都有温暖的家。
高楼是小朋友的家,下雨了他们都有温暖的家。
2、小动物的家在哪里活动目标:1.认识生活在水里、陆地上、天空中的一些常见动物,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帮这些动物找到家。
2.了解一些特殊动物的居住环境。
小学一年级关于环境教育的教案推荐为了培养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从小开始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需要在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进行环境教育。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一年级环境教育的教案。
一、教案一:《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本教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讲述环境保护的知识,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和如何进行环境保护。
同时也希望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练习,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具体实施方式:1.讲述环境保护知识,如何减少废弃物产生,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等。
2.鼓励学生进行环保实践。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意义。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比如在教室、校园、家庭等场所贴上环保标语、张贴环保宣传画等。
二、教案二:《小手牵大手,共建美好环境》本教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亲子互动,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达到环保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1.邀请家长来校参加互动活动,通过亲子互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来进行环境保护。
2.进行有趣的环保活动,比如垃圾分类游戏等,通过游戏和亲子互动的方式,让孩子和家长更好地了解环境保护知识。
3.通过环保活动和实践,让学生和家长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三、教案三:《小学一年级环境保护知识问答》本教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开展环保知识问答游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环保知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具体实施方式:1.制定环保知识问答题目,可以包括环保知识、垃圾分类等方面的问题。
2.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问答比赛。
通过小组竞争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环保知识。
3.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环保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总之,小学一年级关于环境教育的教案设计要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方法多样,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一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的概念,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的概念:自然环境、生活环境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3. 热爱大自然:了解自然界的美丽和丰富多样性4. 环保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三、教学方法1. 采用故事导入、讨论、游戏、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环境问题。
3. 设置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
四、教学步骤1. 教学准备:收集相关环境问题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2.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环保故事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讲解环境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
4. 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
5. 讲解热爱大自然的原因,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美丽和丰富多样性。
6.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8. 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10. 布置作业: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一个环保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境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3. 学生对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表达。
5. 学生参与实践环节的积极程度。
六、教学资源1. 图片: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的图片素材。
2. 视频:环境保护的相关视频素材。
3. 教具:环保标志牌、垃圾分类模型等。
4. 实践活动材料:垃圾分类袋、节水装置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养成环保习惯。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环境的概念,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第二课时:讲解热爱大自然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生动地介绍了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