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计算数学所定期学术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112.21 KB
- 文档页数:2
继承大师遗志作出一流成果——纪念华罗庚先生诞辰100周年今年是华罗庚先生诞辰100周年,为了弘扬华罗庚先生热爱祖国,对科学真理不懈追求的崇高精神,让更多的年青数学工作者学习、了解与感受华罗庚先生的治学思想与治学精神,数学研究所于2010年1月和2010年6月举办了两场纪念华罗庚先生数学论坛,与会嘉宾共同追忆了华罗庚先生引领中国数学发展的卓越成就和感人事迹,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取得了圆满成功。
中科院数学研究所从筹建、成立到发展,都浸透着华老的心血。
华罗庚先生开辟的学科前沿、他强调的数学各分支的交叉、统一,他倡导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以及开放流动的传统,这一切为数学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天,在纪念华罗庚诞辰100周年之际,走进数学研究所,依然可以深深体会到华罗庚精神的巨大影响,强烈感受到这位数学大师的人格魅力。
爱国奉献,从实以终在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大楼二层的华罗庚纪念室里,可以看到一张珍贵的老照片,那是1950年华罗庚毅然放弃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终身教授职位携全家回国,在轮船上与同舟归来的留美学者的合影。
正是在回国途中,华罗庚发表了《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这封洋溢着爱国激情的公开信,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感召力。
华罗庚回国后为振兴和发展中国数学事业鞠躬尽瘁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回国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筹建、创办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日后已被证明对我国数学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华罗庚回国之初先是在清华大学任教,但同时以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副主任身份积极投入了数学所的筹备工作,1952 年数学研究所正式成立,经政务院批准,华罗庚被任命为所长,从此直到1984年,他在这一岗位上为建设、发展新中国有自己特色的数学研究机构而呕心沥血,在明确研究方向,开展国际交流,出成果、出人才等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数学所宣告成立前夕,华罗庚在一份工作报告中就数学所的奋斗目标、办所方针、研究方向、人才培养等问题提出了系统意见。
数学中文核心期刊及影响因子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涉及到广泛的研究领域,因此有很多的研究期刊专门发布数学相关的学术论文。
在数学领域,核心期刊是指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声誉的期刊,发表于这些期刊上的论文可以被广泛认可和引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数学中文核心期刊以及它们的影响因子。
1.《数学学报》(Acta Mathematica Sinica,Monthly of Chinese Mathematical Society):《数学学报》是中国数学学会主办的综合性中文核心期刊,创办于1936年。
该期刊的影响因子在数学领域内属于较高水平,在2024年的SCI期刊引证报告中,其影响因子为0.7232.《数学季刊》(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Mathematics):《数学季刊》是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国际性刊物,该期刊发表高水平的数学研究论文,涵盖了纯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多个领域。
该期刊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在2024年的SCI期刊引证报告中,其影响因子为0.5853.《中国科学数学(英文版)》(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中国科学数学》是中国科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是中国数学学科的国际窗口。
该期刊发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数学论文,涵盖了广泛的数学领域。
该期刊的影响因子在数学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2024年的SCI期刊引证报告中,其影响因子为1.295《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是中国计算数学学会主办的一本英文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的计算数学研究论文。
该期刊在国内外计算数学研究领域享有较高声誉,在2024年的SCI期刊引证报告中,其影响因子为1.2485.《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Journal of Numerical Mathematics and Applications):《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是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数学研究所主办的中文核心期刊,该期刊发表具有较高水平的数值计算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论文。
石根华:一位数学家的41年传奇石根华:一位数学家的41年传奇“2009年2月18日,我是在1968年2月18日早晨8点离开北京大学的,现在正好41年,一天不差。
我从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在甘肃的碧口山里参加白龙江水电工程建设,一呆就是10年。
一个学数学和拓扑的人直接参与到工程中去,当然有许多背景。
”2月18日,应数学家林群院士邀请,石根华到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计算数学研究所作演讲,并接受《科学时报》采访。
林群说:“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这是一位数学家41年的工程师经历。
“我相信数学是有用的”石根华在中学时代就喜欢数学,但并不知道数学有什么用。
1963年,他从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考入该系研究生。
在学校的分配下,他师从江泽涵教授,主攻代数拓扑学和不动点理论,在《数学学报》上发表了《最少不动点和尼尔生数》与《恒同映射类的最少不动点数》论文,被国际同行称为“石氏类型空间”和“石根华条件”。
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美国《数学评论》就介绍了“姜(伯驹)—石学派”,在当时的中国数学界引起轰动。
读研究生时,江泽涵曾希望他能留校任助教。
然而,“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停了课,并提倡应用。
石根华参与了海边寻找淡水项目中的数学计算,这激起了他对数学应用的兴趣。
研究生毕业时,他被分配到水电部。
当时,水电部人事工作的负责人告诉他,他可以到水电部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去作研究,但石根华表示自己很想作应用,并自愿申请到工地。
1968年5月,石根华从水电部西北设计院来到了甘肃省白龙江,参加碧口水电站工程的建设。
谈到当初的选择,他说:“这是因为‘文革’时期,如果不做工程,我就只有‘上山下乡’了。
在北大时,我就接触了很多工程方面的研究。
所以,还是做工程好一点,因为我相信数学是有用的。
”当他穿着工作服、帮一位工程师挑着扁担来到工地时,大家以为他是搬运工。
前言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对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量化规范,根据新印发的《中国科技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校学位字[2007]3号)中的有关规定:硕士毕业和学位申请条件,由各学位分委员会根据学科特点和培养模式自行制定;博士生申请学位前发表学术论文的具体要求参照《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参考指南》。
研究生院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参考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了重新修订。
本《指南》分总则、分则和国内期刊参考目录三部分。
总则中的要求对我校所有学科专业的研究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或取得相当的科研成果均适用;分则是各学位分委员会对本学科领域的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等的具体量化细则;期刊参考目录是各学位分委员会认定的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国内期刊列表,其中带“*”号的期刊为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发表论文的有效期刊。
总则一.研究生在国际学术期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被SCI、EI检索源期刊收录的,等同于在本《指南》中带“*”号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二.研究生获得1项国家级科研成果奖(排名在前五名之内)或获得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排名在前三名之内),等同于在本《指南》中带“*”号的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三.研究生有1本学术专著出版(排名在前三名之内,独撰部分在二万五千字以上),等同于在本《指南》中带“*”号的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四.研究生取得1项发明专利成果(排名第一,导师署名不计在内,且专利申请已被正式公开或取得专利授权证书),等同于在本《指南》中带“*”号的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五.硕士生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已在“会议论文集”上公开出版的,予以认定;六.硕士生在教育部批准的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的学报上发表的论文,予以认定;七.对于管理人文学科,研究生的学术论文的主要部分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华文摘》、《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四种权威转载刊物转载的,等同于在本《指南》中带“*”号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八.在非本《指南》中的国外或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其学术水平的认定或取得的其他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成果的认定,由各学位分委员会进行。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中国科学院数学机械化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2012年3月20日在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召开,万哲先院士、陆汝钤院士、李邦河院士、林惠民院士等10多位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参加了会议。
中科院基础局数学物理处王永祥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雷天刚处长应邀参加了会议。
此次会议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李邦河院士主持。
实验室主任李洪波研究员从科研进展、国内外合作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向与会各位专家汇报了2011年度数学机械化重点实验室工作进展情况,指出实验室在过去一年里科研工作稳步提高,取得多项重要成果,获国内外奖励多项,发表专著2部,译著1本,论文47篇;数学机械化重点实验室主持、多所大学与研究所承担的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数学机械化方法及其在数字化设计制造中的应用”顺利立项;实验室组织召开了多次国际和国内会议,如:可信计算国际会议,计算机辅助制造工程和数控中的数学与算法国际会议,信息安全与密码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计算机数学学术会议,实验室战略发展研讨会等;在人才引进方面,2011年新进的科研人员有贾晓红、冯秀涛。
随后,按实验室研究方向由闫振亚、袁春明分别作了学术报告。
与会专家们听取了两个报告后,提出了多项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在科研成果的展示方面,认为应该突出科研特色,展示主要研究成果。
在科研队伍的描述方面,认为科研队伍的描述应采用梯队形式,老中青相搭配,突出中青年科研人员。
专家们在会议中也对实验室开放课题得设立,实施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林惠民院士提出理论研究要深入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陆汝钤院士提出要以理论创新为主。
张继平教授提出要深入技术前沿,使理论研究与技术充分结合。
雷天刚处长建议理论研究要在实际应用中主动提出新思路、新想法,并且要确认实验室大的方向。
王永祥处长指出目前以技术为导向,建议在建模上下功夫,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创新,同时提出了两个方向性问题:一是对数控技术的定位,二是在应用方面是否要发展经济数学。
计算数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102)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应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四个现代化,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应用数学有关学科领域教学、科研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学风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2、掌握本专业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而且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或解决和探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
全面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发展动向,并在该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该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第二外国语为选修,要求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第一外国语非英语的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第二外国语必须选修,且语种必须为英语。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微分方程数值解法2.科学工程计算及软件3.新型算法4.计算机图形学及软件三、学习年限本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学习年限为五至七年,基本学习年限为五年。
四、应修总学分数:不少于40学分五、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1、必修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硕士阶段)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学分(博士阶段)第一外国语4学分、专业外语1学分。
学位基础课2门,6学分。
学位专业课硕士阶段2-3门,不少于4学分;博士阶段至少1门,不少于3学分。
前沿讲座(含讨论班)6学分前沿讲座应贯穿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①前沿讲座的目的和内容前沿讲座旨在使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了解本学科和本研究方向的重大学术问题和前沿性问题,提高学术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和学术交流能力。
前沿讲座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内外研究动态、文献讲座、新技术与新成果介绍等。
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总结报告篇一: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总结报告参加学术活动总结报告0、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研究生教育在观念、内容和方法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研究范围不断拓展和深化。
重庆师范大学为了促进研究生自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达到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营造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术氛围,每年都邀请很多大师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
与研讨,还有不同学术背景的知识观点、成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动拓宽学术思路与领域,些笔记总结和心得体会。
1、学术活动之一:XX阳博士关于院教师,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泛函微分方程,几何学的由来,习如何开始自己的学术研究。
其中我对芬斯勒空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系坐标xi(i=1义起来的(其中,把黎曼空间的一些结果拓广到这个空间来。
射联络的确定,其渊博的知识,学生时不时还给以热烈的掌声以示鼓励。
2、学术活动之二:XX我校为研究生作题为《不确定性推理与量化》的学术专题报告。
王洪春副教授首先介绍了不确定性的概念及其应用领域,可看出不同图像的漫画入手,定性的四种类型以及不确定性推理与量化的两种方法:分别对两种方法性中常见理论作了详细阐述。
述了留学的注意事项,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开阔视野。
王洪春副教授来我校讲学正值我读研究生二年级,资料,构思论文的框架结构,很大的启发意义。
3、学术活动之三: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XX4月7日,当时我还是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我在沙坪坝然后讲了芬斯勒空间和嘉当空间以及,2,,n)ρ>0)。
这时,称曲率论的建立等研究,都是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在讲座的过程中,诙谐的语言,11月24日,美国12月12日上午,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这些学术活动有跨区域、思想相互碰撞与融合。
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
《广义仿射表面积》学术讲座的学术报告。
朱先阳博士是湖南湘潭人,井冈山大学数理学凸几何分析。
在报告中朱博士讲了一般空间微分K展空间,朱博士讲得也很仔细,n维集合,并且它的曲线xi=xi(t)M为芬斯勒空间。
一、数学科学学院简介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数学科学学院前身为1978年成立的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数学教学部,2002年9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数学系,2006年6月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联合组建成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数学科学学院,院长和副院长分别由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院长和分管教育的副院长担任。
2014年由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承办科教融合数学科学学院,现任院长为席南华院士。
数学科学学院下设6个教研室,分别为分析数学教研室、几何与拓扑教研室、代数与数论教研室、计算数学与计算机数学教研室、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研室、运筹学与控制论教研室。
国科大数学科学学院的专任教师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0名左右(含推免生),培养方向有分析、代数、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硕士以及一些交叉学科的若干个研究方向。
2019年数学科学学院为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代招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二、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数学专业招生情况、考试科目三、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数学专业分数线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四、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数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616数学分析现行(公开发行)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数学系用数学分析教程。
801高等代数[1] 北京大学编《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1978年3月第1版,2003年7月第3版,2003年9月第2次印刷.[2] 复旦大学蒋尔雄等编《线性代数》,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3] 张禾瑞,郝鈵新,《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五、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数学专业复试原则最后的复试成绩综合考虑以上“业务能力、英语听力和口语、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四个方面的成绩,复试成绩满分100分,其中业务能力占50%,英语听力和口语占30%,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占20%。
(一)业务能力面试1. 考核形式:问答2. 考核目的:主要考核考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广度、深度与扎实程度,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研究兴趣,科研能力与发展潜力。
数学学术网站收录大全1. /《科学》杂志2. /The NASA Astrophysics Data System -- 世界最大免费全文网站,超过300,000篇全文.主要学科:天体物理学3.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核物理实验室的论文预印本服务器,全世界物理学研究者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覆盖几乎全部的物理学,大部分计算机科学和一部分数学。
4. /数学论文预印本服务器搜索系统,可以查阅大部分数学分支的预印本资源5. /theses/学位论文库,大部分文章可以看全文6. 计算机科学研究报告和论文7. /《科学美国人》杂志8./计算数学,数值分析/epigone/alt.math.undergrad数学论坛。
一个关于大学本科数学问题和难题的论坛。
数学论坛包括了读者可以发表文章参与讨论的文档,以及可以查看或检索文档化的信息。
/pubs/monthly.html美国数学月刊(MMA联机版)——美国数学协会(MAA)Roger A.Horn,编辑。
本月刊刊登数学方面的论文,评论以及其它相关的文章。
/software/uasft.htmlArizona数学软件。
超过60个教育程序的集合,可被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实验室和家庭环境中使用。
/BNALib,一个运行于个人pc上的数值分析软件库。
以源代码形式提供的BNALib软件包,是一个子例程,函数和演示程序组成的工具箱,它可进行数值分析计算。
/ccma/计算数学和应用中心------Penn州立大学数学系。
Penn州数值分析和应用数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心之一。
应用与计算数学研究班课程系列,PDEs与数值方法研究班课程系列,教职人员与研究生的情况等。
/cdsns/动力系统和非线性研究中心———Georgia Tech数学学院。
始建于1988年9月,以加强数学学院已经开展了的研究活动,研究重点包括动力系统,微分方程,非线性分析和应用。
/CyberMath/Waterloo Maple公司。
计算数学博士培养方案(一)计算数学博士培养方案简介该方案旨在培养有深厚数学基础和创新能力的研究人才,通过系统学习和独立研究,使学生能够在计算数学领域取得重要学术成果。
培养目标1.系统掌握计算数学的核心理论和研究方法;2.具备深入研究计算数学领域问题的能力;3.能够独立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撰写;4.具备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培养模式1.培养过程分为课程学习阶段和研究工作阶段;2.在课程学习阶段,学生将学习计算数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3.在研究工作阶段,学生将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独立研究并撰写学术论文;4.学生需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来获得博士学位。
培养课程以下是部分培养课程列表: - 高等数学分析 - 函数论 - 线性代数与矩阵论 - 数学建模与计算方法 - 偏微分方程 - 数值计算方法 - 随机过程与应用研究方向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以下研究方向之一: - 数值代数 - 优化算法 - 最优控制 - 数据分析与挖掘 - 图论与网络优化申请条件和流程申请该方案需满足以下条件: - 具备硕士学位或相关学科背景;- 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 - 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申请流程如下: 1. 在指定时间内提交个人申请材料; 2. 学院进行初步评审,并通知合格者参加面试; 3. 面试合格者正式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培养质量保障措施为了保证培养质量,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 严格审核导师资质,确保学生能够得到专业指导; 2. 定期组织学术交流、学术报告等活动,加强学术氛围; 3. 每年对学生进行学术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4. 提供学习和科研经费支持,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
以上即为计算数学博士培养方案的相关资料。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学院招生办公室。
培养时间和学位授予1.培养时间为4年,最长不超过6年;2.学生需完成培养课程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才能获得博士学位;3.学位授予方式为学术型学位。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计算数学所定期学术报告
报告人:Prof. Benzhuo Lu
(Academy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s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报告题目:
分子几何相关的若干研究及应用
报告时间:2019年12月26日(周四)
下午16:00-17:00
报告地点:数学院南楼二层
204教室
摘要:
先介绍我们近年关于分子几何表示的一些工作,主要有:大分子表面稳定高效的三角化方法及软件TMSmesh2,空间四面体网格生成,通道蛋白及膜体系的网格生成方法,以及分子及其表面的稀疏化表示。
它们可为进一步的分子几何特征研究、可视化、隐式模型模拟、反应扩散、粗粒化等提供恰当的工具。
后面介绍几个在实际生物问题中基于求解PDE的例子:分子静电、离子通道的导电性、及第三代基因测序的模拟等。
欢迎大家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