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4
第八章酸碱盐第一节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能导电的是()。
(A)蔗糖溶液(B)硝酸钾晶体(C)酒精(D)磷酸的水溶液9.下列物质不能电离出酸根离子的是()。
(A)NaOH (B)Fe2(SO4)3(C)Cu(NO3)2(D)MgCl210. 下列物质中不能电离出金属离子但属于盐的是()。
(A)HNO3 (B)NH4NO3(C)AgNO3(D)AlCl311.下列物质中含有氯离子的是()。
(A)液态氯(B)液态氯化氢(C)氯酸钾。
(D)食盐12.下列每组物质中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A)金刚石、氢氧化钙、硫酸美(B)食盐、蓝矾、生石灰(C)硫酸铁、纯碱、氯化铜(D)干冰、冰、高锰酸钾二、填空1.离子是带电的或。
离子所带电荷可根据它们在化合物中化合价来确定,如镁的化合价为,镁离子所带电荷数为。
2.氯化钠溶解在水里,产生了自由移动的和。
在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电性,溶液呈。
接通直流电源时带电离子向阴极移动,带电离子向极移动,因而氯化钠的水溶液能够导电。
3.氢氧化钠、氢氧化钡、氢氧化钾在水溶液中电离时所产生的全部是,它们都属于类,书写碱的化学式时注意氢氧根的数值与金属元素的数值相等。
4.盐酸、硫酸、硝酸电离时所生成全部是。
它们都属于类。
5.硝酸钠、硫酸钠、碳酸钾等在水溶液里都可电离出和,所以都属于类。
6.按其类别将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填在适当的横线上酒精、氢氧化铁、碳酸钾、硝酸、氧化铁、硫酸氢钾、胆矾、铝、金刚石、氧化钙、其中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的是;属于盐类的是;属于碱类的是;属于酸类的是。
7.写出下列物质在溶液里的电离方程式:盐酸氢氧化钡碳酸钠氢氧化钙硫酸铜硝酸8.填表(空白处写出相应的化学式)。
三、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微粒钾离子铵根离子铜离子银离子镁离子亚铁离子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硫离子氯离子硝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四、计算1.某正二价金属1克与适量稀硫酸完全反应后得到5克硫酸盐,求该金属元素的原子量。
《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教案一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3、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4、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实验探究课堂总结作业布置5、教学资源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酸、碱、盐溶液导电的原因,掌握电解质的概念,能区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学生能够了解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同感。
12 教学重难点121 重点酸、碱、盐溶液导电的原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22 难点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电离的过程,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
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酸、碱、盐溶液导电性的相关知识,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13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13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交流学习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思维碰撞。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与导电性有关的现象,如灯泡发光、电器工作等,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哪些物质的溶液能够导电?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
142 新课讲授讲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举例说明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调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原因。
介绍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讲解电离的概念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1.电解质(1)定义: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而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2)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对于电解质来说,只要符合“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其中一个条件即可,而对非电解质来说,却必须符合“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条件。
这是因为,对于大多数盐来说,它们都是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能电离出离子而导电。
但对于酸来说,它们一般是极性共价化合物,本身并不含有离子,在水溶液中只是由于水分子的作用而电离出离子,但在熔化状态下,却仍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并不能导电。
实际上,“能否导电”只是一种现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能否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3)电解质的判断方法:①定义法:从电解质定义出发,来判断物质是不是电解质。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②分类法。
从对物质的分类入手,来判断物质是不是电解质。
按树状分类法将物质分类如下:为了方便学们理解和记忆,我们把物质分成a、b、c和d四类,只有a是电解质,其它三类,b、c和d都不是电解质。
由上面的分类可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指化合物,铜、银、铁等金属能导电,但它们不是电解质,因为它们是单质而不是化合物;食盐水、稀H2SO4等能导电,但它们不是电解质,因为它们是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
(注: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③经验法。
从对某一类物质的认识经验入手,来判断物质是不是电解质。
对物质是不是电解质的问题,我们可利用下面经验规律来判断:酸、碱、盐是电解质,例如,NaCl、K2SO4、NaOH、纯H2SO4等酸、碱、盐类化合物都是电解质。
第 1 页 共 1 页 溶液的导电性
1、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了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 2SO 4)、硝酸(HNO 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 3·H 2O ) 盐是由金属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
2
、酸 氢离子 + 酸根离子 碱 氢氧根离子 + 金属离子 盐 金属离子 + 酸根离子
注意:盐酸是混合物,因为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3、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酸溶液中都有氢离子。
即酸的化学性质表现为氢离子的化学性质 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碱溶液中都有氢氧根离子。
即碱的化学性质表现为氢氧根离子的化学性质
4、酸性溶液:具有酸相似化学性质的溶液。
溶液中一定存在氢离子。
碱性溶液:具有碱相似化学性质的溶液。
溶液中一定存在氢氧根离子。
5、酸碱指示剂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考点四)
几种离子的检验: H + 变红
OH - 变红
Cl - 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
SO 42-
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
石蕊试液
酚酞试液 AgNO 3溶液 稀硝酸
BaCl 2溶液 或Ba(NO 3)2溶液 稀硝酸。
一. 教学内容: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二. 重点、难点:1. 从离子观点了解酸、碱、盐的概念2. 掌握盐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3. 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的变化三. 具体内容第一部分:溶液的导电性1. 溶液导电的原因2. 哪些溶液导电3. 通电与电离的关系4.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5. 溶液为什么呈电中性第二部分:酸、碱、盐的分类6. 酸、碱、盐的定义?重点强调什么?7. 盐的进一步分类?8. 酸、碱、盐中所含元素的特点?第三部分:盐酸9. 盐酸的物理性质10. 盐酸的化学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2)与金属反应(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4)与碱反应(5)与硝酸银溶液反应11. 复分解反应【典型例题】[例1] 用盐酸和酚酞的混合液浸过的滤纸,晾干后再涂上下列物质,其中不可能使滤纸变红的是( )A. 石灰水B. 食盐水C. 氢氧化钠溶液D. 石蕊试液答案:B解析:综合考察盐酸的化学性质。
[例2] 有A 、B 、C 、D 四瓶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向其中依次投入足量的ZnCO 3、2)(OH Zn 、Zn 、ZnO ,反应完成后,所得四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_。
答案:Zn>ZnO=ZnCO 3>2)(OH Zn解析:注意找到溶质和溶液分别的质量关系。
[例3] 下列物质肯定属于碱类的物质是( )A. 能电离出OH-的物质B. 水溶液呈碱性的物质C. 含有氢、氧两种元素的物质D. 溶于水时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物质答案:D解析:对碱的定义准确掌握。
[例4] 某溶液中含有Na+、Al3+、Cl-、SO42-,已知Na+、Al3+、Cl-的个数比为1:3:4,则Al3+和SO42-的个数比为()A. 1:2B. 1:3C. 1:1D. 1:4答案:C解析:根据溶液呈电中性的特点解题。
[例5] 物质M在水中发生如下电离:M == X2+ + 2Y-,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M一定不是酸B. X2+一定是金属离子C. Y-一定是OH-D. M一定属于盐答案:AB解析:掌握离子方程式中某些离子的特点。
科目化学年级初三文件 jiaoan181.doc标题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章节第八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关键词酸碱盐内容教学目的知识:通过酸、碱、盐溶液导电实验,了解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初步理解酸、碱、盐的概念。
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阅读的能力。
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重点难点书写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从电离观点理解酸、碱、盐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启发引导法。
教学用品仪器:低压直流电源、小灯泡、导线、盛待测物容器、石墨电极。
药品:盐酸、硫酸、硝酸、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碳酸溶液、硫酸镁溶液、氯化钡溶液。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复习提问]什么是电离?为什么氯化钠晶体不导电,而氯化钠水溶液却导电?思考、回答。
引起回忆,检查学生对电离概念的理解情况。
[演示实验]酸溶液的导电性课本P151(实验8-2)观察、记录,用离子观点解释,写出有关的电离方程式: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把学生兴奋点从宏观引入微观上来,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分析讨论]通过演示实验和电离方程式总结出什么是酸?分析、讨论、总结出酸的定义和组成特点。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板书]二、酸、碱、盐的电离1、酸理解记忆巩固理解概念,加深记忆。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做练习一做课堂练习一强调酸定义中的“全部”二字重要性。
[演示实验]碱溶液导电生课本P152(实验8-3)观察、记录、用离子观点解释,并写出有关的电离方程式: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微观想象能力。
[分析讨论]通过演示实验和电离方程式,总结出什么是碱?分析、讨论、总结出碱定义和碱组成上的特点。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板书]2、碱理解记忆巩固理解概念,加深记忆。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指导学生做练习二完成练习二强调碱定义的“全部”二字重要性。
第一节 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⒈ 通过溶液导电性实验,了解某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和电离的概念。
⒉ 从离子观点初步了解酸、碱、盐的概念,知道酸、碱、盐的组成,能判断酸、碱、盐。
⒊ 知道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二)能力目标⒈ 通过对电离的分析和认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⒉ 将常见的无机物按照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加以分类,培养学归纳总结的学习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酸、碱、盐概念的学习,加强对学生进行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从离子观点了解酸、碱、盐的概念。
三、探究过程第一课时【复习引入】现有下列物质:空气、铁、氯化钠、硝酸钾、石墨、干冰、蒸馏水、氢氧化钠、氢气、酒精、硫酸,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有机物的有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讲授】我们知道,现在世界上有二千多万种物质,要一种一种地加以学习、研究,那是不现实的。
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以类学习。
在第八章里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三类非常重要的化合物——酸、碱、盐。
我们先来研究一些溶液的导电性。
【演示】实验8—1 【观察】【归纳】NaCl ,KNO 3,NaOH ,H 3PO 4四种物质的固体都不导电,而它们的水溶液能导电;蔗糖、酒精的固体或水溶液都不能导电。
一、溶液的导电性⒈ 有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
【思考】为什么有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金属为什么能导电?)(分析)电流是由带电粒子的定向移动而形成的,金属中存在能够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所以金属能导电;能导电的溶液中也一定存在带电的粒子,那么,某些物质的溶液中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是怎样产生的呢:以NaCl 为例:⒉ 导电原因:在水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定向移动。
第一节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教案示例一重点:(1)电离。
(2)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难点: 教会学生根据宏观现象,进行微观本质的分析方法和逻辑推理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试验物质导电性的装置,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蔗糖固体,酒精,蒸馏水,氯化钠溶液,硝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磷酸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盐酸,硝酸溶液,硫酸溶液,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硫酸镁溶液,氯化钡溶液。
教学过程前面我们学习了溶液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我们来看一看溶液是否能导电。
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下实验现象。
1.溶液的导电性演示[实验8-1]试验下列物质的导电性实验: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蔗糖固体、酒精、蒸馏水。
[学生观察思考](1)电灯泡是否亮?(2)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回答,电流是怎么形成的?(3)氯化钠是哪种类型的化合物?它的组成微粒是什么?[演示实验]再把蒸馏水分别倒入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蔗糖固体,酒精等中配成溶液。
[学生观察思考]①电灯泡是否亮?②上述物质变成溶液后,为什么有的物质能够导电?有的物质仍不能够导电呢?(先小组讨论,后点拨释疑。
)[结论]电离:物质溶解于水后,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通过上面的学习,请同学们分析讨论:物质必须同时具备哪两个条件,才能导电?(目的:能力发展,思维延伸)[推论]必须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的微粒的物质才能导电。
电离常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2.电离方程式请同学们分析讨论:(1)离子所带电荷数和电性,与电离前它在化合物中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及正负性有何关系?(2)在电离过程中,原子团拆不拆开?(3)电离出的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有什么关系?(先小组讨论,后点拨释疑,得出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注意事项及下面结论)在能导电的溶液里,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和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
酸碱盐主要知识点一: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1:溶液的导电性:物质(化合物)能否导电溶液能否导电熔化状态物质能否导电食盐晶体食盐溶液熔化的食盐硝酸钾晶体硝酸钾溶液熔化的硝酸钾氢氧化钠晶体氢氧化钠溶液熔化的氢氧化钠蔗糖晶体蔗糖溶液熔化的蔗糖酒精溶液磷酸溶液2:(1):电流是而形成的,金属能导电的原因是。
(2):某些化合物的水溶液或熔化状况下能导电是因为存在着能(3):电离: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电离。
3:某些物质在水中发生电离时,形成能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______和______,它们所带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______,所以它们形成的溶液______电性。
4:写出硫酸铜、盐酸、硫酸钠、氢氧化钠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的电离方程式。
5:物质的导电性能:6:酸、碱、盐(1)酸HCl-HNO3-H2SO4-酸的定义:酸根离子所带的等于2:碱:KOH-Ba(OH)2-NaOH-碱的定义:在碱里氢氧根离子的数目3:盐:Na2CO3-MgSO4-BaCl2-Cu(OH)2-盐的定义:在盐中,金属离子所带的二:几种常见的酸(一):盐酸(HCl)盐酸是盐酸的物理性质:瓶口的白雾是什么?白雾是怎样产生的?说明浓盐酸具有什么性质?如何保存浓盐酸?敞口放置后的浓盐酸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有何改变?盐酸的化学性质:1:盐酸跟紫色石蕊、酚酞等物质的反应:紫色石蕊溶液遇盐酸变色,无色酚酞遇盐酸不变色2:盐酸跟活泼的金属反应,一般生成(现象为:有气泡生成,固体逐渐减小至消失或金属溶于酸)(1):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HCl-(2):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HCl-(3):镁和稀盐酸反应:Mg+ HCl-(4):铝和稀盐酸反应:Al + HCl -3:盐酸跟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反应,一般生成Fe2O3 + HCl -CuO + HCl -4:盐酸跟碱反应,一般生成(1):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2):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3):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Cl + Cu(OH)2-(4):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HCl + Ca(OH)2-(5):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HCl + Fe(OH)3-5:盐酸与某些盐反应,一般生成(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HCl -(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HCl -(3):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HCl -(4):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复分解反应盐酸的用途(二):硫酸(H2SO4)浓硫酸(1)浓硫酸具有哪些物理性质?(2)浓硫酸具有哪些特性?①吸水性(可做干燥剂)②脱水作用(使某些物质碳化)③溶解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学习目标1、了解某些化合物溶于水后,能导电的原因;2、了解电离的概念,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3、从离子的观点理解酸、碱、盐的概念。
知识讲解1.电流形成的原因是带电粒子的定向移动。
在金属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电子,所以金属能导电。
由此可推知能导电的物质中必须有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
如果一种物质中存在着带电粒子,但这些带电粒子不能自由移动,那么它也不能导电。
2.一些化合物(如酸、碱、盐)溶于水,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离子,这个过程叫电离。
这样我们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食盐固体不导电,而食盐水却可以导电的原因了。
这主要是因为在食盐()固体中,虽然存在带电的和,但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固体不导电;当食盐溶于水中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原来紧密排列的和被解离开,可以自由移动了。
如果接通电源,这些带电的离子就会定向移动。
从而可以形成电流一导电了。
所以,物质的水溶液导电的原因是在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显然,一些化合物的电离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自然产生的,跟是否通电无关。
溶于水电离后,整个溶液仍是电中性。
3.电离的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
书写方法①正确写出该物质的化学式。
(尊重事实,用化合价检查正误)②离解通常发生在正价与负价元素(或原子团)的连接处。
③离子所带电荷数与该离子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数值相同,“+”、“-”号相同,写出离子符号。
(一般原子团电离时不解离,不拆开)。
④配平:在离子符号前填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使电离方程式左、右两侧的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⑤一般难电离(难溶于水)的物质不写电离方程式。
(要求熟记书后的溶解性表)4.一些物质的电离方程式如下:5.酸、碱、盐的电离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酸=+酸根离子(由氢和酸根组成)电离生成的的个数=酸根离子所带电荷数特点:阳离子只有,这是判断依据。
第八章酸、碱、盐第一节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本节课属于第八章酸、碱、盐中的第一节,而第八章是在讲授了氧、氢、碳、铁、溶液、化学用语、化学计算、物质结构初步知识之后,对前面所接触的物质的系统地分类。
本节课从各种化合物的导电性实验引入,形成了电离概念,同时引出了酸、碱、盐的电离和定义。
【指点迷津】在学习本工时,要通过溶液导电性实验,了解某些化合物的干燥晶体不导电,溶于水时可导电。
同时要从化合物水溶液能导电的现象入手,了解电离。
在学习电离知识的基础上,从离子观点建立起酸、碱、盐的概念。
在学习以上知识的同时,还应能用电离方程式正确描述酸、碱、盐的电离。
本节重点:①电离;②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本节难点:从离子观点理解酸、碱、盐的概念。
二、学海导航【思维基础】1.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1)导电原因:酸、碱、盐在溶于水时,产生了能自由移动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2)物质的导电性2.电离及电离方程式物质溶解于水时,离解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电离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如:(NH4)2SO4=2NH4++SO42-,Ba(OH)2=Ba2++2OH-注意:正负电荷相等,所以溶液不显电性。
3.酸、碱、盐(1)酸的特征是只能电离出一种阳离子──H+H2SO4=2H++SO42-(酸)NaHSO4=Na++H++SO42-(不是酸)(2)碱的特征是只能电离出一种阴离子──OH-Ca(OH)2=Ca2++2OH-(碱)(3)盐的特征是只要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即可:KClO3=K++ClO3-KHSO4=K++H++SO42-【精典题解】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金属铜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B.食盐溶液和烧碱溶液都能够导电,所以食盐溶液和烧碱溶液都是电解质。
C.硫酸钠晶体不导电,所以硫酸钠不是电解质。
D.硝酸钾水溶液能导电,是由于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
第八章 酸、碱、盐
§8—1 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 (2节时)
【目的要求】: 1. 通过溶液导电性实验,了解某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和电离
的概念;
2.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概念;
3. 学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重、难点】: 1.溶液导电的原因和电离的概念;
2.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概念;
3.书写电离方程式。
【教学方法】: 实验引导,分析讲解,总结归纳,练习巩固
【教具】: 溶液导电性实验装置一套
【教学过程】:
● 复习引入:回忆物质的分类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 混合物
将下列物质分类,对号入座填入上图: ⑴空气 ⑵氧气 ⑶二氧化碳 ⑷硫酸 ⑸水 ⑹锌 ⑺氯化钠 ⑻硫酸铜 ⑼碳酸钙 ⑽磷 ⑾氢氧化钠 ⑿氧化镁
● 引言:本章研究酸、碱、盐,什么叫酸、碱、盐?我们先了解物质的导电性。
● 演示实验:酸、碱、盐、酒精、蔗糖、水等物质的导电性实验
● 结论: 除金属外的固体一般不导电,但
某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且导电能力不同。
某些物质的水溶液不能导电。
● 引问:为什么除金属外的固体一般不导电为什么有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而 有些不能呢?电流形成的条件是什么?什么叫电离?
单质 化合物 纯净物 物质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150页
●分析讲解:以氯化钠的电离为例
在水分子作用下
NaCl(固体) Na+(水合) + Cl-(水合)
离子不能自由移动离子能自由移动
不导电能导电
结论:某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水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电离:物质在水溶液中离解成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与是否通电无关)
●小结:判断物质能否导电的依据:
看物质是固体:除金属外一般不导电(不管物质中有无离子)
液体: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如:酒精、蔗糖等)
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如:酸碱盐溶液)●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氯化钠固体能导电,因为存在离子。
2.氯化钾固体中没有离子,所以不导电。
3.酒精不导电是因为酒精里的离子不能自由移动。
4.硫酸溶液能导电是由于硫酸溶液中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
5.金属能导电是因为金属里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6.氯化氢分子中有H+和Cl-,在水溶液中有自由的H+和Cl-,所以能导电。
7.硫酸铜溶液只有在通电时才能发生电离。
●引问:如何表示物质的电离呢?
●讲解: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氯化钠、硫酸和氢氧化钠为例)
●投影: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1)写:正确写出化学式。
(2)拆:离解发生在正价与负价元素(或原子团)之间的连接处;
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与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相同;
原子团不能拆开;不溶于水的物质写不出电离方程式。
(3)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是否相等来检查离子方程式的正
误。
●练习:1.写出MgCl2 HCl Ca(OH)2 Al2(SO4)3 M(OH)n的电离方程式。
2.下列电离方程式是否正确?错的请更正。
KNO
3 == K + NO
3
2-
NaOH == Na+ + O2- + H+ Ba(OH)
2
== Ba2+ + OH-
Ba(OH)
2 == Ba2+ + (OH)
2
-
+1 -2
Na
2CO
3
== Na + CO
3
3.《掌握化学》233/3
(第二节时)
●复习引入:《掌握化学》234/1 ;238/4
●引问:分别观察三组物质的电离方程式,从名称、化学式和电离出的离子有
何特点?(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讲解:酸、碱、盐的概念及用通式表示电离方程式
酸 = m H+ + 酸根离子
碱 = 金属离子 + m OH-
盐 = 金属离子 + 酸根离子
●提问:1.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一定是酸吗?如:NaHSO4 = Na+ + H+ + SO42-
酸根离子一定是原子团吗?如:氯化钠中的氯离子
2. 《掌握化学》235-236
●练习:《掌握化学》237-238
●常识性介绍:生活中的酸、碱、盐
醋酸、胃酸、乳酸、柠檬酸、果酸
熟石灰、氢氧化铝(胃药)、烟碱(尼古丁)、金鸡纳碱(奎宁)
食盐、纯碱、石膏
【板书设计】:
一.溶液的导电性
1.某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水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2. 判断物质能否导电的依据:
看物质是固体:除金属外一般不导电(不管物质中有无离子)
液体: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如:酒精、蔗糖等)
有离子且能自由移动,能导电(如:酸碱盐溶液)
3.电离:物质在水溶液中离解成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注意:电离是在物质溶于水时就发生的过程,与通电与否无关.
4.电离方程式:
书写方法:
(1)写:正确写出化学式。
(2)拆:离解发生在正价与负价元素(或原子团)之间的连接处;
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与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相同;
原子团不能拆开;不溶于水的物质写不出电离方程式。
(3)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是否相等来检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二.酸、碱、盐的电离
1.酸:酸 = m H+ + 酸根离子
2.碱:碱 = 金属离子 + m OH-
3.盐:盐 = 金属离子 + 酸根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