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福建省漳州市华安一中、龙海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68.52 KB
- 文档页数:9
福建省华安一中、龙海二中2024学年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地球的质量为M,半径为R,自转角速度为ω,万有引力常量为G,同步卫星离地心高度为r,地表重力加速度为g,则关于同步卫星的速度v的表达式不.正确的是( )A.v=rωB.GMvR=C.3v GMw=D.gv Rr=2、下列关于物理思想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理想化模型是把实际问题理想化,略去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例如质点、点电荷、光滑面、位移等都是理想化模型B.重心、分力与合力和交变电流的有效值等概念的建立都体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通常采用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这应用了微元法D.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当△t趋近于零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某时刻的瞬时加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控制变量法3、某工人利用升降机将货物从一楼竖直运送到五楼。
设此过程中货物随升降机一起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再做匀速运动,最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停止。
则A.货物在升降机中一直处于超重状态B.货物在升降机中一直处于失重状态C.升降机匀减速上升过程中,货物对底板的压力小于货物自身的重力D.升降机匀加速上升过程中,货物对底板的压力大于底板对货物的支持力4、科学家在物理学的研究过程中应用了很多科学思想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卡文迪许在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测量万有引力常量时,应用了放大法B .用质点代替有质量的物体,采用了微元法C .牛顿首次采用“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的科学研究方法D .实验中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合外力关系时采用的是等效替代的方法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在静电场中,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升高B .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越多,对应的功率越大C .电容器电容C 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 成正比D .在超重和失重现象中,地球对物体的实际作用力没有发生了变化6、如图所示,甲、乙两小球从竖直面内的半圆轨道的左端A 开始做平抛运动,甲球落在轨道最低点D ,乙球落在D 点右侧的轨道上,设甲、乙球的初速度分别为v 甲、v 乙,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 甲、t 乙,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t 甲=t 乙B .t 甲<t 乙C .v 甲>v 乙D .v 甲<v 乙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019-2020学年福建省华安一中、龙海二中联考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8为单选题;9-12为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1. 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就是路程B.位移与路程都用来反映运动的路径长短C.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D.位移是标量,路程是矢量2. 以下比赛项目中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A.跳水B.蹦床技巧C.自行车4公里追逐赛D.花样游泳3.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B.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C.物体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一定越来越小D.某时刻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4. 一个小球从距地面4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距地面1m高处被接住。
坐标原点定在抛出点正下方2m处,向下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
则小球的抛出点、落地点、接住点的位置坐标分别是()A.−2 m,2 m,1 mB.2 m,−2 m,−1 mC.−4 m,0,−1 mD.4 m,0,1 m5. 用如图所示的计时装置可以近似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已知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为4.0mm,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040s.则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速度大小约为()A.100m/sB.0.10m/sC.0.40m/sD.4.0m/s6. 一辆汽车正在笔直的公路上以72km/ℎ的速度行驶,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灯便踩下刹车。
此后,汽车开始匀减速运动,设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5m/s2.开始制动后,前6s内汽车行驶的距离是()A.40mB.30mC.80mD.60m7. 如图所示,是A、B两质点运动的x−t图象,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质点先减速后加速B.A质点以20m/s的速度匀速运动C.最初4s内B质点平均速率较大D.A、B两质点在4s末相遇8.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4∼5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3m/s2B.5∼6s内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C.4∼6s内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减小D.8s末物体位移最大9. 下列所给的图象中能反映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秒末回到初始位置的是()A. B.C. D.10. 有一个物体以4m/s的初速度冲上光滑的斜面,经过2秒时的速度大小为2m/s,求此物体的加速度为()A.−2m/s2B.−1m/s2C.−3m/s2D.1m/s211.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为12m/s,在第4s内的位移比第3s内的位移多4m。
2019-2020学年福建省漳州市华安一中、龙海二中联考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2.0分)1.图示是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据此图象得到的结论是()A. 质点在第1 s末停止运动B. 质点在第1 s末改变运动方向C. 质点在第2 s内做减速运动D. 质点在前2 s内的位移为零2.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并保持静止,如图所示,其中OB是水平的,A端、B端固定,θ=30°.现缓慢增加悬挂重物的质量,最先断的绳子是()A. OAB. OBC. OCD. 无法判断3.某物体做直线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x=3t+2t2,x和t的单位分别是m和s,则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加速度,及5s末的位移分别为()A. 3m/s2m/s245mB. 3m/s4m/s265mC. 2m/s3m/s245mD. 4m/s 3 m/s265m4.半圆柱体P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MN。
在P和MN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Q,整个装置处于静止。
如图所示是这个装置的纵截面图。
若用外力使MN保持竖直,缓慢地向右移动,在Q落到地面以前,发现P始终保持静止。
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MN对Q的弹力逐渐减小B. 地面对P的摩擦力逐渐增大C. P、Q间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D. Q所受的合力逐渐增大5.一颗小钢球和一个乒乓球以相同初速度同时竖直向上抛出,乒乓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与其速度大小成正比,小钢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则下图中关于小钢球和乒乓球运动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A. B. C. D.6.如图甲所示,斜面体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上有一物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取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拉力F在如图乙所示的范围内变化。
则选项图中物块所受的摩擦力f 与时间t的关系可能正确的是()A. B.C. D.7.如图所示,放在固定斜面上的物块A以加速度a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若在物块上再放置一个物体B,则()A. 物块AB可能匀速下滑B. 物块AB仍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滑C. 物块AB将以大于a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D. 物块AB将以小于a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8.如图,在光滑地面上,水平外力F拉动小车和木块一起做无相对滑动的加速运动.小车质量是M,木块质量是m,力大小是F,加速度大小是a,木块和小车之间动摩擦因数是μ.则在这个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B. MaC. μmgD. μ(M+m)gA. mFM+m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9.如图所示,A、B两物体用细绳连接后放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如果两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A、B的质量分别为m A、m B,则它们下滑的过程中()A. 它们的加速度a=gsinαB. 它们的加速度a<gsinαC. 细绳中的张力F T=0D. 细绳中的张力F T=m A g(sinα−cosα)10.人蹬地起跳的过程中,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知()A. 人蹬地的力大于地对人的支持力B. 人蹬地的力等于地对人的弹力C. 人蹬地的力大于人受到的重力D. 人蹬地的力等于人受到的重力11.如图所示,小球A和B的质量均为m,用长度相同的四根细线分别连接在两球间、球与水平天花板上P点以及与竖直墙上的Q点之间,它们均被拉直,且P、B间的细线恰好处于竖直方向,两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P、B之间细线对球B的拉力大小为√3mg2B. P、A之间细线对球A的拉力大小为2mgC. Q、A之间细线对球A的拉力大小为√3mgD. A、B之间细线对球B的拉力大小为mg12.如图所示,两个物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相距9m,现使它们分别以大小v A=6m/s和v B=2m/s的初速度同时相向减速滑行,加速度大小均为a=2m/s2.则()A. 它们经过2s相遇B. 它们经过4s相遇C. 它们在距离物体A出发点8m处相遇D. 它们在距离物体A出发点5m处相遇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13.矿井里的升降机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上升3s,速度达到3m/s,然后匀速上升6s,最后减速上升2s停下,升降机上升的高度为______,在方框中画出升降机运动的v−t图象.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14.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三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事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字,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分别在墙上的两个钉子A、B上,另一端与第二条橡皮筋连接,结点为O,将第三条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挂一重物.①为完成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______.a.测量细绳的长度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c.测量悬挂重物后橡皮筋的长度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②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实验验证,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15.某实验小组利用图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D .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2)为使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质量____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选填“远大于”“远小于”或“近似等于”)(3)已知电源频率为50Hz,如图所示为某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如下图中A、B、C为相邻的记数点,两相邻记数点间有4个计时点未标出。
华安一中、龙海二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Zn-65 Cl-35.5第Ⅰ卷 (选择题共54分)一、选择题:(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 酒精、冰醋酸、纯碱均为电解质B. 硅酸、稀豆浆、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C. 碘酒、食盐水、氨水均为混合物D. 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答案】C【解析】【详解】A. 酒精为非电解质,冰醋酸、纯碱为电解质,故A错误;B.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nm-100nm的分散系为胶体,稀豆浆、硅酸均为胶体,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属于溶液,故B错误;C. 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食盐水是氯化钠溶液,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他们均为混合物,故C正确;D.SO2、SiO2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均为酸性氧化物;CO和碱不能反应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D 错误;所以C选项是正确。
2.三种无色溶液:石灰水、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因标签脱落,若只选用一种试剂将它们加以鉴别,该试剂应选()A. 石蕊试液B. 酚酞试液C. 碳酸钠溶液D. 氯化钡溶液【答案】C【解析】【详解】A. 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均遇石蕊变蓝,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A不选;B.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均遇酚酞变红,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B不选;C.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分别与碳酸钠反应的现象为:白色沉淀、无现象、有气体生成,现象不同,可鉴别,故选C;D.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均与氯化钡不反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不选;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点睛】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分别与碳酸钠反应的现象为:白色沉淀、无现象、有气体生成,以此来解答。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将氯化铁浓溶液和氢氧化钠浓溶液混合,能得到氢氧化铁胶体B. 胶体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能透过滤纸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D. 碳酸钙悬浊液中加氢氧化铁胶体,有利于沉淀的沉降【答案】A【解析】【详解】A.将氯化铁浓溶液和氢氧化钠浓溶液混合,能得到的是氢氧化铁沉淀,不是胶体,故A错误;B.胶粒直径小于l00nm但大于1nm,能通过滤纸,故B正确;C.溶液无丁达尔效应,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所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故C 正确;D.氢氧化铁胶体带电,遇到电解质会发生聚沉,所以碳酸钙悬浊液中加氢氧化铁胶体,有利于沉淀的沉降,故D正确;所以本题答案:A。
龙海二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高三物理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第Ⅰ卷 (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平均速度定义式为=,当△t 极短时,可以表示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v t ,该定义应用的物理方法是( )A. 等效替代法B. 控制变量法C. 理想模型法D. 极限思想法 2.下列四种情形中,物体A 受摩擦力作用且与A 运动方向相反的是( )点O 为中心绘制一个正方形虚线框ABCD ,G 、H 、E 、F 分别为各边的中点,已知无穷远处为零电势点,则以下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 O 点场强为零,电势为零B. 由G 点释放一个负检验电荷(不计重力),电荷将先加速后减速到达H 点速度减为零C. A 点和B 点电势相等,场强相同D. 由G 点释放一个负检验电荷(不计重力),电荷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其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4.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4:1。
原线圈接入一电压为t U u m ωsin =的交流电,副线圈接一个R=27.5Ω的负载电阻。
若s rad V U m /100,2220πω==,则下述结论正确的是:A.副线圈中电压表的读数为880VB.副线圈中输出交流电的周期为1s100C.原线圈中电流表的读数为0.5 AD.原线圈中的输入功率为5.从长期看,火星是一个可供人类移居的星球.假设有一天宇航员乘宇宙飞船登陆了火星,在火星上做自由落体实验,得到物体自由下落h所用的时间为t,设火星半径为R,据上述信息推断,宇宙飞船绕火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不小于()πTA. πtB. 2πtC. πtD.6.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图甲是波传播到x=5m的M点的波形图,图乙是质点N (x=3m)从此时刻开始计时的振动图象.Q是位于x=10m处的质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这列波的波长是4mB. 这列波的传播速度是1.25m/sC. M点以后的各质点开始振动时的方向都沿﹣y方向D. 质点Q经过8s时,第一次到达波峰7.a、b两种单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某种介质射向空气,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逐渐增大入射角α的过程中,a光先发生全反射B. 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比b光的宽C. 在该介质中b光的传播速度大于a光的传播速度D. 在该介质中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8.甲、乙两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甲、乙物体的速度大小分别为3m/s和1 m/s;碰撞后甲、乙两物体都反向运动,速度大小均为2m/s。
“华安一中、龙海二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物理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8为单选题;9-12为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1.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位移与路程都用来反映运动的路径长短B.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就是路程C.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D.位移是标量,路程是矢量2. 以下比赛项目中,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 )图13.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C.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一定越来越小D.某时刻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4. 一个小球从距地面4 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距地面1 m高处被接住.坐标原点定在抛出点正下方2 m处,向下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则小球的抛出点、落地点、接住点的位置坐标分别是A.2 m,-2 m,-1 m B.-4 m,0,-1 mC.4 m, 0, 1 m D.-2 m,2 m,1 m5.用如图2所示的计时装置可以近似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已知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为4.0 mm,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040 s,则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图2 A.0.10 m/s B.100 m/s C.4.0 m/s D.0.40 m/s6.一辆汽车正在笔直的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行驶,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灯便踩下刹车。
此后,汽车开始匀减速运动,设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5 m/s2。
开始制动后,前6s内汽车行驶的距离是A.30mB.40mC.80mD.60m7.如图3所示,是A 、B 两质点运动的x t 图像,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 质点以20 m/s 的速度匀速运动 B. B 质点先减速后加速C. 最初4 s 内B 质点平均速率较大D.A 、B 两质点在4 s 末相遇8.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v t 图像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5~6 s 内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B .4~5s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3 m/s 2C .4~6 s 内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减小D .8s 末物体位移最大9. 下列所给的图像中能反映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秒末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10、有一个物体以4m/s 的初速度冲上光滑的斜面,经过2秒时的速度大小为2m/s ,求此物体的加速度为A .-1 m/s 2B .-2 m/s 2C .-3 m/s 2D .1 m/s 21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为12m/s ,在第4s 内的位移比第3s 内的位移多4m .关于物体运动情况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加速度为4 m/s 2B .物体前两秒内的位移是32mC .物体3s 末的速度是26m/sD .物体从起点运动16m 所用的时间是1s12.水平地面上两个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它们的v-t 图线如图所示,在0-4s 内下列关于甲乙质点的运动判断正确的是 A .前2s 乙质点追甲质点,2s 后甲质点追乙质点 B .2s 时甲乙质点速度相等,相距最远C .在第4s 内,甲质点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质点的平均速度D .在第4s 末乙质点追上甲质点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二、填空题(共16分,每空均3分) 15、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学中重要的物理实验仪器,在下图中甲、乙两种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请回答下面的问图3图4(1)乙图是(填“电磁”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填“交流4-6V”或“交流220V”).(2)关于接通电源和释放纸带(物体)的次序,下列说法正确的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C.释放纸带同时接通电源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3)在某次实验中,物体拖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下图所示,纸带上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未画出。
华安一中、龙海二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三生物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 1-20题每题1分,21-35题每题2分,共50分。
)1.2019年中秋时节,家住安徽省患糖尿病的韩奶奶,因食用“无糖月饼”而被“甜晕”,还好抢救及时,脱离危险。
目前很多广告语存在科学性错误,下列你认为正确的是A.无糖饼干没有甜味,属于无糖食品B. XX牌”口服液含有丰富的N、P、Zn等微量元素C.某地大棚蔬菜,天然种植,不含任何化学元素,是真正的绿色食品D.“XX牌”鱼肝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有助于宝宝骨骼健康2.下列有关细胞和生物体中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脂质中的胆固醇是对生物体有害的物质 B.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C.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D.细胞中的有机物都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3.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鉴定还原糖时,应依次向待测样液中滴加NaOH和CuS04溶液B.单独使用甲基绿染液对细胞染色,可更好显示DNA的分布情况C.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应使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D.温度和pH值都是验证酶的专一性以及高效性实验的无关变量4.如图所示为某多肽化合物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该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该多肽由3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 B.③⑤⑦的形成过程都要脱掉水分子C.该多肽链游离的羧基多于游离的氨基 D.该多肽化合物的名称为三肽5.下列对组成细胞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①核酸、酶、果糖、脂肪均含有元素C、H、O、N ②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③对蛋白质的检测可用斐林试剂,颜色呈砖红色④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分子都是蛋白质⑤生物膜上的载体都是蛋白质⑥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等有关A.①②⑤ B.②③④⑤ C.⑤⑥ D.②⑤⑥6.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呼吸酶的形成与内质网有关B.染色体和ATP中都含有C、H、0、N、PC.糖类只由C、H、0组成,只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D.若要检测分裂期是否进行转录过程,可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7.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A.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B.细胞核 C.细胞质内 D.细胞核、线粒体8.下列关于哺乳动物体内脂质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种细胞器中均含有脂质和蛋白质 B.盘曲的肽链被解开时,蛋白质的功能不变C.脂肪与生长激素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 D.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Ca、P的吸收9.无机盐在细胞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有的参与形成化合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素含有镁元素 B.血红蛋白含有铁元素C.胰岛素含有碳元素 D.脱氧核糖含有磷元素10.下列关于细跑中的“骨架”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B.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C.细胞骨架能维持细胞结构的有序性 D. DNA分子中的基本骨架是碱基对11.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上的糖被只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B.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减少使癌细胞间的黏着性下降C.核膜上的核孔对物资进出细胞核仍然具有选择性D.膜成分相互转化的基础是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12.如图中甲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中②的分子结构模式图。
华安一中、龙海二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化学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Al-27 Fe-56 Cu-64Zn-65第Ⅰ卷 (选择题共54分)一、选择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应对石油危机,从2006年1月1日开始,我国部分省市全面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作为发动机燃料,即在汽油中掺入一定比例的乙醇,以代替一部分汽油。
下列有关乙醇汽油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汽油是一种清洁能源,燃烧不会产生污染B.乙醇与汽油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成分相似C.乙醇汽油燃烧时,耗氧量高于等质量的汽油D.乙醇可通过淀粉转化制得,是一种可再生的燃料2.下列对H2(g)+Cl2(g)===2HCl(g) ΔH(298 K)=-184.6 kJ/mol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分子H2和1分子Cl2反应,放出热量184.6 kJB.1 mol H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 HCl(g),放出的热量为184.6 kJC.在25 ℃、101 kPa的条件下,1 mol H2(g)和1 mol Cl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 HCl(g),放出的热量为184.6 kJD.在25 ℃、101 kPa的条件下,1 mol H2(g)和1 mol Cl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 HCl(g),吸收的热量为184.6 kJ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H=-890.3kJ·mol-1B.已知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催化剂2NH3(g)△H=-92.2kJ·mol-1加热则往密闭容器投入1mol的氮气和3mol氢气,反应后放热92.2千焦C. 常温下,吸热反应C(s)+CO2(g)=2CO(g)的△H>0D. 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4.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 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华安一中、龙海二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地理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总30题,共计60分。
请将正确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嫦娥五号”是我国首颗地月采样往返探测器,拟于2019年从海南文昌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自动完成月面样品采集,并带上约2 kg 的月壤返回地球.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关于天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文昌发射中心的“嫦娥五号”是天体B。
奔月过程中的“嫦娥五号”属于天体C。
进行月面采样的“嫦娥五号"是天体D。
由探测器带回地球的月壤样品是天体2、“嫦娥五号”探月往返的宇宙空间,不属于()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3、当某颗行星恰好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时,地球上的观察这就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 )A.水星凌日B.木星凌日C.火星凌日D.土星凌日4、下列四幅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图25、2015年4月11日,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上的HIRISE相机拍摄到了火星北部平原的霜冻(干冰二氧化碳)沟壑。
火星上有该霜冻沟壑,说明火星具备生命存在的()A。
大气B。
合适的质量C。
合适的温度D。
水太阳剧烈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发光现象;太阳表面还催生了一团炽热气体,该气体以每小时322万公里的速度向火星挺进。
结合资料回答6—7题.6、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有()A. 耀斑和太阳风B。
黑子和太阳风C。
黑子和耀斑D。
耀斑和日珥7、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A. 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B. 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C。
指南针失灵D。
信鸽丢失下图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银河与极光交相呼应”的照片,据此完成8-9题。
8、该照片拍摄地点位于( )A.广州郊区 B.青藏高原C.赤道附近D.极地附近9、为了取得最佳拍摄效果,拍摄者应提前查询的信息是()A.太阳辐射强度B.太阳活动周期C.夜晚最低气温D.八大行星位置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
华安一中、龙海二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地理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⑥青岛市A. ①②③B. ③④⑤C. ①⑤⑥D. ①⑥【答案】D【解析】【详解】区域有一定的界线,自然区域的界线是模糊的,行政区是人为划定的,一般具有明确边界。
气候区、亚热带、湿润地区、三江平原是自然区域,没有明确界线,②③④⑤错。
行政区、青岛市是人为划分的,有明确界线,①⑥对,D对。
A、C、D错。
2.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 河谷地区土壤肥沃B. 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C. 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D. 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河谷农业区位因素。
详解】青藏高寒区因海拔高,热量条件差,限制了农业生产活动。
河谷地区气温相对较高,热量条件好,有利于农业生产,形成了高原上特有的河谷农业,B正确。
故选B。
“陕西十大怪: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买,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不装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3. 形成“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是由于陕西关中地区主要种植( )A. 玉米B. 小麦C. 水稻D. 高粱4. “帕帕不装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 )①冬春季节风沙较大②降水较少,为减少洗头次数③与当地风俗习惯有关④当地气候炎热,方便擦拭汗水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答案】3. B 4. A【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人们的饮食习惯理所当然地与农业生产产品保持一致性,这就形成了我国“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面条和锅盔都是用小麦加工的面粉做的,故选B。
华安一中、龙海二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年物理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1-10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0-15题为不定项选择,错选不得分,选不全的得2分。
)1、要使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间的库仑力增大到原来的4倍,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A .每个点电荷的电荷量都增大到原来的2倍,电荷间的距离不变 B .保持点电荷的电荷量不变,使两个电荷间的距离增大到原来的2倍C .使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加倍,另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保持不变,同时将两个点电荷间的距离减小为原来的12D .保持点电荷的电荷量不变,将两个点电荷的距离减小到原来的142、为了研究空腔导体内外表面的电荷分布情况,取两个验电器A 和B ,在B 上装一个几乎封闭的空心金属球C (仅在上端开有小孔),D 是带有绝缘柄的金属小球,如图所示。
实验前他们都不带电,实验时首先将带正电的玻璃棒(图中未画出)与C 接触 使C 带电。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将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C 外表面,则B 的箔片带负电B. 若将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C 内表面,则B 的箔片不会带电C. 使D 接触C 的外表面,然后接触A ,操作若干次,观察到A 的箔片张角变大D. 使D 接触C 的内表面,然后接触A ,操作若干次,观察到A 的箔片张角变大 3、如图所示的情况中,a 、b 两点的电场强度和电势均相同的是( ).A.甲图:离点电荷等距的a、b两点B.丙图:两个等量同种点电荷连线上,与连线中点等距的a、b两点C.丁图:带电平行金属板两板间分别靠近两板的a、b两点D.乙图: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与连线中点等距的a、b两点4、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有带异种电荷的小球A、B,它们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保持相对静止并共同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A、B的电荷量绝对值依次为Q A、Q B,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小球A带负电,小球B带正电,且Q A>Q BB.小球A带负电,小球B带正电,且Q A<Q BC.小球A带正电,小球B带负电,且Q A>Q BD.小球A带正电,小球B带负电,且Q A<Q B5、如图所示,实线为不知方向的三条电场线,从电场线中M点以相同速度垂直于电场线方向飞出a、b两个带电粒子,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测()A.a的加速度将减小,b的加速度将增加B.两个带电粒子的动能,一个增大一个减小C.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D.a的速度将减小,b的速度将增加△为等边三角形,在A、B两点分别放上一个点电荷,则Р处的合场强6、如图所示,ABP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与PB连线的夹角为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处点电荷为负电荷,B处点电荷为正电荷BC.两点电荷在P点产生的场强大小E A<E BD.从Р点沿着AB中垂线向下移动正试探电荷,电场力做负功7、如图,一均匀带电的绝缘细棍,电荷量为+Q。
在过中点c垂直于细棍的直线上有a、b、d三点,a和b、b和c、c和d间的距离均为R,在a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q>0)的固定点电荷.已知b点处的场强为零,则d点处场强的大小为(k为静电力常量)( )A. B. C. D.8、如图所示,带正电q、质量为m的滑块,沿固定绝缘斜面匀速下滑,现加一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且qE≤mg.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将沿斜面减速下滑B.物体将沿斜面加速下滑C.物体仍保持匀速下滑D.仅当qE=mg时,物体继续保持匀速下滑9、如图所示,平行板a、b组成的电容器与电池E连接,平行板电容器P处固定放置一带负电的点电荷,平行板b接地。
现将电容器的b板向下稍微移动,则()A.点电荷所受电场力增大B.点电荷在P处的电势能减少C.P点电势减小D.电容器的带电荷量增加10、如图所示,带电荷量之比为q A∶q B=1∶3的带电粒子A、B,先后以相同的速度从同一点水平射入平行板电容器中,不计重力,带电粒子偏转后打在同一极板上,水平飞行距离之比为x A∶x B=2∶1,则带电粒子的质量之比m A∶m B以及在电场中飞行的时间之比t A∶t B分别为()A.1∶1,2∶3 B.2∶1,3∶2 C.1∶1,3∶4 D.4∶3,2∶111、如图(a)所示,直线AB是某点电荷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图(b)是放在电场线上a、b两点的电荷量与所受电场力大小的函数图象.由此可以判定()A. 场源可能是正电荷,位置在点A左侧B. 场源可能是正电荷,位置在点B右侧C. 场源可能是负电荷,位置在点A左侧D. 场源可能是负电筒,位置在点B右侧12、如图所示,d处固定有负点电荷Q,一带电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沿图中曲线abc的运动。
a、b、c、d恰好是一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则有()A.a、b、c三点处电势高低关系是φa=φb>φcB.带电粒子由a到c,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小,在b点动能最小C.带电粒子在a、b、c三点处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2D.若将d处的点电荷改为+Q,该带电粒子的轨迹可能仍为曲线abc13、A、B 两个带电小球,质量分别为m A、m B,电荷量分别为q A、q B,用不可伸长的轻质绝缘细线悬挂,静止时如图所示,A、B 两球处在同一水平面上。
若B 对 A 及 A 对B 的库仑力大小分别为F A、F B,细线AC、BC 的拉力大小分别为T A、T B。
由上述条件能求出比值的是()A. m A:m BB. q A:q BC. F A:F BD. T A:T B14、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接在电压恒为U的直流电源上,上极板A接地,两个带正电的点电荷被固定于极板间的P、Q两点,忽略两点电荷对板间电场的影响,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下极板B竖直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则()A.两点电荷间的库仑力变小B.P、Q两点的电势可能降低C.电容器的电容减小,极板带电荷量增大D.两点电荷的电势能可能减小15、如图所示,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一带电粒子从A点以竖直向上的初速度开始运动,经最高点B后回到与A在同一水平线上的C点,粒子从A到B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2.0 J,电场力做功3.0 J,则()A.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C点多12.0 J B.粒子在A点的动能比在B点多1.0 J C.粒子在A点的机械能比在C点少12.0 J D.粒子在C点的动能为12.0 J二、计算题:(共40分)16、(8分)如图所示,绝缘水平面上静止着两个质量均为m、电量均为+Q的物体A和B(A、B 均可视为质点),它们间的距离为r,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1)A受的摩擦力为多大?(2)如果将A的电量增至+4Q,两物体开始运动,当它们的加速度第一次为零时,A、B各运动了多远距离?17、(8分)如图所示,长L =0.4 m 的两平行金属板A 、B 竖直放置,相距d =0.02 m ,两板间接入的恒定电压为182 V ,B 板接正极,一电子质量m =9.1×10-31kg ,电荷量e =1.6×10-19C ,以v 0=4×107 m/s 的速度紧靠A 板向上射入电场中,不计电子的重力。
通过计算说明电子能否射出电场?18、(12分)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中,有a 、b 、c 三点,5ab cm =,12bc cm =,其中ab沿电场线方向,bc 和电场线方向成60︒角,一个电荷量为8410q C -=⨯的正电荷从a 点移到b 点时静电力做功为71 1.210W J -=⨯,求:(1)匀强电场的场强E ; (2)电荷从b 移到c ,静电力做功2W ;(3)a 、c 两点间的电势差acU 。
19、(12分)如图所示,一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小物块处于一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上,当整个装置被置于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小物块恰好静止。
重力加速度取g,sin 37°=0.6,cos 37°=0.8。
求:(1)水平向右电场的电场强度的大小;(2)若将电场强度减小为原来的12,小物块的加速度是多大;(3)电场强度变化后小物块下滑距离L时的动能。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1-10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0-14题为不定项选择,错选不得分,选不全的得2分。
)16、【解析】(1)由平衡条件可知A 受的摩擦力f =F =k Q 2r2。
(2分)(2)物体运动后,当加速度a =0时,设A 、B 间距离为r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k 4Q 2r ′2-μmg =0 (2分)得r ′=2Qk μmg由题意可知A 、B 运动的距离均为s =r ′-r2 (2分)故s =Qk μmg -r2。
(2分) 17、【解析】电子加速度为:qUa md =(2分)代入数据解得:151.610a =⨯m/s设电子能射出极板,则8700.4s=10s 410L t v -==⨯ (2分)此时2.1208==0y at m >d (2分)所以不能射出。
(2分) 18、【答案】(1)60V/m (2)1.44×10-7J (3)6.6V 【解析】(1)设a 、b 间距离为d ,由题设条件有1W qEd=, (2分)71821. 210= V/m 60V/m410510W E qd ---⨯==⨯⨯⨯ (2分)(2)设b 、c 间距离为d’,b 、c 两点沿扬强方向距离为d 1。
82721 =' 604106012100.5J 1.4410JW qEd qEd cos ---==⨯⨯⨯⨯⨯=⨯°(2分)+ (2分)(3)正电荷从a 移到c 静电力做功12W W W =+又有acW qU =, (2分)则ac U 12W W q +=7781.210 1.4410V 6.6V 410---⨯+⨯==⨯ (2分)19、【答案】(1) 34mgq (2)0.3g (3)0.3mgL【解析】(1)小物块静止在斜面上,受重力、电场力和斜面支持力(如图所示),则F N sin 37°=qE ① (1分) F N cos 37°=mg ② (1分)由①②可得E =34mgq 。
(2分) (2)若电场强度减小为原来的12,则E ′=38mg q ,mg sin 37°-qE ′cos 37°=ma , (2分) 可得a =0.3g 。
(2分)(3)电场强度变化后小物块下滑距离L 时,重力做正功,电场力做负功,由动能定理得: mgL sin 37°-qE ′L cos 37°=E k -0 (2分) 可得E k =0.3mgL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