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食品安全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4
欧盟经济的农业与食品安全问题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欧盟在农业和食品安全领域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围绕欧盟经济的农业发展和食品安全问题展开论述,并分析其对欧洲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欧盟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挑战1.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随着欧盟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农业生产结构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和农业产业化转变。
传统的小农业模式正在逐渐减少,而大型农业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逐渐兴起。
2. 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欧盟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土地的合理利用。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农业面临着农药使用、水资源利用、土壤保护等问题,需要制定更加科学的政策和标准。
3. 农业补贴政策欧盟实施了大规模的农业补贴政策,旨在保障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生产的稳定。
然而,农业补贴政策也存在一定问题,如资源分配不均、效率低下以及对市场竞争力的影响等,需要进一步改革和调整。
二、欧盟食品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1. 食品安全标准与质量控制欧盟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包括食品生产过程的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限制、食品检测监管等。
这些举措有助于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2. 食品追溯体系建设为了提高食品安全管理的效果,欧盟建立了完善的食品追溯体系,通过对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督和追踪,确保食品来源可追溯,从源头上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3. 消费者教育与信息公开欧盟注重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和提供食品安全信息的途径。
通过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增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促进食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欧盟农业与食品安全对经济的影响1. 经济增长与就业创造农业与食品安全是欧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食品供给和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发展和食品安全的良好状况有助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2. 对外贸易与国际竞争力欧盟农产品的优质和食品安全的标准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也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虽然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好处,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和影响。
其中,粮食安全问题是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那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是什么?本文将从三个角度来进行讨论。
一、竞争加剧导致国内农业产能下降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市场逐渐被更加广泛的国际市场所取代。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农业生产逐渐受到国外农产品的冲击,尤其是来自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更是具有价格竞争力和品质优势。
这将导致中国农业生产的供求结构发生变化,国内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逐渐下降,导致国内农业产能下降。
另外,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外籍农业企业来到中国投资兴业。
由于外企在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他们能够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保持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这将进一步加深国内农业市场对外依赖的态势,不利于国内粮食安全的保障和提升。
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影响粮食生产随着全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已经使得国内的生态环境严重受到破坏,这对于粮食的生产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一些严重的生态污染事件(比如“毒米门”事件等)不仅发挥了有害影响,也引发了大量的公众关注。
震惊人心的饮用水污染和饮食安全问题,同样也让人们更加关注农作物是如何生长和如何保证食品安全的问题。
而心手相连的是,由于中国粮食生产的带头人都面临各种形式的环境问题和管理问题,很难完全保证中国粮食的安全。
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公众对粮食安全的关注已经使得中国的粮食生产面临极大的挑战,这不利于我们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
三、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率随着世界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达国家在农业管理与科技方面的投入,现代农业科技已经成为了现代农业生产的核心途径之一。
一些先进国家的农业管理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领先全球,他们在现代农业科技研发与应用方面有着大量的优势。
是否应该取消全球化食品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取消全球化食品辩论。
全球化食品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全球化食品贸易的加剧,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全球性的隐患。
例如,2013年中国曝光了一起严重的“毒疫苗”事件,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全球化食品贸易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取消全球化食品辩论,以避免进一步加剧食品安全问题。
此外,全球化食品也会对当地农业产业造成冲击。
当地农民的生计将会受到威胁,因为全球化食品会导致当地农产品无法与国际市场竞争。
这将会导致农民生计问题,甚至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
因此,取消全球化食品辩论是有必要的,以保护当地农业产业和农民的利益。
名人名句,鲁迅曾经说过,“民族的命运,决定于民族的衣食住行。
”这句话说明了食品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食品安全问题是与民族的生存息息相关的,所以应该取消全球化食品辩论。
反方观点,不应该取消全球化食品辩论。
全球化食品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全球化食品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品尝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丰富了人们的饮食选择。
这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因此,取消全球化食品辩论会剥夺人们享受多样化食品的权利。
此外,全球化食品也有助于减少食品短缺问题。
全球化食品贸易可以使得食品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加公平的分配,减少了一些地区由于气候等原因导致的食品短缺问题。
因此,取消全球化食品辩论将会影响到全球食品的供应和平衡。
经典案例,近年来,随着全球化食品贸易的发展,一些地区的食品短缺问题得到了缓解。
例如,非洲一些贫困国家通过全球化食品贸易获得了更多的粮食供应,从而减少了饥饿问题。
这充分说明了全球化食品对于解决食品短缺问题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全球化食品在带来便利和多样化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取消全球化食品辩论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应该通过加强监管和规范全球食品贸易,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同时也要保持全球化食品贸易的良好效果。
食品安全问题引发全球担忧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今社会一个极其受关注和引发全球担忧的重大议题。
在全球范围内,食品安全问题正日益凸显出来,对人们的生命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
这些问题包括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和毒素、食品添加剂的滥用、传染病的传播以及基本生产全链条中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发生不仅牵动着消费者的心,更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担忧。
首先,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和毒素污染是食品安全问题中的一大隐忧。
随着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化学物质被应用于食品生产过程中,这些化学物质本应为人们提供更好的食品体验,但过度的使用和滥用使得化学物质残留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不当导致了大量的农产品中残留有害物质。
同时,工业污染也不可忽视,工业废水和废气对周边环境和农产品造成了污染,使食品中存在着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有害物质。
其次,食品添加剂的滥用也是一个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添加剂被广泛使用,以保持和改善食品的品质和口感。
然而,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滥用添加剂,使用过量或者不合格的添加剂,从而导致食品质量下降和人体健康风险增加。
例如,某些不合格的食品色素和防腐剂可能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不良影响,甚至诱发慢性疾病。
食品安全问题还涉及到传染病的传播。
食品中的病原体和病菌可能通过食品链传播给消费者,引发食物中毒和疾病传播。
一些常见的食源性疾病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不仅对个人健康构成威胁,还可能引发群体性疫情。
尤其是在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跨国贸易和旅游的活跃使得病原体和病菌更容易跨国传播,扩大了传染病传播的范围和速度。
此外,食品生产全链条中的问题也对食品安全造成了威胁。
从农田的耕种、养殖和捕捞、加工、运输到销售,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然而,现实情况却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农药过量使用、违禁添加剂的滥用、饲养环境不良以及运输中的温度和卫生控制不当,都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
全球化对人类身体与健康的影响与保护随着科技和交通的发展,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全球化不仅对人类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人类身体与健康产生了一系列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全球化对人类身体与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全球化带来的物质财富的流动,使得各地经济繁荣起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然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类身体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首先是饮食问题。
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食品交流更加频繁,人们可以轻松享受到来自不同国家的美食。
然而,过度依赖外来食品也带来了饮食结构的改变和副产品的增加。
例如,西式快餐的普及导致了过量消耗高热量、高盐分和高油脂的食物,增加了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应该通过教育宣传和政策引导,提倡均衡饮食和营养搭配,保持身体健康。
其次,全球化也对人类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影响。
全球化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快节奏和紧张。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承受着更多的工作压力和竞争压力,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的发生。
此外,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也带来了信息过载和沉迷问题。
人们沉迷于网络世界,关注他人的评价和比较,产生自卑和孤独感,进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加重。
因此,我们需要倡导合理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并重视情感交流和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全球化虽然带来了一些健康隐忧,但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一些机会与挑战,促使人们更加关注身体健康。
全球化使得医疗技术的交流和分享变得更加便利。
先进的医疗技术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让更多的人受益。
例如,跨国合作推动了新药研发和医疗设备的进步,为普通人解决了一些原本难以治疗的疾病。
全球化还促进了全球卫生合作,例如疫苗的生产和分发,有效预防了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因此,全球合作与共享医疗资源是保护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
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护人类身体与健康应该是所有国家和个体的共同责任。
国家应加强卫生监管和食品安全管理,加强对食品和药品质量的监控,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
2024年形势与政策报告食品安全摘要:食品安全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直接体现。
然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凸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报告通过分析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旨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改善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提高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第一部分:食品安全形势分析过去几年,食品安全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多发、频发的特点。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化时代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成为了传播食品安全信息的重要渠道,但同时也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新的风险。
虚假信息的传播、网络食品销售、不法分子的网络欺诈等现象层出不穷,给人们的食品选择带来了不确定性。
2. 全球化背景下的食品安全隐患:全球化带来了食品贸易的大幅增加,但也带来了食品质量安全的隐患。
国内市场上的食品可能来自全球各地,而世界各地的食品质量监管标准和体系存在差异,这给食品市场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3. 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安全问题: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如使用劣质原料、添加非法添加剂、违规使用农药等。
这些问题不仅会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也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第二部分:政策建议在当前形势下,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改善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提高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具体建议如下:1.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机制,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2. 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和溯源体系建设:加大对食品安全监测的力度,完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和技术,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建立食品溯源体系,加强对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追溯管理,确保食品的可追溯性。
为什么要强调食品安全重要性食品安全是一个关乎人们生命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食品供应链变得更加复杂,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因此,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为什么要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保障人们的健康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需求,而不安全的食品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疾病传播等健康问题。
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细菌、病毒、寄生虫、有毒物质等不仅危及消费者的健康,也可能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
强调食品安全可以确保人们获得安全、营养丰富的食品,减少食品相关疾病的发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保护消费者权益食品行业涉及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不安全的食品可能欺骗消费者,质量不合格或虚假标注,给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和身体危害。
强调食品安全可以促使企业加强生产和质控管理,确保消费者获得诚信、合格的食品,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3.维护社会稳定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对个体健康造成威胁,也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危害。
食品安全事件引发的舆论风波、社会恐慌甚至动荡局面都对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强调食品安全可以增强政府和监管部门的责任感,加强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4.促进经济发展食品产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强调食品安全可以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信任度,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促进食品产业的发展。
同时,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也有助于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保护合法食品企业的利益,维护企业间的公平竞争环境。
5.保护生态环境食品安全问题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可能导致土地和水源的污染,进而影响食品质量和安全。
强调食品安全可以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是一个涉及人类生活、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是否应该废除全球化食品贸易-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全球化食品贸易。
首先,全球化食品贸易导致了食品不安全的问题。
由于食品贸易的全球化,食品供应链变得更加复杂,食品的来源和生产过程难以追溯,这就增加了食品安全隐患。
例如,2013年中国爆发的“瘦肉精”事件,就是因为全球化食品贸易导致了食品安全难以监管。
因此,废除全球化食品贸易可以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其次,全球化食品贸易导致了食品的标准化和大规模生产。
为了适应全球市场的需求,许多食品生产商不得不采取大规模生产和标准化生产的方式,这就导致了食品的质量下降和多样性减少。
如美国作家迈克尔·波林在其著作《食物守护者》中指出,“全球化食品贸易导致了食品的标准化和大规模生产,这不仅影响了食品的口感和营养,也剥夺了人们享受地道美食的权利。
”。
最后,全球化食品贸易导致了食品的不平等分配。
由于全球化食品贸易,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民被迫转向种植出口作物,而不是满足本国的食品需求。
这就导致了食品的不平等分配问题,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面临着食品短缺的困境。
正如印度的社会学家维安纳·舒瓦在其著作《饥饿的政治经济学》中所指出的,“全球化食品贸易导致了食品的不平等分配,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来说是不公平的。
”。
综上所述,由于全球化食品贸易导致了食品不安全、标准化和大规模生产以及食品的不平等分配问题,因此应该废除全球化食品贸易。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全球化食品贸易。
首先,全球化食品贸易带来了食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由于全球化食品贸易,人们可以品尝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这丰富了人们的饮食选择。
例如,日本的寿司、意大利的披萨等都是全球化食品贸易的产物,它们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文化,增加了人们的生活乐趣。
其次,全球化食品贸易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和贸易。
由于全球化食品贸易,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得以出口到国际市场,这为这些国家带来了经济收入。
例如,肯尼亚的鲜花出口就成为了该国的一大经济支柱,这就是全球化食品贸易的好处之一。
是否应该废除全球化食品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全球化食品。
全球化食品带来的问题包括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文化侵蚀等。
首先,全球化食品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
加剧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
例如,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
报告,全球食品生产和运输占据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30%。
其次,全球化食品也存在着食品安全问题。
由于生产和加工环节跨国,监
管难度增加,导致食品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比如,2013年中国
曾爆发“毒豆芽”事件,导致数十人死亡。
最后,全球化食品也会
导致文化侵蚀。
当地的传统食品和农业被全球化食品所替代,导致
当地文化逐渐消失。
正如著名学者乔治·莫尼奥所说,“全球化食
品不仅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侵蚀。
”。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全球化食品。
全球化食品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更低的价格。
首先,全球化食
品使得人们可以品尝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丰富了人们的饮食选择。
其次,全球化食品的生产和运输效率更高,可以降低食品价格,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优质食品。
最后,全球化食品也带动了全球农
业的发展,促进了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说,“贸易使得人们能够享受到来自全球的产品,从而提高了整体的福利水平。
”。
综上所述,全球化食品带来了环境、食品安全和文化等问题,但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更低的价格。
因此,我们应该在保障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继续推动全球化食品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食品安全问题
2008年11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分别在北京、广州、上海设立办事处。
据美国公众与卫生服务部(HHS)提供的资料显示,在中国设办事处之后,FDA还计划在印度、拉美、中东、欧洲建立办公室,由此展开其全球化产品质量监控之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食品贸易不断扩大,食品安全问题也就越来越国际化。
众所周知,食品安全问题从来都不是局限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区域性问题,它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
逐渐加快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使得食品安全问题的“蝴蝶效应”日益凸显,即使是发生于一个国家局部区域的食品安全个性事件,也会经由无处不在的媒体网络形成信息全球共享,个性事件在全球关注的目光中必然会突破区域性和个性而具有全球性和共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食品生产、加工和消费链条越来越长,食品安全监管难度加大。
同时,由于新技术、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丰富了食品种类和口味,但也伴生了未知的风险,因为近年来全球各地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就说明了一切。
可以说,食品安全问题不是局限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区域性问题,而是全世界面对的一个共同难题。
如今,食品安全事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也事关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如二口恶英、疯牛病、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其影响常常超越国界,波及全球,不仅引起消费者极大的恐慌,甚至引发经济和政治危机,甚至损害国家形象。
如英国自1987年至1999年间证实的疯牛病病牛达17万头之多,英国的养牛业、饲料业、屠宰业、牛肉加工业、奶制品工业、肉类零售业无不受到严重打击。
仅禁止进出口一项,英国每年就损失52亿美元,再加上为彻底杜绝“疯牛病”而采取的宰杀行动,损失高达300亿美元。
比利时发生的二口恶英污染事件不仅造成了比利时的动物性食品被禁止上市并大量销毁,而且导致世界各国禁止其动物性产品的进口,据估计其经济损失达13亿欧元。
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不仅影响到消费者对政府的信任,乃至威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如比利时的二口恶英污染事件使执政长达40年之久的社会党政府内阁垮台。
2001年的德国疯牛病,卫生部长和农业部长被迫引咎辞职。
欧洲消费者强烈反对转基因食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反映了对政府的不信任。
完全可以说,当前的食品安全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且也是政治问题。
应该说,目前世界范围内的食品安全环境总体上是令人放心的,但也存在一些并不是很理想的地方,在特定的时期处理特定的食品安全问题时,个别国家和地区之间甚至也会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
我们知道,国家和地区间因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而存在对食品安全的理解及政策和管理方面的历史性差别,这就在客观上造成在对待食品安全问题和事件上出现一些分歧;另外,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也容易造成当事国家或地区在主观上存在非公平、非平等的态度倾向,从而加重问题和矛盾。
这种情况一方面对国际食品安全环境形成掣肘,一方面也削弱了全球性食品安全的责任基础。
如近年来中美两国也曾发生了一些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摩擦,这对两国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全球化使得各国食品体系的相互依赖性日益增加,因此必须共同协作来保护所有的消费者。
建立全球性食品安全责任基础,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是必须强调和坚持互信互利原则。
这就要求首先要消除国际间的不信任及相互排斥和敌意的态度,即使在具体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也应当在坚持公平、平等、客观和理性的原则基础上,尽可能通过各种积极的方式和手段化解矛盾,消除分歧。
只有这样,国际食品安全问题才能找到最佳解决途径,国际食品安全环境才能得到根本改善,从而当事国家或地区自身的食品安全也才能得到根本保障。
尽管此次FDA表示在中国设立办事处并非针对中国,而是为加强美中合作,但不得不说近期中国在对美出口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频发,加上部分美国媒体的渲染,正在削弱美国各界对中国产品的信任度,而三聚氰胺事件更是火上浇油。
此外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医药产品出口国和第二大食品出口国,近年来美方进口我国药品食品增长迅速。
据美国HHS提供的信息,2007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约3215亿美元的产品,出口约652亿美元的产品到中国;2008年1月至8月,美国从中国进口产品约2173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加了约122亿美元。
在中国2007年出口到美国的食品中,出口额最高的是鱼和甲壳类动物,共20.13亿美元;其次是水果及其制品,达8.16亿美元;再次是蔬菜及其制品,为4.44亿美元。
因此,随着贸易量的增大,仅仅依靠在边境对进口食品药品抽查,FDA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需要从产品源头上着手加强监控。
事实上,早在2007年12月,为加强中美两国在食品及饲料安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中美双方就已经签署了《中美关于食品和饲料安全协议》。
与此同时,美国又先后推出了《食品生产监管项目标准》、《食品保护计划》、《进口安全行动计划》等多个食品安全监管计划,并希望通过在中国试点,不断完善并最终形成加强进口食品安全监控的新法规。
最近两年,美国国内暴发多起食品安全事件,美国政府就已经着手重新评估食品安全监管战略。
美国政府认为,全球市场的飞速发展,改变了进口产品安全
监管的性质,过去强调边境检查的方式已经不合时宜。
与贸易伙伴合作,在产品供应的每个环节保证质量,就成了监管的新原则。
因此,美国成立了由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农业部、疾控中心等多个政府部门组成的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该机构主要依托FDA,加强对所有进口食品的安全检查。
在食品安全领域,就是推行FDA使命的全球化。
美国正在建设一个FDA全球网络,从源头上对出口美国的食品进行安全检查,检查的范围包括从农场到餐桌的所有环节。
因此,面对全球化带来的食品安全挑战,美国政府通过在全球各地设立监管机构,将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计划全球化。
曾几何时,“中国制造”以价廉物美而行销全世界,并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
但近年来,中国制造的玩具、牙膏、轮胎、宠物食品、食品等产品却因质量和安全问题被一些国家的政客和媒体大肆炒作,几乎是一夜之间,“中国制造”仿佛成了“有毒和劣质产品”的代名词,一些人对中国产品“谈虎色变”、敬而远之,导致“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特别是最近的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更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引发一系列连锁反映,对我食品、农产品出口造成极大困难,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一方面,许多国家和地区对我出口食品、农产品采取加严检验和限制性措施。
不少国家和地区对我出口食品、农产品的检测设限范围不断扩大,采取措施逐步升级。
检测产品由奶粉到鲜奶、液态奶、乳制品,再到含乳食品,进而扩大到饲料、蛋及其蛋制品、肉类产品、养殖水产品,甚至波及蔬菜、水果和食品膨化剂等。
有关限制性措施由加严检验、下架、退货到停止进口,甚至全面禁止进口中国的食品。
另一方面,一些境外媒体借机炒作。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境外一些媒体与有关国家政府的加严措施互动,抓住个别问题竞相跟踪报道,借机炒作,甚至把食品安全问题政治化、国家化,在国际社会上不断掀起波澜。
一方面,许多国家和地区对我出口食品、农产品采取加严检验和限制性措施。
不少国家和地区对我出口食品、农产品的检测设限范围不断扩大,采取措施逐步升级。
检测产品由奶粉到鲜奶、液态奶、乳制品,再到含乳食品,进而扩大到饲料、蛋及其蛋制品、肉类产品、养殖水产品,甚至波及蔬菜、水果和食品膨化剂等。
有关限制性措施由加严检验、下架、退货到停止进口,甚至全面禁止进口中国的食品。
另一方面,一些境外媒体借机炒作。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境外一些媒体与有关国家政府的加严措施互动,抓住个别问题竞相跟踪报道,借机炒作,甚至把食品安全问题政治化、国家化,在国际社会上不断掀起波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食品贸易的不断扩大,食品的安全问题也就越来越国际化。
因此,在当前国内外高度关注食品安全的情况下,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食品安全国际合作,积极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同相关国家和地区建立起检验检疫和防范体系,以避免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并确保食品安全问
题不会成为贸易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