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检测指标及测定意义
- 格式:ppt
- 大小:506.00 KB
- 文档页数:19
润滑油的主要质量指标及其在使用上的意义信息由:xx空压机(http:润滑油的质量指标主要有黏度、闪点、凝固点、酸值、水分、机杂、水溶性酸和碱、残碳、灰分、腐蚀、抗氧化安定性、热氧化安定性、抗乳化度等。
1.黏度的使用意义黏度是润滑油的首要指标,是大多数油品划分牌号的主要依据。
黏度也是在机械设备润滑中选用油品的主要考虑因数和掺合、代用油料的主要指标。
2.闪点的使用意义闪点的高低表示油品在高温下的安全性,它是安全生产、贮存、运输、合理使用的重要指标。
闪点是区别易燃与可燃品的主要依据。
闪点<45℃为易燃品,闪点>45℃可燃品。
闪点的高低表示油品含轻质油品量多少,即挥发性大小,闪点低易挥发,不宜在高温下使用。
3.凝固点的使用意义凝固点表示油品的低温流动性,特别是在低温下工作的机械及冷冻设(特种润滑油脂生产厂家深圳合诚)备。
凝固点对发动机润滑来说,凝固点高低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启动性能,关系到发动机的磨损和燃料的消耗。
4.酸值的使用意义酸值表示油的精制程度和精制时残留油中酸的多少。
酸值过高,对机械设备造成腐蚀。
酸值大小可以判定油品中有机酸的含量和油品的废旧程度,酸值大说明氧化分解严重,需要更换。
5.机械杂质的使用意义机械杂质是润滑油的重要指标之—。
机械杂质可破坏油膜,增加磨损,堵塞油路及过滤器。
变压器油中的机械杂质则会降低油的绝缘性。
6.水分使用意义水能使油品变质,增加腐蚀性。
水分汽化后形成气泡,产生气阻,中断供油。
变压器油中若有水分可降低绝缘性。
水分对含添加剂的油品会使其分解沉淀。
冷冻机油含水分则会结冰堵塞油路。
7.残碳使用意义残碳含量高,会加速机件磨损及堵塞油路系统。
如空压机油含碳量高,易在空压机汽缸中涨圈上形成积碳过多,增加摩擦、磨损,使温度急剧增高,当达到—定程度时可引起爆炸。
8.灰分的使用意义灰分主要是用来评定润滑油、燃料油的质量指标。
灰分大可形成积碳和结焦增加机件磨损。
灰分越高,残碳值亦高。
润滑油检测标准润滑油是机械设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能够有效减少摩擦、降低磨损、冷却和密封,并且能够防止腐蚀和清洁机件。
因此,对润滑油的质量进行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润滑油检测的标准和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对润滑油进行有效的检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首先,润滑油的外观和性状是检测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检测润滑油时,需要注意其颜色、透明度、气味和粘度等外观特征。
正常情况下,优质的润滑油应该呈现出透明或微黄色,无异味,粘度适中。
如果发现润滑油呈现混浊、异味或者粘度异常,就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和分析。
其次,润滑油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也是检测的重点内容。
在化学成分方面,需要检测润滑油中的添加剂含量、水分含量、酸值和碱值等指标。
而在物理性能方面,则需要测定润滑油的闪点、凝固点、流动性以及抗乳化性能等参数。
这些指标可以直接反映润滑油的质量和适用性,对于不同类型的机械设备来说,要求的润滑油性能也会有所不同。
此外,润滑油的耐磨性和抗氧化性能也是检测的重要内容。
通过摩擦磨损试验和氧化安定性试验,可以评估润滑油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这些试验可以帮助用户了解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的耐久性和稳定性,从而选择合适的润滑油类型和品牌。
最后,对于润滑油的使用寿命和更换周期也需要进行检测和评估。
通过对润滑油样品进行定期取样和分析,可以监测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判断润滑油是否已经达到更换的标准。
这样可以避免因为使用过期或者变质的润滑油而导致设备损坏或者事故发生。
总的来说,润滑油的检测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润滑油外观、化学成分、物理性能、耐磨性、抗氧化性能以及使用寿命等方面的检测,可以全面评估润滑油的质量和适用性,为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润滑油检测的标准和方法,为实际工作中的润滑油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润滑油的性能指标(1)颜色润滑油的颜色与基础油的精制深度及所加的添加剂有关。
在使用或贮存过程则与油品的氧化、变质程度有关。
如呈乳白色,则有水或气泡存在;颜色变深,则氧化变质或污染。
润滑油颜色的测定可按B/T6540-86进行。
(2)粘度粘度是润滑油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性能指标。
大多数润滑油都按运动粘度来划分牌号。
润滑油的粘度越大,所形成的油膜越厚,有利于承受高负荷,但其流动性差,这也增加了机械运动的阻力,或者不能及时流到需要润滑的部位,以致失去润滑作用。
(3)粘温特性温度变化时,润滑油的粘度也随之变化。
温度升高则粘度降低,反之亦然。
润滑油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称为润滑油的粘温特性,它是润滑油的重要指标之一。
表示润滑油粘温特性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粘度比,另一种是粘度指数VI。
粘度指数是由两种标准油的假定粘度指数演算而得的。
一种油的VI值越大,表示它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越小,通常认为该油品的粘温特性越好。
(4)凝点和倾点凝点是指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油品停止流动的最高温度,一般润滑油的使用温度应比凝点高5~7℃。
凝点可按GB/T510-8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倾点是油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冷却到能继续流动的最低温度,也是油品流动的极限温度,故能更好地反映油品的低温流动性,实际使用性比凝点好。
润滑油的最低使用温度应高于油品倾点30℃以上。
倾点可按GB/T3535-8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5)闪点闪点是表示油品蒸发性的一项指标。
油品蒸发性越大,其闪点越低。
同时,闪点又是表示石油产品着火危险性的指标。
在选用润滑油时,应根据使用温度和润滑油的工作条件进行确定。
一般认为,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即可安全使用。
闪点可按GB/T267-88或GB/T261-83规定的方法测定。
(6)酸值酸值指中和1克油样中全部酸性物质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单位是mgKOH/g。
对于新油,酸值表示油品精制的深度或添加剂的加入量(当加有酸性添加剂时);对于旧油,酸值表示氧化变质的程度。
在近几年里,在多次故障调查中发现,都是因为使用劣质润滑油而导致昂贵的修理费用和停工。
这些情形令人叹息。
它们也是例外而不是普遍。
有幸的是,今天通过经常性的废油分析发现了许多可能发展成为严重事故的问题。
但是对某些设备来说,润滑油质量的偏差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润滑油的传输需要保证润滑油的品质,特别是在润滑可靠性非常必要时尤其重要。
同样,一个有品质意识的润滑油供应商对来自那些进行油液质量分析的使用者的反馈,不管是好是坏,都会欣然接受的。
让我们看看润滑油质量怎样能出现偏差的:配方错误润滑油配方的改变有时是罪魁祸首,也就是说,添加剂供应商或配方设计师没有进行高级性能测试。
这可能导致使用中添加剂冲突,或不能完全在基础油中溶解。
按步混合工作的风险很大,或者当急于以配方改良来解决特别问题时,易出现问题。
混合错误混合润滑油很像是做汤。
你要准备那些基础的成分。
对润滑油来说,这些成分包括一种或更多的基础油和添加剂(一些是提前混合的),这些成分的浓度可能没按配方,那么润滑油的性能就改变了。
也可能是,一种独特的成分完全没加入或者错误加入。
交叉污染交叉污染与不同的且不相容的润滑油配方混合有关。
有时影响可以忽略,但是在一些情况下润滑油的性能可能别削弱。
交叉污染可以多种方式发生。
因为许多混合工厂没有使用专用罐、软管、泵或滤清器。
那就会存在以前产品的遗留物。
储油罐常常仅靠重力排油。
许多工厂通常尝试用大流量管来排出残油。
即使再大的努力也会留下不容添加剂的残留物。
对于大批船运的润滑油,不洁净的油罐和油罐间隔(或渗漏的间隔)都能导致交叉污染。
受污染的或劣质的给料许多混合工厂都定期检查他们的给料(像添加剂、基础油这样的原料)质量。
然而,并不是所有工厂都有能发现一切潜在污染物的分析能力。
例如,在混合工厂的实验室里几乎找不到颗粒计数器。
甚至也没有原子散发分光计。
一些工厂仅仅进行一些物理工具测试(粘度、闪点等)。
受污染的包装或运输工具新润滑油的清洁度发生相当变化。
润滑油质检报告1. 引言润滑油是工业生产和机械设备运行中的重要物质,它能够减少摩擦、降低磨损和保护机械设备。
为了确保润滑油的质量符合要求,对润滑油进行质检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本报告将对通过质检的润滑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价。
2. 质检目的质检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润滑油的质量是否满足规定的技术指标和要求。
通过对润滑油的分析和评估,可以帮助用户选择合适的润滑油产品,并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效果和安全性。
3. 质检方法在进行润滑油质检时,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和标准进行分析。
3.1 粘度测定粘度是衡量润滑油流动性能的重要指标。
我们使用了ASTM D445标准,通过在一定温度下测量润滑油的流动性来确定其粘度值。
3.2 含水量测定润滑油中的水分对其性能和使用寿命都有着重要影响。
我们采用了ASTMD6304标准,使用库仑滴定法来测定润滑油中的含水量。
3.3 酸值测定润滑油中的酸成分会加速油品老化和腐蚀机械设备。
我们使用了ASTM D664标准,通过滴定法来测定润滑油的酸值,以评估其酸性。
3.4 温度性能测试润滑油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稳定性对其使用效果至关重要。
我们使用了ASTM D6595标准,通过在不同温度下测试润滑油的动力粘度来评估其温度性能。
3.5 其他测试除了上述的主要质检方法外,我们还进行了其他一些常见的润滑油质检测试,例如闪点测定、机械杂质检测等。
4. 质检结果与评价根据上述质检方法,我们对润滑油的样品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评估。
以下是我们的质检结果和评价。
4.1 粘度经过粘度测定,润滑油的粘度值在标准要求范围内,表明其流动性良好,适用于不同的机械设备应用。
4.2 含水量经过含水量测定,润滑油的水分含量低于标准限制值,说明其含水量在可接受范围内,不会对机械设备产生不利影响。
4.3 酸值经过酸值测定,润滑油的酸值较低,符合标准要求,表明其抗氧化性和腐蚀性较好,能够保护机械设备免受酸性物质的侵蚀。
4.4 温度性能经过温度性能测试,润滑油的动力粘度在不同温度下变化较小,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温度稳定性,适用于各种工况温度下的使用。
润滑油的各项指标含义1、粘度黏度是液体流动时流体的内阻力,也就是油品的内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动性的一项指标。
黏度越大,油膜强度越高,而流动性越差。
一般所讲润滑油膜的厚薄就是指黏度的大小.黏度越高的油品,所形成的油膜会越强,但液体流动阻力亦会增加。
所以,选用适当的黏度是选择润滑油的首要条件,也因此,工业润滑油以黏度值作为润滑油的号数(ISO 黏度级别)。
例如,ISO黏度级别VG 46 就是40℃的运动黏度值为46±10%。
黏度的测量方法是∶在规定温度下,规定量的油流经一个细管的时间来衡量。
(如左图).测量用的玻璃管和被测油置于恒温的水浴中在规定温度下恒温玻璃管上有刻度,乘上时间,便可得出黏度,单位是mm2/s。
2、粘度指数润滑油的黏度对润滑的效果影响很大,而温度则是影响黏度的一个最重要的参数.温度变化时,润滑油的黏度也随著变化,温度升高则黏度变小,温度降低则黏度变大.为了使机器得到良好的润滑,就需要润滑油在机器的工作温度范围内保持合适的黏度.因此,我们希望润滑油的黏度受温度的影响尽可能的减小。
润滑油的黏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程度就是所谓的黏温性能。
通常,润滑油的黏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程度小谓之黏温性能好;反之,则谓之黏温性能差。
润滑油的黏温性能与其组成有关,由不同原油或不同馏份或不同精制工艺制得的润滑油之黏温性能会不相同,一般环烷基油的黏温性能差,石蜡基油的黏温性能好,而加氢裂化油的黏温性能更好。
评价油品的黏温特性最广泛采用黏度指数(简写VI),这是润滑油的一项重要品质指标。
黏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的黏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其黏温性能越好。
黏度指数是用黏温性能较好(VI=100)和黏温性能较差(VI=0)的两种润滑油为标准油,以40℃及100℃的黏度为基准进行比较而得出。
黏度指数最简便、快捷的求取方法是通过已知该油品的40℃与100℃运动黏度从《石油产品黏度指数表》(GB/T2541-88)中求取。
润滑油检测标准润滑油是机械设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能够降低摩擦、减少磨损、冷却和密封,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然而,随着机械设备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对润滑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制定润滑油检测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润滑油的粘度是一个重要的检测指标。
粘度是润滑油的流动性能,它直接影响着润滑油在设备运行中的润滑效果。
因此,粘度的检测是非常必要的,一般采用粘度计来进行测试。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设备的工作条件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润滑油粘度等级,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其次,润滑油的耐磨性能也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检测指标。
耐磨性能直接关系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性。
常见的润滑油耐磨性能测试方法包括四球摩擦试验、滑动轴承试验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评估润滑油在高温、高压、高速等极端工况下的性能表现,为用户提供合适的润滑油选择参考。
此外,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检测指标。
随着设备运行时间的增加,润滑油会受到氧化、沉积等影响,从而降低其使用寿命和性能。
因此,通过氧化安定性测试可以评估润滑油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抗氧化能力,以及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最后,润滑油的清洁性能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检测指标。
清洁性能直接关系到设备的清洁程度和维护周期。
一般来说,清洁性能测试可以通过离心沉淀法、沉积物测定法等来进行。
这些测试可以评估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对设备的清洁程度影响,为用户提供合适的润滑油选择建议。
综上所述,润滑油检测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润滑油粘度、耐磨性能、氧化安定性和清洁性能等指标的检测,可以为用户提供合适的润滑油选择参考,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润滑油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为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提供有力保障。
润滑油各项指标润滑油的性能指标主要有粘度、粘度指数、闪点、凝点、残炭、灰分、酸值(总酸值与强酸值)、腐蚀性、抗氧化安定性、热氧化安定性、总碱值、抗乳化度、机械杂质和水分等十余种。
这些指标均按国家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测定。
它们基本上反映出滑油品质的优劣,在选择和使用滑油时有着重要作用。
上述指标中有些与燃油性能指标相同,以下仅介绍滑油特有的一些指标。
1.粘度和粘度指数(VI)粘度是滑油最重要的指标。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两个摩擦表面间楔形油膜的形成。
长期以来,国外广泛使用按滑油的粘度进行分类的SAE分类法,把发动机用滑油按粘度分成10个等级,如表5-5所示。
ISO(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把滑油按40℃时的运动粘度cSt(mm2/s)的数值分成18个等级:ISOVG(Viscosity Grade),如表5-6所示。
表5-5 滑油的SAE分类法SAE粘度等级最大粘度(MPa•s) 边界泵出温度100℃时粘度(mm2/s)(相应温度℃) (℃) 最小最大0W 3 250(-30) -35 3.8 -5W 3 500(-25) -30 3.8 -10W 3 500(-20) -25 4.1 -15W 3 500(-15) -20 5.6 -20W 4 500(-10) -15 5.6 -25W 6 000(-5) -10 9.3 -20 - - 5.6 小于9 330 - - 9.3 小于12 540 - - 12.5 小于16 350 - - 16.3 小于219表5-6 ISO粘度分类表粘度等级中点粘度(mm2/s,40℃) 粘度限(mm2/s,40℃) 粘度等级中点粘度(mm2/s,40℃) 粘度限(mm2/s,40℃) 最小最大最小最大ISO-VG2 2.2 1.98 2.42 ISO-VG68 68 61.2 74.83 3.2 2.88 3.52 100 100 90.0 1105 4.6 4.14 5.06 150 150 135 1657 6.8 6.12 7.48 220 220 198 24210 10 9.00 11.0 320 320 288 35215 15 13.5 16.5 460 460 414 50622 22 19.8 24.2 680 680 612 74832 32 28.8 35.2 1 000 1 000 900 1 10046 46 41.4 50.6 1 500 1 500 1 350 1 650滑油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种性能称滑油的粘温特性。