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针测试原理(1)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飞针检测部分是对进厂的电路板进行检测什么是飞针测试:飞针测试——就是利用4支探针对线路板进行高压绝缘和低阻值导通测试(测试线路的开路和短路)而不需要做测试治具,非常适合测试小批量样板。
目前针床测试机测试架制作费用少则上千元,多则数万元,且制作工艺复杂,须占用钻孔机,调试工序较为复杂。
而飞针测试利用四支针的移动来量度PCB的网络,灵活性大大增加,测试不同PCB板无须更换夹具,直接装P CB板运行测试程序即可。
测试极为方便。
节约了测试成本,减去了制作测试架的时间,提高了出货的效率。
“飞针”测试是测试的一些主要问题的最新解决办法。
名称的出处是基于设备的功能性,表示其灵活性。
飞针测试的出现已经改变了低产量与快速转换(quick-t urn)装配产品的测试方法。
以前需要几周时间开发的测试现在几个小时就可以了。
对于处在严重的时间到市场(t ime-to-market)压力之下的电子制造服务(EMS, Elect ronic Manuf acturing Serv ices)提供商,这种后端能力大大地补偿了时间节省的前端技术与工艺,诸如连续流动制造和刚好准时的(just-in-tim e)物流。
快速转换生产的不利之事是,PC B可以在各种环境下快速装配,取决于互连技术与板的密度。
顾客经常愿意对这种表现额外多付出一点。
可是,当PCB已经装配但不能在可接受的时间框架内测试,他们不愿意付出拖延的价格。
不可接受的测试时间框架延误最终发货有两个理由。
一个理由是缺乏灵活的硬件;第二个是在给定产品上所花的测试开发时间。
许多原设备制造商(OEM)在做传统上一样快并没有价格惩罚的电路板时,不愿意承担快速转换(f ast-turn)装配的费用。
具有快速转换服务的EMS,但是不能在OEM的时间框架内出货的,一定要寻找一个解决方案。
什么是飞针测试?飞针测试机是一个在制造环境测试PCB的系统。
不是使用在传统的在线测试机上所有的传统针床(bed-of-nails)界面,飞针测试使用四到八个独立控制的探针,移动到测试中的元件。
飞针测试原理
飞针测试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件测试方法,它通过使用一根细小的针来测试电路板上的连通性和电气特性。
飞针测试原理是基于电子元件之间的电气连接关系,通过对电路板上的各个节点进行测试,来验证电路板的正常工作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飞针测试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飞针测试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飞针测试通过使用一组细小的金属针来与电路板上的各个节点进行接触,从而实现对电路板的测试。
这些针头通常由弹簧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弹性和导电性能,能够确保与电路板上的各个节点良好接触。
其次,飞针测试原理基于电路板上的连通性和电气特性,通过对电路板上的各个节点进行测试,来验证电路板的正常工作状态。
在测试过程中,飞针测试仪将针头按照预定的顺序接触到电路板上的各个测试点,通过测量电阻、电压、电流等参数来判断电路板的工作状态。
另外,飞针测试原理还包括对电路板上的短路、断路等异常情
况的检测。
通过对电路板上的各个节点进行测试,可以及时发现电
路板上可能存在的短路、断路等异常情况,从而及时进行修复和调整,保证电路板的正常工作。
此外,飞针测试原理还包括对电路板上的元件参数进行测试。
通过对电路板上各个元件的参数进行测试,可以验证元件的性能和
质量,从而保证电路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飞针测试原理是基于对电路板上各个节点的连通性、电气特性和元件参数进行测试,以验证电路板的正常工作状态和质
量稳定性。
飞针测试作为一种高效、精准的电子元件测试方法,在
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保证产品质
量和稳定性。
飞刀飞针的原理及控制飞刀飞针为什么旋转?物体旋转时,相同的条件下,力臂越长产生的离心力就越大,所以飞刀飞针出手时,挥臂产生的离心力,作用在刀针的上端比下端大,这就是为什么刀针出手就会旋转的原因。
第二个:因为刀和针是围绕着重心旋转的,所以根据刀和针的长度和重心位置的不同,飞行一定的距离后刀尖针尖就会旋转到指向目标的角度。
这段距离就是我所谓的定点位置。
定点距离必须在正确的发力动作下定角度绷腕出手。
通过一定的技巧将飞刀飞针旋转一定角度(比如90度内、半周或是一周)所需距离缩短或是延长,这种技巧就是控制。
然后以定点距离为基准线,按近抖远推的方式控制。
定点位置是绷腕出手的,比定点位置近的,出手的时候就抖腕加速旋转。
抖是表象。
实际上是小臂运动到一定的位置猛然停顿,手继续向前运动。
看起来就是一个抖腕的动作。
远距离的时候,通过肩肘腕动作和角度的调节,向前挥甩的力作用到刀针重心以下位置就变为反切力,控制刀针的旋转。
这个力越大能控制的距离就越远。
控制的方式分多种,滑射,滑按,劲法控制,混合控制,但以劲法控制和混合控制为上。
劲法控制指的是:反切发力出手时力的主要作用点在重心或重心以下位置。
简单的说:离心力让刀针出手后就开始向前绕着重心旋转,我们发力出手时作用力在重心点或是重心点以下,就是给刀和针一个反向的旋转力。
抑制刀和针的旋转,达到控制刀尖针尖上靶的目的。
直飞分三种,一种控制是滑按,一种控制是大角度往重心下反切发力出手。
还有一种是小角度往刀尾针尾发力的矛式直飞。
给练旋飞的新人一个好的建议:1:一种刀或针练到某个水平后再换刀针,控重心点。
控重心是基础,为的就是熟练后控移动重心。
2,练旋飞的先找定点,事半功倍3:旋飞到7米后水平的可以做一下功课了:《1》旋飞各种长度的重心在大概相同位置的刀或针。
找到他们的定点位置。
看看长度和定点距离的关系。
《2》旋飞各种重心在不同位置的刀。
找到他们的定点位置。
看看重心对定点距离的影响。
优化测试数据,提高飞针测试的真实性和工作效率2008-6-4 15:16:07 资料来源:PCB制造科技作者:摘要:移动探针测试(飞针测试)是一种有效的印制板最终检验方法。
它能根椐用户设计的网络逻辑关系来判断印制板的电连接性能是否与用户的设计一致。
它的操作可以说是完全依靠软件的应用,软件应用得合理测试就会发挥最大的优势。
一般情况下用户不是十分了解测试的实现方法,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只注意他的设计是否与他预期的目标一致。
因此他们所提供的印制板加工资料有时就不太适合我们的实际操作,或者是在我们操作时达不到最佳的工作效率。
这就要求我们的技术人员对用户的资料进行优化以提高测试的真实性和工作效率。
一.概述一般而言,印制板测试主要有两中方法。
一种是针床通断测试,另一种是移动探针测试(flying probe test system)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飞针测试。
对于针床通断测试而言,它是针对待测印制板上焊点的位置,加工若干个相应的带有弹性的直立式接触探针真阵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针床),它是通过压力与探针相连接。
探针另一端引人测试系统,完成接电源、电和信号线、测量线的连接。
从而完成测试。
这种测试方法受印制板上焊点间距的限制很大。
众所周知,印制板的布线越来越高,导通孔孔径、焊盘越来越小。
随着BGA的I/O 数不断增加,它的焊点间距不断减小。
对针床测试所用的测试针的直径要求越来越细。
探针的直径越来越细,它的价格就越昂贵。
无疑印制板的测试成本就相应的增加许多。
另外,针床测试一般都需要钻测试模板.但是针床通断测试的测试速度要比移动探针测试快的多。
移动探针测试是根据印制板的网络逻辑来关系,利用2-4-8根可以在印制板板面上任意移动的探针来进行测试。
探针在程序的指引下插入并接触到印制板上待测两端,在探针上施加电压、测量电流,从而判断印制板的通断情况。
移动探针的测试不需要针床的支持,因而省去了加工特种探针的费用以及制造针床的成本。
飞针测试原理
飞针测试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测试方法,它通过利用飞针接触被测电路,来检测电路的连接性和工作状态。
飞针测试原理主要基于电气接触和信号传输的基本原理,下面将详细介绍飞针测试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首先,飞针测试原理基于电气接触原理。
在飞针测试中,测试仪通过控制飞针的运动,使其与被测电路的测试点实现电气接触。
当飞针与测试点接触时,通过电流的传输来检测电路的连接性和工作状态。
这种电气接触原理保证了飞针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飞针测试原理基于信号传输原理。
在飞针测试中,飞针通过与被测电路的测试点接触,实现了信号的传输。
测试仪可以通过飞针与测试点的接触情况,来检测信号的传输是否正常,从而判断电路的工作状态。
这种信号传输原理保证了飞针测试的高效性和实时性。
飞针测试的工作过程可以简单描述为,首先,测试仪控制飞针的运动,使其与被测电路的测试点实现电气接触;然后,测试仪通过飞针与测试点的接触情况,来检测电路的连接性和工作状态;最
后,测试仪根据检测结果,判断电路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并输出测试报告。
总之,飞针测试原理基于电气接触和信号传输的基本原理,通过控制飞针的运动,实现与被测电路的测试点的电气接触,从而检测电路的连接性和工作状态。
飞针测试具有准确性、可靠性、高效性和实时性的特点,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测试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制造和电路维修领域。
飞针测试机原理三句离不开本行,今天给大家介绍下各种测试机的测试原理,我们公司代理的是日本的MICROCRAFT公司生产的EMMA飞针测试机,就是正常检测一块PCB板的开,短路情况.飞针测试的开路测试原理和针床的测试原理是相同的,通过两根探针同时接触网络的端点进行通电,所获得的电阻与设定的开路电阻比较,从而判断开路与否。
但短路测试原理与针床的测试原理是不同的。
由于测试探针有限(通常为4∽32根探针),同时接触板面的点数非常小(相应4∽32点),若采用电阻测量法,测量所有网络间的电阻值,那么对具有N个网络的PCB而言,就要进行N2/2次测试,加上探针移动速度有限,一般为10点/秒到50点/秒,不同的测试方法有:充/放电时间(Charge/discharge rise time)法、电感测量(Field measurement)法、电容测量(Capacitance measurement)法、相位差(Phase difference)和相邻网(Adjacency)法、自适应测试(Adaptive measuring)法等等。
1.1充/放电时间法每个网络的充/放电时间(也称网络值,net value)是一定的。
如果有网络值相等,它们之间有可能短路,仅需在网络值相等的网络测量短路即可。
它的测试步骤是,首件板:全开路测试→全短路测试→网络值学习;第二块以后板:全开路测试→网络值测试,在怀疑有短路的地方再用电阻法测试。
这种测试方法的优点是测试结果准确,可靠性高;缺点是首件板测试时间长,返测次数多,测试效率不高。
最有代表性的是MANIA公司的SPEEDY机。
1.2电感测量法电感测量法的原理是以一个或几个大的网络(一般为地网)作为天线,在其上施加信号,其他的网络会感应到一定的电感。
测试机对每个网络进行电感测量,比较各网络电感值,若网络电感值相同,有可能短路,再进行短路测试。
这种测试方法只适用于有地电层的板的测试,若对双面板(无地网)测试可靠性不高;在有多个大规模网络时,由于有一个以上的探针用于施加信号,而提供测试的探针减少,测试效率底,优点是测试可靠性较高,返测次数低。
飞针原理及微短有关信息1 .EMMA飞针测试原理:此方法是将一个弦波的信号加入地层或电层,由线路层来取得相位落后的角度,从而取得电容值或电感值。
测试步骤是首件板先测开路,然后测其他网络的相位差值,最后测短路;第二块以上板先测开路,再测网络相位差值,对有可能的短路再用电阻法测试验证。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测试效率较高,可靠性高;不足之处是只适合测4层以上的板(要求内层有大铜面),如测双面板只能用电阻法。
> 2.首片与后续片的区别:(1),首板测试是用纯电阻测试(R测试)其开、短路,一般用时较长,然后读取其正确的电容值。
> (2),后续片采用PDM+R测试方法,先对其板进行电容读取,然后对比首板的电容值,看有无偏差。
(我们机器是电容对比偏差10%以内),如果对比在允许偏差范围以内,就示其为OK,如果对比偏差超出范围,则采用电阻法对其进行重新测试。
以判断它的好坏。
> 3.关于Microshort :微短业界内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界定。
通俗的方法就是用万用表打在蜂鸣器档位量测(蜂鸣器档位的量测范围一般为0Ω——200Ω),用蜂鸣器测量不报警只有读数变化,甚至需要用更高的档位才有读数变化大家就默认为微短。
而普通短路直接可以用蜂鸣器量测会报警。
微短从电学的角度来说只有在高压强电流的情况才能击穿,反之低压弱电流则无法击穿,也就是说微短的测试需要的条件就是要有足够强的电压电流。
> 4.Microshort的风险:从前面可以看出机器的原理PDM值超出偏差范围(10%)时才会将问题网络转入纯R测试,在PDM测试中,机台如果未发现PDM值超出偏差范围,所以不会将这个网络转入纯R测试。
因此会漏测此微短(纯R是可以测试出微短的。
)。
而PDM 测试为什么不能发现微短的网络PDM值超出偏差范围,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PDM法测试时因为微短造成其信号无法完全通过,这时记录的PDM值是OK的(而事实是已经微短)所以在用纯R最后复测的时候也无法侦测。
飞针测试原理飞针测试是一种常见的电子产品测试方法,通过在电路板上使用飞针测试仪来测试电路板上的连接和电路功能。
飞针测试原理是利用飞针测试仪上的一组针状探测器,通过与电路板上的测试点接触,来检测电路板上的连通性和功能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飞针测试的原理及其应用。
飞针测试原理的核心是通过飞针测试仪上的探测器与电路板上的测试点接触,来检测电路板上的连通性和功能性。
飞针测试仪上的探测器通常由一组针状探头组成,这些探头可以与电路板上的测试点进行精确的接触。
在测试过程中,飞针测试仪会根据预先设定的测试程序,对电路板上的各个测试点进行测试,以确定其连通性和功能性。
飞针测试原理的关键在于探测器的设计和测试程序的编写。
探测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电路板上测试点的分布和间距,以确保可以精确地与测试点接触。
同时,测试程序的编写需要根据电路板的设计和功能要求,确定测试点的测试顺序和测试方法,以确保可以全面、准确地测试电路板上的各个功能。
飞针测试原理在电子产品制造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飞针测试可以对电路板上的连通性进行全面、高效的检测,可以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及时发现电路板上的连接问题,提高产品的制造质量。
其次,飞针测试可以对电路板上的功能进行全面、准确的测试,可以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及时发现电路板上的功能问题,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因此,飞针测试在电子产品制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了在电子产品制造中的应用,飞针测试原理还可以在电路板设计和研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飞针测试,可以及时发现电路板设计中的连接和功能问题,为设计改进提供重要参考。
同时,飞针测试还可以在电路板研发过程中进行快速验证,加速产品研发进程。
综上所述,飞针测试原理是一种通过飞针测试仪对电路板上的连接和功能进行检测的方法。
飞针测试原理的核心在于探测器的设计和测试程序的编写,其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电子产品制造和电路板设计研发过程中。
飞针测试原理的应用可以提高产品的制造质量和可靠性,加速产品的研发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三代飞针麻将工作原理一、飞针构造与运动三代飞针麻将采用了精密的机械结构和独特的运动方式。
飞针主要由针杆、针尖和驱动机构组成。
针杆通常由高精度不锈钢或合金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强度。
针尖采用耐磨材料,以减少对麻将牌的磨损。
驱动机构采用电机或气动方式,通过精密的传动机构实现飞针的快速、准确运动。
二、麻将牌的识别飞针麻将具有高效的麻将牌识别功能。
识别系统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实时捕获麻将牌的图像,并进行快速处理和比对。
识别算法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准确识别不同种类的麻将牌,包括花色、点数等信息。
同时,识别系统还具备抗干扰能力,能够在复杂的游戏环境中准确识别麻将牌。
三、机械手抓取与放置飞针麻将通过机械手实现麻将牌的抓取和放置。
机械手由多个关节组成,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在抓取麻将牌时,机械手首先通过识别系统确定目标牌的位置,然后通过电机驱动关节运动,使机械手快速、准确地到达目标位置。
抓取完成后,机械手将麻将牌放置到指定的位置,为后续的打牌过程做好准备。
四、控制系统飞针麻将的控制系统是整个设备的核心部分。
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微处理器和传感器技术,实现了对飞针、机械手、识别系统等各个部分的精确控制。
控制系统根据预设的程序和规则,协调各个部分的工作,确保整个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响应。
同时,控制系统还具备故障诊断和报警功能,能够在出现故障时及时提醒操作人员进行处理。
五、麻将桌与辅助设备飞针麻将通常配备专门的麻将桌和辅助设备。
麻将桌采用高强度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桌面采用防滑设计,确保麻将牌在打牌过程中不会滑动或移位。
辅助设备包括电源、散热系统等,为整个设备提供稳定的电力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六、人机交互与游戏规则飞针麻将的人机交互界面友好直观,方便玩家操作。
界面通常包括菜单、设置、游戏状态等选项,玩家可以通过触摸屏或按钮进行操作。
同时,游戏规则明确且易于理解,保证了游戏的公平性和趣味性。
在游戏中,玩家需要按照规定的规则进行操作,例如确定位置、选择目标牌等。
作业目的规范飞针电测试工序操作要求,确保产品的电性能。
适用范围本规适用于飞针测试工序作业岗位职责在生产部负责指导的前提下作正确,正规的生产操作测试员负责导出测试文件,飞针机器作业及FPC的通断性能测试,并对部分短路缺陷进行修理作业程序1.测试机器工作原理:机器根据测试文件的设计、指示测试针测量一个网络的第个端点,经过伺服电脑逻辑处理来确定该网络内是否有开缺陷;或分别测量每两个网络,确定两面三刀个网络间是否存在短路缺陷。
电容法测试原理:机器根据测试文件的设计、指示测试针测量每个测量点的电容值与基准电容值(基准电容值:相位差学习时得到的理论电容值)相经伺服电脑逻辑处理来确定该网络或点存在开短路缺陷。
电阻法测试原理:机器根据测试文件的设计、指示测试针测量一个网络的第个端点,经过伺服电脑逻辑处理来确定该网络内是否有开缺陷;或分别测量每两个网络,确定两面三刀个网络间是否存在短路缺陷。
电容加电阻法测试原理:首板测量线路相位差得到测试点或网络的电容基准值,接着电阻法测量开短路缺陷;后续板测量线路相位差经伺服电脑逻辑处理来确定该网络或点存在开短路缺陷。
2.作业流程:(1)导出飞针测试文件(2)根据FPC产品特性有选择地设置机品参数(3)相位差学习(电容测试法)(4)测试首板→(首板OK批量测试)→做飞针测试首板首栓检验记录表(5)首板不过则对机器做性能调试(常规包括:X/Y轴校正、电容校正)(6)重复(1)(2)(4)步骤达式3.作业流程说明:作业流程图例说明导出飞针测试文件根据WIP提前导出需有的测试文件,并检查文件有无错误设置测试参数根据FPC的特性设置参数,使机器可准确测量和高效使用相位差学习(电容测试法) 相位差学习时可得到的点或网络理论电容值进行电容测试法测板测试首板首板测试,检查FPC有无点或网络漏测错误,确保板的电性能测试并检查有无针印,压伤常规校正X/Y轴校正、电容校正可确保机器准确测量到PAD批量测试测板时可单手戴防静电手套,拿板时尽量辟直接接触板的金属面防止氧化或折皱机器准备:(1)机器的作业环境与开启:检查机器的电源线、USB连接线、视屏线的连接是否完成,确认后接入电源。
浅谈飞针测试飞针测试飞针测试是一个在制造环境测试PCB的测试方式,是在线测试(ICT—IN-Circuit Test)的一种。
在线测试(ICT),是通过对在线元器件的电性能及电气连接进行测试来检查生产制造缺陷及元器件不良的一种标准测试手段。
它主要检查在线的单个元器件以及各电路网络的开、短路情况,是生产中第一道测试工序,能及时反应生产制造状况,利于工艺改进和提升。
飞针测试仪是目前电路板生产中工艺性测试的最新解决办法,是对针床在线测试仪的一种改进,在现代柔性制造中采用探针取代针床。
通过高速移动的测试探针,最小测试间隙可达0.2mm。
现在已经能够有效地进行模拟在线测试。
与针床式在线测试仪相比,飞针测试在测试精度、最小测试间隙等方面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并且无需制作专门的针床夹具,测试程序可直接由线路板的CAD软件得到。
飞针测试的出现已经改变了低产量与快速转换(quick-turn)装配产品的测试方法。
以前需要几周时间开发的测试现在几个小时就可以了,大大缩短产品设计周期和投入市场的时间。
飞针测试操作中的对位、定架、打叉板测试翘曲板的测试等技巧一、对位首先要谈的是关于对位点的选取,一般只挑对角的两个孔作为对位点即可,(自然要选在边上,难道对位时还要数左起的第几个孔?)而不去理会IC。
这样做的好处是,对位点少,对位花的时间就少,一般来说,蚀刻总是有侧蚀,所以选焊盘做对位点不很准。
如果真的出现很多开路,也不用马上停下来,等开路测完开始进行短路测试时再停,因为这时已经可以查看开路错误,你可以根据报的错误的位置,有针对性的加对位点。
再谈手动对位,严格的说,孔都不是在焊盘的中心,那么对位时是要把点尽量放在焊盘的中心呢,还是尽量和实孔重合?一般如果要测试的点多为孔,则选择后者,如果多为IC,尤其是IC处容易出现假开路的时候,就需要把对位孔放在焊盘中间。
二、定架定架就是固定测试托架,带边框的资料是用两个方框表示的,外面的方框就是边框,对于这样的板,直接使用机器给出的尺寸即可,对于不带边框的资料,是用一个方框表示,我们可以用show board这个命令(在看放板方向时会用到)看看在最靠边上的被测试焊盘是哪个,对照实板,看它到板边的距离是多少,以此来补偿。
飞针测试原理飞针测试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器件测试方法,通过测试飞针接触点与被测设备之间的电气连接状态,来验证电路板的功能性。
飞针测试原理主要基于接触式测试技术,通过飞针与被测设备之间的接触来检测电路板上的连接状态和电气性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飞针测试的原理和应用。
飞针测试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飞针测试需要一组特制的测试针(即飞针),这些测试针通常由弹簧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导电性能;其次,被测设备上的电路板需要设计相应的测试点,以便飞针能够准确地接触到需要测试的位置;最后,通过控制飞针的运动轨迹和接触压力,可以实现对被测设备的电气连接状态进行快速、准确的测试。
飞针测试的原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首先,由于飞针测试可以实现对电路板上大量测试点的快速测试,因此在大批量生产的电子产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次,飞针测试还可以用于对高密度电路板的测试,通过精确控制飞针的位置和接触压力,可以实现对高密度电路板的准确测试。
此外,飞针测试还可以用于对不同类型的电子元器件进行测试,包括贴片元件、插件元件和表面组装元件等。
在实际应用中,飞针测试的原理需要结合相应的测试设备和测试程序来进行。
首先,测试设备需要具备精确的运动控制和位置定位功能,以确保飞针能够准确地接触到被测设备的测试点;其次,测试程序需要根据被测设备的具体要求进行定制,包括测试点的位置、测试顺序和测试参数等。
通过结合测试设备和测试程序,可以实现对被测设备的高效、准确测试。
总之,飞针测试原理是一种基于接触式测试技术的电子元器件测试方法,通过控制飞针的运动轨迹和接触压力,可以实现对被测设备的电气连接状态进行快速、准确的测试。
在实际应用中,飞针测试的原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以用于大批量生产的电子产品、高密度电路板和不同类型的电子元器件的测试。
通过结合测试设备和测试程序,可以实现对被测设备的高效、准确测试。
cvk737飞针工作原理
飞针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磁场的特性,实现了针脚之间的非接触式连接。
具体原理如下:
1. 飞针的基本结构是由一个细长的导线构成,两端固定在一个可移动的电磁铁芯上。
2. 当电流通过飞针的导线时,会在周围产生一个磁场。
3. 磁场的存在会使得飞针上的电磁铁芯受到一个力的作用,使其向磁场强度较大的方向运动。
4. 飞针上的电磁铁芯的运动会导致两端的导线断开或接触,实现了连接或断开电路的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飞针利用了磁场的作用实现连接,因此需要在接收端配备一个磁场源,以确保飞针能够正常工作。
另外,飞针也需要考虑导线细长的特性,以减少飞针在运动过程中的阻力和摩擦力。
飞针测试原理飞针测试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器件测试方法,它通过在被测元器件上施加一个特定的电压或电流信号,然后利用飞针测试仪器对这个信号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判断元器件的性能和质量。
飞针测试在电子制造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生产厂家及时发现和排除元器件的缺陷,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飞针测试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接触测试,飞针测试仪器通过一组精密的针状探头与被测元器件进行接触,实现信号的输入和输出。
这些针状探头通常由高导电性的材料制成,能够确保与被测元器件之间的良好电气连接,从而保证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信号发生与采集,飞针测试仪器会向被测元器件施加特定的电压或电流信号,然后通过探头采集元器件的响应信号。
这些响应信号可以包括电压、电流、频率等参数,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分析,可以判断元器件的性能和质量。
3. 数据分析与判定,飞针测试仪器会将采集到的信号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预设的测试标准和算法,判断被测元器件是否符合要求。
如果发现异常,飞针测试仪器会及时报警,提醒操作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
飞针测试的原理比较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首先,要保证探头与被测元器件之间的良好接触,需要精密的机械结构和精准的控制系统。
其次,要确保测试信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需要高品质的信号发生器和采集设备。
最后,数据分析和判定的算法也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飞针测试原理是基于电子元器件的电学特性和响应规律,通过精密的仪器和算法实现对元器件性能和质量的检测和判定。
随着电子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飞针测试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为电子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生产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优化测试数据,提高飞针测试的真实性和工作效率2008-6-415:16:07 资料来源:PCB制造科技作者:摘要:移动探针测试(飞针测试)是一种有效的印制板最终检验方法。
它能根椐用户设计的网络逻辑关系来判断印制板的电连接性能是否与用户的设计一致。
它的操作可以说是完全依靠软件的应用,软件应用得合理测试就会发挥最大的优势。
一般情况下用户不是十分了解测试的实现方法,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只注意他的设计是否与他预期的目标一致。
因此他们所提供的印制板加工资料有时就不太适合我们的实际操作,或者是在我们操作时达不到最佳的工作效率。
这就要求我们的技术人员对用户的资料进行优化以提高测试的真实性和工作效率。
一.概述一般而言,印制板测试主要有两中方法。
一种是针床通断测试,另一种是移动探针测试(flyingprobetestsystem)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飞针测试。
对于针床通断测试而言,它是针对待测印制板上焊点的位置,加工若干个相应的带有弹性的直立式接触探针真阵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针床),它是通过压力与探针相连接。
探针另一端引人测试系统,完成接电源、电和信号线、测量线的连接。
从而完成测试。
这种测试方法受印制板上焊点间距的限制很大。
众所周知,印制板的布线越来越高,导通孔孔径、焊盘越来越小。
随着BGA的I/O数不断增加,它的焊点间距不断减小。
对针床测试所用的测试针的直径要求越来越细。
探针的直径越来越细,它的价格就越昂贵。
无疑印制板的测试成本就相应的增加许多。
另外,针床测试一般都需要钻测试模板.但是针床通断测试的测试速度要比移动探针测试快的多。
移动探针测试是根据印制板的网络逻辑来关系,利用2-4-8根可以在印制板板面上任意移动的探针来进行测试。
探针在程序的指引下插入并接触到印制板上待测两端,在探针上施加电压、测量电流,从而判断印制板的通断情况。
移动探针的测试不需要针床的支持,因而省去了加工特种探针的费用以及制造针床的成本。
它的测试点是八根可以移动的探针而不是紧密排列的针床,因此它能检测布线密度很高的印制板。
飞针测试原理
飞针测试的开路测试原理和针床的测试原理是相同的,通过两根探针同时接触网络的端点进行通电,所获得的电阻与设定的开路电阻比较,从而判断开路与否。
但短路测试原理与针床的测试原理是不同的。
由于测试探针有限(通常为4∽32根探针),同时接触板面的点数非常小(相应4∽32点),若采用电阻测量法,测量所有网络间的电阻值,那么对具有N个网络的PCB而言,就要进行N²/2次测试,加上探针移动速度有限,一般为10点/秒到50点/秒,不同的测试方法有:充/放电时间(Charge/discharge rise time)法、电感测量(Field measurement)法、电容测量(Capacitance measurement)法、相位差(Phase difference)和相邻网(Adjacency)法、自适应测试(Adaptive measuring)法等等。
1.1充/放电时间法
每个网络的充/放电时间(也称网络值,net value)是一定的。
如果有网络值相等,它们之间有可能短路,仅需在网络值相等的网络测量短路即可。
它的测试步骤是,首件板:全开路测试→全短路测试→网络值学习;第二块以后板:全开路测试→网络值测试,在怀疑有短路的地方再用电阻法测试。
这种测试方法的优点是测试结果准确,可靠性高;缺点是首件板测试时间长,返测次数多,测试效率不高。
最有代表性的是MANIA公司的SPEEDY机。
1.2电感测量法
电感测量法的原理是以一个或几个大的网络(一般为地网)作为天线,在其上施加信号,其他的网络会感应到一定的电感。
测试机对每个网络进行电感测量,比较各网络电感值,若网络电感值相同,有可能短路,再进行短路测试。
这种测试方法只适用于有地电层的板的测试,若对双面板(无地网)测试可靠性不高;在有多个大规模网络时,由于有一个以上的探针用于施加信号,而提供测试的探针减少,测试效率底,优点是测试可靠性较高,返测次数低。
最有代表性的是ATG公司的A2、A3型机,为弥补探针数量,该机配有8针和16针,提高测试效率。
1.3电容测量法
这种方法类似于充/放电时间法。
根据导电图形与电容的定律关系,若设置一参考平面,导电图形到它的距离为L,导电图形面积为A,则C=εA/L。
如果出现开路,导电图形面积减少,相应的电容减少,则说明有开路;如果有两部分导电图形连在一起,电容响应增加,说明有短路。
在开路测试中,同一网络的各端点电容值应当相等,如不相等则有开路存在,并记录下每个网络的电容值,作为短路测试的比较。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测试效率高,不足之处是完全依赖电容,而电容受影响因数较多,测试可靠性低于电阻法,特别是关联的电容和二级电容造成的测量误差,端点较少的网络(如单点网络)的测试可靠性较低。
目前采用这种测试方法的有HIOKI和NIDEC READ公司的飞针测试机。
1.4相位差方法
此方法是将一个弦波的信号加入地层或电层,由线路层来取得相位落后的角度,从而取得电容值或电感值。
测试步骤是首件板先测开路,然后测其他网络的相位差值,最后测
短路;第二块以上板先测开路,再测网络相位差值,对有可能的短路再用电阻法测试验证。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测试效率较高,可靠性高;不足之处是只适合测4层以上的板,如测双面板只能用电阻法。
目前采用这种测试方法的公司有MicroCraft。
1.5自适应测试法
自适应测试法是每个测试应用过程都是一次测试完成后,根据扳子具体情况和测试规范,设备自己选择适当的测试过程,如一个网络的网络值(充电时间或电容等)小于设备测试误差,设备会自动采用电阻测试和电场测试。
这种测试方法速度最快,测试效果最好。
不过,到目前还没有接触过采用此种测试方法的测试机。
飞针测试的特点
飞针测试和针床测试相比,除了测试原理不同,最主要区别是不用测试夹具,测试针可以移动,但测试效率不高,主要体现为:
1成本低
除了一次性投资购买飞针机,基本不需要其他成本。
2易于管理
由于不需要制作夹具,也就省去存放夹具的空间和管理,只需管理测试数据。
3测试密度高
对于0.25mm中心距密度以上的PCB,针床测试根本无法测试;而目前精度较高的飞针机,可测最小焊盘达0.03mm,最小中心距可达0.06mm。
4可靠性高
直接采用CAD数据生成测试数据。
5直接排故
对有开短路地方可直接在测试机标识出来,排故准确、速度快。
6周转快
换板的时候不需要装卸夹具和对夹具的调试时间。
7机型齐全
司有测试面积从300X300mm到800X1200mm的机型,以满足各种PCB的测试需要。
8测试速度慢
由于采用串行的测试方法,所以测试速度慢。
故测试效率低是飞针测试的最大缺点,只适用于中小批量板的测试。
9机械划伤板面
由于探针是移动的,且接触板面需要一定的压力,所以机械划伤板面很难避免。
代理EMMA飞针的厂商:qiuling11@
华生软件破解:skyline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