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组的状态
- 格式:pdf
- 大小:100.56 KB
- 文档页数:2
变电站蓄电池变电站内蓄电池的作用在直流系统中,蓄电池组都扮演着极其重要和不可或缺的作用。
平时蓄电池组处于浮充电备用状态,当交流失电或充电机故障时,蓄电池组必须为变电站内保护装置、自动化设备、通信设备及其他直流负荷提供能量。
显然,在平时蓄电池组并没有对站内运行作出贡献,然而在事故发生时,蓄电池是负荷的唯一能量供给者,一旦蓄电池有问题,变电站设备将因此瘫痪,从而导致供电中断,造成重大损失。
常用的蓄电池种类防酸隔爆式铅酸蓄电池(GGF)阀控式铅酸蓄电池(VRLA)由于电池不同,各自的失效机理也大不相同,当然,维护和管理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一般110kV~220kV变电站每节蓄电池额定电压为2V,蓄电池组在正常运行中以浮充电方式运行,浮充电压值宜为(2.23~2.28)VXN,均衡充电电压宜控制在(2.30~2.35)V×N,电池组容量以负荷大小确定。
(N 为蓄电池组中蓄电池的个数)防酸隔爆式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特点全密封结构,用一安全阀控制电池内气体压力。
利用氧再复合“水循环”原理,使电池正极析出的氧气通过隔膜扩散到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PbO2 ,并与H2SO4 反应,最终生成水,避免了水的散失。
采用玻璃纤维或胶体作为隔膜,吸贮电解液,贫液式,紧装配。
对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维护有严格的要求,切莫因“密封”、“免维护”而松懈。
1)经常检查项目①检测蓄电池端电压是否符合要求②连接处有无松动③极柱、安全阀周围是否有渗酸及酸雾溢出口④电池壳体有无渗漏和变形2)如有以下情况之一应进行充电①浮充电压有二只以上低于2.18V②放出20%以上额定容量③搁置不用时间超过三个月④全浮充运行达三个月3)蓄电池核对性放电每年(新安装或大修后)应做一次核对性额定容量放电测试。
对能停运的蓄电池组,做80%额定容量测试(首次100%放电)。
对不能停运的蓄电池组,做50%额定容量测试.蓄电池组的核对性放电的周期,按1-2-1方式进行。
蓄电池的运行有充放电、半浮充和全浮充三种工作方式。
通信局(站)现在都采用全浮充工作方式,即整流器与蓄电池组并联向负载(通信设备等)供电,正常情况下蓄电池组始终同整流器和负载并联,充电时也不脱离负载。
1、浮充电压平时(交流电正常时)整流器的输出电压值为浮充电压。
此时整流器供给全部负载电流,并对蓄电池组进行补充充电,使蓄电池组保持电量充足。
为补充自放电损失的电量,使蓄电池保持电量充足的连续小电流充电称为浮充充电,所需的充电电压称为浮充电压。
浮充供电的整流器,应在自动稳压状态工作,现在高频开关整流器的稳压精度均应达到£±0.6%。
所谓自放电,是由于电池内杂质的存在,使正极和负极活性物质逐渐被消耗而造成电池容量减小的现象。
浮充电压值的选取直接影响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供电性能和运行的经济性。
浮充电压偏低,则补充充电电流太小,不够补充蓄电池的自放电,将使蓄电池长期处于充电不足的状态,一旦遇到交流电源停电,需要蓄电池组放电供给负载电流时,就会因蓄电池储存的电量不足而影响正常供电,并容易使极板硫酸盐化,从而缩短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浮充电压偏高,则补充充电电流偏大,将加剧正极板的腐蚀,并可能使蓄电池排气频繁、失水、温度高,甚至造成蓄电池热失控(浮充状态下蓄电池放热,热失控是电池的浮充电流与电池温度发生积累性相互增强而使电池温度急剧升高的现象,轻则使电池槽变形鼓胀,重则导致电池失效),也会缩短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因此,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必须严格按照蓄电池厂家的规定来确定浮充电压值。
我国通信行业标准YD/T799—2002《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中规定:"蓄电池浮充电单体电压为2.20~ 2.27V(25℃)"。
需要注意,这是指不同厂家生产的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允许进网的浮充电压范围,而不是一个蓄电池成品的浮充电压允许变化范围。
对于一种具体产品,其浮充电压在25℃条件下是个确定值。
1.充电-放电运行方式:蓄电池在直流母线上对直流负荷供电,同时断开充电
装置。
当蓄电池放电到其容量的75%~80%时,为保证直流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即行停止放电,准备充电,改由已经充好电的另一组蓄电池供电。
2.浮充电运行方式:蓄电池组与浮充电整流器并联工作,平时由整流器供给直
流负荷用电,并以不大的电流向蓄电池浮充电,使蓄电池处于满充电状态。
浮充电运行的蓄电池组承担短时冲击负荷和事故负荷。
3.浮充电工作方式:蓄电池组有充电、放电工作方式和浮充电工作方式,通常
采用浮充电工作方式。
因为浮充电流既补偿了蓄电池组的自放电损失,又可带一部分直流负荷,可使蓄电池组经常处于充满电状态,只有在合闸瞬间,才由蓄电池组提供大电流。
这种工作方式,不需频繁地充、放电,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又减少运行维护工作量,所以得到广泛应用。
、蓄电池贮存电池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温度偏高或通风不良会导致自放电增大,因此应保持电池通风良好,并使电池远离明火、火花、热源等。
当保存电池时,应将电池从充电器和负载上取下并尽可能保存在干燥、阴凉环境中。
电池保存期间,请按表二要求定期对电池进行补充充电。
二、蓄电池使用环境推荐环境温度范围:充电0~+40℃,放电-15 ~+50℃,储存-15 ~+40℃;附近无明火、火花、热源等;避开热源和阳光直射的场所;避开潮湿、可能浸水场所;避开完全密闭场所。
三、蓄电池使用条件4 组以内;多层安装:层间温度差控制在3℃以内;散热条件:电池间距保持在20mm以上;换气通风条件:保证释放的氢气的体积浓度小于08%;浮充使用条件(25℃):限流≤ 0.30C10 ,电压2.23 ~2.27V/ 体(建议设置为2.25V 均充使用条件(25℃):限流≤ 0.30C10 ,电压2.30 ~2.40V/ 体(建议设置为2.35V 关于蓄电池混用:不同规格、不同年限、不同厂家、不同容量、不同性能的产品不能混用,若要求混用请与我们联系。
四、蓄电池的安装4.1、开箱及检查禁止在端子部位受力,防止端子损伤和密封部位裂开;避免蓄电池倒置、遭受摔掷或冲击;绝对避免使用钢绳等金属线类,防止蓄电池短路。
检查:包装箱、蓄电池外观无损伤;点验:电池数量、配件齐全;参阅:说明书、安装图、注意事项。
4.2、安装前注意事项检查电池无异常后,将其安装在指定地点(例电池房);如将电池安放在电池房,应尽可能将其放在电池房最低处;避免将电池安装在靠近热源(如变压器)的地方;因为电池贮存时可能产生易燃气体,安装时应避免靠近产生火花的装置(如保险丝);连接前,擦亮电池端子,使其呈现金属光亮;小心导电材料短接蓄电池正负端子。
多个电池一起使用时,首先使保证电池间连接正确,再将电池与充电器或负载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电池正极应与充电器或负载的正极连接,负极与负极连接。
如果电池与充电器连接不正确,充电器会被损坏,一定要注意不要连接错误。
中国移动通信蓄电池维护管理规定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网络部二○○六年四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蓄电池分类 (2)第一节产品技术 (2)第二节应用模式 (2)第三节电源系统 (3)第四节产品端电压 (3)第五节蓄电池分级原则 (4)第三章维护要求 (4)第一节环境要求 (4)第二节一般要求 (4)第三节充放电要求 (5)第四节维护检测要求 (7)第五节维护周期表 (8)第六节维护测试记录 (12)第四章故障管理 (12)第一节蓄电池故障定义 (12)第二节故障的定义、级别及处理时限 (13)第三节故障修复及利旧原则 (13)第五章质量管理 (14)第一节工程要求 (14)第二节保修期 (16)第三节寿命期 (16)第六章更新条件 (16)第七章维护仪器仪表要求 (17)第一章总则第1条在通信供电系统中,蓄电池是在交流出现故障时向通信设备提供电力供应的重要保障,是整个通信供电系统中的最后一道屏障,同时也是引发通信电源事故的重要环节。
第2条为进一步加强蓄电池的维护管理,提高蓄电池的运行质量,保证通信局(站)的供电安全,有效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有限公司制定了《中国移动通信蓄电池维护管理规定》,请各省(市、区)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认真贯彻执行。
第3条本规定编制依据1、 YD / T 799 —2002 《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2、《中国移动通信电源、空调维护规程》(2005版)3、《中国移动蓄电池组后备时间配置指导意见》第二章蓄电池分类第一节产品技术第4条密封阀控VRLA电池1.贫液式(AGM技术)贫液式电池以超细玻璃棉隔板吸取电解液,电池内没有游离的电解液。
AGM隔板具有93%以上的孔隙率,其中10%左右的孔隙作为正极析出的O2到负极再复合的通道,以实现氧的循环,使正极气体再复合,电池达到密封效果。
贫液式电池具有自放电小、充电效率高、内阻小、气体复合率高等特点。
2.胶体(GEL技术)胶体电池采用触变性二氧化硅胶体吸收电解液,使电解液胶体初期不能形成大量微裂纹,氧的复合效率较低,因此安全阀频繁开启,有气体(氧气和氢气)逸出。
浮充是蓄电池组的一种供(放)电工作方式,系将蓄电池组与电源线路并联连接到负载电路上,它的电压大体上是恒定的,仅略高于蓄电池组的断路电压,由电源线路所供的少量电流来补偿蓄电池组局部作用的损耗,以使其能经常保持在充电满足状态而不致过充电。
因此,蓄电池组可随电源线路电压上下波动而进行充放电。
当负载较轻而电源线路电压较高时,蓄电池组即进行充电,当负载较重或电源发生意外中断时,蓄电池组则进行放电,分担部分或全部负载。
这样,蓄电池组便起到稳压作用,并处于备用状态。
2n5^-v)P1v+移动通信论坛拥有30万通信专业人员,超过50万份信技术资料,是国内领先专注于通信技术和通信人生活的社区&浮充供电工作方式可分为半浮充和全浮充两种。
当部分时间(负载较重时)进行浮充供电,而另部分时间(负载较轻时)由蓄电池组单独供电的工作方式,称为半浮充工作方式,或称定期浮充工作方式。
倘全部时间均由电源线路与蓄电池组并联浮充供电,则称为全浮充工作方式,或称连续浮充工作方式。
/f e*P/e&o1}7W以浮充工作方式使用的蓄电池组,其寿命一般较全充放工作方式者要长,而且可改用较小些容量的蓄电池组来代替。
这种浮充供电工作方式多用于发电厂的断电备用电源和电话局的电话正常供电电源。
8a c9[:M5O+o+a9b电池充足电后,维持电池容量的最佳方法是在电池组两端加入恒定的是压。
这就是说,电池充足电后,充电器应输出恒定的浮充电压。
在浮充状态下,充入电池的电流应能补充电池因自放电而失去的电量。
浮充电压不能过高,以免因严重过充电而缩短电池的寿命。
MSCBSC 移动通信论坛5s5G8o*d4J7e采用适当的浮充电压,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的浮充寿命可达10 年以上。
6A8h"J'C4`.K4g实践证明,实际的浮充电压与规定的浮充电压相差5%时,免维护蓄电池的寿命将缩短一半。
| 国内领先的通信技术论术资料,是国内领先专注于通信技术和通信人生活的社区。
蓄电池的均充和浮充的区别
均充是对蓄电池定期活化的充电。
一般蓄电池处于浮充运行状态,处于饱和状态。
定期均充能延长电池寿命,保证容量。
一般是恒电流充电,现在的充电屏能整定定期均充时间一般是180天,电池在恒定电流充电就是均充状态,冲饱后会自动转浮充。
均充电流时电池容量的1/10H,例:400AH电池均充电流40A,充电电压系统自动控制,恒流40A充3小时自动转浮充。
蓄电池均充、浮充在DL5044-2004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中的定义分别如下:浮充电floatingcharge在正常运行时,充电装置承担经常负荷,同时向蓄电池组补充充电,以补充蓄电池的自放电,使蓄电池以满容量的状态处于备用。
均衡充电equalizingcharge为补偿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电压不均匀现象,使其恢复到规定的范围内而进行的充电,以及大容量放电后的波重充电,通称为均衡充电。
均充就是恒大电流充电,目的一是当蓄电池放电后,快速补充电能,二是当个别蓄电池电压有偏差,消除偏差,趋于平衡。
所以也叫快冲、强充。
浮充就是恒压小电流充电,目的一是防止蓄电池自放电,二是增加充电深度另外,均、浮充之间的转换是由监控模块自动控制的。
蓄电池组均充就是采用恒流充电,充电快,持续时间短;浮充是对电池恒压充电,持续时间长,充电慢。
浮充电压是小于均充电压是长时间作用于蓄电池之上的一种涓涓细流。
蓄电池工作原理蓄电池是一种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并能够在需要时释放电能的装置。
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用于汽车、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中。
那么,蓄电池是如何工作的呢?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蓄电池的结构。
蓄电池通常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组成。
正极和负极之间通过电解质相互隔离,但又能够让离子在其中传递。
当蓄电池处于充电状态时,电流会通过外部电路流入蓄电池,导致正极发生化学反应,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蓄电池中。
而在放电状态下,蓄电池会释放储存的化学能,将其转化为电能,并通过外部电路输出电流。
其次,我们来详细了解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在充电过程中,正极会发生氧化反应,负极会发生还原反应,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而在放电过程中,正极和负极的化学物质会发生反应,将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转化为电能输出。
这个过程是通过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化学反应来实现的,电解质则起着传递离子的作用,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此外,蓄电池的工作原理还与其内部材料密切相关。
常见的蓄电池材料包括铅酸、锂离子、镍氢等。
不同的材料会导致蓄电池的工作原理有所不同,例如铅酸蓄电池是通过铅和二氧化铅之间的化学反应来储存和释放能量的,而锂离子电池则是通过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移动来实现能量转化的。
总的来说,蓄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化学能和电能之间的转化来实现的。
在充电状态下,化学能被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在放电状态下,储存的化学能被释放出来,转化为电能输出。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是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共同作用实现的,不同的材料和化学反应方式也会导致不同类型的蓄电池工作原理有所差异。
总之,蓄电池作为一种能够储存和释放电能的装置,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深入了解蓄电池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各种设备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使用和维护蓄电池。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对蓄电池有更深入的了解。
城轨车辆蓄电池供电及常见故障分析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城轨车辆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其蓄电池供电系统也显得尤为重要。
蓄电池作为城轨车辆的主要供电来源,对车辆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城轨车辆蓄电池供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常见故障及故障分析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城轨车辆蓄电池供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城轨车辆的蓄电池供电系统通常采用直流24V电源供电,主要用于车辆的起动、照明、通信设备、安全系统和制动系统等。
在正常情况下,蓄电池通过充电机进行充电,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为上述设备提供电力。
当外部供电中断或故障时,蓄电池将作为备用电源继续为车辆提供电力,以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安全。
蓄电池供电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蓄电池组、充电机、电源开关、控制器和配电盒等组成,其中蓄电池组负责存储电能,充电机负责将外部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充电至蓄电池组,电源开关用于切换外部供电和蓄电池供电,控制器用于监控蓄电池组的电量和充电状态,配电盒用于将蓄电池和充电机的电力分配至车辆上的各种设备。
二、常见的蓄电池供电系统故障及分析1. 蓄电池电量不足故障蓄电池的电量不足会导致车辆的起动困难、照明昏暗、通信设备不稳定等问题。
造成蓄电池电量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充电机故障、蓄电池老化、蓄电池接线接触不良等。
解决方法是检查充电机的工作状态,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测试或更换新的蓄电池,检查蓄电池的接线是否松动。
2. 充电机故障由于充电机长时间工作或环境恶劣等原因,充电机可能会出现故障,例如输出电压不稳定、充电电流异常等。
这将导致蓄电池无法正常充电,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
解决方法是及时对充电机进行维护保养,检查其工作状态,必要时更换充电机。
3. 控制器故障控制器作为蓄电池供电系统的重要部分,一旦出现故障,将导致蓄电池的充电状态无法监控或外部供电和蓄电池供电切换失效。
解决方法是对控制器进行检查和维修,必要时更换控制器。
4. 电源开关故障蓄电池组作为蓄电池供电系统的核心部分,一旦发生故障将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
蓄电池特点(1)使用寿命长高强度紧装配工艺,提高电池装配紧度,防止活物质脱落,提高电池使用寿命。
低酸比重电液,提高电池充电接受能力,增强电池深放电循环能力。
增多酸量设计,确保电池不会因电解液枯竭缩短电池使用寿命。
因此GFM系列蓄电池的正常浮充设计寿命可达15年以上(25℃)(2)高倍率放电性能优良高强度紧装配工艺,电池内阻极小,大电流放电特性优良,比一般电池提高20[%]以上。
(3)自放电低高纯度原料和特殊造工艺,自放电很小,室温储存半年以上也可无需补电。
(4)维护简单特殊氧气吸收循环设计,克服了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电解失水的现象,在使用过程中电解液水份含量几乎没有变化,因此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完全无需补水,维护简单。
(5)安全性高电池内部装有特制安全阀,能有效隔离外部火花,不会引起电池内部发生爆炸。
(6)安装简捷电池立式、侧卧、叠层安装均可,安装时占地面积小,灵活方便。
(7)洁净环保电池使用时不会产生酸雾,对周围环境和配套设计无腐蚀,可直接将电池安装在办公室或配套设备房内,无需作防腐处理。
蓄电池的充放电特性蓄电池具有自放电效应。
从生产制造车间到用户使用,大约要延误数月的时间。
以PA-NASONIC蓄电池为例,在30℃的环境温度下贮藏8个月,蓄电池的残存容量仅为出厂时的一半,因此对于新购买的与配套的蓄电池,一般要进行一次较长时间的充电,这叫做初充电。
蓄电池的初充电电流大小应按0.1C来充电,蓄电池在放电终了后可进行再充电,这叫正常充电。
目前在UPS中普遍采用两种充电方式:浮充和脉充。
所谓浮充电是指整流器的输出与蓄电池并联工作,并同时向负载供电,实际上此时整流器提供的电流分两路,一路送给负载,另一路送给蓄电池,以补充蓄电池自身内部损耗,浮充充电工作方式接线简单,对改善UPS输出瞬态响应特性有好处。
脉冲充电的特点是充电电流随蓄电池容量而变化,用这种方式充电,可以缩短充电时间。
1.充电电压由于UPS蓄电池属于备用工作方式,市电正常情况下处于充电状态,只有停电时才会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