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01 MB
- 文档页数:2
运用插图说明历史现象一幅图片,就是一段历史。
古代史离我们今天已经很遥远了,对于初中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表象,识读历史插图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经济史的知识时,因为时代遥远,内容枯燥,环境陌生,线索庞杂,学生比较难理解,就可以以图来叙史。
以“经济重心的南移”为例,课本提到:(农业)南方逐渐超过了北方,水稻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这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耕获图》设计如下问题:反映了何时何地什么行业的生产场景,涵盖了该行业的哪些方面,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通过观察,可以掌握以下信息:这个庄园的从业人数多、农具种类多、分工比较细、水资源充足、水稻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等信息。
再辅以教材所述背景,学生得以形成历史认识。
这会比单纯的讲述来得生动、有效得多。
在教学“郑和下西洋”一课中,书上有一套纪念邮票,但重叠在一起,通过网络搜索找到其中的第三幅,让学生观察画面情况:有些什么样的人,他们在干什么。
然后,教师指出,图中有中国人、阿拉伯人,他们正在交易,郑和带去的中国特产,如丝绸、瓷器,使阿拉伯人爱不释手。
说明郑和的船队到达过阿拉伯地区,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还可从人物的穿着打扮和建筑物的风格,给学生讲明阿拉伯人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
利用插图培养学生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产生则主要从好奇、疑问中来。
只有学生有了“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动机,才会对历史产生莫大的兴趣,从而驱动学生的不断探索、发现之旅。
在历史插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具有发现、探究色彩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能力。
如《清明上河图》,在“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中,就可以如下设计利用。
观看:通过观察《清明上河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了解到北宋时的开封。
①市郊村野,疏林薄雾,茅舍几家,农民在田里耕作,路上,驮队、挑夫、骑马坐轿的人物正匆匆进城;②汴河周边,拱桥如虹,桥上行人如潮,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桥下舟楫相竞相争。
教学案例2019年27期62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本文相关信息教师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提供有效载体。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综合性学习,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根据生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落实学习活动,这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目标是相同的。
而要真正用好这个平台,首先需要挖掘综合性学习中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并对学生进行适时引导和训练。
例如,在“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活动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给出的资料,阅读国民阅读率与图书阅读量指标的图表并提出思考题,获得有价值的结论。
接下来可要求学生设计个人阅读情况的调查问卷,并完成调查报告的书写,在报告中注意加入调查数据表格和文字总结。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经历多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也能够让学生在彼此沟通和互动中提升阅读能力。
(四)密切联系实际生活,拓展阅读素材在实际生活中,假如我们能细细品味和耐心观察,就能发现生活处处有学问,而且从生活中获得的材料和学习资源,更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学生掌握学以致用的方法、提升其实践应用能力打好基础。
考虑到语文阅读和生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耐心观察生活,发掘和生活密切相关联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促进阅读素材的拓展延伸,增强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认识。
比如,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出课堂,带领学生共同参与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指导,鼓励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用恰当的呈现形式写出活动感悟。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多留心生活,比如,公交站牌上停靠站点信息、家用电器说明、食品成分说明等,让学生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加强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认识,在这样的文本阅读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提升阅读能力。
结 语阅读能力是初中阶段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必须要着重培养的一项能力,而要进一步完善学生的阅读素养,需要充分抓住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有利契机,引导学生在非常规文本的阅读理解和积极思考中获得良好的阅读技能,学会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插图的有效运用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历史教材中丰富的历史插图已成为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在现今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往往过多关注文字史料的学习,而忽视了历史插图的有效运用,对历史插图的重视程度以及运用不够理想。
教师要充分认识历史插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有效运用插图教学的现实意义,努力实现初中历史有效教学,创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插图;有效运用历史插图是指历史教科书中的历史地图、历史图表、历史图片。
它们是对历史史实的一种补充表达方式,能使历史史实更具体到位、更简单直观、更形象贴切并具真实性、说服力和吸引力。
课程改革推进到今天,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对历史插图的重视程度以及运用却不够理想,往往过多关注文本史料的学习,而忽视了历史插图的有效运用。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插图的现实意义历史插图是能对学生认知感官产生刺激的最好历史教学情境之一,它能为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历史教学环境。
插图的有效运用能为学生学习历史拓展广阔的时空,使历史史实更具有生机活力,因此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历史插图的有效运用能优化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表面上看,插图的运用使历史课教学的容量增大、内容增多、呈现形式多样,但事实上运用插图会有很多隐性的东西潜入历史课堂,优化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
插图运用一方面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留下深刻的“痕迹”,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学习内容。
2.历史插图的有效运用为沉闷的历史课堂注入了活力和生机历史插图具有种类多、容量大、内容丰富多彩、吸引力强等特点。
它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向学生展现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活动足迹和文明成果。
有效运用这些插图,会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对事物认识的载体由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
因此,历史插图的有效运用有利于初中生感知历史、认识历史、理解历史、辨析历史,也有利于激发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的。
浅析历史课本插图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福清市沙埔初级中学杨秀宝【摘要】初中历史教材有相当数量的插图,几乎每课都有(包括历史地图、表格、人物画像、战争示意图等等),这些历史插图既可印证教材上的文字记载,也可形象地再现历史,又丰富和活跃了文字内容,给人们以鲜活的实际感,真可谓“图文并茂”。
在教学中如果充分利用它们,不仅能够很好的完成历史教学任务,还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的读史能力等等,笔者就自己的教学经历浅析历史课本插图对于历史教学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历史课本插图、导入新课、培养能力新课标指出,要“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应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新课标同时指出:“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初中历史教材有相当数量的插图,几乎每课都有(包括历史地图、表格、代人物画像、战争示意图等等),这些历史插图既可印证教材上的文字记载,也可形象地再现历史,又丰富和活跃了文字内容,给人们以鲜活的实际感,真可谓“图文并茂”.如果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它们,不仅能克服学生因强记历史人物、地名、年代、时间、事件等单纯只是的枯燥无味等非智力因素的心理障碍,而且由于他们给教材增强了直观性、可读性、欣赏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并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的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十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谈谈运用历史插图的重要作用。
一、历史课本插图种类一般情况下,历史教材中的插图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为历史文物图,包括文物本身、复原模型;第二类为历史人物图,照片、画像;第三类为史事情节图,包括照片、名家画作、民间漫画、想象图;第四类为历史地图。
在教材中,这四类插图的史料价值、助学价值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