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罘区数学极差与方差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215.74 KB
- 文档页数:4
初二年级数学第十章《极差》练习题新的学期大家又要开始学习新的知识了,不断地做练习才能让知识掌握的更深刻,下文为大家带来了极差练习题,供大家参考。
〔四〕课堂练习1、以下几个概念中,能表达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是()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极差2、样本3,4,2,1,5的平均数为____,中位数为_____;极差为_____;3、样本a+3,a+4,a+2,a+1,a+5的平均数为_____,中位数为___,极差为_____。
4.试计算以下两组数据的极差:A组:0, 10, 5, 5, 5, 5, 5, 5, 5, 5;B组:4,6, 3, 7, 2, 8, 1, 9, 5, 5.5、公园有两条石级路,第一条石级路高度分别是(单位:cm):15,16,16,14,15,14;第二条石级路的高度分别是11,15,17,18,19,10,哪条路走起来更舒服?(五)课后练习1、样本9.9、10.3、10.3、9.9、10.1,那么样本极差是()A. 0.4B.16C.0.2D.无法确定在一次数学考试中,第一小组14名学生的成绩与全组平均分的差是2、3、-5、10、12、8、2、-1、4、-10、-2、5、5、-5,那么这个小组的平均成绩是()A. 87B. 83C. 85D无法确定3、一组数据2.1、1.9、1.8、X、2.2的平均数为2,那么极差是。
4、假设10个数的平均数是3,极差是4,那么将这10个数都扩大10倍,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极差是。
5、某活动小组为使全小组成员的成绩都要达到优秀,打算实施以优帮困计划,为此统计了上次测试各成员的成绩(单位:分)90、95、87、92、63、54、82、76、55、100、45、80计算这组数据的极差,这个极差说明什么问题?。
典型例题例1计算下列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及标准差(精确到0.01);50,55,96,98,65,100,70,90,85,100.解极差为100-50=50.平均数为.方差为:标准差为.于是,这组数据的极差、方差和标准差分别为50,334.69,18.29.例2若样本,,…,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则对于样本,,…,,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平均数为10,方差为2 (B)平均数为11,方差为3(C)平均数为11,方差为2 (D)平均数为12,方差为4解由已知条件,得故应选(C)说明此题充分应用了已知条件来进行整体计算,使运算十分简捷.例3 如图,公园里有两条石级路,哪条石级走起来更舒适?(图中数字表示每一级的高度,单位:厘米)解由于15+14+14+16+16+15=90,19+10+17+18+15+11=90,所以两条石级路总高度一样,都是90厘米;由于都是6个台阶,所以台阶的平均高度也一样,都15厘米.上台阶是否舒适,就看台阶的高低起伏情况如何,因此,需要计算两条石级路台阶高度的极差、方差和标准差.左边石级路台阶高度的极差为16-14=2,方差为:,标准差为;右边石级路台阶高度的极差为19-10=9,方差为:,标准差为.由以上计算可见,左边石级路的极差、方差和标准差都比右边小,所以左边石级路起伏小,走起来舒服些.例4要从甲、乙、丙三位射击运动员中选拔一名参加比赛,在预选赛中,他们每人各打10发子弹,命中的环数如下:甲:10 10 9 10 9 9 9 9 9 9 ;乙:10 10 10 9 10 8 8 10 10 8;丙:10 9 8 10 8 9 10 9 9 9 .根据这次成绩,应该选拔谁去参加比赛?分析本题着重考查对方差的意义及实际运用.解经计算,甲、乙、丙三人命中的总环数分别为93,93,91.所以丙应先遭淘汰.设甲、乙的命中环数分别为和,方差分别是和,则:.∵∴在总成绩相同的条件下,应选择水平发挥较稳定的运动员甲参加比赛.说明丙的总成绩显著,应先遭淘汰,然后利用方差的含义,来考查甲、乙二人成绩的稳定性.例5 小明和小华假期到工厂体验生活,加工直径为100毫米的零件,为了检验他们的产品的质量.从中各随机抽出6件进行测量,测得数据如下:(单位:毫米)小明:99 10 98 100 100 103小华:99 100 102 99 100 100(1)分别计算小明和小华这6件产品的极差、平均数与方差.(2)根据你的计算结果,说明他们两人谁加工的零件更符合要求.解(1)小明:极差=5,平均数=100,方差,小华:极差=3,平均数=100,方差=1.(2)计算结果说明,小明加工的零件极差大,方差也大,小华加工的零件极差小,方差小,所以小华加工的零件更符合要求。
极差、方差与标准差专项练习⑴极差极差=最大值-最小值.⑵方差: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叫方差,通常用s 2来表示。
⑶标准差:标准差=⑷方差(或标准差)越大,,稳定性越小;反之,方差越小,稳定性越好.一、填空题1、数据-2,-1,3,1,2的方差是_________极差是 _______2、 七个数1,2,5,3,4,a ,3的平均数是3,则a =________,这七个数的方差是________。
3、若一组数据3,一1,a ,-3,3的平均数是a 的则这组数据的标准差是_________。
4、已知,一组数据1, 2,……,n 的平均数是10,方差是2, ①数据1+3, 2+3,……,n+3的平均数是 方差是 , ②数据2×1,2×2,……,2×n 的平均数是 方是 , ③数据2×1+3,2×2+3,……,2×n+3的平均数是 方差是 。
5、数据:2-,1-,0,x ,1的平均数是0,则x = .方差=2S .6、如果样本方差[]242322212)2()2()2()2(41-+-+-+-=x x x x S ,那么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 .样本容量为 .7、已知321,,x x x 的平均数=x 10,方差=2S 3,则3212,2,2x x x 的平均数为 ,方差为 .二、选择题:8、样本方差的作用是A 、估计总体的平均水平B 、表示样本的平均水平C 、表示总体的波动大D 、表示样本的波动大小,从而估计总体的波动大小9、一个样本的方差是0,若中位数是a ,那么它的平均数是A 、等于aB 、不等于 aC 、大于 aD 、小于a10、已知样本数据101,98,102,100,99,则这个样本的标准差是 A、0 B、1 C、2 D、211、如果给定数组中每一个数都减去同一非零常数,则数据的A、平均数改变,方差不变B、平均数改变,方差改变C、平均数不变,方差不变D、平均数不变,方差改变三、问答题:1、为了考察甲、乙两种农作物的长势,分别从中抽取了10株苗,测得苗高如下:(单位:mm)甲:9,10,11,12,7,13,10,8,12,8乙:8,13,12,11,10,12,7,7,9,11请你经过计算后回答如下问题:(1)哪种农作物的10株苗长的比较高?(2)哪种农作物的10株苗长的比较整齐?2. 从甲、乙两种农作物中各抽取1株苗,分别测得它的苗高如下:(单位:cm)甲:9、10、11、12、7、13、10、8、12、8;乙:8、13、12、11、10、12、7、7、9、11;问:(1)哪种农作物的苗长的比较高?(2)哪种农作物的苗长得比较整齐?3. 段巍和金志强两人参加体育项目训练,近期的5次测试成绩如4.甲、乙两名学生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靶10次,命中的环数如下:甲:7、8、6、8、6、5、9、10、7、4乙:9、5、7、8、7、6、8、6、7、7经过计算,两人射击环数的平均数相同,但S2甲 S2乙,所以确定去参加比赛。
21.3 极差、方差与标准差同步练习【基础知识训练】1.用一组数据中的_________来反应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2.(2006,芜湖市)一组数据5,8,x,•10,•4•的平均数是2x,•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__.3.(2006,长春市)5名同学目测同一本教科书的宽度时,产生的误差如下(•单位:cm):2,-2,-1,1,0,则这组数据的极差为______cm.4.若样本1,2,3,x的平均数为5,又样本1,2,3,x,y的平均数为6,则样本1,2,3,x,y的极差是_______,方差是_______,标准差是______.5.已知一组数据0,1,2,3,4的方差为2,则数据20,21,22,23,24的方差为_____,• 标准差为________.6.计算一组数据:8,9,10,11,12的方差为()A.1 B.2 C.3 D.47.甲、乙二人在相同情况下,各射靶10次,两人命中环数的平均数x甲=x乙=7,方差S甲2=3,S乙2=1.2,则射击成绩较稳定的是()A.甲 B.乙 C.一样 D.不能确定【创新能力应用】8.一组数据-8,-4,5,6,7,•7,•8,•9•的极差是______,•方差是_____,•标准差是______.9.若样本x1,x2,……,x n的平均数为x=5,方差S2=0.025,则样本4x1,4x2,……,4x n 的平均数x`=_____,方差S’2=_______.10.甲、乙两八年级学生在一学期里多次检测中,其数学成绩的平均分相等,•但他们成绩的方差不等,那么正确评价他们的数学学习情况的是()A.学习水平一样B.成绩虽然一样,但方差大的学生学习潜力大C.虽然平均成绩一样,但方差小的学习成绩稳定D.方差较小的学习成绩不稳定,忽高忽低11.某县种鸡场为研究不同种鸡的产蛋量,各选十只产蛋母鸡,•它们十天的产蛋量如下表,试问这两种鸡哪个产蛋量比较稳定?12.在某旅游景区上山的一条小路上,有一些断断续续的台阶,•如图是其中的甲、乙段台阶路的示意图.请你用所学过的有关统计知识(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和极差)回答下列问题:(1)两段台阶路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2)哪段台阶路走起来更舒服?为什么?(3)为方便游客行走,需要重新整修上山的小路,对于这两段台阶路,在台阶数不变的情况下,请你提出合理的整修建议.下图中的数字表示第一级台阶的高度(单位:cm),并且数15,16,16,14,14,15•的方差S甲2=23,数据11,15,18,17,10,19的方差S乙2=35313.对一组数据65,67,69,70,71,73,75,用计算器求该组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1)其计算过程正确的顺序为()A .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C .③①②④D .①③②④(2)计算器显示的方差是________,标准差是________. 【三新精英园】14.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速度比赛,各选10名学生参加,•各班参赛学生每分钟输入汉字个数统计如下表:请填写上表中乙班学生的相关数据,再根据所学的统计学知识,从不同方面评价甲、乙两班学生的比赛成绩.(至少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答案:1.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6.8 3.4 4.13, 26 5.2 6.B 7.B 8.17,•31.2,5.6 9.20,0.4 10.C11.S 甲2=0.84,S 乙2=0.61,S 甲2>S 乙2,可以估计,乙种鸡比甲种鸡产蛋量稳定 12.(1)∵x 甲=15,x 乙=15,∴相同点:两面台阶路高度的平均数相同.不同点:•两面台阶路高度的中位数,方差和极差均不相同.(2)甲路线走起来更舒服一些,因为它的台队高度的方差小.(3)每个台队高度均为15cm(原平均数),使得方差为0 •13.(1)A,(2)10,3.1614.众数是134,中位数134.5,平均数135,方差1.8,•评价:①从众数看,甲班每分钟输入135字的人数最多,乙班每分钟输入134字的人数最多,•②从中位数看,甲班每分钟输入135字及以上的人数比乙班人数多,③从方差看,S甲2,甲班成绩波动小较稳定.2<S乙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基础知识1 20.2 数据的波动方差1.极差的概念与意义(1)概念: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range).(2)意义: .2.方差的概念与意义(1)概念: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记作s 2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叫方差.(2)公式:s 2=n1[(x 1-)2+(x 2-)2+…+(x n -)2]; (3)意义: .(4)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记作s.【题型1】极差1.10名学生的体重分别是41、48、50、53、49、53、53、51、67(kg ),它们的极差是( )A.27B.26C.25D.242.一组数据1,2,3,x 的极差为6,则x 的值是( )A .7B .8C .9D .7或-33.一组数据-1,0,3,5,x 的极差是7,那么x 的值可能有( )A.1个B.2个C.4个D.6个4.一组数据1,2,0,-1,x ,1的平均数是1,则这组数据的极差为______.5.右图是一组数据的折线统计图,这组数据的极差是 ,平均数是 .6.在本赛季NBA 比赛中,姚明最后六场的得分情况如下:17、15、21、28、12、19,这组数据的极差为 .7.如图(1)(2)是根据某地近两年6月上旬日平均气温情况绘制的折线统计图,通过观察图表,可以判断这两年6月上旬气温比较稳定的年份是 .【题型2】方差与标准差1.方差为2的是( )A .1,2,3,4,5B .0,1,2,3,5C .2,2,2,2,2D .2,2,2,3,32.某工厂共有50名员工,他们的月工资方差是s 2,现在给每个员工的月工资增加200元,那么他们的新工资的方差( )A.变为s 2+200B.不变C.变大了D.变小了3.若一组数据a 1,a 2,…,a n 的方差是5,则一组新数据2a 1,2a 2,…,2a n 的方差是( )A.5B.10C.20D.504.已知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都是5,甲组数据的方差1212甲=s ,乙组数据的方差0112乙=s ,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组数据比乙组数据的波动大B.乙组数据比甲组数据的波动大C.甲组数据与乙组数据的波动一样大D.甲、乙两组数据波动大小不能比较5.人数相同的八年级甲、乙两班学生在同一次数学单元测试,班级平均分和方差如下:80==乙甲x x ,2402甲=s ,1802=乙s ,则成绩较为稳定的班级是( ) A.甲班 B.乙班 C.两班成绩一样稳定 D.无法确定6.一组数据100,97,99,103,101中,极差是______,方差是______.7.数据1,3,2,5和x 的平均数是3,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8.样本数据3,6,a ,4,2的平均数是5,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 .9.已知样本x 1、x 2,…,x n 的方差是2,则样本3x 1+2,3x 2+2,…,3x n +2的方差是_________.10.若样本x 1+1,x 2+1,…,x n +1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则对于样本x 1+2,x 2+2,…, x n +2的平均数是 ,方差是 .11.随机从甲、乙两块试验田中各抽取100株麦苗测量高度, 如下结果:甲x =13,乙x =13,温温(1)2017年6月上(2)2018年6月2甲s =3.6,2乙s =15.8,则小麦长势比较整齐的试验田是 . 12.如图是甲、乙两射击运动员的10次射击训练成绩(环数)的折线统计图,甲、乙这10次射击成绩的方差甲2S ,乙2S 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13.如图,是甲、乙两地5月上旬的日平均气温统计图,则甲、乙两地这6天日平均气温的方差大小关系为 ,甲、乙两地气温更稳定的是 .14.为检测一批橡胶制品的弹性,现抽取15条皮筋的抗拉伸程度的数据(单位:牛): 5 4 4 4 5 7 3 3 5 5 6 6 3 6 6(1)这批橡胶制品的抗拉伸程度的极差为______牛.(2)若生产产品的抗拉伸程度的波动方差大于1.3,这家工厂就应对机器进行检修,现在这家工厂是否应检修生产设备?通过计算说明.15.甲、乙两个组各10名同学进行英语口语会话测试,每个人测试5次,每个同学合格的次数分别如下:甲组:4 1 2 2 1 3 3 1 2 1;乙组:4 3 0 2 1 3 3 0 1 3.(1)如果合格3次以上(含3次)为及格标准,请你说明哪个小组的及格率高;(2)请你比较两个小组口语会话的合格次数谁比较稳定.第12题 第13题。
极差、方差与标准差练习题注意:极差、方差与标准差的区别与联系:⑴极差: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
极差=最大值-最小值.⑵方差: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叫方差,通常用s 2来表示,计算公式是:=[(-)2+(-)2+…+(-)2]. 说明:这一公式可简单记忆为“方差等于差方的平均数”.⑶标准差:标准差= ⑷极差、方差与标准差异同点:共同点:极差、方差与标准差都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特征数. 不同点:极差表示一组数据波动范围的大小,一组数据极差越大,则它的波动范围越大;方差和标准差反映了一组数据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的大小.方差(或标准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 一、填空题;1、数据-2,-1,3,1,2的方差是_________极差是 _______2、 七个数1,2,5,3,4,a ,3的平均数是3,则a =________,这七个数的方差是________。
3、若一组数据3,一1,a ,-3,3的平均数是a 的则这组数据的标准差是_________。
4、已知,一组数据1, 2,……,n 的平均数是10,方差是2,①数据1+3, 2+3,……,n+3的平均数是 方差是 , ②数据2×1,2×2,……,2×n 的平均数是 方差是 , ③数据2×1+3,2×2+3,……,2×n+3的平均数是 方差是 ,。
5、一组数据:2-,1-,0,x ,1的平均数是0,则x = .方差=2S .6、如果样本方差[]242322212)2()2()2()2(41-+-+-+-=x x x x S ,那么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 .样本容量为 .7、已知321,,x x x 的平均数=x 10,方差=2S 3,则3212,2,2x x x 的平均数为 ,方差为 . 二、选择题:8、样本方差的作用是( )A 、估计总体的平均水平B 、表示样本的平均水平C 、表示总体的波动大D 、表示样本的波动大小,从而估计总体的波动大小9、一个样本的方差是0,若中位数是a,那么它的平均数是()A、等于aB、不等于aC、大于aD、小于a10、已知样本数据101,98,102,100,99,则这个样本的标准差是()A、0B、1C、2D、211、如果给定数组中每一个数都减去同一非零常数,则数据的()A、平均数改变,方差不变B、平均数改变,方差改变C、平均数不变,方差不变D、平均数不变,方差改变三、问答题:1、为了考察甲、乙两种农作物的长势,分别从中抽取了10株苗,测得苗高如下:(单位:mm)甲:9,10,11,12,7,13,10,8,12,8乙:8,13,12,11,10,12,7,7,9,11请你经过计算后回答如下问题:(1)哪种农作物的10株苗长的比较高?(2)哪种农作物的10株苗长的比较整齐?2. 从甲、乙两种农作物中各抽取1株苗,分别测得它的苗高如下:(单位:cm)甲:9、10、11、12、7、13、10、8、12、8;乙:8、13、12、11、10、12、7、7、9、11;问:(1)哪种农作物的苗长的比较高?(2)哪种农作物的苗长得比较整齐?3. 段巍和金志强两人参加体育项目训练,近期的5次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4.甲、乙两名学生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靶10次,命中的环数如下:甲:7、8、6、8、6、5、9、10、7、4乙:9、5、7、8、7、6、8、6、7、7经过计算,两人射击环数的平均数相同,但S S ,所以确定去参加比赛。
极差、方差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具体情境问题的讨论与探索,理解极差、方差的意义2、知道极差、方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二、教学重点:理解极差、方差的意义教学难点:极差、方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三、教学过程(一)讲授新课1、极差:表21.3.1显示的是上海2001年2月下旬和2002年同期的每日最高气温,如何对这两段时间的气温进行比较呢?表21.3.1上海每日最高气温统计表(单位:C)2月21日2月22日2月23日2月24日2月25日2月26日2月27日2月28 2001 年1213142268912 2002 年131312911161210从表21.3.1中可以看出,2002年2月下旬和2001年同期的气温相比,有4 天的温度相对高些,有3天的温度相对低些,还有1天的温度相同.我们可以由此认为2002年2月下旬的气温总体上比2001年同期高吗?图21.3.1不同时段的最高气温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图_________ 的折线波动较大。
图(a)中气温的最大值是 __________ ,最小值是 _________ ,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_______ ——称为极差。
极差能够反映数据的变化范围。
图(b)中的极差是—2、方差:问题一:要选拔射击手参加比赛,应该挑选测试成绩中曾达到最好成绩的选手,还是成绩最稳定的选手?答:问题二:甲、乙两名射击手的测试成绩统计如下:乙10 6 10 6 8图21.3.1是根据两段时间的气温情况绘成的折线图.我们先计算他们的平均数,发现平均数相同都是_____________ ,可见平均数不能反映两个选手成绩是否稳定。
计算甲、乙两人每次成绩与平均数的偏差?甲:乙:______, ,稳定。
数据简单可看出问题三:一个农科站在8个面积相等的试验点对甲,乙两个早稻品种进行栽培对比试验,两个品种在各试验点的产量如下(单位:kg)甲:402, 452, 494.5,408.5,459.5, 411,456, 500.5乙:428,466,465,426.5,436,455,448.5,459哪个品种的产量比较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它们的平均数都是kg ,再计算它们与平均数的偏差为甲:? ? ? ? ? ? ?乙:、、、、、、、看不出谁的偏差大。
专题17 方差、极差、标准差(综合题)知识点:极差、方差和标准差1.极差一组数据中 ,称为极差,极差= 细节剖析:极差是 ,它受 的影响较大.一组数据极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 2.方差方差是 .方差的计算公式是:,其中,是,,…的 细节剖析:(1)方差反映的是一组数据 的情况.方差越大,数据的 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 .(2)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都 同一个常数,所得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 (3)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据都变为原来的倍,则所得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变为原来的倍. 3.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用符号表示,即:;标准差的数量单位与原数据一致.4.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的联系与区别联系:极差与方差、标准差都是表示 .区别:极差表示 ,它受 的影响较大;方差反映了 .方差越大,稳定性也 ;反之,则稳定性 .所以一般情况下只求 用极差,在考虑到 时用方差.2s ()[]222212)(...)(1x x x x x x nS n -++-+-=x 1x 2x n x k 2k s 易错点拨易错题专训一.选择题1.(2021秋•汝州市期末)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我们还可以用“平均差”.在一组数x1、x2、x3、…、x n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x的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即T=(|x1﹣x|+|x2﹣x|+…+|x n﹣x|)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差”.“平均差”也能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平均差”越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越小.现有甲、乙两组数据,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甲12 13 11 15 13 14乙10 16 10 18 17 7 A.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同B.乙组数据的平均差为4C.甲组数据的平均差是2D.甲组数据更加稳定2.(2021秋•青羊区期末)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他们在相同条件下各射击10次,成绩(单位:环)统计如表:甲乙丙丁平均数9.7 9.6 9.6 9.7方差0.25 0.25 0.27 0.28如果从这四人中,选出一位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的选手参加比赛,那么应选()A.甲B.乙C.丙D.丁3.(2022春•定海区期末)若一组数据x1+1,x2+1,…,x n+1的平均数为17,方差为2,则另一组数据x1+2,x2+2,…,x n+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A.17,2 B.18,2 C.17,3 D.18,34.(2021秋•历下区期中)在2020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气步枪的项目中,杨倩以251.8环的好成绩一举夺冠,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斩获奥运首金.现将决赛淘汰阶段中国选手杨倩每一轮(两轮之和)的数据进行汇总,并进行一定的数据处理作出以下表格.姓名第1轮第2轮第3轮第4轮第5轮第6轮第7轮总计杨倩20.9 21.7 21.0 20.6 21.1 21.3 20.5 147.1 根据表格信息可以得到杨倩在决赛淘汰阶段成绩的极差和中位数分别为多少()A.1.1,20.6 B.1.2,20.6 C.1.2,21.0 D.1.1,21.35.(2020秋•泰山区期末)甲,乙两个班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国学小名士”国学知识竞赛选拔赛,他们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如下表所示,规定成绩大于等于95分为优异,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参加人数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甲40 93 92 5.2乙40 93 94 4.7 A.甲、乙两班的平均水平相同B.甲、乙两班竞赛成绩的众数相同C.甲班的成绩比乙班的成绩稳定D.甲班成绩优异的人数比乙班多6.(2021•天心区模拟)去年某果园随机从甲、乙、丙、丁四个品种的葡萄树中各采摘了10棵,每棵产量的平均数(单位:千克)及方差S2(单位:千克2)如下表所示.今年准备从四个品种中选出一种产量既高又稳定的葡萄树进行种植,应选的品种是()甲乙丙丁24 24 23 20S2 1.9 2.1 2 1.9 A.甲B.乙C.丙D.丁二.填空7.(2021秋•开江县期末)某班有50人,一次数学测试后,老师对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由于小颖没有参加此次集体测试,因此计算其他49人的平均分为92分,方差s2=23.后来小颖进行了补测,成绩是92分,则该班50人的数学测试成绩的方差(填“变小”、“不变”、“变大”).8.(2021秋•福田区期末)新兴农场果农随机从甲、乙、丙三个品种的枇杷树中各选10棵,每棵产量的平均数(单位:千克)及方差(单位:千克2)如下表所示,他准备从这三个品种中选出一种产量既高又稳定的枇杷树进行种植,则应选的品种是.甲乙丙44 44 42S2 1.7 1.5 1.7 9.(2021秋•巨野县期末)在对一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时,小华列出了方差的计算公式:S2=,由公式提供的信息,①样本的容量是4,②样本的中位数是3,③样本的众数是3,④样本的平均数是3.5,则说法错误的是(填序号)10.(2022春•黄陵县期末)甲、乙两地6月上旬的日平均气温如图所示,则甲、乙两地这10天日平均气温的方差大小关系为S甲2S乙2(填>或<)11.(2021秋•莱州市期中)跳远运动员李强在一次训练中,先跳了6次的成绩如下:7.6,7.8,7.7,7.8,8.0,7.9(单位:m).这六次成绩的平均数为7.8,方差为.如果李强再跳两次,成绩分别为7.6,8.0,则李强这8次跳远成绩与前6次的成绩相比较,其方差.(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2.(2021秋•海曙区校级期末)已知一组数据的方差s2=[(x1﹣6)2+(x2﹣6)2+(x3﹣6)2+(x4﹣6)2],那么这组数据的总和为.三.解答题13.(2021秋•中牟县期末)为增强防疫意识,某初中在元旦举行了疫情防控知识竞赛活动,现从本校甲、乙两班中各随机抽取10名同学的测试成绩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如图所示:班级平均数/分中位数/分众数/分方差乙班83.7 82 46.21甲班83.7 86 13.21 请将乙班学生成绩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写在横线上.(1)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如上表所示,请补充完整.(2)根据上述数据,请从两个不同角度评价甲班与乙班掌握防疫知识的情况.14.(2021秋•平顶山期末)某校为了改善学生伙食,准备午餐为学生提供鸡腿.现有A、B两家副食品厂可以提供规格为75g的鸡腿,而且它们的价格相同,品质也相近.质检人员分别从两家随机各抽取10个,记录它们的质量(单位:g)如下:A加工厂74 74 74 75 73 77 78 72 76 77B加工厂78 74 77 73 75 75 74 74 75 75并对以上数据进行整理如下: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A加工厂a74.5 c 3.4B加工厂75 b75 2根据以上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统计表中a=;b=;c=;(2)根据以上信息估计B加工厂加工的100个鸡腿中,质量为75g的鸡腿有多少个?(3)如果考虑鸡腿的规格,学校应该选购哪家加工厂的鸡腿?说明理由.15.(2021秋•渭城区期末)某学校从九年级同学中任意选取40人,平均分成甲、乙两个小组进行“引体向上”体能测试,根据测试成绩绘制出如下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成绩均为整数,满分为10分).甲组成绩统计表成绩7 8 9 10人数 1 9 5 5 请根据上面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m=,甲组成绩的众数是,乙组成绩的中位数是;(2)已知甲组成绩的方差s=0.81,求出乙组成绩的方差,并判断哪个小组的成绩更加稳定?16.(2021秋•乾县期末)某中学开展“唱歌”比赛活动,八(1),八(2)班各选出5名选手参加复赛,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满分为100分),如图所示:(1)根据图示填写下表:班级中位数/分众数/分八(1)班85八(2)班100 (2)通过计算得知八(2)的平均成绩为85分,请计算八(1)的平均成绩.(3)结合两班复赛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析哪个班级的复赛成绩较好.(4)经计算八(1)班复赛成绩的方差为70,请计算八(2)班复赛成绩的方差,并说明哪个班学生的成绩比较稳定.17.(2021秋•新民市期末)某市举行知识大赛,A校、B校各派出5名选手组成代表队参加决赛,两校派出选手的决赛成绩如图所示.(1)根据图示填写下表:平均数/分中位数/分众数/分A校85B校85 100(2)结合两校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析哪个学校的决赛成绩较好;(3)计算两校决赛成绩的方差,并判断哪个学校代表队选手成绩较为稳定.18.(2022春•宁武县期末)市体校射击队要从甲、乙两名射击队员中挑选一人参加省级比赛,因此,让他们在相同条件下各射击10次,成绩如图所示.为分析成绩,教练根据统计图算出了甲队员成绩的平均数为8.5环、方差为1.05,请观察统计图,解答下列问题:(1)先写出乙队员10次射击的成绩,再求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2)根据两人成绩分析的结果,若要选出总成绩高且发挥稳定的队员参加省级比赛,你认为选出的应是,理由是:.19.(2021秋•驻马店期末)某校八年级学生开展踢毽子比赛活动,每班派5名学生参加.按团体总分多少排列名次,在规定时间每人踢100个以上(含100个)为优秀,下表是成绩最好的甲班和乙班5名学生的比赛数据(单位:个),经统计发现两班总分相等,此时有学生建议,可通过考查数据中的其他信息作为参考.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号2号3号4号5号总分甲班100 98 110 89 103 500乙班86 100 98 119 97 500(1)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填写下表:班级参加人数优秀率中位数方差甲 5乙 5(2)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应该把冠军奖状发给哪一个班级?简述理由.20.(2021•锡林浩特市校级模拟)我市某中学举办“网络安全知识答题竞赛”,初、高中部根据初赛成绩各选出5名选手组成初中代表队和高中代表队参加学校决赛,两个队各选出的5名选手的决赛成绩如图所示.平均分(分)中位数(分)众数(分)方差(分2)初中部a85 b s初中2高中部85 c100 160(1)根据图示计算出a、b、c的值;(2)结合两队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进行分析,哪个队的决赛成绩较好?(3)计算初中代表队决赛成绩的方差s初中2,并判断哪一个代表队选手成绩较为稳定.。
极差与方差练习
一、填空题
1. 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 ,它反映了这组数据
的 。
2、下表给出了合肥市2006年5月28日至6月3日的最高气温,•则这些最高气温的极差是_____℃
日期
5月 28日 5月 29日 5月 30日 5月 31日 6月 1日 6月 2日 6月 3日
最高气温 26℃ 27℃ 30℃ 28℃ 27℃ 29℃ 33℃ 3、下图是一组数据的折线统计图,这组数据的极差是______,
平均数是______
4、体育课上,八(1)班两个组各10人参加立定跳远,要判断哪一组成绩比较整齐,通常需 要知道这两个组立定
跳远成绩的( ) A .平均数 B.众数 C .方差 D .频率
分布
5、人数相同的八年级甲、乙两班学生在同一次数学单元测试,班级平均分和方差如下:
80==乙甲x x ,2402
=甲s ,1802=乙
s ,则成绩较为稳定的班级是( ) A.甲班 B.乙班 C.两班成绩一样稳定 D.无法确定 6、计算下列三组数据的平均值、方差.
数据
平均数 标准差 方差 (1) 1,2,3,4 (2) 3,6,9,12 (3) 5,8,11,14
7、从一个班抽测了6名男生的身高,将测得的每一个数据(单位:cm )都减去165.0cm ,其结果如下: −1.2,0.1,−8.3,1.2,10.8,−7.0 这6名男生中最高身高与最低身高的差是 ;
这6名男生的平均身高约为 (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一位) 8、一组数据2-,1-,0,x ,1的平均数是0,则x = ,方差=2S .
9、如果样本方差[]
242322212)2()2()2()2(4
1
-+-+-+-=
x x x x S ,那么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 .样本容量为 . 二、解答题
9、下表是掷两颗骰子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
投掷次数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出现数字之和为奇
数的频数 2
4
8
10
14
17
20
22
25
26
出现数字之和为奇
数的频率
0.400 0.400 0.533 0.500 0.560 0.567 0.572 0.550 0.556 0.520
投掷次数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出现数字之和为奇
数的频数
27 28 30 34 37 40 42 45 47 50
出现数字之和为奇
数的频率0.4
91
0.4
67
0.4
62
0.4
86
0.4
93
0.5
00
0.4
94
0.5
00
0.4
95
0.5
00
分别计算前10个频率值的极差和后10个频率值的极差,根据给出的两组数据的方差,求出其标准差,说说哪一段的频率表现得更为稳定.
解:
极差方差标准差
前10个频率值0.003844
后10个频率值0.000169
结论的频率表现得更为稳定
10、某年A,B两座城市四季的平均气温如下表所示:
(1)分别计算A,B两座城市的年平均气温
(2)哪座城市四季的平均气温较为接近?
气温/℃
城市春夏秋冬
A -4 19 9 -10
B 16 30 24 11
解:(1)
A
x=
B
x=
(2)
11、下表是两种股表在2003年某周的交易日收盘价格(单位:元),计算它们的平均数和方差,比较这两种股票在这段时间内的张跌变化情况。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
A股票11.62 11.51 11.39 11.94 11.17 12.02 12.29
B股票13.53 14.07 13.49 13.84 14.80 14.02 13.98
解:
A
x=
2
A
s=
B
x=
2
B
s=
12、为了从甲、乙两名学生中选择一人参加电脑知识竞赛,•在相同条件下对他们的电脑知识进行了10次测验,成绩如下:(单位:分)(9分)
甲成绩76 84 90 84 81 87 88 81 85 84
乙成绩82 86 87 90 79 81 93 90 74 78
(1)请填写下表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85分以上的频率
甲 84 84 14.4 0.3
乙 84 84 90
(2)利用以上信息,请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甲、乙两个同学的成绩进行分析.
13、小红的奶奶开了一个金键牛奶销售店,主要经营“金键学生奶”、“金键酸牛奶”、“金键原
味奶”,可奶奶经营不善,经常有品种的牛奶滞销(没卖完)或脱销(量不够),造成了浪费或亏损,细心的小红结合所学的统计知识帮奶奶统计了一个星期牛奶的销售情况,并绘制了下表:
(1)计算各品种牛奶的日平均销售量,并说明哪种牛奶销量最高?
(2)计算各品种牛奶的方差(保留两位小数),并比较哪种牛奶销量最稳定?
(3)假如你是小红,你会对奶奶有哪些好的建议.
= ,
答:(1)x
学生奶
x酸牛奶= ,
x原味奶= ,
所以牛奶销量高,
(2)2S学生奶= ,2S酸牛奶= ,2S原味奶= ,
所以牛奶销量最稳定,
(3)
14、为了了解某校八年级女生的身体情况,从中抽取了60名女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单位:㎝):
167 154 159 166 169 159 156 166 162 158
159 156 166 160 164 160 157 156 157 161
158 158 153 158 164 158 163 158 153 157
162 162 159 154 165 166 157 151 146 151
158 160 165 158 163 163 162 161 154 165
162 162 159 157 159 149 164 168 159 153
(1)计算这组数据的极差,这个极差说明什么问题?
(2)根据分组原则“数据在50~100之间时分8~12组较合适”,请将本题数据适当分组,设计并填好频数分布表;
(3)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4)根据图文信息,请你估计并说出你有何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