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墨梅》阅读训练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0.44 KB
- 文档页数:1
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吾家:我家。
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
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池头:池边。
头:边上。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
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痕:痕迹。
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
满:弥漫。
乾坤:天地间。
【译文】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
不需要别人夸赞它的颜色好看,只愿留下清香的气味弥漫在天地之间。
【诗人简介】王冕(公元1287-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
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
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
有《竹斋集》三卷,续集二卷。
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
所画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对后世影响较大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
《明史》有传。
【诗词背景】《墨梅》是元代诗人王冕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开头两句直接描写墨梅,最后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全诗构思精巧、淡中有味,直中有曲,极富清新高雅之气。
此诗约作于元顺帝至正九年至十年(1349—1350)期间。
王冕在长途漫游以后回到了绍兴,在会稽九里山买地造屋,名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
此诗就作于梅花屋内。
此时正值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前夕,作者面对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矛盾,感慨之下作此诗。
【赏析】前两句运用白描手法表现梅花的形态,一个“淡”字,既道出画梅花的技法,又写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令人耳目一新。
文禾教育寒假五年级阅读理解练习题(一)(一)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元代文学家王冕。
2. “清气”是双关语,既指梅花的清香之气 ,又比喻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怀。
作者用画的梅花清淡的颜色来象征自己高尚的品格。
(二)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①幼时,患②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③下帷绝编④,迨⑤能倍诵⑥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⑦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赠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②患:担忧。
③独:独自。
④下帷绝编:这是两个勤学的故事。
“下帷”指东汉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
“绝编”即孔子的“韦编三绝”。
⑤迨(dà):到;等到。
⑥倍诵:“倍”通“背”,“背诵”的意思。
⑦咏:吟咏。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或.中夜不寝时或:有时(2)众兄弟既.成诵既:已经(3)能倍诵乃.止乃:才(4)温公尝.言尝:曾经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C )。
A.众兄弟既已成诵.书不可不成诵.B.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C.迨能倍诵乃.止乃.终身不忘也D.咏其文,思.其义思.而不学则殆3.用现代汉语翻下列的句子。
(1)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不忘。
(2)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吟咏读过的文章,再想想它的意思,得到的收获也就多了!4.文中为了突出司马光的好学,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请找出文中的句子并抄下来。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三)往事①如烟的往事有许多,大都被我淡忘了。
然而,独有那件在雨天里发生的小事,却长久地印在我的心中,时时撞击着我的心,使我清醒,催我奋进。
一、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
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二、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乌云。
③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答案:1、用“千”字好。
“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
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
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三、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答案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
2、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
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四、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答案:1、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2、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五、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部编版语文四下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夜黑燕飞高)墨梅课后练习(含答案)1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阅读《墨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交代了梅花生长的地点,也描写了梅花淡淡的颜色。
但诗人写梅花的颜色是墨黑色的,这不准确。
B.这两句话运用了白描手法写梅花的形态,一个“淡”字既道出了画梅花的技法,又写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C.这两句话表现了作者喜欢颜色淡雅、清气浓郁的梅花,与表现作者的人格和操守没有什么关系。
2.下列句子与原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A.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
B.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C.难道这是很伟大的奇观吗?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B.胤恭.勤不倦.。
(恭:肃敬倦:疲倦)C.博学多通.(通:通晓,明白)D.太白感.其意。
(感:感觉)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芙.蓉(fú)玉壶.(hú)哭泣.(qì)B.单.于(shàn)悲戚.(qī)洛.阳(luò)C.砚.台(yàn)乾坤.(kūn)老媪.(wēn)D.铁杵.(chǔ)船舷.(xuán)凌.晨(lín)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明端正了学习的目的。
B.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和一顶帽子。
C.张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你们一定要发愤学习啊!”D.万里长城、故宫、水立方是游客向往的古迹。
6.下列对《塞下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两句是写敌人在月黑风高、寂静无声的夜里溃退。
B.诗歌后两句写我军将士追击敌人时的情形,气氛紧张激烈。
C.“大雪满弓刀”,将士们的弓刀上瞬间落满大雪,将当时的气氛有力地烘托出来。
古诗赏析练习题及答案一、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
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二、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乌云。
③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答案:1、用“千”字好。
“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
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
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答案:1、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2、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五、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答案:1、“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2、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六、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王冕《墨梅》鉴赏《墨梅》译文及赏析答案《墨梅》是由王冕所创作的,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墨梅》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墨梅》元代: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我家一作:吾家;朵朵一作:个个)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好颜色一作:颜色好)《墨梅》译文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墨梅》注释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吾家:我家。
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
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池头:池边。
头:边上。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
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痕:痕迹。
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
满:弥漫。
乾坤:天地间。
《墨梅》创作背景此诗约作于元顺帝至正九年至十年(1349年—1350年)期间。
王冕在长途漫游以后回到了绍兴,在会稽九里山有一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
此诗就作于此。
此时正值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前夕,作者面对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矛盾,借梅自喻,感慨之下作此诗。
《墨梅》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
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
“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
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初中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阅读以下各首古诗, 而后回答以下问题。
(一)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说明】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如何的思想品行?(答案: 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
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自命不凡的品行。
)(二)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天曛,寒风吹雁雪纷繁。
莫愁前路无知音,天下谁人不识君?【说明】①董大:指唐朝有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乌云。
③曛:惨淡。
白天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以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何?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如何的友情?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风格有什么不一样?(答案: 1、用“千”字好。
“千里”境地壮阔,能够着力衬着凄寒悲苦的氛围,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
2、表达了对友人的安慰和赞叹之情,鼓舞朋友乐观豪放,踊跃进步。
这两句诗气概雄伟,胸怀宽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三)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说明】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程中。
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应诗人如何的贬谪生活?2、按常理说后两句仿佛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适合,这里的“怯”和“不敢”反应了如何的心理?(答案1、作者贬居岭外,想念亲人,又长久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难过。
2、因为一方面诚然昼夜在想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辰担忧家人的命运,怕他们因为自己的连累或其余原由受到不幸。
这类抒写,更显真实、耐人咀嚼。
)(四)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说明】①物态:光景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风景。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成效上品尝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由?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景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梦想?(答案: 1、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洗浴在春色中的静景写活了,给光景注入了无穷的活力与活力,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忧如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这样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2、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五)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初中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阅读下列各首古诗, 然后回答问题。
一、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
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二、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乌云。
③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答案:1、用“千”字好。
“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
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
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三、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答案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
2、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
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四、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答案:1、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2、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五、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古诗专项训练】《墨梅》王冕墨梅[元] 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一朵朵梅花染上了淡淡的墨痕。
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希望它的清香能够充满人间。
这首《墨梅》是王冕的一手题画诗,他写在自己画的梅花图上的。
诗的第一句,王冕说“我家洗砚池头树”,其实啊,这个洗砚池不是王冕家的,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家里的。
相传,王羲之练习书法非常勤奋,七岁上下已经能写一手好字了。
王羲之家门口有个小池塘,他每次练完字都去池塘边把毛笔洗干净,时间长了,竟然把池塘里的水染成了黑色,你说王羲之得在池塘里洗多少次笔啊?可见他为了练字真是下了苦功夫。
这个小池塘也因此出了名,被人称为“洗砚池”。
王冕在这里借用了王羲之家里洗砚池的典故,有两个原因,一是俩人都姓王,所以王冕开玩笑说,王羲之家的也是我家的,二来,也能说明王冕自己是个勤奋的人,跟王羲之一样,洗笔的水能染黑一个池塘。
王冕的故事王冕这个人,从小家里特别穷,穷得连蜡烛都买不起。
别的小朋友都在学堂里上学,他呢,只能白天放牛,晚上跑到寺庙里,借着长明灯的光亮读书识字,自学成才。
尽管条件艰苦,但是王冕靠着自己坚强的毅力,也成了一个写诗作画样样拿得出手的大才子。
王冕画画很出名,好多达官贵人来找他求画,但凡名声不好的,无论出多少钱,他都不给画。
有好朋友推荐他出去做官,王冕也不去,他说:“我有地种,有饭吃,有书读,才不想出去给人做奴才呢!”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听说了王冕的才华,想找他出来做官,王冕不但拒绝了,还干脆跑到山里隐居起来。
王冕这种不贪婪、不虚荣,坚持做自己的性格就像他画的墨梅一样,虽然颜色不像真正的梅花那么鲜艳,但是人家自己并不在乎。
墨梅不想用鲜艳的颜色去吸引别人,它只想展示自己原本的样子,散发淡淡的墨香,让这种香气充满人间。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句话是夸墨梅,其实也是王冕在夸自己。
首字谐音记忆法——“五朵不止”(古代“我”这个字也称为“吾”,所以你可以用谐音“五朵不止”来联想记忆,什么意思呢?就是我家的墨梅,比五朵更多,五朵不止。
墨梅王冕答案【篇一: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作于诗人在九江任职时。
1. 诗人的“知雪重”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的?这种写法在艺术上称之为什么?2 论家皆评此诗“看似写雪,实为写人。
”说说你对此评是怎样理解的。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人言诗人的乡思之情尽在一“望”字中。
请谈谈你的理解。
36 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诗人为何“泪不干”?联系全诗试作解说。
37.旅次朔方唐〃刘皂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这首诗的主题是思乡,一、二两句用了直接抒情的方法,它又是为三、四句抒情作品铺垫的。
1.从内容上推测,“朔方”比并州距咸阳更近不还是更远?2.从“却望并州是故乡”看,诗人是怎样的一种心境?38.月夜唐〃杜甫夜今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
李诗“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与杜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有异曲同工之妙。
试作简要评析它们在艺术手法和表达感情方面的共同点。
四、咏物感怀诗咏物诗,是指把大自然的某一事物作为诗的描写对象,但诗人的本意并非只歌咏事物,而是借被歌咏的对象,寄托自己的志向、人格和情趣,或由景物引发理性思考,揭示某种生活的哲理。
托物言志或寄情于物,便是这类诗的表现手法。
诗人的思想情感又往往与被歌咏的对象有关,因为许多事物在中国的古典艺术中往往被赋予特定的内涵,这一点在前文已述。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第一句写梅花用“白玉条”作比,意在表现什么?2.末句中,诗人为什么会有“疑”呢?简说其中的原因。
3.分条说出此诗中作者意在表现“早梅”什么样的品格?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