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某校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优秀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73.15 MB
- 文档页数:67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优秀课件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一课,主要章节为“雨点儿的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生字词,如“雨”、“点”、“云”等;学习课文内容,理解雨点儿的成长过程;学会用简单的句子描述天气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熟练运用。
2.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用简单的句子描述天气现象。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认识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雨点儿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激发学生对雨点儿的兴趣。
2. 新课导入: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语。
3. 课文学习: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理解雨点儿的成长过程,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4. 例题讲解:用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句子练习。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字词:雨、点、云、落、下、滴、答、飘、洒、落2. 课文内容:雨点儿的成长过程云妈妈生了小水滴小水滴长成雨点儿雨点儿飘洒在大地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生字词造句,描述雨点儿的成长过程。
答案示例:雨点儿从云妈妈怀里落下来,滴答滴答地飘洒在大地上。
2. 课后阅读:阅读其他关于天气现象的文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激发了学生对雨点儿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天气现象,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关于雨点儿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用简单的句子描述天气现象。
小学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一课。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理解及拓展练习。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一至三段,详细内容主要围绕雨点的形成、雨滴的特点以及雨后的景象进行阐述。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书写并运用;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雨点的形成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课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教学重点:雨点的形成过程,句子朗读及生字词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作业本、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雨后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针对生字词、句子进行讲解,解析课文内容,指导朗读技巧。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见过的雨后景色,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的用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巩固课堂所学。
六、板书设计1. 《雨点儿》2. 内容:生字词:雨点、飘落、滴答、晶莹、亮晶晶等。
课文重点:雨点的形成过程,雨后的景色。
朗读提示:注意语气、节奏,把握情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写5遍。
(2)朗读课文,家长签字确认。
(3)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雨后的景色。
2. 答案:(1)见作业本。
(2)见作业本。
(3)示例:雨后的景色真美啊!地面上到处都是亮晶晶的小水珠,树叶上的雨滴还在不停地滴答着,空气也变得清新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课堂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具体章节为《雨点儿》。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生字词,如“雨”、“点”、“滴”等;学习课文朗读和背诵;理解课文内容,感知雨点的特点;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培养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 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了解雨点的特点,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朗读、背诵及生字词的学习。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挂图。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雨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雨的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PPT上的雨滴,学习生字词“雨”、“点”、“滴”等。
3. 课文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感受雨点的特点。
b.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c. 学生分组,进行课文背诵比赛。
4. 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用生字词造句。
b.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点评并指导。
5. 随堂练习:a. 完成课后练习题。
b. 学生互相检查,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雨点儿》2. 生字词:雨、点、滴、落、飘、洒3. 课文朗读、背诵技巧4. 例题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b. 用生字词造句。
c. 课文朗读、背诵。
2. 答案:a. 生字词抄写略。
b. 例如:雨点落在地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
c. 课文朗读、背诵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 拓展延伸:a. 观察雨后的景象,进行描述。
b. 收集有关雨的诗句,进行欣赏。
c. 开展“我心中的雨点儿”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2. 课文朗读、背诵的技巧3.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5.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1. 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展示生字词,如PPT展示、挂图等。
部编版《雨点儿》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第一单元第一课《雨点儿》。
本课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诗歌,描述了雨点儿在空中跳舞、落在大地上滋润万物的场景。
教学时,我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诗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形式,提高朗读感悟能力;学会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生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诗歌意境。
难点:学会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文插图、雨具模型等。
学具:课文教科书、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雨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雨天的景象。
接着,让学生用“雨点儿”这个词造句,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理解字词意思。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学习情况。
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雨点儿”的感受。
4.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点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字词意思。
5. 实践演练(5分钟)学生表演课文内容,模仿雨点儿跳舞的样子。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
6. 课堂小结(3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雨点儿+++| | |+++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家长签字。
2. 完成练习册第一题,画一画雨点儿。
3. 写一写你对雨点儿的感受,不少于3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讲解、实践演练等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生机。
部编版《雨点儿》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雨点儿》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雨点儿》的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学习自然段的划分,以及课后练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雨点儿带来的美好景象。
2. 掌握生字词,学会自然段的划分,提高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自然段的划分,生字词的记忆。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雨后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回忆下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雨点儿的美好。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加强记忆。
4. 自然段划分教师讲解自然段的划分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生字词,检测学生对自然段划分的掌握。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课文《雨点儿》2. 生字词:雨、点、落、下、打、伞、走、路3. 自然段划分:课文共分为三个自然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3)课后练习题。
2. 答案:(1)略(2)例:雨点儿打在窗户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自然段划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观察下雨的场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鼓励学生创作以“雨点儿”为主题的绘画或作文。
(3)开展课外阅读,推荐与自然相关的书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自然段划分的教学方法4. 作业设计的内容与答案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自然段划分:通过直观的图示、生动的语言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自然段的概念,掌握划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