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新旧桥拼接设计_车明升
- 格式:pdf
- 大小:914.58 KB
- 文档页数:5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公路梁桥设计方案目录设计总说明 (4)第1章绪论 (9)1.1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概述 (9)第2章桥跨总体布置及结构尺寸拟定 (11)2.1 桥跨总体布置 (11)2.1.1 桥型分孔 (11)2.1.2 横向布置 (12)2.2 尺寸拟定 (12)2.2.1 截面形式 (12)2.2.2 横隔梁的构造 (14)第3章桥梁结构计算 (15)3.1 结构离散原则 (15)3.2 毛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15)3.3永久荷载效应计算 (19)3.3.1 结构自重作用荷载集度计算 (10)3.3.2 内力计算 (18)3.4 汽车荷载作用效应计算 (19)3.4.1 冲击系数和车道折减系数 (19)3.4.2 计算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20)3.4.3 汽车荷载效应计算 (21)第4章内力组合计算 (23)4.1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23)4.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24)4.2.1 作用长期效应组合 (24)4.2.2 作用短期效应组合 (25)4.3 计算结果 (25)第5章预应力钢束的估算与布置 (26)5.1 预应力钢筋截面积估算 (26)5.2 预应力钢束的布置 (29)第6章配束后主梁内力计算及内力组合 (29)6.1 预应力损失 (29)6.2 配束后内力组合 (29)7章应力验算 (31)7.1 持久状况构件的应力验算 (31)7.1.1 正截面混凝土压应力验算 (31)7.1.2 预应力钢筋拉应力验算 (31)7.1.3 混凝土主压应力验算 (33)第8章抗裂验算 (35)第9章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强度验算 (36)第10章挠度验算 (38)11章施工方法要点及注意事项 (39)11.1 施工概述 (39)11.2 先简支后连续桥梁的优点 (39)11.3 先简支后连续桥梁的工艺流程 (39)11.4 先简支后连续桥梁的工艺特点 (40)11.5 先简支后连续桥梁结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40)11.5.1 临时支座设置的质量控制。
阐述新老桥梁拼接的种类与处理措施前言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交通行业也飞速发展。
以前设计建设的很多路桥都不在适应现在的交通量,导致很多的旧路拓宽、改造。
在拓宽与改造过程中,很多结构物如桥梁可以通过加宽、加固继续运营使用。
而且可以充分利用旧桥,节约大量建设经费。
新旧桥相接的分类1. 新桥在旧桥侧方向与老桥相接,这是现在遇到最广泛的新旧桥相接方式。
这种相接,我们现在在设计上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在接缝处设纵向伸缩缝,即分离受力拼接。
如在惠州大道东段改建工程项目中的乌塘跨线桥,整体受力拼接是在原有桥梁的基础上新增一副桥,我们在新旧桥相接的翼板处以槽钢将翼板边缘包住,防止砼破坏,另外也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新老桥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另外一种是完全拼接,即整体受力拼接。
将老桥护栏及边缘分离受力拼接翼板凿除一部分,新桥采用与老桥相同结构的主梁,通过现浇湿接缝将新老桥梁相接。
例如雷锋大道项目中的三环线跨线桥,就是以此种方式拼接。
在下部构造中,盖梁我们也采用凿除一部分,然后与新盖梁中留有施工缝;而新老桥台则通过植筋的方式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这种新老桥台在同一位置的情况,建议在新旧桥台中间空隙处给以C20素砼填充,这样可给予新旧桥台最大的保护,在台背土压力作用下,台身受以横向土压力,而以素砼填充的部分可以尽快的减压,桥台植筋拼接对桥台的保护不言而喻。
而新旧桥台背填土及路堤衔接处施工后沉降的差异,公路规范要求相邻处完工后沉降差小于l0cm,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在路堤衔接处及伸缩缝处产生基础沉陷,使车辆发生颠簸。
因此,在设计与施工中,采用的对策是:于台背范围内设置桥头搭板及枕梁,台背填料选用透水性材料——中(粗)河砂,并冲(灌)水密实来进行处理。
2. 新桥在旧桥横向与老桥相接,就是平常我们说的T字型相接。
此种相接方式运用比较少见,但是国内也有实例。
例如长沙市湘江一桥南北支桥,均属于这种湘江一桥南北支桥拼接类型。
其新建南支桥呈螺旋形,占地近30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改性沥青路面,位于大桥7号桥墩(从东往西数)处,与现有位于8号桥墩(从东往西数)处的南支桥,刚好相隔一个桥墩的距离。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设计与快速施工摘要: 针对中国桥梁建设的飞速发展,要求现场施工工期缩减的现状,借鉴性的介绍日本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新型上部工桥梁形式,以第二京阪道路茄子作地区pc上部工事为例对其设计及施工流程做具体的说明。
关键词:日本u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快速施工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前言相比混凝土桥梁来说,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充分利用了混凝土抗压和钢材抗拉这两个各自的优点,做出的桥梁跨间更大,耐久性跟好,外形更美观。
随着我国炼钢水平的提高,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更应该是混凝土桥梁中的主流趋势。
现阶段我国混凝土桥梁的施工大部分采用现场浇筑的方式,在现场要进行钢筋的绑扎、模板摆放和固定、混凝土的运输、搅拌、浇筑、养护、模板的拆除等,同时还要对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和检验。
这样,在施工现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工期比较长,相应工程费用比较高,对周围环境影响也比较大。
如果该桥梁附近有其他线路交叉通行,还会对该线路产生很长时间的不便。
针对这些问题,预应力混凝土u型梁可以适当的减少现场施工工期,最大限度的降低费用及对周围的影响。
下边以第二京阪道路茄子作地区pc上部工事为例,介绍u型梁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设计与施工流程。
2 工程概要第二京阪道路连接京都和大阪,全长28.3km,是为了缓解现在的国道1号线交通压力而建设的一条6车道高速道路。
该道路沿途附近接近住宅,是一项建设与施工必须要考虑环境与景观性的重点工程。
茄子作地区pc上部工事在大阪府枚方市和交野市的交界处,主桥是20跨间连续4箱预应力混凝土桥。
桥梁概要:桥长:790m跨间长:39.5m幅员:29.7m构造形式:20跨间连续4箱预应力混凝土桥荷重:b荷重(日本规范)竞标要求:桥墩已经施工完成。
在确保工程质量的情况下缩短工期,降低造价,降低施工中对周围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3 设计与施工3-1 方案选定首先,中标单位做了3个方案的比较:u型梁吊装,箱型梁吊装以及工厂预制品吊装。
那音大桥新、旧桥连接施工专项方案一、工程概况现有那音大桥为南宁(坛洛)至百色高速公路那音河的一座桥梁,现有桥梁上部构造为9×25m后张预应力砼组合箱梁,先简支后结构连续体系,下部构造采用双柱式桥墩,桩柱式桥台配钻孔灌注桩基础。
所跨越的那音河水位受右江控制,桥梁跨越的那音河无通航要求。
现有那音大桥采用双幅布置,单幅宽13.5m,中间设1m分离带,南宁(坛洛)到百色高速公路路幅全宽28m。
由于现有那音大桥位于百峰互通A、D匝道在坛百高速的合流段,故需对现有那音大桥进行双侧加宽,加宽桥的起终点与现有桥梁的起终点对齐。
加宽桥上构采用9×25m后张法预应力砼T梁,先简支后结构连续体系,下部构造采用双柱式桥墩,桩柱式桥台配钻孔灌注桩基础。
在0号、9号桥台以及4号桥墩处与现有桥梁伸缩缝对应处设伸缩缝。
桥宽左侧等宽加宽4.25m,桥梁右侧第一联(4×25m)加宽9.75~8.25m,第二联(5×25m)等宽加宽8.25m,右侧车行道剩余的横向部分设置为人行道,人行道与车行道间设0.5m护栏与隔离栅。
23二、那音大桥新、旧桥连接施工难点分析我部在对那音大桥新、旧桥施工进行项目内部分析时,发现存在以下施工难点:1、那音大桥新、旧桥加宽时、预制T梁与旧桥箱梁的翼缘部分将重叠部分砼结构(约20cm宽),加上预制T梁翼板侧面预设有25cm的钢筋。
在那音大桥新、旧桥加宽部分预制T梁架设时,须事先凿除原旧桥的防撞墙及箱梁翼板砼,凿除宽度50cm方可架设新桥的预制T梁。
在凿除旧桥箱梁的翼缘板部分砼时,极易在原箱梁腹板上产生沿腹板的竖向裂纹,造成旧桥箱梁的结构损伤,引发严重的质量事故和行车安全隐患。
2、那音大桥新、旧部分桥梁连接后,极可能因为新、旧桥的结构沉降不一致而导致在连接的湿接缝部位产生裂缝,影响结构及行车安全。
3、因在架设加宽桥的T梁时必须先凿除旧桥的防撞墙,才能架设加宽桥的T梁。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公路梁桥设计方案目录设计总说明 (4)第1章绪论 (9)1.1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概述 (9)第2章桥跨总体布置及结构尺寸拟定 (11)2.1 桥跨总体布置 (11)2.1.1 桥型分孔 (11)2.1.2 横向布置 (12)2.2 尺寸拟定 (12)2.2.1 截面形式 (12)2.2.2 横隔梁的构造 (14)第3章桥梁结构计算 (15)3.1 结构离散原则 (15)3.2 毛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15)3.3永久荷载效应计算 (19)3.3.1 结构自重作用荷载集度计算 (10)3.3.2 内力计算 (18)3.4 汽车荷载作用效应计算 (19)3.4.1 冲击系数和车道折减系数 (19)3.4.2 计算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20)3.4.3 汽车荷载效应计算 (21)第4章内力组合计算 (23)4.1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23)4.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24)4.2.1 作用长期效应组合 (24)4.2.2 作用短期效应组合 (25)4.3 计算结果 (25)第5章预应力钢束的估算与布置 (26)5.1 预应力钢筋截面积估算 (26)5.2 预应力钢束的布置 (29)第6章配束后主梁内力计算及内力组合 (29)6.1 预应力损失 (29)6.2 配束后内力组合 (29)7章应力验算 (31)7.1 持久状况构件的应力验算 (31)7.1.1 正截面混凝土压应力验算 (31)7.1.2 预应力钢筋拉应力验算 (31)7.1.3 混凝土主压应力验算 (33)第8章抗裂验算 (35)第9章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强度验算 (36)第10章挠度验算 (38)11章施工方法要点及注意事项 (39)11.1 施工概述 (39)11.2 先简支后连续桥梁的优点 (39)11.3 先简支后连续桥梁的工艺流程 (39)11.4 先简支后连续桥梁的工艺特点 (40)11.5 先简支后连续桥梁结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40)11.5.1 临时支座设置的质量控制。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的设计(20m跨径)目录《桥梁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2 桥梁设计说明------------------------------------------------------------------3 计算书---------------------------------------------------------------------------4 参考文献------------------------------------------------------------------------24 桥梁总体布置图---------------------------------------------------------------25 主梁纵、横截面布置图-----------------------------------------------------26 桥面构造横截面图-----------------------------------------------------------27《桥梁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题目(10人以下为一组)1、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上部结构设计(标准跨径为20米,计算跨径为19.5米,预制梁长为19.96米,桥面净空:净—8.5+2×1.00米)二、设计基本资料1、设计荷载:公路—Ⅱ级,人群3.0KN/m2,每侧栏杆及人行道的重量按4.5 KN/m计2、河床地面线为(从左到右):0/0,-3/5,-4/12,-3/17,-2/22,-2/27,0/35(分子为高程,分母为离第一点的距离,单位为米);地质假定为微风化花岗岩。
3、材料容重:水泥砼23 KN/m3,钢筋砼25 KN/m3,沥青砼21 KN/m34、桥梁纵坡为0.3%,桥梁中心处桥面设计高程为2.00米三、设计内容1、主梁的设计计算2、行车道板的设计计算3、横隔梁设计计算4、桥面铺装设计5、桥台设计四、要求完成的设计图及计算书1、桥梁总体布置图,主梁纵、横截面布置图(CAD出图)2、桥面构造横截面图(CAD出图)3、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书4、主梁内力计算书5、行车道板内力计算书6、横隔梁内力计算书五、参考文献1、《桥梁工程》,姚玲森,2005,人民交通出版社.2、《梁桥》(公路设计手册),2005,人民交通出版社.3、《桥梁计算示例集》(砼简支梁(板)桥),2002,人民交通出版社.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含条文说明.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含条文说明六、课程设计学时2周桥梁设计说明桥梁设计包括纵.横断面设计和平面布置。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是现代桥梁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它通过在混凝土中施加预先计算好的预应力,有效地提高了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然而,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需要经过精确的计算和细致的操作,才能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本文将从基础知识、材料准备、工艺步骤和施工要点等方面,深入探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
一、基础知识1.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概念及作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是通过在混凝土构件中施加预应力,使得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具有预先计算好的正应力,从而提高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增强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2.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构造形式:常见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包括预应力箱梁桥、预应力梁板桥、预应力索塔桥等,不同的结构形式适用于不同的工程需求。
二、材料准备1. 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预应力混凝土施工需要使用水泥、砂子、石子等混凝土原材料,其中水泥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2. 钢材: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中的预应力钢材需符合相应的规格和质量标准,通常采用高强度钢丝或钢束作为预应力材料。
三、工艺步骤1. 模板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制作合适的模板,并进行安装和调整,以确保施工过程中构件的准确度和一致性。
2. 预应力钢束或钢丝的张拉:根据设计要求,在桥梁构件中设置钢束或钢丝,并通过张拉设备施加一定的预应力。
3. 浇筑混凝土:在预应力钢束或钢丝张拉完成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确保混凝土能够充分填充模板,与预应力钢材紧密结合。
4. 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施工的桥梁构件进行适当的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发展。
四、施工要点1. 梁底预应力设计: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施工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的预应力设计,确保梁底预应力的合理分布和施工操作的方便性。
2. 钢束或钢丝的张拉:根据设计图纸和张拉计划,采用专业的张拉设备对钢束或钢丝进行张拉,同时进行张拉力的监测和控制,以确保预应力的准确施加。
预应力混凝土拱桥整体顶升方案分析摘要:本文对拱桥顶升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以下承式系杆拱桥为例,对顶升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求对以后类似桥梁改造提供有效的思路。
文中重点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各种顶升方案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应力-误差规律,为方案必选和施工提供了可靠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拱桥顶升有限元分析应力监测引言近年来,在苏南地区,很多骨干航道现有大部分桥梁梁底中心标高过低(这些桥梁最初建成时能满足较低等级的通航要求),已无法满足航道通航等级提高后的通航要求。
这些桥梁大部分具有结构完整,功能完好等特点,部分桥梁体现了当时国内较先进的设计水平,但是这些桥梁由于建造时间比较长,已不能满足各骨干航道进一步建设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通航高度的不足更是如此。
通过分析比较及初步可行性论证后,建议将国际先进、国内已有初步工程应用的同步顶升技术应用到苏南骨干航道旧桥改造工程中,这样可在不损坏现有桥梁结构的基础上,采用同步顶升技术对桥梁进行顶升,以满足高等级通航净空的要求。
桥梁顶升施工技术在50年代开始用于铁路桥梁架设、移位和落梁。
60年代,随着液压技术的快速发展,液压顶升技术开始用于整体屋面同步顶升。
近年来顶升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桥梁与路桥等的加高技术之中,在国内该技术已有初步工程应用,典型工程应用主要包括:天津狮子林桥、204国道盐城总渠公路桥、上海吴淞大桥北引桥、湖州屺风大桥、湖州南林大桥等,但目前尚无相关的技术规范可供参考,对顶升技术应用于桥梁等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及相关的技术研究分析仍远远落后于工程实践。
1 有限元分析模型在顶升可行性研究中选取下承式拱桥的某一具体桥梁进行结构计算和理论分析,对顶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工况下的结构应力应变进行分析,以对桥梁结构进行顶升的方案比选和可行性作出判断,同时为施工监测具体部位做参考。
实际顶升过程中可能会因为顶升过程中对结构产生附加应力,从而影响结构受力体系尤其是吊杆的拉力,所以建议在顶升过程结束后重新进行吊杆索力测试,对照测试结果进行调整。
新旧桥梁的拼接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新老桥拼接采用上连下不连方案进行拼接,新老桥上部结构通过拼接形成整体共同受力,下部结构分离,独立受力。
二、施工工艺及要点说明(一)空心板梁桥1.施工工艺设置临时护栏→凿除边板翼缘→植筋→架梁→凿除原桥边缘砼→铺装2.施工要点架设加宽部分预应力空心板梁和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之前,在施工范围前后约一公里处设置2个施工反光警戒牌,在硬路肩外侧按70cm 间距将锥形反光交通标安放在施工里程区域内,再设置好临时护栏,并用彩棚瓦封闭单幅施工作业范围,用空压机拆除原桥梁外侧护栏,并切除外边板翼缘,凿毛切除面及边板湿接缝范围的外表面,再对原桥外侧边板进行植筋,植筋经粘接抗拔试验合格后,进行新桥梁板的架设。
拼接处中板与原桥外侧边板之间留出35cm宽、15cm高(跨径=6米)或者35cm宽、20cm高(跨径>6米)的湿接缝。
拼接前要对原桥进行全面仔细检测,确保原桥结构无任何问题后(如有结构隐患问题,及时拆除,采取补救措施),凿除原桥护栏80cm范围内桥面铺装砼,保留桥面铺装钢筋,再铺设加宽部分及拼接处的桥面铺装钢筋。
新桥建成后预压空置3~6个月时间,待新桥收缩、徐变基本完成后,再进行新老桥湿接缝混凝土的浇筑,湿接缝与新老桥连接处1.5m范围内的桥面铺装,待加宽部分桥面防水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采用UEA-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二次浇筑,以达到抗裂防渗目的。
(二)预应力T梁桥1.施工工艺设置临时护栏→凿除边板翼缘→植筋→预压空置→架梁→凿除原桥边缘砼→铺装2.施工要点及说明2.1在采取上述安全措施后,先设置临时护栏,拆除原桥梁外侧护栏,切除外侧现浇面板(宽55cm),并凿毛切开面,采用植筋技术在切除外侧现浇面板的部位横向植入钢筋,植入钢筋抗拔力经过检测满足抗拉设计强度要求后进行新桥的架设,包括加宽部分梁板的安装以及加宽桥纵向湿接缝的浇筑,在加宽桥架设完毕后将加宽桥预压空置3~6个月时间。
接着进行原桥与加宽桥横向连接部分拼接处理,将新边梁翼缘及桥面板高度范围内预埋钢筋与植入钢筋焊接,再将拼接处中梁与原桥外边梁之间设置60cm宽的湿接缝以及每孔7道现浇横隔板,拼接部分湿接缝、横隔板采用UEA-补偿收缩混凝土,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第一章绪论1.1公路桥梁拓宽的必要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交通运输事业迅猛发展,对我国公路工程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方面,全国高速公路网和省级道路网面桩着不断完善的需求,自1990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沈大高速(沈阳-大连)全线通车以来,截至2006年,我国已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达4.5万公里,然而这并不能满足现代交通发展的需求,预计到2020年时,这一数字将达到8.5万公里,图1.1.1为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方案fll,整体路网由七条首都放射线,九条南北纵线和十八条东西横线组成。
图1.1.1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方案图另一方面,已建成的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都面临着改建、扩建的迫切需要。
以高速公路为例,早期建成的高速公路中绝大部分为四车道,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及沿海发达地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发达地区交通量的增长速度几乎都在二位数以上,很多高速公路建成不久就出现了通行能力不足、服务水平下降的情况,急需改扩建。
而且,早期新建的高速公路路网地位突出,基本上属于经济发制约,因而不同结构形式、不同跨径的桥梁在拓宽时选择的拼接方式也会有所区别。
对于大桥和特大桥,进行拼接在技术上难度太大,一般情况下在旧桥边上单独新建一座桥梁,线路服从于桥梁相应设计;而一般大中小桥的拓宽,则是桥梁服从于线路设计,在旧桥单侧或两侧拼建新桥。
在桥梁拓宽时,为了使新旧桥梁竖向和横向刚度相匹配、变形相互协调,一般遵循新建结构与原桥同跨径布置、同结构形式的原则,新建结构应与原结构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材料特性。
若现有主粱是钢结构,新建主梁也采用钢结构,在考虑了新旧桥基础沉降和荷载作用带来的竖向变形差异,采取合理的构造措施后,两者之间可以很方便的实现刚性连接。
钢.混凝土组合粱桥在城市桥梁中也有一定的应用,混凝土桥面板与钢梁之问因温度和收缩徐变引起的变形差通过剪力键进行协调,作为整体的新桥主梁与原桥主梁之问也可以很好地实现刚性连接,图1.2.1为美国田纳西州某四跨连续组合曲线梁桥,在拓宽时通过在旧桥钢梁腹板和底板上钻孔、桥面板现浇实现了新旧桥主梁的整体刚性连接.图1.2.1美国Tennessee州某组合梁桥拓宽工程混凝土结构因其造价低廉、取材便利,在城市桥梁和公路桥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浅述新旧桥梁拼装技术及施工工艺摘要:结合工程实例浅述新旧桥梁拼装施工的技术及施工工艺,为新旧桥拼装施工提供一些经验。
关键词:新旧桥,拼装,施工技术,施工工艺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new and old bridge construction made light of the technology and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for the new old bridge is assembled to provide some experience.Key Words: new old bridge is, go all out outfi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1. 前言新旧桥的拼装关系着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因此,新旧桥的拼装技术和施工工艺对拼装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结合广东省某高速公路桥梁拓宽拼装施工,浅述桥梁拼装的技术和施工工艺,为拼装施工及拼装施工质量积累经验。
2.工程概况某桥梁是原京珠高速公路与京珠复线粤北段的拓宽工程,原桥为扩大基础柱式墩预制T梁桥,新桥为桩基柱式墩预制T梁桥,新旧桥均采用3×20m预制T梁。
桥梁在左侧9.35~8.60m不等幅拓宽,右侧4.5m等幅拓宽,桥头设10m 撘板及D80伸缩缝。
3. 施工技术该桥拼装采用先进行拼装部位的旧桥拆除及拼装施工,即在不破坏旧桥完整性及安全行车能力的前提下,拆除旧桥的防撞护栏、墩台帽梁T梁挡块及桥头撘板左右两侧边缘混凝土,然后进行现浇混凝土连接拼装,在T梁端、中横隔板处进行预应力张拉加固的连接方法进行拼装施工。
4. 拼装施工根据拼装施工技术分块进行拼装施工叙述。
4.1墩台帽梁T梁挡块拆除及拼装在新桥墩台帽梁施工前,先将旧桥的墩台帽梁拆除,并在新旧桥的帽梁结合处设置2cm的施工缝,并填塞沥青麻絮。
预应力混凝土新旧桥拼接设计车明升【摘要】该文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新旧桥拼接设计的过程,包括连接方式的选择,桥梁布孔优化,支承体系布置,减小收缩徐变影响的解决方案,以及施工监控和稳定措施.【期刊名称】《城市道桥与防洪》【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4页(P106-108,111)【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新旧桥拼接;设计;关键问题;应对措施【作者】车明升【作者单位】深圳市交通公用设施建设中心,广东深圳518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45.60 引言在新旧道路衔接、现况道路改造等工程中,常遇到新旧桥梁衔接的问题。
新桥设计时为了充分利用既有线路和减少对现有交通的干扰,需要采用和旧桥沿桥梁纵向进行拼接的设计方式。
这种设计需要选择适宜的连接方式、合理的跨径和支承方式,并对新、旧桥进行独立和整体计算分析,在施工中采取稳定和监控措施。
本文以深圳市丹平快速路东湖立交B匝道拼接段桥梁的设计为例,探讨预应力混凝土新旧桥拼接设计。
1 连接方法方式的选择新、旧桥在连接上有多种方式,总体可分为设置纵缝连接和刚性连接,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优缺点。
1.1 设置纵缝或者柔性连接设置纵缝或者柔性连接的方式,在新旧结构间留一条纵缝,桥面铺装连续。
考虑到新、旧桥梁的不均匀沉降差、收缩徐变差、预应力反拱等影响,在扩建时,新、旧桥梁在结构上采取分离的形式,即在桥梁拓宽后,桥梁上部结构之间不进行连接,而是采用了预留纵缝的方式,通过连续铺设沥青混凝土桥面的方式将纵缝覆盖。
这种连接方式要求结构跨径较小,相对挠度差较小,否则新旧桥间结构预留纵缝很快反射到桥面,在桥面纵向形成通缝,影响桥面美观和行车安全;并且新旧结构在连接处有明显的挠度差,在纵缝附近有啃边现象,造成纵缝宽度增加;桥面纵缝处的频繁维护工作给桥梁的正常运营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采用钢板包边和刚性路面可以解决啃边问题,但不能解决新旧桥挠度差的问题,而且高速行车时容易打滑,行车安全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