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全国高考卷整理
- 格式:xls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45
人教版全国全部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1.选择题第1题.在春秋战国时期,其思想符合当时统治者要求并被提倡的是()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答案】D【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革命时期,法家思想主张依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适应了时代和统治者的需要,受到重视,故D项正确。
儒家主张仁、礼,不能适应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和统治者的需要,故A项错误。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不能适应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和统治者的需要,故B项错误。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不能适应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和统治者的需要,故C项错误。
第2题.西汉初期,诸侯管辖的土地面积超过了所有郡管辖的土地面积;到了西汉中期,郡管辖的土地面积则远远超过王国管辖的土地面积。
由此可以推知,西汉()A: 统治疆域迅速扩大B: 外患的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C: 垦荒政策效果显著D: 地方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答案】D【解答】材料诸侯管辖的土地面积超过了所有郡管辖的土地面积表明汉初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
郡管辖的土地面积则远远超过王国管辖的土地面积则是汉武帝推行推恩令造成的结果,由此可知,这一变化反映了西汉地方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故D正确;材料没有提到汉朝统治疆域的变化,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对内削弱王国势力,没有涉及外患,排除B;C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D。
第3题.南宋遗民郑思肖在《铁函心史》中写道:鞑法,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农民)、九儒、十丐。
张元、李孝悌在《简明中国历史》一书中写道:元代还依职业将人民划分成各种的‘户计’,并依此规定人民对国家应尽的义务,每户之中,必须有一人执行国家指定的工作。
户计之中,民户、军户、站户、匠户、僧户等等之外,还有‘儒户’.儒户的设立,最初目的在于救济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甚至沦为奴隶的儒士,使他们与僧、道相同。
取得优免赋役的地位。
两部历史著作关于元朝儒士社会地位的认识有如天壤。
历史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B. 秦朝实行郡县制C. 唐朝实行科举制D. 宋朝实行世袭制答案:D解析:宋朝时期并没有实行世袭制,而是通过科举制选拔官员。
2. 以下哪一项不是明朝时期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A. 泉州B. 广州C. 宁波D. 扬州答案:D解析:明朝时期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包括泉州、广州和宁波,扬州并非主要港口。
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历史事件的时间:-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公元前________年。
- 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间是公元前________年。
答案:公元前221年;公元前134年解析: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汉武帝在公元前134年开始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2. 请填写下列历史人物的朝代:- 孔子是________朝的思想家。
- 司马迁是________朝的史学家。
答案:春秋;西汉解析:孔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被誉为“万世师表”;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著有《史记》。
三、简答题1. 简述唐朝的“开元盛世”。
答案:唐朝的“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公元712年至756年),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
这一时期,唐朝的疆域达到最大,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富裕,文化艺术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 描述清朝的“康乾盛世”。
答案:清朝的“康乾盛世”是指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期间(公元1661年至1796年),清朝国力强盛、社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的时期。
这一时期,清朝的疆域进一步扩大,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文化艺术也取得了辉煌成就。
四、论述题1.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及其影响。
答案: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主要经历了井田制、均田制、租佃制等阶段。
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土地归国家所有,由国家分配给农民耕种;均田制是隋唐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旨在平均分配土地,减少贫富差距;租佃制则是宋元明清时期普遍实行的土地制度,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缴纳地租。
参考答案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文科综合历史学科一、选择题1.C2.A3.B4.A5.C6.D7.A8.B9.D 10.B11.D 12.C二、非选择题13.(1)拉美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地位下降;拉美国家的联合有能力解决地区事务;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中东和中亚地区(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金融危机削弱美国实力;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多极化势力不断发展壮大。
(2)经济支持;政治平等互信;人文交流;互惠共赢,共同繁荣;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3)美国处理周边国家关系以美国利益、美国优先为出发点,奉行霸权主义、干涉主义等原则,牺牲周边国家的利益。
中国处理周边国家关系以政治平等互信、经济共同发展繁荣、文化交流为方式,睦邻友好和平共处。
14.【参考答案】地域:黄河流域。
观点: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
论述:黄河流域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动植物资源丰富,中国先民很早在这里繁衍生息。
旧石器时代有丁村人、蓝田人,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代代先民繁衍生息、辛勤劳动,刻画出中华文明的成长轨迹。
新石器时代,先民使用磨制石器工具,开创了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业,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农业工具,生活逐渐稳定,由此进入农耕文明。
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孕育了中国的自然观、时间观、宇宙观乃至伦理观。
农耕的发展促进了制陶等手工业的发展,产生精美的陶器代表:彩陶和黑陶,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奠定了中华文明精于工艺、善于创造的基因。
生产的发展催生文字的出现,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表达了先民的需求和意愿,之后文字逐渐摆脱图形的束缚,接近我们熟悉的样貌。
由于农耕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化随之出现。
新石器晚期大汶口文化、山西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礼器,阶级阶层分化明显,中国即将进入阶级社会的门槛,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传说中五帝之首的黄帝是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他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尊称为华夏始祖,成为中华民族的纽带和精神核心。
卷01·中国古代史一、中国古代的政治(2022年全国乙卷)1.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
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
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地方行政 B.防止武人干政 C.提升军事能力 D.削弱州府权力【答案】A【解析】题干信息重点阐释了通判的建制员额、职责权限,通判的设置起到了协理政事、审核把关、权力监督及制衡等作用,有助于行政程序规范化和流程化、弥补知州(知府)不足之处、避免出现重大失误以及防止权力的滥用、误用,因此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在于规范地方行政,A项正确;“干政”是指干预朝政(中央权力),题干信息说的是地方,此外任知州的一般是文官,武官担任较少,说通判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武人,显得多此一举,B排除;通判一般都是文官,且相互制约,不能提升军事能力,排除C项﹔通判与知州一起行使州府权力,州府总体权力未变,只是分散了,削弱的不是州府,而是知州,排除D项。
故选A 项。
(2022年全国甲卷)2.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
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
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
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A.削弱了藩镇势力B.强化了分封体制C.凸显了专制集权D.动摇了宗法制度【答案】C【解析】根据“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可得出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削弱了皇子的权力与势力,是加强专制的体现。
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针对藩镇,排除A项;分封制在春秋时期逐步瓦解,排除B项;宗法制度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
故选C项。
(2021年全国乙卷)3.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
2023年全国历史高考试题分类汇编含答
案
一、古代史
1. 请简述夏朝的国君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
答案:夏朝的国君制度为制,君权高度集中。
社会经济状况以农耕经济为主,出现了铸造青铜器和发展城市。
2. 从教育、礼制和思想等方面分析西周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案:西周时期的儒家思想主要强调教育和礼制,强调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推崇孝爱、忠诚和廉洁的道德规范。
二、近代史
1. 简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启示。
答案: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到侵犯,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中国社会陷入危机。
它使中国深刻认识到必须进行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性。
2. 说明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答案: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在中国开启了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的新篇章。
它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始,对中国近代政
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现代史
1. 请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战争局势。
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纳粹德国和其他国家的争夺欧
洲领土和资源。
战争期间形成了以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为核心的轴
心国和以盟军为核心的反法西斯联盟两大阵营。
2. 分析冷战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
答案:冷战使世界分为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导致全
球政治格局紧张对峙。
双方进行军备竞赛和意识形态斗争,给世界
带来了长期的不稳定局势。
以上为2023年全国历史高考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的部分内容。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描述,错误的是:A.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
B. 统一后,秦始皇实行了郡县制。
C. 统一后,秦始皇推行了分封制。
D. 统一后,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
答案:C2. 唐朝时期,实行科举制度的皇帝是: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答案:C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B. 宣扬国威C. 寻找建文帝D. 寻求佛教经典答案:B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哪项政策来加强中央集权?A. 废除科举B. 闭关锁国C. 废除八旗制度D. 废除藩王答案:D5.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描述,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是由孙中山领导的。
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C.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民主共和。
D.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资本主义。
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了_______。
答案:周朝7.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实行了_______。
答案:推恩令8.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
答案:唐高祖9. 明朝永乐年间,朱棣下令编纂了一部大型百科全书,名为_______。
答案:永乐大典10. 清朝雍正皇帝实行了_______,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改土归流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唐朝的“开元盛世”。
答案:唐朝的“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
这一时期,唐朝的疆域达到最大,国力强盛,对外交流频繁,文化艺术发展迅速,是唐朝的黄金时期。
12. 描述明朝的“永乐盛世”。
答案:明朝的“永乐盛世”是指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的时期。
这一时期,明朝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外关系也有所发展,同时编纂了《永乐大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选择题
下列哪一项是唐朝时期设立的,用于管理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
A. 鸿胪寺
B. 都护府(正确答案)
C. 中书省
D. 行中书省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倡导学习西方科技来增强国力?
A. 林则徐
B. 魏源(正确答案)
C. 严复
D. 康有为
北宋时期,哪位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创作了《赤壁赋》,并以其书法和绘画成就闻名于世?
A. 苏轼(正确答案)
B. 黄庭坚
C. 米芾
D. 蔡襄
明朝中后期,哪一位将领成功抵御了倭寇的侵扰,保卫了沿海地区的安全?
A. 郑和
B. 戚继光(正确答案)
C. 俞大猷
D. 郑成功
下列哪一项是清朝雍正帝推行的重要改革,旨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财政管理?
A. 摊丁入亩(正确答案)
B. 一条鞭法
C. 里甲制度
D. 两税法
下列哪次战役是抗日战争中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军队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武汉会战
D. 长沙会战(正确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哪一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标志着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
A. 1949年
B. 1950年
C. 1951年
D. 1953年(正确答案)。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1.选择题第1题.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
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
该材料主要说明()A: 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B: 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等级森严C: 分封制与宗法制内在联系加强D: 宗法制下礼乐制度的直接影响【答案】B【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是秦朝开始实行的,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符。
B.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强调天子与诸侯之间不可逾越的等级制度,B项正确。
C.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宗法制和分封之间的关系,排除。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制是分封制、宗法制在社会生活上的体现,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符。
故选B。
第2题.西汉建平元年,太皇太后诏外家王氏田非冢茔,皆以赋(给)贫民;东汉永平九年,诏郡国以公田,赐贫民各有差。
上述措施说明当时()A: 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B: 赠予是农民获地的主要途径C: 小农生产遏止了土地兼并D: 国家扶持小农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答】材料表明,国家赐给贫苦农民土地,这有利于让贫民依靠土地稳定下来,体现了国家对自耕农经济的扶持,故选D项。
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排除A项。
材料看不出主要途径,故排除B项。
遏止说法太绝对,事实上小农经济很脆弱,土地容易被兼并,故排除C项。
故选D。
第3题.宋代之前,音乐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教化,庄严、正经的宫廷音乐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到了宋代,以娱乐为目的市井音乐(类似于流行音乐)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宫廷音乐则逐渐衰落,让位于市井音乐。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市民社会的形成B: 民间教育的发达C: 宋代理学的兴起D: 频繁的对外交流【答案】A【解答】A宋朝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队伍壮大,适应市民需要的文化艺术随之兴起,宫廷音乐让位于市井音乐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正确。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单选题1.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更的共同缘由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须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2.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
“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全部制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冲突3.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
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
”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4.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
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峻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惊慌5.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独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
这表明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B.清政府激励民间投资设厂6.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由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
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
”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7.1940年头中后期,中国很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
这说明,当时A.商业的旺盛带动了工业生产B.抗日斗争的成功推动生产复原C.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D.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8.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
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 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导致了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不断B. 秦朝的郡县制使得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集权C. 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D. 明朝的内阁制度是皇帝的咨询机构,没有实权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 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 加强了地方割据势力D. 削弱了皇权3. 以下关于宋代经济的表述,错误的是:A. 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B. 宋代海外贸易兴盛,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C. 宋代农业技术进步,出现了曲辕犁等先进农具D. 宋代的手工业以官营为主,私营手工业不发达4. 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的交流中,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明朝时期,中国与欧洲的贸易往来频繁,文化交流广泛B.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与西方的交流几乎中断C. 明清时期,中国对西方的科技文化持开放态度D. 明清时期,中国对西方的军事技术持排斥态度5. 以下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表述,错误的是:A.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C.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D.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6. 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 推动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C. 加强了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D. 直接导致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7. 以下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A.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B. 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了全面合作,共同抗日C. 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D. 抗日战争的胜利,使得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8.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事件,表述错误的是:A.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B. 1953年至1957年,中国进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C.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建设遭受了严重破坏D.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9. 以下关于世界古代文明的表述,错误的是:A. 古埃及文明是尼罗河文明的代表B. 古巴比伦王国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C.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D. 古罗马帝国的扩张使得罗马法成为欧洲大陆的通用法律10. 以下关于欧洲中世纪的表述,正确的是:A.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导致了社会等级的固化B. 中世纪欧洲的教会权力高于王权C. 中世纪欧洲的骑士文化对欧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D. 中世纪欧洲的大学教育体系对现代大学制度的形成没有影响11. 以下关于文艺复兴的表述,错误的是:A. 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地区B.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C.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和艺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D. 文艺复兴导致了宗教改革的爆发12. 以下关于工业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A. 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B. 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C. 工业革命导致了环境污染和工人阶级的贫困D. 工业革命使得全球贸易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题号考查内容考查形式设问形式教材分布分期模块分值24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叙述性文字材料引文观点解读影响类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1-1-1425通过货币使用考查南北朝时期经济发展历史地图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史实类古代中国经济中国古代经济2-1-2426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原始性文字材料引文观点解读史实类比较类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中国古代思想3-1-4427苏格拉底捍卫思想自由原始性文字材料引文观点解读实质类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及其发展世界古代思想3-2-5428巴黎公社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的文告原始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目的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世界近代政治1-5-18429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叙述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原因类比较类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国近代政治1-4-11430“公车上书”与五四运动比较叙述性语句(比较)史实类比较类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中国近代政治1-4-14选1431八国联军侵华期间的“东南互保”叙述性文字材料引文观点解读史实类列强侵略与人民的反抗斗争中国近代政治1-4-12432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历史地图信息解读史实类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近代经济2-8-244331962年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叙述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影响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现代经济2-4-114341985年国有企业工资改革叙述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目的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现代经济2-4-12435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理论的共同之处叙述性语句(比较)史实类比较类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历史足迹世界近现代思想3-4-114比较类原因类政治1-1-3评述类思想3-5-1441西方崛起(史观评价)原始性文字材料评论类世界近代史1245盟旗制度原始性文字材料比较类影响类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国古代选修11546中外宪政原始性文字材料比较类评述类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中国近代世界近代选修21547二战中波兰疆界变化历史地图原因类评述类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世界现在选修31548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原始性文字材料背景类评价类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国近代选修415中国古代中国近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原始性文字材料中国古代和晚晴官员选拔2540题号考查内容考查形式设问形式教材分布分期模块分值12中国古代史书四部分类方法(史学方法)叙述性文字材料史实类中国古代413明中期税收政策调整(一条鞭法)叙述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原因类古代中国经济中国古代经济2-1-4414徐继畬等的思想(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原始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背景类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中国近代思想3-5-14415戊戌政变原始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背景类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中国近代思想3-5-14416章太炎的民主革命思想(狭隘的民族主义)叙述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目的类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国近代政治1-4-13417建国后的经济政策调整(1960--1965年)图表(柱状图)背景类比较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现代经济2-4-11418新航路开辟后价格革命的影响原始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背景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近代经济2-2-5419美国民主共和制度的特点叙述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史实类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世界近代政治1-3-8420工业革命带来的殖民扩张对印度的影响叙述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背景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近代经济2-2-7421二战中的大国关系叙述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本质类(史实)战争与和平世界现代选修3422苏联勃列日列夫改革叙述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背景类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世界现代经济2-7-21423邓小平理论(对国际形势的看法)叙述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影响类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中国近代思想3-6-184原始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概括类史实类8原始性文字材料比较类10原始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比较类原因类1437思想3-1-1思想3-4-14思想3-6-16先秦儒家思想近代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和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内容近代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中国古代中国近代叙述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影响类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兴衰和民族关系20中国古代政治1-139题号考查内容考查形式设问形式教材分布分期模块分值24汉代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叙述性文字材料引文观点解读目的类古代中国经济中国古代经济2-1-4425宋代流传的故事与市民价值取向叙述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背景类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经济3-3-9426明代后期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带动社会结构变动原始性文字材料引文观点解读背景类古代中国经济中国古代经济2-1-3427宋明理学思想(王阳明的心学)原始性文字材料引文观点解读史实类(比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中国古代思想3-1-3428清君主专制体制的僵化(内阁特点)原始性文字材料引文观点解读本质类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1-1-4429古代专制政治发展趋势特征(梁启超)原始性文字材料引文观点解读本质类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1-1-3430张謇实业救国思想与重农抑商冲突叙述性文字材料引文观点解读史实类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中国近代经济2-3-10431毛泽东革命道路的选择原始性文字材料引文观点解读背景类二十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中国近代思想3-6-17432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探索失误叙述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背景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世界现代经济2-4-114331992年公职人员“下海潮”叙述性文字材料引文观点解读史实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现代经济2-4-12434对罗马法的解读(葡萄树案例)叙述性文字材料引文观点解读史实类古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世界古代政治1-2-6435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经济重心)图表类(信息)文字材料解读史实类(比较)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世界现代经济2-8-244(1)城市化发展的背景(第一次工革)经济2-2-7、86(2)影响交通的第二、三次工革的科技成功经济2-2-7、8思想3-4-136+4(3)科技对城市生活的影响思想3-4-13941评析近代“冲击—反应”模式图表类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评析类列强侵略与中国反抗斗争中国近代思想3-51245王莽币制改革目的、失败原因原始性文字材料解读目的类原因类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国古代选修11546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变化原始性文字材料解读比较类原因类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中国近代选修21547德国赔款问题原始性文字材料解读比较类原因类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世界现代选修31548道光皇帝的禁烟政策原始性文字材料解读措施类评价类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国古代选修415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文综历史考点统计40原始性文字材料解读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背景类史实类影响类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与影响世界近现代题号考查内容考查形式设问形式教材分布分期模块分值24西周到战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墓葬等级变化)叙述性文字材料引文观点解读背景类(比较)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1-1-2425宋明理学地位的变化及内涵叙述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背景类(比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古代思想3-1-3426雅典民主政治特点叙述性文字材料引文观点解读史实类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世界古代政治1-2-5427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新旧势力的妥协)原始性文字材料引文观点解读目的类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发展世界近代政治1-3-7428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哥白尼的地位)原始性文字材料引文观点解读史实类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世界近代思想3-4-11429中国近代化的特点(经济到政治再到思想)原始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概念)本质类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中国近代思想3-5430中共革命道路的选择探索(城市与农村)叙述性语句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背景类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国近代政治1-4-154311929~1933年世界经济的危机、胡佛反危机措施叙述性文字材料课本知识提取史实类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世界现代经济2-6-1743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联合)叙述性文字材料课本知识提取原因类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世界现代经济2-8-23433“斯大林模式”原始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史实类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世界现代政治2-7-21434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图表类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背景类比较类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世界现代选修3435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叙述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本质类比较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现代经济2-4-12440“海禁”政策和近代被动对外开放(洋务运动)原始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概括类比较类启示类古代中国的经济近代中国的经济中国古代中国近代经济2-1-3、4经济2-3-92541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发展(唐与汉)图表类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说明类比较类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经济2-1-3政治1-2-31245清末新政、戊戌变法原始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比较类、原因类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国近代选修11546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原始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比较类、影响类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中国近代选修21547越南战争、海湾战争原始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原因类、影响类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世界现代选修31548唐代儒学中兴(韩愈)原始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背景类、影响类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国古代选修415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历史考点统计题号考查内容考查形式设问形式教材分布分期模块分值24《史记》关于黄帝的记述(史学方法)叙述性文字材料引文观点解读史实类中国古代425宋代“不抑兼并”叙述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影响类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国古代经济2-1-4426明朝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原始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史实类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国古代经济2-1-3427明清小说发展原始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背景类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中国古代思想3-3-9428京剧的产生和发展原始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影响类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中国古代思想3-3-10429清政府向近代外交转变(领事馆)叙述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影响类洋务运动中国近代政治1-4-12430湖北省政府推行“减租”叙述性文字材料引文观点解读史实类抗日战争中国近代选2431现代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教育课程)叙述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目的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国现代思想3-7-21432雅典民主政治(民主原则)叙述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本质类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世界古代政治1-2-5433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原始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背景类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发展世界近代政治1-3-8434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不彻底)叙述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原因类比较类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与发展世界近代政治1-3-9435斯大林模式原始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影响类比较类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世界现代经济2-7-20440相对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原始性文字材料材料与课本知识提取原因类、影响类近代以来科技术近代思想解放中国近代世界现代思想3-4-13思想3-5-15254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英国君主立宪图表类文字材料比较类、原因类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国古代世界近代政治1-1-4政治1-3-71245唐两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