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钢厂润滑油检测和更换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常用工业用油换油技术标准1 主体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L-CKC、L-CKD工业闭式齿轮油;L-HM抗磨液压油;L-TSA汽轮机油;油膜轴承油;轻负荷回转式压缩机油;其他形式压缩机油;一般轴承用油等使用过程中的定期质量跟踪和监控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换油指标。
1.2本标准规定了油液检测的取样方式和换油方法。
1.3 在用的国际品牌油品的换油指标,根据使用设备的实际情况参考本标准实施质量跟踪和监控以及换油。
2 引用标准NB/SH/T0586-2010 工业闭式齿轮油换油指标SH/T0599-1994(2003年确认) L-HM抗磨液压油换油指标SH/T0636-1996(2003年确认) L-TSA汽轮机油换油指标SH/T0538-2000 轻负荷回转式空气压缩机油换油指标GB/T260 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GB/T264 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GB/T265 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GB/T268 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康氏法)GB/T511 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GB/T3536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测定法(克里夫兰开口杯法)GB/T5096 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GB/T6540 石油产品颜色测定法GB/T8926 用过的润滑油不溶物测定法GB/T11143加抑制剂矿物油在水存在下防锈性能试验法GB/T11144 润滑油极压性能测定法(GB/T11144-2007)3 技术内容3.1技术要求3.1.1 工业闭式齿轮油工业闭式齿轮油主要指集团公司使用较广泛的L-CKC中负荷、L-CKD重负荷极压齿轮润滑油。
其换油指标和试验方法见表1:表1 工业闭式齿轮油换油指标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项目L—CKC换油指标L—CKD换油指标试验方法外观、气味异常1)异常1)目测运动粘度*(40℃)变化率%超过+15或一20 +15或一20 GB/T265水分(质量分数)/%大于0.5 0.5 GB/T260 机械杂质(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0.5 0.5 GB/T511 铜片腐蚀* (100℃,3h)/级大于或等于3b 3b GB/T5096 梯姆肯OK值*/N 大于或等于133.4 178 GB/T11144 酸值增加/(mgKOH/g)大于或等于- 1 GB/T7304 铁含量/(mg/kg)大于或等于- 200 GB/T17476备注:1)外观异常是指使用后油品与新油颜色相比变化非常明显(如油颜色由淡黄色或淡棕色等变为黑色)或油品中能观察到明显且较多的油泥状、颗粒状、纤维状物质等,油液呈乳化状、不透明;油液有异常明显的臭味。
润滑油脂的性能及其测试方法润滑油脂的性能是润滑油脂的组成及配制工艺的综合体现。
润滑油脂性能的测试不但在生产上和研究工作上有决定性的意义,而且在使用部门对润滑油脂的选用和检验上也是必不可少的。
润滑油脂性能的测试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在实验室评价润滑油脂的理化性能。
试验方法必须有代表性、简单和快速。
(2)模拟试验。
将润滑油脂润滑的特定机械部件在标准化的试验条件下(如温度、速度、载荷等)进行试验。
所选用的试验条件尽量能模拟实际使用情况。
(3)台架试验。
将内燃机油在选用的发动机上按标准化条件进行一定时间的运转后评定其性能。
发动机台架试验的结果是判定内燃机油质量等级的依据,对于内燃机油特别重要。
常见的模拟试验(1)四球试验机模拟试验(Four ball) 四球试验机模拟试验可以测定润滑油脂的减摩性、抗磨性和极压性。
减摩性用摩擦系数“f”表示;抗磨性用磨痕直径“d”表示;极压性用最大卡咬负荷“PªB”和烧结负荷“PªD”表示。
国标准试验方法有GB/T 12583润滑剂承载能力测定法、SH/T 0189润滑油磨损性能测定法、SH/T 0202润滑脂四球机极压性测定法、SH/T 0204润滑脂四球机磨损性测定法。
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ASTM D 2783润滑油极压性测定法、ASTM D4172润滑油抗磨性测定法、ASTM D2596润滑脂极压性测定法、ASTM D2266润滑脂抗磨性测定法。
(2)梯姆肯(Timken)试验机模拟试验梯姆肯试验机模拟试验评定润滑油脂的抗擦伤能力,用OK值作为评定指标。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有GB/T 11144润滑油脂极压性测定法。
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ASTM D2782润滑油极压性测定法、ASTM D2509润滑脂极压性测定法。
(3)法莱克斯(Falex)试验机模拟试验法莱克斯试验机模拟试验可以评定润滑剂的极压性和抗磨性,以试验失效(发生卡咬)时的负荷作为评定指标。
润滑油检测标准润滑油的检测标准通常包括多个方面,以确保其质量、性能和适用性。
以下是一些润滑油检测可能涉及的主要标准:1.粘度:粘度是润滑油的一个关键性能指标。
不同的机械系统和操作条件可能需要不同粘度的润滑油。
ASTM D445是衡量润滑油粘度的标准。
2.清洁度:清洁度是指润滑油中的杂质和污染物的含量。
ASTMD2276等标准可用于评估润滑油的清洁度。
3.氧化安定性: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因氧化而降解,影响其性能。
氧化安定性测试,如ASTM D943,用于评估润滑油的抗氧化性能。
4.耐磨性:润滑油需要具有良好的耐磨性,以保护机械部件。
ASTM D4172等标准可用于评估润滑油的耐磨性能。
5.腐蚀抑制:一些润滑油可能包含腐蚀抑制剂,以防止金属部件受到腐蚀。
ASTM D665等标准可用于测试润滑油的腐蚀抑制性能。
6.水分含量:润滑油中的水分含量应该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以防止对机械系统的不利影响。
ASTM D1744等标准可用于测定润滑油中的水分含量。
7.闪点和燃点:闪点和燃点是润滑油在高温下的燃烧性能指标。
ASTM D92和ASTM D93等标准可用于测试润滑油的闪点和燃点。
8.抗乳化性:对于一些应用,如润滑油在水中的应用,抗乳化性能是一个关键指标。
ASTM D1401等标准可用于评估润滑油的抗乳化性能。
这些标准由ASTM(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和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用于确保润滑油的质量和性能符合特定的要求。
在进行润滑油检测时,通常使用这些标准中的一些或全部,具体取决于润滑油的用途和规格。
常用润滑油更换标准车用汽油机油换油指标一、换油指标 达到下列其中一项指标即应换油。
项 目 换油指标 试验方法运动粘度(100℃)变化率 超过±25% GB265 或SY2409水分 >0.2% GB260开口闪点 <180℃ GB267酸值增加值 >2.0 mgKOH/g SY2454铁含量 >250ppm SY2662正戊烷不溶物 >2.0%用同一种试验方法测定结果进行计算。
铁含量测定允许用原子吸收光谱和直读式发射光谱测定。
二、 注意事项:(1) (1) 采样应在发动机处于热状态怠速运转时,从发动机主油道取样。
无法在主油道取样的,可在发动机熄火后5min从油底壳放油孔处取样。
(2) 采样前不得向机油箱内补加新油。
(3) 每次采样量不得过多,以足够分析项目使用数量为准。
(4) 采样容器要清洁,无水杂。
汽车柴油机油换油指标一、换油指标 达到下列其中一项指标即应换油。
项 目 换油指标 试验方法运动粘度(100℃)变化率 超过±25%~-15% GB265酸值 < 2.0 mgKOH/g GB264不溶物石油醚不溶物 苯不溶物 > 2.5%> 1.5% SY2667铁含量 > 400 ppm SY2662二 、注意事项:(1) 必须在补加新油前,热车状态怠速运转下,在机油主油道通往空气压缩机处取样400ml左右。
推荐换油周期的里程,仅作为无油品分析手段下时按质换油的过渡过程。
拖拉机柴油机油换油指标一、换油指标 达到下列其中一项指标即应换油。
项 目 换油指标 试验方法运动粘度(100℃)变化率 超过±35%~-25% SY 2409及SY 2454酸值 > 2.0 mgKOH/g碱值 < 1 mgKOH/g SY 2455水分 < 0.5% GB 260不溶物石油醚不溶物 苯不溶物 > 3% > 1.5%二、 注意事项:(1) 采样应在柴油机热车怠速工况下和补加新油前。
润滑油检测标准润滑油是机械设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能够降低摩擦、减少磨损、冷却和密封,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然而,随着机械设备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对润滑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制定润滑油检测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润滑油的粘度是一个重要的检测指标。
粘度是润滑油的流动性能,它直接影响着润滑油在设备运行中的润滑效果。
因此,粘度的检测是非常必要的,一般采用粘度计来进行测试。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设备的工作条件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润滑油粘度等级,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其次,润滑油的耐磨性能也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检测指标。
耐磨性能直接关系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性。
常见的润滑油耐磨性能测试方法包括四球摩擦试验、滑动轴承试验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评估润滑油在高温、高压、高速等极端工况下的性能表现,为用户提供合适的润滑油选择参考。
此外,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检测指标。
随着设备运行时间的增加,润滑油会受到氧化、沉积等影响,从而降低其使用寿命和性能。
因此,通过氧化安定性测试可以评估润滑油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抗氧化能力,以及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最后,润滑油的清洁性能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检测指标。
清洁性能直接关系到设备的清洁程度和维护周期。
一般来说,清洁性能测试可以通过离心沉淀法、沉积物测定法等来进行。
这些测试可以评估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对设备的清洁程度影响,为用户提供合适的润滑油选择建议。
综上所述,润滑油检测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润滑油粘度、耐磨性能、氧化安定性和清洁性能等指标的检测,可以为用户提供合适的润滑油选择参考,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润滑油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为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提供有力保障。
冶炼厂设备点检、巡检、润滑评比标准为了更好的维护、保养好设备,更好的履行设备点检,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特制定如下评比标准:1、设备记录情况包括设备点检、巡检记录,设备运行记录,设备台账等。
2、设备点检效果真实情况3、设备发现问题的处理情况4、设备维护的四项要求:4.1、整齐:即工具、工件和附件放置整齐,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线路管道完整。
4.2、清洁:即设备的内外清洁,各活动面、丝杆、齿轮、齿条无油污、无碰伤、无泄漏,渣物除净。
4.3、润滑:即按时加(换)油,油质符合要求,油具、油杯、油毡、油线清洁齐全,油标明亮。
4.4、安全:即实行定人定员交接制度,熟悉设备结构,遵守操作规程,精心保养,防止事故。
5、设备润滑工作的“五定”5.1、定点:确定设备的润滑部位,润滑点,明确规定加油方法,设备操作人员及维修工均应熟悉各供油部位。
5.2、定质:正确确定设备各润滑部位、润滑点加什么牌号的润滑剂。
油料应有检验合格证,如系掺配代用油料,应符合有关规定。
润滑装置、油路及器具应保持清洁完好。
5.3、定量:确定设备各润滑部位的加油数量,做到计划用油、合理用油、节约用油。
5.4、定期:确定设备各润滑部位及润滑点的加油间隔期。
根据设备运行及油质情况,合理地调整加油、换油周期,以保证正常润滑。
5.5、定人:确定设备由谁负责加油、换油,明确润滑工作的责任者,定期换油应做好记录。
6、设备保养,每天做到五勤6.1、勤看:看有无松动部位,有无不正常的振动,有无跑冒滴漏,仪表有无不正常指示。
6.2、勤听:听有无不正常声音。
6.3、勤摸:手摸各轴、瓦、减速器、电机等有无过热现象。
6.4、勤清:对设备经常搞清洁工作,保持设备各部位清洁美观。
6.5、勤测:对需要定期监测的部位,要保持定时监测。
7、电气控制设备除每天检查外,每隔10天至15天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电气开关是否灵活可靠,有无松动螺丝,接触点是否良好,仪表指示是否正确,警报器是否有效等,并经常进行清洁除尘。
润滑油检测指标润滑油是机械设备中常用的润滑材料,它能够减少机械运动部件的摩擦和磨损,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润滑油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寿命,因此润滑油检测指标成为了评价润滑油质量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润滑油检测指标。
1. 黏度黏度是润滑油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润滑油的流动性和粘附性。
黏度过高会导致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无法充分润滑,造成摩擦增大和能量损失;而黏度过低则会导致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无法形成足够的润滑膜,无法有效减少摩擦和磨损。
因此,润滑油的黏度应根据机械设备的工作条件和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
2. 温度指标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会受到高温和低温的影响,因此润滑油的温度指标也是润滑油检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温下,润滑油会发生氧化和分解,失去润滑性能;低温下,润滑油的流动性会降低,无法达到预期的润滑效果。
因此,润滑油的温度指标应能够满足机械设备的工作温度范围,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低温流动性能。
3. 抗氧化性能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会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受到氧化的影响。
氧化会使润滑油产生沉淀物和酸性物质,导致润滑油的性能下降,甚至对机械设备产生腐蚀。
因此,润滑油的抗氧化性能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抗氧化性能好的润滑油能够有效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4. 清净分散性能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不仅要起到润滑作用,还要具备清洁作用。
清净分散性能是指润滑油对机械设备中的杂质和污染物的分散和清除能力。
清净分散性能好的润滑油能够有效防止机械设备的积碳和沉淀物的产生,保持机械设备的清洁和良好的工作状态。
5. 极压抗磨性能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极压抗磨性能,以保护机械设备中的摩擦副和机械零件。
极压抗磨性能好的润滑油能够有效降低机械设备的磨损和损坏,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6. 氧化安定性能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长期使用会产生氧化反应,使润滑油发生变质和降解。
氧化安定性能是指润滑油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化学性质和性能。
某钢铁有限公司编号:6-JA-LG-194 炼钢厂设备点检润滑标准编制:李审核:1批准:1润滑、点检标准目录混铁炉设备1、维护人员点检,维护的规定1每日检查一次混铁炉倾动,卷扬重点部位如下:2减速机转动时有无噪音,轴承有无噪音,轴承有无杂音。
3电机工作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声音。
4闸瓦工作是否正常,如发现瓦间隙不正常,应给予调整。
5齿接头、底角螺栓是否松动。
6钢绳有无严重磨损,有无断股,卷筒钢绳压板螺栓有无松动。
7每周检查一次混铁炉润滑,重点部位如下:8润滑泵工作是否正常,油桶是否有油。
9分配器是否畅通,油路是否畅通。
设备点检标准转炉倾动润滑系统维护人员点检、维护的规定点检的规定1维护人员点检必须按照点检标准以及点检卡上的内容逐条认真检查确认,并认真填写记录。
2点检中发现的问题在点检人员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要立即采取措施或处理。
处理不了的问题应及时上报,以便及时安排处理。
维护的规定1 每班对油位油压过滤器压差及污染指示器进行检查,保持其处于正常状态。
2新加油时,必须采取用过滤机进行过滤。
设备点检标准散装料系统维护人员点检,维护的规定1振动电机工作是否正常,减速机有无异常声音,是否缺油。
2各种辊子及滚筒转动是否自如。
3皮带有无裂纹和破口。
4电液插板阀开启是否自如。
5布料小车工作是否正常。
转炉本体设备设备维护规程(1) 检查水冷部分的冷却水进出口是否畅通,以免断水烧坏。
(2)炉口结渣应经常清除,以防碰坏烟罩。
(3)经常检查炉壳是否有裂纹或开焊现象,如有,待停炉后应立即处理。
(4)检查电机运转情况,电压、电流、绝缘电阻是否符合要求。
(5)检查制动器动作是否可靠,制动轮间隙在0.7-1mm间且无损伤。
闸瓦磨损是否在规定范围(超过原厚度的1/2应更换),检查各部销、轴的松动、磨损情况。
(6)检查接手的柱销磨损情况,是否需要更换。
(7)在转炉回转时,注意监听一次减速机、二次减速机、托圈耳轴及各部轴承有无正常响音?如有异常,应监护运行或立即停车检查修理。
润滑油的五项指标是机械杂质、闪点、粘度、水分、碱值和中和值。
一、机械杂质
机械杂质是指存在于润滑油中不溶于乙醇、汽油和苯等溶剂的或胶状悬浮物。
检测目的:能定量检测润滑油中的污染颗粒的数量和污染等级;对于精密的液压系统,固体颗粒污染将加剧控制元件的磨损;对于透平系统,固体颗粒污染将加剧轴承等部件的磨损。
二、闪点
在粘度相同情况下,闪点越高越好。
检测目的:闪点是一项安全指标。
闪点可以用来判断油品馏分组成的轻重;闪点是油品的安全指标;闪点可以检测润滑油中混入的轻质燃料油。
三、粘度
粘度是流体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用于衡量油品在特定温度下抵抗流动的能力。
在不加任何添加剂前提下,粘度越大,流动性越差,油膜强度越高。
检测目的:粘度指数检测主要用于新油的质量验收,对使用过的旧油无多大检测意义,由于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大。
因此为了保持设备摩擦之间拥有足够的油膜,当环境温差大,润滑油温度变化大的设备都要求使用有较高粘度指数的油品。
四、水分
润滑油中水分存在,就会破坏润滑油形成的油膜,使润滑效果变差。
检测目的:水分会促使油品乳化,降低油膜强度,产生异常磨损,水分能促使油品氧化,增加油泥,恶化油质,甚至加速有机酸对金属的腐蚀。
水分能使油种添加剂发生水解反应而失效,产生沉淀发生堵塞,使油路不能正常循环供油。
润滑油检测国家标准
首先,润滑油检测国家标准对润滑油的基本性能进行了规定。
包括润滑油的黏度、闪点、凝固点、蒸发损失、氧化安定性等指标,这些指标是评价润滑油性能优劣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全面了解润滑油的使用性能,确保其在工业生产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其次,润滑油检测国家标准对润滑油中有害杂质的限制也做出了规定。
例如,对润滑油中的水分、机械杂质、灰分、硫含量等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以保证润滑油的纯净度和稳定性。
这些有害杂质如果超出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将会对机器设备造成损害,甚至影响生产安全。
另外,润滑油检测国家标准还对润滑油的防锈性能、抗乳化性能、抗泡性能等进行了规定。
这些性能直接关系到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提高机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延长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这些性能进行严格的检测和监控,可以有效保障润滑油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润滑油检测国家标准还对润滑油的包装、标识、贮存和运输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以确保润滑油在整个生产流程中都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监管。
只有在生产、贮存、运输的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才能够保证润滑油的质量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润滑油检测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工业生产的安全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测和监管,才能够确保润滑油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从而保障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生产安全。
因此,各相关部门和企业都应该高度重视润滑油检测国家标准的执行,加强对润滑油质量的监控和管理,共同维护工业生产的正常秩序。
轧钢设备的润滑管理轧钢设备是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其润滑管理对于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润滑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根据设备的使用条件和特点,选用适宜的润滑剂,采用适当的润滑方式,实施可靠有效的润滑控制和监测,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1.润滑剂的选择润滑剂的选择要根据设备的使用条件和特点进行评估,确定最适合的润滑剂。
一般来说,常见的轧钢设备润滑剂有液态润滑油、固态润滑脂、润滑膏等。
润滑油的使用范围更广,能够满足高速、高负荷、高温、低温等不同条件下的润滑要求。
而润滑脂和润滑膏则适用于需要精密润滑的轻载、低速设备。
轧钢设备的润滑方式通常分为滴注润滑、喷射润滑和浸润润滑三种。
其中滴注润滑适用于小型设备和低速轴承的润滑;喷射润滑适用于高速轴承和传动链的润滑;浸润润滑适用于长时间运行的设备或不易进行润滑的设备。
3.润滑控制和监测润滑控制和监测是润滑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通过对轧钢设备的润滑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发现润滑异常情况并进行及时处理,可以避免设备因润滑不良而发生故障。
润滑控制和监测包括润滑剂的质量控制、润滑剂的供应控制、润滑剂的注入量控制等。
4.润滑维护润滑维护是润滑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主要是对设备的润滑条件和润滑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润滑剂的残量、润滑剂的污染情况、润滑状态的变化等。
对于润滑剂数量不足、污染严重等情况,需要及时更换润滑剂。
综上所述,轧钢设备的润滑管理是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通过合理选择润滑剂、选择适当的润滑方式、实施润滑控制和监测、定期检查和维护,可以有效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润滑油检验标准润滑油是一种在机械设备中常用的润滑剂,它能减少运动表面的摩擦和磨损,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为了确保润滑油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常常需要进行润滑油的检验。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润滑油检验标准。
1.动力黏度标准(ASTM D445):动力黏度指润滑油在不同温度下的黏度。
通过测定润滑油在不同温度下的黏度,可以判断其在不同工作环境中的流动性能。
ASTM D445是动力黏度的国际标准,涵盖了润滑油的黏度测定方法。
2.渗透性标准(ASTM D5293):渗透性指润滑油在一定压力下渗入固体材料中的能力。
通过测定润滑油在标准条件下的渗透性,可以评估其在机械设备中的密封性能和润滑效果。
ASTM D5293是渗透性的国际标准,定义了渗透性测试方法和评估标准。
3.闪点标准(ASTM D92):闪点指润滑油在加热条件下开始产生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并能发生瞬间燃烧的最低温度。
通过测定润滑油的闪点,可以判断其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ASTM D92是闪点的国际标准,规定了闪点测试的方法和评估标准。
4.酸值标准(ASTM D664):酸值反映了润滑油中酸性物质的含量,通常用来评估润滑油中杂质的程度。
高酸值可能会导致润滑油的酸腐蚀性增加,从而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ASTM D664是酸值的国际标准,定义了酸值测试方法和评估标准。
5.粘温系数标准(ASTM D2270):粘温系数指润滑油黏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
通过测定润滑油在不同温度下的黏度,可以评估其在不同工作温度下的润滑性能。
ASTM D2270是粘温系数的国际标准,规定了粘温系数测试的方法和评估标准。
6.残留物标准(ASTM D4870):残留物指在润滑油中残留的金属和其他杂质。
通过测定润滑油中的残留物含量,可以判断其纯净度和适用性。
ASTM D4870是残留物的国际标准,定义了残留物测试方法和评估标准。
除了上述列举的标准外,还有许多其他润滑油检验标准,如氧化安定性、水分含量、氧化抗性等。
润滑油检测和更换标准一.设备中使用的润滑油应定期检测润滑油定期检测对设备的润滑故障采取早期预防和对已发生的润滑故障采取科学的处置对策,分析润滑故障的表现形式和原因、对润滑故障进行监测和诊断。
及时换油且应推行定期查,按状态维修或换油的办法,与维修体制一样,变定时为按状态(按质)换油,加强定期的检查和测试是十分必要的。
二.油品检测指标的相关说明1. 理化指标检测:比如粘度、水分、酸值、抗乳化、闪点、机杂、腐蚀、抗氧化稳定性等等,与标准对比即可。
[粘度]:粘度增加可能是基于油品的氧化,不溶物含量增高,高粘度油品或水分的渗入。
粘度降低可能是基于低粘度油品,水,冷剂或燃料的渗入;或是油品内高分子聚合物受剪切力而产生变化。
[闪点]:闪点降低显示油品被燃物所稀释,或是油品过高温度而裂化。
[不溶物]:戊烷不溶物显示油品里固体物质的总含量,包含有机物和无机物。
甲苯能溶解大部分的有机物质,故此甲苯不溶物只包含污垢沙粒,磨损金属微粒及未燃烧碳屑。
戊烷与甲苯不溶物的差额代表胶质及氧化物的含量。
通常戊烷不溶物超越某一限额时才量度甲苯不溶物。
[颜色]:在极短时期内油品颜色变深显示油品被污染或开始被氧化。
[水分]:油品中有水显示系统穿漏或空气中的水分凝结。
水分会引起腐蚀和氧化,亦会使油品乳化。
故此应以离心法,隔滤法或真空处理清除。
[酸性及碱性]:酸碱度(pH)—pH增高代表渗入了碱性油品。
pH降低代表油品开始变酸。
[总酸值(TAN)]:油品的总酸值是量度因氧化而产生酸性物质的指标。
[总碱值(TBN)]:总碱值增高,可能是被另一种含碱量高的油品污染所造成。
总碱值降低,可能是因为高碱度添加剂的损耗,用于中和酸性的燃烧及氧化产物,或被渗入的水分冲走。
金属元素分析用于验明污染情况,证实添加剂的含量及显示机件的磨损状2磨屑检测:依据《Pall油液污染检测仪说明》操作检测。
三.油品更换的标准合理的换油周期必须首先以保证对机械设备提供良好的润滑为前提。
润滑油检测和更换标准
一.设备中使用的润滑油应定期检测
润滑油定期检测对设备的润滑故障采取早期预防和对已发生的润滑故障采取科学的处置对策,分析润滑故障的表现形式和原因、对润滑故障进行监测和诊断。
及时换油且应推行定期查,按状态维修或换油的办法,与维修体制一样,变定时为按状态(按质)换油,加强定期的检查和测试是十分必要的。
二.油品检测指标的相关说明
1. 理化指标检测:比如粘度、水分、酸值、抗乳化、闪点、机杂、腐蚀、抗氧化稳定性等等,与标准对比即可。
[粘度]:粘度增加可能是基于油品的氧化,不溶物含量增高,高粘度油品或水分的渗入。
粘度降低可能是基于低粘度油品,水,冷剂或燃料的渗入;或是油品内高分子聚合物受剪切力而产生变化。
[闪点]:闪点降低显示油品被燃物所稀释,或是油品过高温度而裂化。
[不溶物]:戊烷不溶物显示油品里固体物质的总含量,包含有机物和无机物。
甲苯能溶解大部分的有机物质,故此甲苯不溶物只包含污垢沙粒,磨损金属微粒及未燃烧碳屑。
戊烷与甲苯不溶物的差额代表胶质及氧化物的含量。
通常戊烷不溶物超越某一限额时才量度甲苯不溶物。
[颜色]:在极短时期内油品颜色变深显示油品被污染或开始被氧化。
[水分]:油品中有水显示系统穿漏或空气中的水分凝结。
水分会引起腐蚀和氧化,亦会使油品乳化。
故此应以离心法,隔滤法或真空处理清除。
[酸性及碱性]:酸碱度(pH)—pH增高代表渗入了碱性油品。
pH降低代表油品开始变酸。
[总酸值(TAN)]:油品的总酸值是量度因氧化而产生酸性物质的指标。
[总碱值(TBN)]:总碱值增高,可能是被另一种含碱量高的油品污染所造成。
总碱值降低,可能是因为高碱度添加剂的损耗,用于中和酸性的燃烧及氧化产物,或被渗入的水分冲走。
金属元素分析用于验明污染情况,证实添加剂的含量及显示机件的磨损状
2磨屑检测:
依据《Pall油液污染检测仪说明》操作检测。
三.油品更换的标准
合理的换油周期必须首先以保证对机械设备提供良好的润滑为前提。
由于机械设备的设计、结构、工况及润滑方式的不同,润滑油在使用中的变化也有差异,统一规定换油周期是不切合实际和不科学的。
一般说,换油期必须视具体的机械设备在长期运行中积累和总结的实际情况,制定必须换油的特定极限值,凡超过此极限值,就应该换油。
常见润滑油更换标准(国家标准),凡其中一项不合格,就应该决定换油。
若出现进水严重或油质突然变害,缩短检查周期,做好实时监控,当油品的粘度下降严重、清洁度到12级以上、含水超过3%以上时乳化严重、时间长氧化严重变色的情况时,及时更换油品
四.合成齿轮油外检时重点检测项目
在用齿轮油常检测:黏度、水分、酸值、光谱分析、铁谱分析。
如有具体故障可根据具体要求检测抗乳化性、抗氧化性、液相锈蚀等。
(1)粘度
基本概念:粘度是流体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用于衡量油品在特定温度下抵抗流动的能力.
检测方法:用毛细管粘度计来测定油品的运动粘度.GB/T 265、ASTM D445 检测目的:
油品牌号划分的主要依据
油品选择的主要依据
油品劣化的重要报警指标
可判断用油的正确性
(2)粘度指数
基本概念: 粘度指数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
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其粘温性能越好,反之越差。
检测方法: 粘度指数是一个经验的比较值,是用粘温性能较好(粘度指数定为100)和较差(粘度指数定为0)的两种润滑油为标准油,以40℃和100℃时的粘度为基准进行比较而得出的。
检测目的:用粘度指数所表示的润滑油粘温性能对润滑油的使用有重要意义,是设备用油选型的重要因素。
设备使用环境温差大、设备润滑油温度变化大的设备用油都要求有较好的粘温特性,即要有较高的粘度指数。
如润滑油的粘温特性不好时,与设备运行环境温度低,粘度过大,启动后润滑油不易流到摩擦副间隙,造成机械部体的异常磨损。
当油品温度高时,油品粘度变小,在摩擦副间不能形成适当厚度的油膜,使摩擦面产生擦伤或胶合。
因此要求设备用油的粘温性能好,粘度指数高。
油品选择的主要依据
油品劣化的重要报警指标
(3)水含量
基本概念:是指油中含水量的百分数(游离水、乳化水、溶解水)
检测方法:测定采用蒸馏法;GB/T 260、ASTM D95
检测目的:水分破坏油膜,降低润滑性,加剧摩擦付部件的磨损,能够与油品起反应,形成酸、胶质和油泥水能析出油中的添加剂,降低油品的使用性能,低温时使油品流动性变差,腐蚀、锈蚀设备的金属材料
(4)总酸值
基本概念:中和1g试样中全部酸性组分所需要的酸量,并换算为等当量的酸量,以mgKOH/g表示.
检测方法:颜色指示剂法和电位滴定法.
GB/T 7304、ASTM D664
检测目的:判断基础油的精制程度;
成品油中酸性添加剂的量度;
油品使用过程中氧化变质的重要判别指标.
(5)光谱元素分析
基本概念:检测在用油中磨损金属、污染元素以及添加剂元素的含量.
检测方法:ASTM D6595发射光谱法(颗粒尺寸<10um)
检测目的:磨损金属--- 根据磨损金属的成分和含量趋势,判断设备有关部件的磨损情况;
污染元素--- 判断油品污染程度和原因;
添加剂元素--- 判断设备在用油添加剂损耗度.
(6)铁谱磨损分析
基本概念:检测在用油中磨损颗粒的形状、成分、大小和数量检测方法:APTC/QTD-D01磁场沉积、显微镜分析判断.
检测目的:对磨损颗粒形状的分析, 判断设备的异常磨损类型; 对磨损颗粒大小和数的分析,判断设备的异常磨损程度;
对磨损颗粒成分的分析, 判断设备的异常磨损部位
制定:许国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